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530642U - 按摩復健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按摩復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0642U
TWM530642U TW105207972U TW105207972U TWM530642U TW M530642 U TWM530642 U TW M530642U TW 105207972 U TW105207972 U TW 105207972U TW 105207972 U TW105207972 U TW 105207972U TW M530642 U TWM530642 U TW M5306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rehabilitation device
rod
prese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7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ing-Qun He
Original Assignee
Ding-Qun He
Chen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ng-Qun He, Chen Lin filed Critical Ding-Qun He
Priority to TW105207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0642U/zh
Publication of TWM530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0642U/zh
Priority to CN201621403140.4U priority patent/CN206880846U/zh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按摩復健裝置
本創作為一種按摩復健裝置,尤指一種可利用本創作之容置部、凸弧部以及按壓部來刺激人體的經絡、穴道以達到按摩復健效果之按摩復健裝置。
按摩,法語稱為(Massage;馬殺雞),指透過身體的碰觸,對人體皮膚下的肌肉進行按壓,藉此可以疏通人體經絡、幫助氣血運行,進而達到身體保健,預防疾病的效果。在中國,按摩以推拿方式來進行。一般而言,按摩通常都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以針對需要按摩的位置來進行重點式按壓,然而,現代人們工作繁忙,實在無法常常求助人協助進行按摩。
請參閱中華民國專利證書第M520890號按摩器,其揭露一種按摩器,包含有一主桿、一第一握把及一第二握把;該主桿具有一內管及一外筒,該外筒為中空筒體,係套置於該內管之外周上,該內管鄰近一端之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之第二穿孔,該第一握把係結合於該主桿之內管一端上,該第二握把具有一第二握把套及一第二彈片,該第二握把套係套置於該主桿之內管另一端上,該第二彈片具向外展開之彈性,該第二彈片具有至少一第二結合柱,該第二彈片係置於該內管內,並藉其彈性將該第二結合柱穿出該第二穿孔外,以將該第二握把套限制於該主桿之內管上,並使該外筒位於該第一握把與該第二握把間;藉此,當該第二彈片之第二結合柱受外力所按壓而伸 入於該第二穿孔內時,該第二握把套及該外筒便可自該內管上所脫離,以更換不同型態之外筒。
以及中華民國專利證書第M520371號可調式按摩裝置,其適用於供人手握持以對人體進行按摩,並包含一棒狀本體單元、一握持單元,及一按壓單元。該棒狀本體單元包括一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相反之第二端的桿體,該握持單元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桿體之第一端上的握把,該按壓單元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桿體之第二端上的彎曲段,該彎曲段具有複數串接設置之連接管,及複數用以樞接相鄰之連接管的調整件,當人手握持於該握把上時,位於該桿體之第二端上的複數連接管,可藉由調整該調整件以改變該複數連接管的彎折角度,以對人體進行按摩。
目前已有以上按摩裝置可讓使用者自行使用以進行按摩而不用求助於他人。然而,按摩有時相當講究力道,若按摩力道不足則無法達到刺激人體的經絡、穴道之效果。當使用者自行使用前述按摩裝置時,受限僅能用手來進行操作導致按摩力道不足,實有改良的必要。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創作之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創作之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新型專利者。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利用本創作之容置部、凸弧部以及按壓部來刺激人體的經絡、穴道以達到按摩復健效果之按摩復健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或其他目的,本創作一種按摩復健裝置,所述按摩復健裝置包括一具三角形截面的棒狀本體,該三角形截面之兩側斜面分別與三角形截面之底面兩端形成兩側邊,該兩側斜面係連接形成一頂邊,其特徵在於:該頂邊係凸出形成有一片狀凸弧部以及該棒狀本體一端係凸出形成一按壓部。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頂邊係形成有一凹凸部。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片狀凸弧部主要係由多個弧狀緣邊構成,進而形成一雲型(雲朵型)造型之外緣。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創作的按摩復健裝置可將其放置於地面或是床鋪,利用自身體重的力量壓在棒狀本體,除可有效解決按摩力道不足的問題之外,再者,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包括有容置部、片狀凸弧部以及按壓部可依據人體各部位之需求,而以局部(點狀)刺激位於人體之深層筋膜加以放鬆,或利用該片狀凸弧部直接刮除人體各部位之淋巴結節,藉以達到紓解與強化筋膜的效果。
1‧‧‧棒狀本體
11‧‧‧底面
12‧‧‧斜面
13‧‧‧側邊
14‧‧‧頂邊
141‧‧‧凹凸部
15‧‧‧容置部
16‧‧‧凸弧部
161‧‧‧弧狀緣邊
17‧‧‧按壓部
〔第1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第2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一;〔第3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二;〔第4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三;〔第5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四;〔第6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五;〔第7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六;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本創作為一種按摩復健裝置,其可用來刺激人體筋膜以達到放鬆按摩及復健之效果。使用者可以將該按摩復健裝置之棒狀本體放置於地面或是床鋪上,接著利用自身體重的力量壓在該棒狀本體上。
請參閱第1圖所示,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該按摩復健裝置包括一棒狀本體1,棒狀本體1截面係呈三角形,而該棒狀本體1材質可為強化塑料、木材等材質所製成,視情況而定,本創作並不加以侷限。
該棒狀本體1之三角形截面主要係由一底面11以及兩斜面12,其中,該兩斜面12一端分別連接於該底面11兩端而分別形成兩側邊13,該兩斜面12另一端係互相連接而形成一頂邊14。進一步說明,所謂兩側邊13以及一頂邊14即為三角柱體狀的三個角邊。而所謂的一底面11以及兩斜面12即為三角柱體狀的三個面,實際使用可以將該底面11直接放置於地面,或者,也可以將該兩斜面12其中之一直接放置於地面使用。
該兩側邊13其中之一者凹設有一容置部15,該頂邊14凸出形成有一片狀凸弧部16,以及該棒狀本體1一端凸出形成有一按壓部17。其中,該容置部15例如:設置於該三角柱狀體的中段位置處,該片狀凸弧部16緣邊係由多個弧狀緣邊161構成之雲型(雲朵型)造型(如第1圖所示)而該按壓部17例如可為半圓狀或者是圓椎狀。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頂邊14係可形成有一凹凸部141,如圖中所示,該頂邊14除設有片狀凸弧部16外,亦同時設置有凹凸部141,該凹凸部141於本實施例中係呈現為一波浪狀。
藉由上述之結構、組成設計,茲就本創作之使用作動情形說明如下:請同時參閱第2至3圖所示,第2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一。第3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二;由該等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之按摩復健裝置,係可將本創作之棒狀本體1放置於地面或是床鋪上。接著,利用自身體重的力量壓在該棒狀本體1,令凸弧部16直接著力於人體頸部周圍筋膜(如第2圖所示)或是背部凹陷處之深層筋膜(如第3圖所示),例如:係選擇棒狀本體1其中一個斜面12放置於地面或是床鋪上,使該容置部15朝上,使用者可以將背部壓在本創作之棒狀本體1上,而該容置部15即可以收容人體的脊椎或是頸椎部位,並藉由該斜面13按壓人體頸部周圍的筋膜。
請再次參閱第4及第6圖,第4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三;第5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四;第6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五;
如該等圖所示,使用本創作係將本創作之棒狀本體1放置於地面或是床鋪上,接著,利用自身體重的力量壓在該棒狀本體1上,使用者可依據自身之需求採用各種姿勢,如:採取坐姿(如第4圖所示)、跪姿(如第5圖所示)、臥姿或是側臥姿,但需利用自身體重的力量直接壓在該棒狀本體1上,並對準自身需著力之部位,例如:攝護腺位置進行按壓(如第4圖所示),膝蓋周圍之筋膜(如 第5圖所示)甚至是大拇指之指縫間均可使用,而達到刺激人體該處之深層筋膜或是刺激按摩攝護腺部位。
請參閱第7圖,第7圖係為依據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六;由該圖中可清楚看出,當使用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時,係可藉由該按壓部17直接刺激人體任何區域的深層筋膜(如:腋窩等位置)。藉此,達到刺激人體筋膜效果。
故,請參閱全部附圖所示,本創作使用時,與習用技術相較,著實存在下列優點:本創作按摩復健裝置可利用容置部15、凸弧部16以及按壓部17來刺激人體的經絡、穴道以達到按摩復健效果。
本創作前述之種種使用說明及圖式,僅是輔助說明本創作之結構、用法及所能達到功效,本創作之實際之使用方式並不限於前述所揭露之圖式或說明。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拘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1‧‧‧棒狀本體
11‧‧‧底面
12‧‧‧斜面
13‧‧‧側邊
14‧‧‧頂邊
141‧‧‧凹凸部
15‧‧‧容置部
16‧‧‧凸弧部
161‧‧‧弧狀緣邊
17‧‧‧按壓部

Claims (3)

  1. 一種按摩復健裝置,該裝置係包含:一棒狀本體,該棒狀本體係呈三角形截面,該截面具有兩斜面及一底面,各斜面一端分別連接於該底面兩端形成兩斜面,該兩斜面另一端係互相連接而形成一頂邊,其特徵在於:該兩側邊其中之一者凹設有一容置部,該頂邊凸出形成有一片狀凸弧部,以及該棒狀本體一端凸出形成有一按壓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摩復健裝置,其中該頂邊係形成有一凹凸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摩復健裝置,其中該片狀凸弧部係由多個弧狀緣邊構成的雲朵造型。
TW105207972U 2016-05-27 2016-05-27 按摩復健裝置 TWM530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972U TWM530642U (zh) 2016-05-27 2016-05-27 按摩復健裝置
CN201621403140.4U CN206880846U (zh) 2016-05-27 2016-11-24 按摩复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972U TWM530642U (zh) 2016-05-27 2016-05-27 按摩復健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0642U true TWM530642U (zh) 2016-10-21

Family

ID=5784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7972U TWM530642U (zh) 2016-05-27 2016-05-27 按摩復健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0846U (zh)
TW (1) TWM5306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102266B1 (de) * 2020-12-02 2022-06-02 Ehssan Fakhimi Kia Therapiegerät zur äusseren Behandlung des menschlichen und tierischen Körper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102266B1 (de) * 2020-12-02 2022-06-02 Ehssan Fakhimi Kia Therapiegerät zur äusseren Behandlung des menschlichen und tierischen Körpers
EP4008301A1 (de) * 2020-12-02 2022-06-08 Ehssan Fakhimi-Kia Therapiegerät zur äusseren behandlung des menschlichen und tierischen körp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0846U (zh)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87893A1 (en) Fascia tissue fitness device
TWM376286U (en) Hand-held massage machine
US20070198054A1 (en) Acupressure tool
TWM530642U (zh) 按摩復健裝置
TW201524489A (zh) 指壓器具、具備該指壓器具的指壓器具組及其配置方法
JP2013048820A (ja) 健康器具
JP2013202174A (ja) 筋肉点圧杆
JP3198998U (ja) 指圧器具セットの配置構造
JP6978101B2 (ja) 指圧器具、指圧器具セット及びその配置構造
JP2007125123A (ja) マッサージ具及びステッキ
KR20170025044A (ko) 마사지 용구
WO2019123653A1 (ja) 指圧器具、指圧器具セット及びその配置構造
JP3130859U (ja) スクレーピング療法用多機能マッサージ器
CN204208007U (zh) 保健按摩器材
CN211326643U (zh) 手持式按摩器
KR200470149Y1 (ko) 마사지 겸용 지압기구
CN212166122U (zh) 人体工学按摩球
JP3627115B2 (ja) 指圧器
JP3185338U (ja) 押圧健康杖
TWM509640U (zh) 手持式滾輪按摩器
CN203342010U (zh) 按摩器
JP5883186B1 (ja) 健康器具
JP3186752U (ja) 人体の姿勢矯正具
TWM555219U (zh) 按摩棒之結構
JP3104769U (ja) マッサー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