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563944U - 換向扳手結構 - Google Patents

換向扳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3944U
TWM563944U TW107202272U TW107202272U TWM563944U TW M563944 U TWM563944 U TW M563944U TW 107202272 U TW107202272 U TW 107202272U TW 107202272 U TW107202272 U TW 107202272U TW M563944 U TWM563944 U TW M56394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haft
control
tooth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2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證城
Original Assignee
黃證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黃證城 filed Critical 黃證城
Priority to TW107202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3944U/zh
Publication of TWM563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3944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換向扳手結構,其包含:一扳手本體、一控制件、一掣齒件以及一棘輪件,該掣齒件係由內凹弧槽透過一軸栓連接一連動軸,再以該連動軸套設一彈性件並組入該控制件於軸柱之穿設孔內,令控制件切換操作時,能確實透過連動軸連動該掣齒件,同時透過軸栓形成一連動支點,提升掣齒件位移作動之順暢度,更讓彈性件能確實伸縮於該穿設孔內,避免變形或彈出之故障情況,進而具有穩定操作與增加結構嚙合強度之功效,俾以提高其耐用性。

Description

換向扳手結構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扳手,尤指一種換向扳手結構。
按,習知之一種換向扳手結構,請配合參閱第9圖所示,該扳手50於一端係組裝有一旋轉件60,且該旋轉件60能於扳手50端進行旋轉,藉此扳動螺帽或螺栓進行鎖緊與旋鬆之作業,又該旋轉件60之外緣設置有一齒環61,且該齒環61一側對應齒合有一棘輪件70,而該棘輪件70能活動於扳手50內部之第一槽室51,又該棘輪件70於齒合旋轉件60之另一端面形成有一弧面71,另該扳手50於第一槽室51處相通有第二槽室52,由該第二槽室52裝設有一控制塊80,且該控制塊80開設有一插孔81,並於插孔81處裝設有一彈簧82,並於彈簧82頂端套設有一抵套83,使抵套83受彈簧82之頂推而抵觸於棘輪件70之弧面71處,藉由控制塊80控制抵套83選擇將棘輪件70頂設於第一槽室51之不同側,即能產生有單向驅動之扳動效果。
詳觀上述習知結構不難發覺其尚存有些許不足之處,主要原因係歸如下:一、該棘輪件70與控制塊80之間夾設有彈簧82與抵套83,且該抵套83一端受到彈簧82之頂推,而抵套83之另一端滑動抵壓於棘輪件70之弧面71,當棘輪件70於扳手50進行扳動而產生震動或於控制塊80進行切換時,該抵套83一端滑移於棘輪件70之弧面71,且另一端將側向磨擦於控制塊80 之插孔81,使抵套83與彈簧82容易由插孔81處彈出或產生變形,並會形成阻力而降低其操作穩定性,且明顯有結構強度不足之問題。
二、該扳手50之組裝步驟係先將控制塊80裝設於第二槽室52處,並先進行控制塊80之扣合固定,限制控制塊80僅能進行旋轉操作,再進一步由第一槽室51端將彈簧82置入插孔81內,且於彈簧82頂端套設該抵套83,由於第一槽室51之開口朝向旋轉件60方向,將不易進行安裝彈簧82之動作,又該彈簧82與抵套83之體積較小,容易於組裝過程發生掉落或遺失之情況,更會進一步提高其組裝難度,使其有不易組裝與構件過多之缺失。
三、該棘輪件70與控制塊80之間係夾設有彈簧82與抵套83,且該抵套83一端受到彈簧82之頂推,而抵套83之另一端滑動抵壓於棘輪件70之弧面71,於棘輪件70作動情況下,該抵套83能推壓彈簧82進行伸縮,因此於棘輪件70與控制塊80之間將保持有棘輪件70之活動空間,使得抵套83與彈簧82過度凸伸於插孔81外,會降低抵套83與彈簧82之定位效果。
有鑑於此,本新型人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新型。
本新型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種換向扳手結構。
一種換向扳手結構,其包含:一扳手本體、一控制件、一掣齒件以及一棘輪件,該扳手本體具有一第一工作部以及一第二工作部,該第一工作部設一裝設孔以及一控制孔,該裝設孔與該控制孔間相通設一弧 形掣齒槽,該控制件具有一柄部以及一軸柱,該軸柱係徑向設一階狀之穿設孔,並以該軸柱組設於該控制孔內,該掣齒件係容設於該弧形掣齒槽內,其一端係面對該裝設孔形成一弧形齒部,另一端則面對該控制孔形成一內凹弧槽,該內凹弧槽係透過一軸栓連接一連動軸,該連動軸更套有一彈性件,並將該彈性件隨著該連動軸組設於該穿設孔內,該棘輪件係容設於該第一工作部之裝設孔內,該棘輪件外緣形成一環齒部,並透過該環齒部與該掣齒件之弧形齒部嚙合作動,而內徑則形成一工具孔,藉由上述結構,俾以構成一種換向扳手結構。
較佳地,該連動軸前端形成一圓頭部,該圓頭部設一貫穿孔以供該軸栓的穿接。
較佳地,該第一工作部之裝設孔內緣設一固定環槽,該棘輪件外緣凹設有一限位環槽,該限位環槽係嵌設一C形扣件,再以該C形扣件結合於該固定環槽內,藉此將該棘輪件限制於該裝設孔內。
較佳地,該扳手本體於該控制孔上端擴設有限位槽,用以限制該控制件之柄部,且該限位槽具有一開口,並於該開口兩側設一第一擋部以及一第二擋部。
(一)、該掣齒件係由內凹弧槽透過一 軸栓連接一連動軸,再以該連動軸套設一彈性件並組入該控制件於軸柱之穿設孔內,令控制件切換操作時,能確實透過連動軸連動該掣齒件,同時透過軸栓形成一連動支點,提升掣齒件位移作動之順暢度,更讓彈性件能確實伸縮於該穿設孔內,避免變形或彈出之故障情況,進而具有穩定操作與增加結構嚙合強度之功效,俾以提高其耐用性。
(二)、該掣齒件係經由連動軸穿套一彈性件,組合時直接再由連動軸將該彈性件限制於該穿設孔內,即可完成該掣齒件以及控制件之連結狀態,有效簡化該扳手本體之組裝步驟,同時降低結構組裝時間及人力成本,有助於經濟效益的提升。
〔本新型〕
10‧‧‧扳手本體
11‧‧‧第一工作部
12‧‧‧第二工作部
13‧‧‧裝設孔
131‧‧‧固定環槽
14‧‧‧控制孔
141‧‧‧限位槽
142‧‧‧開口
15‧‧‧掣齒槽
20‧‧‧控制件
21‧‧‧柄部
22‧‧‧軸柱
23‧‧‧穿設孔
30‧‧‧掣齒件
31‧‧‧弧形齒部
32‧‧‧內凹弧槽
321‧‧‧軸栓
33‧‧‧連動軸
331‧‧‧圓頭部
332‧‧‧貫穿孔
34‧‧‧彈性件
40‧‧‧棘輪件
41‧‧‧環齒部
42‧‧‧工具孔
43‧‧‧限位環槽
44‧‧‧C形扣件
〔習知〕
50‧‧‧扳手
51‧‧‧第一槽室
52‧‧‧第二槽室
60‧‧‧旋轉件
61‧‧‧齒環
70‧‧‧棘輪件
71‧‧‧弧面
80‧‧‧控制塊
81‧‧‧插孔
82‧‧‧彈簧
83‧‧‧抵套
第1圖:係為本新型之立體圖。
第2圖:係為本新型之分解圖。
第3圖:係為本新型之平面圖。
第4圖:係為本新型之組合剖視圖。
第5圖:係為本新型之順時針轉動形成空轉之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新型之逆時針轉動並連動棘輪件之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新型之扳轉調整控制件知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新型之順時針轉動並連動棘齒件之示意圖。
第9圖:係為習知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新型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圖式簡單說明】詳述如後:首先,先請參閱第1、2圖所示,一種換向扳手結構,其包含:一扳手本體10、一控制件20、一掣齒件30以及一棘輪件40,該扳手本體10具有一第一工作部11以及一第二工作部12,該第一工作部11設一裝設孔13以及一控制孔14,該裝設孔13與該控制孔14間相通設一弧形掣齒槽1%,該裝設孔13內緣 設一固定環槽131,而該控制孔14上端擴設有限位槽141,該限位槽141具有一開口142,該控制件20具有一柄部21以及一軸柱22,該軸柱22係徑向設一階狀之穿設孔23,並以該軸柱22組設於該控制孔14內,該掣齒件30係容設於該弧形掣齒槽15內,其一端係面對該裝設孔13形成一弧形齒部31,另一端則面對該控制孔14形成一內凹弧槽32,該內凹弧槽32係透過一軸栓321連接一連動軸33,該連動軸33前端形成一圓頭部331,該圓頭部331設一貫穿孔332以供該軸栓321的穿接,且該連動軸33更套有一彈性件34,並將該彈性件34隨著該連動軸33組設於該穿設孔23內,該棘輪件40係容設於該第一工作部11之裝設孔13內,該棘輪件40外緣形成一環齒部41,並透過該環齒部41與該掣齒件30之弧形齒部31嚙合作動,而內徑則形成一工具孔42,又該棘輪件40外緣凹設有一限位環槽43,該限位環槽43係嵌設一C形扣件44。
其結構之組成,再請參閱第2、3、4圖所示,該扳手本體10係分別由該控制孔14、掣齒槽15以及裝設孔13安裝該控制件20、掣齒件30以及棘輪件40,其中,該控制件20係以軸柱22穿設於該控制孔14內,並將該柄部21限制於該限位槽141且穿出開口142外,該掣齒件30之內凹弧槽32係以一軸栓321連接一連動軸33,該連動軸33係套一彈性件34,再以該連動軸33面對控制孔14將掣齒件30通過裝設孔13置入該掣齒槽15內,同時將該連動軸33連帶該彈性件34穿設於該控制件20位於軸柱22之穿設孔23內,並透過彈性件34達到該連動軸33彈性伸縮,而該弧形齒部31則面對該裝設孔13,最後再將該棘輪件40組入該裝設孔13內,利用一C形扣件44卡掣於該限位滑槽43以及固定環槽131間,藉此將該棘輪件40限制於該裝設孔13內,俾以完成一種換向扳手結構。
其結構實際使用之狀態,續請參閱第5、6圖所示,該扳手本體10係由棘輪件40之工具孔42接合螺鎖單元,並經由扳手本體10的扳轉作動達到螺鎖單元的鎖緊、鬆脫狀態,首先透過該控制件20切控該掣齒件30與該棘輪件40間之卡抵掣動方向,當掣齒件30經由該控制件20扳轉作動而抵靠於掣齒槽15之順時針方向時,同時透過該連動軸33以及彈性件34順時針方向推抵該掣齒件30,當扳手本體10順時針轉動時,由於該扳手本體10之作動方向與該彈性件34推抵方向相同,使該棘輪件40能沿著該彈性件34方向而將該掣齒件30推回,導致該掣齒件30之弧型齒部31無法有效咬合該棘輪件40之環齒部41,形成空轉狀態,反之,將該扳手本體10逆時針轉動時,請同時參閱第6圖所示,因該掣齒件30之連動軸33受彈性件34推抵方向與該扳手本體10之作動方向相反,使該掣齒件30無法被推回而將弧型齒部31確實咬合該棘輪件40之環齒部41,進而帶動該棘輪件40轉動並達到螺鎖單元的扭轉作動,藉此形成扳手本體10逆時針單向扭轉之驅動狀態。
其次,將該控制件20往另一方向扳動時,再請參閱第7、8圖所示,該掣齒件30則經由該控制件20扳轉作動而抵靠於掣齒槽15之逆時針方向,同時透過該連動軸33以及彈性件34逆時針方向推抵該掣齒件30,當扳手本體10逆時針轉動時,由於該扳手本體10之作動方向與彈性件34推抵方向相同,使該棘輪件40能沿著該彈性件34方向而將該掣齒件30推回,導致該掣齒件30之弧型齒部31無法有效咬合該棘輪件40之環齒部41,形成空轉狀態,反之,將該扳手本體10順時針轉動時,因該掣齒件30之連動軸33受彈性件34推抵方向與該扳手本體10之作動方向相反,使該掣齒件30無法被推回而將弧型齒部31確實咬合該棘輪件40之環齒部41,進而帶動該棘輪件40轉動並達到 螺鎖單元的扭轉作動,藉此形成扳手本體10順時針單向扭轉之驅動狀態。
藉上述具體實施例之結構,可得到下述之效益:(一)該掣齒件30係由內凹弧槽32透過一軸栓321連接一連動軸33,再以該連動軸33套設一彈性件34並組入該控制件20於軸柱22之穿設孔23內,令控制件20切換操作時,能確實透過連動軸33連動該掣齒件30,同時透過軸栓321形成一連動支點,提升掣齒件30位移作動之順暢度,更讓彈性件34能確實伸縮於該穿設孔23內,避免變形或彈出之故障情況,進而具有穩定操作與增加結構嚙合強度之功效,俾以提高其耐用性;(二)該掣齒件30係經由連動軸33穿套一彈性件34,組合時直接再由連動軸33將該彈性件34限制於該穿設孔23內,即可完成該掣齒件30以及控制件20之連結狀態,有效簡化該扳手本體10之組裝步驟,同時降低結構組裝時間及人力成本,有助於經濟效益的提升。
綜上所述,本新型確實已達突破性之結構設計,而具有改良之新型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產業上之利用性與進步性,且本新型未見於任何刊物,亦具新穎性,當符合專利法相關法條之規定,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至為感禱。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4)

  1. 一種換向扳手結構,其包含:一扳手本體,該扳手本體具有一第一工作部以及一第二工作部,該第一工作部設一裝設孔以及一控制孔,該裝設孔與該控制孔間相通設一弧形掣齒槽;一控制件,該控制件具有一柄部以及一軸柱,該軸柱係徑向設一階狀之穿設孔,並以該軸柱組設於該控制孔內;一掣齒件,係容設於該弧形掣齒槽內,其一端係面對該裝設孔形成一弧形齒部,另一端則面對該控制孔形成一內凹弧槽,該內凹弧槽係透過一軸栓連接一連動軸,該連動軸更套有一彈性件,並將該彈性件隨著該連動軸組設於該穿設孔內;一棘輪件,係容設於該第一工作部之裝設孔內,該棘輪件外緣形成一環齒部,並透過該環齒部與該掣齒件之弧形齒部嚙合作動,而內徑則形成一工具孔。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換向扳手結構,其中,該連動軸前端形成一圓頭部,該圓頭部設一貫穿孔以供該軸栓的穿接。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換向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工作部之裝設孔內緣設一固定環槽,該棘輪件外緣凹設有一限位環槽,該限位環槽係嵌設一C形扣件,再以該C形扣件結合於該固定環槽內,藉此將該棘輪件限制於該裝設孔內。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換向扳手結構,其中,該扳手本體於該控制孔上端擴設有限位槽,用以限制該控制件之柄部,且該限位槽具有一開口,並於該開口兩側設一第一擋部以及一第二擋部。
TW107202272U 2018-02-13 2018-02-13 換向扳手結構 TWM563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272U TWM563944U (zh) 2018-02-13 2018-02-13 換向扳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2272U TWM563944U (zh) 2018-02-13 2018-02-13 換向扳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3944U true TWM563944U (zh) 2018-07-21

Family

ID=63641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2272U TWM563944U (zh) 2018-02-13 2018-02-13 換向扳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39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9388B (zh) * 2019-10-29 2021-12-11 陳怡富 扳手卡掣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9388B (zh) * 2019-10-29 2021-12-11 陳怡富 扳手卡掣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8905B (zh) 用於減少棘輪弧的偏壓構件
US7712546B2 (en) Power tool having torque limiter
US9969064B2 (en) Ratchet tool with stacked switching device
TW201524693A (zh) 具精密齒接之棘輪
TW201641225A (zh) 電動棘輪扳手
US7374380B2 (en) Telescopic column
US20140041489A1 (en) Ratchet socket tool device
US6053077A (en) Ratchet wrench having two driving stems
TWM563944U (zh) 換向扳手結構
US8272297B1 (en) Easy to assemble ratchet wrench
AU2002315914A1 (en) Adjustable reaction arm for torque power tool provided therewith
TWI645942B (zh) Reversing wrench structure
TWM431776U (en) Direction-changeable ratchet wrench
CN201267988Y (zh) 电动工具的冲击转换结构
CN208137630U (zh) 一种超薄执手组件结构
CN208034537U (zh) 换向扳手结构
TW201702010A (zh) 扳手扣固裝置
CN110238784A (zh) 换向扳手结构
US20110296960A1 (en)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TWM469149U (zh) 換向棘輪扳手(二)
US20060243100A1 (en) Nut, a tool and a method for elongating and relaxing a stud and the like
TWM514382U (zh) 扳手扣固裝置
CN1131132C (zh) 一种棘动工具
TWI841448B (zh) 微動棘輪扳手
CN216265719U (zh) 棘轮起子的方向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