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2869C - 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42869C CN100342869C CNB200610031174XA CN200610031174A CN100342869C CN 100342869 C CN100342869 C CN 100342869C CN B200610031174X A CNB200610031174X A CN B200610031174XA CN 200610031174 A CN200610031174 A CN 200610031174A CN 100342869 C CN100342869 C CN 10034286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cinal liquid
- stock solution
- raw material
- wound
- chinese herb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它采用中草药冬青、板兰根、延胡索为原料经煎煮、浓缩、萃取、分离提纯、原液防腐、高温消毒等步骤制备成中草药原液;本发明以取材方便、价廉效高的民间常用的单味中草药冬青为主要组方,采用科学的配伍,充分利用其天然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基本功能,解决了现有治疗外伤的药物疗效不佳的难点。使本发明具有散结、消肿、止血、止痛,清热、利气、解毒、消炎,通筋、活血、抗菌、生肌等功效以及较好的抑制各种病菌和抗菌、抗病毒作用,而且药味少、药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疗效确切。适合烧伤、烫伤、术后伤口炎症、外伤溃疡、虫毒、蜂毒及疔疖等的治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烫伤、术后伤口炎症、外伤溃疡、虫毒、蜂毒及疔疖的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烧伤、烫伤、术后伤口炎症、外伤溃疡、虫毒、蜂毒及疔疖等外伤的治疗处理中,对受伤较轻者,如一度烧伤者,则首先采用的局部处理方法是涂抹油类,以此减轻疼痛,并能自愈;对于受伤较重者,不仅要在局部涂抹油类而且要采取局部消炎及防伤口减染等处理措施。如处理第二度烧伤时则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患处并抽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涂以龙胆紫或磺胺软膏加压包扎。中医治疗则采用黄连、地榆加冰片研末,用麻油调敷患处或以石灰水和桐油调成乳剂涂敷患处或以川军面、石膏面加酒或香油调敷患处或用茶仔油、生石灰混合加酒精湿敷或以生鸡蛋白与茶仔油混合成乳剂喷雾等制药厂家生产的成品用药及民间药方。对虫毒、蜂毒及疔疖等的早期处理,中医是用天仙子加温水调成糊状敷于局部或以芙蓉花和叶捣烂敷贴患处或以三黄散消炎或以黄芩、黄柏、黄连研末调敷或用红升丹、白降丹、拔毒生肌散等敷患处。上述外伤处理及用药只能是伤口炎症较轻者,而且其疗效长,效果不理想,易感染及留有疤痕。如出现溃疡等情节严重者,这些配方均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它以民间常用中草药的天然药物为主要活性成分,充分利用其天然药物具有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痛的基本功能并确保本发明的药物起效迅速、药物有效成分能满足医疗需要、稳定性高且符合液体药剂运输、储存、使用的要求及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外伤用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它采用中草药冬青、板兰根、延胡索等组份加工制成的水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A、原料
冬青2份、板兰根1份、延胡索1份;
B、制备方法
a)原料粉碎:将原料冬青、板兰根、延胡索风化干燥、粉碎、混合;
b)煎煮:将混合物入高压锅内,加水煮沸,沸后再继续煎煮15~25分钟,过滤、去渣;
c)浓缩:将去渣后的溶液再入锅内煮沸,沸后继续煮至药液手感粘性明显,药液原汁深红偏黄;
d)萃取:药液原汁与纯食用酒精混合,装于密闭容器内搅拌、静置48~168小时,得萃取液;
e)分离提纯:兩相分离,得药液原液,并回收纯食用酒精;
f)原液防腐:原液中添加0.2%~0.4%的防腐剂;
g)高温消毒:将上述药液原液灌装成瓶,置消毒锅内,高温蒸煮20~40分钟;
h)产品:取瓶检验、贴使用说明书,装于专用包装盒内即得。
本发明所用的中草药均已在药典中记载。各药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疾病如下:
冬青:性凉,味苦、涩,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祛瘀功能,外治烧伤、下肢溃疡、麻风溃疡,热疖痈肿初起及外伤出血等症。
板蓝根: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常用于治疗温病热毒、斑疹、丹毒、痈肿等症。
延胡索:别名玄胡索、元胡。性温,味辛、苦。具活血,利气,止痛功能。外治跌扑肿痛,全身上下諸痛。
本发明以取材方便、价廉效高的民间常用的单味中草药冬青为主要组方,采用科学的配伍,充分利用天然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基本功能,解决了现有治疗外伤的药物疗效不佳的难点。使本发明具有散结、消肿、止血、止痛,清热、利气、解毒、消炎,通筋、活血、抗菌、生肌等功效以及较好的抑制各种病菌和抗菌、抗病毒作用,而且具有止痛快、收敛快、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结痂迅速、不留疤痕、无挛缩畸形、制备工艺简单、药味少、药源丰富、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的优点,经临床验证对各种类型的烧烫伤均有效,治疗I-III度烧烫伤的治愈率为100%。适合烧伤、烫伤、术后伤口炎症、外伤溃疡、虫毒、蜂毒及疔疖等的治疗。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外伤用中草药液,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按下述方法制成的水剂:
A、原料
冬青2份、板兰根1份、延胡索1份;
B、制备方法
制备的步骤是:
实施例1
a)原料精选:按重量份精选冬青500克、板兰根250克、延胡索250克;
b)原料粉碎:将原料冬青、板兰根、延胡索洗净、风化干燥、粉碎、混合;
c)煎煮:将上述混合物入高压锅内,加水若干,上盖武火煮沸,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
d)过滤:上述药液冷却后,过滤、去渣;
e)浓缩:将去渣后的溶液再入高压锅内上盖武火煮沸,沸后用文火继续煮至药液手感粘性明显,颜色为深红偏黄,浓缩后的药液原汁冷却备用;
f)萃取:选取纯食用酒精作溶剂,按1∶1的容积的比例将药液原汁与纯食用酒精混合,装于密闭容器内搅拌、静置96小时,使其析出沉淀物,过滤、去沉淀物,得萃取液;
g)分离提纯:兩相分离,用蒸溜方法将萃取溶液分离为目标物相-药液原液,并回收溶剂-酒精;
h)原液防腐:原液中添加0.2%的防腐剂苯钾酸钠,充分搅拌均匀后装瓶;
i)高温消毒:将上述药液原液灌装成100ml小瓶压盖后置消毒锅内,高温蒸煮30分钟;
j)检验:检查小瓶是否洁净、破损、密封;
k)产品:瓶体贴使用说明书,并装专用包装盒内即得。
实施例2
a)原料精选:按重量份精选冬青350克、板兰根170克、延胡索170克;
b)原料粉碎:将原料冬青、板兰根、延胡索洗净、风化干燥、粉碎、混合;
c)煎煮:将上述混合物入高压锅内,加水若干,上盖武火煮沸,沸后文火煎煮18分钟;
d)过滤:上述药液冷却后,过滤、去渣;
e)浓缩:将去渣后的溶液再入高压锅内上盖武火煮沸,沸后用文火继续煮至药液手感粘性明显,颜色为深红偏黄,浓缩后的药液原汁冷却备用;
f)萃取:选取纯食用酒精作溶剂,按1∶1的容积的比例将药液原汁与纯食用酒精混合,装于密闭容器内搅拌、静置72小时,使其析出沉淀物,过滤、去沉淀物,得萃取液;
g)分离提纯:兩相分离,用蒸溜方法将萃取溶液分离为目标物相-药液原液,并回收溶剂-酒精;
h)原液防腐:原液中添加0.2%的防腐剂苯钾酸钠,充分搅拌均匀后装瓶;
i)高温消毒:将上述药液原液灌装成100ml小瓶压盖后置消毒锅内,高温蒸煮25分钟;
j)检验:检查小瓶是否洁净、破损、密封;
k)产品:瓶体贴使用说明书,并装专用包装盒内即得。
实施例3
a)原料精选:按重量份精选冬青250克、板兰根125克、延胡索125克;
b)原料粉碎:将原料冬青、板兰根、延胡索洗净、风化干燥、粉碎、混合;
c)煎煮:将上述混合物入高压锅内,加水若干,上盖武火煮沸,沸后文火煎煮15分钟;
d)过滤:上述药液冷却后,过滤、去渣;
e)浓缩:将去渣后的溶液再入高压锅内上盖武火煮沸,沸后用文火继续煮至药液手感粘性明显,颜色为深红偏黄,浓缩后的药液原汁冷却备用;
f)萃取:选取纯食用酒精作溶剂,按1∶1的容积的比例将药液原汁与纯食用酒精混合,装于密闭容器内搅拌、静置48小时,使其析出沉淀物,过滤、去沉淀物,得萃取液;
g)分离提纯:兩相分离,用蒸溜方法将萃取溶液分离为目标物相-药液原液,并回收溶剂-酒精;
h)原液防腐:原液中添加0.2%的防腐剂苯钾酸钠,充分搅拌均匀后装瓶;
i)高温消毒:将上述药液原液灌装成100ml小瓶压盖后置消毒锅内,高温蒸煮20分钟;
j)检验:检查小瓶是否洁净、破损、密封;
k)产品:瓶体贴使用说明书,并装专用包装盒内即得。
实施例4
a)原料精选:按重量份精选冬青750克、板兰根375克、延胡索375克;
b)原料粉碎:将原料冬青、板兰根、延胡索洗净、风化干燥、粉碎、混合;
c)煎煮:将上述混合物入高压锅内,加水若干,上盖武火煮沸,沸后文火煎煮23分钟;
d)过滤:上述药液冷却后,过滤、去渣;
e)浓缩:将去渣后的溶液再入高压锅内上盖武火煮沸,沸后用文火继续煮至药液手感粘性明显,颜色为深红偏黄,浓缩后的药液原汁冷却备用;
f)萃取:选取纯食用酒精作溶剂,按1∶1的容积的比例将药液原汁与纯食用酒精混合,装于密闭容器内搅拌、静置136小时,使其析出沉淀物,过滤、去沉淀物,得萃取液;
g)分离提纯:兩相分离,用蒸溜方法将萃取溶液分离为目标物相-药液原液,并回收溶剂-酒精;
h)原液防腐:原液中添加0.3%的防腐剂苯钾酸钠,充分搅拌均匀后装瓶;
i)高温消毒:将上述药液原液灌装成100ml小瓶压盖后置消毒锅内,高温蒸煮35分钟;
j)检验:检查小瓶是否洁净、破损、密封;
k)产品:瓶体贴使用说明书,并装专用包装盒内即得。
实施例5
a)原料精选:按重量份精选冬青950克、板兰根475克、延胡索475克;
b)原料粉碎:将原料冬青、板兰根、延胡索洗净、风化干燥、粉碎、混合;
c)煎煮:将上述混合物入高压锅内,加水若干,上盖武火煮沸,沸后文火煎煮25分钟;
d)过滤:上述药液冷却后,过滤、去渣;
e)浓缩:将去渣后的溶液再入高压锅内上盖武火煮沸,沸后用文火继续煮至药液手感粘性明显,颜色为深红偏黄,浓缩后的药液原汁冷却备用;
f)萃取:选取纯食用酒精作溶剂,按1∶1的容积的比例将药液原汁与纯食用酒精混合,装于密闭容器内搅拌、静置168小时,使其析出沉淀物,过滤、去沉淀物,得萃取液;
g)分离提纯:兩相分离,用蒸溜方法将萃取溶液分离为目标物相-药液原液,并回收溶剂-酒精;
h)原液防腐:原液中添加0.4%的防腐剂苯钾酸钠,充分搅拌均匀后装瓶;
i)高温消毒:将上述药液原液灌装成100ml小瓶压盖后置消毒锅内,高温蒸煮40分钟;
j)检验:检查小瓶是否洁净、破损、密封;
k)产品:瓶体贴使用说明书,并装专用包装盒内即得。
使用本发明的中草药液时,视患处大小和受伤程度,每次取本药用脱脂棉粘药液连续涂搽或间隔涂搽或湿敷患处,每日数次,并注意保持伤口湿润。I度浅表伤疗程为1~3天,深II度烧伤疗程为8~10天,III度烧烫伤疗程为20~30天。
经临床观察和随访记录及疗效对比试验(包括动物试验),本发明所提供的药液在清热、解毒、消炎,通筋、活血、生肌方面效果显著,且止痛快、收敛快、祛脓快。经本申请人治愈的200余例中有男性患者三分之二,女性患者三分之一,年龄从10个月的小孩到75岁的老人。其中治愈I度和浅II度烧烫伤者五十余例、深H度烧烫伤者四十余例、III度烧烫伤者十余例,其它为摔伤、擦伤、扭伤、砍伤、砸伤以及虫毒、蜂毒、疔疖和严重溃疡。
典型病例:
A、外伤病例
使用本发明的药液治疗浅表性擦伤时,只要在伤口涂搽药液数次,30分钟内即能见到伤口结痂愈合,且不必打针吃药。
周××,男,45岁,湘钢二宿舍十七楼20号。2004年因车祸左脚下肢骨折,在市中心医院住院40余天,胫骨处中部外伤发炎,导致伤口坏死,形成9×3公分大,并露骨1.5×1公分,用脱脂棉泡本发明的药液湿敷,外盖薄膜防止药水挥发,12~24小时换药一次,共用药700毫升,32天伤口愈合。
贺××,男,37岁,韶山乡竹鸡村新田组。2003年右手掌后部被平刨机刨掉一块4×2公分的皮肉,经他处医生治疗7天,伤口发炎。使用本发明的外伤用中草药液外敷或涂搽患处,共用药200毫升,20余天伤口愈合。
戴×,女,10岁,宁乡县大屯营乡涟湖村赵家组。2002年搭乘摩托车左脚后跟内侧被后轮卡伤,在外治疗30余天,伤口发炎坏死成3.5×3公分大,并有1.2×1公分露骨,共用药200毫升,15天伤口愈合。
何××,男,35岁,韶山乡竹鸡村张家组。2003年左手中指前节被压伤,指皮开裂,在市中医院治疗10多天,花费1000多元,伤口严重发炎,缝合失败,手指肿大一倍以上,由于指肿皮缩,伤口外露肉1×2公分,就诊医院只能采取剪去前小节骨消炎缝合的处理方案。经本申请人治疗时,只使用四根棉签涂的药于先天上午11点左右涂抹伤口,第二天上午9点,伤口肿退炎消,基本愈合,三天后便去装卸工地上班,在场见证的摩的司机笑日:“棉签医生”。
李××,男,23岁(本申请人三子)。2001年第一次摩托车事故,当时多处大面积擦伤且天气炎热,加上皮质特殊,用药250毫升,10余天伤口愈合,无疤痕。2001年第二次,在韶山火车站搭乘摩托,被一青年骑车违章横撞脸部先着地,当时晕死,送韶山医院。本申请人接电话后即带药赶到医院,见伤者正躺在诊治台上等待医生、护士施治,此时病人已醒,脸青面肿、鼻孔流血、满脸血迹,随即使用本发明的药液100毫升涂搽受伤部位,第二天上午9点赶到医院看望病人时已肿消青退,几乎象是没有受过伤似。事隔许久,护士见到本申请人时,说:“上次您崽摔成那个样子,我认为要在医院住一阵子才能治好,哪知第二天就象没有受过伤一样,真是好药!”。2004年,李××第三次被几个人砍刺15处,有处伤口已被砍伤骨头。医院当时下了病危通知,缝合伤口后,经与医院协商签字,获准使用本申请人的中草药液湿敷伤口,随后伤口变平、变干、不发炎,四天即可轻拍伤口,用药200毫升伤口愈合快且好。
使用本发明的药液治疗手术后的任何伤口且伤口愈合不留疤痕。见证人,刘院长。
汤××,男,35岁,住永义乡东湖村,在永义亭做屠宰生意。2002年双抢时骑摩托擦伤,左脚膝盖前下内上两处伤口,在永义卫生院治疗一星期,后经人介绍转到本申请人处治疗。拿开纱布时,被吓了一跳,上内侧伤口腿部红肿利害,伤口直径达4公分,深约1公分,形成满伤口的脓眼,伤口周围有1公分宽即将坏死的紫黑色肉。施治时,先用双氧水冲洗伤口,然后采用本发明的药液湿敷创面,下午开始用药至第二天上午换药时,伤口就小了许多,且伤口红肿已消退大部分,脓眼也浅了,四周的紫黑色肉也消失,共用药150毫升,10天伤口愈合。
吴老先生,男,70岁,韶山乡竹鸡村张家组。2001年扎钢筋时,被钢筋击伤,在市中医院治疗过,也用过民间土方,20多天后,其儿子用摩托车送来,不能行走,是背着进屋的,下肢及脚背红肿严重,且大面积星点式溃疡,经过10多天内服外搽本发明的药液500毫升,肿退炎消,伤口愈合。
肖×,男,42岁,如意镇杨荣村裴家湾组。2003年下午四点多钟,在整理猪栏时,左手中指被压伤,指甲被击穿一个4毫米洞,即请医生清洗包扎,服止痛消炎药,但一晚不能睡,痛得钻心,第二天上午9时,经本申请人治疗时,指尖红肿发紫,伤口开始化脓,用药不到三分钟,痛大减,半小时无钻心痛,接着敷药两次,三天即愈。2004年第二次是扮禾背谷子不小心,滑下1米的田埂,左脚大小腿侧面严重擦伤,红肿发紫,行走不便且疼痛历害,用药50毫升涂搽伤处,三天即愈。
肖××,女,37岁,住永义韶南村。2005年下午4点左右,挑水扭伤左脚踝关节,痛得一晚几乎未睡,第二天早晨9点用药,当时红肿发紫,配合六合治疗仪施治一个小时,第三天上午又用一个小时,伤全愈。
李××,5岁(本申请人孙女),伤口肿疱瘀血,用本发明的中草药液搽抹并轻轻按摩肿疱,能见到血退肿消,肿疱疼痛消失,愈合极快。
B、烧烫伤病例
使用本发明的药液治疗烧烫伤,可配合使用注射生理盐水24小时清冼一次伤口,用药时注意保持伤口湿润。而且本申请人能备药待搽,手下沸水而不伤。即手快速从沸水中抄一下,立即使用本发明的药液连续六次左右涂抹抄过沸水的手,而手不会受伤。
谭××,男,1岁半,如意镇杨荣村裴家湾组。2003年夏天被热水瓶内开水烫伤,左脚大小腿中间50%面积深二度烫伤,经本申请人施治,用药150毫升,仅付6元多钱作消炎药费,10天内烫伤处所有结痂基本掉完,无疤痕。
杨××,男,32岁,韶山乡石忠村湘思塘组。2002年右背部从肩膀到腰部,右手后面从肩膀至手腕,被人用铸造时盛熔化钢水的红铁瓢击伤,深二度,少部分呈浅三度,在市中医院治疗四天,已经严重溃疡,经用本发明的药液500毫升治疗7天,伤口愈合。
杨××之子,2岁。2003年脚踏进正在燃烧而无烟的火土灰内,膝盖下的上节深二度严重烫伤起泡,下节至脚掌则被烧干,掌皮开裂,属三度,用药1500毫升35天伤愈,留有小块疤痕(此例因患者年龄少,烫伤严重且配合不好,故留有小块疤痕)。
庞××,男,20岁(庞×之子),杨林乡善扶村。2002年从膝盖至脚背被烧成深二度,用药500毫升3天伤口愈合,继续用药至掉痂,没有疤痕。
彭××,男,35岁,如意镇如意村岭上组。2003年双小臂下节及手掌被汽油烧伤,深二度,用药300毫升8天伤口愈合。
唐××,男,57岁,如意镇梅湖村。2005年汽车水箱开锅,揭盖时被水蒸汽烫伤,胸部及脸部起胞,伤后40分钟用药,病人躺在地上的垫子上,痛得发抖,使用本发明的药液能立即见到红退痛渐止,仅用药100毫升涂抹并休息3天痊愈。
C、其它病例
李××,女,47岁,韶山乡石忠村峡口组。2004年患腮疔,请当地著名专业70多岁的老医生治疗4天,花费70多元,无效,使用本发明的药液外敷2次,2天病愈。
何××,女,40岁,韶山乡竹鸡村淡家组。2004年蜂毒,因是正月下旬的黄蜂,毒性特别历害,刺后仅一分多钟,伤口发黑,剧痛,用药3个小时,肿消病止。树下毛虫灰毒,从发现痒至红肿蛋豆大般的硬块密集形成,奇痒头晕,只有10分钟左右,用药两次各10毫升,只几个小时症状全消。
贺××,女,72岁,市汽车站诚信超市。几十年的眼病,导致左眼视力减退,右眼失明,长期疼痛,红痒流泪,经常用药滴,内服药,不见好转,使用本发明的药液滴眼,上述症状消失,解决了几十年来没有解决的难题。
Claims (2)
1、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按下述方法制成的水剂:
A、原料
冬青2份、板兰根1份、延胡索1份;
B、制备方法
a)原料粉碎:将原料冬青、板兰根、延胡索风化干燥、粉碎、混合;
b)煎煮:将混合物入高压锅内,加水煮沸,沸后再继续煎煮15~25分钟,过滤、去渣;
c)浓缩:将去渣后的溶液再入锅内煮沸,沸后继续煮至药液手感粘性明显,药液原汁深红偏黄;
d)萃取:药液原汁与纯食用酒精混合,装于密闭容器内搅拌、静置48~168小时,得萃取液;
e)分离提纯:兩相分离,得药液原液,并回收纯食用酒精;
f)原液防腐:原液中添加0.2%~0.4%的防腐剂;
g)高温消毒:将上述药液原液灌装成瓶,置消毒锅内,高温蒸煮20~40分钟;
h)产品:取瓶检验、贴使用说明书,装于专用包装盒内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的步骤是:
a)原料精选:按重量份精选冬青500克、板兰根250克、延胡索250克;
b)原料粉碎:将原料冬青、板兰根、延胡索洗净、风化干燥、粉碎、混合;
c)煎煮:将上述混合物入高压锅内,加水若干,上盖武火煮沸,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
d)过滤:上述药液冷却后,过滤、去渣;
e)浓缩:将去渣后的溶液再入高压锅内上盖武火煮沸,沸后用文火继续煮至药液手感粘性明显,颜色为深红偏黄,浓缩后的药液原汁冷却备用;
f)萃取:选取纯食用酒精作溶剂,按1∶1的容积的比例将药液原汁与纯食用酒精混合,装于密闭容器内搅拌、静置72小时,使其析出沉淀物,过滤、去沉淀物,得萃取液;
g)分离提纯:兩相分离,用蒸溜方法将萃取溶液分离为目标物相-药液原液,并回收溶剂-酒精;
h)原液防腐:原液中添加0.2%的防腐剂苯钾酸钠,充分搅拌均匀后装瓶;
i)高温消毒:将上述药液原液灌装成100ml小瓶压盖后置消毒锅内,高温蒸煮30分钟;
j)检验:检查小瓶是否洁净、破损、密封;
k)产品:瓶体贴使用说明书,并装专用包装盒内即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1174XA CN100342869C (zh) | 2006-01-19 | 2006-01-19 | 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1174XA CN100342869C (zh) | 2006-01-19 | 2006-01-19 | 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9945A CN1839945A (zh) | 2006-10-04 |
CN100342869C true CN100342869C (zh) | 2007-10-17 |
Family
ID=37029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3117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2869C (zh) | 2006-01-19 | 2006-01-19 | 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4286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76914B (zh) * | 2022-01-24 | 2023-08-04 |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一种中药煎煮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203A (zh) * | 1993-06-10 | 1994-12-14 | 王大刚 | 中药烧伤膏及其制法 |
-
2006
- 2006-01-19 CN CNB200610031174XA patent/CN10034286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203A (zh) * | 1993-06-10 | 1994-12-14 | 王大刚 | 中药烧伤膏及其制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中医外治法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 白彦萍,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2卷第1期 2003 * |
浅议中医中药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李颖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第10卷第8期 199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9945A (zh) | 2006-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29795A (zh) | 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96047A (zh) | 一种治疗毒蛇咬伤的外敷解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69822B (zh) | 滑膜炎回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833685A (zh) | 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228586A (zh) | 一种促进骨伤骨折愈合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19935A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 | |
CN100508992C (zh) | 一种治疗外伤以及烧烫伤的中药 | |
CN100342869C (zh) | 一种外伤用中草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17812B (zh) |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99219A (zh) | 用于引流排毒的药物 | |
CN103055013A (zh) | 一种治疗皮疹、烧伤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7468724A (zh) | 一种烧伤精粉及制备方法 | |
CN1231231C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04136B (zh) | 烫灼烧伤疮疡外贴膏及配制方法 | |
CN101301447B (zh) |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组合物 | |
CN1202853C (zh) | 一种跌打接骨膏剂及其配制方法 | |
CN103638116A (zh) | 一种接骨用辅助天然复方中药 | |
CN102697928B (zh) |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1711839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 |
CN105944074A (zh) | 一种风湿关节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47803A (zh) | 一种治疗肾气亏虚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21105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82243A (zh) | 一种治疗日晒疮的中药组合物 | |
CN1579484A (zh) | 中药止痛袋 | |
CN119488571A (zh) |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拔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7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