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1472C - 用淀粉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淀粉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81472C CN100381472C CNB2006100428787A CN200610042878A CN100381472C CN 100381472 C CN100381472 C CN 100381472C CN B2006100428787 A CNB2006100428787 A CN B2006100428787A CN 200610042878 A CN200610042878 A CN 200610042878A CN 100381472 C CN100381472 C CN 10038147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ta
- cyclodextrin
- starch
- maltose
- re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淀粉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在同一反应器中利用不同生物酶的不同特性,将淀粉转化为β-环糊精和麦芽糖,并使其具适当的配比,再利用普鲁蓝酶将麦芽糖和β-环糊精以α-1-6糖苷键相连,得到麦芽糖基-β-环糊精。本发明具有制备简单、生产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宜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优点。其所获产品具有溶解度高、安全性高的特点,适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农药、新材料、电子、环保等领域。为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麦芽糖基-β-环糊精制备工艺的改进。
背景技术
β-环糊精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及特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农药、新材料、电子、环保等领域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由于其自身溶解度相对较低(常温下为1.8%)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就开展了环糊精衍生物的研究。开发溶解度更高、更安全的环糊精衍生物,对于拓展环糊精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麦芽糖基-β-环糊精(英文名Maltosyl β-Cyclodextrin)是一种安全、高溶解度的β-环糊精衍生物。是以β-环糊精和麦芽糖为底物,在酶作用下以α-1-6糖苷键相连接的新型分枝化环状糊精。麦芽糖基-β-环糊精在水相中具有很高的溶解度(常温下大于70%)。并在包接反应中可包合的囊心分子浓度也相应增高,从而得到更好的包合效果;更重要的是其安全性更高,使得麦芽糖基-β-环糊精可以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农药、新材料、电子、环保等领域。
目前在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制备方法研究方面,有资料报道陕西礼泉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化学合成法生产麦芽糖基-β-环糊精”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以及江南大学周博等人在《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2卷第六期“超高水溶性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生物反向合成”。以上两种途径均是以商品β-环糊精和麦芽糖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方法或单一酶促手段来完成。由于采用的原料为产成品,使得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加之化学法需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高温、高压等),使得生产过程复杂,生产成本增大,不利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因此目前只有试剂级麦芽糖基-β-环糊精产品应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淀粉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方法。该方法以淀粉为原料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省却了β-环糊精和麦芽糖在生产中的精制过程及费用,且使β-环糊精的转化率达到40%以上,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并使本发明较化学法具有制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生产安全性高、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制备方法为:将淀粉制成淀粉乳,在pH值6.0-6.5时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83±2℃条件下搅拌液化,当葡萄糖值(亦称DE值)2-3时(液化时间1-3小时),将温度降至55±1℃,调整pH值为5.0-5.5,补充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同时加入浓度为95%乙醇溶液(用来保护生成的β-环糊精不再分解)搅拌反应,当β-环糊精生成量按投料干淀粉重量计达10%以上时,停止反应(此过程为5-15小时);升温灭酶后,调整温度至45±1℃,调整pH值为6.0,加入β-淀粉酶搅拌反应4小时,再加入普鲁蓝酶,继续搅拌反应,当麦芽糖的含量按投料干淀粉重量计达到20%以上时,控制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重量比在1∶1-1∶8之间(此过程为4-12小时),停止反应;回收反应液中乙醇,升温灭酶,得到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液;在59±1℃温度下,调整混合液的pH值至4.1±0.1,加入普鲁蓝酶进行麦芽糖基-β-环糊精合成反应35-38小时;反应完成后,经升温灭酶、脱色、去离子、浓缩干燥即得到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成品。
本发明所述淀粉乳中淀粉的重量为水重量的5-30%(优选为10-25%)。所述生物酶的合适用量分别为: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液化时按每克干淀粉8-12u加入,在生成β-环糊精反应时按每克干淀粉8-12u加入;β-淀粉酶按每克干淀粉18-22u加入;普鲁蓝酶在生成麦芽糖反应时按每克干淀粉4-6u加入,在合成麦芽糖基-β-环糊精反应时按每克β-环糊精250-270u加入。所述95%乙醇溶液按干淀粉重量的5-30%(v/w)加入,优选为8-15%(v/w)。
本发明所述混合液中的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重量比,是在反应体系中分别生成β-环糊精和麦芽糖时,利用反应时间来调整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生成量及其比例,使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重量比值处在1∶1-1∶8之间,优选的比值范围为1∶2-1∶6。
本发明所用淀粉可以采用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木薯淀粉等。由于各企业生产淀粉的工艺不同,所以本发明在液化前须将淀粉乳的PH值调整至统一标准。再因各种淀粉的分子结构差异,故在本发明制备中各种酶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应作适当调整,这在后述的实例中有体现。而所用的淀粉均为食品级,所以是安全、无毒的。
本发明的制备原理是,通过酶学方法将淀粉分别制备成麦芽糖和β-环糊精的混合液,再利用普鲁蓝酶将麦芽糖和β-环糊精以α-1-6糖苷键相连,制成麦芽糖-基-β-环糊精。
本发明制得的产品是以可水溶性粉剂形式存在。该产品(精制后)可作为添加剂,适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农药、新材料、环保等领域。本发明制备工艺的主要创新点是采用淀粉为原料,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应用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生产工艺,首先制成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液,并控制两物质的重量比,在此基础利用普鲁蓝酶将麦芽糖和β-环糊精以α-1-6糖苷键相连,制成麦芽糖基-β-环糊精。经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检测方法出自《粮油食品科技》2004年第12卷第4期“RP-HPLC法测定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含量”),本发明中β-环糊精的转化率可达40%,所制得的成品中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含量为10-25%。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与化学合成法和单一酶促法相比,具有制备简单、反应温和、生产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宜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优点。为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附图及其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麦芽糖基-β-环糊精制备方法的流程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有实例中的原料和试剂均为食品级,其来源及规格如下:
组分 规格 产地
玉米淀粉 食品级 西安国维淀粉厂
马铃薯淀粉 食品级 陕西清涧县淀粉厂
木薯淀粉 食品级 广西红枫牌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600u/ml 日本天野酶制品株式会社
β-淀粉酶 1000u/ml 无锡杰能科公司
普鲁蓝酶 1000u/g 无锡杰能科公司
乙醇 食品级95% 陕西宝鸡酒精厂
在实施例中,葡萄糖值(DE值)的检测方法采用斐林法;β-环糊精含量的检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二部附录VD);麦芽糖的含量的检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化学工业出版社《分析化学手册》第六分册171页);麦芽糖基-β-环糊精含量的检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出自《粮油食品科技》2004年第12卷第4期“RP-HPLC法测定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含量”)。
实施例1
在搅拌条件下将玉米淀粉50克加入到1000ml水中,制成淀粉乳,调整pH值至6.0,按每克干淀粉8u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0.67ml,搅拌升温至83±2℃维持1小时,测得DE值为2.1。降温至55±1℃,调整pH值到5.0,按每克干淀粉8u补充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0.67ml和95%的乙醇溶液2.5ml,在此条件下,搅拌反应,在反应5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内含β-环糊精量为5.1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10.2%,停止反应。在密闭条件下,升温至120℃灭酶30分钟。降温至45±1℃,调整pH值到6.0,按每克干淀粉22u加入β-淀粉酶1.1ml,搅拌反应4小时,按每克干淀粉6u加入普鲁蓝酶0.3g搅拌反应,在反应12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中麦芽糖的含量为40.8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81.6%,停止反应。开启酒精蒸馏系统,升温回收乙醇后,继续升温至120℃灭酶15分钟。降温至59±1℃,调整pH值至4.1±0.1,按每克β-环糊精250u加入普鲁蓝酶1.25g,搅拌反应35小时。升温至120℃灭酶15分钟,以投入淀粉重量的3%加入活性炭脱色,再经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干燥,得到干粉46.5g,经检测,内含麦芽糖基-β-环糊精为16.9%。
实施例2
在搅拌条件下将木薯淀粉200克加入到1000ml水中,制成淀粉乳,调整pH值至6.4,按每克干淀粉10u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3.33ml,搅拌升温至83±2℃维持2小时,测得DE值为2.3。降温至55±1℃,调整pH值到5.5,按每克干淀粉10u补充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3.33ml和95%的乙醇溶液40ml,在此条件下,搅拌反应,在反应9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内含β-环糊精量为41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20.5%,停止反应。在密闭条件下,升温至120℃灭酶。降温至45±1℃,调整pH值到6.0,按每克干淀粉20u加入β-淀粉酶4.0ml,搅拌反应4小时,按每克干淀粉6u加入普鲁蓝酶1.2g搅拌反应,在反应11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中麦芽糖的含量为83.1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41.55%,停止反应,升温回收乙醇后,继续升温至120℃灭酶。调整pH值至4.1±0.1,按每克β-环糊精260u加入普鲁蓝酶10.4g,在59±1℃搅拌反应36小时。升温至120℃灭酶,再经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干燥,得到干粉175.2g,经检测,内含麦芽糖基-β-环糊精为25.0%。
实施例3
在搅拌条件下将土豆淀粉250克加入到1000ml水中,制成淀粉乳,调整pH值至6.0,按每克干淀粉12u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5.0ml,搅拌升温至83±2℃维持2小时,测得DE值为2.8。降温至55±1℃,调整pH值到5.5,按每克干淀粉12u补充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5.0ml和95%的乙醇溶液62.5ml,在此条件下,搅拌反应,在反应11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内含β-环糊精量为44.5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17.8%,停止反应。在密闭条件下,升温至120℃灭酶。降温至45±1℃,调整pH值到6.0,按每克干淀粉18u加入β-淀粉酶4.5ml,搅拌反应4小时,按每克干淀粉4u加入普鲁蓝酶1.0g搅拌反应,在反应4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中麦芽糖的含量为45.25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18.1%,停止反应,升温回收乙醇后,继续升温至120℃灭酶。调整pH值至4.1±0.1,按每克β-环糊精270u加入普鲁蓝酶12.02g,在59±1℃搅拌反应36小时。升温至120℃灭酶,再经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干燥,得到干粉220.9g,经检测,内含麦芽糖基-β-环糊精为14.6%。
实施例4
在搅拌条件下将玉米淀粉200克加入到1000ml水中,制成淀粉乳,调整pH值至6.5,按每克干淀粉10u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3.33ml,搅拌升温至83±2℃维持2小时,测得DE值为2.5。降温至55±1℃,调整pH值到5.5,按每克干淀粉10u补充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3.33ml和95%的乙醇溶液20ml,在此条件下,搅拌反应,在反应10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内含β-环糊精量为39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19.5%,停止反应。在密闭条件下,升温至120℃灭酶。降温至45±1℃,调整pH值到6.0,按每克干淀粉20u加入β-淀粉酶4.0ml,搅拌反应4小时,按每克干淀粉5u加入普鲁蓝酶1.0g搅拌反应,在反应9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中麦芽糖的含量为80.1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40.05%,停止反应,升温回收乙醇后,继续升温至120℃灭酶。调整pH值至4.1±0.1,按每克β-环糊精260u加入普鲁蓝酶10.14g,在59±1℃搅拌反应36小时。升温至120℃灭酶,再经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干燥,得到干粉179.4g,经检测,内含麦芽糖基-β-环糊精为24.8%。
实施例5
在搅拌条件下将土豆淀粉100克加入到1000ml水中,制成淀粉乳,调整pH值至6.3,按每克干淀粉9u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1.5ml,搅拌升温至83±2℃维持1.5小时,测得DE值为2.4。降温至55±1℃,调整pH值到5.0,按每克干淀粉8u补充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1.33ml和95%的乙醇溶液15ml,在此条件下,搅拌反应,在反应5小时30分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内含β-环糊精量为10.2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10.2%,停止反应。升温至120℃灭酶。降温至45±1℃,调整pH值到6.0,按每克干淀粉22u加入β-淀粉酶2.2ml,搅拌反应4小时,按6u/每克干淀粉加入普鲁蓝酶0.6g搅拌反应,在反应11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中麦芽糖的含量为61.3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61.3%,停止反应。升温回收乙醇后,继续升温至120℃灭酶。降温至59±1℃,调整pH值至4.1±0.1,,按每克β-环糊精270u加入普鲁蓝酶3.24g,在59±1℃搅拌反应35小时。升温至120℃灭酶,再经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干燥,得到干粉89.3g,经检测,内含麦芽糖基-β-环糊精为19.2%。
实施例6
在搅拌条件下将玉米淀粉150克加入到1000ml水中,制成淀粉乳,调整pH值至6.2,按每克干淀粉9u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2.25ml,搅拌升温至83±2℃维持1.5小时,测得DE值为2.2。降温至55±1℃,调整pH值到5.0,按每克干淀粉8u补充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2.0ml和95%的乙醇溶液30ml,在此条件下,搅拌反应,在反应8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内含β-环糊精量为22.5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15%,停止反应。升温至120℃灭酶。降温至45±1℃,调整pH值到6.0,按20u/每克干淀粉加入β-淀粉酶3.0ml,搅拌反应4小时,按每克干淀粉6u加入普鲁蓝酶0.9g搅拌反应,在反应9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中麦芽糖的含量为68.5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45.7%,停止反应。升温回收乙醇后,继续升温至120℃灭酶。调整pH值至4.1±0.1,按每克β-环糊精260u加入普鲁蓝酶5.85g,在59±1℃搅拌反应36小时。升温至120℃灭酶,再经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干燥,得到干粉130.2g,经检测,内含麦芽糖基-β-环糊精为23.4%。
实施例7
在搅拌条件下将木薯淀粉300克加入到1000ml水中,制成淀粉乳,调整pH值至6.2,按每克干淀粉12u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6.0ml,搅拌升温至83±2℃维持3小时,测得DE值为3.0。降温至55±1℃,调整pH值到5.5,按每克干淀粉12u补充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6.0ml和95%的乙醇溶液90ml,在此条件下,搅拌反应,在反应15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内含β-环糊精量为83.1克,相当于干淀粉量的27.7%,停止反应。升温至120℃灭酶。降温至45±1℃,调整pH值到6.0,按每克干淀粉20u加入β-淀粉酶6.0ml,搅拌反应4小时,按每克干淀粉4u加入普鲁蓝酶1.2g搅拌反应,在反应5小时时取样检测,测得反应液中麦芽糖的含量为83.0克,相当于干淀粉计量的27.67%,停止反应,升温回收乙醇后,继续升温至120℃灭酶。调整pH值至4.1±0.1,按每克β-环糊精270u加入普鲁蓝酶22.44g,在59±1℃搅拌反应36小时。升温至120℃灭酶,再经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干燥,得到干粉266.9g,经检测,内含麦芽糖基-β-环糊精为10.0%。
Claims (5)
1.一种用淀粉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方法,包括有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酶法制备,其特征在于,将淀粉制成淀粉乳,在pH值6.0-6.5时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83±2℃条件下搅拌液化,当葡萄糖值2-3时,降温至55±1℃,调整pH为5.0-5.5,补充加入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同时加入浓度为95%乙醇溶液搅拌反应,当β-环糊精生成量按投料干淀粉重量计达10%以上时,升温灭酶,调整温度至45±1℃,pH值为6.0,加入β淀粉酶搅拌反应4小时,再加入普鲁蓝酶,继续搅拌反应,当麦芽糖的含量按投料干淀粉重量计达到20%以上时,控制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重量比在1∶1-1∶8之间,停止反应;回收反应液中乙醇,升温灭酶,得到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液;在59±1℃温度下,调整混合液的pH值至4.1±0.1,加入普鲁蓝酶进行麦芽糖基-β-环糊精合成反应35-38小时;反应完成后,经升温灭酶、脱色、去离子、浓缩干燥即得到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乳中淀粉的重量为水重量的5-30%;所述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液化时按每克干淀粉8-12u加入,在生成β-环糊精反应时按每克干淀粉8-12u加入;所述β-淀粉酶按每克干淀粉18-22u加入;所述普鲁蓝酶在生成麦芽糖反应时按每克干淀粉4-6u加入,在合成麦芽糖基-β-环糊精反应时按每克β-环糊精250-270u加入;所述95%乙醇溶液按干淀粉重量的5-30%加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乳中淀粉的重量为水重量的10-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95%乙醇溶液按干淀粉重量的8-15%加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液中β-环糊精和麦芽糖的重量比为1∶2-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428787A CN100381472C (zh) | 2006-05-26 | 2006-05-26 | 用淀粉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428787A CN100381472C (zh) | 2006-05-26 | 2006-05-26 | 用淀粉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0867A CN1850867A (zh) | 2006-10-25 |
CN100381472C true CN100381472C (zh) | 2008-04-16 |
Family
ID=37132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4287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1472C (zh) | 2006-05-26 | 2006-05-26 | 用淀粉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81472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36607A (zh) * | 2012-12-10 | 2013-02-20 | 广西高源淀粉有限公司 | 一种β-环糊精的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95213C (zh) * | 2007-06-26 | 2010-03-24 | 孟州市华兴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β-环糊精的生产工艺 |
CN101586137B (zh) * | 2009-06-02 | 2012-11-21 | 江南大学 | 一种添加乙醇提高β-环糊精产率的方法 |
CN112646059B (zh) * | 2020-12-23 | 2021-12-28 | 江南大学 | 一种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麦芽糖基环糊精的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65549A (en) * | 1984-10-12 | 1986-04-16 | Agricult Forestry & Fishers | Branched cyclodextrins |
CN1071435A (zh) * | 1991-10-07 | 1993-04-28 | 美国玉米产品公司 | 环糊精增产的方法 |
JPH0673104A (ja) * | 1992-08-25 | 1994-03-15 | Akebono Brake Res & Dev Center Ltd | β−サイクロデキストリンの製造法 |
CN1211622A (zh) * | 1998-08-06 | 1999-03-24 | 福州大学 | 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连续制备异麦芽低聚糖的方法 |
CN1587421A (zh) * | 2004-08-10 | 2005-03-02 | 华南理工大学 | 高纯度麦芽糖制品的生产方法 |
-
2006
- 2006-05-26 CN CNB2006100428787A patent/CN10038147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65549A (en) * | 1984-10-12 | 1986-04-16 | Agricult Forestry & Fishers | Branched cyclodextrins |
CN1071435A (zh) * | 1991-10-07 | 1993-04-28 | 美国玉米产品公司 | 环糊精增产的方法 |
JPH0673104A (ja) * | 1992-08-25 | 1994-03-15 | Akebono Brake Res & Dev Center Ltd | β−サイクロデキストリンの製造法 |
WO2004099260A1 (ja) * | 1992-08-25 | 2004-11-18 | Isao Karube | ß-サイクロデキストリンの製造法 |
CN1211622A (zh) * | 1998-08-06 | 1999-03-24 | 福州大学 | 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连续制备异麦芽低聚糖的方法 |
CN1587421A (zh) * | 2004-08-10 | 2005-03-02 | 华南理工大学 | 高纯度麦芽糖制品的生产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生淀粉生产环糊精的研究. 李里特等.食品与发酵工业,第26卷第4期. 2000 * |
超高水溶性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生物反向合成. 周博等.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第22卷第6期. 2003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36607A (zh) * | 2012-12-10 | 2013-02-20 | 广西高源淀粉有限公司 | 一种β-环糊精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0867A (zh) | 2006-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i et al. | Modification by α-d-glucan branching enzyme lowers the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starch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
CN1322013C (zh) | 可溶性高分支葡萄糖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561191B (zh) | 一种抗性糊精的制备方法 | |
BR112016019823B1 (pt) | Método de síntese de glucano e hidrólise de subproduto de sacarídeo solúvel | |
CN108707634B (zh) | 一种多酶偶联生产海藻糖的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8410925B (zh) | 一种利用复配酶制备抗性糊精的方法 | |
CN100510094C (zh) | 纤维素酶制备魔芋甘露寡糖的生产方法 | |
CN100381472C (zh) | 用淀粉直接制备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方法 | |
Smaali et al. | Enzymatic synthesis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rom date by-products using an immobilized crude enzyme preparation of β-D-fructofuranosidase from Aspergillus awamori NBRC 4033 | |
CN109371079B (zh) | 一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的生物合成方法 | |
CN102994489B (zh) |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固定化糖化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61195B (zh) | 一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的制备方法 | |
Charoenwongpaiboon et al. | Cross-linked levansucrase aggregates for fructooligosaccharide synthesis in fruit juices | |
Antošová et al. |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kinetic properties of fructosyltransferase from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 |
Patel et al. | Production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by Fusarium oxysporum | |
CN110317843B (zh) | 一种超分子树枝状淀粉粒子及其合成方法 | |
CN103937765A (zh) | 一种耐热α-葡萄糖苷酶的制备与固定化的方法 | |
Słomińska et al. | Studies on enzymatic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cyclodextrins in an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 | |
CN110408665B (zh) | 一种微带环树枝形淀粉衍生物及其加工方法 | |
Lama et al. | SULFOLOBUS SOLFATARICUS | |
CN104480160B (zh) | 一种利用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生产偶合糖的方法 | |
De Segura et al. | Synthesis of methyl α-D-glucooligosaccharides by entrapped dextransucrase from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B-1299 | |
Yu et al. | Specific alpha-cyclodextrin production by a novel thermostable 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 | |
US5155219A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cyclodextrin from raw starch by using attrition milling bioreactor | |
Wu et al. |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producing the single-arm linear dextrin, a chimeric glucosaccharide containing an (α-1→ 4) linked portion at the nonreducing end of an (α-1→ 6) glucochai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