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4993U - 第一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第一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84993U TWM584993U TW108205313U TW108205313U TWM584993U TW M584993 U TWM584993 U TW M584993U TW 108205313 U TW108205313 U TW 108205313U TW 108205313 U TW108205313 U TW 108205313U TW M584993 U TWM584993 U TW M58499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element
- connector
- switch
- base
- insulating bas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第一連接器包括一絕緣基座、一按壓開關、一第一磁性元件和至少一充電端子;該絕緣基座上設有一開關收容槽;該按壓開關包括一開關組件和一按鈕;該開關組件裝設在該開關收容槽中,該按鈕向上突出於該開關收容槽;通過該按鈕的上下活動抵壓該開關組件從而實現開關功能;每一充電端子包括向上伸出該絕緣基座的一對接部和向下伸出該絕緣基座的一尾部;該第一磁性元件呈半環形,其半環形的開口面向該絕緣基座的一側,該第一磁性元件將該按壓開關和該充電端子環設在其中。該第一連接器結構緊湊,功能豐富,使用方便,便於電子設備微型化。
Description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便於電子設備微型化的第一連接器及具有該第一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件。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2395234U揭露了一種磁鐵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其前表面形成有一傾斜的對接面,對接面向後並排開設有貫穿絕緣本體的數個端子槽,絕緣本體的對接面上間隔每一端子槽開設有一圍設於端子槽周圈圍的U形的容置槽;數個裝設於絕緣本體上的端子;及數個磁性體,對應於絕緣本體的容置槽呈U型塊狀,磁性體容置於絕緣本體的容置槽內。該磁鐵連接器通過將磁性體設計為U形,且間隔裝設於絕緣本體前表面的端子槽兩側,使每一磁性體具有兩接觸區域,以增大磁性體的體積,從而增強其磁吸性。該磁鐵連接器中,圍繞每一端子設置一磁性體,使得該磁鐵連接器的組成部件較多,總體結構較為複雜,難以做到小型化;另外,該磁鐵連接器僅具備充電功能,不能適應業界希望在一個連接器上實現多樣化功能的需要,有待進一步改善。
因此,本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便於電子設備微型化的第一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於是,本新型第一連接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包括一絕緣基座、一按壓開關、一第一磁性元件以及至少一充電端子;該絕緣基座上設有上下貫通的一開關收容槽;該按壓開關包括一開關組件和一按鈕;該開關組件裝設在該開關收容槽中,該按鈕可上下活動地安裝在該開關組件的上方,並向上突出於該開關收容槽;通過該按鈕的上下活動抵壓該開關組件從而實現開關功能;該充電端子固定在該絕緣基座上;每一充電端子包括向上伸出該絕緣基座的一對接部和向下伸出該絕緣基座的一尾部;該第一磁性元件,其固定在該絕緣基座上;該第一磁性元件呈半環形,其半環形的開口面向該絕緣基座的一側,該第一磁性元件將該按壓開關和該充電端子環設在其中。
此外,本新型電連接器組件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和相對接的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二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安裝在該絕緣本體上的一第二磁性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該第二磁性元件能夠與該第一磁性元件磁性吸合在一起,以維持該第二導電端子與該充電端子的電性連接。
本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功效:該第一連接器整合了開關功能和充電功能於一體,在電子設備上可以減少一個連接器,節省空間,便於電子設備的微型化。同時,通過設置第一磁性元件,可以在充電時與相對接的第二連接器磁性吸合在一起,使用方便。該第一磁性元件將該按壓開關和該充電端子環設於其內,結構緊湊,且該第一磁性元件的磁吸效果可有效保證充電時該充電端子與相對接的第二連接器連接的可靠性。
100‧‧‧電連接器組件
1‧‧‧第一連接器
11‧‧‧絕緣基座
111‧‧‧基部
112‧‧‧凸伸部
114‧‧‧容置槽
115‧‧‧開關收容槽
1151‧‧‧下端收容槽
1152‧‧‧穿孔
116‧‧‧端子固定孔
12‧‧‧按壓開關
121‧‧‧開關組件
1211‧‧‧導電元件
1212‧‧‧彈片
122‧‧‧按鈕
1221‧‧‧按壓部
1222‧‧‧突伸部
13‧‧‧充電端子
131‧‧‧對接部
132‧‧‧尾部
14‧‧‧第一磁性元件
141‧‧‧槽道
142‧‧‧開口
15‧‧‧柔性電路板
151‧‧‧第一連接部
152‧‧‧第二連接部
16‧‧‧板對板連接器
2‧‧‧第二連接器
21‧‧‧絕緣本體
211‧‧‧底座
212‧‧‧安裝座
213‧‧‧側壁
215‧‧‧端子安裝孔
216‧‧‧安裝槽
217‧‧‧凹槽
22‧‧‧第二導電端子
221‧‧‧尾端
222‧‧‧套筒
223‧‧‧接觸端
23‧‧‧第二磁性元件
231‧‧‧開口
24‧‧‧外套
4‧‧‧外殼
41‧‧‧突出部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和圖2是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兩個不同視角方向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已安裝於一小型電子設備上。
圖3是圖1中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第一連接器去除柔性電路板後的立體圖。
圖5是圖4是俯視圖。
圖6是圖5的A-A剖視放大圖。
圖7是圖4的立體分解圖。
圖8和圖9是在圖7基礎上進一步分解的兩個不同視角方向的立體分解圖。
圖10是在圖9基礎上進一步分解的另一視角方向的立體分解圖。
圖11是圖1中第二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12和圖13是在圖11基礎上依次進一步分解的兩個不同視角方向的立體分解圖。
儘管本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現為不同形式的實施例,但在附圖中示出並且在本說明書中將詳細說明的僅僅是其中一些具體實施例,同時可以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應視為是本新型原理的示範性說明,而並非旨在將本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說明的那樣。
由此,本說明書中所指出的一個特徵將用於說明本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其中一個特徵,而不是暗示本新型的每個實施例必須具有所說明的特徵。此外,應當注意的是本說明書描述了許多特徵。儘管某些特徵可以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統設計,但是這些特徵也可用於其他的未明確說明的組合。由此,除非另有說明,所說明的組合並非旨在限制。
在附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用於解釋本新型的各種元件的結構和運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這些元件處於附圖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說明是合適的。如果這些元件的位置的說明發生改變時,則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應地改變。
以下結合本說明書的附圖,對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予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
參閱圖1至圖3,本實施例提出一第一連接器1、與該第一連接器1相對接的一第二連接器2,以及由該第一連接器1和該第二連接器2組成的一電連接器組件100。其中,該第一連接器1較佳用於裝設在設備端,較佳應用在小型電子設備中,例如助聽器、藍牙耳機等。該第二連接器2較佳用於裝設在線纜端,例如用作充電器中。
為便於表述,定義該第一連接器1和該第二連接器2相對接的一端的方向為“上”,遠離該“上”端的方向為“下”。
參閱圖3至圖6,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器1包括一絕緣基座11、裝設在該絕緣基座11中的一按壓開關12、固定在該絕緣基座11上的
兩個充電端子13及一個第一磁性元件14。該按壓開關12較佳用於實現電子設備的開關功能,例如開啟或關閉。該充電端子13用於與該第二連接器2對接,用以實現充電功能。該第一磁性元件14可以在充電時與該第二連接器2磁性吸合在一起,從而提高該第一連接器1與該第二連接器2對接的便利性及可靠性。
如圖3所示,較佳地,該第一連接器1還在該絕緣基座11底部設置有一柔性電路板1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FPCB或FPC),該柔性電路板15的另一端設置有一板對板連接器16,用於與該電子設備的主電路板(圖未示)連接,以實現相應的電氣功能。
該柔性電路板15大致呈條狀,包括沿其長度方向相間隔的一第一連接部151和一第二連接部152。該第一連接部151供該絕緣基座11安裝在其上,該第一連接部151上設置有相應的焊盤(圖中未示出),這些焊盤對應地供該按壓開關12和該充電端子13焊接。該第二連接部152同樣設置有相應的焊盤(圖中未示出),供該板對板連接器16焊接於其上。該柔性電路板15上形成有內部電路而使該按壓開關12、該充電端子13對應地與該板對板連接器16形成電性連接。
在使用時,該柔性電路板15被彎折為大致呈U形的結構,經彎折後該第二連接部152位於該第一連接部151的下方。該板對板連接器16連接到電子設備的主電路板上,以實現該按壓開關12、該充電端子13與該主電路板之間的電性連接。
本較佳實施例中,通過該柔性電路板15和該板對板連接器16實現
該按壓開關12、該充電端子13與該主電路板之間的電連接,可以使該電子設備內部的結構排布更為靈活。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取消該柔性電路板15和該板對板連接器16,通過將該按壓開關12和該充電端子13直接焊接到該電子設備的主電路板上,而實現電連接(圖未示)。
參閱圖5和圖6,該充電端子13呈圓柱狀。該兩個充電端子13間隔地穿設在該絕緣基座11中。該充電端子13的上端向上突伸出該絕緣基座11的上表面形成一對接部131,該對接部131的上表面用於與該第二連接器2對接。該充電端子13的尾部132向下伸出該絕緣基座11,該尾部132用於電連接至該電子設備的主電路板以實現該充電端子13的充電功能。
參閱圖7,該絕緣基座11包括一基部111和從該基部111向上突伸出的一凸伸部112。該凸伸部112與該基部111在整體上呈現臺階狀結構;其中,該凸伸部112的其中一外側面與該基部111的對應的一外側面平齊;該凸伸部112的其他幾個側面圍合呈圓拱形,並與該基部111的上表面之間形成用於容置該第一磁性元件14的一容置槽114。
較佳地,該絕緣基座11、該充電端子13和該第一磁性元件14通過插件成型工藝而結合為一體結構,使得該充電端子13、該第一磁性元件14與該絕緣基座11能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其他未示出的實施例中,該充電端子13和該第一磁性元件14也可採用組裝的方式固定到該絕緣基座11上。
該第一磁性元件14為片狀結構,其上形成有上下貫通的一槽道141,該槽道141還側向貫通至該第一磁性元件14的一側面從而在該側面形成一
開口142,使得該第一磁性元件14整體呈半環形。該第一磁性元件14與該容置槽114相適配。本實施例中,該槽道141的輪廓大致呈圓拱形,與該凸伸部112的外周輪廓相適應。
該第一磁性元件14為鐵磁性材料如鐵、鎳鋼等製成,該第一磁性元件14較佳為鐵片,其能夠被磁鐵磁性吸引且本身沒有磁性,不會干擾到電子設備中磁性元件,保證電子設備的性能。
再參閱圖8和圖9,該絕緣基座11的中部還形成有一開關收容槽115和分列於該開關收容槽115兩側的兩個端子固定孔116。該開關收容槽115和該端子固定孔116均從該絕緣基座11的凸伸部112的上表面貫通至該基部111的下表面。該端子固定孔116與該開關收容槽115的中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
該端子固定孔116的截面呈圓形,與該充電端子13適配,以供該充電端子13固定於其中。
該開關收容槽115包括從該基部111的下表面凹設的一下端收容槽1151和位於該下端收容槽1151上方的一穿孔1152。該穿孔1152從該凸伸部112的上表面貫通至該下端收容槽1151。該穿孔1152的截面呈圓形,該下端收容槽1151的截面呈矩形,且該穿孔1152的截面小於該下端收容槽1151的截面;該穿孔1152與該下端收容槽1151的交界處形成臺階面。
再結合圖6和圖10,並可同時參考圖8和圖9,該按壓開關12包括一開關組件121和一按鈕122,該按鈕122作用於該開關組件121從而實現開關功能。
該開關組件121收容於該下端收容槽1151中。該開關組件121中設有兩個導電元件1211和一彈片1212。該導電元件1211直接或經由該柔性電路板15和該板對板連接器16連接至該電子設備的主電路板。該彈片1212位於這些導電元件1211的上方。
該按鈕122包括一按壓部1221和從該按壓部1221下端突伸出的一突伸部1222。該按鈕122安裝在該開關組件121的上方。該突伸部1222被收容在該下端收容槽1151中,並被該下端收容槽1151與該穿孔1152之間的臺階面所阻擋而不會向上脫出。該按壓部1221收容在該穿孔1152中,並從該穿孔1152向上突伸出該絕緣基座11的上表面。該按壓部1221受壓時,其下端向該彈片1212施壓,使該彈片1212向下彈性變形導通該導電元件1211,從而觸發開關動作。
結合上述圖3至圖10,該第一連接器1的組裝過程大致為:將兩個充電端子13和一個第一磁性元件14通過插件成型工藝製作出一絕緣基座11,該充電端子13、該第一磁性元件14和該絕緣基座11即被成型為一體結構,其中,該絕緣基座11在該兩個充電端子13之間還形成有一開關收容槽115。將一按壓開關12的按鈕122和開關組件121由下而上依次安裝到該開關收容槽115中,使該按鈕122向上伸出該開關收容槽115,使該開關組件121固定在該開關收容槽115中。進一步地,安裝好該按壓開關12後,還可將該第一連接器1焊接到一柔性電路板15上。該第一連接器1應用於電子設備中時,通過該柔性電路板15上所設置的一板對板連接器16連接到電子設備的主電路板上。
參閱圖1和圖6,較佳地,該按鈕122的上端超出該充電端子13的
上端。在應用于電子設備中時,該充電端子13和該按鈕122露出該電子設備的外殼4,該充電端子13用於與一第二連接器2對接以實現充電,該按鈕122供使用者按壓操作實現電子設備的開關功能。其中,該按鈕122較佳是超出於該外殼4,而該充電端子13僅上端面露出於該外殼4,該外殼4上供該第一連接器1外露所需的開孔小,提高電子設備的防水性能。
該第一連接器1整合了開關功能和充電功能於一體,在電子設備上可以減少一個連接器,節省空間,便於電子設備的微型化。同時,通過設置第一磁性元件14,可以在充電時與相對接的第二連接器2磁性吸合在一起,使用方便。該第一磁性元件14將該按壓開關12和該充電端子13環設於其內,結構緊湊,且該第一磁性元件14的磁吸效果可有效保證充電時該充電端子13與相對接的第二連接器2連接的可靠性。
參閱圖11至圖13,該第二連接器2包括一絕緣本體21以及固定在該絕緣本體21上的兩個第二導電端子22和一第二磁性元件23,在該絕緣本體21及該第二磁性元件23的外周還進一步地套設有一外套24。
該絕緣本體21包括一底座211、從該底座211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的一安裝座212,以及從該底座211的一側邊向上突伸出的一側壁213。該側壁213與該安裝座212相接,該側壁213高於該安裝座212。該側壁213、該安裝座212與該底座211之間形成供該第二磁性元件23安裝的一安裝槽216。該絕緣本體21上還設有相間隔的兩個端子安裝孔215,各個端子安裝孔215從該安裝座212的上表面貫通至該底座211的下表面。
該第二磁性元件23呈半環狀,固定安裝在該絕緣本體21的安裝槽216中,而位於該底座211的上方。該第二磁性元件23的內周面與該安裝座212的外周面相匹配,該第二磁性元件23繞設在該安裝座212的外周,其半環狀開口231處與該側壁213相抵接。該第二磁性元件23的上表面與該側壁213的上表面平齊,高於該安裝座212的上表面,從而該第二磁性元件23、該側壁213以及該安裝座212的上表面之間圍合形成一凹槽217。
該第二磁性元件23較佳為一彎拱型(或U型)的單面雙極磁鐵,對應於U型兩個臂的上表面的磁極分別為N極和S極,而相對應的下表面為S極和N極。本實施例採用單面雙極磁鐵比單面單極磁鐵具有更好的磁吸效果,綜合而言使得該第二磁性元件23具備更高的磁吸力。
另外,本實施例通過U型的磁鐵與該絕緣本體21的側壁213相配合,還在結構上形成了防呆設計,便於定位以及實現防錯誤組裝的效果。
該兩個第二導電端子22分別安裝在一端子安裝孔215中。該第二導電端子22較佳為一Pogo Pin(彈簧式探針),包括一尾端221、固定在該尾端221上的一套筒222、裝設在該套筒222內的一彈簧(圖中未示出)及一接觸端223;該接觸端223通過該彈簧的彈性作用從而可以相對於該尾端221上下彈性活動。該尾端221固定在該端子安裝孔215的下部,並向下伸出該底座211,該尾端221用於與線纜電連接。該套筒222插置固定於該端子安裝孔215內。該接觸端223向上伸出該套筒222外,並向上突伸出該安裝座212的上表面從而容置在該凹槽217中。
該外套24為絕緣材料製成,成型為截面呈矩形的筒狀結構。該外套24將該絕緣本體21和該第二磁性元件23整體套設在其內,從而可以用於保護及固定該第二磁性元件23。
參閱圖1和圖2,對於裝設有該第一連接器1的電子設備,可在電子設備的外殼4上設計向外突伸的一突出部41。該突出部41對應將該第一連接器1的主體結構都隱藏於其內,僅暴露該充電端子13的端面以及該按鈕122的上端。該電子設備在充電時,該突出部41可伸入該第二連接器2的凹槽217中,使兩者更好地定位對接。該第一連接器1的第一磁性元件14與該第二連接器2的第二磁性元件23磁性吸合在一起,從而將該兩個充電端子13與該兩個第二導電端子22對應地電性連接在一起,用於為電子設備充電。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10)
- 一種第一連接器,包括:一絕緣基座,其上設有上下貫通的一開關收容槽;一按壓開關,包括一開關組件和一按鈕;該開關組件裝設在該開關收容槽中,該按鈕可上下活動地安裝在該開關組件的上方,並向上突出於該開關收容槽;通過該按鈕的上下活動抵壓該開關組件從而實現開關功能;至少一充電端子,固定在該絕緣基座上;每一充電端子包括向上伸出該絕緣基座的一對接部和向下伸出該絕緣基座的一尾部;以及,一第一磁性元件,其固定在該絕緣基座上;該第一磁性元件呈半環形,其半環形的開口面向該絕緣基座的一側,該第一磁性元件將該按壓開關和該充電端子環設在其中。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基座包括一基部和向上突伸出該基部的一凸伸部;該第一磁性元件繞設在該凸伸部的外周。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該充電端子和該第一磁性元件通過插件成型工藝與該絕緣基座形成一體結構,該第一磁性元件的上表面與該凸伸部的上表面平齊。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該開關收容槽包括一下端收容槽和位於該下端收容槽上方的一穿孔,該穿孔的截面小於該下端收容槽的截面;該開關組件收容於該下端收容槽,該按鈕收容於該穿孔,該按鈕的上端向上超出該充電端子的對接部。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該充電端子的數量為兩個,並分列於該按壓開關的兩側;該第一磁性元件為鐵磁性 材料製成。
- 如請求項5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基座的底部還設置有一柔性電路板,該柔性電路板上設置有一板對板連接器;該開關組件和該充電端子焊接在該柔性電路板上,並通過該柔性電路板與該板對板連接器電連接。
-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和相對接的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二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安裝在該絕緣本體上的一第二磁性元件及至少一第二導電端子;該第二磁性元件能夠與該第一磁性元件磁性吸合在一起,以維持該第二導電端子與該充電端子的電性連接。
-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絕緣本體包括一底座和從該底座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的一安裝座;該第二磁性元件呈半環狀,安裝在該底座上方並繞設在該安裝座的外周;該第二磁性元件高於該安裝座,該第二磁性元件與該安裝座的上表面之間圍合形成一凹槽;該第二導電端子向上突伸出該安裝座而位於該凹槽中。
-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絕緣本體還包括從該底座的一側邊向上突伸出的一側壁;該側壁與該第二磁性元件的半環狀開口處相抵接。
-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絕緣本體與該第二磁性元件的外周還進一步地套設有一外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201920411507.4 | 2019-03-28 | ||
CN201920411507.4U CN209389325U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第一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84993U true TWM584993U (zh) | 2019-10-11 |
Family
ID=67852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05313U TWM584993U (zh) | 2019-03-28 | 2019-04-30 | 第一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89325U (zh) |
TW (1) | TWM58499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4704B (zh) * | 2019-12-20 | 2023-03-01 |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3608B (zh) * | 2020-04-08 | 2021-05-28 | 深圳市宝源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磁吸线及其加工方法 |
-
2019
- 2019-03-28 CN CN201920411507.4U patent/CN209389325U/zh active Active
- 2019-04-30 TW TW108205313U patent/TWM584993U/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4704B (zh) * | 2019-12-20 | 2023-03-01 |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
US12237604B2 (en) | 2019-12-20 | 2025-02-25 | Molex, Ll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89325U (zh) | 2019-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11870B2 (en) |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6312274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319560U (en) | Radio-frequency socket connector | |
TWM501006U (zh) | 電子產品及其導線組 | |
US20030114203A1 (en) | Battery connector for mobile phone | |
JP2000349875A (ja) | 無線通信機および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コネクタ | |
TWM584993U (zh) | 第一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 |
CN210517181U (zh) | 第一磁性连接器、第二磁性连接器及磁性连接器组合 | |
JP2016100106A (ja) | 直流電源用磁石式コネクタ | |
US20080237020A1 (en) | Switch device having a spacer organizing contact tails | |
CN203607579U (zh) | 用于磁吸式电连接装置的对接连接器 | |
CN113097786B (zh) | 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JP3107906U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JP3125959B2 (ja) | 多極平形コネクタソケット | |
JPS6334220Y2 (zh) | ||
JP2004031087A (ja) | スイッチ付同軸コネクタ | |
CN210897732U (zh) | 多pin磁吸数据线 | |
CN218301637U (zh) | 磁吸助听器以及磁吸助听器组件 | |
CN213636366U (zh) | 电子装置 | |
CN217087542U (zh) | 可穿戴设备主体、可穿戴设备和充电装置 | |
KR20040023700A (ko) | 힌지용 커넥터 및 이 커넥터에 접속되는 회로 기판 | |
JP4427921B2 (ja) | マイクロホンの取付構造 | |
CN112510403B (zh) |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US7435118B2 (en) | Antenna switch | |
JP3084518B2 (ja) | I/oコネクタ及びその一体型コンタク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