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522567U - 捕蟲裝置 - Google Patents

捕蟲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2567U
TWM522567U TW105203211U TW105203211U TWM522567U TW M522567 U TWM522567 U TW M522567U TW 105203211 U TW105203211 U TW 105203211U TW 105203211 U TW105203211 U TW 105203211U TW M522567 U TWM522567 U TW M52256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insect
seat
unit
seat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3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i-Xuan Li
Original Assignee
Wei-Xuan L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Xuan Li filed Critical Wei-Xuan Li
Priority to TW105203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2567U/zh
Publication of TWM522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2567U/zh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Description

捕蟲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捕蟲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用於捕捉蚊蟲的捕蟲裝置。
參閱圖1,一種現有捕蟲裝置1,包含一個頂部形成一個開口111的底座11、一個安裝於該底座11且能用於發光引誘蚊蟲的發光源12,及兩片設置於該底座11且用於黏著捕捉蚊蟲的黏膠片13。使用時,啟動該發光源12發出光線,可利用蚊蟲之趨光性吸引蚊蟲進入該底座11,並被該等黏膠片13黏著而無法脫離,以達到捕蟲效果。
雖然該捕蟲裝置1能用來捕捉蚊蟲,然而於實際使用時,卻發現由於該底座11為一個無蓋的開口座體,所以該發光源12及該等黏膠片13皆顯露於外,於使用一段時間後,不但該等黏膠片13上會黏滿許多蚊蟲,顯得髒污不堪而有礙觀瞻,而且灰塵或其它異物也容易沾黏在該等黏膠片13上,縮短該等黏膠片13之使用壽命,因此該捕蟲裝置1在設計上仍存有改進的空間。
參閱圖2,另一種現有捕蟲裝置2,包含一個頂部形成一個開口211的底座21、一個可拆離地蓋合該底座21之該開口211且具有一個形成於頂部之通孔221的頂蓋22、一個安裝於該底座21且能用於發光引誘蚊蟲的發光源23,及兩片設置於該底座21且用於黏著捕捉蚊蟲的黏膠片24。該頂蓋22與該底座21相配合界定出一個可供蚊蟲進入的捕蟲空間25。
雖然該捕蟲裝置2設有該頂蓋22用於蓋合該底座21,不僅能防止灰塵或異物直接掉落到該等黏膠片24,同時也能遮掩該等黏膠片24以及其上沾黏的蚊蟲,而且為了供蚊蟲進入該捕蟲空間25,該頂蓋22上必須設有該通孔221,又為了避免灰塵進入,所以該通孔221的尺寸不可過大,如此一來,該發光源23的光線僅會由該通孔221射出發亮,導致其透光方向單一且透光面積小,因此誘蟲效果不佳。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誘蟲效果佳之捕蟲裝置。
於是,本新型捕蟲裝置,包含一個基座單元、一個誘蟲單元,及一個捕蟲單元。該基座單元包括間隔相對且彼此可開合地樞接在一起的一個第一座體及一個第二座體,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相配合界定出一個周緣往外連通的捕蟲空間。該誘蟲單元包括至少一個安裝於該捕蟲空間中且能用於發光引誘蚊蟲的發光源。該捕蟲單元包括至少一片可拆換地安裝於該捕蟲空間中且能用於黏著捕捉蚊蟲的黏膠片。
參閱圖3與圖4,本新型捕蟲裝置之一實施例,包含一個基座單元3、一個誘蟲單元4,及一個捕蟲單元5。
該基座單元3包括一個第一座體31、一個與該第一座體31間隔相對的第二座體32、兩個設置於該第一座體31與該第二座體32之一側間的鉸鏈34、一個設置於該第一座體31遠離該等鉸鏈34之一側的第一卡扣35,及一個設置於該第二座體32遠離該等鉸鏈34之一側且可脫離地卡掣於該第一卡扣35的第二卡扣36。
該第一座體31具有一個呈矩形的第一基壁311,及一個由該第一基壁311邊緣往該第二座體32的方向突伸的第一邊壁312。該第二座體32具有一個呈矩形且平行於該第一基壁311的第二基壁321,及一個由該第二基壁321邊緣往該第一座體31的方向突伸且與該第一邊壁312相間隔的第二邊壁322。該第一基壁311、該第一邊壁312、該第二基壁321及該第二邊壁322相配合界定出一個周緣往外連通且可供蚊蟲進入的捕蟲空間33。該等鉸鏈34將該第一座體31與該第二座體32彼此可開合地樞接在一起,要注意的是鉸鏈34的數目不限於兩個,依實際需求可以是一個、三個…等。
該誘蟲單元4包括一個安裝於該基座單元3之該捕蟲空間33中且能用於發光引誘蚊蟲的發光源41。在本實施例中,該發光源41為一支燈管,是安裝於該第一座體31之該第一基壁311面向該第二座體32之一側,並電連接一市電或一電池組(圖未示),可藉由一開關(圖未示)控制啟閉,當然在實施上該發光源41也可以是發光二極體(LED),而且也可以改變位置,例如安裝於該第二座體32上,在此不再說明。要注意的是發光源41的數目不限於一個,依實際需求可以是兩個、三個…等。
該捕蟲單元5安裝於該基座單元3之該捕蟲空間33中,且該捕蟲單元5包括兩支平行間隔地設置於該第二座體32之該第二基壁321面向該第一座體31之一側的軌條51,及一片可滑移拆換地嵌設於該等軌條51間且用於黏著捕捉蚊蟲的黏膠片52。當然,該黏膠片52還可以安裝於該第一座體31上,要注意的是黏膠片52的數目不限於一片,依實際需求可以是兩片、三片…等。
使用時,該第一座體31與該第二座體32可被帶動而以該等鉸鏈34為中心,相對在一個如圖3、4所示之相互遠離且該第一卡扣35與該第二卡扣36彼此脫離的掀開狀態,與一個如圖5、6所示之相互靠近且該第一卡扣35與該第二卡扣36彼此卡掣的閉合狀態間移動。在該閉合狀態時,啟動該發光源41發出光線,在該基座單元3周緣形成一圈光圈,如此即可利用蚊蟲之趨光性將蚊蟲吸引至該捕蟲空間33內,且當蚊蟲進入該捕蟲空間33後,即易迷失方向而被圍困在該捕蟲空間33中,同時並會撞擊或碰觸該第一座體31與該第二座體32,進而被黏著於該黏膠片52上無法脫離,故可達到極佳的捕蟲效果。使用一段時間後,當該黏膠片52上黏附較多蚊蟲時,即可施力使該第一卡扣35脫離該第二卡扣36,並將該第一座體31與該第二座體32分離成圖3、4之該掀開狀態,將該黏膠片52拉出該等軌條51外,並置換嵌入另一片黏膠片52,而後再復位成該閉合狀態,就能繼續使用。
綜上所述,本新型捕蟲裝置之該第一座體31與該第二座體32,是間隔相對且彼此可開合地樞接在一起的設計,可形成周緣一圈透光發亮的捕蟲空間33,其可多方向透光且透光面積大,故能具有優良的誘蟲效果。而且在該閉合狀態時,從正面觀看該捕蟲裝置,由於不易看到或觸摸到該捕蟲空間33內該黏膠片52,所以不會有破壞美觀之情況產生,而且還能避免外界灰塵、異物沾黏在該黏膠片52上,可延長該黏膠片52的使用壽命,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安裝設置時,本新型捕蟲裝置不僅可以直接擺放在一地面或一桌面等平面上,也可以如圖7所示,可取下地吊掛在一牆面或一柱面等直面上。進一步來看該基座單元3的構造,該第二座體32具有兩個可供吊掛的吊掛部323(見圖5),每一個吊掛部323為一個掛孔,吊掛時,可對應掛設於該直面上突出的兩支釘鉤上。要注意的是吊掛部323及釘鉤的數目不限於兩個,依實際需求可以是一個、三個…等。除此之外,該基座單元3還可以在遠離該等吊掛部323之一側面上,也就是在該第一座體31之外側面上印刷、塗布或貼附有圖案、字樣或飾物,以提升其美觀質感。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3‧‧‧基座單元
31‧‧‧第一座體
311‧‧‧第一基壁
312‧‧‧第一邊壁
32‧‧‧第二座體
321‧‧‧第二基壁
322‧‧‧第二邊壁
323‧‧‧吊掛部
33‧‧‧捕蟲空間
34‧‧‧鉸鏈
35‧‧‧第一卡扣
36‧‧‧第二卡扣
4‧‧‧誘蟲單元
41‧‧‧發光源
5‧‧‧捕蟲單元
51‧‧‧軌條
52‧‧‧黏膠片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種現有捕蟲裝置的一立體圖; 圖2是另一種現有捕蟲裝置的一剖視圖; 圖3是本新型捕蟲裝置的一實施例的一局部立體分解圖,說明一個第一座體及一個第二座體相對掀開的狀態; 圖4是該實施例之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一座體及該第二座體相對掀開的狀態; 圖5是該實施例之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一座體及該第二座體相對蓋合的狀態; 圖6是該實施例之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一座體及該第二座體相對蓋合的狀態;及 圖7是該實施例之一側視圖,說明用於吊掛在一個直面上的使用狀態。
3‧‧‧基座單元
31‧‧‧第一座體
311‧‧‧第一基壁
312‧‧‧第一邊壁
32‧‧‧第二座體
321‧‧‧第二基壁
322‧‧‧第二邊壁
33‧‧‧捕蟲空間
34‧‧‧鉸鏈
35‧‧‧第一卡扣
36‧‧‧第二卡扣
4‧‧‧誘蟲單元
41‧‧‧發光源
5‧‧‧捕蟲單元
51‧‧‧軌條
52‧‧‧黏膠片

Claims (7)

  1. 一種捕蟲裝置,包含: 一個基座單元,包括間隔相對且彼此可開合地樞接在一起的一個第一座體及一個第二座體,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相配合界定出一個周緣往外連通的捕蟲空間; 一個誘蟲單元,包括至少一個安裝於該捕蟲空間中且能用於發光引誘蚊蟲的發光源;及 一個捕蟲單元,包括至少一片可拆換地安裝於該捕蟲空間中且能用於黏著捕捉蚊蟲的黏膠片。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捕蟲裝置,其中,該基座單元還包括至少一個設置於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之一側間的鉸鏈、一個設置於該第一座體遠離該至少一個鉸鏈之一側的第一卡扣,及一個設置於該第二座體遠離該至少一個鉸鏈之一側且可脫離地卡掣於該第一卡扣的第二卡扣。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捕蟲裝置,其中,該基座單元之該第二座體具有至少一個可供吊掛的吊掛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捕蟲裝置,其中,該第二座體之該至少一個吊掛部為一個掛孔。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捕蟲裝置,其中,該誘蟲單元之該至少一個發光源安裝於該基座單元之該第一座體面向該第二座體之一側,該捕蟲單元之該至少一片黏膠片可拆換地安裝於該基座單元之該第二座體面向該第一座體之一側。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捕蟲裝置,其中,該捕蟲單元還包括兩支平行間隔地設置於該第二座體面向該第一座體之一側的軌條,該捕蟲單元包括一片可滑移拆換地嵌設於該等軌條間的該黏膠片。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捕蟲裝置,其中,該第一座體還具有一個呈矩形的第一基壁,及一個由該第一基壁邊緣往該第二座體的方向突伸的第一邊壁,該第二座體還具有一個呈矩形且平行於該第一基壁的第二基壁,及一個由該第二基壁邊緣往該第一座體的方向突伸且與該第一邊壁相間隔的第二邊壁,該第一基壁、該第一邊壁、該第二基壁及該第二邊壁相配合界定出該捕蟲空間。
TW105203211U 2016-03-09 2016-03-09 捕蟲裝置 TWM522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211U TWM522567U (zh) 2016-03-09 2016-03-09 捕蟲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211U TWM522567U (zh) 2016-03-09 2016-03-09 捕蟲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2567U true TWM522567U (zh) 2016-06-01

Family

ID=56756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3211U TWM522567U (zh) 2016-03-09 2016-03-09 捕蟲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2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67346B (zh) 昆虫诱捕装置
US10143191B2 (en) Insect light trap with light transmissive glue board
US8800198B2 (en) Illuminated insect trap
US10568314B2 (en) Insect trap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JP2012239443A (ja) 捕虫器
WO1999009818A1 (fr) Procede et appareil de capture de puces
JP6413185B2 (ja) 捕虫器
KR101609636B1 (ko) 해충 포획 장치
JP2018143126A (ja) 捕虫器
JP2004261106A (ja) 飛翔昆虫捕獲具
TWM522567U (zh) 捕蟲裝置
JP4633944B2 (ja) ノミ捕獲装置及び粘着シート
KR20100007493A (ko) 해충 포획장치
JP2001211805A (ja) 粘着式捕虫器
WO2013052177A1 (en) Illuminated insect trap
JP2002306044A (ja) 照明式捕虫器
JP6743200B2 (ja) 吸引式捕虫器
JP2002000156A (ja) 立体型捕虫器
KR20250022716A (ko) 곤충 트랩 장치
JP3204659U (ja) 飛翔害虫捕獲用具
TWD117401S1 (zh) 捕蟲燈
CN101511168B (zh) 用于打击或诱捕夜间活动昆虫的装置
JP2007110985A (ja) 捕虫器
WO2024053482A1 (ja) 捕虫器
KR20200104207A (ko) 방제용 곤충 트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