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2555C - 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72555C CN100372555C CNB200610033044XA CN200610033044A CN100372555C CN 100372555 C CN100372555 C CN 100372555C CN B200610033044X A CNB200610033044X A CN B200610033044XA CN 200610033044 A CN200610033044 A CN 200610033044A CN 100372555 C CN100372555 C CN 10037255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ions
- throat
- parts
- volatile oil
- rad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颗粒由16~20份蒲公英、16~20份野菊花和8~12份薄荷提取的挥发油,上述蒲公英、野菊花和薄荷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桔梗13~17份、玄参13~17份、胖大海11~15份、乌梅8~12份、赤芍8~12份的共同水提取液,和白砂糖80~85份混合制粒后干燥而成。本发明的颗粒经临床试验证明,对咽痛、咽痒、咽干涩等慢性咽炎症状及咽部充血、水肿、咽后壁滤泡增生等体征均具有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清咽润喉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尤其是指适用于咽喉不适的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咽喉痛、咽痒、咽干、干咳、异物感等急、慢性咽喉病是多发性常见病。急性咽炎为咽粘膜、粘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常累及咽部淋巴组织,可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其发病率占咽喉科基本疾病的7%~17%,占耳鼻喉科疾病2%~6%,多见于秋冬及冬春之交。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慢性咽炎临床上以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或干咳少痰为特征,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往往给人们不易治愈的印象。慢性咽炎发病率约占咽喉部疾病的10%~12%,占耳鼻喉疾病的1%~4%。急、慢性咽喉炎具有反复发作特点,因而给患者带来许多不适,中药治疗有其独特疗效,认为该症乃因感受风热疫毒之气所致,以头面部风热肿毒见症为主,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故以清热解毒透邪立法,而以清热解毒为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咽润喉作用、改善咽喉不适的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前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是由16~20份蒲公英、16~20份野菊花和8~12份薄荷提取的挥发油,上述蒲公英、野菊花和薄荷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桔梗13~17份、玄参13~17份、胖大海11~15份、乌梅8~12份、赤芍8~12份的共同水提取液,和白砂糖80~85份混合制粒后干燥而成,上述份量为重量份。
本发明的后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蒲公英、野菊花和薄荷提取挥发油(A),蒸馏后的水溶液(B)另器收集;(2)将提取挥发油的蒲公英、野菊花和薄荷药渣与桔梗、玄参、胖大海、乌梅、赤芍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煮液,过滤得滤液(C);(3)将滤液(C)与水溶液(B)合并在60℃以下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浓缩液(D);(4)将浓缩液(D)与挥发油(A)、白砂糖混合均匀后经制粒、干燥、筛粒、包装、检验即得。
上述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第一次煎煮时加水过药面3寸,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时加水过药面2寸,煎煮1.5小时。
本发明的中药颗粒,依据中医辩证施治的理论,方用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药,辅以桔梗、胖大海宣肺利咽,祛痰排脓,配玄参、乌梅、赤芍滋阴凉血,敛肺生津,赤芍并能散淤止痛,加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咽喉。药理实验表明,蒲公英、野菊花皆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杀火作用,对多种杆菌、真菌、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桔梗皂苷粗品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等中枢抑制作用及镇咳祛痰、抗溃疡作用;综上所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滋阴生津之功效,从而达到清咽润喉的作用。本发明的颗粒经临床试验证明,对咽痛、咽痒、咽干涩等慢性咽炎症状及咽部充血、水肿、咽后壁滤泡增生等体征均具有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清咽润喉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其原料配方为:
蒲公英16~20份、野菊花16~20份、桔梗13~17份、玄参13~17份、胖大海11~15份、乌梅8~12份、赤芍8~12份、薄荷8~12份、白砂糖80~85份
本发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参阅附图1所示,将蒲公英、野菊花、薄荷提取挥发油(A),蒸馏后的水溶液(B)另器收集;药渣与桔梗、玄参、胖大海、乌梅、赤芍5味中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过药面3寸,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过药面2寸,煎煮1.5小时,合并煮液,在0.2MPa压力下通过0.5nM滤芯过滤得滤液(C),滤液(C)与上述水溶液(B)合并,在60℃以下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热测)得浓缩液(D),浓缩液(D)加入蒲公英、野菊花、薄荷挥发油(A)、白砂糖后混合均匀,经制粒、干燥、筛粒、包装、检验即得。
实施例1
组方:蒲公英160g、野菊花160g、桔梗130g、玄参130g、胖大海110g、乌梅80g、赤芍80g、薄荷80g、白砂糖850g。
将160g蒲公英、160g野菊花、80g薄荷提取挥发油(A),蒸馏后的水溶液(B)另器收集;药渣与130g桔梗、130g玄参、110g胖大海、80g乌梅、80g赤芍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过药面3寸,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过药面2寸,煎煮1.5小时,合并煮液,在0.2MPa压力下通过0.5nM滤芯过滤得滤液(C),滤液(C)与上述水溶液(B)合并,在60℃以下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热测)得浓缩液(D),浓缩液(D)中加入挥发油(A)、850g白砂糖后混合均匀,经制粒、干燥制成、筛粒、包装、检验即得约1000g产品,共100小包。
方法及用量:每日3次,每次1小包,儿童酌减。
实施例2
组方:蒲公英200g、野菊花200g、桔梗170g、玄参170g、胖大海150g、乌梅120g、赤芍120g、薄荷120g、白砂糖800g。
将200g蒲公英、200g野菊花、120g薄荷提取挥发油(A),蒸馏后的水溶液(B)另器收集;药渣与170g桔梗、170g玄参、150g胖大海、120g乌梅、120g赤芍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过药面3寸,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过药面2寸,煎煮1.5小时,合并煮液,在0.2MPa压力下通过0.5nM滤芯过滤得滤液(C),滤液(C)与上述水溶液(B)合并,在60℃以下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热测)得浓缩液(D),浓缩液(D)中加入挥发油(A)、800g白砂糖后混合均匀,经制粒、干燥制成、筛粒、包装、检验即得约1000g产品,共100小包。
方法及用量:每日3次,每次1小包,儿童酌减。
实施例3
组方:蒲公英180g、野菊花180g、桔梗180g、玄参150g、胖大海130g、乌梅100g、赤芍100g、薄荷100g、白砂糖820g。
将180g蒲公英、180g野菊花、100g薄荷提取挥发油(A),蒸馏后的水溶液(B)另器收集;药渣与150g桔梗、150g玄参、130g胖大海、100g乌梅、100g赤芍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过药面3寸,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过药面2寸,煎煮1.5小时,合并煮液,在0.2MPa压力下通过0.5nM滤芯过滤得滤液(C),滤液(C)与上述水溶液(B)合并,在60℃以下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热测)得浓缩液(D),浓缩液(D)中加入挥发油(A)、820g白砂糖后混合均匀,经制粒、干燥制成、筛粒、包装、检验即得约1000g产品,共100小包。
方法及用量:每日3次,每次1小包,儿童酌减。
实验例1 急性毒性试验
1.材料
1.1试验材料:本发明的棕褐色颗粒剂,因样品的推荐量过大,采取去蔗糖用流浸膏进行实验,各实验组剂量均用纯净水配制成各实验组所需浓度。
1.2实验动物: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NIH种健康小白鼠,体重18~35g,合格证号2001A044。
2.方法与结果:
2.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NIH种小白鼠40只,18-22g,雌雄各半,采用Horn’s法,随机将小鼠分为4个剂量组,24小时后空腹灌胃二次,灌胃量0.20ml/10g.b.w,观察一周,结果见表1。
表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
剂量(g/kg.b.w) 动物数(只) 动物死亡数(只)
雌 雄 雌 雄
21.510.04.642.15 | 5555 | 5555 | 0000 | 0000 |
结果:未观察到动物有任何不良反应,得雌雄小鼠LD50>21.50g/kg.b.w(流浸膏),相当于推荐量经口LD50>197.25g/kg.b.w,受试物属无毒级物质。
实验例2 长期毒性试验
1.材料
1.1受试物:本发明的颗粒剂,10g/包,铝塑包装,样品的人体推荐日服量为每天三次,每次一包,以成人体重60kg计,推荐量为0.50g/kg b.w。
1.2剂量设计:设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剂量为12.5、25.0、50.0gl/kg b.w,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25、50、100倍,另设纯净水对照组;实验用本发明颗粒中按100g含流浸膏10.9g计算,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37、2.73、5.45g/kg.b.w。
1.3实验动物和实验室: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SPF级SD种健康大白鼠(动物合格证号:2001A051),体重73.5±6.7g;动物实验室为SPF级,合格证号:粤检证字2001C059号,室温22±2℃,湿度60~75%。
2.试验方法:80只大鼠在实验室条件下检疫一周后,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分别作为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受试物剂量组。给样方法为灌胃,灌胃量为每天2ml/100g,对照组每天给以2ml/100g纯净水,依据每周体重调整受试物,连续30天。每组保证有充足饮水和饲料供应。实验开始及实验期每周称量并记录动物体重和饲料摄入量。
3.结果:
3.1一般情况:大鼠生理体征、行为、大小便、皮毛等均无异常。
3.2体重和食物利用率的变化:从表2、表3可见,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本受试物对大鼠生长和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影响。
表2 30天喂养试验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剂量(g/kgb.w) | 初始体重(g) | 第1周体重(g) | 第2周体重(g) | 第3周体重(g) | 第4周体重(g) | |
雄性 | 0.00 | 70.8±7.3 | 155.0±14.7 | 198.5±18.5 | 241.±18.5 | 284.5±16.6 |
12.50 | 73.±6.6 | 153.7±11.3 | 192.3±19.8 | 237.±10.9 | 276.2±18.1 | |
25.00 | 72.8±5.9 | 152.8±15.1 | 194.5±18.3 | 240.±16.4 | 281.9±21.3 | |
50.00 | 74.0±6.4 | 154.9±15.6 | 195.5±17.0 | 329.8±17.0 | 278.1±21.7 | |
F值 | 0.067 | 0.056 | 0.188 | 0.094 | 0.371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
雌性 | 0.00 | 72.3±6.2 | 135.9±9.8 | 164.4±14.0 | 181.6±18.3 | 199.9±20.3 |
12.50 | 72.1±6.0 | 136.0±11.5 | 160.3±12.9 | 185.0±13.6 | 202.0±18.1 | |
25.00 | 71.5±5.5 | 137.3±8.2 | 162.4±8.0 | 183.7±8.8 | 202.7±13.0 | |
50.00 | 72.0±7.0 | 139.4±17.2 | 157.8±9.9 | 181.5±14.6 | 198.4±16.6 | |
F值 | 0.025 | 0.181 | 0.609 | 0.142 | 0.128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表3 30天喂养试验大鼠食物利用率变化情况
剂量(g/kgb.w) | 动物数(只) | 体重增重(g/只) | 摄食量(g) | 食物利用率(%) | |
雄性 | 0.00 | 10 | 210.8±15.2 | 638.0±38.2 | 31.1±1.8 |
12.50 | 10 | 203.0±14.7 | 678.0±22.9 | 29.9±1.5 | |
25.00 | 10 | 209.1±21.3 | 683.9±31.9 | 30.6±2.5 | |
50.00 | 10 | 204.1±17.8 | 680.1±44.7 | 30.0±2.2 | |
雌性 | 0.00 | 10 | 127.7±21.7 | 631.0±39.7 | 20.1±2.6 |
12.50 | 10 | 129.5±15.9 | 640.6±27.0 | 20.3±2.1 | |
25.00 | 10 | 131.1±13.7 | 624.1±51.7 | 21.0±1.6 | |
50.00 | 10 | 126.4±12.4 | 632.1±44.5 | 20.0±1.7 |
结论:对SD种健康大鼠每天给子1.37、2.73、5.45g/kg b.w的本发明流浸膏,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25、50、100倍,试验时间共30天。结果表明:大鼠一般生理体征、行为、大小便、皮毛等均无异常,体重和食物利用率指标正常,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各脏器系数指标正常,心、肝脏、肾脏、胃及小肠、脾脏和性腺等器官的大体检查和肝脏、肾脏、胃及小肠、脾脏和性腺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实验例3人体临床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本发明的中药颗粒,由广东省普宁市升华保健品工业有限公司提供。
1.2受试对象:选择年龄在18~65岁,无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的38例慢性咽炎受试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试食过程中受试者停止服用其他清咽的药物及保健品。
1.2.1受试者纳入标准:
1.2.1.1病史:
有咽痛、咽痒、咽干涩、咳痰不爽、干咳等症状反复发作史。
1.2.1.2检查:咽部充血,粘膜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有分泌物附着。
具有上述症状及1项或1项以上检查所见自愿受试者,经体检合格均可进行试食观察。
1.2.2排除标准:
1.2.2.1经检查证实由口咽、鼻咽、咽喉、鼻、喉、食管、颈部及全身某些隐匿性病变所致者。
1.2.2.2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本品过敏者。
1.2.2.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2.3.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用受试物,无法判断功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服用方法: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包,连续服用15天。
1.4尿常规、血常规、血液生化检验由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完成;心电图、B超由医技科完成;胸透由放射科完成。
2.观察指标
各项指标于实验开始及结束时各测试一次。
2.1功效性观察
2.1.1症状观察
详细询问病史,观察主要症状:咽痛、咽痒、干咳、咽干涩、异物感、灼热感、分泌物等。按症状轻重(重度3分、中度2分、轻度1分)在服用前后统计积分值,及症状改善率。
2.1.2咽部检查:观察咽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粘膜水肿、分泌物等体征,按轻、中、重分为1、2、3级,服用前后检查体征变化及其改善率。
2.2安全性观察
2.2.1血液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
2.2.2生化指标测定
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UREA)、肌苷(CRE)、血糖(GLU)。
2.2.3腹部B超,心电图,X线胸部透视。
3.功效判定标准:
3.1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咽部体征减轻2级。
3.2有效:症状减轻、咽部体征减轻1级。
3.3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试食试验前后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变化计算改善率。
5.结果
5.1一般资料:
共观察38例受试者,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平均35.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8个月。
5.2功效观察见表4:
表4功效观察情况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38 | 6(15.79%) | 24(63.16%) | 8(21.05%) | 78.95% |
5.3症状改善状况见表5:
表5症状改善状况
症状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改善率(%) |
咽痛 | 32 | 7 | 17 | 8 | 75.00 |
咽痒 | 36 | 4 | 18 | 14 | 61.11 |
嗯干 | 36 | 11 | 21 | 4 | 88.89 |
干咳 | 28 | 6 | 11 | 11 | 60.71 |
异物感 | 28 | 7 | 14 | 7 | 75.00 |
灼热感 | 25 | 2 | 11 | 12 | 52.00 |
分泌物 | 25 | 4 | 13 | 8 | 68.00 |
5.4咽部体征改善状况见表6:
表6咽部体征改善情况
咽疗体征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改善率(%) |
粘膜水肿 | 35 | 5 | 21 | 9 | 74.29 |
咽充血 | 37 | 6 | 19 | 12 | 67.57 |
咽后壁滤泡增生 | 34 | 3 | 13 | 18 | 47.06 |
分泌物 | 25 | 5 | 11 | 9 | 64.00 |
5.5临床症状积分统计见表7:
表7临床症状积分统计(X±SD)
例数 | 试食前 | 试食后 | 差值 |
38 | 9.11+3.72 | 4.76±3.94 | 4.35 +2.72 |
** P<0.01
5.6临床体征积分统计见表8:
表8临床体征积分统计(X±SD)
例数 | 试食前 | 试食后 | 差值 |
38 | 5.74±2.32 | 3.29±2.42 | 2.45±1.86 |
** P<0.01
5.7血尿常规变化情况见表9:
表9试食前后血尿常规变化情况(X±SD)
项目 | 试食前 | 试食后 |
HGB(g/L) | 133.97±14.51 | 129.55±14.55 |
RBC(×10<sup>12</sup>/L) | 4.65±0.63 | 4.60±0.67 |
WBC(×10<sup>9</sup>/L) | 6.03±2.00 | 5.85±1.53 |
尿常规 | 正常范围 | 正常范围 |
*试食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及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
5.8血液安全指标观察。
表7.试食前后血液安全指标变化比较(X±SD)
项目 | 试食前 | 试食后 |
ALT(u/L) | 16.97±8.88 | 16.55±9.90 |
ALB(g/L) | 44.28±1.50 | 44.16±2.09 |
UREA(mmol/L) | 5.00±1.01 | 4.37±1.02 |
CRE(umol/L) | 82.29±12.88 | 86.55±14.79 |
TC(mmol/L) | 4.37±0.92 | 4.31±0.87 |
TG(mmol/L) | 1.09±0.64 | 1.08±0.78 |
GLU(mmol/L) | 5.28±0.59 | 5.00±0.51 |
*试食前后血液检测积压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5.9试食前后试食者心电图,腹部B超,X光胸透均属正常范围。
6.总结
6.1经体检合格的38例慢性咽炎受试者,连续服用爽之声牌升清咽颗粒15天,每日3次,每次1包,对慢性咽炎试食者咽痛、咽痒、咽干涩等主要症状及咽部充血、水肿、咽后壁滤泡增生等体征均有改善作用。受试者食用受试品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显效6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78.95%。其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清咽颗粒有明显的清咽作用。
6.2试食本发明的清咽颗粒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肌苷、尿素、血脂、血糖及尿常规等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说明本品对受试者健康无不良影响。
6.3试食过程中未观察到过敏及其它不良反应。
Claims (3)
1.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其特征是由16~20份蒲公英、16~20份野菊花和8~12份薄荷提取的挥发油,上述蒲公英、野菊花和薄荷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13~17份桔梗、13~17份玄参、11~15份胖大海、8~12份乌梅、8~12份赤芍的共同水提取液,和80~85份白砂糖混合制粒后干燥而成,上述份量为重量份。
2.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1)蒲公英、野菊花和薄荷提取挥发油(A),蒸馏后的水溶液(B)另器收集;(2)将提取挥发油的蒲公英、野菊花和薄荷药渣与桔梗、玄参、胖大海、乌梅、赤芍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煮液,过滤得滤液(C);(3)将滤液(C)与水溶液(B)合并在60℃以下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浓缩液(D);(4)将浓缩液(D)与挥发油(A)、白砂糖混合均匀后经制粒、干燥、筛粒、包装、检验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第一次煎煮时加水过药面3寸,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时加水过药面2寸,煎煮1.5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3044XA CN100372555C (zh) | 2006-01-18 | 2006-01-18 | 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3044XA CN100372555C (zh) | 2006-01-18 | 2006-01-18 | 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0008A CN1840008A (zh) | 2006-10-04 |
CN100372555C true CN100372555C (zh) | 2008-03-05 |
Family
ID=37029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3304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2555C (zh) | 2006-01-18 | 2006-01-18 | 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7255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4053B (zh) * | 2007-07-30 | 2011-10-19 | 徐元本 | 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咽炎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
CN103859376A (zh) * | 2012-12-10 | 2014-06-18 | 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助于清咽润喉的养生保健食品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491727A (zh) * | 2016-11-28 | 2017-03-15 | 深圳汉草药研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喉咙消炎祛痰的植物及中草药外用组合精油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9513A (zh) * | 2004-05-15 | 2005-02-16 | 赵存梅 | 胖大海复方利咽含片及口服液 |
-
2006
- 2006-01-18 CN CNB200610033044XA patent/CN10037255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9513A (zh) * | 2004-05-15 | 2005-02-16 | 赵存梅 | 胖大海复方利咽含片及口服液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中医药治疗化脓性咽喉炎. 陈兆政.中西医结合杂志,第6卷第12期. 1986 * |
中医药治疗咽喉炎近况. 甘少坚.左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第1期. 199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0008A (zh) | 2006-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72338B (zh) | 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64010B (zh) | 一种具有清咽保健功能的润喉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46620C (zh) | 一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98121A (zh) | 用于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牙膏 | |
CN101172146B (zh) | 一种润肺止咳祛痰定喘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93065B (zh) |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生物中成药 | |
CN100372555C (zh) | 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35738A (zh) |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2509B (zh) | 清热止咳中药组合物 | |
CN101049345B (zh) | 一种治疗口腔和咽喉疾病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91282B (zh) |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526526B (zh) | 用于治疗肾阴亏虚型牙周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 |
CN105194301A (zh) |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 | |
CN104623314A (zh) | 用于治疗口干口苦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04061C (zh) | 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893601B (zh) |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剂 | |
CN102526639A (zh) | 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998690A (zh) | 一种中药解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09302A (zh) |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25770B (zh) | 一种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的中药 | |
CN102836203A (zh) | 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479915B (zh) | 一种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96929A (zh) | 用于治疗痰热壅盛证型的慢性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1564409B (zh) | 中华苦荬菜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 |
CN1772073B (zh) | 一种治疗咽喉口腔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