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391575C - 油雾清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雾清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1575C
CN100391575C CNB2004100432410A CN200410043241A CN100391575C CN 100391575 C CN100391575 C CN 100391575C CN B2004100432410 A CNB2004100432410 A CN B2004100432410A CN 200410043241 A CN200410043241 A CN 200410043241A CN 100391575 C CN100391575 C CN 10039157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ed
plate
handling part
oil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32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2357A (zh
Inventor
国立信和
九里博幸
田中悟
平松信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ta Denki (furut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ta Denki (furut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466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34481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957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4366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ta Denki (furut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ta Denki (furut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2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2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15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15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油雾清除装置的结构包括:由设置于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的箱体中的链环,以及对链环的中央通道呈包裹状设置的伞状碰撞板构成的第1处理部;由冲孔板和第1多孔部件构成的第2处理部;由环状冲孔板和第2多孔部件构成的环状第3处理部;设置于环状第3处理部内部的吸入风扇。本装置能够对油雾进行高效率的处理。

Description

油雾清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雾清除装置相关发明。
背景技术
对于这种油雾清除装置,已有先行实施的新型结构相关方案的文献,其中的一部分已提供实际应用。下面就其概要进行说明。
文献(1):专利公开1999年-285611号的除尘、脱臭装置。其内容包括:设置于气相流体的处理路径中、用于清除微细尘埃的除尘部;设置于除尘部、接触气相流体、具有能够使该气相流体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而且可清除该气相流体中的油分的通风装置的第1除尘部;具有吸附和清除微细尘埃等的过滤装置的第2除尘部;与前述除尘部排出的气相流体相接触、对气相流体进行脱臭处理的脱臭部。意图是从含有油雾、焊剂等的气相流体中除去尘埃、油雾或者焊剂等,并对气相流体进行高效脱臭处理。
文献(2):专利公开1998年-216437号的油雾清除装置。其内容包括:将用于清除油雾中的粗垃圾等的入口侧过滤器设置成可沿着安设于空气吸引室的导轨水平移动;在空气吸引室的下方、通过别的途径确保的下方室的前室中,设置可沿着导轨水平移动的初次过滤用过滤器;在分隔前述空气吸引室的前箱体的侧面,设置用于将入口侧过滤器拉至侧面的前侧护盖;在分隔前述下方室的下部箱体的侧面,设置用于将初次过滤用过滤器拉至侧面的下侧护盖。意图是简化过滤器更换作业,提高油雾捕捉性能。
文献(3):实用新型注册第3006922号的除尘装置以及用于该除尘装置的通风装置。其内容包括:在箱体中所设置的用于处理被处理气体的处理路径中,设置吸引风扇;在吸引风扇所形成的被处理气体流的下游即外围位置,设置吸附过滤器;在吸引风扇所形成的被处理气体流的上游位置,设置能够通过与被处理气体之间的接触来改变其流动方向的布样过滤器即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的导向面容许一部分被处理气体通过,且能够捕集所接触的被处理气体中的尘埃。一方面可以避免动力负荷的增大,一方面可以避免因风扇旋转不均而引起的振动。另外,还可提供具有优异的除尘性能的除尘装置,以及用于该除尘装置的通风装置。
发明内容
在以上所说明的文献(1)、(2)中,第1除尘部、第2除尘部分别设置于第1箱体、第2箱体,即第1、2箱体在结构上连设。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无法确保第1、2箱体的油雾的顺畅流动;会出现气相流体盲目流动以及气相流体的相互碰撞等,使除尘、脱臭的效率难以提高。在对该第1、2箱体进行个别的修理、清扫时,必须分别开放和组装该第1、2箱体,非常麻烦。另外,过滤器的更换也较多。因此,该装置不适合于实际应用。
在文献(3)中,将第2除尘部呈环状配置于风扇的周围,因此该第2除尘部(过滤器、冲孔板)的更换、修补及维护作业等很麻烦,且无法确保油雾(气相)的顺畅流动。另外,第1除尘部与吸入口对峙而设,容易出现压损等问题。
在前述文献(1)~(3)中,采用了第1除尘部相对于吸入口近旁的气相的流动对峙而设的结构。因此,容易产生压损现象,且难以确保箱体中的气相流动。另一方面,要避免这种压损,就要求风扇的高速化、大容量化;而这对油雾粒径的扩大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改进。
另外,要利用一张冲孔板实现油雾等的油滴化、尘埃等的异物清除时,如果该冲孔板采用单张结构和通常的冲孔形状或者网眼形状,则无法充分实现油滴化、迂回效果、或者捕捉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解决这些课题的各种冲孔板。
附图说明
【图1】
表示本发明一例的总体剖面图
【图2】
图1的正面图
【图3】
图1的背面图
【图4】
表示第1处理部和空气流的扩大模式图
【图5】
表示第1前后方冲孔板的孔和空气流的扩大剖面图
【图6】
图5的正面图
【图7】
说明第2、3冲孔板的空气碰撞要部的扩大模式图
【图8】
表示第2冲孔板的总体的正面图
【图9】
表示本发明的另外一例的总体剖面图
【图10】
表示本发明又一另外例的总体剖面图
【图11】
表示其它碰撞板整体的扩大模式图
【图12】
图11的剖面图
【图13】
表示其它第2、3冲孔板等的要部的扩大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油雾处理一例。
驱动箱体中所设置的马达(吸入手段一例),使吸入风扇旋转。由于风扇的旋转,含有油雾等的空气(以下称“油雾空气”)会经过软管、管道等手段(无图示)被输送而来,并通过吸入口吸入箱体中(导入)「→1」。被导入该箱体中的油雾空气与设置于吸入口近旁的碰撞板碰撞而停止,其中的大部分被扩散和引导到碰撞板的表面「→2」。被引导到该碰撞板上的油雾空气会分流到该碰撞板与箱体之间所形成的间隔,以及该碰撞板的基部与链环之间所形成的分支通道即箱体内壁方向「→3」和箱体的中央部方向的通道「→4」。由于这种分流,油雾空气不会集中到中央部,而是变成图4所示的空气流,使第1冲孔板能够获得比较均匀的负荷,实现有效的扩散,降低吸入空气量等。这种被扩散的油雾空气的油分在到达第2处理部之前,会作为油的粒径化(图中以“油滴”一词表示),从该箱体的下面汇集到贮油室。另外,在该碰撞板中,能够大致分离比重较重的淤泥类、加工废料类等,并汇集到箱体的下面等处。
到达该第2处理部的含有少量油雾的空气(以下称“低油雾空气”),首先会接触到第1冲孔板(碰撞后停止)。该第1冲孔板可以采用通常的形态,但是在本例中,要在该第1冲孔板上形成内缘翻边。由于这种内缘翻边的形成,可利用油分在冲孔近旁的迂回效果,实现油分的油滴化和停留时间的扩展,促进油滴的落下和捕捉的扩充,达到尘埃分离的效果。当设置2张(前后方)第1冲孔板时,如果将第2张第1冲孔板上所开设的孔位交错设置(改变相位),则可促进油滴化(与空气的分离效果)、避免油滴流入孔中、防止飞散等,还可延长停留时间。同时,还可在这两张第1冲孔板的后方设置较小的间隔,使用1个或者数个过滤器等第1多孔部件进行过滤。也就是说,通过该第1多孔部件后,包含在低油雾空气中的尘埃、切屑等异物能够充分而且高效地被该第1多孔部件吸附,有助于促进油滴化等,也有助于轻减空气阻力(第2多孔部件也适用)。
这样分离出来的油分会到达设置于箱体下方的第1贮油室。经过前述第1多孔部件初步处理后的油雾,会通过该第2处理部的隔板中央部的突出形态的通道「→5」,到达第3处理部。
经过该第2处理部初步处理后的含有微量油雾的空气(以下称“微量油雾空气”),在经过吸入风扇的吸引和扩散后会到达第3处理部。该微量油雾空气会从微放射(微放射线)方向与第3处理部中的第2冲孔板(第2碰撞环)、第3冲孔板(第3碰撞环)接触(碰撞后停止)。该第2、3冲孔板可采用通常的形态,但在本例中,至少要在第2、3冲孔板上形成内缘翻边。由于这种内缘翻边的形成,可以利用较完整的油滴化和在冲孔近旁的迂回效果,捕捉微量油雾空气中的非常细小的油分及尘埃。还可利用1个或者数个过滤器等第2多孔部件,对通过该冲孔的已处理空气进行过滤。如图7所示,第2张第2冲孔板还可对空气(风)流进行整流,并使空气碰撞和停止在第2冲孔板(第3冲孔板)的内周面以及/或者第3冲孔板(第2冲孔板)的孔壁面,只让空气通过(阻止油滴通过),或者有助于空气的通过。另外,还可有效防止设置于周边部分的第2多孔部件的堵塞,防止污染等。同时有助于捕获微细的尘埃、加工废料等微细的异物。
这样净化后的空气会通过第3处理部和箱体的内壁面的通道「→6」到达第4处理部。通过设置于该第4处理部中的一个或者数个冲孔板、以及包含有活性碳、沸石、化学药剂、药品等的过滤器等第2多孔部件进行过滤、脱臭(「→7」)。经过这种过滤等最终处理的气雾(净化后的气雾)会通过排出口排入大气中(「→8」)。另一方面,油分则到达设置于箱体下方的第2贮油室。另外,还可遮蔽前述第2冲孔板下侧的大约1/3~1/4,采用从第2冲孔板的其它部分向第2多孔部件供给的结构,使吸入风扇的扩散向广范围扩散,可避免第2多孔部件下侧容易发生的堵塞现象,避免油分的垂流,提高耐久性等。
本发明通过开放护盖使第2处理部和第3处理部、吸入风扇等的更换及功能变更,以及第1处理部、第2处理部和第3处理部、吸入风扇等的清扫更加容易和简便化。另外,还可对这些部件的脏污状态进行细致的检查。此外,还利用设置于护盖上的压紧部件对至少第2处理部进行按压,实现了简便的设置,有助于位置的稳定性等。
【实施例】
1为具有吸入口2和排出口3的箱体。该箱体1具有护盖4。开放该护盖4后,可开放箱体1的大约1/2。这样可使后述第1处理部、第2处理部、以及第3处理部、吸入风扇等的清扫变得更容易、更简便,而且有助于更换零部件和进行脏污确认等。另外,护盖4上设置有压紧部件400,至少可压紧第2处理部。图中的箭头表示风(油雾、低油雾空气等)的流向。
5为设置于筒状吸入口2的后方的第1处理部。该第1处理部5通过垂直设置于箱体1下面1a附近的支持板60支持,且由按间隔1b设置于箱体1内壁面的链环6、以及在该链环6的槽6a之间有基端7a的伞状碰撞板7构成。在该链环6与基端7a之间,分支通道8大致呈环状构成。该环状分支通道8对从碰撞板7引导而来的油雾进行分流。图中9表示设置于链环6的大致中央部的筒状通道。另外,下面1a中开设了油分落下用的孔100。在本例中,链环6如图所示,外侧高度较高,内侧高度较低,可控制向外周部的分支和向通道9的分支的流量。利用这种控制,可以扩充中央部的流量。碰撞板7的大致全周面(从中心到外周面)形成通风路径A,可以确保油雾空气的大范围流动,降低吸入空气量,减缓速度。同时,有助于第2处理部(后述)获得均匀的负荷,扩大油滴,促进油分和比重较重的淤泥类等的高效分离等。
10为第2处理部。该第2处理部10由具有多个孔1100(1200)的第1前方冲孔板11(第1后方冲孔板12)、第1无纺织·塑料·复合材料过滤器、第1陶瓷过滤器等第1多孔部件13、具有筒状通道1400的隔板14构成。该第1前方冲孔板11、第1后方冲孔板12可以是其中任意的一张或者数张。开设于该第1前方冲孔板11(第1后方冲孔板12)上的孔1100(1200)可采用通常的形态。但是,也可以采用另外的一例:在孔1100(1200)的周边部设置内缘翻边,促进低油雾空气的迂回,扩充油雾的粒径(油滴化或者凝集化)和延长停留时间,提高油分的落下和尘埃的分离效果。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使该第1前方冲孔板11的孔1100和第1后方冲孔板12的孔1200的开口位置相互交错,或者改变该孔1100(1200)的尺寸(改变孔径的大小),或者使该第1前方冲孔板11的孔1100的形状与该第1后方冲板12的孔1200的形状互不相同。另外,对于第1多孔部件13,也可以采用各种形态。例如:可以选择单张或者多张,壁厚尺寸可以选择薄厚。在第1前方冲孔板11、第1后方冲孔板12、第1多孔部件13、隔板14之间,形成了通道(A)~(C)。该通道(A)~(C)的宽度和容量等可根据装置的形状、处理物的种类等进行改变,确保最有效的尺寸。
20为第3处理部。该第3处理部20由具有多个孔2100(2100-1)的单张或者多张可确保碰撞表面积的内侧第2冲孔板21及外侧第3冲孔板21-1、第2无纺织·塑料·复合材料过滤器及第2陶瓷过滤器等的第2多孔部件22构成。也可以采用另外一例:在孔2100(2100-1)的周边部设置内缘翻边2100a(2100a-1),促进微量油雾空气的迂回、扩充油雾的粒径和停留时间,提高油分的落下和尘埃的分离效果。也可以采用与前述第1前方冲孔板11(第1后方冲孔板12)上所开设的孔1100(1200)相同的结构。该第2冲孔板21(第3冲孔板21-1)上所开设的孔2100(2100-1)应采用比前述第1前方冲孔板11(第1后方冲孔板12)上所开设的孔1100(1200)更细微的结构。这样,在经过第2处理部10的第1前方冲孔板11(第1后方冲孔板12)上所开设的孔1100(1200)后,油滴以及/或者异物被大致回收或者捕捉;经过后面的第3处理部20的第2冲孔板21(第3冲孔板21-1)上开设的孔2100(2100-1)后,油滴以及/或者异物被最终回收或者捕捉。这种结构是最为理想的。
构成第2多孔部件22的第2过滤器可以由单个或者数个构成,也可以改变孔径等,能够灵活应对。可根据装置的形状、处理物的种类等进行改变,采用最有效的结构。在第2冲孔板21、第2多孔部件22、吸入风扇30之间,形成了通道(D)、(E)。该通道(D)、(E)的宽度和容量等适用前述例子。第2冲孔板21和第3冲孔板21-1的孔2100、2100-1的相位变更等适用前述第1前方冲孔板11和第1后方冲孔板12的例子。该环状第2冲孔板21、第3冲孔板21-1安装于隔板14上,配置于箱体1中。同时,在该环状第3冲孔板21-1和箱体1之间,形成了第2多孔部件22插入用的空间和通道(E)。采用安装到该隔板14的结构后,环状第2冲孔板21、第3冲孔板21-1的固定变得更容易,两者之间以及前述空间等的间隔维持、拆卸等也更容易。
30为吸入风扇,通过马达31旋转。
40为第4处理部。该部分由单个或者数个含有活性碳、沸石、化学药剂、药品等的第3过滤器构成,处于前述箱体1的后部,设置于通道(E)中。用于对处理后的油雾进行过滤和脱臭等。该第3过滤器的构成基本上适用前述例子。另外,图中(F)表示通道。该通道(F)中配置了马达31。
图中50表示回收油分的第1贮油室(回收部)、51表示第2贮油室(回收部)。在该第1贮油室50、第2贮油室51中,设置有出口50a、51a,分别用于连接排出(循环)用的管道(无图示)。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另外一例的总体剖面图。
图11、图12中所显示的碰撞板7是对前述例子加以改进后的结构。它将设置于第1处理部5中的伞状碰撞板7设计为阶梯结构(多个阶梯700),并根据需要在各阶梯700中设置网眼、长孔等的通风道701。利用各阶梯700以及/或者通风道701,可在该碰撞板7的大致全周面(从中心到外周面)上形成通风道部,确保油雾空气的大范围流动,降低吸入空气量,减缓速度。同时,可使第2处理部10获得均匀的负荷,促进油滴的细分化、以及油分和比重较重的淤泥类等的分离效果等。
图13中所显示的第2、3冲孔板21b、21b-1是对前述例子加以改进后的结构,该方案可使吸入风扇30的叶轮中的油雾空气的碰撞以及/或者碰撞回避更加谐调,取得更高的效率。也就是说,在前述的例子中,相对于从吸入风扇30的叶轮出来的风流的角度,通过第2、3冲孔板21、21-1的孔2100、2100-1的风流的角度呈钝角。与此相对应,在该例子中,通过改变第2、3冲孔板21b、21b-1的孔2100b、2100b-1的方向角度,使通过孔2100b、2100b-1的风流的角度相对于从叶轮出来的风流的角度呈锐角,从而可以减小风流不经碰撞而通过孔2100b、2100b-1的概率。简单而言,该例子在改变孔2100b、2100b-1的方向角度的同时,会在圆球面上形成无孔碰撞面,有利于微细的油雾空气在该碰撞面上的碰撞,提高分离效率,促进油雾的油滴化。详细而言,图13中所显示的第2、3冲孔板21b、21b-1构成了具有弯曲、凹凸、山字形等形状的碰撞壁片2101(2101-1)的碰撞环状体。该第2冲孔板21b(第3冲孔板21b-1)的碰撞壁片2101(2101-1)的交互(根据需要)开设的孔2100b(2100b-1)可以采用通常的形态。但是,碰撞壁片2101(2101-1)上所开设的孔2100b(2100b-1)也可以采用相位以及/或者开口方向相互交错的结构来确保停留时间,避免直接通过该孔2100b(2100b-1)。也就是说,可以促进油雾粒径的扩大,促进微细的油雾空气在该碰撞面上的碰撞和高效的分离,促进油雾的高效油滴化。
【发明的效果】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在具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箱体中配备了第1处理部、设置于第1处理部后方的第2处理部、设置于第2处理部后方的环状第3处理部、设置于该环状第3处理部内部的吸入风扇、吸入风扇用马达等的油雾清除装置。第1处理部由按间隔配置于箱体中的链环、以及设置于该链环中央通道前面的伞状碰撞板构成。第2处理部由至少一张冲孔板、以及配置于该冲孔板后方的数张第1多孔部件构成。第3处理部由至少一张环状冲孔板、以及添设于该冲孔板上的环状第2多孔部件构成。在结构上,该油雾清除装置将含有油雾的空气通过吸入口吸入箱体,然后通过第1~第3处理部进行处理,将分离出来的油收集到回收部,同时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出口排出到装置外。
因此,技术方案1具有下列特点:在结构上,确保第1~3处理部在箱体中的适宜的间隙设置,并采用护盖开闭该箱体。这样有利于该第1~3处理部的清扫、更换作业,以及迅速而可靠的设置、方便维护等;避免油雾空气对吸入口的压损;促进该油雾空气中油分的确实的油滴化;使第1、2处理部能够顺利地供给。在满足这些要件之后,还可避免风扇的高速化、大容量化,促进油雾粒径的扩大。本发明在大约同一剖面积的箱体内将第1~3处理部大致呈直线设置,能够确保空气(风)的旋转和在箱体内的扩散流动;利用至少一张冲孔板,促进油滴生成的高效化以及尘埃捕捉的高效化等。
技术方案2的发明则是在技术方案1中所记载的第2处理部的冲孔板、以及/或者第3处理部的环状冲孔板上所开设的孔的周边设置内缘翻边,利用内缘翻边形成油雾、油分以及/或者油雾的迂回通道而构成的油雾清除装置。
因此,技术方案2具有下列特点:能够达成技术方案1的目的;改进了冲孔板,能够确保油雾的旋转和在箱体内的扩散流动;能够促进尘埃捕捉的高效化;油分的汇集和落下更加容易、简便。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中所记载的在第3处理部的环状冲孔板上开设多个孔时,将冲孔板的下侧大约1/3~1/4作为无孔结构而构成的油雾清除装置。
因此,技术方案3具有下列特点:能够达成技术方案1的目的;改进了冲孔板,能够确保油雾按照规定的方向扩散流动;通过过滤器对尘埃进行高效率的捕捉。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中所记载的第2处理部中配置至少二张冲孔板,各冲孔板的孔互不重叠而构成的油雾清除装置。
因此,技术方案4具有下列特点:能够达成技术方案1的目的;对各冲孔板的结构加以改进,能够确保油雾按照规定的方向扩散流动;能够通过过滤器对尘埃进行高效率的捕捉;能够促进油分汇集和落下的容易化、简便化等。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中所记载的第2处理部中配备隔板,在该隔板上开设圆孔通道而构成的油雾清除装置。
因此,技术方案5具有下列特点:能够达成技术方案1的目的;能够将通过第1多孔部件的经过初次处理的油雾充分地供给吸入风扇,有利于向第2多孔部件扩散接触,确保油雾按规定的方向扩散流动;能够通过过滤器对尘埃进行高效率的捕捉等。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将技术方案1中所记载的第2处理部,利用设置于箱体开闭盖里面的压紧部件,固定在箱体上而构成的油雾清除装置。
因此,技术方案6具有下列特点:能够达成技术方案1的目的;能够将第2、3处理部设置于箱体中;能够通过过滤器对尘埃进行高效率的捕捉等。

Claims (6)

1.一种油雾清除装置,在具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箱体中,装备了第1处理部、配置于该第1处理部后方的第2处理部、配置于该第2处理部后方的环状第3处理部、设置于该环状第3处理部中的吸入风扇、以及该吸入风扇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处理部由按间隔配置于箱体中的链环、以及设置于该链环中央通道前面的伞状碰撞板构成,
上述第2处理部由至少一张冲孔板、以及配置于该冲孔板后方的数张第1多孔部件构成,
上述第3处理部由至少一张环状冲孔板、以及添设于该冲孔板上的环状第2多孔部件构成,
在结构上,该油雾清除装置将含有油雾的空气通过前述吸入口吸入前述箱体,然后通过前述第1~第3处理部进行处理,将分离出来的油分收集到回收部,同时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排出口排出到装置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2处理部的冲孔板、以及/或者在第3处理部的环状冲孔板上所开设的孔周围设置内缘翻边,利用这些内缘翻边形成油雾、油以及/或者雾的迂回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3处理部的环状冲孔板上开设多个孔,且该冲孔板的下侧1/3~1/4部分为无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2处理部配置至少2张冲孔板,且这些冲孔板的孔为非重叠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2处理部配置隔板,在该隔板上开设圆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设置于箱体开闭盖里面的压紧部件,将第2处理部固定在箱体上而构成。
CNB2004100432410A 2003-05-23 2004-05-14 油雾清除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15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46601A JP2004344818A (ja) 2003-05-23 2003-05-23 オイルミスト除去装置
JP146601/2003 2003-05-23
JP2003395726A JP4343661B2 (ja) 2003-11-26 2003-11-26 オイルミスト除去装置
JP395726/2003 2003-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357A CN1572357A (zh) 2005-02-02
CN100391575C true CN100391575C (zh) 2008-06-04

Family

ID=3452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3241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1575C (zh) 2003-05-23 2004-05-14 油雾清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1575C (zh)
SG (1) SG114657A1 (zh)
TW (1) TWI2444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1687B (zh) * 2013-07-09 2015-09-16 株洲南方燃气轮机成套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油雾分离器
CN104971582A (zh) * 2015-07-18 2015-10-14 周盈裕 一种机床油雾净化收集器
CN111271588A (zh) * 2020-03-30 2020-06-12 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 一种油液过滤器及轴承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9832A (ja) * 1994-04-28 1995-11-07 Amano Corp オイルミストコレクタ用衝突捕集フイルタ
CN1129144A (zh) * 1994-08-23 1996-08-21 曼及胡梅尔过滤器工厂有限公司 空气中的油雾的分离装置
JP2001300240A (ja) * 2000-04-26 2001-10-30 Akamatsu Denki Seisakusho:Kk 湿式集塵機
CN1382899A (zh) * 2001-03-13 2002-12-0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油分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6160B2 (ja) * 1997-02-07 2002-02-12 昭和電機株式会社 オイルミスト除去装置
JPH11285611A (ja) * 1998-04-06 1999-10-19 Akamatsu Denki Seisakusho:Kk 除塵・脱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9832A (ja) * 1994-04-28 1995-11-07 Amano Corp オイルミストコレクタ用衝突捕集フイルタ
CN1129144A (zh) * 1994-08-23 1996-08-21 曼及胡梅尔过滤器工厂有限公司 空气中的油雾的分离装置
JP2001300240A (ja) * 2000-04-26 2001-10-30 Akamatsu Denki Seisakusho:Kk 湿式集塵機
CN1382899A (zh) * 2001-03-13 2002-12-0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油分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357A (zh) 2005-02-02
TW200505544A (en) 2005-02-16
SG114657A1 (en) 2005-09-28
TWI244402B (en) 200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3851C (zh) 旋风式空气净化器
KR101517906B1 (ko) 이동 수단을 이용한 대기 미세먼지 포집 장치
CN205619464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101400427A (zh) 过滤城市环境中空气的方法和设备
CN111672254A (zh) 一种化工除尘装置
JP2004344818A (ja) オイルミスト除去装置
CN100391575C (zh) 油雾清除装置
CN102743128A (zh) 水过滤吸尘器
KR102204348B1 (ko) 인입 개스로 셀프워싱하는 집진기
CN110975470B (zh) 一种用于高温烟气净化的湿式除尘器
CN216367225U (zh) 一种喷粉除尘一体机
CN208389627U (zh) 一种喷雾收集装置
CN2598623Y (zh) 一种室外空气净化装置
CN215197798U (zh) 一种环保型具有喷漆结构的喷漆房
CN100509114C (zh) 两级空气过滤器
CN216604574U (zh) 一种塑料造粒尾气净化装置
CN210495543U (zh) 一种无耗材免维护自清洗的涡旋式油雾净化器
CN208356310U (zh) 空气洁净装置
CN210021608U (zh) 一种喷涂吸附漆雾净化装置
CN211612136U (zh) 一种工业静电除烟装置
CN110953625B (zh) 一种水幕式涡旋油烟净化器
CN109237564B (zh) 家用抽油净化处理器
CN208448934U (zh) 一体式油雾净化装置
CN2865828Y (zh) 分散溢流花板的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
CN205216450U (zh) 环形导流管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00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700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