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623408U - 過濾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過濾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3408U
TWM623408U TW110213056U TW110213056U TWM623408U TW M623408 U TWM623408 U TW M623408U TW 110213056 U TW110213056 U TW 110213056U TW 110213056 U TW110213056 U TW 110213056U TW M623408 U TWM623408 U TW M6234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ody
columnar
column
shaped groov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3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巫宗樺
韓玉山
Original Assignee
娛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娛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娛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3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3408U/zh
Publication of TWM623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340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案係關於一種過濾裝置。過濾裝置包含第一柱狀槽體、第二柱狀槽體、聯通管結構、濾網結構及第一管體。第一柱狀槽體內具有環形流道。第一柱狀槽體具有腔室,第二柱狀槽體之底部連接於第一柱狀槽體之頂部。聯通管結構設置於第一柱狀槽體內且該環形流道環繞聯通管結構,聯通管結構之第一開口連接於環形流道且第二開口連接於第二柱狀槽體之底部。濾網結構設置於第二柱狀槽體內,濾網結構之環形濾網連接於底板且區分腔室為內腔室及外環腔室。第一管體之出水口連接於第一柱狀槽體之側壁,且第一管體之出水口朝向該環形流道之切線方向。

Description

過濾裝置
本案係有關一種過濾裝置,特別是一種水過濾裝置。
流體淨化一直是各行各業需關注的重點。以養殖漁業為例,常見的過濾設備為砂濾桶(sand filter)或微粒子過濾器(drum filter)。
砂濾桶使流體流經單層砂礫層或多層粗細不等之砂礫層,利用砂礫層的間隙捕捉流體中的雜質顆粒,以進行深層過濾。其優點為結構簡單且造價便宜,但缺點為必需使用高壓泵浦以進行過濾,造成耗能問題,此外,砂體維護流程繁重且較難以透過逆洗方式清洗乾淨。
微粒子過濾器使流體流經濾網,利用濾網攔截流體中的雜質顆粒,以進行表層過濾。然而,微粒子過濾器的濾網採用開放式的設計(濾網並非完全浸泡於待過濾流體內),導致水位調整困難且濾網利用率只有50%。此外,微粒子過濾器也需耗費能量來驅動馬達帶動濾網旋轉,並且,其零組件複雜而難以維修且價格昂貴。
有鑑於此,創作人提出一種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包含第一柱狀槽體、第二柱狀槽體、聯通管結構、濾網結構以及第一管體。該第一柱狀槽體包含第一側壁,該第一柱狀槽體內具有一環形流道。該第二柱狀槽體包含第二側壁,該第一柱狀槽體具有一腔室,該第二柱狀槽體之底部連接於該第一柱狀槽體之頂部。該聯通管結構設置於該第一柱狀槽體內且該環形流道環繞該聯通管結構,該聯通管結構具有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連接於該環形流道,該第二開口連接於該第二柱狀槽體之底部。該濾網結構設置於該第二柱狀槽體內,該濾網結構包含底板及環形濾網,該底板朝向該聯通管結構之第二開口且與該第二開口相隔一間距,該環形濾網連接於該底板且區分該腔室為內腔室及外環腔室。該第一管體包含入水口與出水口,該第一管體之出水口連接於該第一柱狀槽體之第一側壁,且該第一管體之出水口朝向該環形流道之切線方向,以使流體自該第一管體進入該第一柱狀槽體後沿該環形流道流動。
以下提供一些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新型的公開內容,本新型所屬領域之通常知識者在閱讀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後,可以輕易地理解本新型的優點和技術功效,也可以進一步實施或應用在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中。因此,基於以下實施例以實施本新型的公開內容,可以在不違反其創作精神和應用的範圍進行簡單修改和/或調整。並且,在本說明書之任一特定實施例中公開的任一元件或方法可以與其他任一元件或方法結合。應了解,本新型並不侷限於本說明書之特定實施例中公開的裝置或方法,本新型之權利主張應以本新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內容為準。
本新型之圖式所顯示的比例關係、結構、尺寸等特徵僅用於說明本新型所描述的實施例,以方便本新型所屬領域之通常知識者從中閱讀和理解本新型,並不用於限制本新型的權利範圍。此外,對於前述特徵的任何改動、修改或調整,在不影響本新型的設計目的和效果的情況下,均應屬於本新型的權利主張範圍。
如本說明書之記載內容,當採用用語「包含」、「包括」或「具有」時,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它可以另外包括其他元件、組件、結構、區域、部件、裝置、系統、步驟、連接等,不應排除其他規格。
如本說明書之記載內容,當採用用語「上」、「頂」、「下」、「底」、「左」、「右」、「內」、「外」、「近」、「遠」,僅為了說明本新型的實施例之技術內容或相對關係而引用,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的適用範圍。因此,任何相對位置和關係的調整、互換或變更,只要實質上不改變本新型的技術內容,均應屬於本新型的權利主張範圍。
如本說明書之記載內容,當採用用語「第一」、「第二」等順序,僅為了便於描述或區分諸如元件、組件、結構、區域、部件、裝置、系統等規格而引用,其意旨不在限制本新型的應用範圍,也不在限制此類規格之間的空間順序關係。此外,除非另有說明,本說明書之單數用語「一」也適用於複數個之使用情境,用語「或」和「和/或」等用語也可以互換使用。
本新型之過濾裝置10適用於流體過濾,所述流體可以為水或油等液態流體,以濾除流體中存在之雜質顆粒。在一些實施例中,過濾裝置10可以應用在養殖業的水池或排水系統,例如裝配於水池的水循環管道,然不限於此,例如應用於水族觀賞槽、汙水處理廠。
圖1係本案之一實施例所揭示之過濾裝置之透視示意圖;圖2係本案之一實施例所揭示之過濾裝置之爆炸示意圖,請一併參照圖1及圖2。依據一些實施例,過濾裝置10包含第一柱狀槽體101、第二柱狀槽體102、聯通管結構104、濾網結構105、第一管體106以及第二管體107。
第一柱狀槽體101包含第一側壁1011,第一側壁1011環繞而形成一封閉腔室。第一柱狀槽體101之外觀可以為圓柱狀之槽體,以利於流體於封閉腔室內旋繞,而形成環形流道C。然不限於此,例如外觀採用多邊柱體或其他形狀之柱狀槽體,而內部之封閉腔室形成圓柱狀、多邊柱體或其他形狀之結構。柱狀槽體之一側可形成法蘭盤(Flange),以利於組裝。舉例而言,於圖2之實施例,第一柱狀槽體101之頂部1012向外延伸而形成法蘭盤結構,以利於將第二柱狀槽體102設置於第一柱狀槽體101之頂部1012。於另一實施例,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底部1023向外延伸而形成法蘭盤結構,以利於將第一柱狀槽體101設置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底部1023,或者,第一柱狀槽體101之頂部1012及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底部1023皆向外延伸而形成法蘭盤結構。所述環形流道C可以指第一柱狀槽體101之封閉腔室內所形成,允許流體環繞流動之空間,例如同心圓狀或螺旋狀之封閉腔室,亦可以指流體於封閉腔室內的流動方向。於此,環形並不侷限於圓形。於一實施例,第一柱狀槽體101之底部1013形成內縮斜面,且第一柱狀槽體101之底部1013包含設置於內縮斜面中心之排汙孔10131(參照圖4)。如圖1所示,第一柱狀槽體101之底部1013形成漏斗狀結構,允許部分流體自排汙孔10131向下流動,容後詳述。第一管體106連接於第一柱狀槽體101之第一側壁1011,並於第一側壁1011之壁面上形成出水口1062,或穿過壁面並延伸至封閉腔室內而形成出水口1062。第一管體106之出水口1062朝向該環形流道C之切線方向,於此,所述朝向可以指流體自出水口1062流出後之流動方向。於一些實施例,該流動方向即為出水口1062所處平面之法線方向。於一些實施例,該流動方向即為第一管體106耦接於第一柱狀槽體101之第一側壁1011之軸向。如此一來,當流體自第一管體106進入第一柱狀槽體101後,沿環形流道C並圍繞一中心流動。
第二柱狀槽體102包含第二側壁1021,第二側壁1021環繞而形成一封閉腔室1024。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外觀可以為圓柱狀之槽體,以利於流體於封閉腔室1024內旋繞。或者,外觀採用多邊柱體或其他形狀之柱狀槽體,而內部之封閉腔室1024形成圓柱狀、多邊柱體或其他形狀之結構。於圖1之實施例,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徑寬大於第一柱狀槽體101之徑寬,然不限於此,前者之徑寬亦可以小於或等於後者之徑寬。所述徑寬亦可以指截面之最大寬度。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底部1023連接於第一柱狀槽體101之頂部1012,如前所述,前後者間可以透過法蘭盤結構進行接合,然亦可以透過膠合、卡合、扣合、鎖固、焊接、熔接等方式連接,或者,採用一體成形方式製成。於一實施例,第二側壁1021之頂部1022設置有排氣閥112,以聯通第二柱狀槽體102內部之封閉腔室1024及第二柱狀槽體102外部之大氣環境。
聯通管結構104聯通第一柱狀槽體101內部之封閉腔室與第二柱狀槽體102內部之封閉腔室1024,允許流體自第一柱狀槽體101流向第二柱狀槽體102。聯通管結構104設置於該第一柱狀槽體101內。於一實施例,請參照圖1,聯通管結構104可設置於環形流道C之中心。如此一來,流體於第一柱狀槽體101內環繞聯通管結構104旋轉。並且,聯通管結構104之管壁垂直於第一管體106之出水口1062所朝之方向(或者,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一開口1041不直接朝向第一管體106之出水口1062),使自第一管體106流出之流體不會直接衝入聯通管結構104並進入第二柱狀槽體102,而是先於第一柱狀槽體101內流動。於一實施例,聯通管結構104自第一柱狀槽體101之頂部1012向下延伸至超過第一管體106之出水口1062孔徑下緣之長度。於一實施例,聯通管結構104之頂部(第二開口1042位置)或管體中段之管壁可以向外延伸而形成法蘭盤結構,使聯通管結構104得以連接於第一柱狀槽體101之頂部1012。舉例而言,請參照圖2,聯通管結構104之頂部形成一法蘭盤結構,第一柱狀槽體101之頂部1012形成另一法蘭盤結構,所述另一法蘭盤結構之上表面下凹而形成足以容置聯通管結構104之法蘭盤結構的凹部,以利於兩者卡合。惟兩者連接方式不限於此,僅要聯通管結構104之全部或部分得以固定於第一柱狀槽體101內即足以。所述固定並不限於可拆卸或不可拆卸之連接方式。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二開口1042連接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底部1023,所述第二開口1042可以為直接設置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底面的開口,或聯通管結構104穿過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底面並延伸至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封閉腔室1024內而形成的開口。
濾網結構105包含底板1051及環形濾網1052。於一實施例,濾網結構105構成一柱狀結構。所述柱狀結構可以是但不限於圓柱。舉例而言,如圖2所示,濾網結構105之底板1051為一圓盤,環形濾網1052構成一圓柱,且圓柱之高度小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高度,以被容納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內。濾網結構105之底板1051及環形濾網1052可以皆由濾網構成,或者,底板1051採用不透水之檔板構成。所述濾網之孔徑可以因應所欲過濾之流體及其通常含有之雜質大小進行設計。舉例而言,為濾除水中泥沙,因應泥沙大小而採用150~450目規格之濾網。於一實施例,環形濾網1052採用金屬,例如鋼、鋁,或採用碳等鋼性較佳之材質所組成,或者,以前述材質作為骨架而支撐柔性濾網,以避免流體衝擊而導致濾網結構105變形。濾網結構105在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內部腔室1024內進一步形成範圍更小之內腔室10241,而濾網結構105之外的部分則為外環腔室10242。如此一來,當待處理之流體自外環腔室10242流入內腔室10241時,被濾網結構105所過濾,且流體內之雜質顆粒被滯留在濾網結構105之外壁面上。於一實施例,濾網結構105之頂部為開放式(即沒有頂面)且被固定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頂面,使濾網結構105懸吊於第二柱狀槽體102內部,並且底板1051與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二開口1042保持一距離,以利於流體向第二柱狀槽體102之第二側壁1021方向流動。於另一實施例,濾網結構105之底板1051亦可架設於設置在第二柱狀槽體102底部1023的支架上,並且底板1051與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二開口1042保持一距離。
第一管體106適於將汙水引入過濾裝置10,第二管體107適於將淨水引出過濾裝置10。如前所述,第一管體106連接於第一柱狀槽體101之第一側壁1011。第二管體107連接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內腔室10241,將濾網結構105內部之淨水引出。於一實施例,第二管體107連接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內腔室10241之頂面,並於內腔室10241之頂面形成一入水口1071。或者,第二管體107穿過內腔室10241之頂面並延伸至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封閉腔室1024內而形成一入水口1071。所述連接可以透過膠合、卡合、扣合、鎖固、焊接、熔接等方式連接,或者,採用一體成形。於一實施例,第一管體106之入水口1061及/或第二管體107之出水口1072分別耦接一水泵111,如此,流體進出過濾裝置10的速度得以被調節,或者,提供流體進入過濾裝置10之下一級淨水階段所需之動能。於一實施例,水泵111於斷電狀態時,水泵111內部之流體通道呈現通路狀態,使流體得以藉由液壓逕行流入或流出過濾裝置10;水泵111於通電狀態時,流體之流速得以進一步被調節。於一實施例,如圖2所示,水泵111得以設置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頂面,以汲取內腔室10241之淨水。
於一實施例,過濾裝置10包含第一柱狀槽體101、第二柱狀槽體102、第三柱狀槽體103、聯通管結構104、濾網結構105、第一管體106、第二管體107以及第三管體108。第三柱狀槽體103包含第三側壁1031,第三側壁1031環繞而形成一封閉腔室。第三柱狀槽體103之外觀可以為圓柱狀之槽體,或者,外觀採用多邊柱體或其他形狀之柱狀槽體,而內部之封閉腔室形成圓柱狀、多邊柱體或其他形狀之結構。於圖1之實施例,第三柱狀槽體103之徑寬等於第一柱狀槽體101之徑寬,然不限於此,前者之徑寬亦可以小於或大於後者之徑寬。所述徑寬亦可以指截面之最大寬度。第三柱狀槽體103之頂部1032連接於該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底部1023。第三管體108適於將汙水引出過濾裝置10。第三管體108連接於第三柱狀槽體103之第三側壁1031,並於第三側壁1031之壁面上形成入水口1081,或穿過壁面並延伸至封閉腔室內而形成入水口1081。所述連接可以透過法蘭盤結構進行接合,然亦可以透過膠合、卡合、扣合、鎖固、焊接、熔接等方式連接,或者,採用一體成形方式製成。於一實施例,第一管體106之入水口1061及/或第三管體108之出水口1082分別連接一水閥113。所述水閥113可以選自電磁閥(solenoid valve)、球閥(ball valve)、截止閥(globe valve)、蝶閥(butterfly valve)、逆止閥(check valve)、閘閥(gate valve)、隔膜閥(diaphragm valve)及排汙閥(blowdown valve)。從而,過濾裝置10得以調控待處理水之輸入及/或汙水之輸出。舉例而言,當使用者或自動控制系統在清潔/維護過濾裝置10之過程中,關閉第一管體106之入水口1061的水閥113,以暫停過濾程序;當過濾裝置10下一級之汙水集中或處理站處於清潔/維護程序,使用者或自動控制系統關閉第三管體108之出水口1082的水閥113,暫停汙水輸出。
於一實施例,過濾裝置10包含第一柱狀槽體101、第二柱狀槽體102、聯通管結構104、錐形件109、濾網結構105、第一管體106以及第二管體107。錐形件109可以為圓錐或角錐。錐形件109具有窄端1092與寬端1093,如圖2所示,所述錐形件109之窄端1092可以包含向上延伸之頸部。錐形件109之窄端1092自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一開口1041延伸入聯通管結構104之管體內。於一實施例,所述窄端1092之頸部可向上延伸至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二開口1042,或延伸至第二柱狀槽體102內之濾網結構105的底板1051。於一實施例,所述窄端1092可包含支架以固定錐形件109之位置。舉例而言,請參照圖2,錐形件109之窄端1092包含朝四個方向向外延伸之支架,所述支架用以抵住聯通管結構104之內壁面,且支架之長度洽使錐形件109被固定於聯通管結構104之中心軸。從而,當流體於環形流道C流動時,環繞聯通管結構104及錐形件109。圖4係本案之一實施例所揭示之過濾裝置10之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4。錐形件109之錐面1091朝向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一開口1041且錐形件109之底面朝向第一柱狀槽體101底部1013之排汙孔10131。自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二開口1042或濾網結構105的底板1051之高度位置起算,錐形件109之最低長度足以使錐形件109之錐面1091與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一開口1041相隔一間距,從而流體得以通過錐形件109之錐面1091與第一開口1041之間的間隙流入聯通管結構104;錐形件109之最高長度足以使錐形件109之底面與第一柱狀槽體101底部1013相隔一間距,從而流體得以通過錐形件109之底面與排汙孔10131之間的間隙通過排汙孔10131,並可進一步流入第三柱狀槽體103。於一實施例,錐形件109之底面的徑寬(或最大寬度)大於聯通管結構104之徑寬(或最大寬度),從而錐形件109之寬端1093相對於聯通管結構104之管壁向外突出。藉由錐形件109之配置,達到將淨水與污水分流之作用。
圖3係本案之一實施例所揭示之過濾裝置10之流體流向示意圖,請一併參照圖3及圖4。待處理流體沿流向a自第一管體106進入第一柱狀槽體101。待處理流體沿流向b於環形流道C環繞,待處理流體內的雜質顆粒由於離心力而朝第一側壁1011方向移動。從而,淨水分佈於環形流道C偏向中心的位置,帶有雜質顆粒之汙水分佈於環形流道C遠離中心的位置。此外,於一實施例,錐形件109設置於環形流道C之中心,使環形流道C內流體所受離心力為零之位置被錐形件109所佔據,因此不會發生雜質顆粒聚集在環形流道C中心之情況。基此,帶有雜質顆粒之汙水由於重力而沉澱,並沿流向c’流動至第一柱狀槽體101底部1013之排汙孔10131,進入第三柱狀槽體103。最後,聚集於第三柱狀槽體103之汙水沿流向d’而被第三管體108所排出。被初步淨化之流體由於液壓之推動,沿流向c進入第二柱狀槽體102。於此,於一實施例,濾網結構105之底板1051為不透水之檔板,使流體不致直接衝入濾網結構105之內腔室10241而造成多數雜質顆粒聚集於濾網結構105之底板1051,並使流體沿濾網結構105之底板1051與第二柱狀槽體102底部1023之間隙而朝第二側壁1021流動。待處理流體於第一柱狀槽體101之環形流道C沿流向b旋轉,由於流體之黏滯力,初步淨化之流體亦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外環腔室10242沿流向d旋轉。流體自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外環腔室10242沿流向e進入內腔室10241,並被環形濾網1052所過濾。部分被濾除之雜質顆粒依附於環形濾網1052之外壁面。最後,淨化後之流體沿流向f,自第二柱狀槽體102頂部1022之第二管體107離開過濾裝置10。
應了解,圖3及圖4僅以箭號示意性地呈現流體於過濾裝置10內之主要流動方向,以利於理解本案一些實施例的過濾裝置10之技術功效,並非用以限制流體於過濾裝置10內之唯一流向。舉例而言,快速流動流體產生偏離圖3及圖4所示主要流動方向之紊流。再舉例而言,圖3之第一管體106沿環形流道C之順時針切線方向而與第一側壁1011連接;若將前述連接方向調整為逆時針切線方向,將使流體於環形流道C之流向b及於外環腔室10242之流向d與圖3所示之方向相反。
於一實施例,過濾裝置10包含第一柱狀槽體101、第二柱狀槽體102、聯通管結構104、濾網結構105、噴頭110、第一管體106以及第二管體107。噴頭110設置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頂部1022,噴頭110之噴嘴位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內腔室10241且朝向環形濾網1052。如此一來,當使用者或自動控制系統在清潔/維護過濾裝置10之過程中,依附於環形濾網1052之外壁面的雜質顆粒得以被噴嘴所噴出之液體反沖洗(可以使用過濾裝置10淨化完畢之流體、與待處理流體相同且不含雜質顆粒之流體或淨水)。反沖洗濾網結構105所產生之汙水可以通過聯通管結構104及錐形件109而流向第一柱狀槽體101,再經由第一柱狀槽體101底部1013之排汙孔10131而排出。於一實施例,水泵111’設置於第二柱狀槽體102之頂部1022並連接於噴頭110,以對液體加壓後輸入噴頭110。於一實施例,第二柱狀槽體102之底部1023形成內縮斜面,且聯通管結構104之第二開口1042設置於第二柱狀槽體102底部1023之內縮斜面中心。如此一來,反沖洗濾網結構105所產生之汙水被內縮斜面集中而流向聯通管結構104。
綜上所述,本案之過濾裝置10提供了離心與濾網之雙效過濾方式,且濾網結構105完全配置於第二柱狀槽體102內,使濾網表面達到100%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過濾裝置10可透過待處理流體本身水壓而運作,於一實施例,過濾裝置10之噴頭110亦可透過反沖洗用流體本身水壓而運作,從而達到節能功效。本創作透過獨有的結構設計,同時提供了傳統砂濾桶及微粒子過濾器所能帶來之技術功效。並且,在相同處理流量下,過濾裝置10之總體積及重量大幅縮減為傳統裝置之1/20至1/10,易於安裝及操作。
10:過濾裝置 101:第一柱狀槽體 1011:第一側壁 1012:頂部 1013:底部 10131:排汙孔 102:第二柱狀槽體 1021:第二側壁 1022:頂部 1023:底部 1024:腔室 10241:內腔室 10242:外環腔室 103:第三柱狀槽體 1031:第三側壁 1032:頂部 104:聯通管結構 1041:第一開口 1042:第二開口 105:濾網結構 1051:底板 1052:環形濾網 106:第一管體 1061:入水口 1062:出水口 107:第二管體 1071:入水口 1072:出水口 108:第三管體 1081:入水口 1082:出水口 109:錐形件 1091:錐面 1092:窄端 1093:寬端 110:噴頭 111、111’:水泵 112:排氣閥 113:水閥 C:環形流道 a,b,c,c’,d,d’,e,f:流向
[圖1]係本案之一實施例所揭示之過濾裝置之透視示意圖。 [圖2]係本案之一實施例所揭示之過濾裝置之爆炸示意圖。 [圖3]係本案之一實施例所揭示之過濾裝置之流體流向示意圖。 [圖4]係本案之一實施例所揭示之過濾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10:過濾裝置
101:第一柱狀槽體
1011:第一側壁
1012:頂部
1013:底部
102:第二柱狀槽體
1021:第二側壁
1022:頂部
1023:底部
1024:腔室
10241:內腔室
10242:外環腔室
103:第三柱狀槽體
1031:第三側壁
1032:頂部
104:聯通管結構
105:濾網結構
1051:底板
1052:環形濾網
106:第一管體
1061:入水口
107:第二管體
108:第三管體
1081:入水口
1082:出水口
110:噴頭
111、111’:水泵
112:排氣閥
113:水閥
C:環形流道

Claims (9)

  1. 一種過濾裝置,包含: 一第一柱狀槽體,包含一第一側壁,該第一柱狀槽體內具有一環形流道; 一第二柱狀槽體,包含一第二側壁,該第一柱狀槽體具有一腔室,該第二柱狀槽體之底部連接於該第一柱狀槽體之頂部; 一聯通管結構,設置於該第一柱狀槽體內且該環形流道環繞該聯通管結構,該聯通管結構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連接於該環形流道,該第二開口連接於該第二柱狀槽體之底部; 一濾網結構,設置於該第二柱狀槽體內,該濾網結構包含一底板及一環形濾網,該底板朝向該聯通管結構之第二開口且與該第二開口相隔一間距,該環形濾網連接於該底板且區分該腔室為一內腔室及一外環腔室;以及 一第一管體,包含一入水口與一出水口,該第一管體之出水口連接於該第一柱狀槽體之第一側壁,且該第一管體之出水口朝向該環形流道之切線方向,以使流體自該第一管體進入該第一柱狀槽體後沿該環形流道流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過濾裝置,更包含一第二管體及一水泵,該第二管體包含一入水口與一出水口,該第二管體之入水口連接於該第二柱狀槽體之內腔室,該第二管體之出水口連接於該水泵。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過濾裝置,更包含一排氣閥,設置於該第二側壁之頂部,以聯通該腔室及大氣環境。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過濾裝置,更包含一錐形件,該錐形件具有一窄端與一寬端,該錐形件之窄端自該第一開口延伸入該聯通管結構中,且該錐形件之錐面朝向該第一開口且與該第一開口相隔一間距。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過濾裝置,其中,該第一柱狀槽體之底部形成一內縮斜面,該第一柱狀槽體之底部包含一排汙孔,該排汙孔位於該內縮斜面之中心。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過濾裝置,更包含一第三柱狀槽體及一第三管體,該第三柱狀槽體包含一第三側壁,且該第三柱狀槽體之頂部連接於該第二柱狀槽體之底部,該第三管體包含一入水口與一出水口,該第三管體之入水口連接於該第三柱狀槽體之第三側壁。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過濾裝置,更包含兩個水閥,分別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入水口及該第三管體之出水口。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過濾裝置,更包含一噴頭,設置於該第二柱狀槽體之頂部,該噴頭包含一噴嘴,該噴嘴位於該第二柱狀槽體之內腔室且朝向該環形濾網。
  9. 一種過濾裝置,包含: 一第一柱狀槽體,包含一第一側壁,該第一柱狀槽體內具有一環形流道,該第一側壁包含一入水口,連通該環形流道; 一第二柱狀槽體,包含一第二側壁,該第一柱狀槽體具有一腔室,該第二柱狀槽體之底部連接於該第一柱狀槽體之頂部; 一聯通管結構,設置於該第一柱狀槽體內且該環形流道環繞該聯通管結構,該聯通管結構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連接於該環形流道,該第二開口連接於該第二柱狀槽體之底部;以及 一濾網結構,設置於該第二柱狀槽體內,該濾網結構包含一底板及一環形濾網,該底板朝向該聯通管結構之第二開口且與該第二開口相隔一間距,該環形濾網連接於該底板且區分該腔室為一內腔室及一外環腔室。
TW110213056U 2021-11-04 2021-11-04 過濾裝置 TWM623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056U TWM623408U (zh) 2021-11-04 2021-11-04 過濾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056U TWM623408U (zh) 2021-11-04 2021-11-04 過濾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3408U true TWM623408U (zh) 2022-02-11

Family

ID=81324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3056U TWM623408U (zh) 2021-11-04 2021-11-04 過濾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3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3284A (zh) 一种液体过滤方法及过滤装置
CN108585252A (zh) 一种环保家用净水器
CN100446835C (zh) 固定的布介质过滤
CN208747776U (zh) 一种环保家用净水器
CN103463866B (zh) 一种自动反冲洗碟片式离心过滤系统
TWM623408U (zh) 過濾裝置
CN201940117U (zh) 旋流液体除污器
CN202590443U (zh) 一种排砂过滤器
CN205235524U (zh) 一种液体过滤装置
CN104399311B (zh) 一种二次回流式过滤接头
CN209740835U (zh) 一种滴灌泥沙分离清洗一体装置
WO2006072642A1 (es) Filtro autolimpiante perfeccionado para aguas de riego agrícola
CN201997155U (zh) 一种过滤器
CN101574595B (zh) 污水处理机
CN107137966A (zh) 一种化工用过滤罐
CN103252165B (zh) 中空微滤膜片净水机
CN205287758U (zh) 一种用于纯净水制造设备的石英砂过滤器
GB2542837A (en) Media filter
CN205340319U (zh) 一种在线管道过滤器
TWI737399B (zh) 過濾結構及其應用
CN105879492B (zh) 一种酒渣过滤装置
CN104310527A (zh) 一种旋流过滤处理含油污水装置及其方法
CN214286972U (zh) 一种管道氧气排污式过滤器
CN205659498U (zh) 一种酒渣过滤装置
CN219167801U (zh) 可叠加过滤管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