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7827U - 固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97827U TWM597827U TW109200763U TW109200763U TWM597827U TW M597827 U TWM597827 U TW M597827U TW 109200763 U TW109200763 U TW 109200763U TW 109200763 U TW109200763 U TW 109200763U TW M597827 U TWM597827 U TW M59782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base
- holes
- fixing device
- item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55266 Kathetostoma gigante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有關一種固定裝置,該座體之容置空間底面設有穿孔,且容置空間另二側面設有第一軸部,並於座體周圍設有供結合於收納裝置的蓋體上之定位部,而容置空間內收容有銜接件之基座,且基座後方設有連接部,再於基座表面設有對正穿孔而與收納裝置的箱體相互結合之對接部,並於容置空間內收容有扳動組件之扳動件及支撐件,其扳動件之基部一側設有樞接於連接部上之第一樞接部及第二樞接部,再於基部另側設有扳動部,並於支撐件一側設有樞接於第一軸部上之第一軸接部,且支撐件一側所延伸的二支臂上設有供樞接於第二樞接部上之第二軸接部,當扳動件扳轉開啟或蓋合時,可藉由銜接件來帶動蓋體固定或分離於箱體上,藉此毋須使用繁瑣之組裝動作,以提升整體組裝速度。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固定裝置,尤指扳動組件之扳動件扳轉開啟或蓋合時,即可藉由銜接件來帶動收納裝置之蓋體固定或分離於箱體上,藉此毋須使用螺絲鎖接等繁瑣之組裝動作,以可降低整體操作難易度,且達到提升整體組裝速度。
按,現今網路雲端技術與物聯網的趨勢下,使電腦與工業用電腦之伺服器科技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成長,其發展趨勢主要是朝運算功能強、速度快及體積小之方向邁進,並且許多電子裝置或設備皆會利用電腦控制其動作或執行功能,使電腦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由於電腦與工業用電腦之伺服器在處理龐大的資料運算時,非常迫切需要高密度且大量的記錄媒體機器(如:硬碟、光碟機或燒錄機等)來儲存與讀取資料,所以一般電腦主機、伺服器機箱、儲存用或電信用機櫃等內部皆會放置大量的記錄媒體機器,藉以增加儲存容量。
再者,由於一般電腦主機、伺服器機箱、儲存用或電信用機櫃內為具有大量的記錄媒體機器,並在使用者對各個記錄媒體機器進行維護或更換作業時,其機箱內部所安裝之記錄媒體機器間的更換速度即必須更加簡易與快速,且組裝結構及元件製造成本亦需加入考慮,始可符合
記錄媒體機器數量龐大的成本與需求,而機箱在長久的使用下,即必需考慮到整體系統的穩定性以及維修、置換的便利性,並方便使用者操作,藉此減少停機與人力所耗費之損失,惟該目前所使用之記錄媒體機器有些是利用螺絲鎖固方式在機箱內進行固定,並以螺絲分別穿過機架上之穿孔中後,再對準鎖入於記錄媒體機器之螺孔內,此種螺絲鎖固方式不僅需要使用大量螺絲,且亦需要逐一拆裝多個螺絲,才可進行拆卸與裝設,從而造成組裝所耗費的工時相當長,導致停機維護的時間大幅增加,若是機箱內部佈滿了介面卡、記錄媒體機器及電源接線、排線等組件時,便會使工具伸入進行鎖固的動作非常不方便,甚至是導致螺絲可能在鎖固期間脫落造成遺失,且該螺絲倘若尺寸不合又施力鎖固時,則容易使記錄媒體機器上之螺孔損壞而不利於組裝或拆卸;另,伺服器機箱廣泛的應用於電信或儲存系統、數據中心之機房內使用,當一組記錄媒體機器可不佔用過多空間且具有更加簡易維修、更換之效果時,可使機房內伺服器安裝數以萬計的記錄媒體機器數量大幅增加、且可快速拆裝進行維修與更換,即為從事於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是以,要如何設法解決上述習用之缺失與不便,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始設計出此種固定裝置的新型專利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座體之容置空間底面處貫設有穿孔,且容置空間相對於穿孔另二側壁面設有第一軸部,再於座體周圍處
設有供結合於收納裝置的蓋體上之定位部,而座體之容置空間內收容有銜接件之基座,並於基座後方設有連接部,再於基座表面設有對正於穿孔而與收納裝置的箱體相互結合之對接部,又於座體之容置空間內收容有扳動組件,且該扳動組件之扳動件具有基部,並於基部一側設有樞接於連接部上之第一樞接部,而基部底部設有第二樞接部,再於基部另側處設有供扳動而使扳動件於銜接件上旋動之扳動部,而該扳動組件之支撐件一側設有樞接於第一軸部上之第一軸接部,並於支撐件一側延伸有二支臂,再於二支臂之間形成有供基部置入之組裝空間,且二支臂上設有供樞接於第二樞接部上之第二軸接部,當扳動組件之扳動件扳轉開啟或蓋合時,即可藉由銜接件來帶動收納裝置之蓋體固定或分離於箱體上,藉此毋須使用螺絲鎖接等繁瑣之組裝動作,以可降低整體操作難易度,且達到提升整體組裝速度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扳動組件之支撐件底部為設有扭簧,當扣合組件之扣持件受到按壓而與扳動組件之扳動件解扣後,其扭簧即會將支撐件撐起,以連帶扳動件掀起,進而便於使用者握持扳動件進行扳動之動作,藉此達到提升操作時的流暢度之目的。
1‧‧‧座體
10‧‧‧容置空間
101‧‧‧穿孔
102‧‧‧卡持孔
11‧‧‧第一軸部
110‧‧‧第一軸孔
12‧‧‧第二軸部
120‧‧‧第二軸孔
13‧‧‧定位部
130‧‧‧定位孔
2‧‧‧銜接件
21‧‧‧基座
211‧‧‧扣持片
22‧‧‧連接部
220‧‧‧透孔
221‧‧‧片體
222‧‧‧桿體
23‧‧‧對接部
230‧‧‧對接孔
3‧‧‧扳動組件
31‧‧‧扳動件
311‧‧‧基部
312‧‧‧第一樞接部
3121‧‧‧第一樞接孔
313‧‧‧第二樞接部
3131‧‧‧第二樞接孔
314‧‧‧扳動部
3141‧‧‧定位孔
315‧‧‧扣持部
3151‧‧‧扣持體
316‧‧‧鎖固件
3161‧‧‧驅動部
3162‧‧‧鎖固片
32‧‧‧支撐件
321‧‧‧第一軸接部
3211‧‧‧第一軸接孔
3212‧‧‧第一軸桿
322‧‧‧支臂
3220‧‧‧組裝空間
323‧‧‧第二軸接部
3231‧‧‧第二軸接孔
3232‧‧‧第二軸桿
324‧‧‧扭簧
3241‧‧‧孔洞
3242‧‧‧抵持端
4‧‧‧扣合組件
41‧‧‧扣持件
411‧‧‧基板
4111‧‧‧側板
4112‧‧‧定位柱
412‧‧‧銜接部
4121‧‧‧樞軸
413‧‧‧扣合部
4131‧‧‧扣槽
414‧‧‧卡持體
415‧‧‧按壓面
42‧‧‧彈性體
421‧‧‧通孔
422‧‧‧抵持臂
5‧‧‧收納裝置
51‧‧‧箱體
510‧‧‧收納空間
511‧‧‧定位銷
512‧‧‧卡勾
52‧‧‧蓋體
521‧‧‧結合部
5210‧‧‧結合孔
5211‧‧‧鎖固孔
5212‧‧‧鎖固元件
522‧‧‧扣槽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使用時之立體分解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使用時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扳動組件扳動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扳動組件扳動時之側視剖面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扳動組件扳動後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1、2、3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及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係包括座體1、銜接件2、扳動組件3及扣合組件4,其中:
該座體1內部為形成有容置空間10,並於容置空間10底面處貫設有穿孔101,再於容置空間10前方處設有卡持孔102,且容置空間10相對於穿孔101另二側壁面設有第一軸部11及位於前方之第二軸部12,而第一軸部11及第二軸部12位於容置空間10相對二側壁面分別穿設有對正之第一軸孔110及第二軸孔120,再於座體1周圍處設有定位部13,且定位部13穿設有複數定位孔130。
該銜接件2為具有基座21,並於基座21表面上彎折延伸有扣持片211,且基座21後方設有連接部22,而連接部22位於基座21相對二側面分別設有向上彎折之片體221,且各片體221內穿設有透孔220,而二透孔220之間穿設有桿體222,再於基座21表面並位於扣持片211與連接部22之間設有對接部23,且對接部
23具有縱向貫穿之對接孔230。
該扳動組件3為包括扳動件31及支撐件32,其中該扳動件31具有一基部311,並於基部311一側處設有第一樞接部312,且第一樞接部312具有橫向貫穿之第一樞接孔3121,而基部311底部設有第二樞接部313,且第二樞接部313具有橫向貫穿之第二樞接孔3131,再於基部311另側處設有外徑較大且呈矩形之扳動部314,而扳動部314相對於基部311另側設有扣持部315,且扣持部315位於基部311底面處設有朝外延伸之複數扣持體3151;另外,該扳動部314表面上穿設有定位孔3141,並於定位孔3141中裝設有可供軸向轉動之鎖固件316,且鎖固件316頂面設有驅動部3161,再於鎖固件316底部設有鎖固片3162,而該支撐件32一側設有第一軸接部321,並於第一軸接部321上具有橫向貫穿之第一軸接孔3211,且第一軸接孔3211中穿設有第一軸桿3212,而支撐件32一側延伸有二支臂322,再於二支臂322之間形成有供扳動件31的基部311置入之組裝空間3220,且支撐件32之二支臂322上設有供樞接於第二樞接部313上之第二軸接部323,而第二軸接部323位於二支臂322上分別設有與第二樞接孔3131形成對正之二第二軸接孔3231,且二第二軸接孔3231及第二樞接孔3131中穿設有第二軸桿3232,又於支撐件32底部設有扭簧324,且該扭簧324表面上穿設有對正於二第一軸接孔3211且供第一軸桿3212穿過之孔洞3241,再於扭簧324一側延伸有抵持於支撐件32底面處之ㄇ字型抵持端3242。
該扣合組件4為包括有扣持件41及彈性體42,其中該扣持件41所具之基板411底部延伸有二側板4111,且二側板4111相對二內側面設有複數定位柱4112,再於二側板4111相對二外側面設有銜接部412,而銜接部412位於二側板4111相對二外側面分別凸設有樞軸4121,並於扣持件41一側設有扣合部413,且扣合部413位於扣持件41底面處設有複數扣槽4131,再於扣持件41之基板411另側底面處凸設有卡持體414,且扣持件41表面上設有凹陷狀之按壓面415,而該彈性體42表面上穿設有套設於複數定位柱4112上之通孔421,並於彈性體42一側延伸有抵持於扣持件41底面處之至少一個抵持臂422。
當本創作於實際組裝時,係可先將扳動組件3扳動件31之第一樞接部312置放於銜接件2連接部22之二片體221間,以使第一樞接部312之第一樞接孔3121對正於連接部22之二透孔220,且可將連接部22之桿體222穿過二透孔220及第一樞接孔3121中,以使扳動件31與銜接件2樞接成一體,並將支撐件32之二支臂322置放於扳動件31之基部311相對二側處,且使第二軸接部323之二第二軸接孔3231對正於第二樞接部313之第二樞接孔3131,再於二第二軸接孔3231及第二樞接孔3131中穿設有第二軸桿3232,進而使扳動件31與支撐件32樞接成一體,再將銜接件2及扳動組件3放置於座體1之容置空間10內,以使銜接件2對接部23之對接孔230對正於容置空間10底面之穿孔101處,且使支撐件32第一軸接部321之第一軸接孔3211及扭簧324之二孔洞324
1便可對正於座體1第一軸部11之二第一軸孔110,並利用第一軸桿3212來穿過二第一軸孔110、二孔洞3241及第一軸接孔3211中呈一樞接狀態,便可再將扣合組件4組裝於座體1之容置空間10中,而該扣合組件4之扣持件41為可利用銜接部412之樞軸4121來穿入於座體1第二軸部12之二第二軸孔120內呈一樞接狀態,同時,該扣持件41之卡持體414為卡持於容置空間10前方處之卡持孔102,以避免扣持件41脫離至容置空間10外部,即可完成本創作之組裝。
再請參閱第4、5、6、7、8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使用時之立體分解圖、使用時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扳動組件扳動前之側視剖面圖、扳動組件扳動時之側視剖面圖及扳動組件扳動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係可應用於伺服器機箱、電腦主機、儲存用或電信用機櫃等收納裝置5上,該收納裝置5為包括有箱體51及蓋合於箱體51上之蓋體52,其中該箱體51內部形成有收納空間510,並於收納空間510內部設有定位銷511,且收納空間510頂部開口周圍處設有複數卡勾512,而該蓋體52中設有結合部521,且結合部521中穿設有結合孔5210,再於結合孔5210周圍處設有複數鎖固孔5211,且鎖固孔5211中穿設有鎖固元件5212,並於蓋體52底面周圍處設有可供複數卡勾512勾持定位之複數扣槽522,其座體1為可利用定位部13來與蓋體52之結合部521相互結合,以使箱體51之定位銷511可插入於座體1容置空間10之穿孔101及銜接件2對接部23之對接孔230中,且當本創作於使用前,該扳動組件3
之扳動件31為扣合於扣合組件4之扣持件41上,其扳動件31之扣持部315為透過複數扣持體3151來扣持於扣持件41所具扣合部413之複數扣槽4131中,且該扳動件31之鎖固件316為利用鎖固片3162來卡持於銜接件2基座21之扣持片211上呈一鎖固狀態,此時,該扣合組件4之彈性體42及支撐件32之扭簧324皆呈擠壓狀態,而當本創作於使用時,為可先透過外部手工具(如:一字起子、米字起子或十字起子等)來對接於鎖固件316之驅動部3161,以藉由轉動外部手工具來使鎖固片3162軸向旋轉,進而使鎖固片3162與基座21之扣持片211形成錯位呈一解鎖狀態。
而使用者為可按壓於扣持件41之按壓面415上,該扣持件41即會透過銜接部412之二樞軸4121作為軸心產生轉動,以使扣持部315之複數扣持體3151為脫離於扣合部413之複數扣槽4131的限制,此時,該支撐件32之扭簧324便會產生彈性復位,以連帶扳動件31稍微朝順時針方向掀起,進而供使用者可將扳動件31進行順時針扳轉之動作,該扳動件31便會透過第一樞接部312來作為軸心,以位於銜接件2之連接部22上進行樞轉,且該扳動件31之第二樞接部313便會同時於支撐件32之二第二軸接部323上旋轉,此時,該支撐件32之二第二軸接部323即會給予扳動件31之第二樞接部313支撐,進而使扳動件31之第一樞接部312在轉動的同時會向前位移,藉此連帶銜接件2向前位移,同時,該支撐件32即會利用第一軸接部321來於座體1之第二軸部12上順時針旋動,從而使扳動件31可順暢進行扳轉動作。
而在扳動組件3之扳動件31順時針扳轉,以連帶銜接件2產生向前位移之動作的同時,其因箱體51之定位銷511為插入於容置空間10之穿孔101及對接部23之對接孔230中呈一限位,所以對接部23之對接孔230內壁面即會抵靠於定位銷511上,以透過定位銷511來限制銜接件2向前位移,此時,由於扳動組件3之扳動件31為樞接於銜接件2上,所以扳動件31之第一樞接部312便會順時針旋動,進而帶動支撐件32及座體1向後位移,而該座體1向後位移即會連帶收納裝置5之蓋體52向後位移,藉此使蓋體52之複數扣槽522脫離於箱體51之複數卡勾512的勾持限制,而使用者即可輕易將蓋體52向上拿起,以對箱體51內部所收容之電子裝置(圖中未示出)進行維修或更換等作業。
而欲將收納裝置5之蓋體52裝回至箱體51上時,為可先將蓋體52之複數扣槽522對位套設於箱體51之複數卡勾512上,再將扳動件31逆時針扳轉蓋合於座體1之容置空間10中,其因箱體51之定位銷511為插入於容置空間10之穿孔101及對接部23之對接孔230中呈一限位,所以扳動組件3之扳動件31即會連帶蓋體52向前位移,進而使箱體51之複數卡勾512勾持於蓋體52之複數扣槽522呈一定位,便可再透過外部手工具來驅動鎖固件316之驅動部3161,以使鎖固件316之鎖固片3162與基座21之扣持片211形成對正呈一鎖固狀態,從而完成本創作之使用。
上述之座體1組裝於收納裝置5之蓋體52上時,其座體1較佳為裝入於結合部521之結合孔5210中,且該定位部13之複
數定位孔130為對正於結合部521之複數鎖固孔5211,便可利用複數鎖固元件5212來先穿過複數定位孔130,再鎖入於複數鎖固孔5211內呈一定位,即可使座體1穩固組裝於收納裝置5之蓋體52上,但於實際應用時,該座體1亦可透過卡扣、焊設或黏著等結合方式來組裝於收納裝置5之蓋體52上,惟,有關座體1組裝於收納裝置5之蓋體52上的方式很多,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結構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括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再者,上述收納裝置5之箱體51較佳為利用定位銷511來插設於銜接件2對接部23之對接孔230中,以避免銜接件2滑動位移,但於實際應用時,該收納裝置5之箱體51與銜接件2亦可利用公母扣或其它結合型式,惟,有關收納裝置5的箱體51與銜接件2之間結合的方式很多,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結構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括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本創作為具有下列之優點:
(一)該扳動組件3之扳動件31扳轉開啟或蓋合時,即可帶動收納裝置5之蓋體52固定或分離於箱體51上,藉此毋須使用螺絲鎖接等繁瑣之組裝動作,以可降低整體操作難易度,且達到提升整體組裝速度之效果。
(二)該扳動組件3之支撐件32底部為設有扭簧324,當扣合組件4之扣持件41受到按壓而與扳動組件3之扳動件31解扣
後,其扭簧324即會將支撐件32撐起,以連帶扳動件31掀起,進而便於使用者握持扳動件31進行扳動之動作,藉此可提升操作時的流暢度。
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固定裝置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座體
10‧‧‧容置空間
101‧‧‧穿孔
102‧‧‧卡持孔
11‧‧‧第一軸部
110‧‧‧第一軸孔
12‧‧‧第二軸部
120‧‧‧第二軸孔
13‧‧‧定位部
130‧‧‧定位孔
2‧‧‧銜接件
21‧‧‧基座
211‧‧‧扣持片
22‧‧‧連接部
220‧‧‧透孔
221‧‧‧片體
222‧‧‧桿體
23‧‧‧對接部
230‧‧‧對接孔
3‧‧‧扳動組件
31‧‧‧扳動件
311‧‧‧基部
312‧‧‧第一樞接部
3121‧‧‧第一樞接孔
313‧‧‧第二樞接部
3131‧‧‧第二樞接孔
314‧‧‧扳動部
3141‧‧‧定位孔
316‧‧‧鎖固件
3161‧‧‧驅動部
3162‧‧‧鎖固片
32‧‧‧支撐件
321‧‧‧第一軸接部
3211‧‧‧第一軸接孔
3212‧‧‧第一軸桿
322‧‧‧支臂
3220‧‧‧組裝空間
323‧‧‧第二軸接部
3231‧‧‧第二軸接孔
3232‧‧‧第二軸桿
324‧‧‧扭簧
3241‧‧‧孔洞
3242‧‧‧抵持端
4‧‧‧扣合組件
41‧‧‧扣持件
411‧‧‧基板
4111‧‧‧側板
4112‧‧‧定位柱
412‧‧‧銜接部
4121‧‧‧樞軸
415‧‧‧按壓面
42‧‧‧彈性體
421‧‧‧通孔
422‧‧‧抵持臂
Claims (15)
- 一種固定裝置,係包括座體、銜接件及扳動組件,其中:該座體內部為形成有容置空間,並於容置空間底面處貫設有穿孔,且容置空間相對於穿孔另二側壁面設有第一軸部,再於座體周圍處設有供結合於預設收納裝置蓋體的結合部上之定位部;該銜接件為具有收容於座體的容置空間內之基座,並於基座後方設有連接部,再於基座表面設有對正於穿孔而與預設收納裝置的箱體相互結合之對接部;該扳動組件為包括扳動件及支撐件,其中該扳動件為具有收容於座體的容置空間內之基部,並於基部一側處設有樞接於連接部上之第一樞接部,而基部底部設有第二樞接部,再於基部另側處設有供扳動而使扳動件於銜接件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旋動之扳動部,而該支撐件一側設有樞接於第一軸部上之第一軸接部,並於支撐件一側延伸有二支臂,再於二支臂之間形成有供扳動件的基部置入之組裝空間,且二支臂上設有供樞接於第二樞接部上之第二軸接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座體之第一軸部位於容置空間相對二側壁面為分別穿設有第一軸孔,而該支撐件之第一軸接部上具有與第一軸孔形成對正之二第一軸接孔,且二第一軸孔與二第一軸接孔中穿設有第一軸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支撐件底部為設有扭簧,且該扭簧表面上穿設有對正於二第一軸接孔且供第一軸桿穿過之孔洞,再於扭簧一側延伸有抵持於支撐件底面處之抵持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座體位於第一軸部前方為設有第二軸部,且該第二軸部上樞接有供與扳動組件相互扣持之扣合組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扣合組件為包括有扣持件及彈性體,其中該扣持件具有基板,並於基板一側處設有樞接於第二軸部上之銜接部,再於扣持件一側設有扣合部,而該扳動件之扳動部相對於基部另側設有供扣持或脫離於扣合部上之扣持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扣合部位於扣持件底面處為設有複數扣槽,而該扣持部位於基部底面處設有供扣持或脫離複數扣槽內之複數扣持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扣持件之基板底部為延伸有二側板,且銜接部位於二側板相對二外側面為分別凸設有樞軸,而該第二軸部位於容置空間相對二側壁面分別穿設有供樞接於樞軸上之第二軸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二側板相對二內側面為設有複數定位柱,而該彈性體表面上穿設有套設於複數定位柱上之通孔,並於彈性體一側延伸有抵持於扣持件底面處之至少一個抵持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扣持件表面上為設有凹陷狀之按壓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扣持件之基 板另側底面處為設有卡持體,而該容置空間前方處設有供卡持體卡入之卡持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座體之定位部為穿設有供對位於預設蓋體結合部的複數鎖固孔而供預設複數鎖固元件穿過呈一鎖固結合之複數定位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銜接件之連接部位於基座相對二側面為分別設有向上彎折之片體,並於各片體內穿設有透孔,且二透孔之間穿設有桿體,而該扳動件之第一樞接部具有對正於二透孔且供桿體穿過之第一樞接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銜接件之對接部為縱向貫穿有供預設箱體的定位銷插入之對接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扳動件之第二樞接部為具有橫向貫穿之第二樞接孔,而該支撐件之第二軸接部位於二支臂上分別設有與第二樞接孔形成對正之第二軸接孔,且二第二軸接孔及第二樞接孔中穿設有第二軸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扳動件之扳動部表面上為穿設有定位孔,並於定位孔中裝設有供軸向轉動之鎖固件,且鎖固件頂面設有驅動部,再於鎖固件底部設有鎖固片,而該銜接件之基座表面上為彎折延伸有供鎖固片鎖固或解鎖之扣持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0763U TWM597827U (zh) | 2020-01-17 | 2020-01-17 | 固定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0763U TWM597827U (zh) | 2020-01-17 | 2020-01-17 | 固定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97827U true TWM597827U (zh) | 2020-07-01 |
Family
ID=72602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00763U TWM597827U (zh) | 2020-01-17 | 2020-01-17 | 固定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9782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30898B (zh) * | 2020-09-09 | 2021-06-11 |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 機櫃及其跳動抑制機構 |
TWI762179B (zh) * | 2021-02-04 | 2022-04-21 | 澤全企業有限公司 | 扣具結構 |
-
2020
- 2020-01-17 TW TW109200763U patent/TWM597827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30898B (zh) * | 2020-09-09 | 2021-06-11 |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 機櫃及其跳動抑制機構 |
TWI762179B (zh) * | 2021-02-04 | 2022-04-21 | 澤全企業有限公司 | 扣具結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3877B (zh) | 伺服器設備及其固定機構 | |
US7068498B2 (en) | Computer system with slidable motherboard | |
TWI756569B (zh) | 外接卡組裝架、電子裝置以及載盤 | |
CN107368156B (zh) | 固定装置 | |
TWI698166B (zh) | 伺服器設備及其托盤機構 | |
TWM597827U (zh) | 固定裝置 | |
US11109505B2 (en) | Locating device | |
TWI762092B (zh) | 電源裝置及伺服器 | |
TWM556462U (zh) | 開放式無螺絲存取裝置定位模組 | |
TWM543447U (zh) | 免螺絲薄型硬碟抽取盒 | |
CN110554749B (zh) | 硬盘抽取托盘 | |
TWM472932U (zh) | 機箱內存取裝置之快拆結構 | |
TWI718453B (zh) | 定位裝置之結構改良 | |
TWM505041U (zh) | 儲存模組之定位裝置 | |
TWM598024U (zh) | 電子裝置及其支架結構 | |
TWM494345U (zh) | 固定機構及具有該固定機構的電子裝置 | |
TWM483460U (zh) | 電子周邊裝置的熱插拔結構 | |
TWI741828B (zh) | 快拆定位裝置構造 | |
TWM460309U (zh) | 機殼固定裝置 | |
TW202410029A (zh) | 快拆定位裝置 | |
CN218122581U (zh) | 电脑装置及用于电脑装置的扩充托架 | |
CN100426186C (zh) | 承载基架 | |
CN101266509A (zh) | 适配卡支架的固定装置 | |
TWI855408B (zh) | 硬盤托架 | |
TWM634999U (zh) | 電腦裝置及用於電腦裝置的擴充托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