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67143U - 行動裝置保護結構 - Google Patents
行動裝置保護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67143U TWM667143U TW113203464U TW113203464U TWM667143U TW M667143 U TWM667143 U TW M667143U TW 113203464 U TW113203464 U TW 113203464U TW 113203464 U TW113203464 U TW 113203464U TW M667143 U TWM667143 U TW M66714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cover
- sub
- flexible
- connecting portion
- mobil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行動裝置保護結構,其包括:一第一保護蓋及一第二保護蓋,該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藉由一主可撓曲部連接,且該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藉由該主可撓曲部相對於彼此翻折;該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更包含一耦合部,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藉由一連接部與該耦合部相連,該連接部一端與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另一部分與該耦合部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設置有至少一個子可撓曲部,該耦合部可相對於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翻折,以形成一收納狀態或支撐狀態。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與物品支撐結構領域相關,尤其是一種透過彎折,而可成型的物品支撐結構,使用者可將物品(例如行動裝置)放置於其上,以便瀏覽該物品。
近年來,隨著行動通訊技術的進步,各種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用物品。然而,該些行動裝置經常被使用來作為觀賞影片或是查詢資料或社群網站經營等,其使用時多半需透過手持的方式來觀看或操控,進而衍生出許多不便。
另外,當使用者工作時,往往只能將行動裝置平放於桌面,導致使用者不易觀看到螢幕內容,或是以不方便操作的角度來對螢幕進行操作控制。使用者也往往無法隨時注意行動裝置是否有新的信息,造成通訊上的延滯及不便。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係累積從事多年相關行業之豐富經驗,構思並提出一種行動裝置保護結構,其具備行動裝置固定及支撐的功能,大幅提昇使用者瀏覽行動裝置的方便性。此外,本創作亦可固定其他物品,以方便使用者瀏覽該物品。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揭露一種行動裝置保護結構。其包括第一保護蓋及第二保護蓋,該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藉由主可撓曲部連接,且
該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藉由該主可撓曲部相對於彼此翻折。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保護蓋可設置複數個收納空間8。使用者可將片狀物品置於收納空中。
本創作更包含一耦合部。耦合部可藉由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與行動裝置相互固定。使用時,可將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相互對折,使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分別置於行動裝置的兩面,以保護行動裝置。在結構上,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藉由一連接部與該耦合部相連。耦合部可相對於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翻折,以形成一收納狀態或支撐狀態。
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中,該連接部一端與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另一部分與該耦合部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設置有至少一個子可撓曲部。進一步而言,連接部具有一第一子可撓曲部以及一第二子可撓曲部。
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中,連接部具有一對第一子可撓曲部,一對第二子可撓曲部,一第一中央子可撓曲部,一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以及一第三中央子可撓曲部。連接部也可更包含一第一中央支撐部以及一第二中央支撐部。該第一中央支撐部設置於該第一中央子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之間,該第二中央支撐部設置於該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三中央子可撓曲部之間。
10:第一保護蓋
101:第一子可撓曲部
102:第二子可撓曲部
20:第二保護蓋
210:第一子可撓曲部
220:第二子可撓曲部
30:耦合部
310:第一中央子可撓曲部
320: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
330:第三中央子可撓曲部
40:連接部
410:第一中央支撐部
420:第二中央支撐部
50:止擋部
8:收納空間
9:主可撓曲部
圖1,為本創作展開時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展開時的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收納空間的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第一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第一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第一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第一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一第一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第二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的第二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示意圖。
圖13,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第一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圖14,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第一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圖15,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第二支撐狀態的示意圖。
本創作中所述之非永久固定方式是指藉由如:磁性、魔鬼氈、可拆卸式卡合機制、或可重覆黏貼膠等方式將兩件物體相互固定、連接、接合、或相連,並可隨時解除兩件物體的相互固定、連接、接合、或相連。本創作中所述之永久固定方式是指藉由如:非重覆黏貼膠、縫紉、或釘合等方式使兩件物體相互固定、連接、接合、或相連。
本創作中所述之耦合是指透過上述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使兩物體相互固定、連接、接合、或相連。本創作中所述之磁性,包含永
久磁性、非永久磁性、或具鐵磁性的特性。本創作中所述之磁力,是藉由磁性所產生的吸力。
本創作中所述之直接貼合是指兩物體的面直接接觸且大致呈現相互平行的狀態。本創作中所述之間接貼合是指兩物體的面之間由其他物區隔而無法直接接觸但相互緊鄰且大致呈現相互平行的狀態。
儘管「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該等術語的限制。該等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以下所述之「第一…」、可以被解釋為「第二...」或「第三...」而不脫離本文之教示。
本創作揭露一種可折式物品支撐結構,用於支撐一物品於一平面上。該支撐結構可形成一收納狀態及複數個不同的支撐狀態。每種支撐狀態可以不同的高度支撐或放置物品,以達到使用上的便利性。
本創作可用於支撐一行動裝置於一平面上。本創作的支撐結構包含複數非可撓曲部以及複數個可撓曲部,非可撓曲部為板狀,非可撓曲部之間可由可撓曲部連接,使的該等非可撓曲部可相對彎折。該支撐結構可藉由該等可撓曲部彎折而形成一收納狀態及複數個不同的支撐狀態。每種支撐狀態可以不同的高度支撐或放置物品,以達到使用上的便利性。舉例而言,本創作之可撓曲部可以為人工皮革材質或是聚氨基甲酸酯材質等可彎折的材質所製成,而非可撓曲部則可由任何人力無法彎折的材質,例如壓克力金屬...等所製成;非可撓曲部外觀可藉由上述的人工皮革材質或是聚氨基甲酸酯材質包覆。
圖1-3為本創作行動裝置保護結構的主結構,其包括第一保護蓋10及第二保護蓋20,該第一保護蓋10及該第二保護蓋20藉由主可撓曲部9連接,且該第一保護蓋10及該第二保護蓋20藉由該主可撓曲部9相對於彼此翻折。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保護蓋10可設置複數個收納空間8。使用者可將片狀物品(例如:信用卡)置於收納空間8中。
本創作的特點在於該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更包含一耦合部30。耦合部30可藉由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與行動裝置相互固定。使用時,可將第一保護蓋10及該第二保護蓋20相互對折,使第一保護蓋10及該第二保護蓋20分別置於行動裝置的兩面,以保護行動裝置。在結構上,該第一保護蓋10或該第二保護蓋20藉由一連接部40與該耦合部30相連。耦合部30可相對於該第一保護蓋10或該第二保護蓋20翻折,以形成一收納狀態或支撐狀態。
以下請參照圖4-8,其為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該連接部40一端與該第一保護蓋10或該第二保護蓋20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40另一部分與該耦合部30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40設置有至少一個子可撓曲部101,102。進一步而言,連接部40具有一第一子可撓曲部101以及一第二子可撓曲部102。收納狀態時,耦合部30與該連接部40直接或間接貼合,該第一保護蓋10或該第二保護蓋20相互對折使該耦合部30與該連接部40位於該第一保護蓋10或該第二保護蓋20之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保護蓋10或第二保護蓋20更包含一止擋部50,該止擋部50設置於該第二保護蓋20的一端。於第一支撐狀態中,該耦合部30一端可抵頂於該止擋部50,該連接部40藉由該第一子可撓曲部101以及該第二子可撓曲部102的彎折,分別相對於該第二保護蓋20以及該耦合部30形成一角
度。在某些實施例的第一支撐狀態中,行動裝置可藉由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與耦合部30連接,該行動裝置一端抵頂於止擋部50,該連接部40藉由該第一子可撓曲部101以及該第二子可撓曲部102的彎折,分別相對於該第二保護蓋20以及該耦合部30形成一角度。如此,行動裝置可以一角度相對於平面而仰起,使用者可較便利地觀看行動裝置。
除此之外,若使用者欲以行動裝置進行拍照,也可藉由本創作的第二支撐狀態,將行動裝置的鏡頭部分露出第一保護蓋10或第二保護蓋20之外進行拍照。請參照圖9-10,於第二支撐狀態中,該連接部40藉由該第一子可撓曲部101以及該第二子可撓曲部102的彎折,分別貼合該第二保護蓋20以及該耦合部30,且該耦合部30的一部分超出該第二保護蓋20的一端。
以下請參照圖11-14,其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同樣的,第一保護蓋10或該第二保護蓋20藉由一連接部40與該耦合部30相連。該連接部40一端與該第一保護蓋10或該第二保護蓋20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40另一部分與該耦合部30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40設置有至少一個子可撓曲部。於該收納狀態中,該耦合部30與該連接部40直接或間接貼合,該第一保護蓋10或該第二保護蓋20相互對折使該耦合部30與該連接部40位於該第一保護蓋10或該第二保護蓋20之間。
第二實施例的特點在於連接部40具有一對第一子可撓曲部210,一對第二子可撓曲部220,一第一中央子可撓曲部310,一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320,以及一第三中央子可撓曲部330。連接部40也可更包含一第一中央支撐部410以及一第二中央支撐部420。該第一中央支撐部410設置於該第一中央子可撓
曲部310以及該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320之間,該第二中央支撐部420設置於該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320以及該第三中央子可撓曲部330之間。
第二實施例的第一支撐狀態中,藉由翻折複數個可撓曲部使該第二中央支撐部420與該第二保護蓋20直接或間接貼合,該第一中央支撐部410藉由該第一中央子可撓曲部310相對於該耦合部30形成一角度。此時,該耦合部30藉由該對第一子可撓曲部210的彎折而相對於該第二保護蓋20形成一仰角。藉此,行動裝置可相對於一平面產生仰角,以方便使用者觀看。
同樣的,若使用者欲以行動裝置進行拍照,也可藉由本創作的第二支撐狀態,將行動裝置的鏡頭部分露出第一保護蓋10或第二保護蓋20之外進行拍照。請參照圖10及15,於一第二支撐狀態中,該連接部40藉由該對第二子可撓曲部220的彎折,該連接部40直接或間接貼合該第二保護蓋20,且該耦合部30的一部分超出該第二保護蓋20的一端。
本創作兼顧了保護行動裝置並提供具仰角的觀看視角的功能。另外,由於本創造的特殊設計,因此也提供了方便使用者拍照的特殊支撐模式,大幅了提升使用的方便性。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第一保護蓋
20:第二保護蓋
30:耦合部
8:收納空間
9:主可撓曲部
Claims (14)
- 一種行動裝置保護結構,包括:一第一保護蓋及一第二保護蓋,該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藉由一主可撓曲部連接,且該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藉由該主可撓曲部相對於彼此翻折;該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更包含一耦合部,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藉由一連接部與該耦合部相連,該連接部一端與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另一部分與該耦合部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設置有至少一個子可撓曲部,該耦合部可相對於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翻折,以形成一收納狀態或支撐狀態,其中,該連接部具有一第一子可撓曲部以及一第二子可撓曲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更包含一止擋部,該止擋部設置於該第二保護蓋的一端。
- 如請求項2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於一第一支撐狀態中,該耦合部一端抵頂於該止擋部,該連接部藉由該第一子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二子可撓曲部的彎折,分別相對於該第二保護蓋以及該耦合部形成一角度。
- 如請求項2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於一第一支撐狀態中,一行動裝置藉由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與該耦合部連接,該行動裝置一端抵頂於該止擋部,該連接部藉由該第一子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二子可撓曲部的彎折,分別相對於該第二保護蓋以及該耦合部形成一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於一第二支撐狀態中,該連接部藉由該第一子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二子可撓曲部的彎折,分別貼合該第二保護蓋以及該耦合部,且該耦合部的一部分超出該第二保護蓋的一端。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該第一保護蓋更包含複數個收納空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其中,於該收納狀態中,該耦合部與該連接部直接或間接貼合,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相互對折使該耦合部與該連接部位於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之間。
- 一種行動裝置保護結構,包括:一第一保護蓋及一第二保護蓋,該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藉由一主可撓曲部連接,且該第一保護蓋及該第二保護蓋藉由該主可撓曲部相對於彼此翻折;該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更包含一耦合部,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藉由一連接部與該耦合部相連,該連接部一端與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另一部分與該耦合部的一部分相連,該連接部設置有至少一個子可撓曲部,該耦合部可相對於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翻折,以形成一收納狀態或支撐狀態,其中該連接部具有一對第一子可撓曲部,一對第二子可撓曲部,一第一中央子可撓曲部,一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以及一第三中央子可撓曲部。
- 如請求項8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該連接部更包含一第一中央支撐部以及一第二中央支撐部,該第一中央支撐部設置於該第一中央子可 撓曲部以及該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之間,該第二中央支撐部設置於該第二中央子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三中央子可撓曲部之間。
- 如請求項9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於一第一支撐狀態中,該第二中央支撐部與該第二保護蓋直接或間接貼合,該第一中央支撐部藉由該第一中央子可撓曲部相對於該耦合部形成一角度。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於該第一支撐狀態中,該耦合部藉由該對第一子可撓曲部而相對於該第二保護蓋形成一仰角。
- 如請求項8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於一第二支撐狀態中,該連接部藉由該對第二子可撓曲部彎折,該連接部直接或間接貼合該第二保護蓋,且該耦合部的一部分超出該第二保護蓋的一端。
- 如請求項8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該第一保護蓋更包含複數個收納空間。
- 如請求項8所述的行動裝置保護結構,其中,於該收納狀態中,該耦合部與該連接部直接或間接貼合,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相互對折使該耦合部與該連接部位於該第一保護蓋或該第二保護蓋之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804805.0U CN222638561U (zh) | 2024-04-10 | 2024-04-18 | 移动设备保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67143U true TWM667143U (zh) | 2025-03-01 |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47306A1 (en) | Protective apparatus for tablet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5315961U (zh) | 支撑板 | |
TW201233287A (en) |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ng bag | |
TWM667143U (zh) | 行動裝置保護結構 | |
TWM637899U (zh) | 行動裝置背蓋支撐結構 | |
CN222638561U (zh) | 移动设备保护结构 | |
TWM623194U (zh) | 置物架 | |
TWM664967U (zh) |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 |
TWM623149U (zh) | 具物品支撐功能之卡片收納結構 | |
TWM653452U (zh) | 翻折式支撐架 | |
TWM667144U (zh) |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 |
TWM663620U (zh) | 行動裝置支撐架 | |
TWM664552U (zh) |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 |
CN219389225U (zh) | 一种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 | |
CN222480110U (zh) | 移动设备支撑架 | |
US9816664B2 (en) | Support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7463901U (zh) | 行动装置支撑结构 | |
TWM639594U (zh) | 行動裝置背蓋及支撐結構 | |
CN222089613U (zh) | 可翻折移动设备支撑架 | |
TWM657739U (zh) | 可翻折行動裝置支撐架 | |
CN222669522U (zh) | 移动设备支撑结构 | |
CN222334978U (zh) | 移动设备支撑结构 | |
TWM667151U (zh) | 可折式物品支撐結構 | |
TWM653361U (zh) | 環形可折式支撐結構 | |
TWM632529U (zh) |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