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529081U - 螺絲之結構 - Google Patents

螺絲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9081U
TWM529081U TW105209469U TW105209469U TWM529081U TW M529081 U TWM529081 U TW M529081U TW 105209469 U TW105209469 U TW 105209469U TW 105209469 U TW105209469 U TW 105209469U TW M529081 U TWM529081 U TW M5290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limiting base
top cap
screw
shaf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9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Hsien Wu
Original Assignee
Chun-Hsien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Hsien Wu filed Critical Chun-Hsien Wu
Priority to TW105209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9081U/zh
Publication of TWM529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9081U/zh

Link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Description

螺絲之結構
本新型為提供一種螺絲之結構,尤指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重複使用,並得以輕鬆徒手拆裝的螺絲之結構。
按,螺絲是一種常見的緊固件,在機械、電器及建築物上被廣泛的使用。一般材質為金屬或塑膠,呈圓柱形,表面刻有凹凸的溝稱為螺紋。螺紋是一個環繞螺絲側面的螺旋傾斜面,讓螺絲可應用螺旋機制緊鎖著螺絲帽或其他物體。一般螺絲的頂部直徑較大,常見的有圓形、方形或正六邊形,若頂部為正六邊形,可以用扳手轉動螺絲,若頂部為圓形,頂部正面也會有溝紋,方便使用對應的螺絲起子轉動螺絲。此種螺絲一般需要利用工具,如螺絲起子、扳手、電鑽等,才能確實完成緊固或拆卸之動作,然而,此類工具並非隨手可得,故為了取得工具,勢必浪費一些時間,且該些工具都有一定的重量、用途也有限,不適合隨身攜帶。
故市面上也有強調免工具之螺絲研發出現,但該種螺絲雖可達到徒手操作之目的,但其桿身部分分岔為兩支之結構態樣,或因某些目的(如彈性)在桿身內部製成鏤空狀態者,致使螺絲重複使用率驟降,甚至僅能一次性使用,且此舉卻無法兼顧螺絲本身之結構強度。
故上述螺絲於使用時,為確實存在下列問題與缺失尚待改進:
一、進行鎖固動作時,需要施以較大的外力,才能插入被鎖固件,或才能確實緊固定,故必須透過使用工具進行緊固,在操作上較為不便。
二、結構本身需要較大的剛性,容易產生形變,且重複利用性較低。
三、無法兼顧彈性及結構強度。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新型之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新型之申請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重複使用,並得以輕鬆徒手拆裝的螺絲之結構的新型專利者。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賦予螺絲一定程度之彈力,並藉此以徒手加壓取代工具操作進行鎖固,亦可輕鬆徒手拆卸。
本新型之另一主要目的在於:強化螺絲末端的結構強度,在保有彈性的同時避免發生永久形變,以延長使用壽命,增加其重複利用性。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之結構包括:一頂帽部,該頂帽部一側形成有一限位基部,並於該限位基部背離該頂帽部一側形成有一桿身部,該桿身部之截面積係小於該限位基部之截面積,又該桿身部上係環繞形成有至少一供卡固該被鎖固件之卡掣部,再於該桿身部上形成有一供該桿身部產生彈力之穿孔部,且該桿身部背離該限位基部一端形成有一連結該桿身部相異於該穿孔部之兩側的強化部;俾當使用者將本新型做為鎖固件時,係直接徒手加壓頂帽部,在使桿身部穿設被鎖固件的同時,因桿身部中央形成有一穿孔部,使桿身部兩側得以向內收縮而輕鬆穿設,並於鬆手時利用卡掣部固定被鎖固件,即完成鎖固動作。另外,因限位基部不會一併插入被鎖固件中,故可使頂帽部與被鎖固件保持一定間距,以方便使用者徒手拆卸,且因強化部的存在,即使多次重複拆裝,仍可維持桿身部的外形,藉此有效達成高重複利用性之目的。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螺絲所存在之成本較高、必須使用工具拆裝,或因彈性導致結構強度不足、不堪重複使用等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1、1a‧‧‧頂帽部
11a‧‧‧致動部
2、2a‧‧‧限位基部
3、3a‧‧‧桿身部
31‧‧‧第一桿身
32‧‧‧第二桿身
4、4b‧‧‧卡掣部
5‧‧‧穿孔部
6‧‧‧強化部
第一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圖。
第三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鎖固示意圖(一)。
第四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鎖固示意圖(二)。
第五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拆卸示意圖。
第六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七圖 係為本新型又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及側視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係包括:一頂帽部1;一形成於該頂帽部1一側之限位基部2;一形成於該限位基部2背離該頂帽部1一側之桿身部3,該桿身部3係包含分別位於下述穿孔部5之相異兩側的一第一桿身31及一第二桿身32,且該桿身部3之截面積係小於該限位基部2之截面積;至少一環繞形成於該桿身部3上之卡掣部4,係供卡固一被鎖固件;一形成於該桿身部3上之穿孔部5,係供該桿身部3產生彈力;及一形成於該桿身部3背離該限位基部2一端且連結該桿身部3相異於該穿孔部5之兩側的強化部6。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更可達到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重複使用,並得以輕鬆徒手拆裝等優勢,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述說明。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側視圖、鎖固示意圖(一)、鎖固示意圖(二)及拆卸示意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可由圖中清楚看出,本新型之頂帽部1、限位基部2、桿身部3、卡掣部4、穿孔部5、及強化部6皆為一體成形製成,製造程序較為單純,尤其本新型得以塑膠等非金屬材質製成,在材料成本方便更為節省。
由結構外觀檢視,頂帽部1之頂面為平整面,在按壓時不易產生疼痛感,而頂帽部1直徑大於限位基部2之直徑、限位基部2之直徑大於桿身部3之直徑的特殊設計,更有利於拆卸動作(於下述操作動作說明),再者,桿身部3上的穿孔部5除了可賦予桿身部3向內收縮的彈性外,配合其端處連結兩端之強化 部6,更可提升整體結構強度。
實際進行鎖固操作時,使用者只要將桿身部3置於被鎖固件之孔洞處,直接徒手加壓頂帽部1,而在使桿身部3穿設被鎖固件的同時,因桿身部3中央的穿孔部5,使桿身部3兩側的第一桿身31及第二桿身32得以向內收縮,而騰出讓卡掣部4輕鬆通過之空間,並於鬆手時利用桿身部3復歸的彈力,使卡掣部4固定被鎖固件,即完成鎖固動作。至於拆卸動作的進行,除了可同樣利用桿身部3的彈性直接將螺絲反推出來,或連同被鎖固件將螺絲一起拉起來之外,最直覺的拆法係藉由限位基部2較大的截面積,使其在鎖固時不會一併插入被鎖固件中,故可使頂帽部1與被鎖固件保持一定間距,且頂帽部1的截面積又大於限位基部2,可方便使用者徒手拆卸。再者,因強化部6的存在,即使多次重複拆裝,仍可維持桿身部3的外形,相較於單純令桿身開岔之螺絲,更有效避免桿身部3產生永久形變化,藉此有效達成高重複利用性之目的。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六圖所示,係為本新型再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於頂帽部1a背離限位基部2a之一側具有一致動部11a,藉此,提供一般工具鎖固之操作方式,避免因桿身部3a長度較長而不易徒手操作時,保有傳統的鎖固方式,但仍可於桿身部3a較穩固時,進行徒手按壓,亦具有提升鎖固效率之進步性。
又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七圖所示,係為本新型又一實施例之立體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將卡掣部4b之外形由螺紋態樣變更為彼此相互平行之凸肋狀,換言之,凡是得以對被鎖固件進行固定之外型,皆為本新型卡掣部4b之適用結構。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新型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故,請參閱全部附圖所示,本新型使用時,與習用技術相較,著實存在下列優點:
一、一體成形之簡單結構,具有製程單純、材料成本低之優勢。
二、拆裝動作快速且簡便,並可徒手完成操作,無須以工具操作。
三、利用穿孔部5產生之彈性及強化部6之應力,增加重複使用率。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螺絲之結構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 故本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新型,以保障申請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頂帽部
2‧‧‧限位基部
3‧‧‧桿身部
4‧‧‧卡掣部
5‧‧‧穿孔部
6‧‧‧強化部

Claims (7)

  1. 一種螺絲之結構,係包含:一頂帽部;一形成於該頂帽部一側之限位基部;一形成於該限位基部背離該頂帽部一側之桿身部,且該桿身部之截面積係小於該限位基部之截面積;至少一環繞形成於該桿身部上之卡掣部,係供卡固一被鎖固件;一形成於該桿身部上之穿孔部,係供該桿身部產生彈力;及一形成於該桿身部背離該限位基部一端且連結該桿身部相異於該穿孔部之兩側的強化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螺絲之結構,其中該頂帽部背離該限位基部之一側具有一致動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螺絲之結構,其中該桿身部係包含一第一桿身及一第二桿身,係分別位於該穿孔部之相異兩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螺絲之結構,其中該強化部之兩端係分別連結該第一桿身及該第二桿身。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螺絲之結構,其中該頂帽部、該限位基部、該卡掣部、該穿孔部及該強化部係為一體成形製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螺絲之結構,其中該頂帽部之直徑大於該限位基部之直徑,且該限位基部之直徑大於該桿身部之直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螺絲之結構,其中該卡掣部係為螺紋或相互平行之凸肋。
TW105209469U 2016-06-23 2016-06-23 螺絲之結構 TWM529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469U TWM529081U (zh) 2016-06-23 2016-06-23 螺絲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469U TWM529081U (zh) 2016-06-23 2016-06-23 螺絲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9081U true TWM529081U (zh) 2016-09-21

Family

ID=57444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9469U TWM529081U (zh) 2016-06-23 2016-06-23 螺絲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90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4602B (zh) * 2017-08-04 2018-05-21 吳易璋 推壓螺絲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4602B (zh) * 2017-08-04 2018-05-21 吳易璋 推壓螺絲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7575B2 (en) Replacement assembly of handle tool
TW201422378A (zh) 具卡掣裝置之扳手工具
TWM503486U (zh) 鎖合件、成型模具及驅動工具
TWM529081U (zh) 螺絲之結構
TW201417961A (zh) 增加強度之套筒
TWM477348U (zh) 葫蘆頭棘輪扳手結構
US7089831B2 (en) Cross-type wrench
JP5981261B2 (ja) ねじ回し工具用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TWM504670U (zh) 防滑六角扳手
CN201301859Y (zh) 固定装置
CN203557323U (zh) 异型套筒的套孔结构
TWM435970U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socket tool
CN210034118U (zh) 组合螺母
CN201851459U (zh) 一种外形五角内形四角状螺栓
TWM271666U (en) Ratchet wrench with changeable socket of different sizes
TWI806602B (zh) 彈性元件與手工具
CN210025086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内六角螺丝批
TWM554136U (zh) 固定裝置
TW202333883A (zh) 螺母鬆脫器
TWM534658U (zh) 扳手結構改良
CN206335519U (zh) 一种受限空间螺帽装卸工具
JP3182674U (ja) レンチ
TWM497079U (zh) 一體式自行車飛輪專用拆卸工具
TWM438423U (en) Ball joint detaching tool for vehicle
TWM510219U (zh) 衝擊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