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3713U - 快拆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快拆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93713U TWM593713U TW108213876U TW108213876U TWM593713U TW M593713 U TWM593713 U TW M593713U TW 108213876 U TW108213876 U TW 108213876U TW 108213876 U TW108213876 U TW 108213876U TW M593713 U TWM593713 U TW M59371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positioning
- base
- slot
- release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應用於拆裝電子設備兩殼體的快拆機構,其包含有一第一部件、一復位元件以及一第二部件。該第一部件包含一第一基部、一第一連結部以及一第一定位部。該第一連結部與該第一定位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該第二部件通過該復位元件連結該第一部件。該第二部件包含一第二連結部、一第二定位部以及一卡扣部。該第二連結部設置在該復位元件。該第二定位部以可分離方式結合該第一定位部。該卡扣部連接該第二連結部與該第二定位部。該卡扣部卡扣一外部元件以限制該外部元件之移動。該復位元件用來驅動該第二部件與該外部元件相對該第一部件之移動。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快拆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設備,尤指一種可提供無段差式設計外觀的快拆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設備。
伺服器設備常需拆裝上蓋以維修底座內的風扇,但底座內的其它電子元件如主機板、介面卡與硬碟機等不需經常拆裝,故傳統的伺服器設備會將上蓋設計成前蓋板、中蓋板與後蓋板的多件式組合。前蓋板與後蓋板係鎖附於底座,用來覆蓋保護主機板、介面卡與硬碟機這類電子元件;中蓋板則是利用底座側壁的滑槽、以前滑動或後滑動的方式安裝於底座。如此一來,前蓋板與後蓋板需設計用來閃避中蓋板的結構,然而這種結構設計會在上蓋造成段差,影響伺服器設備的外觀平整性。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可提供無段差式設計外觀的快拆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設備,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快拆機構,其包含有一第一部件、一復位元件以及一第二部件。該第一部件包含一第一基部、一第一連結部以及一第一定位部。該第一連結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該第一定位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該復位元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復位元件以該第一端設置在該第一連結部。該第二部件連接該復位元件的該第二端,該復位元件用來驅動該第二部件相對該第一部件之移動。該第二部件包含一第二基部、一第二連結部、一第二定位部以及一卡扣部。該第二連結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用來連接該復位元件的該第二端。該第二定位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並以可分離方式結合該第一定位部。該卡扣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以連接該第二連結部與該第二定位部。該卡扣部用來卡扣一外部元件以限制該外部元件之移動。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一種電子設備,其包含有一第一殼體、一第二殼體以及一快拆機構。該第二殼體以可拆卸方式結合該第一殼體。該第二殼體具有一扣接部。該快拆機構設置在該第一殼體以結合該第二殼體。該快拆機構包含有一第一部件、一復位元件以及一第二部件。該第一部件包含一第一基部、一第一連結部以及一第一定位部。該第一連結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該第一定位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該復位元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復位元件以該第一端設置在該第一連結部。該第二部件連接該復位元件的該第二端,該復位元件用來驅動該第二部件相對該第一部件之移動。該第二部件包含一第二基部、一第二連結部、一第二定位部以及一卡扣部。該第二連結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用來連接該復位元件的該第二端。該第二定位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並以可分離方式結合該第一定位部。該卡扣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以連接該第二連結部與該第二定位部。該卡扣部用來卡扣該第二殼體之該扣接部以限制該第二殼體之移動。
本創作之快拆機構由可相對移動的兩部件組成,兩部件之間通過復位元件提供蓋板自動回彈的驅動力。兩部件利用連結部、定位部、限位部、卡扣部與承托部等組合來控制兩部件的移動方向、限制兩部件的移動行程、及提供兩部件與兩殼體的連結關係。電子設備的其中一殼體為可拆卸蓋板,其係利用快拆機構沿著垂直方向下落,結合於作為底座的另一殼體,因此伺服器的其它非可拆蓋板不需具有閃避可拆卸蓋板的機構設計,因此可拆卸蓋板與其它蓋板覆蓋於底座時,伺服器便能展現無接縫且無段差的設計外觀。本創作的快拆機構具有拆裝簡單與操作便捷等優點,應用於電子設備可有效改善設備外觀的段差問題。
請參閱第1圖與第2圖,第1圖與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電子設備10在不同視角之示意圖。電子設備10的第一殼體12與第二殼體14以可拆卸方式結合以收納多個電子元件。舉例來說,若電子設備10為伺服器,第一殼體12為伺服器底座,電子元件可能是安裝在底座的主機板、介面卡、風扇、硬碟等元件。伺服器有部份電子元件需不定時進行維修,如風扇,故該些電子元件上方便會以可拆卸蓋板進行遮蔽。可拆卸蓋板即為第1圖與第2圖所示的第二殼體14,然實際應用不限於此,意即第二殼體14可以是面積小於第一殼體12的可拆卸蓋板、也可以是面積與第一殼體12相等的可拆卸蓋板。
電子設備10的快拆機構16設置在第一殼體12,使用者可利用快拆機構16以免工具拆裝之方式結合第一殼體12與第二殼體14。請參閱第3圖至第5圖,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快拆機構16之元件爆炸圖,第4圖與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快拆機構16在不同視角之組立圖。快拆機構16可包含第一部件18、復位元件20以及第二部件22。復位元件20具有相對的第一端201與第二端202,設置在第一部件18與第二部件22之間,用來推動第二部件22相對第一部件18往上移動。復位元件20可能是壓縮彈簧、扭轉彈簧、或具有彈性恢復功能的任意彈簧。本實施態樣以壓縮彈簧為例,然實際應用不限於此。
第一部件18可包含第一基部24、第一連結部26、第一定位部28、第一限位部30以及鎖合部32。第一基部24可為盒狀結構,第二部件22通過盒狀結構之開口34可活動地設置在第一部件18內;然亦可將第二部件22設計為盒狀結構,且第一部件18可活動地設置在第二部件22裡。第一連結部26可設置在第一基部24的底面36,第一定位部28與第一限位部30可設置在第一基部24的同一側面38或不同側面38,然實際設置位置不限於此。鎖合部32可設置在第一基部24之外緣;本實施例的外緣係為側面38的一端邊,但實際應用不限於此。
另外,第二部件22可包含第二基部40、第二連結部42、第二定位部44、第二限位部46、卡扣部48以及承托部50。第二基部40可為片體結構,其尺寸略小於盒狀結構之內部空間,故第二基部40能通過復位元件20的彈性變形與否在第一基部24內移動。第二連結部42、第二定位部44與第二限位部46自第二基部40的一端往外延伸,用來配合第一部件18進行作動。卡扣部48與承托部50可設置在第二基部40的另一端,用來連結第二殼體14。
復位元件20為壓縮彈簧時,復位元件20以第一端201設置在第一連結部26,並以第二端202連接第二連結部42。第二定位部44可為彈性臂,具有相對的第一端441與第二端442。第一端441為連接於第二基部40的固定端,第二端442為自由端,可分離地結合第一定位部28。第二端442根據彈性臂的彈性變形量而結合或分離於第一定位部28。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部28可為卡槽,第二定位部44在第二端442具有凸塊;然實際應用不限於此。凸塊插入卡槽時,第二部件22受其拘束而不能相對第一部件18移動。若凸塊受壓造成彈性臂彎曲變形,凸塊可脫離卡槽,此時第二部件22能夠自由相對第一部件18移動。
請參閱第6圖,第6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快拆機構16’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前揭實施例之差異在於,第二部件22的第二定位部44’在彈性臂的第二端442具有旋扣。旋扣包含轉軸以及施力把手(未標示於圖式中)。轉軸設置在第二端442,施力把手可轉動地設置在轉軸上。施力把手(例如第6圖所示的菱形立體結構)可依卡槽的長軸方向進入第一定位部28;若施力把手旋轉到卡槽的短軸方向,旋扣就會卡住第一定位部28無法退出。換句話說,旋扣可在第一旋轉位置插入第一定位部28的卡槽,如第6圖所示的卡槽長軸方向,此時第二定位部44’尚可分離於第一定位部28。旋扣還能進一步旋轉特定角度以切換到第二旋轉位置,例如旋轉九十度以符合卡槽的短軸方向;旋扣止抵於卡槽之外壁面(意即第一基部24的側面38)以穩定結合第一定位部28與第二定位部44’。
卡扣部48可具有開槽481,第二殼體14的扣接部52可滑動地卡扣至開槽481內。扣接部52與卡扣部48結合時,承托部50可用來承托第二殼體14,這時復位元件20受壓縮開始儲存彈性恢復力。施加於復位元件20的力量可以是第二殼體14的重力、也可以是使用者推動第二殼體14造成的壓力。卡扣部48的開槽481為長條開口,其槽結構方向D1較佳係相交於第二部件22相對第一部件18之移動方向D2,例如槽結構方向D1可垂直於移動方向D2,然實際應用不限於此,例如槽結構方向D1和移動方向D2之夾角亦可設計為銳角或鈍角。除此之外,槽結構方向D1還可以設計成平行於移動方向D2,意即卡扣部48之開槽481的槽口面向第二殼體14,扣接部52可自上而下進入卡扣部48內。
扣接部52的數量與形狀不限於前揭實施例所示,其變化端視設計需求而定。扣接部52可以是棍狀扣接部,第1圖與第2圖所示的第二殼體14即在對應快拆機構16的位置安裝單個棍狀扣接部。或者,第二殼體14可在對應快拆機構16的位置安裝複數個棍狀扣接部(未示於圖式),該些棍狀扣接部之間距可等於或小於卡扣部48之開槽481的深度。又或者,第二殼體14可在對應快拆機構16的位置安裝片狀扣接部(未示於圖式),片狀扣接部之總寬度則是等於或小於卡扣部48之開槽481的深度。在可能的變化態樣中,卡扣部48可為棍狀或片狀卡扣部,扣接部52則可具有開槽,然實際應用不限於此。
第一限位部30可為滑槽,第二限位部46則為安裝在滑槽內的卡勾。第二限位部46以可活動方式結合第一限位部30。第二部件22相對於第一部件18位移時,第二限位部46在第一限位部30相應滑動。第二限位部46滑移且止抵至第一限位部30的滑槽邊緣時,第二部件22受限制而停止相對第一部件18之位移;換句話說,第二限位部46在第一限位部30內的滑動行程即為第二部件22相對於第一部件18的下壓行程或頂出行程。
鎖合部32可以是帶有螺紋的鎖孔結構。電子設備10可利用例如螺釘、螺栓等類型的固定元件,穿過鎖合部32並固定在第一殼體12,以將快拆機構16設置在第一殼體12。第二殼體14經由快拆機構16結合第一殼體12後,可以僅利用快拆機構16限制第一殼體12與第二殼體14的相對位移;或者,電子設備10還可利用各種類型的固定元件將第二殼體14鎖在第一殼體12上。
本創作中,第一連結部26、第一定位部28與第一限位部30的位置與數量不限於圖式所示。第二連結部42、第二定位部44與第二限位部46的位置與數量則對應於第一連結部26、第一定位部28與第一限位部30的位置與數量。在第3圖與第6圖所示實施態樣中,第一部件18係具有兩個第一連結部26與單個第一定位部28,且兩個第一連結部26分別設置在第一定位部28的兩相對側。在其它可能的變化態樣中,第一部件18可能具有併列的單個第一連結部26與單個第一定位部28;或是第一部件18可能具有單個第一連結部26與兩個第一定位部28,且兩個第一定位部28分別設置在第一連結部26的兩相對側。
請參閱第7圖至第9圖,第7圖至第9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電子設備10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快拆機構16安裝在第一殼體12之側壁,第二殼體14可沿著槽結構方向D1移動,使扣接部52進入第二部件22的卡扣部48,第二殼體14與第二部件22相結合而連動。接著,如第8圖所示,第二殼體14與第二部件22沿著移動方向D2向下移動,此時復位元件20受壓縮開始儲存彈性恢復力,第二限位部46在第一限位部30內下移,直到接觸第一限位部30之滑槽底端才停止。如第9圖所示,當第二限位部46移到第一限位部30的滑槽底端時,第二定位部44可插入第一定位部28的卡槽內;這時第二部件22受第一定位部28與第二定位部44之結合限制不能相對第一部件18移動,第二殼體14便會固定在第一殼體12上。
若要分離第二殼體14與第一殼體12,使用者可操控第二定位部44使其脫離第一定位部28,復位元件20釋放其彈性恢復力以推動第二部件22相對於第一部件18往上移動,承托部50可用來頂高第二殼體14,使得第二殼體14遠離且間隔於第一殼體12,方便使用者扶握第二殼體14。最後,第二殼體14可沿著槽結構方向D1移動,將扣接部52自第二部件22的卡扣部48抽出,完整露出安裝在第二殼體14下方的電子元件,進行維修或替換。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快拆機構由可相對移動的兩部件組成,兩部件之間通過復位元件提供蓋板自動回彈的驅動力。兩部件利用連結部、定位部、限位部、卡扣部與承托部等組合來控制兩部件的移動方向、限制兩部件的移動行程、及提供兩部件與兩殼體的連結關係。電子設備的其中一殼體為可拆卸蓋板,其係利用快拆機構沿著垂直方向下落,結合於作為底座的另一殼體,因此伺服器的其它非可拆蓋板不需具有閃避可拆卸蓋板的機構設計,因此可拆卸蓋板與其它蓋板覆蓋於底座時,伺服器便能展現無接縫且無段差的設計外觀。相比於先前技術,本創作的快拆機構具有拆裝簡單與操作便捷等優點,應用於電子設備可有效改善設備外觀的段差問題。
10:電子設備
12:第一殼體
14:第二殼體
16、16’:快拆機構
18:第一部件
20:復位元件
201:復位元件的第一端
202:復位元件的第二端
22:第二部件
24:第一基部
26:第一連結部
28:第一定位部
30:第一限位部
32:鎖合部
34:開口
36:底面
38:側面
40:第二基部
42:第二連結部
44、44’:第二定位部
441:第二定位部的第一端
442:第二定位部的第二端
46:第二限位部
48:卡扣部
481:開槽
50:承托部
52:扣接部
D1:卡扣部的槽結構方向
D2:第二部件的移動方向
第1圖與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電子設備在不同視角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快拆機構之元件爆炸圖。
第4圖與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快拆機構在不同視角之組立圖。
第6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快拆機構之示意圖。
第7圖至第9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電子設備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示意圖。
16:快拆機構
18:第一部件
22:第二部件
24:第一基部
28:第一定位部
30:第一限位部
32:鎖合部
44:第二定位部
46:第二限位部
48:卡扣部
50:承托部
D1:卡扣部的槽結構方向
D2:第二部件的移動方向
Claims (20)
- 一種快拆機構,其包含有: 一第一部件,包含有: 一第一基部; 一第一連結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以及 一第一定位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 一復位元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復位元件以該第一端設置在該第一連結部;以及 一第二部件,連接該復位元件的該第二端,該復位元件用來驅動該第二部件相對該第一部件之移動,該第二部件包含有: 一第二基部; 一卡扣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該卡扣部用來卡扣一外部元件; 一第二連結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用來連接該復位元件的該第二端;以及 一第二定位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並以可分離方式結合該第一定位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快拆機構,其中該第一連結部與該第一定位部分別設置在該第一基部之一底面與一側面,該第二定位部係為一彈性臂,該彈性臂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固接該第二部件之一第二基部,該第二端可分離地結合該第一定位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快拆機構,其中該第一定位部為一卡槽,該第二定位部具有一凸塊,該凸塊止抵於該卡槽以結合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快拆機構,其中該第一定位部為一卡槽,該第二定位部具有一旋扣,該旋扣插入該卡槽並切換至一第一旋轉位置或一第二旋轉位置,以結合或分離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快拆機構,其中該第二部件另包含一承托部,連接該卡扣部,用來承托該外部元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快拆機構,其中該第一部件另包含一第一限位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之該側面,該第二部件另包含一第二限位部,以可活動方式結合該第一限位部,該第二限位部利用該第一限位部之拘束限定該第一部件與該第二部件之一相對位移。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快拆機構,其中該第一限位部為一滑槽,該第二限位部為一卡勾,該卡勾在該滑槽內之一滑動行程係為該第二部件相對於該第一部件之一頂出行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快拆機構,其中該卡扣部具有一開槽,該外部元件可滑動地卡扣在該開槽內。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快拆機構,其中該開槽為一長條開口,該長條開口之一槽結構方向係與該第二部件相對該第一部件之一移動方向相交,或是該槽結構方向平行於該移動方向。
- 一種電子設備,其包含有: 一第一殼體; 一第二殼體,以可拆卸方式結合該第一殼體;以及 一快拆機構,設置在該第一殼體以結合該第二殼體,該快拆機構包含有: 一第一部件,包含有: 一第一基部; 一第一連結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以及 一第一定位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 一復位元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復位元件以該第一端設置在該第一連結部;以及 一第二部件,連接該復位元件的該第二端,該復位元件用來驅動該第二部件相對該第一部件之移動,該第二部件包含有: 一第二基部; 一卡扣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該卡扣部用來卡扣該第二殼體; 一第二連結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用來連接該復位元件的該第二端;以及 一第二定位部,設置在該第二基部,並以可分離方式結合該第一定位部。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第一連結部與該第一定位部分別設置在該第一基部之一底面與一側面,該第二定位部係為一彈性臂,該彈性臂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固接該第二部件之一第二基部,該第二端可分離地結合該第一定位部。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第一定位部為一卡槽,該第二定位部具有一凸塊,該凸塊止抵於該卡槽以結合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第一定位部為一卡槽,該第二定位部具有一旋扣,該旋扣插入該卡槽並切換至一第一旋轉位置或一第二旋轉位置,以結合或分離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第二部件另包含一承托部,連接該卡扣部,用來承托該第二殼體。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第一部件另包含一第一限位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之該側面,該第二部件另包含一第二限位部,以可活動方式結合該第一限位部,該第二限位部利用該第一限位部之拘束限定該第一部件與該第二部件之一相對位移。
-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第一限位部為一滑槽,該第二限位部為一卡勾,該卡勾在該滑槽內之一滑動行程係為該第二部件相對於該第一部件之一頂出行程。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卡扣部用來卡扣該第二殼體之一扣接部,該卡扣部具有一開槽,該扣接部可滑動地卡扣在該開槽內。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開槽為一長條開口,該長條開口之一槽結構方向係與該第二部件相對該第一部件之一移動方向相交,或是該槽結構方向平行於該移動方向。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扣接部係為一棍狀扣接部或為一片狀扣接部。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第一部件另包含有一鎖合部,設置在該第一基部之一外緣,一固定元件穿過該鎖合部與該第一殼體以將該快拆機構設置在該第一殼體。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13876U TWM593713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快拆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設備 |
CN201921915121.3U CN210442737U (zh) | 2019-10-22 | 2019-11-07 | 快拆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13876U TWM593713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快拆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設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93713U true TWM593713U (zh) | 2020-04-11 |
Family
ID=70412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13876U TWM593713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快拆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設備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42737U (zh) |
TW (1) | TWM5937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9993B (zh) * | 2021-09-15 | 2023-04-2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與快拆機構 |
-
2019
- 2019-10-22 TW TW108213876U patent/TWM593713U/zh unknown
- 2019-11-07 CN CN201921915121.3U patent/CN2104427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9993B (zh) * | 2021-09-15 | 2023-04-2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與快拆機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42737U (zh) | 2020-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48331B (zh) | 可用來拆裝擴充卡模組的固定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 |
TWI533781B (zh) | 鎖扣機構 | |
TWI679930B (zh) |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 |
TW201817298A (zh) | 把手鎖附裝置以及具有把手鎖附裝置的電子系統機箱 | |
TW201822609A (zh) | 電子裝置以及電子裝置的機殼組裝方法 | |
TWM593713U (zh) | 快拆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設備 | |
TWI475559B (zh) | 硬碟固定裝置 | |
TW202031108A (zh) | 伺服器裝置及其卡榫機構 | |
TWI698862B (zh) | 伺服器機箱 | |
TWI612869B (zh) | 可提供電路板快拆功能的機殼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 |
TWM505041U (zh) | 儲存模組之定位裝置 | |
TW201723736A (zh) | 電子裝置 | |
TWI709362B (zh) | 快拆裝置 | |
TWI566668B (zh) | 固定裝置 | |
US20100266334A1 (en) | Coupling Structure | |
CN112000179B (zh) | 服务器机箱 | |
CN104281234A (zh) | 固定支架 | |
TWI776282B (zh) | 組裝結構及機箱 | |
TWI583293B (zh) | 固定裝置 | |
CN112000180B (zh) | 快拆装置 | |
TWI832615B (zh) | 機箱及電子裝置於該機箱的快拆機構 | |
TWI728473B (zh) | 鎖固結構及具有該鎖固結構的電動自行車架 | |
TWI795082B (zh) | 電容組裝盒與組裝架組 | |
US8587948B2 (en) | Display module having adjustable view angle function | |
TWM488725U (zh) | 光碟機的定位機構及光碟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