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7503C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87503C CN100387503C CNB2004800091895A CN200480009189A CN100387503C CN 100387503 C CN100387503 C CN 100387503C CN B2004800091895 A CNB2004800091895 A CN B2004800091895A CN 200480009189 A CN200480009189 A CN 200480009189A CN 100387503 C CN100387503 C CN 10038750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ar
- rope
- main rope
- counterw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7 dimini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673 uretha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9—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with separate traction and suspension ro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装置,轿厢和对重通过第1及第2主绳索吊挂。第1主绳索具有,连接轿厢的第1绳头组合部的第1端部,和连接对重的第2端部。第2主绳索具有,连接轿厢的第2绳头组合部的第3端部,和连接对重的第4端部。第1及第2主绳索中只有第1主绳索卷绕在驱动装置的驱动绳轮上。在升降井道的上部,第1及第2主绳索中只有第2主绳索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轿厢和对重通过主绳索吊挂在升降井道内的曳引式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7-1043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轿厢和对重以2∶1的绕绳方式吊挂在升降井道内的无机房电梯装置。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必须在轿厢和对重上设置绳轮,因此结构复杂,且成本增大。还有,因为是以2∶1的绕绳方式,有可能使驱动绳轮的旋转速度加快,震动或噪音变大。
另外,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0372号公报中,公开的现有无机房电梯装置中,轿厢和对重通过两组绳索以1∶1的绕绳方式吊挂在升降井道内。这样的电梯装置,与2∶1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相比,驱动绳轮的旋转速度可以降低1/2,但吊挂的载荷提高到2倍,所以,需要提高驱动装置、导轨、支撑梁等构成部件的刚性,有可能增加成本和增大安装空间。
更有,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0372公报中也公开了一种使用两台驱动装置的电梯装置,但是因为需要两台驱动装置,成本增大,同时控制也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能抑制吊挂载荷增大,构成更加简单,同时还能避免驱动绳轮的旋转速度增快。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具有驱动绳轮的驱动装置;轿厢,其具有在宽度方向一侧设置的第1绳头组合部,和在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的第2绳头组合部,并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而在升降井道内升降;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的在升降井道内升降的对重;第1主绳索,其具有连接第1绳头组合部的第1端部,和连接对重的第2端部,并在升降井道内吊挂轿厢及对重;第2主绳索,其具有连接第2绳头组合部的第3端部,和连接对重的第4端部,并在升降井道内吊挂轿厢和对重,上述第1及第2主绳索中仅第1主绳索卷绕在驱动绳轮上,在上述升降井道内的上部,第1和第2主绳索中仅第2主绳索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具有驱动绳轮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在升降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和对重;以及卷绕在驱动绳轮上,在升降井道内吊挂轿厢及对重的主绳索,上述轿厢具有在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的第1绳头组合部,和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的第2绳头组合部,上述主绳索具有连接第1绳头组合部的第1端部,和连接上述第2绳头组合部的第2端部,在升降井道内上部设置有卷绕主绳索的第2端部侧反绳轮,在对重上设置有可自由旋转的吊挂对重绳轮,主绳索从第1端部侧开始,依次卷绕在驱动绳轮、对重吊挂绳轮及第2端部侧反绳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
图中,在升降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2(图1中省略)和一对对重导轨3。轿厢4由轿厢导轨2导向而在升降井道1内升降。还有,轿厢4具有前面4a、背面4b、第1侧面4c和第2侧面4d。在前面4a上设置电梯出入口4e。
对重5由对重导轨3引导而在升降井道1内升降。当对重5和轿厢4处于相同高度位置时,将对重5与轿厢4的背面4b相对地配置在轿厢4的后方。在垂直投影面(图2)内,连接轿厢导轨2之间的直线和连接对重导轨3之间的直线平行。
轿厢4的宽度方向一侧(第1侧面4c侧)设置有第1绳头组合部6。在轿厢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第2侧面4d侧)设置有第2绳头组合部7。第1及第2绳头组合部6、7设置在轿厢4的下端部。
在升降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轿厢4及对重5升降的驱动装置(曳引机)8。驱动装置8由至少1根导轨2、3的上部或固定在建筑物侧的支撑梁(未图示)来支撑。
驱动装置8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驱动装置主机9,和由驱动装置主体驱动旋转的驱动绳轮10。作为驱动装置8,要使用轴向尺寸比与轴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外形尺寸小的薄型曳引机。作为薄型曳引机的电动机使用例如永磁电动机(PM电动机)。
驱动装置8配置成驱动绳轮10的旋转轴和轿厢4的宽度方向平行并水平。另外,在垂直投影面内,驱动装置8配置成其驱动装置主体9位于轿厢4侧,驱动绳轮10位于升降井道壁1a侧。
在升降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可自由旋转的第1导向轮11、可自由旋转的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以及可自由旋转的第2导向轮13。第1导向轮11和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以及第2导向轮13被支撑梁支撑。将第1导向轮11、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以及第2导向轮13配置成其旋转轴和驱动绳轮10的旋转轴平行。
在垂直投影面内,驱动装置8及第1导向轮11,配置在轿厢4的第1侧面4c和与第1侧面4c相对的升降井道壁1a之间的空间内。还有,在垂直投影面内,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和第2导向轮13,配置在轿厢4的第2侧面4d和与第2侧面4d相对的升降井道壁1b之间的空间内。
另外,在垂直投影面内,驱动绳轮10及第一导向轮11,和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及第2导向轮13配置成这样,即,以轿厢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几乎对称地配置。
多根第1主绳索(驱动用绳索)14卷绕在驱动绳轮10及第一导向轮11上。各第1主绳索14具有,连接在第1绳头组合部6上的第1端部14a,和连接对重5的第2端部14b。第2端部14b连接在对重5的宽度方向一个端部的上部。
多根第2主绳索(悬挂专用绳索)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及第2导向轮13上。各第2主绳索15具有,连接在第2绳头组合部7的第3端部15a,和连接对重5的第4端部15b。第4端部15b连接在对重5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上部。
轿厢4及对重5,通过第1主绳索14和第2主绳索15,按1∶1的卷绕方式吊挂在升降井道1内。并且轿厢4以及对重5在驱动装置8的驱动力下借助于第1主绳索在升降井道1内升降。
此电梯装置采用相互独立的两组主绳索,即第1及第2主绳索14、15。另外,第1及第2主绳索14、15相互独立配置彼此不干涉。
在第1及第2主绳索14、15中只有第1主绳索14卷绕在第1驱动绳轮10上。另外,在第1及第2主绳索14、15中只有第2主绳索15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上。
第1及第2主绳索14、15采用例如树脂被覆绳索,该树脂被覆绳索的外部是由高摩擦系数树脂材料构成的外层被覆体。该外层被覆体是由摩擦系数为0.2以上的高摩擦系数树脂,比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构成。
这样的电梯装置,因为是按照1∶1绕绳方式吊挂轿厢4和对重5,所以不需要在轿厢4和对重5上搭载悬挂绳轮,可以使构成简单。还有,驱动绳轮10的旋转速度能降低到2∶1绕绳方式的1/2。
另外,主绳索分成第1及第2主绳索14、15,驱动绳轮10上只卷绕第1主绳索14,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12上只卷绕第2主绳索15,所以吊挂载荷被分配,驱动装置8,主绳索14、15,导轨2、3,及支撑梁等上的载荷可以降低到和2∶1绕绳方式同等的水平。因此,能够降低对机器刚性的要求,还能抑制成本的增加。
更有,仅仅有一台驱动装置8,所以也可以避免因驱动装置8的成本增加和安装空间增大。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既可以抑制吊挂载荷的增大,构成简单,同时还能避免驱动绳轮的旋转速度增加。
另外,因为将第1及第2绳头组合部6、7配置在轿厢4的两侧,所以轿厢4能被稳定地吊挂。
更有,第1及第2主绳索14、15采用树脂被覆绳索,可以提高曳引力,轿厢4只依靠第一主绳索14侧的曳引力就能稳定行走。此外,树脂被覆绳索因为比单一钢制绳索具有更高的柔韧性,所以驱动绳轮10的直径和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的直径可以减小。
此外,驱动装置8使用薄型曳引机,在垂直投影面内,该驱动装置8配置在第1侧面4c和升降井道壁1a之间,所以升降井道1的平面尺寸不用变大,井道顶部高度尺寸就能够缩小。
还有,第1及第2绳头组合部6、7设置在轿厢4上端部的下方,所以能够确保位于绳头组合部6、7和其上方的驱动装置8及反绳轮12之间的空间,从而缩小井道顶部高度尺寸。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
图中驱动装置8配置在升降井道1内的下部(接近底部)。此外,驱动装置8配置成驱动绳轮10的旋转轴和轿厢4的进深方向平行且水平。更有,在垂直投影面内,驱动装置8配置在轿厢4的背面4b和与背面4b相对的升降井道壁1c之间。更有,在垂直投影平面内,驱动装置8配置在轿厢5的旁边。
升降井道1内的上部配置有一对第1主绳索用反绳轮21和一对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22。每对反绳轮21、22在图3中省略为只分别画出一个。反绳轮21、22配置成其旋转轴与轿厢4的宽度方向平行并水平。
在垂直投影面内,反绳轮21、22配置在轿厢4的侧面4c、4d和升降井道壁1a、1b之间。还有,在垂直投影面内,反绳轮21和反绳轮22以轿厢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大致对称地配置。
还有,在升降井道1内的上部,配置有对重侧反绳轮23。对重侧反绳轮23配置成其旋转轴与轿厢4进深方向平行并水平。还有在垂直投影面内,对重侧反绳轮23配置在轿厢4的背面4c和升降井道壁1c之间。更有,在垂直投影面内,对重侧反绳轮23配置在驱动绳轮10和对重5之间。
第1主绳索14,从第1端部14a侧开始依次卷绕在第1主绳索用反绳轮21,驱动绳轮10及对重侧反绳轮23上。第2主绳索15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22上。
轿厢4及对重5,通过第1主绳索14和第2主绳索15按照1∶1绕绳方式被吊挂在升降井道1内。而且轿厢4及对重5在驱动装置8的驱动力下借助于第1主绳索14在升降井道1内升降。
第1及第2主绳索14、15中只有第1主绳索14卷绕在驱动绳轮10上。另外,第1及第2主绳索14、15中只有第2主绳索15卷绕在反绳轮22上。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即使将驱动装置8配置在升降井道1内的下部,也能抑制吊挂载荷的增大,使构成简单,同时可以避免驱动绳轮10的旋转速度增大。
驱动装置8配置在升降井道1内的下部,所以能从升降井道1的底坑(底部)对驱动装置8很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
更有,在垂直投影面内,侧面4c、4d及背面4b和升降井道壁1a、1b、1c之间安装反绳轮21、22、23,所以升降井道1的平面尺寸不用增大,井道顶部高度尺寸就能缩小。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装置的平面图。图中,在垂直投影面内,驱动装置8配置在轿厢4的第1侧面4c和升降井道壁1a之间。此外,驱动装置8配置成驱动绳轮10的旋转轴和轿厢4的宽度方向平行并水平。
在垂直投影面内,连接第1及第2绳头组合部6、7的直线要通过轿厢4的重心或其附近。即在垂直投影面内,第1及第2绳头组合部6、7,相对于轿厢4的重心对称地配置。
此外,在垂直投影面内,连接第1及第2绳头组合部6、7的直线,与连接轿厢导轨2的直线相交叉。即在轿厢4的进深方向上,第1绳头组合部6配置在轿厢导轨2的后方,第2绳头组合部7配置在轿厢导轨2的前方。
只使用一个第1主绳索用反绳轮21。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22的间隔及对重5的宽度尺寸比第二实施方式大。其他的构成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即使在驱动装置8配置于轿厢4旁边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吊挂载荷的增大,构成简单,同时还可以避免驱动绳轮10的旋转数增大。
此外,与将轿厢4真正地吊挂在其重心位置相比,可以稳定地升降轿厢4。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在此实施方式中,轿厢4的平面形状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轿厢4的第1及第2侧面4c、4d上,朝向轿厢4的进深方向后方宽度尺寸变小地设置有倾斜面4f、4g。因此,轿厢4的后侧的角倒角,其平面形状成六角形状。
第1主绳索用反绳轮21及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22,配制成其旋转轴相对轿厢4的宽度方向倾斜。即,在垂直投影面内,反绳轮21、22的旋转轴,几乎和倾斜面4f、4g成直角。而且,在垂直投影面内,反绳轮21、22配置在倾斜面4f、4g和升降井道壁1a、1b之间。其他构成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此构成,能减小主绳索14、15进入反绳轮21、22的角度,使轿厢4和对重5平滑升降,同时可以延长主绳索14、15的寿命。此外,反绳轮21、22都可以配置在对重5正上方,对重5能够平滑升降。更有,还能缩小井道顶部高度尺寸。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中,在对重5的上部设置有可自由旋转的对重吊挂绳轮24。轿厢4及对重5通过多根主绳索25吊挂在升降井道1内。在第一~四实施方式中,采用两组主绳索14、15,但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只采用一组主绳索25。作为主绳索25可以采用树脂被覆绳索。
在升降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第1端部侧反绳轮26、第2端部侧反绳轮27及对重侧反绳轮28。第1及第2端部侧反绳轮26、27配置成其旋转轴与轿厢4的宽度方向平行并水平。此外,在垂直投影面内,反绳轮26、27,配置在轿厢4的侧面和升降井道壁之间。还有,在垂直投影面内,第1端部侧反绳轮26和第2端部侧反绳轮27以轿厢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基本对称地配置。
对重侧反绳轮28配置为其旋转轴与轿厢4的进深方向平行并水平。此外,在垂直投影面内,反绳轮28配置在轿厢4和升降井道壁之间。更有,在垂直投影平面内,反绳轮28配置在驱动绳轮10和对重5之间。
主绳索25具有连接第1主绳头组合部6(图8种未示出)的第1端部25a,和连接第2绳头组合部7的第2端部25b。此外,主绳索25从第1端部25a侧开始,依次卷绕在第1端部侧反绳轮26、驱动绳轮10(图8中未示出)、对重侧反绳轮28、吊挂对重绳轮24及第2端部侧反绳轮27上。
此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第2端部14b和第4端部15b后卷绕在吊挂对重绳轮24的构成在本质上相同。还有,第五实施方式的轿厢4及对重5,通过主绳索25按照1∶1绕绳方式吊挂在升降井道1内。
根据这样的电梯装置,能够抑制吊挂载荷的增大,结构简单,同时还可以避免驱动绳轮10的旋转速度的增快。
此外,因为设有吊挂对重绳轮24,所以能够自动吸收在对重5两侧产生的主绳索25的张力不平衡。
并且,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应用了第二实施方式的设计布局中的吊挂对重绳轮24,但也可应用第一、三或四实施方式的设计布局中的吊挂对重绳轮。
另外,上述第一~五实施例中使用薄型曳引机,但是驱动装置不一定必须是薄型曳引机。
Claims (7)
1.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
具有驱动绳轮的驱动装置;
轿厢,其具有在宽度方向一侧设置的第1绳头组合部,和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的第2绳头组合部,并通过上述驱动装置驱动而在升降井道内升降;
通过上述驱动装置驱动在升降井道内升降的对重;
第1主绳索,其具有连接上述第1绳头组合部的第1端部,和连接上述对重的第2端部,在上述升降井道内吊挂上述轿厢及上述对重;以及,
第2主绳索,其具有连接上述第2绳头组合部的第3端部,和连接上述对重的第4端部,在上述升降井道内吊挂上述轿厢和上述对重,
上述第1及第2主绳索中仅上述第1主绳索卷绕在上述驱动绳轮上,
在上述升降井道的上部,上述第1及第2主绳索中仅仅上述第2主绳索卷绕在第2主绳索用反绳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绳索是树脂被覆绳索,其在外周设置有由高摩擦系数树脂构成的外层被覆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是轴向尺寸比与轴向成直角方向的尺寸更小的薄型曳引机,并且在垂直投影面内,上述驱动装置配置在上述轿厢和升降井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配置在升降井道内的下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及第2绳头组合部设置在低于上述轿厢的上端部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投影面内,上述第1及第2绳头组合部相对于上述轿厢重心对称地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轿厢的侧面上,使朝向上述轿厢进深方向的后方的宽度尺寸变窄地设置有倾斜面,在垂直投影面内,上述反绳轮的旋转轴相对上述倾斜面几乎成直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4/005289 WO2005100225A1 (ja) | 2004-04-14 | 2004-04-14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535333A Division CN101143677B (zh) | 2004-04-14 | 2004-04-14 | 电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67997A CN1767997A (zh) | 2006-05-03 |
CN100387503C true CN100387503C (zh) | 2008-05-14 |
Family
ID=35149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918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7503C (zh) | 2004-04-14 | 2004-04-14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736431B1 (zh) |
JP (1) | JPWO2005100225A1 (zh) |
CN (1) | CN100387503C (zh) |
DE (1) | DE602004031981D1 (zh) |
WO (1) | WO200510022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09344B (zh) * | 2017-06-06 | 2021-03-2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3583A (zh) * | 1998-04-28 | 1999-11-03 | 株式会社东芝 | 牵引型电梯设备 |
JP2000063057A (ja) * | 1998-06-08 | 2000-02-29 | Meidensha Corp | エレベータ |
JP2000247559A (ja) * | 1999-02-24 | 2000-09-12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001261257A (ja) * | 2000-03-23 | 2001-09-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CN1373733A (zh) * | 2000-08-09 | 2002-10-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WO2003064309A1 (fr) * | 2002-01-30 | 2003-08-07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d'ascenseu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91267U (ja) * | 1982-12-11 | 1984-06-20 | 株式会社明電舎 | 吊り下げ式昇降装置 |
JPH0489787A (ja) * | 1990-08-01 | 1992-03-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の駆動装置 |
KR100297123B1 (ko) * | 1997-09-26 | 2002-12-18 |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 엘리베이터 |
JP4255523B2 (ja) * | 1997-10-06 | 2009-04-15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 |
EP1042209B1 (en) * | 1998-02-26 | 2005-08-31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djacent to hoistway door |
JPH11310372A (ja) * | 1998-04-28 | 1999-11-09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002179358A (ja) * | 2000-12-19 | 2002-06-26 | Fujitec Co Ltd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US20030155185A1 (en) * | 2001-03-08 | 2003-08-21 | Masami Nomura | Elevator |
ES2280579T3 (es) * | 2001-11-23 | 2007-09-16 | Inventio Ag | Ascensor con medio de transmision tipo correa, especialmente con correa dentada, como medio de soporte y/o medio motor. |
WO2005056457A1 (ja) * | 2003-12-11 | 2005-06-23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DE112005000398B4 (de) * | 2004-02-19 | 2013-09-12 | Mitsubishi Denki K.K. | Maschinenraumloser Aufzug |
-
2004
- 2004-04-14 WO PCT/JP2004/005289 patent/WO2005100225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4-04-14 EP EP04727367A patent/EP173643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4-14 CN CNB2004800091895A patent/CN10038750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14 JP JP2006519119A patent/JPWO2005100225A1/ja active Pending
- 2004-04-14 DE DE602004031981T patent/DE60200403198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3583A (zh) * | 1998-04-28 | 1999-11-03 | 株式会社东芝 | 牵引型电梯设备 |
JP2000063057A (ja) * | 1998-06-08 | 2000-02-29 | Meidensha Corp | エレベータ |
JP2000247559A (ja) * | 1999-02-24 | 2000-09-12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001261257A (ja) * | 2000-03-23 | 2001-09-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CN1373733A (zh) * | 2000-08-09 | 2002-10-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WO2003064309A1 (fr) * | 2002-01-30 | 2003-08-07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d'ascenseu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67997A (zh) | 2006-05-03 |
EP1736431A1 (en) | 2006-12-27 |
WO2005100225A1 (ja) | 2005-10-27 |
EP1736431B1 (en) | 2011-03-23 |
EP1736431A4 (en) | 2009-12-02 |
JPWO2005100225A1 (ja) | 2007-08-30 |
DE602004031981D1 (de) | 2011-05-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98707B2 (en) | Elevator | |
US5906251A (en) |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 |
JP4312604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1804936B (zh) | 电梯 | |
JP4549616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5468679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装置 | |
CN1802308A (zh) | 电梯装置 | |
US20100126808A1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JP4339578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2326778A (ja) |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立体駐車設備 | |
CN101143677B (zh) | 电梯装置 | |
JP4262805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0387503C (zh) | 电梯装置 | |
EP1792867B1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CN100457592C (zh) | 电梯装置 | |
JP2002173281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WO2004022471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EP1512652A1 (en) | Elevator | |
EP1700813A1 (en) | Elevator system | |
CN1741953B (zh) | 电梯装置 | |
JP2008520514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ピング構造 | |
JP4770241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10111460A (ja)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JPWO2004101419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KR100752860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0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