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4397C - 浪管快速接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浪管快速接头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24397C CN100424397C CNB2004100572276A CN200410057227A CN100424397C CN 100424397 C CN100424397 C CN 100424397C CN B2004100572276 A CNB2004100572276 A CN B2004100572276A CN 200410057227 A CN200410057227 A CN 200410057227A CN 100424397 C CN100424397 C CN 10042439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netration hole
- wave
- aforementioned
- established
- lo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包含:本体,本体设贯穿孔,利于液体的流通;于本体内设有一体成型具有弹性张、闭的卡合瓣。如此,利用卡合瓣以卡固互相衔接的浪管,并具有快速及稳固的扣合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尤指一种一体成型且具有制造快速、可以充分卡合浪管,且当埋入建筑物且被灌注的混凝土包覆时,混凝土不会进入此接头中,绝对不会有水分渗入问题的浪管快速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习知浪管的连接管,如台湾公告第545543号浪管的连接管构造,该第一种习知的浪管连接管设有一管体,管体的外表面环设一卡掣件,使该管体与卡掣件之间形成一套接空间;将浪管的一端对应套置于该套接空间内,利用该卡掣件卡掣固定于该浪管的凹槽内,即完成该浪管套接组合于该连接管。
其缺点为:该卡掣件环设于管体的外围,才能与管体一体成型,但如此,此卡掣件将造成管体外围直径的加大,管体直径加大,相对的容设管体的管槽就需加大,甚至,若以大管包小管的施工方法,将再增加大管的管径,增加成本,且当有复数小管伸设于大管中时,该卡掣件将形成小管伸设的障碍,施工不易。
其另一缺点为:卡掣件皆设于管体的外围,为保持卡掣件的弹性张、闭效果,该卡掣件的厚度不可过厚,否则就无弹性。但是,厚度不足的卡掣件易断裂,失去卡固浪管的功能与效果,致使该第一种习知的连接管制造上的困扰与问题。
故而,有如下各种管体连接管于市面上销售。其中如图1所示,该第二种习知的连接管,设本体1,本体1为一体成型,且形成有贯穿孔10,以利于管体的衔接,且为液体流通。在本体的贯穿孔10内设有卡掣管件11,该卡掣管件11为一体成型,且形成有一管孔110,卡掣管件11一侧设复数的卡掣件111,卡掣件111一侧112呈稍向内倾斜状,利于扣紧浪管。
该第二种习知的结构缺点有:必须由本体1与卡掣件111组成,结构复杂,该本体1与卡掣件111间必须再藉由黏合媒介物,以将两者黏合,多一次的加工程序,就多一次加工成本,造成售价提高。
再如图2、3及4所示,为连接管的第三、四及五种习知结构,该第三、四及五种习知的连接管皆设一体的本体2,其中本体2皆设贯穿孔20,在本体设一体的卡掣件21,但于本体2与卡掣件21间必须设有缝隙22,该缝隙22的设置目的在于,为使卡掣件21与本体2可以一体成型,但其造成的缺点为:本体2与卡掣件21间设有缝隙22,当以此连接管2与浪管衔接并置于建筑物中,当灌注混凝土时,将使得混凝土经由该缝隙22进入连接管中,造成连接管与浪管间的连接部位,产生不当的湿气,浪管内的电线等产生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过程简单快速、结构实用的浪管接头,具有施工快速,混凝土不会进入接头中,以提高浪管的衔接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包含本体,本体设贯穿孔,贯穿孔内壁设一体的卡合瓣,又于前述贯穿孔内壁设与前述卡合瓣的对应凹槽。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包含本体,本体设贯穿孔,贯穿孔内壁设一体的卡合瓣,又于前述贯穿孔内壁设与前述卡合瓣的对应凹槽;又前述本体的一端并设外凹槽及内凹槽,以使二本体可以对应组合。
根据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浪管快速接头结构,设一体成型的本体,本体并设贯穿孔;于本体内设有复数一体成型具有弹性张合的卡合瓣,如此,以利用该些卡合瓣以卡固互相衔接的浪管,并具有快速及稳固的扣合效果。
2.本发明的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其中本体贯穿孔的内壁面配合一体成型的卡合瓣,形成有对称凹槽,如此,当该卡合瓣受浪管压迫时,利用凹槽为卡合瓣暂时容设,待浪管的高突环围通过后,该卡合瓣自动回复原位,即可卡固浪管凹设环围,以将浪管卡固。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二种习知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第三种习知接头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第四种习知接头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第五种习知接头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接头与浪管衔接动作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接头与浪管衔接后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前视图。
图9为沿图8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前视图。
图11为沿图10中B-B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各种接头形状的可运用例(一)。
图13为本发明各种接头形状的可运用例(二)。
图14为本发明各种接头形状的可运用例(三)。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接头与浪管衔接动作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立体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相同的二本体组合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不同的二本体组合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立体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相同的二本体组合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不同的二本体组合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3A...本体 30......贯穿孔
31......内壁 32......卡合瓣
33......对应凹槽 34......区隔环面
35,35A......外凹槽 36,36A......内凹槽
4......浪管 40......高突环围
41......凹设环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9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图中示,本发明的浪管快速接头,包含:
本体3,本体3为一体成型,且可以制成任意形状(如图12~14所示),设贯穿孔30,利用贯穿孔30方便液体的流通。又在贯穿孔30的内壁31并设有与本体3为一体成型且具有张、闭弹性的卡合瓣32,该些卡合瓣32依需要而于前述内壁31形成单边同向设置(如图10、11的实施例二所示),或于双边呈反向设置(如图8、9所示),本发明以双边呈反向设置的卡合瓣来解说。为使卡合瓣32可以与本体3一体成型,于前述的贯穿孔30内壁31形成有对应凹槽33(如图8、9所示),该对应凹槽33具备两种功能:一为方便成型模具的制造,以使本接头以射出成型方法制造时,只需利用公母模具的启、闭即可成型,节省模具成本,且启、闭模具快速,相对的接头的制造成本可以再降低;另外,利用该凹槽33为前述卡合瓣32的暂时容设空间,如图6所示,当浪管4要与本接头衔接时,浪管4由接头的一端伸入,此时,卡合瓣32会受到浪管4的压迫,则如前述,可以利用凹槽33为卡合瓣32暂时容设,待浪管4的高突环围40通过后,该卡合瓣32自动回复原位,且卡固浪管4的凹设环围41,即可将浪管4充分卡固且无法再脱出(如图7所示),除非破坏本接头。再如前述当本接头的卡合瓣32于内壁形成双边呈反向(如图8、9所示)设置时,于前述内壁31必须设置有一区隔环面34(如图5~7所示),该区隔环面34用以限制浪管伸入接头的深度,以产生定位的效果。
又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三)是自前述实施例(一)及(二)衍生而得,其中,本实施例(三)的本体3也具有一体成型且具有张、闭弹性的卡合瓣32,但是,于本体3的贯穿孔30内壁31则不需设置对应凹槽33。如此,当浪管4要与本接头衔接时,只需浪管4的管外径较本体3内壁31的内径稍小些,即可将浪管4由接头的一端伸入。此时,因为卡合瓣32会受到浪管4的暂时性压迫,且待浪管4的高突环围40通过后,卡合瓣32又会自动回复原位且卡固浪管4的凹设环围41,即可将浪管4充分卡固且无法再脱出。
再如图16~18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图中示,本实施例(四)是自前述实施例(一)及(二)衍生而得,其中,本实施例(四)的本体3也具有一体成型且具有张、闭弹性的卡合瓣32,且于前述本体3的贯穿孔30内壁31并设置有对应凹槽33。再者,本实施例(四)的本体3一端并设有外凹槽35及内凹槽36,当要组成具有双边反向的卡合瓣32时,只需将两个相同的本体3,以前述本体3对应的外凹槽35及内凹槽36呈对应组合,再以黏胶等媒介物加以胶合,即可令两个本体结合(如图17所示)。当要组成具有单边同向的卡合瓣32时,只需将两个不同的本体3、3A,其中本体3A不设置卡合瓣,但设有外凹槽35A及内凹槽36A,以将前述本体3、3A对应的外凹槽35、35A及内凹槽36、36A呈对应组合,再以黏胶等媒介物加以胶合,即可令两个本体结合(如图18所示),如此,当浪管4要与本接头衔接时,只需将浪管4的管径较接头的内壁31直径稍小些,即可将浪管4由接头的一端伸入,此时,因为卡合瓣32会受到浪管4的暂时性压迫,待浪管4的高突环围40通过后,卡合瓣32会自动回复原位,且卡固浪管4的凹设环围41,即可将浪管4充分卡固且无法再脱出。
再如图19~2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图中示,本实施例(五)是自前述实施例(一)及(三)衍生而得,其中,本实施例(五)的本体3具有一体成型且具有张、闭弹性的卡合瓣32,但是,于前述本体3的贯穿孔30内壁31不设置对应凹槽33。再有,本实施例(五)的本体3一端并设有外凹槽35及内凹槽36,当要组成具有双边反向的卡合瓣32时,只需将两个相同的本体3,以前述本体3对应的外凹槽35及内凹槽36呈对应组合,再以黏胶等媒介物加以胶合,即可令两个本体结合(如图20所示)。当要组成具有单边同向的卡合瓣32时,只需将两个不同的本体3、3A,其中本体3A不设置卡合瓣,但设有外凹槽35A及内凹槽36A,以将前述本体3、3A对应的外凹槽35、35A及内凹槽36、36A呈对应组合,再以黏胶等媒介物加以胶合,即可令两个本体结合(如图21所示),如此,当浪管4要与本接头衔接时,只需将浪管4的管径较接头的内壁31直径稍小些,即可将浪管4由接头的一端伸入,此时,因为卡合瓣32会受到浪管4的暂时性压迫,待浪管4的高突环围40通过后,卡合瓣32会自动回复原位,且卡固浪管4的凹设环围41,即可将浪管4充分卡固且无法再脱出。
由此,本发明的接头,具备一体成型的效果,又不需如前述第三~五种习知结构设置有缝隙,即使埋入建筑物中混凝土也不会渗入,具有保持浪管衔接紧密的特性与功能,符合实用的价值。
Claims (7)
1. 一种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包含:本体,本体设贯穿孔,贯穿孔内壁设一体的卡合瓣,其特征在于,于前述贯穿孔内壁设与前述卡合瓣的对应凹槽,如此,利用前述卡合瓣以卡固浪管,并具有快速及稳固的扣合效果。
2. 一种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包含:本体,本体设贯穿孔,贯穿孔内壁设一体的卡合瓣,其特征在于,于贯穿孔内壁设有区隔环面,如此,利用前述卡合瓣以卡固浪管,以产生快速及稳固的扣合效果。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贯穿孔内壁的卡合瓣可为单边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贯穿孔内壁的卡合瓣可为双边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贯穿孔内壁的卡合瓣可为复数个。
6. 一种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包含:本体,本体设贯穿孔,贯穿孔内壁设一体的卡合瓣,其特征在于,于前述贯穿孔内壁设与前述卡合瓣的对应凹槽;又前述本体的一端并设外凹槽及内凹槽,以使二本体可以对应组合;如此,利用前述卡合瓣以卡固浪管,并具有快速及稳固的扣合效果。
7. 一种浪管快速接头结构,包含:本体,本体设贯穿孔,贯穿孔内壁设一体的卡合瓣;其特征在于,本体一端并设外凹槽及内凹槽,以使二本体可以对应组合;如此,利用前述卡合瓣以卡固浪管,并具有快速及稳固的扣合效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572276A CN100424397C (zh) | 2004-08-23 | 2004-08-23 | 浪管快速接头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572276A CN100424397C (zh) | 2004-08-23 | 2004-08-23 | 浪管快速接头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0625A CN1740625A (zh) | 2006-03-01 |
CN100424397C true CN100424397C (zh) | 2008-10-08 |
Family
ID=36093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5722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4397C (zh) | 2004-08-23 | 2004-08-23 | 浪管快速接头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2439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95826A (zh) * | 2014-10-31 | 2015-01-21 | 福建和盛塑业有限公司 | 防水防脱型波纹管连接件 |
CN104847988A (zh) * | 2015-05-15 | 2015-08-19 | 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波纹管快速接头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82488A (ja) * | 1996-09-06 | 1998-03-31 | Torii Kasei Kk | コルゲート管の接続構造 |
CN1249806A (zh) * | 1997-03-07 | 2000-04-05 | Pma股份公司 | 用于波纹管的接合与连接部件 |
US6276728B1 (en) * | 1999-07-08 | 2001-08-21 | Omega Flex, Inc. | Fitting for use with corrugated tubing |
-
2004
- 2004-08-23 CN CNB2004100572276A patent/CN10042439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82488A (ja) * | 1996-09-06 | 1998-03-31 | Torii Kasei Kk | コルゲート管の接続構造 |
CN1249806A (zh) * | 1997-03-07 | 2000-04-05 | Pma股份公司 | 用于波纹管的接合与连接部件 |
US6276728B1 (en) * | 1999-07-08 | 2001-08-21 | Omega Flex, Inc. | Fitting for use with corrugated tub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0625A (zh) | 2006-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91216B2 (ja) | 二重管継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基礎貫通配管構造 | |
CN100424397C (zh) | 浪管快速接头结构 | |
KR20100052979A (ko) | 파이프용 연결구 | |
KR100824423B1 (ko) | 기밀성이 향상된 지관 커넥터 결합구조를 갖는 맨홀 | |
JP2010276094A (ja) | 管補修用連結部材 | |
KR200302163Y1 (ko) | 이중수밀유지용 관 | |
CN204530667U (zh) |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板桩 | |
CN108331291B (zh) | 一种拼接地板单元及其底板 | |
JPH0329672Y2 (zh) | ||
KR200463796Y1 (ko) | 파이프이음관의 파이프접속구조 | |
CN106402635A (zh) | 双色铝材平板单元 | |
KR20170002668U (ko) | 파이프 연결 장치 | |
KR100786792B1 (ko) | 파이프 연결소켓 | |
KR200306787Y1 (ko) | 건축 내장용 벽체 패널 | |
CN220889170U (zh) | 一种墙体内模块 | |
KR200301759Y1 (ko) | 수도꼭지 연결장치 | |
CN216041766U (zh) | 装配式现浇墙体快速接头 | |
TWI756115B (zh) | 腳踢板模組及其腳踢板 | |
KR100928930B1 (ko) | 기중차단기의 몰드프레임 접합구조 | |
CN211011006U (zh) | 一种组合led外用转换框 | |
KR200439332Y1 (ko) | 배수 트렌치 유닛 | |
KR20130001979U (ko) | 호스연결용 소켓 | |
TWI259251B (en) | Quick-to-connect joint for flexible hoses | |
KR200375131Y1 (ko) | 멀티형 연결소켓 | |
KR200429675Y1 (ko) | 관 연결용 패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8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