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663688U - 發光總成 - Google Patents

發光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63688U
TWM663688U TW113207029U TW113207029U TWM663688U TW M663688 U TWM663688 U TW M663688U TW 113207029 U TW113207029 U TW 113207029U TW 113207029 U TW113207029 U TW 113207029U TW M663688 U TWM663688 U TW M66368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formation
module
decorative piece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207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彥至
潘隆智
周進益
Original Assignee
閎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閎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閎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3207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63688U/zh
Priority to CN202422143579.9U priority patent/CN223148308U/zh
Publication of TWM663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6368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關於一種發光總成,其包含:第一裝飾件;透光薄膜,其附加在該第一裝飾件上;以及第一導光體,其係緊鄰於該第一裝飾件,並包含依附於該第一導光體且包含第一資訊之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以及發出第一光線之第一光源,其中該第一光線經點亮後照亮該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並穿透該第一裝飾件與該透光薄膜以使該第一資訊顯現在顯示面上。

Description

發光總成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LED發光總成,尤其是一種能夠呈現出如水晶般透明的車用發光飾件總成。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提高,汽車內飾設計正朝著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和美觀化的方向發展,尤其在電動車和智能車的時代,車內飾件不僅要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還要兼顧視覺效果和環保性能。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於車內飾件的期望越來越高,希望能夠獲得更加精緻、個性化的裝飾效果,因此,各種創新的車內發光飾件應運而生,例如:環車氣氛燈飾板、類木紋發光飾件、透明水晶感的中控飾件等,這些飾件不但能營造出獨特的車內氛圍,還能夠提升車內的視覺美感。
除了美觀性之外,消費者也越來越重視車內飾件的環保性能。傳統的車用裝飾發光元件通常使用LED部件或者燈泡作為發光源,透過直接照射或搭配導光元件,將光導引至局部透光的外觀飾件下方,但這類設計存在局限性,例如:發光圖案完全由外觀飾板的局部透光區圖案決定,無可避免的將會形成局部的"非"透光區圖案。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透明發光飾件的需求,設計師需要突破傳統的設計思路,不斷尋找新的技術和材料解決方案,理想的透明發光飾件 應該在光源開啟時能夠清晰地顯現出發光圖案,而在光源關閉時,圖案應該隱約浮現或完全看不清,營造出如水晶般透明的視覺效果,這種效果不僅能夠提升車內的美觀度,還能夠給消費者帶來驚艷的視覺體驗。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車內飾件的環保性能,設計師還需要考慮使用更加輕盈的結構和材料,輕量化設計不僅能夠減少能源消耗,還能夠降低車輛的整體重量,提升行駛效率和燃油經濟性,這不僅符合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也能夠為汽車製造商帶來更多的市場競爭力。
總之,隨著電動車和智能車的發展,汽車內飾設計技術需要不斷創新,運用新的技術和材料,設計出更加美觀、環保、個性化的車內飾件,以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並提高汽車產品本身的競爭力。
職故,有鑑於習技術之不足之處,創作人經過悉心嘗試與研究,並一本鍥而不捨之精神,終構思出本案「發光總成」,克服上述缺點,以下為本創作之簡要說明。
本創作係提出一種新型導光構造,結合透明外觀裝飾件、外觀裝飾薄膜、側發光LED、導光薄膜(板)及其下方的自反射圖案構造,得到如水晶般透明的發光飾件,此飾件上的發光圖案只在光源開啟時顯現;當光源關閉時,此圖案僅會隱約浮現或是有完全看不清的效果。
據此,本創作提出一種發光總成,其包含:第一裝飾件;透光薄膜,其附加在該第一裝飾件上;以及第一導光體,其係緊鄰於該第一裝飾件,並包含依附於該第一導光體且包含第一資訊之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以及發出第一光線之第一光源,其中該第一光線經點亮後照亮該第一光 學反射資訊結構,並穿透該第一裝飾件與該透光薄膜以使該第一資訊顯現在顯示面上。
上述創作內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內容的簡化摘要,以使讀者對本揭示內容具備基本的理解,此創作內容並非揭露本創作的完整描述,且用意並非在指出本創作實施例的重要/關鍵元件或界定本創作的範圍。
10:發光總成
20:裝飾模組
21:第一裝飾件
23:第一裝飾件外表面
22:第二裝飾件
24:第二裝飾件外表面
25:透光薄膜
30:透光蓋板
31:顯示面
50:空氣層
51:空氣層
60:發光資訊模組
70:觸控模組
100:第一發光模組
110:第一導光體
111:第一面
112:第二面
113:第三面
114:第四面
115:第一黑化部
120:第一光源
121:第一光線
130: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
131:第一資訊
132:第一類資訊
140:電路基板
141:第五面
142:第六面
200:第二發光模組
230:第二光學資訊結構
231:第二資訊
300:第三發光模組
310:第三導光體
315:第三黑化部
320:第三光源
321:第三光線
330: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
331:第三類資訊
第1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發光總成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揭示本創作發光總成包含之裝飾模組與發光模組之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3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第一發光模組之結構示意圖;
第4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顯示面所顯現之第一資訊之示意圖;
第5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第二發光模組之結構示意圖;
第6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顯示面所顯現之第一資訊與第二資訊之示意圖;
第7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第三發光模組之結構示意圖;
第8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顯示面所顯現之第一類資訊之示意圖;
第9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顯示面所顯現之第三類資訊之示意圖;以及
第10圖揭示本創作發光總成包含之觸控模組之結構示意圖。
本創作將可由以下的實施例說明而得到充分瞭解,使得熟習本技藝之人士可以據以完成之,然本創作之實施並非可由下列實施案例而 被限制其實施型態;本創作之圖式並不包含對大小、尺寸與比例尺的限定,本創作實際實施時其大小、尺寸與比例尺並非可經由本創作之圖式而被限制。
本文中用語“較佳”是非排他性的,應理解成“較佳為但不限於”,任何說明書或請求項中所描述或者記載的任何步驟可按任何順序執行,而不限於請求項中所述的順序,本創作的範圍應僅由所附請求項及其均等方案確定,不應由實施方式示例的實施例確定;本文中用語“包含”及其變化出現在說明書和請求項中時,是一個開放式的用語,不具有限制性含義,並不排除其他特徵或步驟。
傳統車用裝飾發光元件,大多使用LED或燈泡作為發光源,透過直接照射或搭配導光元件將光導引至局部透光的外觀飾件下方,發光圖案完全由外觀飾板的局部透光區圖案決定,造成局部的"非"透光區圖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果消費者想獲得如水晶般透明的發光飾件,且此飾件上的發光圖案只在光源開啟時顯現,當光源關閉時,此圖案只會隱約浮現或是完全看不清的效果,基本上只利用傳統或一般的車用裝飾發光元件結構,很難達成此目標。
第1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發光總成之結構示意圖;第2圖揭示本創作發光總成包含之裝飾模組與發光模組之結構分解示意圖。在本實施例,發光總成10包含裝飾模組20、透光蓋板30以及發光資訊模組60,其中裝飾模組20包含第一裝飾件21以及透光薄膜25,在某實施例,裝飾模組20還包含第二裝飾件22,第二裝飾件22較佳為選擇性元件,透光蓋板30包含顯示面31。
發光資訊模組60較佳包含一個第一發光模組100,第一發光模組100包含第一導光體110、第一光源120、電路基板140、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以及第一黑化部115,其中第一導光體110具有第一面111、第二面112、第三面113以及第四面114,其中第一面111較佳為例如但不限於正面、第二面112較佳為例如但不限於背面、以及第三面113與第四面114較佳為例如但不限於側面,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較佳係位於第二面112,第一黑化部115較佳係位於第三面113附近與周圍。
第一光源120較佳是設置在電路基板140上,且為側向發光形式之光線源,當第一光源120經過點亮,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受到照亮後,即可顯現所攜帶的第一資訊131,使得所顯示的第一資訊131呈現出發光的效果。
在某實施例,裝飾模組20係包含第一裝飾件21與第二裝飾件22,第一裝飾件21與第二裝飾件22還分別包含第一裝飾件外表面23與第二裝飾件外表面24,第一裝飾件21與第二裝飾件22較佳係透過所包含的第一裝飾件外表面23與第二裝飾件外表面24,以例如但不限於貼合的方式而附加到透光薄膜25上,或者,第一裝飾件21與第二裝飾件22較佳係透過例如但不限於埋射或者射出成型的方式,直接形成在並附加到透光薄膜25上,透光薄膜25之材質較佳為PC材料、PET材料或是其他透明材料。
較佳地,透光薄膜25係包覆住第一裝飾件外表面23與第二裝飾件外表面24,在組裝過程中,第一裝飾件21與第二裝飾件22係互相靠近,並包覆發光資訊模組60之第一面111、第二面112以及第三面113,並藉此固定住發光資訊模組60在發光總成10中相對於其他部件的位置,第一裝飾件 21與第二裝飾件22最終較佳係固定到基座上,基座較佳是指例如但不限於車輛中控台包含的任意結構件,藉此將整個發光總成10安裝到車輛的中控台上。
在某實施例,第一裝飾件21與第二裝飾件22較佳係製作為全透光或局部透光之形式,以便在第一發光模組100點亮時,能夠在顯示面31上顯現出具有發光效果的第一資訊131,第一裝飾件21與第二裝飾件22較佳是使用透光材料、非透光材料或者其組合所製作,透光材料較佳包含但不限於塑膠、玻璃、矽膠、PC、PMMA、PET或者其他可供形成局部透光區的材料,第一裝飾件21與第二裝飾件22上之非透光區,較佳可藉由在第一裝飾件21與第二裝飾件22之透光材料上印刷非透光區域,或採用透明及非透明塑膠雙料射出等方式製作。
在發光資訊模組60包含的第一導光體110與第一裝飾件21之間,較佳係保留一層超薄的空氣層51,相同的,在第一導光體110與第二裝飾件22之間,較佳係形成一層超薄的空氣層50,第一導光體110與第一裝飾件21、第二裝飾件22以及透光薄膜25之間較佳不使用膠合方式組裝。
第3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第一發光模組之結構示意圖;第4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顯示面所顯現之第一資訊之示意圖。本創作之發光資訊模組60較佳包含第一發光模組100。
在本實施例,第一發光模組100包含第一導光體110、第一光源120以及電路基板140等,其中第一光源120係配置於電路基板140之一側,第一光源120經過點亮之後將發出第一光線121,第一光線121發出的顏色包含但不限於白色、紅色、藍色、黃色或者綠色等。
電路基板140上配置有用於控制第一光源120所需的控制電路與電子元件,以便對第一光源120進行驅動與控制,例如驅動與控制第一光源120之點亮、熄滅、亮度與顏色等。第一光源120較佳是側向發光LED元件(side view LED)。第一光源120較佳是採用小體積、高亮度、低功耗的LED發光源,例如但不限於SMD LED晶片或COB光源。
第一導光體110較佳是一片導光膜(LGF),第一導光體110包含第一面111、第二面112、第三面113與第四面114,第一面111與第二面112較佳分別是正面與背面,第二面112較佳是第一導光體110上相對於第一面111的面,第三面113與第四面114較佳是第一導光體110的側面,第三面113與第四面114的各別面積較佳係小於第一面111或第二面112的各別面積。
為了避免第一導光體110的側邊斷面漏光,第一導光體110在側面處,例如但不限於第三面113,也就是接近或接觸透光薄膜25的位置的附近或周圍,還包含一個不透光的第一黑化部115,第一黑化部115較佳是透過印刷不透光油墨、噴墨印刷不透光油墨、熱轉印或者其組合的方式,形成在第三面113的附近或周圍。
第一導光體110較佳用於引導從第一光源120發出的第一光線121朝向第一面111傳播與擴散,並在過程中將第一光線121從較偏向點光源的狀態轉換成面光源的狀態。第一導光體110較佳是由透明矽膠、PC材質、PMMA材質、PET材質、COP材質、玻璃材質、導光材料或者及其組合所製作。
較佳的,第一導光體110在第二面112上包含一個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較佳是透過印刷反射油墨、熱壓 印刷、噴墨印刷、熱壓成型、雷射雕刻、絲網印刷、熱轉印、鋼模壓印、蝕刻或者其組合的方式,形成在第二面112上以改變第二面112的光學特性,使第二面112提高自身往第一面111方向的光反射率。
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包含第一資訊131,第一資訊131較佳是顏色、符號、數字、文字、圖案或者其組合,當第一光源120點亮,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受到照亮後,即可顯現具有發光效果的第一資訊131,當第一光源120熄滅,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在缺少光源照亮的情況下,會降低第一資訊131的能見度,使得第一資訊131呈現模糊不清但仍隱約可見的效果,而產生一種半隱藏或半隱蔽的朦朧裝飾效果。
第一光源120發出的第一光線121將從第一導光體110的第四面114入射第一導光體110,經過第一導光體110的漫射擴散作用後,入射形成在第二面112上的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經過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的反射後,從第一面111射出,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所攜帶的第一資訊131,在穿透透光蓋板30後顯現在顯示面31上。
第5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第二發光模組之結構示意圖。第二發光模組200係基於第一發光模組100,並包含第一發光模組100。本創作之發光資訊模組60較佳還包含第二發光模組200。
在本實施例,在第二發光模組200包含的第一導光體110的正面上,即第一面111上,較佳還包含一個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較佳是透過印刷油墨、熱壓印刷、噴墨印刷、熱壓成型、雷射雕刻、絲網印刷、熱轉印、鋼模壓印、蝕刻或者其組合的方式,形成在第一面111上。
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較佳是一個圖形層(artwork layer)並包含第二資訊231,第二資訊231較佳是顏色、符號、數字、文字、圖案或者其組合,當第一光源120在熄滅狀態,由於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是位於第一導光體110的正面即第一面111上,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在環境光線的照亮下,將自然顯現出第二資訊231,當第一光源120點亮,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受到照亮後,將會顯現具有發光效果的第二資訊231,在穿透透光蓋板30後顯現在顯示面31上。
第6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顯示面所顯現之第一資訊與第二資訊之示意圖。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和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在位置上較佳是相互對應或者相互不對應,第一資訊131和第二資訊231在位置上較佳是相互對應或者相互不對應,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和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在樣式上較佳是相同或者不相同,第一資訊131和第二資訊231在樣式上較佳是相同或者不相同。
在某實施例,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較佳是透過鋼模壓印而形成的一群密集的光反射凹點,整群的凹點呈現出一個三角形的樣式而顯現出第一資訊131,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較佳是透過噴墨印刷所形成的帶有顏色,例如但不限於紅色、藍色、黃色或者灰色等等顏色的多條發光狀斜線條,在本實施例係以灰色為例,整群的發光灰色斜條紋呈現出一個三角形的樣式而顯現出第二資訊231。
舉例來說,當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與第二光學資訊結構230受到第一光線121照亮後,會同時在顯示面31中顯現出具有發光效果的第一資訊131與第二資訊231,假設第一資訊131和第二資訊231在位置上 較佳是相互對應或對齊的,隨著第一光線121攜帶不同顏色,例如但不限於白色,疊加後的第一資訊131與第二資訊231將具體呈現出一個內部帶有灰色發光斜條紋的白底發光三角形圖案。
第7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第三發光模組之結構示意圖。本創作之發光資訊模組60較佳還包含第三發光模組300。第三發光模組300係基於第一發光模組100與第二發光模組200,並包含第一發光模組100與第二發光模組200。在本實施例,第三發光模組300還包含第三導光體310與第三光源320,第一導光體110和第三導光體310上分別包含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以及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330,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以及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330分別攜帶第一類資訊132與第三類資訊331。
第一光源120與第三光源320,係分別配置於電路基板140包含的第五面141與第六面142上並位於相同側,電路基板140較佳係個別驅動與控制第一光源120與第三光源320,第一導光體110與第三導光體310也是對應地分別配置於電路基板140的兩側,並分別引導第一光源120與第三光源320發出的第一光線121以及第三光線321,第一光線121以及第三光線321發出的顏色包含但不限於白色、紅色、藍色、黃色或者綠色等。
為了避免第三導光體310的側邊斷面漏光,第三導光體310在側面處,也就是接近或接觸透光薄膜25的位置的附近或周圍,還包含一個不透光的第三黑化部315,第三黑化部315較佳是透過印刷不透光油墨、噴墨印刷不透光油墨、熱轉印或者其組合的方式,形成在第三導光體310的側面的附近或周圍。
較佳的,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以及第三光學反射資訊 結構330在位置上較佳是相互對應或者相互不對應,第一類資訊132與第三類資訊331在位置上較佳是相互對應或者相互不對應,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以及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330在樣式上較佳是相同或者不相同,第一類資訊132與第三類資訊331在樣式上較佳是相同或者不相同。
第8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顯示面所顯現之第一類資訊之示意圖;第9圖揭示本創作包含之顯示面所顯現之第三類資訊之示意圖。在某實施例,當第一光源120單獨點亮時,僅有第一光線121照亮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以單獨顯現具有發光效果的該第一類資訊132,當第三光源320單獨點亮時,僅有第三光線321照亮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330以單獨顯現具有發光效果的第三類資訊331。
在某實施例,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以及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330在位置上是相互不對應的,第一類資訊132與第三類資訊331在樣式上是不相同的,第一類資訊132的樣式較佳是一組與音樂相關的文字與符號,第三類資訊331的樣式較佳是一組冷氣強度相關的文字與符號。
當第一光源120單獨點亮而發出第一光線121時,將只有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會受到照亮,而在透光蓋板30包含的顯示面31上單獨顯現出具有發光效果的第一類資訊132,如第8圖所揭示。因此,當第三光源320單獨點亮而發出第三光線321時,將只有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330會受到照亮,而在透光蓋板30包含的顯示面31上單獨顯現出具有發光效果的第三類資訊331,如第9圖所揭示。
因此,透過使用本創作所提出的發光資訊模組60,包含第一發光模組100、第二發光模組200與第三發光模組300,即可透過切換第一光 源120與第三光源320之點亮與熄滅,而在同一顯示面31中的不同位置或者相同位置上,分別照亮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以及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330,以分別顯現與隱藏具有發光效果的不同資訊的第一類資訊132與第三類資訊331。
在某實施例,第一光源120與第一導光體110共同形成了第一個發光單體層,而第三光源320與第三導光體310也共同形成了第二個發光單體層,值得注意的是,本創作之實施並不限定於只有二層發光單體層之堆疊,本創作之實施還涵蓋三層或者四層甚至多層的發光單體層之堆疊。
在某實施例,第一光源120與第三光源320較佳仍分別配置於電路基板140包含的第五面141與第六面142上,但分別配置在不同側,第一導光體110與第三導光體310分別由位在不同側的第一光源120與第三光源320所照亮,透過切換第一光源120與第三光源320之點亮與熄滅,亦可在同一顯示面31中的不同位置或者相同位置上,照亮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130以及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330,以顯現具有發光效果的不同資訊的第一類資訊132與第三類資訊331。
第10圖揭示本創作發光總成包含之觸控模組之結構示意圖。在某實施例,較佳地,本創作發光總成10還包含一片透光的觸控模組70,觸控模組70較佳是附加在第一裝飾件21的下表面,或者設置在介於第一裝飾件21與第一導光體110之間的適當位置處,第一導光體110與觸控模組70之間仍保留空氣層51,當使用者觸摸顯示在顯示面31上的第一資訊131時,觸控模組70可回饋訊號,並做出適當的回應,例如但不限於車輛內部某處的圖案亮起或熄滅,或者某個裝置的開啟或者關閉等等,以便為發光總成10賦予 觸控功能。
小結而言,本創作係提出一種新型導光結構,結合透明外觀裝飾件、側發光LED、導光薄膜(板)及其下方的自反射圖案構造,得到如水晶般透明的發光飾件,此飾件上的發光圖案只在光源開啟時顯現;當光源關閉時,此圖案僅會隱約浮現或是有完全看不清的效果。其中自反射圖案構造位於導光薄膜下方,可藉由在導光薄膜上印刷反射油墨、模具壓印、蝕刻圖案等方式施作,其功能是反射由LED經導光薄膜傳導過來的光,讓使用者可以看見反射構造形成的圖案,不需要再經由傳統的局部透光區及非透光區來顯現圖案。
此種新型導光結構的組裝,只需先透過例如但不限於膠合或埋射,將外觀裝飾薄膜與外觀裝飾件結合,再將導光薄膜組件包覆在中間,讓導光薄膜與上方的裝飾件之間,還有導光薄膜與下方的薄膜(或是另一個外觀裝飾件)之間,自然形成空氣層(air gap),避免產生光從導光薄膜溢散至外觀裝飾件或是外觀薄膜裡,以避免發生漏光現象。
本創作係結合透明外觀裝飾件、外觀裝飾薄膜、側發光LED、導光薄膜(板)及其下方的自反射圖案構造,得到如水晶般透明的發光飾件,此飾件上的發光圖案只在光源開啟時顯現;當光源關閉時,此圖案僅會隱約浮現或是有完全看不清的效果。而且此透明飾件除了正反面透明外,四周至少有一面,較佳是面對消費者這一面,被外觀裝飾薄膜包覆,能有如水晶般透明的效果。
本創作是一個透明薄膜觸控按鍵的新專利設計,目的是讓正面看起來像一整塊透明玻璃,看不出內部有分層結構,主要結構由上而下依 序為:透明PC薄膜、第一塊塑膠、導光模組(light guiding module)、第二塊塑膠(非必要),透明PC薄膜是最關鍵的部分,能讓使用者看不出內部分層,呈現整體透明的視覺效果,PC薄膜可直接塑形成產品外觀,第一塊塑膠主要是保護及固定用途,第二塊塑膠則非必要。PC薄膜與塑之間會有些微空隙,不能用黏合方式組裝,導光模組的側邊可選擇性塗黑以避免漏光,但有些消費者可能偏好漏光的視覺效果。
本創作包含以下優點:(1)可得到如水晶般透明的發光飾件,此飾件上的發光圖案只在光源開啟時顯現;當光源關閉時,此圖案僅會隱約浮現或是有完全看不清的效果。(2)使用導光薄膜設計,節省模組空間及減少模組重量。(3)有機會使用多層導光薄膜搭配多樣反射光圖案,製造出多樣的使用情境及應用。(4)此透明飾件除了正反面透明外,四周至少有一面(通常是面對消費者這一面)能有如水晶般透明的效果。(5)減少耗能。
本創作以上各實施例彼此之間可以任意組合或者替換,從而衍生更多之實施態樣,但皆不脫本創作所欲保護之範圍,茲進一步提供更多本創作實施例如次:
實施例1:一種發光總成,其包含:第一裝飾件;透光薄膜,其附加在該第一裝飾件上;以及第一導光體,其係緊鄰於該第一裝飾件,並包含依附於該第一導光體且包含第一資訊之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以及發出第一光線之第一光源,其中該第一光線經點亮後照亮該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並穿透該第一裝飾件與該透光薄膜以使該第一資訊顯現在顯示面上。
實施例2:根據實施例1所述的發光總成,還包含以下其中之 一:裝飾模組,包含該第一裝飾件與該透光薄膜,該透光薄膜係附加在該第一裝飾件上;透光蓋板,其係緊鄰於該透光薄膜,並包含該顯示面;發光資訊模組,其包含第一發光模組,該第一發光模組包含:該第一導光體,其包含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以及第四面;該第一光源,設置在電路基板上並發出該第一光線;該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位於該第二面,並攜帶該第一資訊與第一類資訊;以及第一黑化部,位於該第一導光體的該第三面附近;以及觸控模組,其係位於該第一裝飾件下方,其中該第一光線從該第四面入射以照亮該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並穿透該第一裝飾件、該透光薄膜以及該透光蓋板,以使該第一資訊顯現在該顯示面上。
實施例3:根據實施例2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裝飾模組還包含第二裝飾件,該第一裝飾件與該第二裝飾件分別包含第一裝飾件外表面與第二裝飾件外表面,該透光薄膜係附加在該第一裝飾件外表面與該第二裝飾件外表面上。
實施例4:根據實施例2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第一黑化部透過印刷不透光油墨、噴墨印刷不透光油墨、熱轉印或者其組合的方式,形成在該第三面的附近或周圍。
實施例5:根據實施例2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發光資訊模組還包含:第二發光模組,其包含:該第一導光體,該第一導光體在該第一面上還包含第二光學資訊結構,該第二光學資訊結構包含第二資訊。
實施例6:根據實施例5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第一資訊和該第二資訊在位置上係相互對應或者相互不對應,在樣式上係相同或者不相同。
實施例7:根據實施例5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發光資訊模組還包含:第三發光模組,其包含:第三導光體,其包含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該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包含第三類資訊;第三光源,其發出第三光線並照亮該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以及第三黑化部,其位於該第三導光體的側面附近。
實施例8:根據實施例7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第一類資訊與該第三類資訊在位置上係相互對應或者相互不對應,在樣式上係相同或者不相同。
實施例9:根據實施例7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該第二光學資訊結構以及該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係透過印刷油墨、熱壓印刷、噴墨印刷、熱壓成型、雷射雕刻、絲網印刷、熱轉印、鋼模壓印、蝕刻或者其組合的方式而形成。
實施例10:根據實施例1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第一資訊包含顏色、符號、數字、文字、圖案或者其組合。
本創作各實施例彼此之間可以任意組合或者替換,從而衍生更多之實施態樣,但皆不脫本創作所欲保護之範圍,本創作保護範圍之界定,悉以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者為準。
10:發光總成
21:第一裝飾件
22:第二裝飾件
25:透光薄膜
30:透光蓋板
31:顯示面
50:空氣層
51:空氣層
60:發光資訊模組
100:第一發光模組
120:第一光源
130: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
131:第一資訊

Claims (9)

  1. 一種發光總成,其包含:
    一第一裝飾件;
    一透光薄膜,其附加在該第一裝飾件上;以及
    一第一導光體,其係緊鄰於該第一裝飾件,並包含依附於該第一導光體且包含一第一資訊之一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以及發出一第一光線之一第一光源,
    其中該第一光線經點亮後照亮該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並穿透該第一裝飾件與該透光薄膜以使該第一資訊顯現在一顯示面上。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總成,還包含以下其中之一:
    一裝飾模組,包含該第一裝飾件與該透光薄膜,該透光薄膜係附加在該第一裝飾件上;
    一透光蓋板,其係緊鄰於該透光薄膜,並包含該顯示面;以及
    一發光資訊模組,其包含一第一發光模組,該第一發光模組包含:
    該第一導光體,其包含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一第三面以及一第四面;
    該第一光源,設置在一電路基板上並發出該第一光線;
    該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位於該第二面,並攜帶該第一資訊與一第一類資訊;以及
    一觸控模組,其係位於該第一裝飾件下方,
    其中該第一光線從該第四面入射以照亮該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並穿透該第一裝飾件、該透光薄膜以及該透光蓋板,以使該第一資訊顯 現在該顯示面上。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裝飾模組還包含一第二裝飾件,該第一裝飾件與該第二裝飾件分別包含一第一裝飾件外表面與一第二裝飾件外表面,該透光薄膜係附加在該第一裝飾件外表面與該第二裝飾件外表面上。
  4.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發光資訊模組還包含:
    一第二發光模組,其包含:
    該第一導光體,該第一導光體在該第一面上還包含一第二光學資訊結構,該第二光學資訊結構包含一第二資訊。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第一資訊和該第二資訊在位置上係相互對應或者相互不對應,在樣式上係相同或者不相同。
  6.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發光資訊模組還包含:
    一第三發光模組,其包含:
    一第三導光體,其包含一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該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包含一第三類資訊;以及
    一第三光源,其發出一第三光線並照亮該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第一類資訊與該第三類資訊在位置上係相互對應或者相互不對應,在樣式上係相同或者不相同。
  8.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第一光學反射資訊結構、該第二光學資訊結構以及該第三光學反射資訊結構係透過一印刷油墨、一熱壓印刷、一噴墨印刷、一熱壓成型、一雷射雕刻、一絲網印刷、一熱轉印、一鋼模壓印、一蝕刻或者其組合的方式而形成。
  9.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總成,其中該第一資訊包含一顏色、一符號、一數字、一文字、一圖案或者其組合。
TW113207029U 2024-07-01 2024-07-01 發光總成 TWM663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3207029U TWM663688U (zh) 2024-07-01 2024-07-01 發光總成
CN202422143579.9U CN223148308U (zh) 2024-07-01 2024-09-02 发光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3207029U TWM663688U (zh) 2024-07-01 2024-07-01 發光總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63688U true TWM663688U (zh) 2024-12-01

Family

ID=94735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3207029U TWM663688U (zh) 2024-07-01 2024-07-01 發光總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3148308U (zh)
TW (1) TWM66368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3148308U (zh) 2025-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92811U (zh) 发光汽车标志
US20100110724A1 (en) Thin film light diffusion guide
US20190381884A1 (en) Display panel
CN112895643A (zh) 一种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
JP7675921B2 (ja) 車両用の点灯部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CN209484460U (zh) 一种图案隐藏式氛围灯
CN202966147U (zh) 一种发光门槛踏板装置
CN217057270U (zh) 发光灯饰
JPH0549515U (ja) 光表示装置
CN202394186U (zh) 一种发光鼠标
TWM663688U (zh) 發光總成
KR20080073504A (ko) 이동단말기의 백라이팅 구조물 제조방법, 이동단말기의백라이팅 구조물 및 백라이팅 구조물 구비 이동단말기
CN216610816U (zh) 一种发光车窗玻璃
CN214138422U (zh) 一种汽车发光标牌
CN212920983U (zh) 透光仪表板装饰板
TWM658612U (zh) 發光結構
JP2552471Y2 (ja) 発光装飾品
CN222988094U (zh) 用于车辆的光学饰件和车辆
TWM298545U (en) Car decoration for guiding light at end
CN222011745U (zh) 汽车内饰件发光结构、车辆司机包围总成和车辆
KR100772065B1 (ko) 광투과성 다층 플라스틱판을 이용한 사인 및 조명장치
JP2006044329A (ja) 発光装置
TWM504033U (zh) 均勻發光的汽車標示牌
JPH0756523A (ja) 発色可変装飾装置及び可変発色装飾板
CN216143638U (zh) 一种使用tom膜片的花纹氛围灯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