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2630C - 局侧装置、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和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局侧装置、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和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82630C CN100382630C CNB028279301A CN02827930A CN100382630C CN 100382630 C CN100382630 C CN 100382630C CN B028279301 A CNB028279301 A CN B028279301A CN 02827930 A CN02827930 A CN 02827930A CN 100382630 C CN100382630 C CN 10038263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terminal
- wireless
- dormant state
- resource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4—Applicable to portable or mobil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5—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end-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1—Centralis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2—Collecting or measuring resource availabi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04W76/36—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for reassigning the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as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局侧装置、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和无线基站。在活动加入者资源管理单元(31a)中,即便与用户(加入者终端)的连接处理和实际的分组数据通信中所需的通信资源处于全满状态,在休止加入者资源管理单元(31b)中,如果在只为了维持与用户的逻辑连接所需的通信资源中存在空闲,则也应该用该空闲资源将新用户收容在休止状态中,控制单元(32),通过用预先确保的无线资源,或者,利用强制地使一部分活动用户移动到休止状态作出的空闲无线资源,实施对新的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因此,可以没有浪费地使用分组通信的全部资源,大幅度地提高用户的分组服务连接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过分组数据交换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蜂窝方式和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方式等]中,基站一侧的分组数据通信的资源管理的结构。
背景技术
图9是表示已有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该图9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加入者一侧的设备,例如,是具备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等的加入者数据通信终端(以下,表记为PC)101a、101b、使用与PC101a所连接的无线接口与局侧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终端102a、和通过与PC101b连接的屋外天线102c通过无线接口与局侧进行通信的SU(Subscriber Unit(用户装置)102b所构成的。
此外,虽然在图9中未画出但是存在多个移动通信终端102a。又,在蜂窝式系统中,将移动通信终端102a称为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进一步,在WLL系统中将与移动通信终端102a相当的终端称为FWT(Fixed Wireless Terminal(固定无线终端))。以下,为了方便起见,对它们进行总称,简单地表记为“MS102a”。
另一方面,作为局侧设备,具备基站(BTS:Base StationTransmission Subsystem)103、基站控制装置(BSC:Base StationControl unit)104、作为与因特网107连接的分组处理装置的分组数据分配节点(PDSN:Packet data Distribution Serving Node)105、和作为与电话网108连接的一般的声音通话处理装置106的一般加入者交换机(LE)和移动加入者交换机等。
这里,BTS103是分别通过MS102a(或SU102b)和无线接口进行通信的基站,BSC104是控制多个BTS103,进行用于对BTS103和PDSN105或声音通话处理装置(LE/MSC)106之间的IP(InternetProtocol(因特网协议))分组数据(以下。简单地称为“分组”)或声音数据的发送接收起接口作用的呼叫处理的装置。此外,以下,对BTS103和BSC104简单地总称为“BS134”。
另外,PDSN105是对BSC104和因特网107之间的分组的发送接收起接口作用,并且将与PC101a(或101b)的点到点协议(PPP:Point-to-point1 Protocol)作为终端的节点。此外,本PDSN105,为了当在与MS102a之间确PPP链路(也称为PPP连接)时进行用户确认,也与因特网服务器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以下简称为ISP)170内的认证服务器171对接。
根据上述构成,在图9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用称为已有的线路交换型的交换机和交换机间网络,交换通信路径的声音通信外,还实现经过被称为分组交换型的分组传送系统(上述的PDSN105与它相当)的因特网通信。
即,通过经过BTS103、BSC104和LE/MSC106的路径在PC101a(或101b)-电话网108之间传送声音数据,如该图9中粗实线所示,通过经过BTS103、BSC104和PDSN105的路径在PC101a(或101b)-因特网107之间传送分组。
这里,分组数据通信(以下,也简单地称为“分组通信”)的特征是发生突发的数据(不要求实时性),明确区分进行通信的时候(局侧将数据发送给个别的移动终端的时候,或者,相反地将数据从移动终端发送给局侧的时候)、和不进行通信的时候(局侧不将数据发送给个别的移动终端的时候,或者,相反地不将数据从移动终端发送给局侧的时候)。因此,虽然在MS102a与BS134之间实施了连接,可是存在着不传送分组(用户数据)的时间。
而且,上述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本来,与一般的2W(方向)电话系统不同,是通过由多个MS102a共用BS134和MS102a之间的空间接口实现的,没有成为属下的MS102a必须能够在同时期中连接的网络(在BS134和MS102a之间进行集线)。即,限于无线频道资源(是用于在MS、BTS之间的无线区间中进行无线通信的资源,例如,可以举出预定的无线频率、扩散码、时隙、存储、BTS的功率等)(以下,称为“无线资源”)。
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分组通信中,通过从用户利用分组通信服务时的动作(发生突发的数据的分组通信的特征)和网络侧的有效利用资源的愿望,将不传送数据的时间分配给其它用户(MS102a)的连接,达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目的。
虽然实现了这个,但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分组通信中,作为分组通信服务特有的网络内的呼叫状态,根据标准规格定义活动(ACTIVE)状态和休止(DORMANT)状态。
这里,ACTIVE状态,例如模式地如图10所示,表示“在完全确保进行分组通信服务上需要的MS102a和BS134之间的通信资源的状态中,与确立连接A(无线频道)一起,确立与MS102a连接的PC101a和PDSN105之间的逻辑连接B(PPP链路),在这些连接A、B上在PC101a(101b)和因特网107之间进行分组的发送接收”的状态。
与此相对,DORMANT状态表示“在上述连接A和连接B中,释放连接A(无线频道),维持连接B(PPP链路)”的状态。即,在DORMANT状态中,使MS102a对于PC101a,BS134对于PDSN105,看起来分别恰似连接了连接A那样。
所以,当用户使用分组服务通信从PC101a访问因特网107时,不会注意作为网内的呼叫状态的ACTIVE/DORMANT状态的不同。此外,ACTIVE/DORMANT状态的状态迁移的一个例子如下所示。
(1)用户(加入者)开始从PC101a(或101b)访问因特网107。
(2)用户在PC101a(或101b)上阅览各种各样的主页(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分组(业务量数据)多发:ACTIVE状态]。
(3)用户正在PC101a(或101b)上熟读某个主页(没有业务量数据)。
(4)如果根据上述(3)没有业务量数据,则在MS102a(或SU102b)或BS134内定时器开始计时。
(5)在定时器满了时在BS134和MS102a(或SU102b)之间进行通信并迁移到DORMANT状态。
(6)用户正在PC101a(或101b)上熟读主页。
(7)当用户为了阅览不同的主页,操作PC101a(或101b),或者,从因特网107一侧将发送给PC101a(或101b)的业务量数据发送给用户时,在BS134和MS102a(或102b)之间确立连接(图10中的连接A),成为能够发送接收业务量数据的状态(ACTIVE状态)。
此外,最好用标准规格定义ACTIVE状态、DORMANT状态,但是也能够将确保BS、BTS之间的无线资源和PPP链路所需的资源的状态区别为ACTIVE状态,通过确保无线资源,用确保的PPP链路所需的资源,将不能确保无线资源的状态区别为能够开始分组通信的状态。
又,将处于上述ACTIVE状态的用户称为ACTIVE用户,将处于上述DORMANT状态的用户称为DORMANT。即,ACTIVE用户表示实际进行分组通信服务的用户(确保无线资源的用户),DORMANT用户表示“在作为ACTIVE用户进行一次分组通信,此后,没有分组传送地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形中,只释放MS102a(或102b)和BS134之间的无线资源(保持上位的PPP链路所需的资源)的用户”。
而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这些ACTIVE用户和DORMANT用户的数目,决定同时连接数目的上限,即,物理上的资源的上限,由BSC104对它们进行管理。所以,是否能够确立新的分组通信呼叫与ACTIVE用户数有关。
具体地说,在现状的BSC104中,ACTIVE用户数为最大上限时,因为没有为了新的ACTIVE用户的通信资源(无线资源等),所以即便在DORMANT资源中存在空闲时,也拒绝(REJECT)新呼叫(新连接要求)。例如如图11所示,当假定ACTIVE用户数和DORMANT用户数的上限分别为“30”(即,最大可以收容“60”位用户)时,BSC104,在ACTIVE用户达到上限“30”的状态中,当存在新连接要求时,虽然DORMANT用户没有达到上限(现在为“2”),但是拒绝该要求。
这是因为为了成为DORMANT用户最初需要成为ACTIVE用户(被分配了无线频道),只有一次成为ACTIVE状态的DORMANT用户能够通过再确保无线资源迁移到ACTIVE状态。
因此,例如如图12所示,当ACTIVE用户数的上限为“1”,DORMANT用户数大于等于2时,终端(PC)Y,最快,在时间T2以后,即已经根据拨号连接要求进行与ISP170的认证服务器171的认证,成为ACTIVE状态的终端(PC)X通过此后的没有发送接收分组的状态继续时间T2迁移到DORMANT状态后,偶尔,只要不提出连接要求,就不能够开始分组通信。
所以,可以预先设想发生对于当初假定的分组通信的最大收容量减少,来自加入者的连接性的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课题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在ACTIVE用户数为最大的上限,在可以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MS数(PPP连接用资源等资源等的资源制约上允许的MS数)中存在空闲的情形中,因为至少利用通过获得无线资源完成确保的PPP连接用资源等,即作为可以进行分组通信的状态的DORMANT用户收容新用户,所以通过进行新呼叫的连接处理,能够达到抑制分组通信的加入者收容数的减少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局侧装置,用于管理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与来自该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相对应地将该通信资源分配给该无线终端,从而与该无线终端进行分组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针对来自某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无线终端通信的无线通信链路和逻辑通信链路,管理实施用于使与该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活动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休止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当该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维持至少无线通信链路外的逻辑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休止状态移动资源管理单元,管理为了确立与进行该连接处理后移动到该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链路而使用的无线资源;和控制单元,当接收到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无线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当在该活动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中在无线资源中没有空闲时,并且当在由该休止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管理的通信资源中存在空闲时,使用该休止状态移动资源管理单元中的该无线资源实施针对该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局侧装置,用于管理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与来自该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相对应地将该通信资源分配给该无线终端,从而与该无线终端进行分组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针对来自某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无线终端通信的无线通信链路和逻辑通信链路,管理实施用于使与该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活动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休止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当该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维持至少无线通信链路外的逻辑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和控制单元,当接收到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无线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当活动状态中没有空闲资源而休止状态中有空闲资源时,强制地使满足规定条件的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的一部分移动到休止状态,以便在无线资源中作出空闲资源,使用该空闲的无线资源,实施针对该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该局侧装置用于管理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与来自该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相对应地将该通信资源分配给该无线终端,从而与该无线终端进行分组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针对来自某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无线终端通信的无线通信链路和逻辑通信链路,管理实施用于使与该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活动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当该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维持至少无线通信链路外的逻辑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以及管理用于确立与进行该连接处理后移动到该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链路的无线资源;当接收到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无线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判断在该通信资源中是否存在空闲;如果在该通信资源中存在空闲,则当在无线资源中没有空闲时,使用用于移动到该休止状态的该无线资源,实施针对该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该局侧装置用于管理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与来自该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相对应地将该通信资源分配给该无线终端,从而与该无线终端进行分组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针对来自某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无线终端通信的无线通信链路和逻辑通信链路,管理实施用于使与该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活动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当该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维持至少无线通信链路外的逻辑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当接收到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无线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当活动状态中没有空闲资源而休止状态中有空闲资源时,强制地使满足规定条件的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的一部分移动到休止状态,以便在无线资源中作出空闲;使用该空闲的无线资源,实施针对该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该移动通信系统具备一面与使用某个无线终端的逻辑连接的分组通信的状况相应地维持针对该无线终端的逻辑连接,一面释放针对该无线终端的无线频道的连接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部件,当出现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时,将该无线终端至少1次成为上述释放的对象作为条件,即便上述无线频道的空闲不足,也允许上述无线频道的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该移动通信系统具备一面与使用某个无线终端的逻辑连接的分组通信状况相应地维持针对该无线终端的逻辑连接,一面释放针对该无线终端的无线频道的连接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部件,当出现来自一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时,将另一个无线终端作为上述释放的对象,将该一个无线终端至少1次成为上述释放的对象作为条件,将由于该另一个无线终端的上述释放而形成空闲的无线频道分配给该一个无线终端,在针对该一个无线终端的上述释放后,将空闲的无线频道分配给上述另一个无线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线基站,能够一面维持使用某个无线终端的无线频道进行的逻辑连接,一面释放针对该无线终端的无线频道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部件,当出现来自一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时,将另一个无线终端作为上述释放的对象,分配由于该另一个无线终端的上述释放而形成空闲的无线频道,并利用上述逻辑连接来进行分组通信。
本发明的局侧装置的特征是它是管理与多个加入者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与来自该加入者终端的连接要求相对应将该通信资源分配给该加入者终端,与该加入者终端进行分组数据通信的装置,备有下列各单元。
(1)对于来自某个加入者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加入者终端通信的链路,管理实施用于使与该加入者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活动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的活动加入者资源管理单元;
(2)当活动状态的加入者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至少维持除去无线区间的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的休止加入者资源管理单元;
(3)管理为了进行连接处理后移动到休止状态的加入者终端而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休止状态移动资源管理单元;
(4)接受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加入者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在活动加入者资源管理单元中即便在无线资源中没有空闲,如果在休止加入者资源管理单元中该通信资源中存在空闲,则使用在休止状态移动资源管理单元中的无线资源实施对于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上述新连接要求的加入者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的控制单元。
因为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发明的局侧装置中,在没有活动加入者资源的状态中,或者存在来自加入者终端(以下,也简单地称为“加入者”)的新连接要求的情形中,如果在休止加入者资源中存在空闲,则在休止状态移动资源管理单元中用预先预备的确保的无线资源实施对于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所以该加入者能够确立与局侧装置通信的链路,实际上进行分组数据通信(以下,也简单地称为“分组通信”)。
换句话说,当存在来自加入者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将该加入者终端至少1次成为无线资源的释放对象作为条件,即便无线频道的空闲不足,也允许通过关于该加入者终端的无线频道进行连接。
所以,如已有技术那样即便在休止加入者资源中存在空闲,因为在活动加入者资源中没有空闲,所以也能够避免发生拒绝新连接要求的现象,通过没有浪费地使用分组通信所需的全部资源,能够提高加入者的分组通信服务的连接性。
又,另一个本发明的局侧装置的特征是它备有下列各单元。
(1)对于来自某个加入者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加入者终端通信的链路,管理为了实施用于使与该加入者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接入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的活动加入者资源管理单元;
(2)当上述接入状态的加入者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为了维持至少除去无线区间的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的休止加入者资源管理单元;
(3)接受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加入者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强制地使活动状态的加入者终端的一部分移动到休止状态在无线资源中作出空闲资源,使用该空闲的无线资源,实施对于上述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上述新连接要求的加入者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的控制单元。
即,这时的局侧装置是不预先确保无线资源,通过强制地使活动状态的加入者的一部分移动到休止状态在无线资源中作出的空闲,用该空闲的无线资源,实施对于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实现在活动加入者资源中没有空闲但是在休止加入者资源中具有空闲的状态中的新加入者的连接处理。
所以,这时,通过没有浪费地使用分组通信所需的全部资源,能够提高加入者的分组通信服务的连接性。
此外,此后,最好强制地使与分组通信服务新连接的加入者移动到休止状态。又,关于为了新加入者的连接处理,被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处于活动状态的加入者,此后,也能够回到的活动状态。如果这样做,则更进一步,能够达到有效地利用分组通信所需的全部资源的目的。
又,关于从处于活动状态的加入者中决定如上所述的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加入者的基准,可以考虑种种条件。例如,与加入者在成为活动状态后的经过时间、成为活动状态的加入者的管理号码、一定期间内的加入者的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的状态迁移次数、加入者在成为活动状态后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时间等有关,能够决定强制地从活动状态移动到休止状态的加入者。
所以,能够与系统要求相应地设定必要的基准(条件),又,也能够减轻强制地从活动状态移动到休止状态的加入者偏向一部分加入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有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的主要单元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连接处理(通常时)的顺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连接处理(在ACTIVE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时)的顺序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有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连接处理(在ACTIVE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时)的顺序图。
图6是用于与已有技术比较地说明在第2实施形态中得到的效果的顺序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与第2实施形态的第1变形例有关的连接处理的顺序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与第2实施形态的第2变形例有关的连接处理的顺序图。
图9是表示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ACTIVE状态和DORMANT状态的方框图。
图11和图12都是用于说明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问题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有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在这个图1中,附加与上述图9中相同标号的部分分别具有与上述图9中的部分相同或同等的功能。但是,在该图1所示的系统中,代替图9中的基站(BTS)103和基站控制装置(BSC)104,作为局侧设备(装置),设置BTS1b和BSC1a。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BTS1a也分别通过MS102a(或SU102b)和无线接口(无线频道)实施连接,通过该无线频道进行通信,BTS1b控制这些BTS1a,进行为了将BTS1a和PDSN(逻辑连接装置)105或声音通话装置(LE/MSC)106之间的IP分组数据(以下,简单地称为“分组”)或声音数据的发送接收连接起来的呼叫处理。
而且,该BSC1b,在分组通信中,利用MS102a(或SU102b)和BTS1a之间的上述无线频道将该无线频道作为传送路径的一部分(无线区间)形成与MS102a(或SU102b)的逻辑连接(后述的PPP链路)。此外,以下,为了方便起见,对BTS1a和BSC1b进行总称,简单地表记为“BS1”。
着眼于该BS1的主要单元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BS1例如如图2所示地构成。即,BS1具备接收单元11、21、控制数据/业务量数据开关单元12、22、发送单元13、23、资源管理单元31和控制单元32而构成。
这里,上述接收单元11接收通过无线接口从PC101a或101b(MS102a或SU102b)发送的过来的数据(业务量数据(声音数据或分组数据)或控制数据),控制数据/业务量数据开关单元12(以下,简单地称为“数据开关单元12”)是用于在由该接收单元11所接收的数据中,将控制数据(例如,后述的分组连接要求和PPP连接要求等)转向控制单元32,将除此以外的业务量数据转向下段的发送单元13的开关。
又,发送单元13将从上述数据开关单元12发送过来的业务量数据发送到PDSN105或LE/MSC106,这时,将分组数据发送到PDSN105,将声音数据发送到LE/MSC106。
相反地,接收单元21接收从PDSN105(或LE/MSC106)发送过来的业务量数据21,控制数据/业务量数据开关单元22(以下,简单地称为“数据开关单元22”)在由该接收单元21接收的数据中,将控制数据(例如,后述的业务频道分配指示和应答消息等)转向控制单元32,将业务量数据转向下段的发送单元23,发送单元23通过无线接口将从该数据开关单元22发送过来的业务量数据发送到MS102a或SU102b。
进一步,资源管理单元31,主要用来管理与MS102a或SU102b的分组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这里,管理可以分别分配给ACTIVE/DORMANT状态的MS102a(101a)或SU102b(101b)(以下,简单地总称为“用户(加入者)”)的通信资源(主要用来确立PPP链路和无线连接等所需的资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PPP链路(通信链路)”指的是与图10所示的连接B相当的连接。“无线连接”指的是与图10所示的连接A相当的连接。
因此,上述资源管理单元31,如图2所示,还具备ACTIVE用户资源管理单元31a和DORMANT用户资源管理单元31b。
这里,ACTIVE用户资源管理单元31a管理用于对来自用户的分组连接要求、拨号连接要求确立与该用户的无线频道和PPP链路(以下,也称为PPP连接),实施实际上使分组通信处于ACTIVE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无线资源、PPP连接用资源等:ACTIVE用户资源)。
此外,本ACTIVE用户资源管理单元31a也兼用预先将ACTIVE用户资源的一部分(无线资源)作为“向DORMANT状态的立即移动用的无线资源(休止状态移动资源)进行管理的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休止状态移动资源)管理单元31c的功能。
这种“向DORMANT状态的立即移动用的无线资源”(以下,简单地称为“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是在一次作为ACTIVE用户连接后,即,将强制地移动到DORMANT用户作为前提(条件),分配给MS的无线资源,被分配了该无线资源的MS,即使成为ACTIVE状态,也不等待经过成为通常的从ACTIVE状态到DORMANT状态的迁移契机的预定时间,成为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对象。在后面将详细述说用该“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的资源分配操作。
与此相对,DORMANT用户资源管理单元31b,如根据图10的上述那样,当ACTIVE状态的用户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DORMANT状态时,将至少维持PPP连接(除去无线区间的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除去无线资源)作为DORMANT用户资源进行管理。从而,DORMANT用户,不能确保无线资源,能够通过再次确保无线资源成为ACTIVE用户。
又,控制单元32,主要地用于,对于作为控制数据从MS102a或PDSN105发送过来的连接要求,将由上述资源管理单元31(ACTIVE用户资源管理单元31a)所管理的各资源中的连接处理(确立PPP连接和无线连接)所需的资源分配给要求连接源的用户,将与该用户的通信控制在ACTIVE状态。此外,该控制实际上对于数据开关单元12、22,通过进行流过那里的分组的路由设定而实施的。
而且,在本控制单元32中,除了这种基本功能外,当从不处于ACTIVE状态和DORMANT状态的某一个中的用户接受新分组连接要求时,对资源管理单元31提出检查资源要求。ACTIVE用户资源管理单元31a,即便在ACTIVE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如果在DORMANT用户资源管理单元31b中正在管理的DORMANT资源中存在空闲,则应该用该空闲资源使新用户处于DORMANT状态进行收容,将在上述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管理单元31c中正在管理的无线资源的使用许可通知控制单元32。
控制单元32,用该无线资源,确立与MS的无线频道(为了在发送单元23、接收单元11中使用该无线链路通过控制而确立),对于后续的PPP连接要求进一步在资源管理单元31中要求取得PPP连接用资源,接受它的应答,确立PPP连接。由此,该用户成为ACTIVE状态。
下面,我们详细述说由如上述那样所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BS1进行的资源分配操作。
(1)通常时(当在ACTIVE用户资源中存在空闲时)
如图3所示,首先,当从PC101a(101b)发出拨号连接要求时(步骤A1),由MS102a(102b)接受该拨号连接要求,作为分组连接要求(Origination(原始)消息),使用与BS1之间的访问频道(AccessCH)发送给BS1(步骤A2)。
由BS1的接收单元11接收该分组连接要求,由数据开关单元12判断为控制数据的一种传送到控制单元。这样一来,控制单元32使用寻呼频道(Paging CH)将对于该分组连接要求的应答消息(BSAcknowledgement消息)发送给分组连接要求源的MS102a(102b)(步骤A3),确认由资源管理单元31管理的资源的现在的使用状况(资源检查)(步骤A4)。
作为该检查结果,如果在活动用户资源中存在空闲,则控制单元32应该使连接要求源的用户处于ACTIVE状态,进行必要的资源分配,并且生成为了与MS102a(102b)同步的同步用空数据(Null TrafficChannel Data),使用业务频道(Traffic CH)将该同步用空数据发送给MS102a(102b)(步骤A5),进一步,通过寻呼频道(PagingCH)将MS102a(102b)应该使用的业务频道的分配指示(ExtendedChannel Assignment)发送给MS102a(SU102b)(步骤A6)。
MS102a(SU102b),当接收该业务频道的分配指示时,通过被指示的业务频道将对来自MS1的业务频道分配指示的应答消息(MSAcknowledgement消息)发送给MS102a(SU 102b)(步骤A7)。此后,MS102a(SU102b)将使用从MS1所指定的业务频道(以下,称为指定业务频道)向MS1发送数据。
此后,MS102a(SU102b)生成用于与MS1同步的同步用空数据通过指定的业务频道发送给BS1(步骤A8),在BS1中,由控制单元32通过寻呼频道,将对该同步用空数据的接收的应答消息(BSAcknowledgement消息)发送给MS102a(SU102b)(步骤A9)。
进一步,MS1的控制单元32,通过指定的业务频道将向MS102a(SU102b)的服务连接要求(Service Connet消息)发送给MS102a(SU102b)(步骤A10),MS102a(SU102b),作为对该服务连接要求的应答,通过指定的业务频道将完成服务连接通知(ServiceConnect Completion消息)发送给BS1(步骤A11)。
接受该完成服务连接通知的BS1(控制单元32),向PDSN105发出连接要求(步骤A12),PDSN105,当接收该连接要求时,将连接应答返送回到BS1(步骤A13)。此后,从PC101a(101b)向PDSN105发出PPP连接要求(步骤A14),当由PDSN105接收该PPP连接要求时,PDSN105将认证要求发送给ISP170(认证服务器171)(步骤A15)。
认证服务器171,通过接收上述认证要求,实施用于确认是否是正规的来自用户的连接要求的认证处理,将该认证结果(OK/NG(是/否))作为认证应答返送回到PDSN105(步骤A16)。PDSN10.5,如果从认证服务器171接收的认证结果是OK,则向要求连接源的PC101a(101b)发出完成PPP连接通知(步骤A17)。
因此,由ISP170进行用户认证和将IP地址赋予PC101a(101b),确立PC101a(101b)和因特网107(ISP170)之间的PPP链路,此后,PC101a(101b)可以在与因特网107(ISP170)之间传送分组数据(ACTIVE状态)(步骤A18)。
(2)当在ACTIVE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时
其次,我们详细述说作为上述资源检查(步骤A4)的结果,活动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时的操作。
即,例如如图4所示,在ACTIVE用户资源的上限为30个现在埋入30个,DORMANT用户资源的上限为30个现在只埋入2个的状态中,新(既不是ACTIVE状态也不是DORMANT状态)的用户(PC101a/101b)实施拨号连接(发出新连接要求)(步骤A2)。
这时,控制单元32,因为在ACTIVE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但是在DORMANT用户资源中存在空闲(即,在MS102a/SU102b和BS1之间的无线资源(但是,除去“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中没有空闲但是在用于PPP链路的资源中存在空闲的状态),所以检查在“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中是否存在空闲(步骤A4′),如果存在空闲,则作为对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所需的资源分配“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
因此,MS102a(SU102b)-BS1之间和BS1-PDSN105之间分别需要的无线连接处理以与根据图3的上述顺序相同的顺序进行,在MS102a(SU102b)-PDSN105之间确立PPP链路,新用户成为ACTIVE状态。
此后,BS1(控制单元32),为了强制地使新成为ACTIVE状态的用户移动到DORMANT状态,向MS102a(SU102b)发出释放无线连接的指示(步骤B1),MS102a(SU102b),通过接受该释放指示,释放与BS1之间的无线连接,将释放指示的应答返送回到BS1(步骤B2)。因此,新成为ACTIVE状态的用户成为DORMANT状态(步骤B3)。这时,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管理单元31c释放向该MS102a分配的DORMANT状态的立即移动用的无线频道。
此外,这时,BS1(资源管理单元31)将该用户作为DORMANT用户进行管理。所以,在资源管理单元31中的ACTIVE用户资源全部在上限(30个),DORMANT用户资源增加1个成为3个。在MS102a(SU102b)一侧也进行同样的管理。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BS1中,即便在ACTIVE用户资源中,经常确保一定量的无线资源,在ACTIVE用户达到上限,在ACTIVE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的状态中存在新呼叫(新连接要求)的情形中,如果在DORMANT用户资源中存在空闲,则因为使用该确保一定量的无线资源实施连接处理,一旦,在使新用户处于ACTIVE状态后不将上述预定时间的超时作为条件,移动到DORMANT状态,所以也如已有技术那样,虽然在DORMANT用户资源中存在空闲,但是因为在ACTIVE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新呼叫被拒绝的情况能够极力地避免掉。
所以,通过最大限度地有效活用在BS1中管理的资源,能够抑制BS1可以收容的用户数(ACTIVE用户数+DORMANT用户数)的减少。另外,因为如果从用户一侧看,即便ACTIVE用户数处于全满状态,如果在DORMANT用户数中还有富裕,则也可以进行连接,所以通过大幅度地减少连接占线次数可以实现早期的连接,也与减少不满相关。
(B)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预先确保一部分无线资源,实现在ACTIVE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的状态中的新用户的连接处理,但是作为其它方法,能够通过强制地使ACTIVE状态的一部分用户移动到DORMANT状态,作出空闲无线资源来实现。
这时,在BS1的资源管理单元31中,ACTIVE用户资源管理单元31a可以不安装作为上述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管理单元的功能。
与此相对,在控制单元32中,主要地安装了在ACTIVE用户资源(无线资源)中没有空闲,在DORMANT用户资源中存在空闲的状态中,当接受新连接要求时,根据预定条件,决定应该强制地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的DORMANT移动终端决定单元321(请参照图2)的功能、使决定了的ACTIVE用户移动到DORMANT状态(释放无线连接)在ACTIVE用户资源中作出空闲的功能、使用作出的空闲无线资源实施对新用户的连接处理的功能等。
下面,我们用图5详细述说这时的连接处理。此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通常时的连接顺序与根据图3的上述顺序相同。
首先,这时,在ACTIVE用户资源中的上限为30个现在埋入30个,DORMANT用户资源的上限为30个现在只埋入2个的状态中,在新(既不是ACTIVE状态也不是DORMANT状态)的用户(MS-A)中实施拨号连接(发出新连接要求)(步骤A2)。
这时,BS1的控制单元32,因为在ACTIVE用户资源中没有空闲,但是在DORMANT用户资源中存在空闲(即,在MS102a/SU102b和BS1之间的无线资源中没有空闲,但是在用于PPP链路的资源中存在空闲的状态),所以由DORMANT移动终端决定单元321,从现在ACTIVE状态的用户中选择(决定)1个强制地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MS-B)(步骤C1)。此外我们将在后面述说在这时的DORMANT移动终端决定单元321中的决定基准。
而且,控制单元32向选择用户(MS-B)发出释放无线连接的指示(步骤C2),选择用户(MS-B)通过接受该释放指示释放与BS1之间的无线连接,将对释放指示的应答返送回到BS1(步骤C3)。因此,选择用户(MS-B)成为只维持PDSN105和PPP链路的DORMANT状态(步骤C4),在BS1中在ACTIVE用户资源中作出空闲(步骤C5)。
即,使这时的BS1的ACTIVE用户资源减少1个成为29个(空闲1个),使DORMANT用户资源增加1个成为3个。此外,在上述释放指示的发送中例如使用寻呼频道,在返回应答中例如使用接入频道。
此后,BS1(控制单元32),为了进行对来自新用户(MS-A)的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分配如上述那样地通过将ACTIVE用户(MS-B)移动到DORMANT用户得到的ACTIVE资源的空闲资源,实施新用户(MS-A)-PDSN105之间的连接处理,确立PPP链路(步骤C6~C8)。此外,与根据图3说明的步骤A5~A13、A17的顺序相同地进行该连接处理(省略与认证服务器105的连接顺序)。
这样一来,确立新用户(MS-A)-PDSN105之间的PPP链路后,其次,BS1(控制单元32),为了使新用户(MS-A)移动到DORMANT状态,向该新用户(MS-A)发出释放无线连接的指示(步骤C9),新用户(MS-A),通过接受该释放指示,释放与BS1之间的无线连接,将对释放指示的应答返送回到BS1(步骤C10)。其结果,新用户(MS-A)成为只维持PDSN105和PPP链路的DORMANT状态(步骤C11)。此外,在这时的释放指示和应答的发送中,也分别使用例如寻呼频道和接入频道。
此后,BS1(控制单元32),为了再次使强制地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选择用户(MS-A)(将经过强制移动的MS-A的识别信息存储在控制单元32中,用该识别信息特定MS-A)回到ACTIVE状态,向选择用户(MS-A)发出连接要求(步调C12),在与选择用户(MS-A)之间实施连接处理(用于确立无线连接的处理)(步骤C13)。此外,在这时的连接要求的发送中例如使用寻呼频道。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ACTIVE用户全满的状态中存在新连接要求时,使1个已有的ACTIVE用户暂时强制地移动到DORMANT状态,使用因此空出的ACTIVE用户资源实施关于新用户的连接处理,新用户暂时在成为ACTIVE状态后强制地移动到存在空闲资源的DORMANT状态,所以这时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通过最大限度地有效活用在BS1中管理的资源,能够抑制BS1可以收容的最大用户数(ACTIVE用户数+DORMANT用户数)的减少,并且大幅度地减少对用户的连接占线次数。
即,例如如图6所示,与根据图11说明的情形相同,当假定存在ACTIVE用户数的上限为“1”,DORMANT用户数大于等于2的情形时,新呼叫终端(PC)Y在强制地使终端X从ACTIVE状态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时刻T1以后,可以实施连接。此外,因为强制地使ACTIVE用户移动到DORMANT状态,也可以在图6中关于终端X的认证处理结束的时刻T0以后进行,所以终端Y最短在该时刻T0以后可以实施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当使新用户处于DORMANT状态时,为了该新用户被强制地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再次回到ACTIVE用户,所以强制地使ACTIVE用户成为DORMANT状态的期间可以在到完成关于新用户的连接处理的短时间内,也能够将对已有的ACTIVE用户的通信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B1)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说明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必须使强制地从ACTIVE状态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回到ACTIVE状态,但是也可以存在按照通常的“从ACTIVE用户到DORMANT用户的迁移条件”(实际上使不发送接收分组数据的状态继续一定期间的情形等),“从DORMANT用户到ACTIVE用户的迁移条件”(存在由用户指定别的URL的情形和发送给用户的分组数据到达BS1的情形等)不回到ACTIVE状态的情形。
即,在例如如图7所示,实施与图5的步骤A4、C1~C8相同的处理,新用户(MS-A)成为ACTIVE状态后,如果强制地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选择用户(MS-B)保持DORMANT状态不变,则新用户(MS-A)保持ACTIVE状态不变(步骤C9′),强制地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MS-B)按照通常的迁移条件成为ACTIVE状态(例如,在指定别的URL的情形和发送给用户(MS-B)的分组数据到达BS1的情形中,如果在ACTIVE用户资源中存在空闲,则能够迁移到ACTIVE状态)。
所以,在本变形例的情形中,也与第2实施形态相同,能够达到有效利用分组通信所需的资源的目的,可以实施新用户(MS-A)的早期连接,能够提高分组通信的服务性。
(B2)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说明
其次,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无条件地使强制地从ACTIVE状态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MS-B)回到ACTIVE状态(强制地使新用户(MS-A)移动到DORMANT状态),但是也可以与在该时刻有无希望从DORMANT状态移动到ACTIVE状态的用户(指定别的URL的用户和分组数据从PDSN105到达BS1的用户等:以下,称为希望移动到ACTIVE状态的用户)相应地实施或不实施这种移动。
即,例如如图8所示,在实施与图5的步骤A4、C1~C8相同的处理,新用户(MS-A)成为ACTIVE状态后,BS1通过控制单元32检查是否存在希望移动到ACTIVE状态的用户(资源移动判定:步骤D1),其结果如果存在希望移动到ACTIVE状态的用户,则判断应该使新用户(MS-A)移动到DORMANT状态,应该释放与新用户(MS-A)之间的无线连接,向新用户(MS-A)发出释放指示(步骤D2)。
新用户(MS-A),通过接受该释放指示,释放与MS1之间的无线连接,将对上述释放指示的应答返送回到MS1(步骤D3)。因此,新用户(MS-A)成为只维持PDSN105和PPP链路的DORMANT状态(步骤D4)。此外,在这时的释放指示和应答的发送中,例如,也分别使用寻呼频道和接入频道。
此外,当不存在希望移动到ACTIVE状态的用户时,BS1(控制单元32)使新用户(MS-A)保持ACTIVE状态不变。
即,当不存在希望移动到ACTIVE状态的用户时,维持新用户的ACTIVE状态,当除了新用户(MS-A)以外,还存在着希望移动到ACTIVE状态的用户[包含用户(MS-B)]时,对该希望移动到ACTIVE状态的用户的希望进行优先处理,使新用户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
所以,可以一面有效利用分组通信所需的资源和提高连接性,一面进行对比新用户和已有ACTIVE用户双方的要求的连接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分组通信的服务性。
(C)ACTIVE状态→DORMANT状态强制移动用户的决定方式的说明
其次,以下我们说明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和各个变形例1、2中,为了进行对来自新用户(MS-A)的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在应该强制地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ACTIVE用户的DORMANT移动终端决定单元321中的选择(决定)方法(基准)。
在这种ACTIVE用户的决定方法中,例如,可以考虑(1)根据作为新ACTIVE用户登记的时间的情形、(2)根据在BS1内正在管理的管理号码(管理号码No.1的用户或管理号码最后的用户)的情形、(3)根据重复ACTIVE状态和DORMANT状态的计数的情形,(4)根据对作为ACTIVE用户正在连接的时间的发送接收数据量的情形、(5)根据直到从ACTIVE状态到DORMANT状态迁移的时间超时的时间的情形等。
下面,我们说明各个情形的具体例子。
(1)根据作为新ACTIVE用户登记的时间的情形
例如,假定存在ACTIVE用户A、B、C,在新成为ACTIVE用户后的经过时间分别为T=g、T=h(h<g)、T=i(i<h)。这时,控制单元32(DORMANT移动终端决定单元321),当选择连接时间最长的用户时选择用户A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相反地,当选择连接时间最短的用户时选择用户C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
(2)根据在BS1(具体地说,BSC1b)内正在管理的管理号码(管理号码No.1的用户或管理号码最后的用户)的情形
例如,存在ACTIVE用户A、B、C,令在各ACTIVE用户的BS1内正在管理的管理号码分别为“1”、“2”、“3”。这时,控制单元32(DORMANT移动终端决定单元321),当选择管理号码最小的用户时选择用户A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当选择管理号码最大的用户时选择用户C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
(3)根据重复ACTIVE用户和DORMANT用户的计数的情形
例如,存在ACTIVE用户A、B、C,令从各ACTIVE用户的成为新ACTIVE用户的时刻开始进行DORMANT状态→ACTIVE状态→DORMANT状态那样的迁移的次数分别为A(ACTIVE次数)=5/D(DORMANT次数)=4、A=3/D=2、A1/D=0。这时,控制单元32(DORMANT移动终端决定单元321),当选择重复ACTIVE/DORMANT状态的数目最多的用户时选择用户A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相反地,当选择数目最少的用户时选择用户C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
(4)根据对作为ACTIVE用户正在连接的时间的发送接收数据量(平均传送速度)的情形
例如,存在ACTIVE用户A、B、C,令对于各ACTIVE用户的连接时间的发送接收数据量为2000kbit/200sec=10kbps、40000kbit/10000sec=4kbps、3000kbit/30sec=100kbps。这时,控制单元32(DORMANT移动终端决定单元321),当选择平均传送速度最坏的用户时选择用户B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当选择平均传送速度最好的用户时选择用户C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
(5)根据直到从ACTIVE状态到DORMANT状态迁移的定时器满了的时间的情形
例如,存在ACTIVE用户A、B、C,令各ACTIVE用户迁移到DORMANT用户的时间为T=p、T=q(q>p)、T=r(r>q)。这时,控制单元32(DORMANT移动终端决定单元321),当选择迁移到DORMANT用户的时间为最短的用户时选择用户A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相反地,当选择时间最长的用户时选择用户C作为强制移动到DORMANT状态的用户。
(D)其它
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种种变形。
例如,也可以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组合起来进行实施。即,也可以预先准备好到DORMANT状态的立即移动用的无线资源,当在该无线资源中没有空闲时,强制地使一部分ACTIVE用户移动到DORMANT状态,制作空闲无线资源。
如以上那样,如果根据本发明,则如果在与用户的连接处理所需的ACTIVE用户资源全满的状态中在DORMANT资源中存在空闲,则用通过强制地使预先确保的“DORMANT立即移动资源”或一部分ACTIVE用户移动到DORMANT状态作出的空闲资源,实施对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能够进行与新用户的分组通信。所以,可以认为通过没有浪费地使用分组通信的全部资源(ACTIVE/DORMANT资源),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用户的分组服务连接性,其有用性是极高的。
Claims (23)
1.一种局侧装置,用于管理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与来自该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相对应地将该通信资源分配给该无线终端,从而与该无线终端进行分组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针对来自某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无线终端通信的无线通信链路和逻辑通信链路,管理实施用于使与该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活动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
休止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当该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维持至少无线通信链路外的逻辑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
休止状态移动资源管理单元,管理为了确立与进行该连接处理后移动到该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链路而使用的无线资源;和
控制单元,当接收到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无线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当在该活动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中在无线资源中没有空闲时,并且当在由该休止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管理的通信资源中存在空闲时,使用该休止状态移动资源管理单元中的该无线资源实施针对该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
2.一种局侧装置,用于管理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与来自该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相对应地将该通信资源分配给该无线终端,从而与该无线终端进行分组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针对来自某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无线终端通信的无线通信链路和逻辑通信链路,管理实施用于使与该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活动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
休止无线终端资源管理单元,当该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维持至少无线通信链路外的逻辑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和
控制单元,当接收到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无线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当活动状态中没有空闲资源而休止状态中有空闲资源时,强制地使满足规定条件的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的一部分移动到休止状态,以便在无线资源中作出空闲资源,使用该空闲的无线资源,实施针对该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单元具备如下部件:在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该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后,强制地将该无线通信终端移动到休止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局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单元具备如下部件:在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后,强制地将该无线终端移动到休止状态,并且使与为了在该无线资源中作出空闲而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回到活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局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单元具备休止状态移动终端决定部件,该休止状态移动终端决定部件基于规定的条件,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局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休止状态移动终端决定部件根据在无线终端成为活动状态后的经过时间,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局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休止状态移动终端决定部件根据成为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的管理号码,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局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休止状态移动终端决定部件根据该无线终端的一定期间内的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的状态迁移次数,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局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休止状态移动终端决定部件根据该无线终端成为活动状态期间的分组数据通信量,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局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休止状态移动终端决定部件根据该无线终端从成为活动状态后直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时间,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11.一种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该局侧装置用于管理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与来自该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相对应地将该通信资源分配给该无线终端,从而与该无线终端进行分组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
针对来自某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无线终端通信的无线通信链路和逻辑通信链路,管理实施用于使与该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活动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当该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维持至少无线通信链路外的逻辑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以及管理用于确立与进行该连接处理后移动到该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链路的无线资源;
当接收到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无线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判断在该通信资源中是否存在空闲;
如果在该通信资源中存在空闲,则当在无线资源中没有空闲时,使用用于移动到该休止状态的该无线资源,实施针对该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
12.一种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该局侧装置用于管理与多个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与来自该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相对应地将该通信资源分配给该无线终端,从而与该无线终端进行分组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
针对来自某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确立与该无线终端通信的无线通信链路和逻辑通信链路,管理实施用于使与该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成为活动状态的连接处理所需的通信资源,当该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移动到实际上不进行分组数据传送的休止状态时,管理维持至少无线通信链路外的逻辑通信链路所需的通信资源;
当接收到来自不是上述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中的某一个的无线终端的新连接要求时,当活动状态中没有空闲资源而休止状态中有空闲资源时,强制地使满足规定条件的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的一部分移动到休止状态,以便在无线资源中作出空闲;
使用该空闲的无线资源,实施针对该新连接要求的连接处理,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后,强制地将该无线通信终端移动到休止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发出该新连接要求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控制在活动状态中后,强制地将该无线终端移动到休止状态,并且使与为了在无线资源中作出空闲而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的分组数据通信回到活动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规定的条件,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在无线终端成为活动状态后的经过时间,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成为活动状态的无线终端的管理号码,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该无线终端的一定期间内的活动状态和休止状态的状态迁移次数,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该无线终端成为活动状态期间的分组数据通信量,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该无线终端从成为活动状态后直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时间,选择应该强制地移动到休止状态的无线终端。
2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该移动通信系统具备一面与使用某个无线终端的逻辑连接的分组通信的状况相应地维持针对该无线终端的逻辑连接,一面释放针对该无线终端的无线频道的连接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件,当出现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时,将该无线终端至少1次成为上述释放的对象作为条件,即便上述无线频道的空闲不足,也允许上述无线频道的连接。
2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该移动通信系统具备一面与使用某个无线终端的逻辑连接的分组通信状况相应地维持针对该无线终端的逻辑连接,一面释放针对该无线终端的无线频道的连接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件,当出现来自一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时,将另一个无线终端作为上述释放的对象,将该一个无线终端至少1次成为上述释放的对象作为条件,将由于该另一个无线终端的上述释放而形成空闲的无线频道分配给该一个无线终端,在针对该一个无线终端的上述释放后,将空闲的无线频道分配给上述另一个无线终端。
23.一种无线基站,能够一面维持使用某个无线终端的无线频道进行的逻辑连接,一面释放针对该无线终端的无线频道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件,当出现来自一个无线终端的连接要求时,将另一个无线终端作为上述释放的对象,分配由于该另一个无线终端的上述释放而形成空闲的无线频道,并利用上述逻辑连接来进行分组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2/001084 WO2003067912A1 (en) | 2002-02-08 | 2002-02-08 | St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18248A CN1618248A (zh) | 2005-05-18 |
CN100382630C true CN100382630C (zh) | 2008-04-16 |
Family
ID=2767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2793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2630C (zh) | 2002-02-08 | 2002-02-08 | 局侧装置、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和无线基站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13461B2 (zh) |
EP (2) | EP1919144B1 (zh) |
JP (1) | JP4032028B2 (zh) |
KR (1) | KR100599915B1 (zh) |
CN (1) | CN100382630C (zh) |
WO (1) | WO200306791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9702A (zh) * | 2011-01-06 | 2013-09-1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控制设备、策略供应系统、状态转变控制方法和策略供应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30462B2 (en) * | 2003-03-26 | 2008-02-1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anaging wireless packet service resources |
US7127655B2 (en) * | 2004-01-20 | 2006-10-24 | Qualcomm,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optimize delivery of multicast content using probabilistic feedback |
KR100657523B1 (ko) * | 2005-02-04 | 2006-12-14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피어 대 피어 네트워크에서 릴레이 서버의 자원을할당하는 방법 |
JP4083771B2 (ja) * | 2005-02-09 | 2008-04-3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無線回線制御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
WO2007000732A2 (en) * | 2005-06-28 | 2007-01-04 | Utstarcom, Inc. | Method of servicing a pcf by rate limiting |
WO2007020528A2 (en) * | 2005-08-19 | 2007-02-22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simultaneous radio resource and service requests |
US7778269B2 (en) * | 2005-10-07 | 2010-08-17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ustomized multi-application channel control |
KR101207467B1 (ko) * | 2005-12-16 | 2012-12-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세션 정보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과 그장치 |
EP1997344B1 (en) | 2006-03-20 | 2019-07-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xtended capability transfer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wireless network |
US8213394B2 (en) | 2006-10-16 | 2012-07-03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inactive connections for service continuity in an agnostic access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
US8254941B2 (en) | 2006-11-01 | 2012-08-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newal-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80123621A1 (en) * | 2006-11-29 | 2008-05-29 | Alexander Bachmutsky | High speed access broadcast system solution |
JP5384797B2 (ja) * | 2007-03-26 | 2014-01-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話通信システム、呼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940082B2 (ja) * | 2007-09-28 | 2012-05-3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無線lanシステム |
KR101048449B1 (ko) * | 2007-12-18 | 2011-07-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서비스 제공자들을고려한 수락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US8693408B2 (en) * | 2008-02-01 | 2014-04-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ubscriber station-based admission control |
JP5178284B2 (ja) * | 2008-04-07 | 2013-04-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アクセス規制方法 |
US20100034124A1 (en) * | 2008-08-05 | 2010-02-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thered data call with continuous application |
US8189465B1 (en) * | 2009-02-04 | 2012-05-29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Deep packet inspection policy enforcement |
WO2011112051A2 (ko) * | 2010-03-11 | 2011-09-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mtc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A2824011C (en) * | 2011-01-06 | 2019-04-30 | Nec Corporation | Policy determination system, policy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
EP2695477A1 (en) | 2011-04-01 | 2014-02-1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nnectivity to a network |
CN103503496B (zh) | 2012-03-28 | 2018-08-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直接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
US10949239B2 (en) * | 2018-12-14 | 2021-03-16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Application deployment in a container management system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3749A (zh) * | 1998-06-26 | 2000-11-15 |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 一个通信网络中包交换连接的管理 |
US6226277B1 (en) * | 1997-10-14 | 2001-05-01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admitting new connections based on usage priorities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CN1328756A (zh) * | 1998-11-27 | 2001-12-26 | 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 | 用于传送分组无线电业务中的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11601B1 (en) * | 1998-12-15 | 2002-06-25 |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vailab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resources |
US7085579B2 (en) * | 2000-04-17 | 2006-08-01 | Hitachi, Ltd.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stations, base station controllers and packet data service nodes |
US6944452B2 (en) * | 2000-12-26 | 2005-09-1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rd handoff of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s |
-
2002
- 2002-02-08 EP EP20070123471 patent/EP191914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2-08 JP JP2003567119A patent/JP403202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2-08 KR KR1020047012194A patent/KR10059991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2-08 WO PCT/JP2002/001084 patent/WO200306791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2-02-08 CN CNB028279301A patent/CN10038263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2-08 EP EP02711413A patent/EP147598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7-28 US US10/914,785 patent/US761346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26277B1 (en) * | 1997-10-14 | 2001-05-01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admitting new connections based on usage priorities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CN1273749A (zh) * | 1998-06-26 | 2000-11-15 |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 一个通信网络中包交换连接的管理 |
CN1328756A (zh) * | 1998-11-27 | 2001-12-26 | 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 | 用于传送分组无线电业务中的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9702A (zh) * | 2011-01-06 | 2013-09-1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控制设备、策略供应系统、状态转变控制方法和策略供应方法 |
CN103299702B (zh) * | 2011-01-06 | 2017-07-0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控制设备、策略供应系统、状态转变控制方法和策略供应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75981A1 (en) | 2004-11-10 |
EP1475981A4 (en) | 2007-07-18 |
EP1919144A2 (en) | 2008-05-07 |
CN1618248A (zh) | 2005-05-18 |
JPWO2003067912A1 (ja) | 2005-06-02 |
US7613461B2 (en) | 2009-11-03 |
EP1475981B1 (en) | 2012-11-14 |
JP4032028B2 (ja) | 2008-01-16 |
KR100599915B1 (ko) | 2006-07-19 |
KR20040086355A (ko) | 2004-10-08 |
US20050009515A1 (en) | 2005-01-13 |
EP1919144A3 (en) | 2008-05-21 |
EP1919144B1 (en) | 2013-05-29 |
WO2003067912A1 (en) | 2003-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82630C (zh) | 局侧装置、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和无线基站 | |
JP4202769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呼受付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01502166B (zh) | 在接入网关节点中提供一种数据功能 | |
CN101242568B (zh) | 一种无线通讯网络中服务质量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97306C (zh) | 分配服务质量资源的方法和分组交换电信系统 | |
CN100518136C (zh) | 在分组模式移动通信网中区分服务质量的方法 | |
CN100388719C (zh) | 用于分组无线业务中的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409951B (zh) | 承载建立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620791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资源管理器 | |
CN1496171A (zh) | 当无线局域网与无线电话网络交互工作时管理服务质量等级的技术 | |
US2005020733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various packet services through the sam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in a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system | |
JP2014225929A (ja) | 無線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中で経路に基づくトラフィックストリームアドミッション制御を実施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0456876C (zh) | 一种小区资源分配方法 | |
AU2004201345B2 (en) | Private EV-DO system sharing public network data location register and data service method | |
CN1980167A (zh) | 分组联合方法、程序和装置 | |
CN100388809C (zh) | 一种在ip承载网中转发业务流的方法 | |
CN1984481B (zh) | 保障通讯分组业务服务质量的方法 | |
Wang et al. | A QoS based bandwidth management scheme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0495981C (zh) | 一种服务质量协商方法 | |
CN101048002B (zh)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地收发站,以及扩展装置 | |
CN101808331A (zh) | 动态业务流的处理方法及基站 | |
US20060258363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rvice priority in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ntrol apparatus, terminal unit, and core network | |
CN100469191C (zh) | 通信系统中容量管理的安排及方法 | |
CN100421500C (zh) | 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网中改进服务质量的方法 | |
CN101925136B (zh) | 承载建立方法及相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