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0964U - 隱形襪 - Google Patents
隱形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20964U TWM620964U TW110207544U TW110207544U TWM620964U TW M620964 U TWM620964 U TW M620964U TW 110207544 U TW110207544 U TW 110207544U TW 110207544 U TW110207544 U TW 110207544U TW M620964 U TWM620964 U TW M62096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
- foot
- sock
- invisible
- stretch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1/00—Hosiery; Panti-ho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減輕隱形襪之錯位、脫落。
隱形襪(1)具備:本體(1),其包含覆蓋腳(F)之腳尖之腳尖部(2)、覆蓋上述腳之兩側面之2個側邊部(5、6)、覆蓋上述腳之腳跟之腳跟部(3)及覆蓋上述腳之腳底之腳底部(4),且於上述腳底部之相反側形成有供上述腳進出之襪口(7);以及低伸縮部(9),其配置於上述2個側邊部的至少一個,伸縮性低於上述本體。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隱形襪,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可減輕錯位或脫落之隱形襪。
近年來,有多種減輕步行時產生之錯位、脫落之隱形襪在市場流通。該等隱形襪多為藉由於襪口或腳跟部貼附防滑件或胚布而提高摩擦阻力、或賦予止擋功能,藉此減輕錯位、脫落。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襪,其係於覆蓋腳腳跟之腳跟部之一部分及覆蓋腳之側面之延長編織物部,使高伸縮彈性紗形成紗圈而編成。
又,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隱形襪,其腳背部、腳跟部及腳底部係以伸縮性胚布形成。該隱形襪中,利用與腳背部之伸縮性胚布相比不易伸長之伸縮性胚布形成與腳底抵接之腳底抵接面,藉此提高對腳之服貼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8-5924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9-143268號公報
[創作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步行時,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襪之高伸縮部可能會過度伸展。於該情形時,襪無法密接於腳跟,會發生錯位。
又,專利文獻2中記載之隱形襪於步行時,腳跟部及腳背部等受腳底部側拉拽,胚布可能會捲入腳底部側,發生錯位、脫落。又,引用文獻2中記載之創作並不適用於使腳背整體露出之淺穿類型之隱形襪。
本創作之一形態之目的在於減少隱形襪之錯位、脫落。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之一形態之隱形襪具備:本體,其包含覆蓋腳之腳尖之腳尖部、覆蓋上述腳之兩側面之2個側邊部、覆蓋上述腳之腳跟之腳跟部、及覆蓋上述腳之腳底之腳底部,且於上述腳底部之相反側形成有供上述腳進出之襪口;以及低伸縮部,其配置於上述2個側邊部的至少一個,伸縮性低於上述本體。 [創作之效果]
根據本創作之一形態,可減輕隱形襪之錯位、脫落。
[實施方式1] <隱形襪100之構成> 以下,對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圖1係表示本創作之實施方式1之隱形襪100之概略圖。圖1之符號101表示自腳底部4之小指側觀察穿著狀態之兩件式縫製類型之隱形襪100的狀態,圖1之符號102係表示自拇指側觀察穿著狀態之針織類型之隱形襪100的狀態之圖。
隱形襪100係被覆穿著者之腳F之腳底及側周面之至少一部分者。如圖1所示,隱形襪100具備本體1,本體1包含覆蓋腳F之腳尖之腳尖部2、覆蓋腳F之腳跟之腳跟部3、覆蓋腳F之腳底之腳底部4、覆蓋腳F之兩側面之2個側邊部5、6。2個側邊部5、6係指覆蓋拇指側之側面之內側側邊部(側邊部)5、及覆蓋腳F之小指側之側面之外側側邊部(側邊部)6。於本體1,在腳底部4之相反側形成有穿脫隱形襪100時供腳F進出之開口即襪口7。又,於本體1之2個側邊部(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有伸縮性低於本體1之胚布之低伸縮部9。將於下文對低伸縮部9進行詳細敍述。隱形襪100中,藉由使低伸縮部9將腳跟部3向腳尖部2側拉拽而減少錯位、脫落。
隱形襪100為覆蓋腳F且使腳F之腳背之至少一部分露出者即可,其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隱形襪100可為淺穿類型之隱形襪,襪口7係以使腳F之腳背整體露出之方式形成,亦可為深口類型之隱形襪,腳F之腳背露出相對較少。又,例如,隱形襪100亦可為五指類型、分趾襪類型、或露出穿著者之腳尖一部分之類型的隱形襪。又,隱形襪100可為左右對稱之形狀,亦可為與左右腳F之形狀吻合之左右非對稱形狀之隱形襪。
步行時,腳底著地,當腳F之足弓承受穿著者之體重時,足弓下沉。相反地,當腳跟及腳底抬起時,足弓恢復原本之高度(絞盤機制(windlass mechanism))。此處,腳跟抬起而足弓上升時,若隱形襪100之側邊部5、6離開腳F之側面,則密接性變差,容易脫落。因此,側邊部5、6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較佳為穿著時且腳底著地時舟狀骨高度之一半以上。於該情形時,隱形襪100於步行中亦會始終與腳F之側面密接,從而可提昇穿著感。
如圖1之符號101之圖所示,隱形襪100係縫製多片胚布而形成之縫製類型之隱形襪。圖1之符號101之圖例中,表示縫製2片胚布而成之所謂兩件式隱形襪100。該圖所示之隱形襪100中,藉由縫製形成腳底部4之胚布與形成腳尖部2、腳跟部3及2個側邊部5、6之胚布而形成隱形襪100之本體1。又,如圖1之符號102之圖所示,隱形襪100亦可為藉由襪用圓編機連續編成之針織類型之隱形襪。於隱形襪100為針織類型之情形時,係整體編成一體,因而如該圖所示,隱形襪100不存在分割各部位之縫製線。於隱形襪100為縫製類型之隱形襪之情形時,例如使用裁斷面不會綻線之未剪裁胚布(自由剪裁胚布)作為隱形襪100之胚布。
隱形襪100中,本體1除低伸縮部9以外之部分係以普通胚布形成。於隱形襪100為針織類型之情形時,例如普通胚布係使用單股之32/-聚酯棉紗作為面紗,使用30/75FTY(Filament Twisted Yarn,長絲撚紗)作為底紗而編成。再者,普通胚布之面紗亦可使用羊毛、嫘縈、麻、絹、天絲、萊賽爾、棉、聚酯、尼龍、丙烯酸系纖維、乙酸纖維或CSY(Core Spun Yarn,包芯紗)等。又,普通胚布之底紗亦可使用SCY(Single Covered Yarn)、DCY(Double Covered Yarn)、CSY、仿毛尼龍或PTT(Polytrimethyleneterephtalate,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等。
於隱形襪100為縫製類型之情形時,普通胚布例如亦可為光面汗布(其他素材之紗(棉、羊毛等)以聚胺酯紗為軸捲繞,使用所得之紗(被覆紗等)編織而成的平編胚布)或翠可特編織物(用作為經編機之一種的翠可特經編機編織而成之經編胚布)。又,形成普通胚布之紗亦可為羊毛、嫘縈、麻、絹、天絲、萊賽爾、棉、聚酯、尼龍、或丙烯酸系纖維等。
普通胚布為用作一般隱形襪之胚布者即可,具體構成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一例,於沿腳長方向(圖1之符號101之圖中為箭頭10所示之方向)之拉伸試驗中,當將荷重為0 N時之普通胚布之伸長率設為0%時,普通胚布為荷重達到20 N時之伸長率為約50%以上200%以下之胚布。
於隱形襪100之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設置有伸縮性低於普通胚布之低伸縮部9。但,低伸縮部9亦可設置於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之任一者。荷重達到20 N時之低伸縮部9於腳長方向上之伸長率較佳為相同條件下普通胚布(本體1)於腳長方向上之伸長率之90%以下。
於低伸縮部9之伸長率為普通胚布之伸長率之90%以上之情形時,低伸縮部9與普通胚布之伸長率之差變小,無法提高隱形襪100與腳跟部3之密接性,抑制錯位、脫落之效果變弱。再者,當普通胚布係以與一般隱形襪編織物相比具有高伸縮性之胚布製成時,低伸縮部9之伸長率亦可為具有高伸縮性之普通胚布之95%以下。
低伸縮部9與普通胚布之伸長率之差越大,則越能提高與腳跟部3之密接性,但差變大可能會導致產生顏色不均、顏色深淺不同,破壞形狀、平衡,或產生皺褶等。因此,考慮到該等外觀因素,低伸縮部9之伸長率較佳為普通胚布之伸長率之30%以上90%以下。進而,考慮到提昇穿著隱形襪100時之舒適性,低伸縮部9之伸長率較佳為普通胚布之40%以上60%以下。此處,「提昇舒適性」意為提昇腳F與隱形襪100之胚布之整體感,提供適度之服貼感,或者減少腳尖之拘束感等。
平放時,低伸縮部9於腳高方向(圖1之符號101之圖中為箭頭11所示之方向)上之長度較佳為配置低伸縮部9之側邊部5或側邊部6於隱形襪100之腳高方向上之長度(隱形襪100之襪口7至腳底部4之長度)之20%以上。於低伸縮部9於腳高方向上之高度為隱形襪100之側邊部5或6之20%以上之情形時,可適當地抑制隱形襪100之錯位、脫落。不過,低伸縮部9於腳高方向上之高度為側邊部5或側邊部6於隱形襪100之腳高方向上之長度之10%以上亦可抑制錯位、脫落。又,亦可於腳底部4亦設置低伸縮部9。再者,若於腳尖部2附近形成低伸縮部9,則會限制腳趾之活動,因此可能有損舒適性。因此,低伸縮部9較佳為不形成於腳尖部2。
低伸縮部9只要伸縮性低於普通胚布即可,其構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於隱形襪100為針織類型之情形時,藉由改變編成時使用之紗之構成便可形成低伸縮部9。
例如,隱形襪100中,藉由將一般之單股紗改為雙股紗,或使用支數比普通胚布之紗更多之紗,而可形成低伸縮部9。具體而言,於面紗使用單股之32/-聚酯棉紗、底紗使用30/75FTY作為普通胚布之編成紗之情形時,例如對使用之紗進行以下變更而可編成伸縮性低於普通胚布之低伸縮部9。使用如下之紗編成之低伸縮部9之伸長率為普通胚布之伸長率之約40%,隱形襪100可適切地與腳F密接。 ·使用雙股之32/-聚酯棉紗作為面紗,使用30/75FTY作為底紗 ·使用單股之20/-聚酯棉紗作為面紗,使用30/75FTY作為底紗 以下,例舉低伸縮部9之其他形成方法。於隱形襪100為針織類型,且整體插入橡膠紗編成之情形時,亦可於編成時,在要成為低伸縮部9之部分減少橡膠之饋送量,從而減少該部分包含之橡膠量,藉此降低伸縮性而形成低伸縮部9。又,亦可藉由改變普通胚布之編成方法而形成低伸縮部9。具體而言,於編成隱形襪100時,於要成為低伸縮部9之部分加入集圈組織,加入剪開提花,或於編成時使要成為低伸縮部9之部分之密度變小,藉此形成低伸縮部9。又,藉由使用熱熔紗等紗編成要成為低伸縮部9之部分而形成低伸縮部9。又,亦可於整體以普通紗編成之隱形襪100之要成為低伸縮部9之部分貼附熱熔片材等而形成低伸縮部9。
又,於隱形襪100為縫製類型之情形時,亦可藉由使用伸縮性低於普通胚布之胚布作為要成為低伸縮部9之部分而形成低伸縮部9。例如,可將使用熱熔紗之胚布用作伸縮性較低之胚布。又,亦可於製成隱形襪100後,於要成為低伸縮部9之部分貼附熱熔樹脂片材等低伸縮性之素材,藉此形成低伸縮部9。作為熱熔樹脂片材之素材,例如可使用矽、EVA樹脂(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乙酸乙烯酯)、TPU樹脂(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熱塑性聚胺酯)、尼龍或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又,亦可用普通胚布製作隱形襪100之整體,將與普通胚布相同之胚布(共胚布)接著於要成為低伸縮部9之部分,藉此形成低伸縮部9。此時,亦可使用防伸長帶或伸縮性較低之膠帶等進行接著。
又,於隱形襪100為針織類型及縫製類型兩者之情形時,可藉由於要成為低伸縮部9之部分用縫紉機加上針跡,實施刺繡,或進行印刷加工等方法形成低伸縮部9。
低伸縮部9可分別配置於隱形襪100之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亦可僅設置於內側側邊部5或外側側邊部6之任一者。即,低伸縮部9配置於2個側邊部5、6之至少一個。又,內側側邊部5之低伸縮部9與外側側邊部6之低伸縮部9之伸長率可一致亦可不同。步行時,腳F之拇指側小指側之活動量不同,因此於拇指側與小指側,施加於隱形襪之力亦不相同。因此,亦可根據施加於隱形襪之力而適當選擇內側側邊部5之低伸縮部9及外側側邊部6之低伸縮部9之伸長率。
又,低伸縮部9可為如圖1所示之矩形區域,亦可為其他形狀之區域。隱形襪100中,較佳為內側側邊部5及/或外側側邊部6整體為低伸縮部9。藉由使低伸縮部9之尺寸變大,可提高對腳跟部3之拉拽力。又,當將位於襪口7側之低伸縮部9之端部設為第1端部L,將位於腳底部4側之低伸縮部9之端部設為第2端部O時,較佳為低伸縮部9之第1端部L側於腳長方向上之長度為第2端部O於腳長方向上之長度以上。藉由使低伸縮部9之腳底側於腳長方向上之長度較側邊部5、6側之長度短,而不易妨礙步行時穿著者之腳F之活動。
又,隱形襪100具有用以抑制錯位之防滑部8。防滑部8係以對腳F之肌膚之摩擦力較本體1更高者形成即可,素材及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防滑部8為以矽形成之帶狀構件。又,設置防滑部8之位置為可減少隱形襪之錯位之位置即可,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如圖1所示,防滑部8亦可設置於腳跟部3。再者,圖1所示之防滑部8係設置於腳跟部3之內側。
<隱形襪100之效果> 使用者穿著隱形襪100步行時,於低伸縮部9,胚布之伸長之程度較低,因此腳跟部3自內側側邊部5及/或外側側邊部6受到向腳長方向上腳尖部2側拉拽之力。藉此,腳跟部3緊貼於穿著者之腳F之腳跟。因此,隱形襪100產生錯位、脫落之可能性降低。通常,腳F之活動越大,則隱形襪產生錯位、脫落之可能性越高。與此相對,隱形襪100中,腳F活動越大,則低伸縮部9與本體1之間伸長程度越是差距拉大,低伸縮部9對腳跟部3之拉拽力變得越高,從而腳跟部3之胚布越密接於腳F之腳跟。藉此,隱形襪100中,即便腳F活動較大,亦可拉拽腳跟部3,使胚布與腳F密接,因此可降低產生錯位、脫落之可能性。
通常,於隱形襪中,當沿腳長方向拉拽編織物時,編織物會於腳高方向上縮短。尤其,相當於隱形襪腳長方向上之中央之側邊部5、6,其等於腳高方向上之收縮較大,故側邊部5、6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高度)變短(變低)。側邊部5、6之高度變低會導致腳跟部3之上邊亦變低,使隱形襪容易脫落。出於以上原因,較佳為側邊部5、6於腳長方向及腳高方向上之長度變動較小。
隱形襪100中,於側邊部5、6設置有低伸縮部9。藉此,限制側邊部5、6於腳長方向上之伸長,因此亦減輕於腳高方向上之收縮。因此,隱形襪100可保持側邊部5、6之高度,從而可抑制脫落。
又,於低伸縮部9位於腳心周邊部之情形時,低伸縮部9對腳F之腳心適度施加壓力。藉此,可期待隱形襪100具有支撐腳心之效果,因此可減輕腳F之疲勞,使步行變得輕鬆。
覆蓋腳F之腳背及腳腕等之襪藉由對腳F之腳腕等施加壓力而可減少產生錯位、脫落。與此相對,不具有覆蓋腳腕之部位之隱形襪無法藉由同樣之方法減少產生錯位、脫落。此處,隱形襪100藉由對腳跟部3施加拉拽力而使其與腳F密接之構成可有效地減少錯位、脫落,從而無須對腳腕施加壓力,因此本創作尤其適合不具有覆蓋腳腕之部分之隱形襪。又,隱形襪100藉由使腳跟部3之面與腳F密接而可降低於腳F留下壓迫痕跡之可能性。
又,先前之隱形襪藉由使用束縛力較強之襪口橡膠來抑制錯位、脫落。此處,隱形襪100因於編織物整體使腳跟部3與腳F密接,故利用束縛力較弱之襪口橡膠便可抑制錯位、脫落。因此,可減輕襪口橡膠對腳F局部施加之壓力,提昇舒適性。
又,通常淺穿類型之隱形襪之襪口7較大,容易產生錯位、脫落。此處,隱形襪100藉由使低伸縮部9變大,與低伸縮部9較小之情形時相比可增加對穿著者腳跟之密接性,因此即便隱形襪100為淺穿類型,亦可減少產生錯位、脫落。
又,隱形襪100係藉由隱形襪100整體之胚布或編織物與腳F密接。因此,與先前之隱形襪相比,可使防滑部8之尺寸變小。藉此,可減輕防滑部8對皮膚造成之負擔,減少皮膚產生瘙癢或斑疹等。又,隱形襪100與先前之隱形襪相比,可減少用以形成防滑部8之材料,因此可降低製造成本。
<變化例> 圖2係表示作為隱形襪100之變化例的5幅縫製類型之隱形襪100A之圖。低伸縮部9之尺寸越大則對腳F之密接效果越高,因此隱形襪100A中,第1端部L較佳為沿襪口7之周緣配置,且在位於襪口7之周緣之側邊部5、6之整個長度上配置。作為一例,如圖2所示,於隱形襪100A為包含腳尖部2、腳跟部3、腳底部4、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之胚布的5幅隱形襪之情形時,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之胚布使用低伸縮性之胚布。於該情形時,可使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整體成為低伸縮部9。此處,第1端部L沿襪口7之周緣配置,且在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整個長度上配置。藉此,可提高對腳跟部3之拉拽力,因此可減少隱形襪100A發生錯位、脫落。
又,上述實施方式中,於各部係使用相同胚布作為隱形襪100之普通胚布,但亦可根據隱形襪100之部位不同而適當變更普通胚布之種類。例如,隱形襪100中,亦可用棉光面汗布形成腳底部4,用尼龍形成腳跟部3。藉此,可提昇對腳F之密接度及穿著感等。
圖3係表示作為隱形襪100之變化例的以腳尖部2作為低伸縮部9之隱形襪100B之圖。隱形襪100B中,於腳尖部2亦配置有低伸縮部9。於該情形時,亦自腳尖部2對腳跟部3施加拉拽力,從而可提昇對腳之密接度。例如,如圖3所示,考慮隱形襪100B為3幅縫製類型之隱形襪,以腳底部4、包含側面之腳尖部2及形成腳跟部3之3片胚布縫製而成之情形。於該情形時,用作包含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在內之腳尖部2的胚布可使用低伸縮性之素材。
圖4係表示與實施方式1中例示之形狀不同的低伸縮部9A~9L之形狀之圖。隱形襪100中,低伸縮部9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為隱形襪100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之1/5以上即可,其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如圖4之符號401所示,低伸縮部9C為以腳長方向作為長邊方向、以腳高方向作為短邊方向之矩形形狀。又,亦可如圖4之符號402所示,低伸縮部9D為1條邊沿襪口7、1個頂點位於腳高方向上腳底部4側之倒三角形狀。又,亦可如圖4之符號403所示,低伸縮部9E為直線部分沿襪口7之半圓形狀。又,亦可如圖4之符號404所示,低伸縮部9F為矩形形狀之長邊方向之一條邊與三角形之一條邊重合而成之倒五邊形狀。又,亦可如圖4之符號405及406所示,低伸縮部9G或低伸縮部9H為於腳長方向上排列複數個一條邊與襪口7相接之倒三角形而成之形狀(符號405及406之例中為2或3個)。又,亦可如圖4之符號407及408所示,低伸縮部9I或低伸縮部9J為沿腳長方向排列複數個直線部分沿襪口7之半圓形而成之形狀(符號407及408之例中為2或3個)。又,亦可如圖4之符號409所示,低伸縮部9K為倒五邊形狀,該倒五邊形狀一條邊與襪口7相接,最長對角線不與襪口7相接而相對於襪口7平行。又,亦可如圖4之符號410所示,低伸縮部9L為橢圓形狀。
圖5係表示與圖4所示之例亦不相同之低伸縮部9M~W之形狀的圖。如圖5所示,低伸縮部9亦可為與圖4所示之例亦不相同之形狀。例如,亦可如圖5之符號501所示,低伸縮部9M為直角部分形成於腳跟部3側之直角三角形之形狀,亦可如圖5之符號502所示之低伸縮部9N般,為直角部分形成於腳尖部2側之直角三角形之形狀。又,亦可如圖5之符號503所示,低伸縮部9O為組合低伸縮部9M及低伸縮部9N而成之形狀。
亦可如圖5之符號504所示,低伸縮部9P為包含低伸縮部9P與普通胚布之方格花紋狀之形狀。再者,呈方格花紋形狀之低伸縮部9P亦可延伸至腳底部4。又,亦可如圖5之符號505所示,低伸縮部9Q為自腳尖部2及腳跟部3側至側邊部5、6之中央呈從側邊部5、6側向腳底部4側傾斜之條紋花紋之形狀。其中,亦可如圖5之符號506所示,低伸縮部9R為使低伸縮部9Q之低伸縮部分與普通胚布部分反轉而成之形狀。
亦可如圖5之符號507所示,低伸縮部9S為如下形狀:除設置低伸縮部9M外,還於腳底部4側且腳跟部3側方向設置與低伸縮部9M相同形狀之低伸縮部。進而,亦可如圖5之符號508所示,低伸縮部9T為如下形狀:除設置低伸縮部9S外,還於腳底部4側進而設置矩形形狀之低伸縮部。
亦可如圖5之符號509所示,低伸縮部9U為如下形狀:於與側邊部5、6相接之位置及不與側邊部5、6相接之位置分別設置有2個矩形形狀。又,亦可如圖5之符號510所示,低伸縮部9V為使低伸縮部9U沿腳長方向延伸而設置於側邊部5、6整個長度之形狀。
亦可如圖5之符號511所示,低伸縮部9W為以側邊部5、6側為長邊、以腳底部4側為短邊之倒梯形形狀。圖5之符號512係表示展開狀態之低伸縮部9W之圖。如圖5之符號512所示,低伸縮部9W係於2個側邊部5、6分別設置同樣之倒梯形形狀且使其等於腳底部4之中央相連之沙漏型形狀。此外,低伸縮部9亦可為將圖4之符號404所示之低伸縮部9F之倒三角形部分改為以腳底部4側之邊為短邊的梯形之六邊形形狀。再者,低伸縮部9之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形狀,亦可為其他不同形狀。
上述低伸縮部9之形狀中,尤其較佳為倒三角形(低伸縮部9D)或倒五邊形(低伸縮部9F)或倒梯形(低伸縮部9W)之形狀。於低伸縮部9為該等形狀(低伸縮部9D、9F、9W)之情形時,隨著靠近腳底部4,低伸縮部9之面積變小。因此,低伸縮部9妨礙腳底活動之程度降低。因此,於低伸縮部9為該等形狀之情形時,可降低隱形襪100妨礙腳F之活動之程度及隱形襪100造成之束縛力感,同時抑制脫落。
尤其,進而較佳為低伸縮部9為上述形狀、且側邊部5、6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為腳底著地時舟狀骨高度之一半以上。於該情形時,穿著隱形襪100時,低伸縮部9成為沿著腳F之舟狀骨之形狀,隱形襪100容易追隨腳F之活動,從而更有效地抑制隱形襪100之錯位、脫落。
沙漏型之低伸縮部9W藉由於腳底部4對腳F之腳心施加壓力而支撐腳F之腳心,發揮減少腳F之疲勞之效果,因此尤其較佳。不過,於僅形成於低伸縮部9與腳F之內側相接之部分、即內側側邊部5及腳底部4之情形時,低伸縮部9亦會按壓腳心,因此亦可獲得支撐腳心之效果。
又,低伸縮部9與襪口7可相接亦可不相接。例如,於將低伸縮性素材貼附於內側側邊部5及/或外側側邊部6作為低伸縮部9之情形時,亦可於與襪口7分開之位置貼附該素材。
[實施方式2] 以下對本創作之另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再者,為了方便進行說明,對與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之構件具有相同功能之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不重複進行說明。
圖6係表示本創作之實施方式2之隱形襪100C之概略圖。圖6之符號601表示自腳底部4之小指側觀察隱形襪100C之狀態,符號602表示自拇指側側面觀察隱形襪100C之狀態。如圖6所示,隱形襪100C具備:低伸縮部9X,其設置於側邊部5、6整體及腳底部4之一部分;及強伸縮部12,其配置於腳跟部3之至少一部分,伸縮性較本體1強。
本說明書中,「強伸縮」係指:受力時,於腳寬方向(圖5之符號501之圖中箭頭13所示之方向)上較普通胚布伸長得更多,且伸長狀態下之收縮力較普通胚布更強。作為一例,將荷重達到20 N時普通胚布之腳寬方向之伸長率設為100%時,用作強伸縮部12之編織物於相同條件下之伸長率較佳為高於100%。藉由使強伸縮部12相對於普通胚布之伸長率高於100%,可適切地提昇隱形襪100C對腳F之密接度。
於隱形襪100C為針織類型之情形時,作為一例,使用單股之32/-聚酯棉紗作為面紗,使用40/75FTY作為底紗,藉此編成強伸縮部12之編織物。此時,作為一例,普通胚布係使用實施方式1中例示之紗編成。於該情形時,強伸縮部12相對於普通胚布之伸長率為158%,隱形襪100C可與腳F適當密接。
如圖6之符號601之圖所示,於腳底部4,低伸縮部9X自連結內側側邊部5之腳尖側端部P與內側側邊部5之腳跟側端部R之線延伸至連結外側側邊部6之腳尖側端部Q與外側側邊部6之腳跟側端部S之線(區域T)。即,隱形襪100C中,配置於側邊部5、6各者之各低伸縮部9於腳底部4相連。
藉由使低伸縮部9X為如上所述之形狀,與僅於內側側邊部5及外側側邊部6形成低伸縮部9X相比,可使對腳跟部3之拉拽力變大。
可於腳跟部3之一部分設置強伸縮部12,亦可於腳跟部3整體設置強伸縮部12。又,強伸縮部12亦可到達腳底部4。當強伸縮部12之區域較大時,與腳跟密接之面變大,因此較佳。例如,強伸縮部12亦可於腳跟部3之腳高方向上設置於自腳底部4側起至約一半高度之區域。
如上所述,隱形襪100C於腳跟部3之至少一部分具備強伸縮部12。穿著者穿著隱形襪100C步行時,藉由利用低伸縮部9X對強伸縮部12施加拉拽力而使強伸縮部12伸展。此時,強伸縮部12產生收縮力,因此會緊貼穿著者之腳跟。藉此,隱形襪100C與僅具備低伸縮部9X之構成相比可更適切地抑制錯位、脫落。
腳跟部3係步行時受到之衝擊尤其強之部位,亦容易受鞋摩擦。故而,要使腳跟部3追隨腳F及腳F之皮膚之活動,與具有低伸縮性之胚布相比,較佳為藉由具有強伸縮性之胚布形成。
又,亦可於腳尖部2之一部分或整體亦設置強伸縮部12。於該情形時,藉由低伸縮部9X拉拽腳尖部2及腳跟部3兩者而與腳F密接,因此可更有效地抑制隱形襪100C產生錯位、脫落。
<變化例> 上述實施方式中,低伸縮部9X及腳跟部3除強伸縮部12以外之部分係以普通胚布形成,但於隱形襪100C中,亦可低伸縮部9X以外之部分全部(本體1)為具有強伸縮性之強伸縮部12。作為一例,亦可使用單股之20/-聚酯棉紗作為面紗,使用30/75FTY作為底紗來形成低伸縮部9,使用單股之30/-CSY作為面紗,使用30/75FTY作為底紗來形成低伸縮部9X以外之部分。或,亦可使用雙股之32/-聚酯棉紗或單股之20/-聚酯棉紗作為面紗,使用40/75FTY作為底紗來形成低伸縮部9X,使用單股之32/-聚酯棉紗作為面紗,使用40/75FTY作為底紗來形成低伸縮部9X以外之部分。藉此,可製作由低伸縮部9X以外之部分具有強伸縮性之胚布形成的隱形襪100C。
又,此時,較佳為低伸縮部9X形成於側邊部5及側邊部6之兩側,且於腳底部4相連。藉此,於隱形襪100C中,可自腳長方向中央附近較大之區域拉拽腳尖部2及腳跟部3兩者,因此可提昇隱形襪100C對腳F之密接性。
本創作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方式,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示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適當組合不同實施方式各自揭示之技術手段所得之實施方式亦包含於本創作之技術範圍內。 [實施例]
以下,對本創作之一實施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中,製作本創作之隱形襪100,測定步行時隱形襪100抑制錯位之程度。
測定使用針織類型之隱形襪。作為先前之隱形襪,製作不具備低伸縮部9且整體以普通胚布形成之隱形襪(比較例)。又,作為本創作之隱形襪100,使用低伸縮部9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為隱形襪100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之1/3的隱形襪100(實施例1)、及低伸縮部9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為隱形襪100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之1/5的隱形襪100(實施例2)。藉由貼附低伸縮性之胚布而形成低伸縮部9。
普通胚布係使用單股之32/-聚酯棉紗作為面紗,使用30/75FTY作為底紗而編成。又,低伸縮部9係使用雙股32/-聚酯棉紗作為面紗,使用30/75FTY作為底紗而編成。
測定係於穿著者於各隱形襪上穿著運動鞋之狀態下進行。穿著者以4 km/h之速度於跑步機上行走5分鐘。又,同樣之測定進行共3次,獲取各測定結果及平均值。
[表1]
比較例 | 實施例1 | 實施例2 | |
圖 | |||
第1次(mm) | 7.0 | 4.0 | 4.0 |
第2次(mm) | 8.0 | 4.0 | 7.0 |
第3次(mm) | 12.0 | 3.0 | 9.0 |
平均(mm) | 9.0 | 3.7 | 6.7 |
表1表示上述測定中使用之各隱形襪之形狀及測定結果。表1之圖之斜線部表示低伸縮部9。如表1所示,實施例1及實施例2之隱形襪100與比較例之隱形襪相比更有效地抑制了錯位。又,低伸縮部9更大之實施例1之隱形襪100與實施例1之隱形襪100相比更有效地抑制了錯位。
1:本體
2:腳尖部
3:腳跟部
4:腳底部
5:內側側邊部(側邊部)
6:外側側邊部(側邊部)
7:襪口
8:防滑部
9,9A~9X:低伸縮部
10:箭頭
11:箭頭
12:強伸縮部
100:隱形襪
100A:隱形襪
100B:隱形襪
100C:隱形襪
F:腳
L:第1端部
O:第2端部
P:腳尖側端部
R:腳跟側端部
Q:腳尖側端部
S:腳跟側端部
T:區域
圖1係表示本創作之實施方式1之隱形襪之概略圖。 圖2係表示作為隱形襪之變化例的5幅隱形襪之圖。 圖3係表示作為隱形襪之變化例的將腳尖部設為低伸縮部之隱形襪之圖。 圖4係表示與實施方式1中例示之形狀不同的低伸縮部之形狀之圖。 圖5係表示與圖4所示之例亦不同之低伸縮部之形狀的圖。 圖6係表示實施方式2之隱形襪之概略圖。
1:本體
2:腳尖部
3:腳跟部
4:腳底部
5:內側側邊部(側邊部)
6:外側側邊部(側邊部)
7:襪口
8:防滑部
9:低伸縮部
10:箭頭
11:箭頭
100:隱形襪
F:腳
L:第1端部
O:第2端部
Claims (12)
- 一種隱形襪,其具備本體及低伸縮部,上述本體包含覆蓋腳之腳尖之腳尖部、覆蓋上述腳之兩側面之2個側邊部、覆蓋上述腳之腳跟之腳跟部及覆蓋上述腳之腳底之腳底部,且 於上述腳底部之相反側形成有供上述腳進出之襪口; 上述低伸縮部配置於上述2個側邊部的至少一個,伸縮性低於上述本體。
- 如請求項1之隱形襪,其中上述低伸縮部於腳長方向上之伸長率為上述本體於腳長方向上之伸長率之90%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隱形襪,其中上述低伸縮部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為配置上述低伸縮部的上述側邊部於腳高方向上之長度的10%以上。
- 如請求項1或2之隱形襪,其中當將上述低伸縮部位於上述襪口側之端部設為第1端部,將上述低伸縮部位於上述腳底部側之端部設為第2端部時, 上述第1端部於腳長方向上之長度係 上述第2端部於腳長方向上之長度以上。
- 如請求項1或2之隱形襪,其中當將上述低伸縮部位於上述襪口側之端部設為第1端部時, 上述第1端部沿上述襪口之周緣配置,且在位於上述襪口之周緣之上述側邊部整個長度上配置。
- 如請求項1或2之隱形襪,其中上述低伸縮部分別配置於2個上述側邊部。
- 如請求項6之隱形襪,其中分別配置於2個上述側邊部之各低伸縮部於上述腳底部相連。
- 如請求項1或2之隱形襪,其進而具備強伸縮部,上述強伸縮部配置於上述腳跟部之至少一部分,伸縮性較上述本體強。
- 如請求項8之隱形襪,其中上述強伸縮部設置於上述腳跟部整體。
- 如請求項1或2之隱形襪,其中上述本體係淺穿形狀,即上述襪口係以使上述腳背露出之方式形成。
- 如請求項1或2之隱形襪,其於上述腳跟部之內側具有防滑部,上述防滑部對上述腳部肌膚之摩擦力大於上述本體。
- 如請求項1或2之隱形襪,其中上述隱形襪整體係藉由襪用圓編機連續編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13241A JP7428381B2 (ja) | 2020-06-30 | 2020-06-30 | フットカバー |
JP2020-113241 | 2020-06-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20964U true TWM620964U (zh) | 2021-12-11 |
Family
ID=79316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207544U TWM620964U (zh) | 2020-06-30 | 2021-06-29 | 隱形襪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28381B2 (zh) |
TW (1) | TWM620964U (zh) |
WO (1) | WO20220046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82169B2 (ja) * | 2022-04-25 | 2024-05-13 | 西垣靴下株式会社 | 短靴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74152Y1 (ko) | 2013-05-14 | 2014-08-26 | 김기돈 | 벗겨짐 방지용 덧버선 |
KR101448545B1 (ko) | 2014-08-04 | 2014-10-14 | 정용석 | 덧버선 |
JP6798695B2 (ja) | 2017-01-27 | 2020-12-09 | 吉谷靴下株式会社 | フットカバー |
JP3211514U (ja) | 2017-05-08 | 2017-07-20 | ハンス株式会社 | フットカバー |
JP6972451B2 (ja) | 2017-08-10 | 2021-11-24 | グンゼ株式会社 | フットカバー |
JP3224370U (ja) | 2019-10-01 | 2019-12-12 | 株式会社ナイガイ | ソックス |
-
2020
- 2020-06-30 JP JP2020113241A patent/JP7428381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6-29 WO PCT/JP2021/024440 patent/WO202200468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6-29 TW TW110207544U patent/TWM620964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04686A1 (ja) | 2022-01-06 |
JP7428381B2 (ja) | 2024-02-06 |
JP2022011851A (ja) | 2022-0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21575B2 (en) | Socks | |
US5787509A (en) | Stocking having a comfort foot area | |
JP6843403B2 (ja) | 羊毛繊維を用いた履物及び履物用甲皮の製造方法 | |
US20020000002A1 (en) | Partial sock | |
JP6754898B2 (ja) | 着圧ストッキング | |
JP3227096U (ja) | 部分パイル編みカバーソックス | |
US20060218973A1 (en) | Socks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the same | |
TWM620964U (zh) | 隱形襪 | |
JP6798695B2 (ja) | フットカバー | |
JP3739343B2 (ja) | 靴下 | |
JP5936025B2 (ja) | サポートソックス | |
JP3226201U (ja) | カバーソックス | |
US20040009302A1 (en) | Non-slip garment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ame | |
JP5375159B2 (ja) | ストッキング | |
CN221807805U (zh) | 一种罗口织法防掉跟袜 | |
CN215224826U (zh) | 高耐磨全涤夹层式袜子 | |
CN222264519U (zh) | 一种脚背可微弹的鞋体结构 | |
CN221902441U (zh) | 一种防滑性高的运动袜 | |
CN217284825U (zh) | 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提花结构袜子 | |
CN217471274U (zh) | 弹力随型立体商务袜 | |
JPH11315401A (ja) | 靴 下 | |
CN218303478U (zh) | 一种透气针织袜 | |
CN217791499U (zh) | 一种双层纤维保护高弹耐磨棉袜 | |
JP7338115B2 (ja) | 下半身用衣類 | |
CN215775930U (zh) | 一种具有防油污的飞织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