[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45924C - 图像处理装置及介质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介质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5924C
CN100445924C CNB2005101344905A CN200510134490A CN100445924C CN 100445924 C CN100445924 C CN 100445924C CN B2005101344905 A CNB2005101344905 A CN B2005101344905A CN 200510134490 A CN200510134490 A CN 200510134490A CN 100445924 C CN100445924 C CN 10044592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edia
data
medium
man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44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2442A (zh
Inventor
三田村欣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62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2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59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592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3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to an apparatus, part of an apparatus or an apparatus f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0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 H04N2201/320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g. name or ID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26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r the like, e.g. ID code, index, title, part of an image, reduced-siz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26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r the like, e.g. ID code, index, title, part of an image, reduced-size image
    • H04N2201/323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r the like, e.g. ID code, index, title, part of an image, reduced-size image for tracing or tracking, e.g. forensic tracing of unauthorized cop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69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machine readable codes or marks, e.g. bar codes or glyphs
    • H04N2201/327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machine readable codes or marks, e.g. bar codes or glyphs which are undetectable to the naked eye, e.g. embedd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1Printing or stam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4Storage or retrieval of prestor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包括文件图像生成部分、介质ID生成部分、对应信息存储部分以及图像输出部分。文件图像生成部分基于所述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介质ID生成部分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其上的介质的介质ID。对应信息存储部分存储对应信息,通过所述对应信息使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与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图像输出部分输出用于指示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被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而得到的图像,其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用户ID,所述用户ID用于识别发出打印所述文件图像的指令的用户;并且所述用户ID与所述被管理的数据和所述介质ID中的至少一个相互关联。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介质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等,其用于根据该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将被打印在介质上的图像。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组合了复印机功能、传真机功能、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等的所谓多功能机已作为图像形成装置被投入市场。在所述功能中,当使用传真机功能时,在许多情况下,传真传输的目的地是有限业务关系中的一个。因此,通常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预先登记频繁进行传真传输的业务关系(business connection)的传真号,从而可通过简单的操作指定每次传真传输的目的地。
某些机器类型具有以如下方式传输通过扫描仪功能读取的文件数据的功能(扫描邮件功能):即,将所述数据附于电子邮件上的方式。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频繁向其发送电子邮件的业务关系在数目上是有限的,因此,常见的做法是预先登记那些业务关系的电子邮件地址。
如上所述,在近年来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常见的做法是将传真号和/或电子邮件地址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然而,传真号和电子邮件地址是一种个人信息,因此应慎重管理以使其不会外泄。在这一点上,已经提出了用于防止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所管理的重要数据泄漏的技术。
特别是,近年来,如以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为例,关于个人信息的社会关注程度已得到提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比以前更严格地管理图像形成装置内所管理的个人信息,并且采取措施防止这样的信息外泄。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一直以来都存在用于防止图像形成装置内所管理的数据外泄的技术。例如,在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如果许可标记为“on”则允许访问(access)数据。然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在用该方法限制访问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地管理通过访问许可而取出的数据。也就是说,如果被取出的数据外泄,则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状况:即,甚至不能得到是谁取出所述数据这样的信息。
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图像形成装置所管理的数据已外泄,也可以追踪涉及泄漏的人员、泄漏数据的内容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诸如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传真号列表等数据被输出时,使得用于所述输出的介质可识别,并且管理用于指示所述介质的信息以与所输出的内容相互关联。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文件图像生成部分,其基于所述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介质ID生成部分,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其上的介质的介质ID;对应信息存储部分,其存储对应信息,通过所述对应信息使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与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以及图像输出部分,其输出用于指示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被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而得到的图像,其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用户ID,所述用户ID用于识别发出打印所述文件图像的指令的用户;并且所述用户ID与所述被管理的数据和所述介质ID中的至少一个相互关联。
当其上输出有诸如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传真号列表等数据的介质被拿走时,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识别涉及将数据输出到介质上的人员。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文件图像生成部分,其根据指令,基于所述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介质ID生成部分,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其上的介质的介质ID;编码图像生成部分,其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指令或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以及图像输出部分,其输出所述编码图像被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而得到的图像。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体现为图像读取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用于从这样的介质上读取信息:即,在该介质上如上所述的编码图像和文件图像被打印从而被彼此叠加。在这种情况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图像输入部分,其从介质输入编码图像,根据指令,基于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的文件图像被打印在所述介质上;介质ID获取部分,其通过分析所述编码图像而获取用于识别所述介质的介质ID;以及信息输出部分,其输出这样的信息:即,用于根据所述介质ID检索与所述指令有关的数据和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其中,所述编码图像被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体现为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介质上打印图像,在所述图像中,当未被管理为电子文件的数据被输出时,介质ID和输出内容彼此叠加。在这种情况中,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文件图像生成部分,其基于所述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介质ID生成部分,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其上的介质的介质ID;对应信息存储部分,其存储对应信息,其中所述对应信息用于使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与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以及打印处理部分,其将指示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和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所述介质上,其中,所述编码图像和所述文件图像彼此叠加,所述对应信息包括用户ID,所述用户ID用于识别发出打印所述文件图像的指令的用户;并且所述用户ID与所述被管理的数据和所述介质ID中的至少一个相互关联。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体现为通过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而在其上执行打印的打印介质。在这种情况中,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打印介质,包括:基于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的文件图像;以及编码图像,其指示用于识别所述打印介质的介质ID,所述编码图像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其中,所述文件图像和所述编码图像被打印在所述介质上;并且所述被管理的数据和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
而且,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体现为用于在介质上执行打印并且根据已打印的介质追踪涉及打印的用户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一种介质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指令,基于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其上的介质的介质ID;在存储装置中存储对应信息,所述对应信息用于使下述数据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与所述指令有关的数据、和所述被管理的数据;将用于指示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和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所述介质上;从打印在规定的介质上的编码图像中获取所述介质ID;以及根据所述介质ID,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对应信息中获取与所述指令有关的数据和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编码图像和所述文件图像彼此叠加。
再者,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体现为用于在介质上执行打印并且根据已打印的介质追踪涉及打印的用户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另一种介质管理方法。所述介质管理方法包括:根据指令,基于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生成用于识别在其上打印所述文件图像的介质的介质ID;在存储装置中存储对应信息,所述对应信息用于使下述数据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与所述指令有关的数据、和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以及输出用于指示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被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而得到的图像。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
图2是框图,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装置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4A和4B示出了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入/输出装置上的示范性图片;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对应信息存储部分的存储内容的示例;
图6A和6B示出了由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编码图像生成部分生成的二维编码;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示范性结构;
图8A和8B示出了由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输出的示范性打印图像;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示范性笔型输入装置的结构;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笔型输入装置所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装置的追踪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该说明书中,术语“基于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的文件图像”不仅包括通过编辑装置中被管理的数据所获得的文件图像,而且还包括通过编辑参照装置中所管理的地址信息(诸如URL(统一资源定位器))从装置外部获得的数据而获得的文件图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装置主体20,其将输入图像数据打印在介质(诸如纸张)上;处理装置30,其处理指定图像数据;以及输入/输出装置40,其用作例如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种功能中进行选择的操作板。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通信装置50和插槽60,通信装置50用作连接到外部装置的通信装置,插槽60能够插入和取出诸如光盘(各种DVD(数字通用光盘)、各种CD等)等的便携式记录介质和各种存储卡。
装置主体20用作这样的打印机:即,通过形成基于输入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像而产生全色打印图像。在包含扫描仪的情况下,装置主体20也可用作输出由扫描仪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数字复印机。而且,装置主体20还可用作这样的传真机:其通过电话线传输由扫描仪读取的图像数据,以及输出通过电话线从其他的装置中接收到的图像数据。
处理装置30是诸如个人电脑(PC)、服务器等的计算机装置,并且包括从各种记录介质中读取数据的驱动器装置。
输入/输出装置40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的显示器。例如可在显示器的表面上形成触板(touch panel),以便提供用户界面的输入功能。在未提供触板功能的情况下,可将输入屏面(inputpanel)(未示出)、指点器(pointing device)等分别地设在例如装置主体20的顶表面上,以使得用户可以在输入/输出装置40上进行操作输入。
例如,在具有电缆的情况下,通信装置50可以获得连接于电缆的装置的信息和图像数据。而且,通信装置50能够进行双向通信,该双向通信允许来自于处理装置30的指令被传输到与电缆相连接的装置中。可利用的接口标准包括USB(通用串行总线)、IEEE 1394(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以及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除了具有电缆的情况以外,通信装置50也可仅具有那些数据传输方法能够使用的接口连接器。为了便于用户识别,最好是这样:即,针对各个功能,以不同颜色对装置50的电缆进行着色,或者可将其上写有诸如“USB”和“IEEE 1394”等名称的标签贴在所述装置与之相连接的电缆的终端部分处。
接下来,将描述处理装置30的功能结构。
图2是框图,示出了处理装置30的功能结构。
处理装置30包括内部数据存储部分31、指令接收部分32、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介质ID生成部分34、对应信息管理部分35、对应信息存储部分36、编码图像生成部分37、图像合成部分38以及图像输出部分39。
内部数据存储部分31存储由图像形成装置10管理的数据(在下文中称之为“内部数据”)。内部数据的示例是这样的示例:使用传真机功能时指定为目的地的传真号,以及使用扫描邮件功能时指定为目的地的电子邮件地址。除了这样的个人信息以外,应避免其外泄的各种数据(诸如图像形成装置10的设定信息等)都可作为内部数据。内部数据存储部分31是诸如磁盘等的外部存储装置。
指令接收部分32使得输入/输出装置40显示提示信息输入的图像,接收来自输入/输出装置40的指示,并且根据所接收到的指示控制图像生成操作。
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从内部数据存储部分31中读出由指示接收部分32指定的内部数据,然后根据所读出的内部数据生成文件图像。
介质ID生成部分34响应来自指令接收部分32的指示生成介质ID,所述介质ID用于唯一地识别在其上打印文件图像的介质。例如,各介质ID这样生成:即,通过将用于唯一地识别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ID与给予在其上由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打印的各介质的系列号进行组合。
对应信息管理部分35管理对应信息,该对应信息使得从指令接收部分32提供的用户ID、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生成的文件图像、介质ID生成部分34生成的介质ID、以及其他信息相互关联。对应信息存储部分36是用于存储该对应信息的存储器,并且是外部存储装置(诸如磁盘等)。
编码图像生成部分37生成指示由介质ID生成部分34生成的介质ID的编码图像。
图像合成部分38生成通过将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生成的图像与编码图像生成部分37生成的编码图像合成而获得的合成图像。
图像输出部分39将所述合成图像输出到装置主体20中。
通过软件和硬件资源之间的协作实现上述功能组成部分。更具体地说,处理装置30的CPU将用于实现指示接收部分32、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介质ID生成部分34、对应信息管理部分35、编码图像生成部分37、图像合成部分38和图像输出部分39的功能的程序从外部存储装置中读入到主存储装置中,并且执行处理。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处理装置30执行的处理。
图3是处理装置3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初始状态中,如图4A所示的菜单画面被显示在输入/输出装置40上。当从图4A中的菜单中选择“列表输出”时,开始根据本实施例的操作。也就是说,处理装置30的指令接收部分32判断是否已选择“列表输出”(步骤301)。如果已选择除“列表输出”以外的项目,即“复印”、“传真”或“扫描”已被选择,则执行所选择的功能。
另一方面,如果已选择“列表输出”,则指令接收部分32使得输入/输出装置40显示用于输入用户ID和密码的画面(见图4B)。由此,如果用户输入了用户ID和密码,则指示接收部分32接收这些信息(步骤302)。指令接收部分32判断所输入的用户ID和密码的组合是否与已登记的用户ID和密码的组合一致(步骤303)。如果判断结果为不一致,则指令接收部分32生成诸如“用户ID或密码不正确”的消息的显示,并且所述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如果判断结果为一致,那么处理转到以步骤304为首的处理中。
尽管该处理采用通过画面输入用户ID和密码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情况。例如,可通过使用IC卡(诸如给予每个用户的雇员卡)执行用户身份验证。
在完成了用户身份验证之后,指令接收部分32接收用于选择内部数据的输入(步骤304)。内部数据可为诸如各种业务关系的传真号和/或电子邮件地址等目的地信息。因此,例如,用户指定应列表输出哪些公司的目的地信息,以及应列表输出目的地信息中的何种信息。
当已经以这种方式选择了内部数据时,指示所选择的内容的信息被提供到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中。根据该信息,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从内部数据存储部分31中读出所选择的内部数据。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生成文件图像,所述文件图像以用于打印所读出的内部数据的格式被编辑(步骤305)。
指令接收部分32指示介质ID生成部分34生成介质ID。作为响应,介质ID生成部分34生成介质ID,该介质ID用于识别在其上打印有步骤305所生成的文件图像的介质(步骤306)。例如,通过将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装置ID与系列号进行组合,介质ID生成部分34生成介质ID,所述系列号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并且每当添加在其上进行打印的介质时,所述系列号递增1。
当已经以上述方式生成了文件图像和介质ID时,对应信息管理部分35将用于追踪涉及在介质上进行打印的用户和被打印在介质上的信息内容的对应信息存储在对应信息存储部分36中(步骤307)。所述对应信息是:使得指示对其进行列表输出的内部数据、指示该列表输出的用户的用户ID、该列表输出的日期和时间、以及列表被输出到的介质的介质ID相互关联的信息。对应信息管理部分35可通过如下方式登记这样的对应信息:例如从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中接收内部数据、从指令接收部分32中接收用户ID、例如从计时器(未示出)中接收日期和时间、以及从介质ID生成部分34中接收介质ID。
图5示出了对应信息存储部分36的存储内容的示例。
如图5所示,分别将使得介质ID、用户ID、输出日期和时间以及内部数据关联的各对应信息存储在对应信息存储部分36中。在各介质ID中,前半部分六位数表示装置ID,后半部分六位数表示给予从该装置中输出的各介质的系列号。在内部数据中,“F”是指传真号、“E”是指电子邮件地址、以及“FE”是指这两者。括号内的字符串用于表示输出哪个业务关系的传真号或电子邮件地址。
鉴于存储了上述对应信息,由介质ID生成部分34生成的介质ID被提供给编码图像生成部分37。编码图像生成部分37生成表示该介质ID的编码图像(步骤308)。
图6A和6B示出了由编码图像生成部分37生成的二维编码图像。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如何布置二维编码图像的多个单位的格子状表现,图6B是二维编码图像的一个单位的放大图。该二维编码图像是由所谓的不可见调色剂形成的,所述不可见调色剂在可见光谱区(400nm~700nm)中的最大吸收率例如为15%或更小,而在近红外区(800nm~1,000nm)内的吸收率例如为20%或更大。为了增强图像的机器读取所必需的红外线吸收能力,使用其粒径例如在100nm~600nm范围内的不可见调色剂。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可见”和“不可见,,与调色剂在视觉上是否可被辨认出来没有关系。也就是说,通过由于发色性的有无而导致是否可识别打印在介质上的图像,将“可见”和“不可见,”相互区别,所述发色性的有无是由于可见光谱区中的特定波长分量的吸收而导致的。在JP-A-2003-186238中可找到使用不可见调色剂形成图像(不可见图像)的详细描述。
图6A和6B中示出的二维编码图像是不可见图像,所述不可见图像能够以稳定的方式用红外线长期照射而机器读取和解码,并且能够进行信息的高密度记录。另外,最好是这样:即,二维编码图像为不可见图像,所述不可见图像可形成在任意区域中,而与形成可见图像的图像输出介质表面的区域无关。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打印介质的尺寸,不可见图像被形成在整个介质表面(纸面)上。例如,更好的是这样:即,二维编码图像是由于光泽度差异而导致可在视觉上辨认的不可见图像。然而,术语“整个表面”不包括纸张的所有四角部分。在电子照相装置等中,纸张的周围部分通常为非打印区域,因此不必在这样的区域打印不可见图像。
图6B所示的二维编码图案是通过具有不同旋转角度的多个微小线的位图形成的。更具体地说,位“0”和位“1”分别由具有不同倾斜度的斜线“/”和反斜线“\”表示。例如,具有一种倾斜度的斜线“/”表示位“0”,而具有另一种倾斜度的斜线“\”表示位“1”。使用具有两种倾斜度的微小线的位图,使得可提供这样的二维编码图案:其能够以高密度嵌入给予可见图像非常小的噪声的大量数字信息。相邻微小线之间的间隔例如为0.3mm,并且例如可由八个点的微小线形成一个单位位图。在这种情况中,一个单位的长度大约为2.1mm。一个单位最好由3到10个点构成。由于信息量少,所以太少数量的点不是优选的。由10或10个以上个点构成一个单位也不是优选的,这是由于二维编码图案在可见图像中表现为噪声的缘故。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二维编码包含通过纠错、检错等编码的介质ID。如图6A所示,根据打印介质的尺寸,包含相同介质ID的二维编码以格子形式被布置在整个介质表面(纸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二维编码,至少包含介质ID就足够了。然而,在使用介质表面上的坐标执行某种处理的情况下,坐标信息可被包含在二维编码中。
下面将再次参照图3继续进行由处理装置30执行的处理的描述。文件图像从文件图像生成部分33中被发送到图像合成部分38中,并且编码图像从编码图像生成部分37中被发送到图像合成部分38中。接着,图像合成部分38将这些图像合成为合成图像(步骤309)。最后,图像输出部分39将所述合成图像输出到装置主体20中(步骤310)。
图7示出了装置主体20的示范性结构。图7的装置主体20是所谓的串联式装置,并且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21(21Y、21M、21C、21K和21I),在各图像形成单元中,通过电子照相法形成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带26,其保持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1中形成并顺序地转印(一次转印)在其上的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装置200,其将已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上的重叠图像一起转印到纸张(介质)P上(二次转印);以及定影装置240,其将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
在装置主体20中,作为串联式图像形成单元的部分,除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和蓝绿色(C)(普通色)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外,还设置了用于形成在红外区域中不进行吸收的黑色(K)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1K和用于形成不可见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1I。下面将详细描述调色剂的成分。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1(21Y、21M、21C、21K和21I)中,电子照相装置按顺序被设置在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2的周围。电子照相装置包括:对感光鼓22进行充电的充电器23;激光曝光装置24,其将静电潜像写入感光鼓22上(在图中,由附图标记Bm表示曝光束);显影装置25,其使用容纳于其自身中的对应颜色成分的调色剂,使得感光鼓22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一次转印辊27,其将在感光鼓22上形成的对应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上;以及感光鼓清洁器28,其用于去除感光鼓22上的残余调色剂。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和不可见(I)的图像形成单元21按该顺序沿中间转印带26的下游方向而布置。
通过各种辊使得中间转印带26可沿图中所示的方向B旋转。所述辊包括:驱动辊211,其由马达(未示出)驱动并且使得中间转印带26旋转;张紧辊212,其向中间转印带26施加预定张力,并且具有防止中间转印带26扭弯的功能;空转辊213,其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带26;以及支撑辊202(下面描述)。
其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被施加于各个一次转印辊27上,从而在各感光鼓22上形成的调色剂像顺序地被静电吸引,然后在中间转印带26上形成被重叠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装置200包括:二次转印辊201,其与中间转印带26的调色剂像承载表面压力接触;以及支撑辊202,其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6的背面侧并且用作二次转印辊201的相反电极。二次转印偏压稳定地被施加于其上的金属供电辊203保持与支撑辊202相接触。用于去除粘着在二次转印辊201上的污迹的刷辊204保持与二次转印辊201相接触。
带清洁器221被设置在二次转印辊201的下游,带清洁器221用于清洁已经过二次转印的一部分中间转印带26的前表面。另一方面,用于图像质量调节的图像浓度传感器222被设置在二次转印辊201的上游。另外,基准传感器(原位置传感器)223被设置在黄色(Y)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游,该基准传感器223用于产生作为各图像形成单元21中的图像形成定时的基准的基准信号。基准传感器223通过辨别设在中间转印带26背面侧的规定的记号而产生基准信号。各图像形成单元21都根据基于该基准信号而从控制器(未示出)传送来的指令开始图像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主体20还包括纸张输送系统,所述纸张输送系统包括:纸张托盘230,其容纳纸张P;拾纸辊231,其用于以规定定时从堆叠在纸张托盘230中的纸张P中拾取并送出纸张P;传送辊232,其用于传送已由拾纸辊231送出的纸张P;传送滑槽233,其将已由传送辊232传送的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装置200的二次转印位置;以及传送带234,其将已经过二次转印的纸张传送到定影装置240中。
接下来,将描述装置主体20的图像形成处理。当用户打开启动开关(未示出)时,执行规定的图像形成处理,在下面将具体进行描述。例如,在装置主体20为彩色打印机的情况下,从处理装置30中被传输的五种颜色(Y、M、C、K和I)的数字图像信号被存储在存储器(临时存储)中,并且根据所存储的数字图像信号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
根据已通过图像处理获得的各个图像记录信号驱动各图像形成单元21(21Y、21M、21C、21K和21I)。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21K和21I中,通过激光曝光装置24将与图像记录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像记录在感光鼓22上。如此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容纳有相应颜色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25显影,从而形成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像。
在感光鼓22与中间转印带26接触的一次转印位置处,通过一次转印辊27施加的一次转印偏压,将形成在各感光鼓22上的调色剂像从感光鼓22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的前表面上。这样,随着中间转印带26的旋转,已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上的调色剂像(其在中间转印带26上彼此重叠)被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
另一方面,纸张P以规定定时被传送到二次转印装置200的二次转印位置,并且被夹在中间转印带26(支撑辊202)与二次转印辊201之间。接着,通过形成在二次转印辊201与支撑辊202之间的二次转印电场的作用,由中间转印带26承载的重叠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
之后,由传送带234将已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240中,在定影装置240中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另一方面,带清洁器221从已经过二次转印的一部分中间转印带26上去除残余调色剂。
下面将详细描述装置主体20中使用的调色剂。
首先,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中分别使用的Y调色剂、M调色剂和C调色剂是传统的调色剂。
与之相反,图像形成单元21K中使用的K调色剂是特殊调色剂。这是由于传统K调色剂(碳黑用作黑色着色剂)吸收红外光,因此,其不适于用在下述系统中的未嵌入信息的普通图像形成中:所述系统即,在可通过红外光照射而读出使用不可见调色剂嵌入的信息的系统。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其红外线吸收率非常低且能够进行黑色打印的调色剂用作K调色剂。这样的调色剂的示例是通过混合Y调色剂、M调色剂和C调色剂而获得的调色剂。
尽管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K调色剂具有不同于传统调色剂的特性,但是在本说明书中,为了简便起见,这样的特殊调色剂称为“K调色剂”。
例如,JP-A-2003-186238中所述的材料可用作I调色剂。也就是说,可使用包含粘结树脂和由无机材料粒子制成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调色剂。
粘结树脂的示例为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聚乙烯、以及聚丙烯。
至少包含CuO和P2O5的无机材料粒子可用作近红外光吸收材料。不可见调色剂粒子中的CuO含量优选的是在质量百分比为6%~35%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是在质量百分比为10%~30%的范围内。另外,为了获得无机材料粒子在不可见调色剂中的均匀散布,以及它们作为电子照相记录材料应具有的适当的摩擦带电特性(负极性),无机材料粒子优选的是由包含CuO、Al2O3、P2O5和K2O作为其必需组成部分的磷酸铜结晶玻璃制成。关于磷酸铜结晶玻璃的成分,CuO含量优选的是在质量百分比为20%~60%的范围内、Al2O3含量优选的是在质量百分比为1%~10%的范围内、P2O5含量优选的是在质量百分比为30%~70%的范围内、以及K2O含量优选的是在质量百分比为1%~10%的范围内。
图8A和8B示出了示范性的打印图像(传真号列表),该图像这样产生:即,通过由具有图7的结构的装置主体20将通过执行图3的流程图的处理而输出的图像打印在介质上而产生。
图8A示出了这样的介质:其上用可见调色剂打印通过编辑内部数据获得的文件图像,以及用不可见调色剂打印编码图像以使其叠加在文件图像上。尽管实际上用不可见调色剂打印的编码图像在视觉上不能辨认,但是在图8A和8B中为了方便起见而通过阴影示出了所述编码图像。
顺便提及,还应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即,使用不可见调色剂嵌入介质ID的传真号列表被拿走。例如,如果从其中拿走传真号列表的组织机构是较小规模,并且已在该组织机构附近发现传真号列表,就可容易地识别出用于打印所述传真号列表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一旦识别出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检索装置10的对应信息存储部分36,就可追踪到涉及所述传真号列表的输出的人员和包含在所述列表中的信息。
然而,如果从其中拿走传真号列表的组织机构是大规模,并且完全不能识别出用于其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10,就难以进行这样的追踪。
因此,如图8B所示,仅用可见调色剂打印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ID是有效的。这样,通过调查具有装置ID“ABC001”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对应信息存储部分36,可以容易地追踪到涉及所述传真号列表的输出的人员和包含在所述列表中的信息。
如图8B所示,在使用可见调色剂打印装置ID的情况下,不再需要用不可见调色剂打印装置ID。也就是说,尽管在假定介质ID包括装置ID的情况下作出了以上描述,但是在以图8B所示的方式执行打印的情况下,介质ID无需包括装置ID。
顺便提及,当如图8A和8B所示的嵌入介质ID的介质被拿走时,可使用特殊的图像读取装置从所述介质中读出所述介质ID。将描述通过为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的笔型输入装置70进行的信息读取。
图9示出了笔型输入装置7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笔型输入装置70能够读取介质ID就足够了。然而,图9示出了用于在介质上记录字符或图形并读出其轨迹的笔型输入装置70的结构。
笔型输入装置70包括:书写部分71,其通过与用普通的笔所执行的相同种类的操作在纸张(介质)上记录字符或图形,所述纸张上打印有编码图像和文件图像的合成图像;以及笔压力检测部分72,其通过监视书写部分71的移动而检测笔型输入装置70是否被压在所述纸张上。笔型输入装置70还包括:控制器73,其用于控制整个笔型输入装置70的电子操作;红外光发射部分74,其用于通过红外光照射所述纸张以读出所述纸张上的编码图像;以及图像输入部分75,其用于拾取和读出被红外光照射的编码图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控制器73。
控制器73设有编码获取部分731、轨迹计算部分732、以及信息存储部分733。编码获取部分731是通过分析从图像输入部分75中读取的图像而获取编码的部分。为了获取介质ID,编码获取部分731是也可被看作介质ID获取部分的部分。轨迹计算部分732是这样的部分:即,通过校正笔尖的坐标和由图像输入部分75拾取的图像的那些坐标之间的偏差而计算所述书写部分71的笔尖的轨迹。信息存储部分733是这样的部分:即,用于存储编码获取部分731所获取的编码和轨迹计算部分732计算出的轨迹信息。如果信息存储部分733也包含输出所存储的信息的功能,则其也可被看作信息输出部分。
图10是主要由笔型输入装置70的控制器73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当将笔型输入装置70压在纸张上时,控制器73从笔压力检测部分72中获取指示笔型输入装置70压在所述纸张上的检测信号(步骤701)。一检测到该检测信号,控制器73就指示红外光发射部分74向所述纸张上照射红外光(步骤702)。由红外光发射部分74照射在所述纸张上的红外光被不可见图像吸收。图像输入部分75拾取被红外光照射的编码图像。控制器73通过图像输入部分75读出(即,扫描)该不可见图像(步骤703)。
之后,编码获取部分731执行编码图像检测处理(步骤704-710)。首先,编码获取部分731对接收到的扫描图像进行整形(步骤704)。所述扫描图像整形是倾斜校正、噪声消除等。编码获取部分731从被整形的扫描图像中检测比特图案(斜线图案),诸如斜线“/”和反斜线“\”等(步骤705)。另一方面,编码获取部分731从被整形的扫描图像中检测作为二维编码定位用的编码的同步码(步骤706)。编码获取部分731通过参照同步码位置而检测二维编码(步骤707)。之后,编码获取部分731通过从该二维编码中提取诸如ECC(纠错码)等信息而对该二维编码进行解码(步骤708),然后,从解码的信息中复原原始信息(步骤709)。
控制器73的编码获取部分731从如此复原的编码信息中提取介质ID,并且将所提取的信息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733中(步骤710)。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733中的介质ID通过电缆或无线电被传输到具有对应信息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该对应信息用于使介质ID、用户ID、输出日期和时间以及内部数据相互关联(步骤711)。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笔型输入装置70被构造成通过用红外光照射而读出编码图像,但是也可将其构造成通过用紫外光照射而读出编码图像。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通信装置50接收如此传输的介质ID。接着,该接收到的介质ID被传输到处理装置30中。下面将参照图11描述在这种情况下的处理装置30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处理装置30的指示接收部分32从通信装置50中获取介质ID(步骤351)。通常,介质ID由用于唯一地识别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ID和在其上由装置10执行图像形成的各介质的系列号组成。因此,指令接收部分32判断是否发现装置ID一致(步骤352)。
如果未发现装置ID一致,那么诸如“该介质未被该装置打印”的消息被显示,并且结束所述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发现装置ID一致,由于所述介质已通过有关的装置10进行打印,因此将介质ID用作关键字而检索对应信息存储部分36,然后获得用户ID、内部数据等(步骤353)。用户ID、内部数据等被输出到输入/输出装置40中(步骤354)。
当如图8B所示的用可见调色剂打印装置ID时,可在视觉上辨认装置ID。因此不太可能通过将介质ID传输给具有不同介质ID的图像形成装置10而执行追踪。因此,在执行这样的打印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步骤352的判断。
之后,完成了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用不可见调色剂打印用于指示介质ID的编码图像。然而,这种结构会出现以下问题。
也就是说,当用普通复印机复印已用不可见调色剂打印有介质ID的如图8A和8B所示的传真列表等时,产生了未打印有介质ID的传真列表等。这是由于普通复印机不能识别由不可见调色剂形成的透明图像的缘故,因此无法将其复印。即使如图8B所示的用可见调色剂打印装置ID,在用白色修正液涂抹在装置ID上之后,通过对传真列表等进行复印也产生不具有指示介质ID的信息的传真列表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能够以这种方式修改上述实施例,所述方式是:用可见调色剂打印图8A和8B所示的各个阴影部分。在这种结构中,即使用普通复印机进行复印,介质ID也依然保留。如果企图用白色修正液涂抹在介质ID上,则传真号也将被涂抹,这非常难以产生仅仅介质ID被擦除的副本。
在如上所述的用可见调色剂打印介质ID的情况下,可通过普通扫描仪读出介质ID;也就是说,不必使用具有发射红外光等功能的特殊图像读取装置。用于此目的的扫描仪可以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一部分的扫描仪,或也可以是能够通过电缆或无线电将读出的介质ID传输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专用扫描仪。然而,操作用于通过分析由所述扫描仪读出的编码图像而获取介质ID的应用程序是必需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管理用户ID以使其包含在对应信息中,并且与用户ID相互关联的介质ID被嵌入介质中。另外,用户ID也可被直接嵌入介质中。
而且,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内部数据本身被包含在对应信息中,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就是说,根据内部数据生成的文件图像可被包含在对应信息中,或者通过将文件图像进一步转换为规定形式(例如,PDF)所获得的文档也可被包含在对应信息中。
更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中,使介质ID、用户ID、输出日期和时间以及内部数据相互关联的对应信息仅被存储于用于在相关介质上执行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然而,可构成这样的系统:即,多个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电脑相连接,并且各图像形成装置的对应信息组由服务器电脑集中管理。在这种结构中,通过查询服务器电脑,可以容易地了解在外面发现的打印介质是由哪个图像形成装置打印的。因此,可容易地追踪涉及打印的用户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假定将被打印在介质上的数据是图像形成装置中被管理的数据,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将被打印在介质上的数据可以是通过参照地址信息(诸如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URL)从外部获取的数据。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内部数据被打印在介质上时,用于使内部数据与识别所述介质的介质ID相互关联的对应信息被存储。通过这种方法,即使介质受损以及其一部分被拿走,如果从其他部分中辨认出介质ID,则也可识别打印在介质的被拿走部分上的内部数据。通过以规定间距将介质ID打印在整个介质上,可以实现这种从介质的一部分中进行介质ID的辨认。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将内部数据打印在介质上时,存储这样的对应信息:即,使用于识别介质的介质I D和用于识别指示打印的用户的用户ID相互关联的对应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当在其上打印有内部数据的介质被拿走时,可容易地辨认是谁在何时输出了所述介质。例如,即使内部数据的打印被限制,但是由于授权者在介质管理中的疏忽,也可出现第三者拿走介质这样的情况。或者第三者可通过伪装成授权者而打印内部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可容易地识别出有机会泄漏信息的授权者以及他或她输出所述介质的日期和时间。
本发明可避免图像形成装置所管理的数据外泄。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给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不应认为其意图是穷举或将本发明局限于所披露的明确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作出许多变型和改变。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而选择并描述了所述实施例,从而能够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于所预期的特殊用途的各种变型。应认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代限定。
2005年5月1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5-139421的日本专利申请,包含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在内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19)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文件图像生成部分,其基于所述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
介质ID生成部分,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其上的介质的介质ID;
对应信息存储部分,其存储对应信息,其中所述对应信息用于使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与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以及
图像输出部分,其输出用于指示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被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而得到的图像,
其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用户ID,所述用户ID用于识别发出打印所述文件图像的指令的用户;并且
所述用户ID与所述被管理的数据和所述介质ID中的至少一个相互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与作为所述装置的目的地址而被登记的地址有关。
3.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文件图像生成部分,其根据指令,基于所述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
介质ID生成部分,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其上的介质的介质ID;
编码图像生成部分,其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指令或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以及
图像输出部分,其输出所述编码图像被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而得到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编码图像指示规定的识别信息,所述规定的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对应关系;以及
所述对应关系是发出指令的用户与所述指令之间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编码图像指示用于识别发出所述指令的用户的用户ID。
6.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图像输入部分,其从介质输入编码图像,根据指令,基于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的文件图像被打印在所述介质上;
介质ID获取部分,其通过分析所述编码图像而获取用于识别所述介质的介质ID;以及
信息输出部分,其输出这样的信息:即,用于根据所述介质ID检索与所述指令有关的数据和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其中,所述编码图像被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输入部分通过检测由所述编码图像对红外光或紫外光的吸收而输入所述编码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输入部分通过检测由所述编码图像对可见光的反射或吸收而输入所述编码图像。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文件图像生成部分,其基于所述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
介质ID生成部分,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其上的介质的介质ID;
对应信息存储部分,其存储对应信息,其中所述对应信息用于使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与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
打印处理部分,其将指示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和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所述介质上,
其中,所述编码图像和所述文件图像彼此叠加,
所述对应信息包括用户ID,所述用户ID用于识别发出打印所述文件图像的指令的用户;并且
所述用户ID与所述被管理的数据和所述介质ID中的至少一个相互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打印处理部分用不可见调色剂打印所述编码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打印处理部分用可见调色剂打印用于识别所述装置的装置ID。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介质ID不包括所述装置ID。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打印处理部分用可见调色剂打印所述编码图像。
14.一种介质管理方法,包括:
根据指令,基于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
生成用于识别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其上的介质的介质ID;
在存储装置中存储对应信息,所述对应信息用于使下述数据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与所述指令有关的数据、和所述被管理的数据;
将用于指示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和所述文件图像打印在所述介质上;
从打印在规定的介质上的编码图像中获取所述介质ID;以及
根据所述介质ID,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对应信息中获取与所述指令有关的数据和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编码图像和所述文件图像彼此叠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质管理方法,
其中,所述介质ID获取步骤这样获取所述介质ID:即,通过检测所述编码图像对红外光或紫外光的吸收的方式,以读取所述编码图像;并分析所述编码图像。
16.依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质管理方法,
其中,所述介质ID获取步骤这样获取所述介质ID:即,通过检测由所述编码图像对可见光的反射或吸收的方式,以读取所述编码图像;并分析所述编码图像。
17.一种介质管理方法,包括:
根据指令,基于装置内被管理的数据生成文件图像;
生成用于识别在其上打印所述文件图像的介质的介质ID;
在存储装置中存储对应信息,所述对应信息用于使下述数据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介质ID相互关联:与所述指令有关的数据、和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以及
输出用于指示所述介质ID的编码图像被叠加在所述文件图像上而得到的图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介质管理方法,
其中,关于所述指令的数据与发出所述指令的用户有关。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介质管理方法,
其中,所述被管理的数据与作为所述装置的目的地址而被登记的地址有关。
CNB2005101344905A 2005-05-12 2005-12-15 图像处理装置及介质管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59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39421A JP2006319603A (ja) 2005-05-12 2005-05-12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印刷媒体、媒体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139421 2005-05-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2442A CN1862442A (zh) 2006-11-15
CN100445924C true CN100445924C (zh) 2008-12-24

Family

ID=3738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449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5924C (zh) 2005-05-12 2005-12-15 图像处理装置及介质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19781B2 (zh)
JP (1) JP2006319603A (zh)
CN (1) CN10044592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3779B2 (ja) * 2005-09-06 2011-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1022A (ja) * 2005-11-30 2007-06-14 Oki Da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転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US9159179B2 (en) 2007-05-31 2015-10-13 Ricoh Company, Ltd. Common access card security and document security enhancement
JP5178132B2 (ja) * 2007-10-11 201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JP4845902B2 (ja) * 2008-01-25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5359424B2 (ja) * 2009-03-18 2013-12-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文書処理システム、検索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083707A (ja) * 2010-09-13 2012-04-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外部記憶媒体、画像調整方法
JP2012164214A (ja) * 2011-02-08 2012-08-30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媒体
JP2012173607A (ja) * 2011-02-23 2012-09-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14766B2 (ja) * 2011-11-01 2014-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2056B2 (ja) * 2012-02-27 2016-08-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判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48269A (ja) * 2017-03-01 2018-09-2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80321B2 (ja) * 2018-11-27 2022-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392302B2 (ja) * 2019-06-25 2023-12-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13126932A (zh) * 2019-12-27 2021-07-16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58042A2 (en) * 1997-02-07 1998-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iling apparatus
CN1194531A (zh) * 1997-03-05 1998-09-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字复合机
JPH10271318A (ja) * 1997-03-26 1998-10-09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9773A (ja) 1994-05-26 1995-12-08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US20010029513A1 (en) 1997-03-05 2001-10-11 Hideyuki Kuwano Integr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toring, retrieving, and transmitting documents using document IDs and document ID marks
JPH113352A (ja) * 1997-06-12 1999-01-06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文書のファイル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1230923A (ja) * 2000-02-15 2001-08-24 Hitachi Ltd 画像出力装置および出力方法
JP2002044299A (ja) * 2000-07-19 2002-02-08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US6970259B1 (en) * 2000-11-28 2005-11-29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gery detection and deterrence of printed documents
JP3997720B2 (ja) * 2001-04-05 2007-10-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82609B2 (ja) * 2001-12-20 2007-02-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US20040049571A1 (en) * 2002-09-06 2004-03-11 Johnson Bruce L. Tracking document usage
JP2005031791A (ja) * 2003-07-08 2005-02-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著作権管理システム
JP2005094303A (ja) * 2003-09-17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5107689A (ja) * 2003-09-29 2005-04-21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5123979A (ja) * 2003-10-17 2005-05-12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US7573594B2 (en) * 2004-05-28 2009-08-1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ocument reproduction management
JP4569359B2 (ja) * 2005-04-05 2010-10-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文書管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印刷媒体、電子文書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848207B2 (ja) * 2005-06-03 2011-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文書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文書管理方法
JP2007005941A (ja) * 2005-06-21 2007-01-11 Fuji Xerox Co Ltd 複写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サーバ、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25784A (ja) * 2005-07-12 2007-02-01 Fuji Xerox Co Ltd 印刷装置、情報管理装置、印刷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96310B2 (ja) * 2007-04-05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ワークフロー実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そ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58042A2 (en) * 1997-02-07 1998-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iling apparatus
CN1194531A (zh) * 1997-03-05 1998-09-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字复合机
JPH10271318A (ja) * 1997-03-26 1998-10-09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56369A1 (en) 2006-11-16
JP2006319603A (ja) 2006-11-24
US7619781B2 (en) 2009-11-17
CN1862442A (zh) 2006-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5924C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介质管理方法
US5444779A (en) Electronic copyright royalty accounting system using glyphs
CN1399769B (zh) 拷贝文档的方法与系统
US7830555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US20100007710A1 (en) Printing medium, image forming device, image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and digital multifunction device
US8237954B2 (en) Print system, print apparatus, pri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0026616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stic document quality assurance
CN1881235B (zh)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图像形成装置、电子文档管理方法
JP4529808B2 (ja)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印刷媒体、画像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50174601A1 (en) Printed document managing method, printed document managing progra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ed document managing system
US20080074691A1 (en) Pri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pri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i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gram
CN100456320C (zh) 打印装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打印介质及打印处理方法
CN1848072B (zh)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介质、电子文档管理方法
US79739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diu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readable by computer
JP4882219B2 (ja) 情報通知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507469B2 (ja) 画像複写方法及び装置及び文書管理システム
JP4692265B2 (ja) 印刷指示装置、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25784A (ja) 印刷装置、情報管理装置、印刷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822523B2 (ja) 転写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転写管理方法
US10530953B2 (en) Copy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comparing generation-count information
JP5061916B2 (ja) 文書管理システム、文書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83448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印刷方法
JP2005182442A (ja) 課金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7286728A (ja) 文書管理装置、文書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74306A (ja) 課金システム、課金情報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