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8610U - 棘輪扳手結構 - Google Patents
棘輪扳手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18610U TWM518610U TW104220352U TW104220352U TWM518610U TW M518610 U TWM518610 U TW M518610U TW 104220352 U TW104220352 U TW 104220352U TW 104220352 U TW104220352 U TW 104220352U TW M518610 U TWM518610 U TW M518610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atchet
- control member
- teeth
- sleeve
- dispos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與一棘輪扳手結構有關,尤指一種棘輪扳手結構之控制組係設有控制件、撥鈕及固設桿,該控制件之第二樞部係與本體之第一樞部相樞設以及固設桿之固設部係與蓋體之套合孔相套合,該控制組上下處均有支撐,使該控制組與本體間係更穩固的組設,該控制組係節省元件成本。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棘輪扳手結構,如美國專利案號:第US7587961B1號,台灣專利申請號:097211153,證書號:M343558,專利名稱:三向定位葫蘆柄棘輪扳手結構,該專利案結構係在於:一種三向定位葫蘆柄棘輪扳手結構,棘輪扳手10頭部設有相通的第一、第二容置空間11、12,第一容置空間11可供容設一驅動頭20,第二容置空間12可供容設二卡掣塊30及二彈性元件40,二卡掣塊30之間設有一撥動鈕50,該撥動鈕50包括一撥動件51及一撥鈕52,由樞設在外部的撥鈕52帶動撥動件51,藉以切換驅動頭20的轉向,且由蓋板60蓋住第一、第二容置空間11、12,再由螺絲70鎖固成一體,其特徵在於:撥動件51對應於撥鈕52處設有彈簧槽53,可供容設彈簧54,撥動件51與蓋板60設有軸孔55與軸部61,撥動件51對應於蓋板60處還設有一定位凸部56,蓋板60的左邊、右邊及中間各設有一定位凹部62,讓撥動件51以軸部61為中心向左或向右或向中間撥動,
同時利用定位凸部56精確地定位在任一定位凹部62,使驅動頭20具有正向轉動、逆向轉動及固定不動三向定位的功能。
但此專利案結構之缺失係在於:
請輔以美國公報之第2、3及4圖所示,該棘輪扳手結構之撥動件51係設有軸孔55以及該蓋板60係設有軸部61,該撥動件51係以軸部61為中心向左或向右或向中間撥動,但該撥動件51係需另外加工設有軸孔55及蓋板60係需沖壓設有軸部61,且該撥動件51除軸孔55外另端係再加工有另一個孔,亦即撥動件51係設需鑽設有二個孔,撥動件51及蓋板60係具有較高之加工成本。
有鑑於上述習用棘輪扳手結構之缺失,本創作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棘輪扳手結構之產品問世。
習用棘輪扳手結構中,該撥動件除軸
孔外另端係再加工有另一個孔,亦即該撥動件係設需鑽設有二個孔,該撥動件及蓋板係具有較高之加工成本,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之控制組係設有控制件、撥鈕及固設桿,該控制件之第二樞部係與本體之第一樞部相樞設以及固設桿之固設部之端部係與蓋體之套合孔相套合,該控制組上下處均有支撐,使該控制組與本體間係更穩固的組設。該控制組係節省元件成本。
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本
體係設有第一容槽、第二容槽及第一樞部;一棘輪係樞設於第一容槽內;
二制齒係分別容置於第二容槽內;二彈性元件一端係彈抵於第二容槽之壁面上,另端係彈抵於每一制齒之側邊;一控制組係包括有:控制件、撥鈕及固設桿;該控制件一端係設有第二樞部以樞設於第一樞部處,該控制件另端係設有控制部,該控制部係容設於第二容槽內,該第二樞部上係設有第一套合部,第一套合部內係設有貫穿狀之螺合孔;該撥鈕係凸露於本體外,該撥鈕係設有第二套合部以套合於第一套合部上;該固設桿一端係設有螺合部,螺合部係與螺合孔相螺合,固設桿另端係設有固設部以穿設於控制件內;一蓋體係設有套合孔,固設部係穿設於控制件內並與套合孔相套合。
該控制組之控制件係與本體之第一樞
部相樞設,該控制組係以第一樞部為軸心,使該撥鈕係可向左或向右撥動以控制該控制件之控制部與每一制齒之靠抵狀態,以切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正逆轉方向。該控制組之固設桿係穿設於控制件、撥鈕及蓋體處,該固設桿之固設部係穿設於控制件內,該固設部之端部係與蓋體之套合孔相套合,亦即該控制件之第二樞部係與本體之第一樞部相樞設以及固設桿之固設部係與套合孔相套合,該控制組上下處均有支撐,使該控制組與本體間係更穩固的組設。該控制組係僅設有控制件、撥鈕及固設桿,而節省元件成本。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創作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創作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創作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創作之精神下,所做的任何修飾變更接仍應屬於本創作
之保護範圍。
10‧‧‧本體
11‧‧‧第一容槽
12‧‧‧第二容槽
13‧‧‧第一樞部
20‧‧‧棘輪
30‧‧‧制齒
31‧‧‧彈性元件
40‧‧‧控制組
41‧‧‧控制件
411‧‧‧第二樞部
412‧‧‧控制部
413‧‧‧第一套合部
414‧‧‧螺合孔
42‧‧‧撥鈕
421‧‧‧第二套合部
43‧‧‧固設桿
431‧‧‧螺合部
432‧‧‧固設部
50‧‧‧蓋體
51‧‧‧套合孔
60‧‧‧鎖桿
第一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控制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控制組之立體組合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上視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第五圖A-A處之剖視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控制組之立體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第一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分解圖,第二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控制組40之立體分解圖,第三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控制組40之立體組合圖,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10,該本體10係設有第一容槽11及第二容槽12,該第一容槽11與第二容槽12係互為相通狀,該第一容槽11與第二容槽12係有相
同直徑,該本體10係設有第一樞部13,第一樞部13與第二容槽12係呈相通狀,本體10係設有二個第一結合孔,每一第一結合孔係與第二容槽12呈相通狀;一棘輪20,該棘輪20係樞設於第一容槽11內,該棘輪20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棘輪20係凸設有套合端,套合端係呈四角頭狀;二制齒30,該二制齒30係呈相對稱狀,該二制齒30係分別容置於第二容槽12內,該每一制齒30上係設有複數咬合齒而與棘輪20之棘輪部相囓合;二彈性元件31,該二彈性元件31係呈相對稱狀,該每一彈性元件31一端係彈抵於第二容槽12之壁面上,另端係彈抵於每一制齒30之側邊,該每一彈性元件31係使該每一制齒30之咬合齒與棘輪20之棘輪部相嚙合;一控制組40,請輔以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該控制組40係包括有:控制件41、撥鈕42及固設桿43;該控制件41係樞設於第一樞部13處以及容設於第二容槽12內,該控制件41一端係設有第二樞部411,該第二樞部411係樞設於第一樞部13處,該控制件41另端係設有控制部412,該控制部412係容設於第二容槽12內,該控制部412係設於二制齒30間,該控制部412係可分別靠抵於每一制齒30之一側邊,以控制每一制齒30之咬合齒與棘輪20之棘輪部呈分別脫開狀或囓合狀,該第二樞部411上係設有第一套合部413,該第一套合部413係呈非圓狀,第一套合部413之斷面係呈四方型狀或六方型狀,第一套
合部413內係設有螺合孔414,螺合孔414係呈內螺紋狀,螺合孔414係呈貫穿狀;該撥鈕42係與控制件41相套設,該撥鈕42係凸露於本體10外,該撥鈕42係可向左或向右撥動以控制該控制部412與每一制齒30之靠抵狀態以切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正逆轉方向,撥鈕42係設有第二套合部421,該第二套合部421係套合於控制件41之第一套合部413上,該第二套合部421之斷面係與第一套合部413之斷面呈相同形狀,該第二套合部421係呈四方槽狀;該固設桿43係穿設於控制件41及撥鈕42處,該固設桿43之頭端係凸露於撥鈕42外,該固設桿43一端係設有螺合部431,該螺合部431係與控制件41之螺合孔414相螺合,使該控制件41及撥鈕42相組設,該固設桿43另端係設有固設部432,該固設部432係穿設於控制件41內,該固設部432之端部係凸出於控制件41外,該固設部432之外徑係小於螺合部431處之外徑;一蓋體50,該蓋體50係配合第一容槽11與第二容槽12形狀蓋合於本體10之開口處,使所有元件封設於本體10內,該蓋體50係設有一套合孔51,該套合孔51係與第一樞部13位置相對正,該固設桿43係穿設於控制件41、撥鈕42及蓋體50處,該固設部432係穿設於控制件41內並與套合孔51相套合,該蓋體50係設有一穿孔以供棘輪20之套合端穿設,該蓋體50兩側係設有二第二結合孔,該二第二結合孔係與本體10之第一結合孔位置相對正;二鎖桿60,該每一鎖桿60係穿設於本體10之每一第一結合孔
內並螺設於蓋體50之第二結合孔上,使該蓋體50係蓋合於本體10上。
請繼續參閱第四圖至第六圖所示,第四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組合圖,第五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上視圖,第六圖係本創作第五圖A-A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棘輪20係樞設於本體10之第一容槽11內,該棘輪20之套合端係凸露於本體10外以供套筒相套合,該控制組40之控制件41係樞設於本體10之第二容槽12及第一樞部13內,該撥鈕42之第二套合部421係與控制件41之第一套合部413相套合,該撥鈕42係凸露於本體10外,該撥鈕42係可向左或向右撥動以控制該控制件41之控制部412與每一制齒30之靠抵狀態以切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正逆轉方向,該固設桿43係穿設於控制件41及撥鈕42處,該蓋體50係配合第一容槽11及第二容槽12形狀蓋合於本體10開口處,使所有元件封設於本體10內,該固設桿43之固設部432係與蓋體50之套合孔51相套合,該鎖桿60係穿設於本體10之第一結合孔內並固設於蓋體50之第二結合孔上,使該蓋體50蓋合於本體10上。
請參閱第七圖及第八圖所示,第七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八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控制組40之固設桿43係無設有固設部432,該固設桿43係螺設於螺合孔414內。
請繼續參閱第九圖所示,第九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控制組40之控制件41之螺合孔414係為非穿孔狀,該螺合孔414一端係為封閉狀。
請繼續參閱第十圖所示,第十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立體
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請輔以第三圖比較之,該固設桿43之頭端係呈略扁平狀。
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係具有下述之優點:
1、該控制組40之控制件41係與本體10之第一樞部13相樞設,該控制組40係以第一樞部13為軸心,使該撥鈕42係可向左或向右撥動以控制該控制件41之控制部412與每一制齒30之靠抵狀態,以切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正逆轉方向。
2、請輔以第六圖所示,該控制組40之固設桿43係穿設於控制件41、撥鈕42及蓋體50處,該固設桿43之固設部432係穿設於控制件41內,該固設部432之端部係與蓋體50之套合孔51相套合,亦即控制件41之第二樞部411係與本體10之第一樞部13相樞設以及固設桿43之固設部432係與套合孔51相套合,該控制組40上下處均有支撐,使該控制組40與本體10間係更穩固的組設。
3、該控制組40係僅設有控制件41、撥鈕42及固設桿43,而節省元件成本。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係具有實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本體
11‧‧‧第一容槽
12‧‧‧第二容槽
13‧‧‧第一樞部
20‧‧‧棘輪
30‧‧‧制齒
31‧‧‧彈性元件
40‧‧‧控制組
41‧‧‧控制件
42‧‧‧撥鈕
43‧‧‧固設桿
50‧‧‧蓋體
51‧‧‧套合孔
60‧‧‧鎖桿
Claims (7)
- 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該第一容槽與第二容槽係互為相通狀,該本體係設有第一樞部,該第一樞部與第二容槽係呈相通狀;一棘輪,該棘輪係樞設於第一容槽內,該棘輪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二制齒,該二制齒係呈相對稱狀,該二制齒係分別容置於第二容槽內,該每一制齒上係設有複數咬合齒而與棘輪之棘輪部相囓合;二彈性元件,該二彈性元件係呈相對稱狀,該每一彈性元件一端係彈抵於第二容槽之壁面上,另端係彈抵於每一制齒之側邊,該每一彈性元件係使該每一制齒之咬合齒與棘輪之棘輪部相嚙合;一控制組,該控制組係包括有:控制件、撥鈕及固設桿;該控制件係樞設於本體之第一樞部處以及容設於第二容槽內,該控制件一端係設有第二樞部,該第二樞部係樞設於第一樞部處,該控制件另端係設有控制部,該控制部係容設於第二容槽內,該控制部係設於二制齒間,該控制部係可分別靠抵於每一制齒之一側邊,以控制每一制齒之咬合齒與棘輪之棘輪部呈分別脫開狀或囓合狀,該第二樞部上係設有第一套合部,該第一套合部係呈非圓狀,第一套合部內係設有螺合孔,螺合孔係呈內螺紋狀,螺合孔係呈貫穿狀;該撥鈕係與控制件相套設,該撥鈕係凸露於本體外,該撥鈕係可向左或向右撥動以控制該控制件之控制部與每一制齒之靠抵狀態以切換該棘輪 扳手結構之正逆轉方向,該撥鈕係設有第二套合部,該第二套合部係套合於控制件之第一套合部上,該第二套合部之斷面係與第一套合部之斷面呈相同形狀;該固設桿係穿設於控制件及撥鈕處,該固設桿之頭端係凸露於撥鈕外,該固設桿一端係設有螺合部,該螺合部係與控制件之螺合孔相螺合,使該控制件及撥鈕相組設,該固設桿另端係設有固設部,該固設部係穿設於控制件內,該固設部之端部係凸出於控制件外;一蓋體,該蓋體係配合第一容槽與第二容槽形狀蓋合於本體之開口處,使所有元件封設於本體內,該蓋體係設有一套合孔,該套合孔係與第一樞部位置相對正,該固設桿係穿設於控制件、撥鈕及蓋體處,該固設部係穿設於控制件內,該固設部端部係與套合孔相套合。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容槽與第二容槽係有相同直徑。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本體係設有二個第一結合孔,每一第一結合孔係與第二容槽呈相通狀,該蓋體兩側係設有二第二結合孔,該二第二結合孔係與本體之第一結合孔位置相對正,設有二鎖桿,該每一鎖桿係穿設於本體之每一第一結合孔內並螺設於蓋體之第二結合孔上,使該蓋體係蓋合於本體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棘輪係凸設有套合端,套合端係呈四角頭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套合部之斷面係呈四方型狀,該第二套合部係呈四方槽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套合部之斷面係呈六方型狀,該第二套合部係呈六方槽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固設部之外徑係小於螺合部處之外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20352U TWM518610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棘輪扳手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20352U TWM518610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棘輪扳手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8610U true TWM518610U (zh) | 2016-03-11 |
Family
ID=56086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20352U TWM518610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棘輪扳手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1861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5245B (zh) * | 2017-05-09 | 2018-02-21 | 棘輪扳手 | |
TWI683728B (zh) * | 2019-04-16 | 2020-02-01 | 優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棘輪扳手之蓋片結構 |
TWI703016B (zh) * | 2019-08-21 | 2020-09-01 | 林倉宇 | 能夠防止換向過度的棘輪扳手 |
TWI854863B (zh) * | 2023-10-17 | 2024-09-01 | 暘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手工具驅動頭結構 |
-
2015
- 2015-12-18 TW TW104220352U patent/TWM51861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5245B (zh) * | 2017-05-09 | 2018-02-21 | 棘輪扳手 | |
TWI683728B (zh) * | 2019-04-16 | 2020-02-01 | 優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棘輪扳手之蓋片結構 |
TWI703016B (zh) * | 2019-08-21 | 2020-09-01 | 林倉宇 | 能夠防止換向過度的棘輪扳手 |
TWI854863B (zh) * | 2023-10-17 | 2024-09-01 | 暘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手工具驅動頭結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18610U (zh) | 棘輪扳手結構 | |
GB2526205A (en) | Bias and reversing mechanism for roller clutch ratchet | |
TWI710430B (zh) | 棘輪扳手之撥動件結構 | |
TWM446073U (zh) | 棘輪扳手結構 | |
TWM503293U (zh) | 管鉗結構 | |
CA2898263C (en) | Bidirectional wrench | |
TWI473688B (zh) | 雙向棘輪結構、扳手及換向方法 | |
TWI719680B (zh) | 具有管彈簧的棘輪扳手 | |
US9643297B2 (en) | Bi-directional wrench | |
TWM449667U (zh) | 棘輪扳手結構 | |
TWI624339B (zh) | Tool structure | |
TWM505378U (zh) | 扳手結構 | |
TWI526283B (zh) | Wrench structure | |
TW201431653A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TWM454288U (zh) | 雙向棘輪結構與扳手 | |
TWI586491B (zh) | 高扭力之棘輪扳手 | |
TW201545842A (zh) | 旋動扳手結構 | |
TWM481791U (zh) | 單向棘輪扳手 | |
TWM587580U (zh) | 起子 | |
TWM487177U (zh) | 旋動扳手結構 | |
TWM559223U (zh) | 工具結構 | |
TWM514385U (zh) | 扳手結構 | |
TWI655061B (zh) | Large torque ratchet wrench | |
CN109866153B (zh) | 传动工具结构 | |
TWM498617U (zh) | 連接結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