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6441C - 等离子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46441C CN100346441C CNB2004100768652A CN200410076865A CN100346441C CN 100346441 C CN100346441 C CN 100346441C CN B2004100768652 A CNB2004100768652 A CN B2004100768652A CN 200410076865 A CN200410076865 A CN 200410076865A CN 100346441 C CN100346441 C CN 10034644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arc chamber
- barrier rib
- forms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3—Mutual 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6—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with respect to cell parameters, e.g. electrodes within the rib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1—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 H01J2211/365—Pattern of the spa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包括以预定间隔相对放置的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的等离子显示板。地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阻挡肋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放置以限定放电室。荧光体层在每个放电室中形成。维持电极在沿着大致上和所述地址电极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一个扫描电极为沿和地址电极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每排放电室而形成,两个公共电极这样的每排放电室而形成。并且每个所述公共电极被相邻排的放电室所共享。所述公共电极相应于非放电区域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板(PDP),更详细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一个放电室的AC-PDP,该放电室包括后基板上的地址电极和前基板上的含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的维持电极。
背景技术
PDP是一种显示装置,使用由放电室中的气体放电所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来激发荧光体,因而实现图像的显示。由于能够显示高分辨率的图像,PDP成为用于壁挂电视和其它大屏幕应用的最流行的平板显示配置之一。
根据电压应用方法不同,不同类型的PDP包括AC-PDP,DC-PDP和混合PDP。使用三极(triode)表面放电结构的AC-PDP成为最常规的配置。
具有三极表面放电结构的AC-PDP中,地址电极、阻挡肋(barrier ribs)以及荧光体在后基板上形成。含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的维持电极在前基板上形成。一绝缘层(dielectric layer)覆盖后基板上的地址电极形成,而另一个绝缘层覆盖前基板上的维持电极形成。地址电极和维持电极交叉形成放电室,并且该放电室填充着放电气体,通常为Ne-Xe复合气体。
使用上述结构,地址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作用一地址电压Va,以选择一个通过地址放电发生照明的放电室。然后,如果公共电极和所有放电室的扫描电极之间作用一维持电压Vs,所选择的放电室发生等离子放电。真空紫外线从等离子放电产生的激发的Xe原子中放射出来。真空紫外线激发荧光体使得它们发光(即发出可见光)并且因而使得可显示预定的彩色图像。
在上述的PDP结构和操作中,在当向PDP输入电力和由此发出可见光之间还包括一些步骤。然而,每一步骤中的能量转换的效率(即消耗电能转换成亮度的比例)是相对比较低的。PDP的整个效率,事实上,低于CRT的能量转换效率。
日本已公开专利2000-285814指出有三极管表面放电结构的AC-PDP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和放电室变化的放电密度有关。就是说,根据沿着和维持电极相同的方向上的线的放电室位置不同,放电室的放电密度变化。这导致了PDP屏幕上的亮度不均匀。
上文引用专利中提到的AC-PDP第二个问题是指在沿着地址电极形成的方向相邻的放电室之间发生误放电。这可能导致差的画面质量,因为不希望的荧光体层被照亮。
在克服这些问题的努力中,上文引用的申请揭示了一种配置,其中一个扫描电极和两个公共电极相应于各个放电室安装。因为每个扫描电极提供两个公共电极,每对公共电极的预定单元长度的阻抗值是每个扫描电极的同样单元长度阻抗值的两倍。
本申请中每个扫描电极包括一个透明电极和一个金属总线电极,以给该透明电极提供一个合适水平的电导率。同样,每个公共电极包括一个透明电极和一个金属总线电极,以给该透明电极提供一个合适水平的电导率。而且,阻挡肋平行于地址电极形成一种带状样式。
然而,在日本已公开专利2000-285814中揭示的这样的一种结构有严重的缺陷,因为在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上安装的总线电极暴露在放电区域内,穿过维持电极的放电电流量显著的增长。这导致了电力消耗数量的增长,因而降低了PDP效率,并也阻碍了放电室的均匀照明,使得整个画面质量下降。
上述结构的另一个缺点是由于每个放电室放置了三个维持电极,受到限制沿地址电极方向的像素数不能增加。这限制了在提供图像质量上的尝试。另外,如果用上面描述的基本配置来采取步骤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在相邻放电室之间会发生串扰。
最后,提高PDP效率的一个方法就是增加放电气体中的Xe含量或者Xe-He复合气体含量。然而,在上述电极结构和特别是上述阻挡肋结构下,放电气体的这样的改变使得地址放电和维持放电不太稳定。因此,改变放电气体元素只能达到非常有限的效果。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高一个等离子显示板(PDP),其限制了放电室之间的放电电流因而阻止了电力消耗的增长,并且其放大了照明效率来提高整个PDP的效率。
另外,提供的PDP中沿地址电极方向形成的放电室之间的栅距减小,以因此允许更多的像素形成并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并解决了沿地址电极方向的放电室之间的串扰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以预定间隔相对放置的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在第二基板对面的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地址电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放置的阻挡肋,该阻挡肋限定了放电室;在每个放电室中形成的荧光体层;和在第一基板对面的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维持电极,该维持电极沿着大致上和地址电极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为沿和地址电极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每排放电室形成一个扫描电极,为沿和地址电极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每排放电室形成两个公共电极,并且每个公共电极被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上的相邻排的放电室所共享。而且,公共电极被放置在相应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的非放电区域的形成的区域内。
扫描电极在沿着大致上相应于每排放电室的放电室中心的区域形成,该放电室沿正交于地址电极的方向形成。
公共电极包括透明电极以及与透明电极电连接的总线电极。该总线电极在沿相应于阻挡肋形成的区域形成。每个透明电极延伸进沿着地址电极形成方向相邻的放电室的两排的放电室区域。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公共电极包括透明电极以及和透明电极电连接的总线电极,并且总线电极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相邻的放电室的两排之间形成的通道形成。同样,每个透明电极延伸进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相邻的放电室的两排放电室的放电室区域内。
阻挡肋将放电室形成独立的结构。阻挡肋包括大致上和地址电极平行的第一阻挡肋构件,以及沿正交于地址电极的方向形成的第二阻挡肋构件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阻挡肋的高度是90-120μm。
在再一实施例中,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以预定间隔相对放置的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在第二基板对面的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地址电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空隙放置的阻挡肋,该阻挡肋限定了放电室和非放电室区域;在每个放电室中形成的荧光体层;和在第一基板对面的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维持电极,该维持电极沿着大致上和地址电极正交的方向上形成。非放电区域形成在由穿过相邻放电室中心的放电室横坐标和穿过相邻放电室中心的放电室纵坐标所环绕的区域内。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为沿和地址电极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每排放电室形成一个扫描电极,为沿和地址电极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每排放电室形成两个公共电极,并且每个公共电极被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上的相邻排的放电室所共享。同样,公共电极被放置在相应于非放电区域形成的区域内。
每个放电室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使得在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上与放电室中心的距离增加的同时,沿放电维持电极形成方向上放电室的末端长度逐渐缩短。
另外,随着与放电室中心的距离增加,沿地址电极方向的放电室两端的深度减小。
阻挡肋包括和地址电极平行的第一阻挡肋构件,与第一阻挡肋构件以预定角度形成的第二阻挡肋构件构件,以及沿大致上正交于地址电极方向上形成的第三阻挡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组装状态下的部分平面图。
图3和图4是图1所示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组装状态下的部分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部分平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部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PDP包括以预定间隔相对放置的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室8R、8G、8B是由形成在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之间的阻挡肋6所限定。放电气体(一种Ne-Xe复合气体)填充了放电室8R、8G、8B。
多个地址电极12沿一个方向(图上的Y方向)形成在第一基板2相对第二基板4的一个表面上。作为示例,相邻地址电极12之间具有均匀的预定的间隔形成一种带状样式的地址电极12。第一绝缘层14在第一基板2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并覆盖了地址电极12。
阻挡肋6固定在第一绝缘层14上,如上文描述来限定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室8R、8G、8B。放电室8R、8G、8B指定放电气体提供的区域以及由于施加地址电压和放电维持电压而发生气体放电的区域。非放电区域10是不施加电压的区域,使得气体放电(即发光)不在其中发生。在一个实施例中,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室8R、8G、8B形成独立的室结构。
阻挡肋6在地址电极方向(方向Y)以及大致上正交于地址电极形成的方向(方向X)上,限定了放电室8R、8G、8B。放电室8R、8G、8B以优化气体扩散的方式来形成。这是通过在最少影响维持放电和亮度的区域内减小的放电室8R、8G、8B的尺寸来实现的。特别的,在地址电极12形成的方向(方向Y)上随着与每个放电室8R、8G、8B中心的距离增加,每个放电室8R、8G、8B的末端宽度沿方向X减少。就是说,如图1所示,放电室8R、8G、8B的中部宽度Wc大于放电室8R、8G、8B的末部宽度We,该末端宽度We随着与每个放电室8R、8G、8B中心的距离增加减少到一个特定点。因此,放电室8R、8G、8B的末端是一个梯形(去掉了底部)直到达到阻挡肋6封闭放电室8R、8G、8B的预定的位置。这导致每个放电室8R、8G、8B整个是一个平面八角形。
非放电区域10形成在由穿过每个放电室8R、8G、8B的中心并且对准方向X和方向Y的放电室横坐标H和纵坐标V(参见图2)所包围(即,由阻挡肋6所限定)的区域内。在一个实施例中,非放电区域10在相邻的横坐标H和相邻的纵坐标V之间的中心。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同描述的,每对沿方向X相邻的放电室8R、8G、8B和另外一对这样的沿方向Y相互邻接的放电室8R、8G、8B有一个公共非放电区域10。通过阻挡肋6实现的这样的配置,每个非放电区域10有一个单独的室结构。
以上文描述方式限定了非放电区域10和放电室8R、8G、8B的阻挡肋6包括一个平行于地址电极12的第一阻挡肋构件6a,如上述形成放电室8R、8G、8B的递减成形的第二阻挡肋构件6b,大致上正交于地址电极12形成的第三阻挡肋构件6c,其和相应的放电室8R、8G、8B的第二阻挡肋构件6b的相邻末端相连接。第二阻挡肋构件6b延伸至一和第一阻挡肋构件6a成一预定角度的点。并且第二阻挡肋构件6b的远心端和第三阻挡肋构件6c相连。在沿方向Y上相邻的放电室8R、8G、8B的第三阻挡肋构件6c之间是没有间隔的。因此,第二阻挡肋构件6b和第三阻挡肋构件6c大致上是在沿地址电极12方向上相邻的放电室8R、8G、8B之间以X形状形成的。
红色(R)、绿色(G)和蓝色(B)荧光体在放电室8R、8G、8B内沉积以各自形成荧光体层16R、16G、16B。
参考图3,沿地址电极12方向上的放电室8R的两端的深度随着与放电室8R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少。就是说,在放电室8R的端部的深度De小于放电室8R的中部的深度Dc,其中深度De随着沿方向Y上与放电室8R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少。这样的配置也同样可应用于其他颜色的放电室8G、8B。
现在参考图1,2和3中的第二基板4,多个维持电极18在第二基板4对着第一基板2的表面上形成。维持电极18在沿方向X上大致上正交于地址电极12的方向上形成。第二绝缘层20和MgO保护层22在第二基板4的整个表面上覆盖维持电极18而形成。
维持电极18包括和地址电极12一起操作来选择放电室8R、8G、8B的扫描电极(Yn,n=1,2,3...),以及和扫描电极Yn一起操作来引发并维持放电室8R、8G、8B中的放电的公共电极(Xn,n=1,2,3...)。扫描电极Yn由有高水平透射率的透明电极24a和在透明电极24a上形成的总线电极24b组成。同样,公共电极Xn由有高水平透射率的透明电极26a和在透明电极26a上形成的总线电极26b组成。
以沿大致上正交于地址电极12的方向上形成的放电室8R、8G、8B的一排为例,本发明的实施例构成使得一个扫描电极Yn覆盖形成在同样该特定排的放电室8R、8G、8B的中心区域上。同样,两个公共电极Xn在沿着同样该特定排的放电室8R、8G、8B的相对端上形成。放电室8R、8G、8B的每一排都重复这样的配置。因而,对放电室8R、8G、8B的每一排扫描电极Yn中的一个放置在公共电极Xn中的两个之间。进一步的,公共电极Xn的位置和尺寸使得公共电极Xn中的一个可以在如图2所示的沿地址电极方向相邻的放电室8R、8G、8B的排之间共享。
为进一步参考图2做出解释,所示的放电室8R、8G、8B的中间排形成在放电室8R、8G、8B中部上延伸的扫描电极Y1。公共电极X1沿同样的中间排的放电室8R、8G、8B的两端中的一端形成,并且公共电极X2沿同样的中间排的放电室8R、8G、8B的两端中的另一端形成。另外,公共电极X1在放电室8R、8G、8B的中间排之间共享,并且放电室8R、8G、8B的排和公共电极X1覆盖的放电室8R、8G、8B的中间排的末端相邻。同样,公共电极X2在放电室8R、8G、8B的中间排之间共享,并且放电室8R、8G、8B的排和公共电极X2覆盖的放电室8R、8G、8B的中间排的末端相邻。
因为给所有公共电极Xn施加大致一致的电压,上述共享公共电极Xn的配置是可行的。如果在相应的扫描电极Yn上施加维持电压Vs,在放电室8R、8G、8B中可维持放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共电极Xn的两个透明电极26a如上述提供给放电室8R、8G、8B的每一排。在该实施例中,公共电极Xn的总线电极26b在相应于第三阻挡肋构件6c和放电室8R、8G、8B相邻排之间的非放电区域10的区域上延伸。这阻止了低阻抗的总线电极26b被放置在放电发生的区域内,因而限制了放电电流的流动。因此,阻止了电力消耗的增加,并且公共电极Xn的电压也减小。后一种效果导致了亮度更均匀。
上文所述的配置,如果在某个特定的放电室(比如,图2的绿色放电室8G中的一个)的一个地址电极12和一个扫描电极Y1之间施加地址电压Va,在放电室8R中发生地址放电。地址放电引起了在覆盖维持电极18的第二绝缘层20上积累壁电荷,因而选择了放电室8R。
下一步,如果在所选放电室8R的扫描电极Y1上施加维持电压Vs,其状态为接地电压施加在公共电极X1和X2上,如图4所示,同时在扫描电极Y1和公共电极X2之间的放电间隙G1,以及在扫描电极Y1和公共电极X1之间的放电间隙G2中,放电被引发。真空紫外线从在等离子放电中生成的激发的Xe原子中射出。真空紫外线激发荧光体层16R使得它射出红色可见光。通过选择性的执行所有放电室8R、8G、8B的上述的操作,来实现彩色图像。
由维持电压Vs所产生的等离子放电朝着放电室8R的外部区域近似弧形扩散,然后消失。在实施例中,每个放电室8R、8G、8B相应于等离子放电这样的扩散而形成。因此,在整个放电室8R、8G、8B区域上发生有效的维持放电,因此增加了放电效率。
进一步,参考图3,作为上述放电室8R、8G、8B剖面形成结果,荧光体层16R、16G和16B和放电区域的接触区域随着接近放电室8R、8G、8B的外部区域而增加,因此提高了照明效率。同样,非放电区域10吸收了从放电室8R、8G、8B放射出来的热量,并将此热量排放到PDP外,因此提高了PDP的热放电特性。
而且,因为如上所述放电同时在间隙G1和G2中引发,在维持放电中放电途径的数量减少使得阻挡肋6的高度可能减小。在实施例中,使得稳定驱动的阻挡肋6的高度h是90-120μm。通过减小阻挡肋6的高度,在地址电极2和扫描电极Yn之间的空间可能减小。因而实现了一种更有利于地址电极的放电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PDP中,一个扫描电极Yn和一对公共电极Xn相应于每个放电室放置。而且,在地址电极方向的放电室相邻排共享一个公共电极。这种维持电极的结构允许在地址电极方向的相邻放电室之间的间隙减小。因此,该PDP的像素数可能减少,使得画面质量更好。
另外,第二和第三阻挡肋构件6b和6c阻止了在地址电极12方向上的相邻放电室8R、8G、8B之间的串扰,因而稳定了放电。这允许放电气体中的Xe含量和Xe-Ne混合气体含量增加,使得照明效率提高。
参考图5和图6,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5所示的典型实施例使用了参考图1-4所描述的基本结构。然而,阻挡肋28的形成被改变了。特别的阻挡肋28包括沿地址电极(未标出)方向形成的第一阻挡肋构件28a,即沿图5所示的方向X。阻挡肋28也包括大致与第一阻挡肋构件28a正交形成的第二阻挡肋构件28b,即沿方向Y。由阻挡肋28的第一和第二阻挡肋构件28a和28b限定了放电室30R、30G、30B成为独立的室结构。公共电极X1和X2的总线电极26b在相应于阻挡肋28的第二阻挡肋构件28b的区域内形成,使得总线电极26b被放置在放电发生的区域内。
在图6的实施例中,在放电室30R、30G、30B的相邻排之间形成一个通道40,其中这些排沿着大致和地址电极(未标出)形成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即沿着方向X。
本典型实施例的阻挡肋34包括沿地址电极方向形成的第一阻挡肋构件34a,即沿方向Y。阻挡肋34还包括大致与地址电极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第二阻挡肋构件34b,即沿方向X,因而沿方向X和相邻的第一阻挡肋构件34a的末端相连接。
随着上述路径40的形成,第二阻挡肋构件34b没有在放电室32R、32G、32B的相邻排之间共享。而且,公共电极Xn的总线电极26b沿相应于放电室32R、32G、32B的相邻排之间的路径40的区域形成。
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PDP中,一个扫描电极和一对公共电极Xn相应于每个放电室放置。而且,在地址电极方向的放电室相邻排共享一个公共电极。这种维持电极的结构允许在地址电极方向的放电室相邻排之间的间隙减小。因此,该PDP的像素数可能减少,使得图像质量更好。
进一步,在放电室外的区域(即,放电发生的区域外)内放置总线电极,该放电电流的流动受到限制使得电力消耗不增加。同样,这允许减小公共电极的电压使得亮度均匀。
另外,阻挡肋和每个放电室独立,阻止了在地址电极方向的放电室相邻排之间的串扰,因此使得放电更稳定。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在上面结合特定实施例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本发明不仅限于所揭露的实施例,但是,相反希望能够覆盖各种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同等安排和/或改动。
Claims (13)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
以预定间隔相对放置的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二基板对面的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地址电极;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间隙放置的阻挡肋,该阻挡肋限定了放电室;
在每个放电室中形成的荧光体层;及
在所述第一基板对面的所述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维持电极,该维持电极沿着大致上和所述地址电极正交的方向上形成,
其中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为沿与所述地址电极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每排放电室形成一个扫描电极,为沿与所述地址电极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每排放电室形成两个公共电极,并且每个公共电极被沿所述地址电极形成方向上的相邻排的放电室所共享,并且
其中公共电极被放置在相应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的非放电区域的形成的区域内,并且其中所述公共电极包括透明电极以及和透明电极电连接的总线电极,并且该总线电极沿通道形成,该通道在地址电极形成方向上相邻的放电室的两排阻隔肋构件之间由该两排阻隔肋构件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在沿着大致上相应于每排放电室的放电室中心的区域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个所述透明电极延伸进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相邻的两排放电室的放电室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阻挡肋将所述各个放电室形成独立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阻挡肋包括大致上和地址电极平行的第一阻挡肋构件,以及沿正交于地址电极的方向形成的第二阻挡肋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阻挡肋的高度是90-120μm。
7.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
以预定间隔相对放置的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
在第二基板对面的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地址电极;
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空隙放置的阻挡肋,该阻挡肋限定了放电室和非放电区域;
在每个放电室中形成的荧光体层;和
在第一基板对面的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维持电极,该维持电极沿着大致上和地址电极正交的方向上形成,
其中非放电区域形成在由穿过相邻放电室中心的放电室横坐标和穿过相邻放电室中心的放电室纵坐标所环绕的区域内,并且
其中维持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为沿和地址电极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每排放电室形成一个扫描电极,为沿和地址电极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每排放电室形成两个公共电极,并且每个公共电极被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上的相邻排的放电室所共享,
其中公共电极被放置在相应于非放电区域形成的区域内,且所述公共电极包括透明电极以及和透明电极电连接的总线电极,并且该总线电极沿通道形成,该通道在地址电极形成方向上相邻的放电室的两排阻隔肋构件之间由该两排阻隔肋构件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个所述放电室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使得在沿地址电极形成方向上与放电室中心的距离增加的同时,沿放电维持电极形成方向上放电室的端部宽度逐渐缩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随着与放电室中心的距离增加,沿所述地址电极方向的所述放电室两端的深度减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阻挡肋包括和地址电极平行的第一阻挡肋构件,与第一阻挡肋构件以预定角度形成的第二阻挡肋构件,以及沿大致上正交于地址电极方向上形成的第三阻挡肋构件。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在沿着大致上相应于每排放电室的放电室中心的区域形成。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个所述透明电极延伸进沿着地址电极形成方向相邻两排的放电室的放电室区域内。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阻挡肋的高度是90-120μ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72363/2003 | 2003-10-16 | ||
KR72363/03 | 2003-10-16 | ||
KR1020030072363A KR100599678B1 (ko) | 2003-10-16 | 2003-10-16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7631A CN1607631A (zh) | 2005-04-20 |
CN100346441C true CN100346441C (zh) | 2007-10-31 |
Family
ID=3461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686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6441C (zh) | 2003-10-16 | 2004-09-08 | 等离子显示板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30379B2 (zh) |
JP (1) | JP2005123191A (zh) |
KR (1) | KR100599678B1 (zh) |
CN (1) | CN10034644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27083B2 (en) * | 2003-06-25 | 2008-02-05 | Samsung Sdi Co., Ltd. | Plasma display panel |
JP2005026011A (ja) * | 2003-06-30 | 2005-01-27 |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US20050001551A1 (en) * | 2003-07-04 | 2005-01-06 | Woo-Tae Kim | Plasma display panel |
KR100508949B1 (ko) * | 2003-09-04 | 2005-08-1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US7208876B2 (en) * | 2003-07-22 | 2007-04-24 | Samsung Sdi Co., Ltd. | Plasma display panel |
KR100589369B1 (ko) * | 2003-11-29 | 2006-06-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JP2006019136A (ja) * | 2004-07-01 | 2006-01-19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KR100648727B1 (ko) * | 2004-11-30 | 2006-11-2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615331B1 (ko) * | 2005-05-19 | 2006-08-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투과형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709254B1 (ko) * | 2005-07-29 | 2007-04-1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719588B1 (ko) * | 2005-12-28 | 2007-05-1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820656B1 (ko) * | 2006-06-09 | 2008-04-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993433B1 (ko) * | 2008-05-22 | 2010-11-0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US20100052529A1 (en) * | 2008-09-02 | 2010-03-04 | Tae-Jun Kim | Plasma display panel |
KR101073317B1 (ko) * | 2009-08-17 | 2011-10-1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CN101859675B (zh) * | 2010-04-27 | 2012-05-30 | 陈明晖 | 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5128A (en) * | 1995-08-09 | 1998-10-20 | Fujitsu Limited |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undulating separator walls |
US20010024092A1 (en) * | 2000-02-03 | 2001-09-27 | Kim Jae Sung |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JP2002190256A (ja) * | 2000-10-10 | 2002-07-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99039A (ja) | 1996-01-11 | 1997-07-31 | Hitachi Ltd | ガス放電型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900694A (en) * | 1996-01-12 | 1999-05-04 | Hitachi, Ltd. | Gas discharg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2000357462A (ja) * | 1998-10-23 | 2000-12-26 | Sony Corp | 平面型プラズマ放電表示装置と駆動方法 |
JP2000285814A (ja) * | 1999-03-31 | 2000-10-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KR100807942B1 (ko) * | 2000-10-10 | 2008-02-28 |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그 제조방법 |
JP2003208848A (ja) * | 2002-01-16 | 2003-07-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表示装置 |
TWI222657B (en) * | 2003-08-27 | 2004-10-21 | Au Optronics Corp | Plasma display panel |
TWI278000B (en) * | 2003-10-29 | 2007-04-01 | Au Optronics Corp | AC plasma display panel |
-
2003
- 2003-10-16 KR KR1020030072363A patent/KR10059967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
- 2004-08-25 US US10/927,584 patent/US723037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9-08 CN CNB2004100768652A patent/CN10034644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13 JP JP2004298815A patent/JP2005123191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5128A (en) * | 1995-08-09 | 1998-10-20 | Fujitsu Limited |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undulating separator walls |
US20010024092A1 (en) * | 2000-02-03 | 2001-09-27 | Kim Jae Sung |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JP2002190256A (ja) * | 2000-10-10 | 2002-07-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082978A1 (en) | 2005-04-21 |
CN1607631A (zh) | 2005-04-20 |
KR20050036651A (ko) | 2005-04-20 |
KR100599678B1 (ko) | 2006-07-13 |
US7230379B2 (en) | 2007-06-12 |
JP2005123191A (ja) | 2005-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6441C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207748C (zh) | 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板 | |
US6670754B1 (en) | Gas discharg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320585C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US7282860B2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a dielectric layer having depressions between projections and forming ventilation paths | |
EP0975001B1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20010050966A (ko) | 교류형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US6833673B2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299315C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294611C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179393C (zh) | 平板显示器 | |
CN1324635C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317687C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222978C (zh) | 一种具有不同宽度分割壁的等离子显示屏 | |
CN1761021B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294610C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215519C (zh) | 具有双放电空间的交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屏 | |
US6549180B1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02063848A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
CN147112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838367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EP1990823A1 (e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CN1776875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KR100329763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CN1797666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0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