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362415C - 液晶显示装置与采用了它的液晶电视及液晶监视器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与采用了它的液晶电视及液晶监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2415C
CN100362415C CNB2004100980400A CN200410098040A CN100362415C CN 100362415 C CN100362415 C CN 100362415C CN B2004100980400 A CNB2004100980400 A CN B2004100980400A CN 200410098040 A CN200410098040 A CN 200410098040A CN 100362415 C CN100362415 C CN 1003624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quid crystal
mentioned
brightness
las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980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4549A (zh
Inventor
久保真澄
古川智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24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4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24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24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52Improving the response spe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1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6Determination of a pixel data signal depending on the signal applied in the previous fram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在对当前的视频数据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的调制驱动处理部中,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在充分进行了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的场合下,实际的像素亮度成为当前帧的视频数据所示亮度。如果将液晶面板的厚度设为d[μm],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液晶面板的d2·γ/ΔV[mm4/(V·s)]便设定为d2·γ/ΔV≤41×10-6。这样,在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条件下,可利用由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所决定的1个参数来强调灰度转移,由此来提高响应速度,而且可实现一种可将显示质量维持到高水平的液晶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与采用了它的液晶电视及液晶监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了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与采用了它的液晶电视及液晶监视器。
背景技术
以往,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字处理器及计算机的画面被广为采用,近年来还作为电视的画面而得到迅速普及。这些液晶显示装置尽管大多采用TN(Twisted Nematic)模式,但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着当从斜向看去时,对比度容易降低,而且灰度特性容易发生反转的问题。
因而,近年来为提高来自斜向的视角特性,VA(VerticaliyAlignment)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元件构成为:使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与垂直取向膜相组合。
目前,已开发出具有在25℃面板温度下,可达到充分的响应速度的物理参数及元件厚度的液晶元件。这里,由于因液晶元件周围电路的发热,面板温度通常大多高出环境温度10℃,因而在室内使用是充分的。然而在设置于室外的设备及便携型设备中采用液晶元件的场合等包含室外的一般使用条件的场合下,存在着上述液晶元件的响应速度不足之虞。
这里,如专利文献1(专利第2650479号公报,发行日:1997年9月3日)所示,有一种为提高响应速度而强调灰度转移的驱动方法。在该驱动方法中,对当前向液晶元件施加的电压进行校正,以强调灰度转移。这样,与不强调灰度转移的场合相比,像素的亮度可在更早的时点接近于所希望的亮度。
然而如果即使以上述驱动方法来驱动上述传统的垂直取向液晶元件,该液晶元件的响应速度也不足,在不能由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来达到目标亮度等级的场合下,如果在下一帧,看作从大上次向上次进行了充分的灰度转移来强调灰度转移,则不能适当地强调灰度转移。
比如图13中,如实线所示,在从大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发生衰落(亮度减少的方向)→上升(亮度增加的方向)的场合下,尽管如图中的虚线所示,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不充分,而且当前帧FR(k)的开始时点的亮度等级未充分降低,但如果在当前帧FR(k),如图中点划线所示,与充分进行了灰度转移的场合同样来驱动像素,则会过量强调灰度转移,从而发生白光。
此外图14中,如实线所示,在从大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发生上升→衰落的场合下,尽管如图中的虚线所示,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不充分,而且当前帧FR(k)的开始时点的亮度等级未充分上升,但如果在当前帧FR(k),如图中点划线所示,与充分进行了灰度转移的场合同样来驱动像素,则会过量强调灰度转移,从而发生泛黑。
此外在从大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发生衰落→衰落的场合下,如果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不充分,而且前帧FR(k-1)的开始时点的亮度等级未充分下降,则当前帧FR(k)中液晶的响应速度便容易迟缓。同样,在从大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发生上升→上升的场合下,如果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不充分,而且前帧FR(k-1)的开始时点的亮度等级未充分上升,则当前帧FR(k)中液晶的响应速度便容易迟缓。
这样,在以上述驱动方法来驱动上述传统的垂直取向液晶元件的场合下,尽管显示元件的响应速度不足够,在实际中不能进行充分的灰度转移,但如果与可充分进行灰度转移时同样来强调灰度转移,则可能会过量强调灰度转移,从而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这里如上所述,尽管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扩大,但由于随着温度下降,液晶的粘性将上升,因而容易发生上述显示质量的下降。因此如果想在更低的环境温度下使用,则有必要使用其响应速度能高达即使在该温度范围内也不发生上述显示质量下降的程度的液晶元件。
比如,由于在环境温度为0℃的场合下,液晶元件的面板温度为5℃,因而有必要使用其响应速度能达到在5℃温度下不发生上述显示质量下降的程度的液晶元件。
另一方面,在制造高响应速度的液晶元件的场合下,由于与低响应速度的液晶元件的场合相比,对液晶的素材、元件厚度及施加电压等的选择有限制,因而一般更难于制造。因此从制造的观点出发,最好采用不发生上述显示质量下降的低响应速度的液晶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作为在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条件下,不论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如何,均可由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所决定的1个参数来强调灰度转移,由此来提高响应速度,从而将显示质量维持到一个高水平这一锐意努力的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即,为防止见到白光及泛黑从而防止显示质量的劣化,「重要的是,使5℃液晶在1场后的达到率处于规定范围内」、以及如果为此而将液晶厚度设为d,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则「重要的是,使d2·γ/ΔV处于规定范围内」,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仍可抑制白光及泛黑的发生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包括:液晶面板,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第2基片;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了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如果将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中实际显示的亮度与上述上次数据信号所示的亮度的比率作为达到率,并将输入了上述上次面板信号后的时点中,输入当前面板信号之前的时点的达到率,作为1周期后的达到率,则面板温度为5℃,而且大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大亮度显示、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小亮度显示场合下1周期后的达到率处于95%~100%的范围。
这样,由于校正单元按上述程度来强调灰度转移,因而如果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是充分的,则可由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而使当前的亮度达到所指示的值。
这里,由于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到上述程度,因而如果在从大上次向上次的衰落灰度转移(向亮度减小方向的灰度转移)中,灰度转移强调不充分,而且实际亮度未达到上次所指示的亮度,则在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是上升(向亮度增加方向的灰度转移)的情况下,可能会过量强调灰度转移,有发生白光之虞。尤其在比如室外使用的场合下,或者即使是在室内使用,但液晶面板因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而未升温(比如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刚刚接通等)的场合下,易于发生上述白光,画质易于下降。
不过在上述构成中,由于面板温度(液晶层的温度)为5℃,而且显示信号被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改写为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时1周期后的达到率处于95%~100%的范围,因而即使在上述所示的驱动场合下,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用户的容许范围内。此外在该构成中,由于即使按上述程度来强调灰度转移,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用户的容许范围内,因而如果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是充分的,则可由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而使当前的亮度达到所指示的值。其结果是,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仍可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由以下所示的记载,可充分明晓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此外通过参照了附图的以下说明,可理解本发明的长处。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液晶面板在16.7ms后的达到率与d2·γ/ΔV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的像素的构成例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的调制驱动处理部的主要部件构成的框图。
图5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的液晶元件,是表示无电压施加状态的模式图。
图6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的液晶元件,是表示电压施加状态的模式图。
图7表示上述液晶元件的构成例,是表示像素电极的周边的平面图。
图8表示上述液晶元件的其它构成例,是表示像素电极的斜视图。
图9表示上述液晶元件的其它构成例,是表示像素电极的周边的平面图。
图10表示上述液晶元件的其它构成例,是表示像素电极的斜视图。
图11表示上述液晶元件的其它构成例,是表示像素电极及对置电极的斜视图。
图12表示上述液晶元件的其它构成例,是表示像素电极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从大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发生上升→衰落场合下实际亮度的定时图。
图14表示传统的技术,是表示从大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发生衰落→衰落场合下实际亮度的定时图。
图15是表示显示质量评估中所用的各液晶面板的构造、厚度、流动粘度及驱动电压的附图。
图16是表示在1场中驱动1次上述各液晶面板场合下的响应时间的附图。
图17是表示在1场中驱动1次上述各液晶面板场合下的达到率的附图。
图18是表示在1场中驱动1次上述各液晶面板场合下d2·γ的附图。
图19是表示在1场中驱动1次上述各液晶面板场合下d2·γ/ΔV的附图。
图20是表示在1场中驱动1次上述各液晶面板场合下显示质量的评估结果的附图。
图21是表示改变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4的面板温度时的达到率变化的曲线图。
图22是表示在0-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2场合下各场的透过率的曲线图。
图23是将上述透过率变换为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24是表示在0-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3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25是表示在0-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4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26是表示在0-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5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27是表示在32-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2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28是表示在32-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3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29是表示在32-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4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30是表示在32-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5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31是表示流动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2是表示亮度从100%成为10%为止的响应时间与d2·γ/ΔV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3是表示在1场中驱动1次各液晶面板场合下d2·γ/ΔV与达到率与评估的关系的附图。
图34是表示改变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4的面板温度时d2·γ/Δ V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35是表示在1场中驱动1次各液晶面板场合下响应时间与达到率与评估的关系的附图。
图36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例,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构成的框图。
图37是表示倍速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场合下的响应时间的附图。
图38是表示倍速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场合下的达到率的附图。
图39是表示改变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4的面板温度时的达到率变化的曲线图。
图40是表示8.3ms后的达到率与d2·γ/ΔV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1是表示倍速驱动了各液晶面板场合下d2·γ/ΔV与达到率与评估的关系的附图。
图42是表示倍速驱动了各液晶面板场合下响应时间与达到率与评估的关系的附图。
图43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是表示使基于调制驱动处理部的灰度转移强调弱于上述实施方式场合下上述各液晶面板的显示质量评估结果的附图。
图44是表示在0-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2场合下各场的透过率的曲线图。
图45是将上述透过率变换成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46是表示在0-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3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47是表示在0-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4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48是表示在0-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备液晶面板中面板K15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49是表示在32-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2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50是表示在32-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3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51是表示在32-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4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52是表示在32-X灰度之间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中面板K15场合下各场的达到率的曲线图。
图53是表示在1场中驱动1次各液晶面板场合下d2·γ/ΔV与达到率与评估的关系的附图。
图54是表示在1场中驱动1次各液晶面板场合下响应时间与达到率与评估的关系的附图。
图55是表示倍速驱动了各液晶面板场合下d2·γ/ΔV与达到率与评估的关系的附图。
图56是表示倍速驱动了各液晶面板场合下响应时间与达到率与评估的关系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至图42,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作以下说明。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是一种在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条件下,不论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如何,均可由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所决定的1个参数来强调灰度转移,由此来提高响应速度,从而将显示质量维持到一个高水平的液晶显示装置,可用于比如液晶电视及液晶监视器等。
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的液晶面板11,包括具有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PIX(1,1)~PIX(n,m)的像素阵2、驱动像素阵2的数据信号线SL1~SLn的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驱动像素阵2的扫描信号线GL1~GLm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4。液晶显示装置1中,设有向两个驱动电路3·4供给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12、基于从视频信号源S0输入的视频信号,来调制向上述控制电路12提供的视频信号,从而强调上述灰度转移的调制驱动处理部21。此外这些电路由来自电源电路13的电力供给而动作。
上述视频信号源S0在比如液晶电视的场合下,是选择电视广播信号的频道并将所选频道的电视视频信号作为上述显示信号来输出的调谐部。另一方面,在比如显示来自计算机等外部设备的视频信号的液晶监视器的场合下,上述视频信号源S0是处理来自该外部设备的视频信号,并输出处理后的监视器信号的信号处理部。
以下,在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像素阵2的特性进行说明之前,对液晶显示装置1整体的概略构成和动作以及上述调制驱动处理部21的概略构成和动作作以说明。此外以下为便于说明,只在比如第i个数据信号线SLi这样的有必要对位置进行特定的场合下,附加表示位置的数字或英文来参照,而在不必对位置进行特定的场合以及统称的场合下,则省略表示位置的字符来参照。
上述像素阵2具有多个(该场合下是n条)数据信号线SL1~SLn、以及与各数据信号线SL1~SLn分别交叉的多个(该场合下是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并按数据信号线SLi与扫描信号线GLj的每个组合,来设置像素PI X(i,j),这里将从1至n的任意整数及从1至m的任意整数设为j。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下,各像素PIX(i,j)被配置到由邻接的2个数据信号线SL(i-1)·SLi与邻接的2个扫描信号线GL(j-1)·GLj围成的部分中。
上述像素PIX(i,j)如比如图3所示,具有作为开关元件,其栅极与扫描信号线GLj连接,漏极与数据信号线SLi连接的场效应晶体管SW(i,j)、以及该场效应晶体管SW(i,j)的源极与一方电极(后述的像素电极121a)连接的像素电容Cp(i,j)。像素电容Cp(i,j)的另一方电极(后述的对置电极121b)与全部像素PIX...中共通的共通电极线连接。上述像素电容Cp(i,j)由液晶电容CL(i,j)以及必要时附加的辅助电容Cs(i,j)来构成。
在上述像素PIX(i,j)中,选择了扫描信号线GLj后,场效应晶体管SW(i,j)便导通,数据信号线SLi上所施加的电压被施加到像素电容Cp(i,j)。另一方面,在该扫描信号线GLj的选择期间结束,场效应晶体管SW(i,j)被阻断的期间,像素电容Cp(i,j)持续保持阻断时的电压。这里如后详述,液晶的透过率随着施加到液晶电容CL(i,j)的电压而变化。因此,如果选择扫描信号线GLj,并将对应于给该像素PIX(i,j)的视频数据D的电压施加到数据信号线SLi,则可使该像素PIX(i,j)的显示状态结合视频数据D来变化。
另一方面,图2所示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4,向各扫描信号线GL1~GLm输出比如电压信号等表示是否是选择期间的信号。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4,基于比如从控制电路12提供的时钟信号GCK及启动脉冲信号GSP等定时信号,来变更输出表示选择期间的信号的扫描信号线GLj。这样,各扫描信号线GL1~GLm以预定的定时被依次选择。
此外,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对作为视频信号DAT按时间分割来输入的给各像素PIX...的视频数据D...,以规定的定时来进行取样,由此来分别抽出。此外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经由各数据信号线SL1~SLn,向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4正在选择中的扫描信号线GLj所对应的各像素PIX(1,j)~PIX(n,j),输出给各自的视频数据D...所对应的输出信号。此外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基于从控制电路12输入的时钟信号SCK及启动脉冲信号SSP等定时信号,来决定上述取样定时及输出信号的输出定时。
另一方面,各像素PIX(1,j)~PIX(n,j),在与自己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j被选择的期间,根据提供给与自己对应的数据信号线SL1~SLn的输出信号,来控制向各自的像素电极121a施加的电压电平。这样,各像素PIX(1,j)~PIX(n,j)的透过率便得到控制,以决定各自的亮度。
这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4依次选择扫描信号线GL1~GLm。因此,可按给各自的视频数据D所示的亮度,来设定像素阵2的全部像素PIX(1,1)~PIX(n,m),可更新向像素阵2显示的图像。
此外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中,从视频信号源S0向调制驱动处理部21提供的视频信号DAT,可以以帧单位(全体画面单位)来传送,也可以将1帧分割成多个场,并以该场单位来传送,在以下作为一例,对以场单位来传送的场合作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从视频信号源S0向调制驱动处理部21提供的视频信号DAT中,将1帧分割成多个场(比如2个场),并以该场单位来传送。
更详细地说,视频信号源S0在经由视频信号线VL,向液晶显示装置1的调制驱动处理部21传送视频信号DAT时,在全部传送了某场用的视频数据后,再传送下一场用的视频数据等,从而对各场用的视频数据进行时间分割传送。
上述场由多个水平线来构成,在上述视频信号线VL中,比如在某个场,在全部传送了某个水平线用的视频数据后,再传送下一个传送的水平线用的视频数据等,从而对各水平线用的视频数据进行时间分割传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2个场来构成1个帧,在偶数场中,传送构成1帧的各水平线中偶数行水平线的视频数据。在奇数场中,传送奇数行水平线的视频数据。此外上述视频信号源S0在传送1个水平线的视频数据时,也对上述视频信号线VL进行时间分割驱动,从而以预定的顺序来依次传送各视频数据。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具有:帧存储器31,其对从视频信号源S0经由输入端子T1输入的视频数据进行1帧存储;调制处理部32,其基于(1)「从上述输入端子T1输入的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以及(2)「与该视频数据相同的应向像素PIX(i,j)供给的视频数据,而且是从上述帧存储器31读出的前帧FR(k-1)的视频数据」,对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进行调制,从而强调从前帧FR(k-1)向当前帧FR(k)的灰度转移,并经由输出端子T2,输出调制后的视频数据(校正视频数据)。
上述调制处理部32,可以将比如与上述两个视频数据D(i,j,k-1)与D(i,j,k)的组合完全对应的数据存储到LUT51,并输出被输入的组合所对应的数据,由此来导出校正视频数据D2(i,j,k),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削减LUT51中必要的存储容量,上述LUT51所存储的达到灰度,不是全部灰度之间的组合的达到灰度,而是被限制到预定的组合,调制处理部32由插入运算来导出校正视频数据D2(i,j,k)。即在调制处理部32中,设有运算电路52,其插入LUT51中存储的各组合所对应的校正视频数据,并算出上述两个视频数据D(i,j,k-1)与D(i,j,k)的组合所对应的校正视频数据D2(i,j,k)。作为一例,前帧FR(k-1)的视频数据D(i,j,k-1)及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分别被分配到8个区域内,对成为各区域的两端的9个视频数据D(i,j,k-1)与9个视频数据D(i,j,k)的组合,存储校正视频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按温度传感器33的输出来变更校正视频数据D2(i,j,k),因而设有多个LUT51,运算电路52根据温度传感器33的输出,来切换在导出校正视频数据D2(i,j,k)时所参照的LUT51。
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制处理部32,具有5℃用、10℃用、15℃用及20℃用这4个LUT51,运算电路52根据温度传感器33的输出,来切换LUT51。运算电路52,可以只参照最接近于温度传感器33的输出所示的温度(当前的面板温度)的温度用的LUT51,来导出校正视频数据D2(i,j,k),也可以参照接近于当前面板温度的2个温度用的LUT51,在从各自算出的校正视频数据间插入,以算出校正视频数据D2(i,j,k)。
在上述构成中,调制驱动处理部21的调制处理部32,基于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以及帧存储器31中存储的前帧FR(k-1)的视频数据D(i,j,k-1),对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进行校正,从而强调从前帧FR(k-1)向当前帧FR(k)的灰度转移。此外包含该校正后的校正视频数据D2(i,j,k)的视频信号DAT2,被提供给图2所示的控制电路12,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基于校正视频信号DAT2,来驱动各像素PIX(i,j)。
这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即使在像素PIX(i,j)的响应速度迟缓的场合下,也可以通过强调从前帧FR(k-1)向当前帧FR(k)的灰度转移,来使像素PIX(i,j)的亮度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灰度(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所示的灰度)。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作为液晶元件来采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元件,即一种在无电压施加时,液晶分子对基片大致垂直取向,根据给像素PIX(i,x)的液晶电容CL(i,j)的施加电压,液晶分子从垂直取向状态倾斜的液晶元件,而且以常黑模式(在无电压施加时,成为黑显示的模式)来使用该液晶元件。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像素阵2如图5所示,将垂直取向(VA)方式的液晶元件111与配置于该液晶元件111的两侧的偏振光片112·113层积而成。该两个偏振光片112·113配置为:各自的吸收轴AA112·AA113互相正交。
上述液晶元件111具有:设有与各像素PIX分别对应的像素电极121a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基片111a、设有对置电极121b的对置基片111b、由两个基片111a·111b裹夹,并由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组成的液晶层111c。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可进行彩色显示,在上述对置基片111b中,形成有与各像素PIX的颜色对应的滤色器(未图示)。
此外在上述TFT基片111a中,在液晶层111c侧的表面形成有垂直取向膜122a。同样,在上述对置基片111b的液晶层111c侧的表面,形成有垂直取向膜122b。另一方面,上述两个电极121a·121b的具体构成是:如后所述,在两个电极121a·121b之间施加电压后,在像素PIX(i,j)的至少一部分内,在对基片111a·111b表面的斜向形成电场。此外由于两个基片111a·111b对置,因而除了有必要特别区别的场合,均将各自的法线方向及面内方向简称为法线方向或面内方向。上述两个基片111a·111b的一方与权利要求范围中记载的第1基片对应,另一方与第2基片对应。此外上述两个电极121a·121b的一方与第1电极对应,另一方与第2电极对应。
在上述构成的像素阵2中,在上述两个电极121a·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由基于上述垂直取向膜122a·122b的取向规制力,两个基片111a·111c之间所配置的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M按对上述基片111a·111b表面大致垂直来取向。
在该状态下(无电压施加时),从法线方向向液晶元件111入射的光不由各液晶分子产生相位差,而是维持偏振光状态不变,从液晶元件111中通过。因此,向出射侧的偏振光片(比如112)入射的光,成为与偏振光片112的吸收轴AA112大致平行方向的直线偏振光,不能从偏振光片112中通过。其结果是,像素阵2可显示出鲜明的黑色。
与此相反,在上述两个电极121a·121b之间施加电压后,在像素PIX(i,j)的至少一部分中,在对基片111a·111b表面倾斜的方向形成电场,液晶分子M从沿着上述基片111a·111b的法线方向的状态(无电压施加状态),以对应于施加电压的倾斜角来倾斜(参照图6)。因此,对从液晶元件111中通过的光,产生对应于电压的相位差。
这里,两个偏振光片112·113的吸收轴AA112·AA113被配置为互相正交。因此,向出射侧的偏振光片(比如112)入射的光,成为对应于液晶元件111所给予的相位差的椭圆偏振光,该入射光的一部分从偏振光片112中通过。其结果是,可根据施加电压来控制来自偏振光片112的出射光量,灰度显示成为可能。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元件111,是一种多域取向或放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元件,构成为: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M的取向方向互相各异的区域在像素内混在一起。
以下参照图7~图12,对多域取向及放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元件的构造例作以说明。图7~图9表示多域取向的液晶元件,各像素PIX被分割到多个区域(域)内,取向方向即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M倾斜时的方位(取向方向的面内成分),被控制成在各域之间相异。此外在这些示例中,像素PIX被分割到4个域D1~D4中,图5及图6所示的两个偏振光片112·113被配置成:各自的吸收轴AA112·AA113与施加电压时上述各域D1~D4的液晶分子取向方向的面内成分形成45度角度。
更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在上述像素电极121a中,以条状来形成断面形状为人字形,而且面内形状弯曲成锯齿形及略直角形的突起列123a...。另一方面,在上述对置电极121b中,以条状来形成面内形状弯曲成锯齿形及略直角形的狭缝(开口部:不形成电极的部分)123b...。这些突起列123a及狭缝123b面内方向的间隔被设定为预定的间隔。上述突起列123a的形成方法是:在上述像素电极121a上涂布感光性树脂,并由光刻工序来加工。此外,上述两个电极121a·121b由以下方法来形成:在各自的基片111a·111b上形成ITO(Indium TinOxide)膜后,在其上面涂布光致抗蚀剂,使电极图形曝光并显像,然后进行蚀刻,上述狭缝123b由以下方法来形成:在形成对置电极121b时形成图形,以除去狭缝121b部分。
这里,在突起列123a的附近,液晶分子按照与斜面垂直的形式来取向。此外,在施加电压时,突起列123a附近的电场倾斜成与突起列123a的斜面平行。这里,由于液晶分子向长轴与电场垂直的方向倾斜,因而液晶分子在对基片表面倾斜的方向取向。此外由液晶的连续性,从突起列123a的斜面离开的液晶分子,也在与斜面附近的液晶分子同样的方向取向。
同样,在狭缝123b的边沿(狭缝123b与对置电极121b的边界)附近的区域,由于在施加电压时,形成对基片表面倾斜的电场,因而液晶分子在对基片表面倾斜的方向取向。此外由液晶的连续性,从边沿附近的区域离开的液晶分子,也在与边沿附近的液晶分子同样的方向取向。
其结果是,在各突起列123a...及狭缝123b...中,如果将角部C与角部C之间的部分称为线部,则在突起列123a的线部L123a与狭缝123b的线部L123b之间的区域中,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取向方向的面内成分,便与从线部L123a向线部L123b的方向的面内成分一致。
这里,突起列123a及狭缝123b在角部C大致弯曲成直角。因此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在像素PIX内被分割成4个,在像素PIX内,可形成液晶分子取向方向互相各异的域D1~D4。
作为其它构造,在采用了图8所示的像素电极121a的液晶元件中,省略了图7所示的突起列123a及狭缝123b,在像素电极121a上设有四角锥状的突起部124。该突起部124与上述突起列123a同样,也可通过在像素电极121a上涂布感光性树脂,并由光刻工序来加工而形成。
该构成同样,在突起部124的附近,液晶分子按与各斜面垂直的形式来取向。此外在施加电压时,突起部124的部分电场,在与突起部124的斜面平行的方向倾斜。其结果是,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取向角度面内成分,成为与最近的斜面的法线方向面内成分(方向P1、P2、P3或P4)相等。因此像素区被分割成倾斜时取向方向互相各异的4个域D1~D4。
比如在形成40英寸这样的大型液晶电视的场合下,各像素的尺寸大至1mm见方,而且在像素电极121a上逐一设有突起部124,只因这一点,便有取向规制力减弱、取向不稳之虞。因此,在这种取向规制力不足的场合下,希望在各像素电极121a上设置多个突起部124。
此外,比如如图9所示,通过在对置基片111b的对置电极121b上,设置使Y形狭缝在上下方向(在面内,与大致方形的像素电极121a的任意一个边平行的方向)对称连接而成的取向控制窗(不形成电极的区域)125,也可以实现多域取向。
在该构成中,即使在对置基片111b的表面上取向控制窗125之下的区域施加电压,也不产生足以使液晶分子倾斜的电场,液晶分子垂直取向。另一方面,在对置基片111b的表面上取向控制窗125的周围区域中,发生随着接近对置基片111b,而避开取向控制窗125来扩展的电场。这里,液晶分子在长轴与电场垂直的方向倾斜,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面内成分如图中箭头所示,与取向控制窗125的各边大致垂直。
另一方面,图10~图12,表示倾斜取向的液晶元件放射状的构造例。具体地说,在图10所示的构造中,取代图8所示的突起部124,而设有大致为半球状的突起部126。该场合同样,在突起部126的附近,液晶分子按与突起部126的表面垂直的形式来取向。此外在施加电压时,突起部126的部分电场在与突起部126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倾斜。其结果是,在施加电压中液晶分子倾斜时,液晶分子易于按在面内方向以突起部126为中心的放射状来倾斜,液晶元件111的各液晶分子可按放射状来倾斜取向。此外上述突起部126也可由与上述突起部124同样的工序来形成。此外与上述突起部124同样,在取向规制力不足的场合下,希望在各像素电极121a上设置多个突起部126。
在图11所示的构造中,取代图8所示的突起部124,而在像素电极121a上形成有圆形狭缝127。这样在施加了电压时,在像素电极121a的表面上,在狭缝127之上的区域,不施加足以使液晶分子倾斜的电场。因此在该区域中,即使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也垂直取向。另一方面,在像素电极121a的表面上,在狭缝127附近的区域中,随着在厚度方向接近狭缝127,电场倾斜扩展成避开狭缝127。这里,液晶分子在长轴垂直的方向倾斜,由液晶的连续性,从狭缝127离开的液晶分子也在同样的方向取向。因此在对像素电极121a施加了电压的场合下,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面内成分可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以狭缝127为中心,按放射状扩展来取向,即,以狭缝127的中心为轴,轴对称地取向。这里,由于上述电场的倾斜随施加电压而变化,因而液晶分子取向方向的基片法线方向成分(倾斜角度)可由施加电压来控制。此外施加电压增加后,针对基片法线方向的倾斜角便增大,各液晶分子与显示画面大致平行,而且在面内按放射状来取向。此外与上述突起部126同样,在取向规制力不足的场合下,最好在各像素电极121a上设置多个狭缝127。
此外在像素电极121a中,也可以使未形成电极的部分(狭缝)与形成电极的部分逆转。具体地说,在图12所示的像素电极121a中,多个狭缝128被配置成各自的中心形成正方形格子,由其中心位于形成1个单位格的4个格子点上的4个狭缝128来实质性围成的实心部(称「单位实心部」)129,大致具有圆形形状。各狭缝128具有4个四分之一圆弧状的边(边沿),而且大致形成一种在其中心有4个旋转轴的星形。此外上述像素电极121a也由导电膜(比如ITO膜)来形成,比如在形成导电膜后,除去导电膜等,使得狭缝128成为上述形状,以形成上述多个狭缝128。此外尽管上述狭缝128按每1个像素电极121a来形成多个,但上述各实心部129基本上由连续的单一导电膜来形成。
此外尽管在上述中,以配置成狭缝128的中心形成正方格子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长方形的格子状等其它形状。此外尽管上述以狭缝127或实心部129大致为圆状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椭圆状及方形状等其它形状。在任意一种场合下,在无电压施加时,使液晶分子在垂直方向取向,同时通过向像素电极施加电压,在形成电极的部分与未形成电极的部分的边界附近的区域(边沿区)形成斜向电场,像素内的液晶分子由该电场而按放射状来倾斜取向。然而如图12所示,如果狭缝128的中心形成正方格子,而且实心部129大致呈圆形,则可使像素PIX(i,j)内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均匀分散。
如上述图7~图12中所例示的构造所示,在多域取向或放射状倾斜取向的液晶元件中,在施加电压时,在各像素内,液晶分子M的取向方向互相各异的区域混在一起。因此如果从与属于某区域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平行的方向见到了液晶元件111,即使在该液晶分子不能对透过光提供相位差的场合下,其它区域的液晶分子也可对透过光提供相位差。这样各区域之间可互相在光学上补偿。其结果是,可改善从斜向方向见到了液晶元件111的场合下的显示质量,并可扩大视角。
尤其在放射状倾斜取向的场合下,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连续地变化,因而与多域取向的场合不同,不存在各域之间的边界。其结果是,不只对四个方向,对所有方向均可均匀地提供广阔的视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如上所述,设有调制驱动处理部21(参照图2),通过强调灰度转移来提高响应速度。其结果是,可实现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响应速度高的液晶显示装置1。
本申请发明人,为提高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即强调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来驱动伴随电压施加而倾斜取向的垂直取向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画质而进行了锐意努力,其结果是,发现了以下二个事实,从而完成了本申请发明:即,在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实际像素PIX的亮度成为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所示亮度的程度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在面板温度为5℃的状态下,当使显示从白显示(最大亮度显示)向黑显示(最小亮度显示)变更时,如果1个显示单位期间(驱动的周期:在每1场驱动1次的场合下为1场)后的达到率是95%~100%,则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用户所容许的程度;有必要按以下方法来设定依据液晶面板的厚度d[μm]、流动粘度γ[mm2/s]、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ΔV[V]而算出的参数d2·γ/ΔV或者响应速度。所谓达到率,是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中实际显示的亮度与所指示的亮度(目标亮度)的比率,达到率=(当前的实际亮度-上次的目标亮度)/(当前的目标亮度-上次的目标亮度)。当视频数据D被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向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改写时,上述1场后的达到率,便成为将上述1场后的透过率Tr(可以按最大亮度显示来正规化)从100%减去的值。此外上述1场后的透过率Tr,更详细地说,是输入了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向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切换的信号的周期中,输入下一个信号的周期之前的透过率Tr。
具体地说,在即使强调灰度转移来进行了驱动,也不能由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来达到目标亮度等级的场合下,如果在下一帧,看作是从大上次向上次进行了充分的灰度转移来强调灰度转移,则不能适当地强调灰度转移。
比如如图13所示,在由前帧FR(k-1)的视频数据D(i,j,k-1)指示的亮度低于由大前帧FR(k-2)的视频数据D(i,j,k-2)指示的亮度,而由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指示的亮度又高于该亮度的场合,换言之,在从由大前帧FR(k-2)的视频数据D(i,j,k-2)指示的亮度向由前帧FR(k-1)的视频数据D(i,j,k-1)指示的亮度的灰度转移(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发生衰落,而从由前帧FR(k-1)的视频数据D(i,j,k-1)指示的亮度向由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指示的亮度的灰度转移(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上升的场合下,对像素阵2的像素PIX(i,j)施加的电压信号按图中实线所示来变化。这里,如图中虚线或点划线所示,像素PIX(i,j)的亮度变化迟于电压信号的变化,但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尽管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T00不充分,而且当前帧FR(k)的开始时点的亮度等级未充分降低,但如果在当前帧FR(k),如图中点划线所示,与充分进行了灰度转移的场合同样来驱动像素,则会过量强调灰度转移,因而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便如T0所示,发生白光。
此外图14中,如实线所示,在从大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发生上升→衰落的场合下,尽管如图中的虚线所示,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不充分,而且当前帧FR(k)的开始时点的亮度等级未充分上升,但如果在当前帧FR(k),如图中点划线所示,与充分进行了灰度转移的场合同样来驱动像素,则会过量强调灰度转移,从而发生泛黑。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如果将液晶面板的厚度设为d[μm],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液晶面板11的d2·γ/ΔV[mm4/(V·s)]便如下式(1)所示,设定为
d2·γ/ΔV≤41×10-6    ...(1)
该液晶面板11在1场后的亮度达到率(实际亮度/目标亮度)可保持到95%以上。
这样,即使在比如室外使用的场合等面板温度(液晶元件111的温度)成为5℃时的场合下,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用户可容许的程度,而且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响应速度快的液晶显示装置1。
以下对若干种液晶面板11所涉及的响应速度(1场后的达到率)及显示质量的评估结果作以说明。即在以下评估中,如图15所示,使用了22种液晶面板K1~K22。此外图中,CPA(Continuous PinwheelAlignment)构造如图12所示,表示是一种放射状倾斜取向构造的液晶面板,MVA构造如图7所示,表示是一种多域取向构造的液晶面板。此外还确认出:即使是图8~图11中记载的其它构造放射状倾斜取向构造或多域取向的液晶面板,其评估结果也相同。图中的流动粘度是实测值。此外图中,驱动电压表示白显示时的电压(V255)及黑显示时的电压(V0)。
对上述各液晶面板K1~K22不强调灰度转移来驱动的场合、即不论上次的灰度如何均施加了对应于目标灰度的电压的场合下响应时间τ及1场后的灰度达到率的测定结果,如图16及图17所示。
图中,所谓灰度达到率,是将视频数据D被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向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改写时上述1场后的透过率Tr(可以按最大亮度显示来正规化)从100%减去的值。此外上述1场后的透过率Tr,更详细地说,是输入了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向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切换的信号的周期中,输入下一个信号的周期之前的透过率Tr。上述达到率对应于权利要求范围中记载的1个周期后的达到率。另一方面,响应时间τ表示下列时间:即,在白显示时将像素PIX的亮度设为100%,在黑显示时设为0%,而且将灰度从白显示向黑显示进行了转移的场合下,亮度从100%变化到10%为止所需的时间。此外,在图16和图17以及后述的各附图中,不仅表示面板温度为5℃场合下的测定结果,还表示25℃场合下的测定结果。
图18及图19,表示从各液晶面板K1~K22的厚度d[μm]、流动粘度[mm2/s]以及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ΔV[V],来算出d2·γ以及d2·γ/ΔV的结果。
图20表示在采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K1~K22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显示比如被摄体(人及蔷薇花)的实摄影像即被摄体向一个方向移动的影像,并由用户的主观评价来评估了该显示的评估结果。在该评估结果中,×表示评估为能发现由伴随移动的灰度转移而发生的白光及泛黑,显示质量劣化显著,○表示评估为不能发现上述白光及泛黑,不能见到显示质量劣化。△表示评估为显示质量劣化处于容许范围内。这里在图20中,对若干个液晶面板,使面板温度在10℃~40℃范围内变化,来记载达到率的测定结果及评估结果。尤其在对液晶面板K4,图示了面板温度与上述1场后达到率的关系的场合下,如图21的曲线图所示,随着面板温度的上升,上述达到率单边增大。
如上图20所示,如果视频数据D被从表示上述最大亮度显示的值向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改写时的达到率是95%,则可如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那样,即使在将上述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设定到实际像素PIX的亮度成为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所示亮度的程度的场合下,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容许范围内。
此外图22,是表示在使面板温度保持在5℃的液晶面板K12,作为最容易发生上述白光及泛黑的视频来显示对某像素PIX指示的灰度按每1场(16.7[ms])在0灰度与任意的X灰度之间交互切换的视频的场合下,各场中目标透过率(在指示了X灰度的场合下应显示的透过率)与实际透过率的关系的曲线图。在该图22中,由纵轴来代表实际透过率,如果由纵轴来代表达到率(实际亮度/目标亮度),便成为图23所示的状态。同样,对于面板温度保持在5℃的各液晶面板K13~K15,达到率与目标透过率的关系便成为图24~图26所示的状态。
此外图27~图30,表示在作为其它视频,来显示切换32灰度及任意的X灰度的视频的场合下,面板温度保持在5℃的各液晶面板K12~K15的达到率与目标透过率的关系。上述灰度中,γ特性被设定为2.2,而0~255灰度中的32灰度表示1%的亮度。
如图30所示,对于其响应速度为1场后的达到率达到95%的液晶面板(K15),即使在显示包含向一般视频中可显现的灰度中最暗的灰度(32灰度)的灰度转移的视频的场合下,各奇数场的亮度(原来应是100%的亮度)被抑制到目标亮度的110%以下,白光及泛黑的发生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对于1场后的达到率低于95%的液晶面板(K12~K14),在显示包含向32灰度的灰度转移的视频时,将会过于强调灰度转移,比如如图29所示,即使是液晶面板K14,59场后的亮度(原来应是100%的亮度)也会超过目标亮度的110%。
因此,从这些图中也可确认:如果视频数据D被从表示上述最大亮度显示的值向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改写时的达到率是95%,则可如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那样,即使在将上述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设定到实际像素PIX的亮度成为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所示亮度的程度的场合下,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容许范围内。
不过,当在上述各液晶面板K1~K22中,边使面板温度变化边计算流动粘度γ时,所得到的是图31所示的流动粘度-温度特性。图31是按使5℃时的γ成为1的形式来正规化了的曲线图。
对于按1场施加1次电压的形式来驱动了上述各液晶面板K1~K22的场合(图16及图17的场合),响应时间τ及16.7[ms]后的达到率与d2·γ/ΔV的关系的曲线图如图32及图1所示。如上所述,在视频数据D被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向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改写的场合下,最大亮度为100%,最小亮度为0%,因而便成为:灰度达到率+透过率=100%。
此外,在构成为可按每16.7[ms]对像素PIX(i,j)施加1次表示亮度的电压的形式来驱动的场合下,如果除了图20所示的主观评估及达到率一栏之外,与图19同样还追加d2·γ/ΔV一栏,便成为图33所示的状态。在图33中,表示了对若干个液晶面板,使面板温度在10℃~40℃范围内变化所测定的达到率及d2·γ/ΔV的结果。尤其对液晶面板K4,在图示了面板温度与d2·γ/ΔV的关系的场合下,便成为图34所示的曲线图,随着面板温度的上升,上述d2·γ/ΔV便单边减少。在图33及以后的附图中,在省略了d2·γ/ΔV的单位的场合下,其单位是[mm4/(V·s)]。
如上述图33所示,上述的达到率95%以上的区域,对应于d2·γ/ΔV大于9×10-6[mm4/(V·s)]而小于42×10-6[mm4/(V·s)]的范围。如图1所示,由于具有d2·γ/ΔV越小上述达到率便越增加的倾向,因而d2·γ/ΔV可大于0。
如图1所示,由于达到率-d2·γ/ΔV特性大致是一个直线,因而如果近似为直线,则如下式(2)所示,成为:
达到率=-0.34×(d2·γ/ΔV)×106+109[%]    ...(2)
因此,如果(d2·γ/ΔV)处于上述式(1)所示的范围内,则1场后的达到率便成为95%~100%,可将上述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容许范围内,而且评估结果成为○或△。
此外,在构成为可按每16.7[ms]对像素PIX(i,j)施加1次表示亮度的电压的形式来驱动的场合下,如果除了图20所示的主观评估及达到率一栏之外,与图16同样还追加响应时间τ栏,便成为图35所示的状态。在图35中,表示了对若干个液晶面板,使面板温度在10℃~40℃范围内变化所测定的达到率及响应时间τ的结果。
如该图35所示,上述的达到率95%以上的区域,对应于响应时间τ大于3.8[ms]而小于12.7[ms]的范围,如果响应时间τ被设定到该范围,则上述1场后的达到率便成为95%~100%,评估结果成为○或△。这里存在着以下倾向:即,如图32所示,d2·γ/ΔV越小响应时间τ便越短,如图1所示,d2·γ/ΔV越小达到率便越增加。因此如果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12.7[ms],则上述1场后的达到率便成为95%~100%,评估结果成为○或△。
因此,d2·γ/ΔV或响应时间τ如果被设定到上述范围内,则可如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那样,即使在将上述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设定到实际像素PIX的亮度成为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所示亮度的程度的场合下,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容许范围内。
在上述中,由d2·γ/ΔV来特定液晶面板11,但由于在大多数的场合下,ΔV=5.5[V],因而如果作为ΔV的近似值来采用该值,则上述式(1)可如下式(3)所示,简化成:
d2·γ[mm4/s]≤226×10-6    ...(3)
在上述中,以1场是16.7[ms],而且每1场向各像素PIX(i,j)施加1次表示亮度的电压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对于比如倍速驱动的场合、以及在1场中的预定期间中,不论所指示的亮度如何均施加表示黑显示的电压的场合等1场施加2次表示亮度的电压的场合,在进行与图20同样的主观评估时,与图20同样,也可确认出:如果上述达到率处于95%~100%的范围,则可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同样,即使在将上述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设定到实际像素PIX的亮度成为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所示亮度的程度的场合下,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容许范围内。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a是与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大致同样的构成,但如图36所示,在调制驱动处理部21与控制电路12之间,设有视频信号处理部22。该视频信号处理部22,可对比如从调制驱动处理部21以预定的点频来提供的给各像素的校正视频数据D2(i,j,k)进行存储,而且作为其成倍频率的视频数据D3(i,j,k),每1帧各输出2次各校正视频数据D2(i,j,k),并向控制电路12提供2倍点频的视频数据D3(i,j,k)。控制电路12的驱动频率也根据视频数据D3(i,j,k)的点频来变更,控制电路12可以以图1所示构成的倍频,来驱动像素阵2(液晶面板11),并可抑制比如闪烁的发生等。
在不是倍速驱动而在1场中预定的期间进行黑显示的场合下,视频信号处理部22,可对比如从调制驱动处理部21以预定的点频来提供的给各像素的校正视频数据D2(i,j,k)进行存储,而且作为其成倍频率的视频数据D3(i,j,k),在每1帧将各校正视频数据D2(i,j,k)作为视频数据D3(i,j,k)各输出1次。在该场合下,在图2构成的半个期间,1场内的校正视频数据D2(i,j,k)的输出被结束,而视频信号处理部22在剩余期间,以校正视频数据D2(i,j,k)的倍频,来输出表示黑色显示的视频数据D3(i,j,k)。这样,控制电路12在驱动像素阵2(液晶面板11)时,在1场中的预定期间中,不论所指示的亮度如何,均可施加表示黑色显示的电压,可实现可显示比如更鲜明的黑色而且对比度高的液晶显示装置1a。
这里,与图16及图17同样,对上述各液晶面板K1~K21进行倍速驱动、即在1场(16.7[ms])期间施加2次驱动电压来进行了驱动的场合下的响应时间τ及1次驱动后的灰度达到率的测定结果,如图37及图38所示。尤其对液晶面板K4,在图示了面板温度与上述8.3[ms]后的达到率的关系的场合下,成为图39所示的曲线图,随着面板温度的上升,上述达到率单边增加。此外对于对上述各液晶面板K1~K21进行了倍速驱动的场合,上述8.3[ms]后的达到率与d2·γ/ΔV的关系如图40所示。该场合下响应时间τ与d2·γ/ΔV及响应时间τ的关系分别如图41及图42所示。在图41及图42中,表示了对若干个液晶面板,使面板温度在10℃~40℃范围内变化所测定的达到率、d2·γ/ΔV及响应速度的结果。即使在倍速驱动的场合下,也存在着以下倾向:即d2·γ/ΔV越小响应速度便越短促,达到率越增加。
因此根据这些图、以及d2·γ/ΔV与响应速度及达到率的关系,在以8.3[ms]周期来驱动的场合下,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中设置的液晶层的厚度设为d[μ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在d2·γ/ΔV被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17×10-6[mm4/(V·s)]的场合下,与以16.7[ms]周期来驱动的场合同样,1次驱动后的达到率处于95%~100%的范围。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叶的亮度设为0%,并将在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的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设为响应时间,则在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6.3ms的场合下,与以16.7[ms]周期来驱动的场合同样,1次驱动后的达到率便处于95%~100%的范围。
因此可如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那样,即使在将上述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设定到实际像素PIX的亮度成为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所示亮度的程度的场合下,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容许范围内。
[实施方式2]
在上述中,对液晶显示装置1的调制驱动处理部21中,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如下所示,被设定为实际像素PIX的亮度成为当前帧FR(k)的视频数据D(i,j,k)所示亮度的程度的场合作了说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实施方式1的场合作以说明。
这里,如上述图13及图14所示,在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不适当设定的场合下,将发生白光及泛黑,但如对二者进行比较,白光一方易于由用户视认,因而显示质量下降的作用明显。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到在第1场以后,灰度达到值不超过100%条件下的最大程度,即在显示上不出现白光的条件下可进行最大响应加速的程度,而且弱于实施方式1。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在实际的面板温度为5℃的场合下,被设定到实施方式1中5℃时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与实施方式1中+20℃即25℃时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之间(比如比实际温度高5℃或10℃场合下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等)。该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通过以下方式来设定:即,比如将图4所示的LUT52的内容设定为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值,或者比如温度传感器33被切换到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LUT52。
在该构成中,由于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弱于实施方式1,因而可抑制泛黑的发生频度增大的场合下白光的发生频度。其结果是,用户难以觉察到因白光及泛黑的发生而引起的显示质量下降。
与此相伴,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如果将液晶面板的厚度设为d[μm],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液晶面板11的d2·γ/ΔV[mm4/(V·s)]便如下式(4)所示,设定为
d2·γ/ΔV≤56×10-6    ...(4)
该液晶面板11的1场的亮度达到率(实际亮度/目标亮度)可保持到90%以上。
这样,即使在比如室外使用的场合等面板温度(液晶元件111的温度)成为5℃时的场合下,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用户可容许的程度,而且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响应速度快的液晶显示装置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液晶面板K1~K22显示相同的视频,并由用户的主观评估来评估了该显示的场合下,也得到了图43所示的评估结果。
图44~图53与图22~图30同样,表示在使面板K12~K15显示切换了0及任意X灰度的视频,或者切换了32灰度及任意X灰度的视频的场合下,各场的透过率或达到率与目标透过率的关系。
从这些图可看出,对于1场后的达到率低于90%的液晶面板(K12~K13),在显示包含向32灰度的灰度转移的视频时,不充分强调灰度转移,比如如图50所示,即使是液晶面板K13,58场后的亮度(原来应是0%的亮度)也超过最高目标亮度的10%。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响应速度在1场后的达到率达到95%的液晶面板(K15)、以及1场后的达到率达到90%的液晶面板(K14),即使在显示包含向一般视频可显现的灰度中最暗的灰度(32灰度)的灰度转移的视频的场合下,也可抑制白光及泛黑的发生。
如果从图43及图19来图示达到率与d2·γ/ΔV的对应关系,便成为图53所示的状态。同样,如果根据图43及图16来图示达到率与响应速度的对应关系,便成为图54所示的状态。在图53及图54中,表示了对若干个液晶面板,使面板温度在10℃~40℃范围内变化所测定的达到率、d2·γ/ΔV及响应速度的结果。此外如上所述,存在着以下倾向:即d2·γ/ΔV越小响应速度便越短促,达到率越增加。
因此根据这些图、以及上述表示d2·γ/ΔV与达到率的关系的式(2),在d2·γ/ΔV被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56×10-6[mm4/(V·s)]的场合下,可将该液晶面板11的1场的亮度达到率(实际亮度/目标亮度)保持到90%以上。此外根据这些图、以及响应速度与达到率的关系,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叶的亮度设为0%,并将在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的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设为响应时间,则在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17.8ms的场合下,便可将该液晶面板11的1场的亮度达到率(实际亮度/目标亮度)保持到90%以上。
其结果是,可实现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用户可容许的程度,而且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由灰度转移强调而提高了响应速度的液晶显示装置1。
在上述中,由d2·γ/ΔV来特定液晶面板11,但由于在多数场合下,ΔV=5.5[V],因而如果作为ΔV的近似值来采用该值,则上述式(4)可如下式(5)所示,
上述式(1)中,d2·γ如下式(3)所示,简化成:
d2·γ[mm4/s]≤308×10-6    ...(5)
在上述中,以1场是16.7[ms],而且每1场向各像素PIX(i,j)施加1次表示亮度的电压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对于利用图36的液晶显示装置1a来进行比如倍速驱动的场合、以及在1场中的预定期间中,不论所指示的亮度如何均施加表示黑显示的电压的场合等1场施加2次表示亮度的电压的场合,在进行与图43同样的主观评估时,也可与图43同样确认出:如果上述的达到率处于90%~100%的范围,则可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同样,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也可将因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维持到用户的容许范围内。
与图41及图42同样,如果除了达到率及评估的栏目之外,还追加d2·γ/ΔV栏或响应速度τ栏,则成为图55及图56所示的状态。图55及图56中,表示了对若干个液晶面板,使面板温度在10℃~40℃范围内变化所测定的达到率、d2·γ/ΔV及响应速度的结果。此外如上所述,即使在倍速驱动的场合下,也存在着以下倾向:即,d2·γ/ΔV越小响应速度便越短促,达到率越增加。
因此根据这些图、以及d2·γ/ΔV与响应速度及达到率的关系,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中设置的液晶层的厚度设为d[μ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在d2·γ/ΔV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29×10-6[mm4/(V·s)]的场合下,便可将该液晶面板11的1场的亮度达到率(实际亮度/目标亮度)保持到90%以上。此外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叶的亮度设为0%,并将在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的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设为响应时间,则在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8.3ms的场合下,便可将该液晶面板11的1场的亮度达到率(实际亮度/目标亮度)保持到90%以上。
其结果是,可实现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用户可容许的程度,而且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由灰度转移强调而提高了响应速度的液晶显示装置1a。
尽管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多域取向或放射状倾斜取向构造的液晶面板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确认出:对于通过在电极间施加电压而使液晶分子从大致垂直取向状态来倾斜的液晶面板,也可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但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多域取向或放射状倾斜取向构造的液晶面板,与像素内的液晶分子在同一方位倾斜的场合相比,可扩大液晶面板的视角。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视频数据DAT与NTSC(National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同样为60[Hz](在倍速驱动中为120[Hz])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以比这更低的频率,比如与PAL同样,以50[Hz](在倍速驱动中为100[Hz])来驱动的场合,通过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来设定达到率,也可获得同样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了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如果将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中实际显示的亮度与上述上次数据信号所示的亮度的比率作为达到率,并将输入了上述上次面板信号后的时点中,输入当前面板信号之前的时点的达到率,作为1周期后的达到率,则面板温度为5℃,而且大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大亮度显示、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小亮度显示场合下1周期后的达到率处于95%~100%的范围。
在上述构成及以后的各构成中,液晶面板可以将作为电压信号来提供的当前面板信号按原样施加到各像素的第1与第2电极之间,以写入当前面板信号,也可以生成对应于当前面板信号所示的亮度的电压,并施加到该两个电极之间,以此来写入当前面板信号。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了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上述周期是16.7[ms]。此外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中设置的液晶层(111c)的厚度设为d[μ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d2·γ/ΔV便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41×10-6[mm4/(V·s)]。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上述周期是16.7[ms]。此外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0%,将在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且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则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12.7ms。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上述周期是8.3[ms]。此外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中设置的液晶层的厚度设为d[μ 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d2·γ/ΔV便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17×10-6[mm4/(V·s)]。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有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上述周期是8.3[ms]。此外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0%,将在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且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则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6.3ms。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此外如果将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中实际显示的亮度与上述上次数据信号所示的亮度的比率作为达到率,并将输入了上述上次面板信号后的时点中,输入当前面板信号之前的时点的达到率,作为1周期后的达到率,则面板温度为5℃,而且大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大亮度显示、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小亮度显示场合下1周期后的达到率处于90%~100%的范围。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了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上述周期是16.7[ms]。此外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中设置的液晶层的厚度设为d[μ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d2·γ/ΔV便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56×10-6[mm4/(V·s)]。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上述周期是16.7[ms]。此外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0%,将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且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则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17.8ms。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有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上述周期是8.3[ms]。此外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中设置的液晶层(111c)的厚度设为d[μ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d2·γ/ΔV便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29×10-6[mm4/(V·s)]。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比如,调制驱动处理部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1基片(比如TFT基片111a);第2基片(比如对置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与第2基片之间的液晶层(111c),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的上述液晶层侧的第1电极(比如像素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并介于上述液晶层与上述第1电极对置的第2电极(比如对置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比如像素PIX(1,1)...),在该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与第2电极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与第2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上述校正单元在将上述液晶面板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手段。
即,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上述周期是8.3[ms]。此外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0%,将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且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则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便大于0ms而小于8.3ms。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电视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各构成的任意一个液晶显示装置(1·1a);调谐部,其作为上述视频信号源,选择电视广播信号的频道,并将所选频道的电视视频信号作为上述显示信号来输出。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监视器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各构成的任意一个液晶显示装置(1·1a);信号处理部,其作为上述视频信号源,处理表示应向上述液晶面板显示的视频的监视器信号,并将处理后的监视器信号作为上述显示信号来输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面板温度为5℃,而且显示信号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改写为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时1周期后的达到率处于95%~100%的范围。
这样,由于校正单元按上述程度来强调灰度转移,因而如果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是充分的,则可由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而使当前的亮度达到所指示的值。
这里,由于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到上述程度,因而如果在从大上次向上次的衰落灰度转移(向亮度减小方向的灰度转移)中,灰度转移强调不充分,而且实际亮度未达到上次所指示的亮度,则在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是上升(向亮度增加方向的灰度转移)的情况下,可能会过量强调灰度转移,有发生白光之虞。尤其在比如室外使用的场合下,或者即使是在室内使用,但液晶面板因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而未升温(比如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刚刚接通等)的场合下,易于发生上述白光,画质易于下降。
不过在上述构成中,由于面板温度(液晶层的温度)为5℃,而且显示信号被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改写为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时1周期后的达到率处于95%~100%的范围,因而即使在上述所示的驱动场合下,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用户的容许范围内。此外在该构成中,由于即使按上述程度来强调灰度转移,也可将白光及泛黑的发生抑制到用户的容许范围内,因而如果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是充分的,则可由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而使当前的亮度达到所指示的值。其结果是,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仍可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而且面板温度为5℃时的d2·γ/ΔV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41×10-6[mm4/(V·s)]。
因此,在显示一般的视频信号即向像素指示亮度的周期为16.7[ms]的视频信号时,可将上述达到率设定到95%~100%的范围。其结果是,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仍可抑制白光及泛黑的发生,并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12.7ms,因而在显示一般的视频信号即向像素指示亮度的周期为16.7[ms]的视频信号时,可将上述达到率设定到95%~100%的范围。其结果是,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仍可抑制白光及泛黑的发生,并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而且d2·γ/ΔV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17×10-6[mm4/(V·s)],因而对于在倍速驱动一般的视频信号来显示时向像素指示亮度的周期为8.3[ms]的视频信号,可将上述达到率设定到95%~100%的范围。因此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仍可抑制白光及泛黑的发生,并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而且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6.3ms,因而对于在倍速驱动一般的视频信号来显示时向像素指示亮度的周期为8.3[ms]的视频信号,可将上述达到率设定到95%~100%的范围。因此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仍可抑制白光及泛黑的发生,并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在面板温度为5℃,而且显示信号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向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改写时1周期后的达到率为90%~100%的范围。
这样,由于在该构成中,校正单元按上述程度来强调灰度转移,因而与不强调灰度转移的场合相比,可提高像素的响应速度。
这里,由于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按上述来设定,因而与设定在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的程度的场合相比,发生白光的可能性降低,但另一方面,存在着在从上次向当前的灰度转移中,不能充分强调灰度转移之虞。在该场合下,由于像素的亮度不能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因而用户可能会觉察到显示各像素的亮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时(比如运动画面显示时等)的质量下降。尤其在比如室外使用的场合下,或者即使是在室内使用,但液晶面板因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而未升温(比如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刚刚接通等)的场合下,易于发生灰度转移不足,易于觉察到上述质量的下降。
不过在上述构成中,由于面板温度为5℃,而且显示信号被从表示最大亮度显示的值改写为表示最小亮度显示的值时1周期后的达到率处于90%~100%的范围,因而即使在上述所示的驱动场合下,也可将上述的质量下降抑制到用户难以觉察的程度。其结果是,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仍可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弱于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而且面板温度为5℃时的d2·γ/ΔV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56×10-6[mm4/(V·s)]。
因此,在显示一般的视频信号即向像素指示亮度的周期为16.7[ms]的视频信号时,可将上述达到率设定到90%~100%的范围。其结果是,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也可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弱于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而且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17.8ms,因而在显示一般的视频信号即向像素指示亮度的周期为16.7[ms]的视频信号时,可将上述达到率设定到90%~100%的范围。其结果是,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也可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弱于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而且面板温度为5℃时的d2·γ/ΔV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29×10-6[mm4/(V·s)],因而对于在倍速驱动一般的视频信号来显示时向像素指示亮度的周期为8.3[ms]的视频信号,可将上述达到率设定到90%~100%的范围。因此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也可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于上述校正单元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弱于以下程度:即当上述液晶面板的像素亮度由从大上次向上次的灰度转移而达到了上次指示的亮度的状态时,由当前的灰度转移,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指示的亮度,而且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8.3ms,因而对于在倍速驱动一般的视频信号来显示时向像素指示亮度的周期为8.3[ms]的视频信号,可将上述达到率设定到90%~100%的范围。因此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可实现一种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也可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的液晶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电视包括:上述各构成任意一个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调谐部。这里,由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也可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因而适用于运动画面的显示。因此可适用于显示从调谐部输出的电视视频信号的液晶电视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液晶监视器包括:上述各构成的任意一个液晶显示装置及信号处理部。这里,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也可使由所指示的亮度与像素的实际亮度的不同而引起的画质下降处于用户的容许范围内。因此可适用于显示监视器视频信号的液晶监视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这样,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高,视角特性良好,而且即使由灰度转移强调来提高响应速度,也可抑制白光及泛黑的发生,因而可适用于比如液晶电视及液晶监视器等用途。
发明的详细说明项中各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不过是用于明晓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应只限定于这种具体示例来做狭义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及以下记载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Claims (12)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 )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1a)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了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如果将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中实际显示的亮度与上述上次数据信号所示的亮度的比率作为达到率,并将输入了上述上次面板信号后的时刻中,输入当前面板信号之前的时刻的达到率,作为1周期后的达到率,则面板温度为5℃,而且大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大亮度显示、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小亮度显示场合下1周期后的达到率处于95%~100%的范围。
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了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上述周期是16.7ms,
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11)中设置的液晶层(111c)的厚度设为dμ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d2·γ/ΔV便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41×10-6mm4/(V·s)。
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上述周期是16.7ms,
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0%,将在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且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则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12.7ms。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a)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上述周期是8.3ms,
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11)中设置的液晶层(111c)的厚度设为dμ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d2·γ/ΔV便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17×10-6mm4/(V·s)。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有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a)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在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上述周期是8.3ms,
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0%,将在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且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则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6.3ms。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1a)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如果将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中实际显示的亮度与上述上次数据信号所示的亮度的比率作为达到率,并将输入了上述上次面板信号后的时刻中,输入当前面板信号之前的时刻的达到率,作为1周期后的达到率,则面板温度为5℃,而且大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大亮度显示、上次数据信号表示最小亮度显示场合下1周期后的达到率处于90%~100%的范围。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了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上述周期是16.7ms,
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11)中设置的液晶层(111c)的厚度设为dμ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d2·γ/ΔV便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56×10-6mm4/(V·s)。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上述周期是16.7ms,
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0%,将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且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则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大于0ms而小于17.8ms。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有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a)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上述周期是8.3ms,
如果将面板温度为5℃时的流动粘度设为γmm2/s,将上述液晶面板(11)中设置的液晶层(111c)的厚度设为dμm,将最大亮度显示与最小亮度显示的液晶层施加电压差设为ΔVV,则d2·γ/ΔV便设定为大于0而小于29×10-6mm4/(V·s)。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a),包括:液晶面板(11),其按每个预定的显示单位期间来写入表示各像素亮度的显示信号;校正单元(21),其配置于从视频信号源至上述液晶面板(11)为止的显示信号传送经路,通过校正从自身通过的显示信号,来校正写入到上述液晶面板(11)的显示信号,
其中,上述液晶面板(11)具有:第1基片(111a);第2基片(111b);设置于该第1基片(111a)与第2基片(111b)之间的液晶层(111c),
在上述液晶面板(11)中,由设置于上述第1基片(111a)的上述液晶层(111c)侧的第1电极(121a)、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基片(111a,111b),并介于上述液晶层(111c)与上述第1电极(121a)对置的第2电极(121b),而设有分别规定的多个像素区,在该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显示信号的电压,
上述液晶层(111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未施加电压时取垂直定向状态,而在第1电极(121a)与第2电极(121b)之间施加了电压时,则从垂直定向状态倾斜,并且,
上述校正单元(21)在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当前的显示单位期间向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作为当前面板信号、将上述液晶面板(11)在上述显示单位期间的前1个及前2个显示单位期间,向与写入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相同的像素写入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将向上述校正单元(21)输入的显示信号中,对应于上述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面板信号的显示信号分别作为当前和上次及大上次数据信号时,与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同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一致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来变化场合下的当前面板信号的所示亮度进行校正,以强调从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向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灰度转移,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a)中,
基于上述校正单元(21)的灰度转移强调的程度被设定为弱于以下程度:即当因大上次面板信号及上次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液晶面板(11)的像素亮度达到上次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状态时,因当前面板信号的写入而上述像素的实际亮度达到当前数据信号的所示亮度的程度,
上述周期是8.3ms,
如果将最大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100%,将最小亮度显示时的亮度设为0%,将上次面板信号表示最大亮度而且当前面板信号表示最小亮度场合下写入了该当前面板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从100%变为10%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则面板温度为5℃时的响应时间便大于0ms而小于8.3ms。
11.一种液晶电视,包括:
权利要求1至10之一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1,1a);
调谐部,其作为上述视频信号源,选择电视广播信号的频道,并将所选频道的电视视频信号作为上述显示信号来输出。
12.一种液晶监视器,包括:
权利要求1至10之一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1,1a);
信号处理部,其作为上述视频信号源,处理表示应向上述液晶面板(11)显示的视频的监视器信号,并将处理后的监视器信号作为上述显示信号来输出。
CNB2004100980400A 2003-12-05 2004-12-03 液晶显示装置与采用了它的液晶电视及液晶监视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24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8080A JP2005172847A (ja) 2003-12-05 2003-12-05 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テレビおよび液晶モニタ
JP408080/03 2003-12-05
JP408080/2003 2003-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549A CN1624549A (zh) 2005-06-08
CN100362415C true CN100362415C (zh) 2008-01-16

Family

ID=34631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804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2415C (zh) 2003-12-05 2004-12-03 液晶显示装置与采用了它的液晶电视及液晶监视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45666B2 (zh)
JP (1) JP2005172847A (zh)
KR (1) KR100649515B1 (zh)
CN (1) CN100362415C (zh)
TW (1) TWI2925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7656A (ja) * 2005-05-12 2006-11-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異方性光学素子
US7932891B2 (en) * 2005-09-13 2011-04-26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Driv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for LCD multiple scan
CN101518063A (zh) * 2006-09-15 2009-08-26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KR102370367B1 (ko) * 2017-07-17 2022-03-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2527793B1 (ko) 2017-10-16 2023-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2523646B1 (ko) * 2017-11-01 2023-04-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0479B2 (ja) * 1989-09-05 1997-09-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制御回路および液晶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2001117118A (ja) * 1999-10-20 2001-04-27 Hitachi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359025A (zh) * 2000-08-11 2002-07-17 夏普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
JP2003241223A (ja) * 2002-02-18 2003-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型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42407Y1 (ko) * 1991-12-11 1999-06-01 가타오카 마사타카 조작 가능한 전기부품과 그 제조방법
JP3338135B2 (ja) 1992-11-30 2002-10-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EP1930768A1 (en) 1997-06-12 2008-06-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Vertically-aligned (V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0098389A (ja) * 1998-09-25 2000-04-07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I280547B (en) * 2000-02-03 2007-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200193773Y1 (ko) * 2000-03-13 2000-08-16 이여한 열매체액을 이용한 풍력 전기보일러
TW518882B (en) * 2000-03-27 2003-01-2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displaying video data
JP2001290124A (ja) * 2000-04-07 2001-10-19 Canon Inc 液晶表示装置
JP3769463B2 (ja) * 2000-07-06 2006-04-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再生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020080101A1 (en) * 2000-07-31 2002-06-27 Yasufumi Asao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device
JP3770380B2 (ja) * 2000-09-19 2006-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244202A (ja) * 2001-02-14 2002-08-30 Sony Corp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および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739297B2 (ja) * 2001-03-29 2006-0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高速応答の為に駆動補償を行う液晶表示装置の制御回路
JP2003015587A (ja) * 2001-06-28 2003-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3172915A (ja) * 2001-09-26 2003-06-20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617498B2 (ja) * 2001-10-31 2005-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駆動用画像処理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KR100840316B1 (ko) * 2001-11-26 2008-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JP3999081B2 (ja) * 2002-01-30 2007-10-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169992B2 (ja) * 2002-02-27 2008-10-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866606B2 (ja) * 2002-04-08 2007-01-10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030863B2 (ja) * 2002-04-09 2008-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その重みの設定方法
KR200327738Y1 (ko) * 2003-06-30 2003-09-22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과전류 차단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0479B2 (ja) * 1989-09-05 1997-09-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制御回路および液晶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2001117118A (ja) * 1999-10-20 2001-04-27 Hitachi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359025A (zh) * 2000-08-11 2002-07-17 夏普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
JP2003241223A (ja) * 2002-02-18 2003-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型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45666B2 (en) 2008-03-18
CN1624549A (zh) 2005-06-08
KR20050054846A (ko) 2005-06-10
KR100649515B1 (ko) 2006-11-28
US20050122296A1 (en) 2005-06-09
TW200535763A (en) 2005-11-01
TWI292568B (en) 2008-01-11
JP2005172847A (ja) 2005-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66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driving method for same, and driving circuit for same
KR10134297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084031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CN100383838C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装置
US7965361B2 (en)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9671412B (zh) 过驱动方法、装置、液晶显示面板的控制器和显示设备
US6674421B2 (en) Drive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23051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2282604B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8294649B2 (en) Driving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signal compensating method therefor
WO2005033785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及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駆動装置
JP2007025691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0510907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4520919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8040493A5 (zh)
CN102124510B (zh) 数据处理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US2006025605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15472138A (zh) 伽马电压调节方法、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KR100514080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와 이의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90737B (zh) 液晶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779160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62415C (zh) 液晶显示装置与采用了它的液晶电视及液晶监视器
CN1979627A (zh) 具有改善图像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图像信号的修正方法
US696110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JP441373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