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149280A1 - 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WO2018149280A1 WO2018149280A1 PCT/CN2018/074087 CN2018074087W WO2018149280A1 WO 2018149280 A1 WO2018149280 A1 WO 2018149280A1 CN 2018074087 W CN2018074087 W CN 2018074087W WO 2018149280 A1 WO2018149280 A1 WO 2018149280A1
- Authority
- WO
- WIPO (PCT)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equipment
- inactive state
- user
- base station
- downlink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example, to a data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Long-Term Evolution (LTE) system.
- LTE Long-Term Evolution
- the inactive state user identity includes information of an anchor base station and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wherein the anchor base station is a base station that stores a user context.
- FIG. 1 is a schematic flowchart of a data receiving method in an embodiment. As shown in FIG. 1, the metho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arries user state information of the UE.
- th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arries information about whether the UE is in a connected st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处于非活跃状态的用户设备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从下行控制信道中获取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在下行共享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数据包之后保持在所述非活跃状态。还公开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
Description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例如,涉及一种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正在研究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
th Generation,5G)对控制面时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能在10ms时间范围内进入连接态,并开始发送数据。但在LTE系统中,从空闲态切换到连接态需要经历初始随机接入,连接建立,登记鉴权等多个过程,这使得UE很难在10ms内从空闲态切换至连接态。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3GPP引入了一个新的UE状态,非活跃(inactive)状态。当UE从连接态进入非活跃状态时,用户初始连接的锚点基站(anchor eNB)和核心网会一直维护该用户的所有连接配置和处理上行文,使得用户仅需要在空中接口通过随机接入类似的简单过程完成空口配置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连接态。
同时,为了省电,UE在非活跃状态不会配置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和探测(sounding)资源,并采用和空闲状态类似的测量和小区选择策略。所以,非活跃状态的用户在宏小区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失去上行同步,即上行发送采用的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会由于移动而不能再使用,必须通过随机接入或类似的过程重新进行时间提前量测量。
很多应用除了短时间的大量数据发送之外,还存在背景业务流。该背景类业务流一般发送数据包的频率比较低,且数据包比较小。对于这些背景业务,如果在非活跃状态的UE能支持直接数据传输,即不需要转入连接态就可以进行少量数据的传输,则可以节省UE的信令开销和耗电。所以,如何在LTE系统中支持非活跃状态用户的直接数据传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处于非活跃状态的用户设备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从下行控制信道中获取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在下行共享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数据包之后保持在所述非活跃状态。
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状态信息。
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非活跃状态的信息;以及
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信息。
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单个处于非活跃状态的用户设备专用的。
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用户设备前一次处于连接态所使用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
所述用户设备的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的全部或部分。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在用户设备进入非活跃状态时,由基站分配并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包括锚点基站的信息和所述用户设备的信息,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户设备中保存的身份标识、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分配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用户设备前一次连接态所使用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使用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用户设备进行周期性睡眠,并在所述用户设备苏醒后的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进入非活跃状态之前和锚点基站通过信令协商所述睡眠和苏醒的时间,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下行控制信息获取单元,设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活跃状态时,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从下行控制信道中获取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数据接收单元,设置为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在下行共享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数据包之后保持在所述非活跃状态。
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状态信息。
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非活跃状态的信息;以及
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信息。
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单个处于非活跃状态的用户设备专用的。
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用户设备前一次处于连接态所使用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
所述用户设备的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的全部或部分。
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通知获取单元,设置为在用户设备进入非活跃状态时,接收基站分配的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包括锚点基站的信息和所述用户设备的信息,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户设备中保存的身份标识、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分配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用户设备前一次连接态所使用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监听单元,设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活跃状态时,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使用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设置为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控制所述处于非活跃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周期性睡眠;其中,
所述监听单元设置为在所述用户设备苏醒后的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协商单元,设置为在用户设备进入非活跃状态之前和锚点基站通过信令协商所述睡眠和苏醒的时间,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任一项的方法。
图1为一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非活跃状态的UE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和使用专用RNTI值接收下行ACK或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包含用户状态信息的专用的新DCI格式的示例;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非活跃状态的UE进行上行数据重发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连接状态的UE进入非活跃状态的信令交互流程图;以及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
在3GPP的讨论中,上行直接数据传输可以采用非授权传输,即基站直接将一部分无线资源划出来专门发送上行小数据,这部分无线资源可以是分配给一 个UE专用,也可以是分配给多个UE共享,多个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下行直接数据传输可以采用在寻呼消息中夹带小数据的模式。其中,所述小数据可以是在一次发送过程中传输的数据包,小数据的可以认为是50个字节以下的数据包,也可以是200~300字节以下的数据包。
有些情况下,对于非授权的上行直接数据传输,基站需要返回一个正确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消息,通知用户该上行数据已经成功收到。此外,对应一些应用,接收端可能会在收到UE的上行数据后,立即返回一些数据包。因此,由上行数据传输引起的非活跃状态的下行直接数据传输是非常普遍的。这种情况下,由于下行数据传输前,基站已经收到了上行的数据包,所以基站知道该UE就在其覆盖范围内。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发送下行数据。以下实施例讨论在非活跃状态下,上行数据传输引起的下行直接数据传输。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中,处于非活跃状态的UE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从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中获取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UE的用户状态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UE的用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UE是否处于非活跃状态的信息;以及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UE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RNTI为单个处于非活跃状态的UE专用的。
一实施例中,所述RNTI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RNTI为所述UE前一次处于连接态所使用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C-RNTI);以及
所述RNTI为所述UE的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的全部或部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在UE进入非活跃状态时,由基站分配并发送给所述UE。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包括锚点基站的信息和所述UE的信息,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UE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UE中保存的身份标识、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分配的UE标识、UE前一次连接态所使用的C-RNTI。
一实施例中,所述处于非活跃状态的UE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使用所述RNTI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处于非活跃状态的UE进行周期性睡眠,并在所述用户设备苏醒后的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一实施例中,所述UE进入非活跃状态之前和锚点基站通过信令协商所述睡眠和苏醒的时间,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步骤102中,所述处于非活跃状态的UE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在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中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UE在接收所述数据包之后保持在所述非活跃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非活跃状态的UE使用特定的RNTI可以直接从PDCCH中获得下行数据的DCI,UE按照下行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在PDSCH中发送的数据包,并保持在非活跃状态。非活跃状态的UE在实现下行数据接收时,不用在连接态和非活跃状态之间频繁切换,节省了信令开销,相应地,非活跃状态的UE的耗电也减少了。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非活跃状态的UE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和使用专用RNTI值接收下行ACK或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中,进入非活跃状态的UE监听基站发送的非授权发送信息。
非授权发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的一项或多项:非授权发送的无线资源位置信息,非授权发送的调整编码选择信息,非授权发送的上行功率控制信息,非授权发送的下行回应所使用的RNTI值信息,非授权发送的重发等待时间,以及非授权发送的后续PDCCH监听时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非授权发送信息可以通过广播信道发送。例如,非授权发送信息可以通过非活跃状态的UE专用的广播信道发送。此外,非授权发送信息还可以在UE进入非活跃状态之前通过专用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发送给UE。
步骤202中,UE根据所述非授权发送信息使用非授权资源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203中,基站使用UE的RNTI值发送新的DCI。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新的DCI中还可以包括用户状态的信息。例如:新的DCI中包括用户是否处于非活跃状态的信息。例如,新的DCI中包括用户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RNTI可以是单个非活跃状态的UE专用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RNTI可以是该UE前一次连接态所使用的C-RNTI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RNTI可以是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的全部或部分。
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可以在用户进入非活跃状态时由基站分配并发送该用户设备的。
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可以包括锚点基站(即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的信息和UE本身的信息。
所述UE本身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的一项或多项:UE中保存的身份标识,MME分配的UE标识,以及UE上次连接态所使用的C-RNTI。
步骤204中,用户根据所述DCI接收基站的ACK信息和后续数据中的至少之一,并仍然保持非活跃状态。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包含用户状态信息的专用的新DCI格式的示例,如图3所示,该格式信息中使用1比特来表示UE的状态信息。例如:用比特“0”表示连接态,比特“1”表示非活跃状态。
图4为一实施例的非活跃状态的UE进行上行数据重发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中,进入非活跃状态的UE监听基站发送的非授权发送信息。
非授权发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的一项或多项:非授权发送的无线资源位置信息,非授权发送的调整编码选择信息,非授权发送的上行功率控制信息,非授权发送的下行回应所使用的RNTI值信息,非授权发送的重发等待时间,以及非授权发送的后续PDCCH监听时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非授权发送信息可以通过广播信道发送。例如,非授权发送信息可以通过非活跃状态的UE专用的广播信道发送。此外,非授权发送信息还可以在UE进入非活跃状态之前通过专用的RRC信令通知给UE。
步骤402中,UE根据所述非授权发送信息使用非授权资源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403中,UE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收到基站的ACK和后续数据中的至少之一,UE根据所述非授权发送信息使用非授权资源重发所述上行数据。
步骤403中的所述时间范围可以是非授权发送的重发等待时间,或非授权发送的后续PDCCH监听时间。
图5为一实施例的连接状态的UE进入非活跃状态的信令交互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信令交互过程如下。
步骤501中,基站向进入连接状态的UE发送“非活跃状态配置命令”消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活跃状态配置命令”消息可以是一个新的RRC信令消息,或包含在已有的RRC信令消息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活跃状态配置命令”消息可以包含该UE在非活跃状态的睡眠和苏醒时间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活跃状态配置命令”消息可以包含该UE在非活跃状态的小区选择和重选信息。
步骤502中,UE发送“非活跃状态配置确认”消息给基站,确认UE将立即进入非活跃状态,并按上述配置命令消息中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行动。
图6为一实施例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获取单元61和数据接收单元62。
下行控制信息获取单元61,设置为当UE处于非活跃状态时,使用RNTI从下行控制信道中获取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
数据接收单元62,设置为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在下行共享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UE在接收数据包之后保持在所述非活跃状态。
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UE的用户状态信息。
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UE的用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UE是否处于非活跃状态的信息;以及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UE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信息。
一实施例中,所述RNTI为单个处于非活跃状态的UE专用的。
一实施例中,所述RNTI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RNTI为所述UE前一次处于连接态所使用的C-RNTI;以及
所述RNTI为所述UE的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的全部或部分。
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获取单元63。
通知获取单元63,设置为在UE进入非活跃状态时,接收基站通知的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
一实施例中,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包括锚点基站的信息和所述UE的信息,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一实施例中,所述UE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UE中保存的身份标识、MME分配的UE标识、以及UE前一次连接态所使用的C-RNTI。
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监听单元64。
监听单元64,设置为当UE处于非活跃状态时,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使用所述RNTI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65。
控制单元65,设置为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控制所述处于非活跃状态的UE进行周期性睡眠。
所述监听单元64,设置为在用户设备苏醒后的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协商单元66。
协商单元66,设置为在UE进入非活跃状态之前和锚点基站通过信令协商所述睡眠和苏醒的时间。
图6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中的多个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数据接收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 序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方法。
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节省信令开销,降低了用户设备的耗电。
Claims (23)
-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处于非活跃状态的用户设备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从下行控制信道中获取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在下行共享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数据包之后保持在所述非活跃状态。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状态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非活跃状态的信息;以及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单个处于非活跃状态的用户设备专用的。
-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用户设备前一次处于连接态所使用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的全部或部分。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在用户设备进入非活跃状态时,由基站分配并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包括锚点基站的信息和所述用户设备的信息,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设备中保存的身份标识、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分配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用户设备前一次连接态所使用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使用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用户设备进行周期性睡眠,并在所述用户设备苏醒后的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进入非活跃状态之前和锚点基站通过信令协商所述睡眠和苏醒的时间,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 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获取单元,设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活跃状态时,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从下行控制信道中获取下行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数据接收单元,设置为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在下行共享信道中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数据包之后保持在所述非活跃状态。
-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状态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 少之一: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非活跃状态的信息;以及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处于连接状态的信息。
- 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单个处于非活跃状态的用户设备专用的。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用户设备前一次处于连接态所使用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的全部或部分。
-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通知获取单元,设置为在用户设备进入非活跃状态时,接收基站分配的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非活跃状态用户身份标识包括锚点基站的信息和所述用户设备的信息,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设备中保存的身份标识、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分配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用户设备前一次连接态所使用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 根据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监听单元,设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活跃状态时,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使用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设置为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控制所述处于非活跃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周期性睡眠;其中,所述监听单元设置为在所述用户设备苏醒后的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监听下行控制信道。
-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协商单元,设置为在用户设备进入非活跃状态之前和锚点基站通过信令协商所述睡眠和苏醒的时间,其中,所述锚点基站为保存用户上下文的基站。
-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86087.2 | 2017-02-17 | ||
CN201710086087.2A CN108463000B (zh) | 2017-02-17 | 2017-02-17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49280A1 true WO2018149280A1 (zh) | 2018-08-23 |
Family
ID=63169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PCT/CN2018/074087 WO2018149280A1 (zh) | 2017-02-17 | 2018-01-25 | 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63000B (zh) |
WO (1) | WO20181492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81205B (zh) * | 2018-09-05 | 2021-03-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驻留方法、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US20230180233A1 (en) * | 2020-05-06 | 2023-06-08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WO2024187336A1 (zh) * | 2023-03-13 | 2024-09-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调度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0239A (zh) * | 2008-01-29 | 2009-08-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链路加强cell_fach状态的ue的e-rnti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1990300A (zh) * | 2009-08-06 | 2011-03-2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分配方法和设备 |
CN103260252A (zh) * | 2007-10-01 | 2013-08-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非活动状态的增强的上行链路 |
WO2014021775A1 (en) * | 2012-08-03 | 2014-02-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nodes for enhanced uplink and user equipment nodes configured for enhanced uplink |
WO2014109769A1 (en) * | 2013-01-14 | 2014-07-17 | Nokia Corporation | Improved handling of control signaling |
CN105898894A (zh) * | 2016-05-13 | 2016-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Rrc状态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84446B1 (ko) * | 2004-02-11 | 2006-05-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동작 모드 제어방법 |
US20090196261A1 (en) * | 2008-01-04 | 2009-08-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nhanced uplink using a shared control channel |
CN102892193B (zh) * | 2012-09-20 | 2016-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5022590B (zh) * | 2014-04-30 | 2019-04-0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共享存储器数据存取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02-17 CN CN201710086087.2A patent/CN108463000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1-25 WO PCT/CN2018/074087 patent/WO201814928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0252A (zh) * | 2007-10-01 | 2013-08-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非活动状态的增强的上行链路 |
CN101500239A (zh) * | 2008-01-29 | 2009-08-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链路加强cell_fach状态的ue的e-rnti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1990300A (zh) * | 2009-08-06 | 2011-03-2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分配方法和设备 |
WO2014021775A1 (en) * | 2012-08-03 | 2014-02-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nodes for enhanced uplink and user equipment nodes configured for enhanced uplink |
WO2014109769A1 (en) * | 2013-01-14 | 2014-07-17 | Nokia Corporation | Improved handling of control signaling |
CN105898894A (zh) * | 2016-05-13 | 2016-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Rrc状态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63000B (zh) | 2023-08-29 |
CN108463000A (zh) | 2018-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71349B2 (en) | Sleep method for terminal device and apparatus | |
RU2768363C2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 |
AU2020209603B2 (en) | Terminal energy-saving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terminal energy-saving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JP6842535B2 (ja) | 2ステップ・グラントでのアクティブ時間処理 | |
WO2018014741A1 (zh) | 一种数据发送、接收和传输方法及装置 | |
TWI539792B (zh) | 微量資料傳輸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 |
US10142971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 |
US10616942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verage class of terminal | |
EP2983416B1 (en) | Pag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WO2018014661A1 (zh) | 一种数据或者信令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17193766A1 (zh) |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17024811A1 (zh) | 一种调度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US12052665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power-saving signal pattern, device and system | |
WO2018145558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200092805A1 (en) | Reception scheme | |
CN104602304B (zh) | 微量数据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 |
WO2018184571A1 (zh) | 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和存储介质 | |
US20230199905A1 (en) | Sidelink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JP2017017633A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間欠受信制御方法 | |
WO2020181943A1 (zh) | 一种请求系统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18019060A1 (zh) |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2833734A (zh) | 一种传输寻呼信息的方法 | |
CN116234042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18149280A1 (zh) | 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1837434A (zh) | 网络辅助的紧急情况监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121 |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Ref document number: 1875488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
|
NENP |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
Ref country code: DE |
|
122 |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
Ref document number: 1875488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