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东坝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坝话
Lamo, mBo
’Bo skad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西藏左贡县昌都县
語系
汉藏语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Glottologlamo1245[1]

东坝话(也称Lamo、mBo;IPA: mbo˥’Bo skad),是一种未被分类的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昌都县左贡县。最近由Suzuki & Nyima (2016)记录。

Suzuki & Nyima (2018)记录了东坝乡格瓦方言。

名称

[编辑]

《昌都地区志》 (2005: 819)[2]因这种语言分布在左贡县东坝乡,将其称作东坝话。

康藏族称他们为mBo或mBo mi(’bo mi)。传统上认为东坝话使用者也自称Po mi,但并不是所有东坝话使用者都知道这个内名。他们称自己的语言为“Lamo”。部分使用者也称其为“ˊmbo hkə”。[3]:38–81

东坝话内名与地点(素苦话(藏文:gSerkhu)是一种难以与其他方言互通的方言):[3]

语言 内名 位置
东坝话 [la55 mo55] 左贡县东坝乡
东坝话 [la55 mɛ53] 左贡县中林卡乡
素苦话(gSerkhu) [sə55 khu55] 察隅县下察隅镇

人口分布[3]

[编辑]

东坝话使用者约有4千人,其中2千人生活在东坝乡,另外2千生活在中林卡乡。两个乡都在左贡县怒江沿岸。[3]

语言 县与镇
东坝话 左贡县东坝乡 军拥村、格瓦村、普卡村、坝左村和加坝村
东坝话(Lamei) 左贡县中林卡乡 十字卡村、洛巴村、若巴村、瓦堆村和瓦美村
gSerkhu 察隅县上察隅镇 本堆村、目宗村、翠兴村和西巴村

方言

[编辑]

有两种方言:[3]

  • 东坝话/Lamo(藏语名:mBo-skad)
  • Lamei

东坝乡有5个东坝话村庄,分别是军拥村、格瓦村、普卡村、坝左村和加坝村。其余村都说藏语康方言。[3]

Lamei分布在5个村庄,中林卡乡使用者约1500至2千人。十字卡村、洛巴村、若巴村、瓦堆村和瓦美村几个村只有Lamei使用者。俄巴、普拉和左西几个村既有Lamei使用者也有康方言使用者。[3]

gSerkhu是东坝话方言,但几乎不能互通。藏语康方言使用者称其语言为Sikhu。gSerkhu使用者分布在察隅县上察隅镇gSerkhu河谷的本堆村、目宗村、翠兴村和西巴村4个村中,约有80户、400人。都分布在察隅县上察隅镇。察隅县也有藏语康方言使用者,从东坝乡的东坝话语区迁来。[3]

分类

[编辑]

Suzuki & Nyima (2016, 2018)认为东坝话属于羌语支向柏霖 (2016)[4]认为mBo属于嘉绒语支尔龚-拉坞戎语语群。

Suzuki & Nyima (2018)注意到东坝话和其他两种最近发现的语言——西藏东部昌都县如美话(分布在左贡县马尔康市澜沧江河谷)和则松话(分布在察雅县北部)——关系密切。

东坝话与书面藏语原始藏缅语比较(Nyima & Suzuki 2019):[3]

词义 东坝话 书面藏语 原始藏缅语
1 ˉdə gcig *tyak ~ *g-t(y)ik
4 ˉlə̰ bzhi *b-ləy
7 ˉn̥i bdun *s-ni-s
10 ˉʁɑ bcu *ts(y)i(y) ~ *tsyay
ˉnə khyod *na-ŋ
ˊre rta *s/m-rang
ˉse khrag *s-hywəy-t
尿 ˉqo gcin *kum

词汇

[编辑]

Suzuki & Nyima (2016)给出下列东坝话词汇。

词义 东把话
1 də˥
2 na˥
3 sɔ̰̃˩
4 lə̰˥
5 ɴʷɚ̰˥
6 tɕi˩
7 n̥i˥
8 ʱdʑə˥
9 ᵑɡo˥
10 ʁɑ˥
100 ʱdʑi˥
ŋa˥
nə˥
kə˥
sa˥
尿 qo˩
tɕʰi˥
ʰtɕɑ˥
ʁɑ˩
ɲɛ˩ (藏语群借词)
pʰo˥ ɦu
re˩
nɑ˥
sɛ˥ tɕʰɛ (藏语群借词)
ɕe˩ mɛ (藏语群借词)
山腰 ɴɢa˥
jʉ˥
tɕɯ˥
tɕə˥
wə˥-
nə˥-

音系

[编辑]

Suzuki & Nyima (2018)[5]报告了格瓦方言的音系,称东坝话“具有独特的音系演变”。

双唇音 齿龈音 卷舌音 硬腭音 软腭音 小舌音 声门音
普通 咝音
鼻音 ȵ̊ ŋ̊ ɴ̥
m n ȵ ŋ ɴ
塞音/
塞擦音
不送气 p t ts ʈ k q ʔ
送气 tsʰ ʈʰ tɕʰ
b d dz ɖ g ɢ
通音 s ʂ ɕ x χ h
z ʑ ɣ ʁ ɦ
近音
w l j
颤音 r

前鼻化前送气可分析为前声母成分。

i ʉ ɯ u
半闭 e ɵ o
ə, (ɚ), (əɣ)
半开 ɛ ɔ
a ɑ

所有元音都可加嘎裂声鼻化。还有几种较少见的次要调音,如R化/ɚ/与软腭化/əɣ/。

音节结构cCGV

声调有高调和升调,与如美话则松话相同。声调承载单元是每个词的前两个音节,常常不包含第二个音节。[5]

形态

[编辑]

东坝话方向性前缀:[3]

  • n-: ˊnə- sə̰“杀”、ˊna-qɑ“嚼”、ˊnu-pho“落”
  • th-: ˊtho-xɯ“去”、ˊtho-ndzo“收集”、ˊthe-ji“卖”
  • k-: ˊka-tɵ“买”、ˉko’-ɕa“打碎”
  • t-: ˉtu’-rɑ“接受”、ˉtə’-tɕa“戴(帽子)”
  • l-: ˉla’-mbo“推翻”
  • w-: ˉwo’-ɕa“撕毁”、ˊwu-ndzə“吃”

方向性前缀加le“来”:[3]

  • ˊne-le:“下来”
  • ˊthe-le:“(他)到了”(仅限完成体/不定过去时)
  • k-:(无)
  • ˊtə’-le:“向上来/来靠近说话者”
  • ˉle-le: “来到一个离说话者较近的地方”
  • ˊwu-le:“水平地向说话者来”

参考

[编辑]
  1.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Lamo.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 西藏昌都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5). 《昌都地区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Tashi Nyima; Hiroyuki Suzuki. Newly recognised languages in Chamdo: Geography, culture, history, and language.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2019, 42 (1). ISSN 0731-3500. doi:10.1075/ltba.18004.nyi可免费查阅. 
  4. ^ 向柏霖. 2016. Les journées d'études sur les langues du Sichu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Suzuki, Hiroyuki; Nyima, Tashi.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among three non-Tibetic languages in Chamdo, TAR. Proceedings of the 5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Tibet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第51回国際漢蔵語学会実行委員会・京都大学白眉センター). September 2018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