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9417U - 支撐桿結構(二) - Google Patents
支撐桿結構(二)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39417U TWM639417U TW111213188U TW111213188U TWM639417U TW M639417 U TWM639417 U TW M639417U TW 111213188 U TW111213188 U TW 111213188U TW 111213188 U TW111213188 U TW 111213188U TW M639417 U TWM639417 U TW M63941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 fiber layer
- support rod
- rod structure
- lo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一種支撐桿結構,其具有反向之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具有多邊形截面之一長桿體,長桿體包括一纖維本體,纖維本體之頂面上全面性的結合一第一編織纖維層,第一編織纖維層之厚度介於0.5~5mm之間,藉此,即能增加支撐桿之直向及橫向強度,並在進行孔、槽之類的加工時,能維持各纖維之間的連結,防止部分直向纖維剝落以保持整體外形之完整,同時具有足夠的支撐強度以確保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支撐桿結構,尤指一種同時具有徑向及橫向強度,且能在加工之後可保持整體外形之完整者。
對於大型的機具設備而言,大多會使用金屬支撐架以提供足夠的支撐強度,但是在組裝金屬支撐架時,如果金屬支撐架的體積大而讓整體之重量太重,即可能需要以吊車懸吊施工,不但在實際作業上有安全之疑慮,運轉時耗電且相當浪費人力。因此,對於平面狀之金屬支撐板而言,為了使具有足夠之強度,並減輕產品之重量,即會以纖維板取代金屬支撐板,而目前之纖維板主要是利用加溫、加壓方式,將複數個相互重疊之含樹脂碳纖維層硬化之後成型;但是對於長條狀的實心纖維桿而言,為了產生精準的外形,並方便加工成型以節省成本,則主要是使用拉擠成型加工法予以拉擠成型。
拉擠成型加工法主要是將複數條長纖維從樹脂槽含浸之後,進入模具內加熱硬化成型拉拔出來,其成型後之拉擠成型材再依需要的尺寸裁切成各種長短的成品。其中,由於拉擠成型材係以單軸直向拉擠而成,雖然具有足夠的抗拉伸強度及軸向支撐力,但在與拉擠方向垂直的橫向,僅依靠硬化樹脂的黏著力,其強度則明顯不足。再者,當纖維桿連接機具設備時,常需要在纖維桿上鑽孔或是在周緣切削出至少一槽,而當鑽孔或是切削出槽之後,即會將纖維桿之部份直向纖維截斷,讓原先所賴以形成足夠支撐強度之功能減弱,或是讓部分直向纖維剝落;如此一來,不但會影響整體外形,且可能讓纖維桿之強度減弱,無法有效的支撐而有斷裂之危險。
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創作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支撐桿結構,俾能解決習用拉擠成型之實心纖維桿的徑向強度不足,或是在纖維桿上進行鑽孔、切槽之類的加工以後,會將部份直向纖維截斷,讓纖維桿之部分直向纖維剝落,而會影響整體外形,同時使纖維桿無法有效的支撐,甚至於會有斷裂危險之問題,而能經由在一纖維本體之頂面或是頂、底兩面上全面性的結合一編織纖維層,且編織纖維層之厚度介於0.5~5mm之間的結構,藉以增加支撐桿之直向及橫向強度;並在進行孔、槽之類的加工時,能維持各纖維之間的連結,防止部份直向纖維剝落以保持整體外形之完整,同時具有足夠的支撐強度以確保使用安全。
為達上述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所設之支撐桿結構具有反向之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具有多邊形截面之一長桿體;其主要之技術特點在於:長桿體包括一纖維本體,纖維本體之頂面上全面性的結合一第一編織纖維層,第一編織纖維層之厚度介於0.5~5mm之間。
實施時,長桿體之截面為四方形。
實施時,纖維本體為拉擠成型之單向纖維層。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第二編織纖維層,第二編織纖維層全面性的結合於纖維本體之底面,且第二編織纖維層之厚度介於0.5~5mm之間。
實施時,長桿體上具有貫穿頂面及底面之至少一通孔。
實施時,長桿體之一側面上具有貫穿頂面及底面之至少一切槽。
實施時,長桿體之頂面上具有貫穿第一編織纖維層之至少一盲孔。
為便於對本創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茲詳述於後:
本創作匹圖1、圖2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1之第一實施例,其具有反向之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之間具有多邊形截面之一長桿體13,在本實施例中,長桿體13之截面為四方形。實施時,長桿體13亦可為具有六邊形、八邊形截面之直桿。長桿體13包括一纖維本體14,纖維本體14為複數條單向長纖維141從樹脂槽含浸之後,進入模具內加熱硬化以拉擠成型之單向纖維層。纖維本體14之頂面上全面性的堆疊黏貼一第一編織纖維層15,第一編織纖維層15包括複數個由上而下依序重疊之碳纖維布,複數個含樹脂碳纖維布在經過加溫、加壓之後硬化成型,其中之每一碳纖維布分別包括複數條相互交叉之編織碳纖維151;而第一編織纖維層15之厚度係介於0.5~5mm之間,藉以搭配纖維本體14以增加支撐桿之直向及橫向強度。
圖3、圖4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1之第一實施例的另外二個實施樣態,其中,當長桿體13之頂面上具有至少一盲孔131,或是長桿體13之一側面上具有至少一短切槽132時,至少一盲孔131或至少一短切槽132分別向下穿過第一編織纖維層15,再部分進入纖維本體14內以截斷部分單向長纖維141;而經由第一編織纖維層15之各纖維相互交叉並向下結合已截斷之部分單向長纖維141,即可形成一個全面性之結合力,讓截斷之部分單向長纖維141不會剝落,以保持長桿體13之外形完整,並維持足夠的支撐強度以確保使用安全。
圖5、圖6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1之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纖維本體14之底面全面性的結合一第二編織纖維層16,第二編織纖維層16為複數個上下重疊之含樹脂碳纖維布加溫、加壓硬化而成,其中之每一碳纖維布分別包括複數條相互交叉之編織碳纖維161;第二編織纖維層16之厚度介於0.5~5mm之間,藉以搭配第一編織纖維層15及纖維本體14以更增加支撐桿之直向及橫向強度。
圖7、圖8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1之第二實施例之另外二個實施樣態,其中,當長桿體13上具有貫穿頂面及底面之至少一通孔133,或是在長桿體13之一側面上具有貫穿頂面及底面之至少一切槽134時,至少一通孔133或至少一切槽134分別穿過第一編織纖維層15、纖維本體14及第二編織纖維層16,同時部分截斷纖維本體14之單向長纖維141;經由第一編織纖維層15及第二編織纖維層16之各纖維相互交叉,並分別結合已截斷之部分單向長纖維141,即可在纖維本體14之頂面及底面上分別形成全面性之結合力,防止截斷之部分單向長纖維141剝落,不但可以保持長桿體13頂面及底面之外形完整,同時能提供更大的支撐強度以確保使用安全。
綜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之內容,本創作確可達到預期之目的,提供一種不僅能增加支撐桿之直向及橫向強度,且能在進行直孔、槽之類的加工時,能防止部份直向纖維剝落以保持整體外形之完整,同時具有足夠的支撐強度以確保使用安全之支撐桿結構,極具產業上利用之價值,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
1:支撐桿結構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13:長桿體
131:盲孔
132:短切槽
133:通孔
134:切槽
14:纖維本體
141:單向長纖維
15:第一編織纖維層
151,161:編織碳纖維
16:第二編織纖維層
﹝圖1﹞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圖2﹞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3﹞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一實施樣態之剖面圖。
﹝圖4﹞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另一實施樣態之立體外觀圖。
﹝圖5﹞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圖6﹞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7﹞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之一實施樣態之立體外觀圖。
﹝圖8﹞為本創作支撐桿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之另一實施樣態之立體外觀圖。
1:支撐桿結構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13:長桿體
14:纖維本體
141:單向長纖維
15:第一編織纖維層
151:編織碳纖維
Claims (7)
- 一種支撐桿結構,其具有反向之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具有多邊形截面之一長桿體;其特徵在於: 該長桿體包括一纖維本體,該纖維本體之頂面上全面性的結合一第一編織纖維層,該第一編織纖維層之厚度介於0.5~5mm之間。
- 如請求項1之支撐桿結構,其中該長桿體之截面為四方形。
- 如請求項1之支撐桿結構,其中該纖維本體為拉擠成型之單向纖維層。
- 如請求項1、2或3之支撐桿結構,其更包括一第二編織纖維層,該第二編織纖維層全面性的結合於該纖維本體之底面,且該第二編織纖維層之厚度介於0.5~5mm之間。
- 如請求項4之支撐桿結構,其中該長桿體上具有貫穿頂面及底面之至少一通孔。
- 如請求項4之支撐桿結構,其中該長桿體之一側面上具有貫穿頂面及底面之至少一切槽。
- 如請求項1之支撐桿結構,其中該長桿體之頂面上具有貫穿該第一編織纖維層之至少一盲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213188U TWM639417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支撐桿結構(二)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213188U TWM639417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支撐桿結構(二)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39417U true TWM639417U (zh) | 2023-04-01 |
Family
ID=86944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213188U TWM639417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支撐桿結構(二)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39417U (zh) |
-
2022
- 2022-11-29 TW TW111213188U patent/TWM639417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69819509T2 (de) | Grosse verbundkernstrukturen die durch vakuumunterstüztes transferspritzen von harz hergestellt sind und verfahren | |
DE60307326T2 (de) | Verbindung zwischen bauteilen | |
US10730252B2 (en) | Lightweight composite single-skin sandwich lattice structures | |
AU8720601A (en) | Composite material support structures with sinusoidal web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 |
DE102009039534A1 (de) | Composite-Körper | |
WO2010091643A1 (zh) | 一种竹材人造板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160279899A1 (en) | Lightweight composite lattice structures | |
US20100196654A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laminate structures and composite laminate structures formed thereby | |
US20160279884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weight composite lattice structures | |
TWM639417U (zh) | 支撐桿結構(二) | |
CN106827321A (zh) | 蜂窝板制造模具及热固性树脂蜂窝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9318506A (zh) | 一种复合材料网架式点阵结构及制备方法 | |
CN112406138A (zh) | 一种降低Z-pin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损伤的方法 | |
TWM639418U (zh) | 支撐桿結構(一) | |
EP1651510B1 (de) | 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sportgerät zum wellenreiten oder dergleich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bundwerkstoffen | |
CN205677148U (zh) | 一种拉挤成型的木质芯材复合材料型材 | |
DE102011010384B4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verbundbauteils | |
KR101836584B1 (ko) | 관통홀이 형성된 복합재 및 제조방법 | |
TW202421417A (zh) | 支撐桿結構(二) | |
EP3487703B1 (de) | Surfbret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
CN101725211A (zh) | 一种纤维筋竹质工程构件 | |
CN206579030U (zh) | 蜂窝板制造模具 | |
TWI819909B (zh) | 支撐桿結構(一)及其成型方法 | |
CN210067064U (zh) | 木质建筑用改性速生杨木承重柱 | |
DE102018221759B4 (de) | Anlage zur produktion von kohlefaser-prepreg-materiali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