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2945U - 拉鏈頭結構 - Google Patents
拉鏈頭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12945U TWM512945U TW104210782U TW104210782U TWM512945U TW M512945 U TWM512945 U TW M512945U TW 104210782 U TW104210782 U TW 104210782U TW 104210782 U TW104210782 U TW 104210782U TW M512945 U TWM512945 U TW M51294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zipper head
- head structure
- extending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8—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spring-actuated locking member actuated by the pull memb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6—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locking spring member actuated by the pull member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拉鏈頭結構,尤指一種將拉片設置於鎖鉤件與拉頭之間的拉鏈頭結構。
隨著紡織技術的高度發展,拉鏈結構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各種服飾或配件上,可藉由分別設置於兩片分開的織物上的多個齒型結構,藉由外力將該些齒型結構彼此絞合或彼此分離,以使得兩片分開的織物彼此結合或彼此分開。此外,相較於一般的鈕扣,拉鏈結構具有更高的便利性及實用性。
目前市面上提供有多種不同的拉鏈頭結構,但是其結構多較為複雜,組裝不易,且也必須經過一沖壓製程,才能夠將拉片與拉頭彼此結合。此外,如我國專利公告號TW558966號專利案,其藉由一軸套23及一環圈21環設於鉤條31上,以方便使用者拉動。然而,該結構並無法使軸套23及一環圈21卡固於鉤條31上,以對軸套23及一環圈21進行限位。再者,此種拉鏈頭結構,也會因為使用者跳動或是移動,使得拉鏈頭3滑脫,而造成分別設置於兩片分開的織物上的多個齒型結構彼此分離。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拉鏈頭結構,以克服上述的缺失,已然成為該項事業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鑒於以上之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拉鏈頭結構,可改善拉鏈頭結構設置步驟過於繁瑣,且能夠進一步提供一限位功能於拉鏈頭結構上,同時藉由設置於鎖鉤件上的擋止端,使得拉鏈頭結構
在使用者移動或是跳動過程中不至於滑脫。
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創作實施例係是提供一種拉鏈頭結構,其包括一拉頭、一鎖鉤件、以及一拉片。所述拉頭具有一第一滑動部、一與所述第一滑動部彼此相對應設置的第二滑動部、及一連接於所述第一滑動部與所述第二滑動部之間的連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滑動部與所述第二滑動部之間具有一容置空間,所述第一滑動部具有一第一滑動面、一裝設面、一第一凹槽、一第二凹槽、及一第一延伸端,所述第二滑動部具有一第二滑動面,所述第一滑動面面向於所述第二滑動面,所述裝設面及所述第一滑動面分別位於所述第一滑動部的兩相反面,所述連接部具有一接合槽。所述鎖鉤件具有一本體部、一從所述本體部的其中一端延伸且穿設於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一彎折部、及一從所述本體部的另外一端延伸的第二彎折部,其中所述第一彎折部具有一與所述第一延伸端相互對卡固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二彎折部具有一與所述接合槽相互卡固配合的固持端,所述本體部具有一從所述本體部延伸而出且與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卡固配合的扣接件。所述拉片具有一握持部及一樞接部,所述樞接部設置於所述鎖鉤件與所述拉頭之間。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拉鏈頭結構,藉由將拉片的樞接部設置於鎖鉤件與拉頭之間,並藉由鎖鉤件的彈性力而能夠將拉片限位於一預定位置,同時藉設置於鎖鉤件上的擋止端,而可以避免拉鏈頭結構在使用者移動或是跳動過程中滑脫。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Z‧‧‧拉鏈頭結構
1‧‧‧拉頭
11‧‧‧第一滑動部
111‧‧‧第一滑動面
112‧‧‧裝設面
113‧‧‧第一凹槽
114‧‧‧第二凹槽
1141‧‧‧內表面
115‧‧‧第一延伸端
116‧‧‧第二延伸端
117‧‧‧抵接面
118‧‧‧側面
12‧‧‧第二滑動部
121‧‧‧第二滑動面
13‧‧‧連接部
131‧‧‧接合槽
132‧‧‧頂面
133‧‧‧斜面
2‧‧‧鎖鉤件
21‧‧‧本體部
211‧‧‧扣接件
2111‧‧‧延伸體
2112‧‧‧卡扣凸塊
2113‧‧‧扣接面
212‧‧‧開槽
22‧‧‧第一彎折部
221‧‧‧卡槽
222‧‧‧擋止端
23‧‧‧第二彎折部
231‧‧‧固持端
232‧‧‧連接端
3‧‧‧拉片
31‧‧‧握持部
32‧‧‧樞接部
33‧‧‧槽體部
S‧‧‧容置空間
W‧‧‧預定寬度
H‧‧‧預定高度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其中一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另外一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鎖鉤件彎折前的上視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鎖鉤件彎折後的側視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拉頭的上視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拉頭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拉片的上視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拉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圖3中A-A剖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使用狀態剖面示意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創作所揭露「拉鏈頭結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輕易瞭解本創作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又本創作的圖式僅為簡單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描繪,亦即未反應出相關構成的實際尺寸,先予敘明。以下的實施方式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技術範疇。
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3、及圖6至圖7所示,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其中一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另外一立體組合示意圖,圖6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拉頭的上視示意圖,圖7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拉頭的剖面示意圖。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拉鏈頭結構Z,其包括一拉頭1、一鎖鉤件2、及一拉片3,而拉片3可設置於鎖鉤件2與拉頭1之間,以供使用者拉取。舉例來說,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鎖鉤件2的材質可以為一具有彈性的彈簧片或其他具有
彈性的彈性材料,藉此,可藉由鎖鉤件2的彈性力,使鎖鉤件2夾持於拉頭1上,以固定拉片3的位置。
承上述,拉頭1具有一第一滑動部11、一與第一滑動部11彼此相對應設置的第二滑動部12、及一連接於第一滑動部11與第二滑動部12之間的連接部13,且第一滑動部11與第二滑動部12之間具有一容置空間S。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第一滑動部11、第二滑動部12、及連接部13所組成的形狀可以為一類似倒ㄈ字型形狀的結構。
接著,第一滑動部11具有一第一滑動面111、一裝設面112、一第一凹槽113、一第二凹槽114、及一第一延伸端115。裝設面112及第一滑動面111分別位於第一滑動部11的兩相反面,換言之,裝設面112及第一滑動面111分別位於第一滑動部1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第一凹槽113及第二凹槽114則分別貫穿第一滑動部11,以使第一滑動面111及裝設面112相互連通。舉例來說,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第一延伸端115可設置於第一凹槽113及第二凹槽114之間,且將第一延伸端115延伸至第一凹槽113上方,然本創作不以此為限。第二滑動部12可具有一第二滑動面121,第一滑動面111面向於第二滑動面121,使得第一滑動面111及第二滑動面121彼此相對,以讓多個齒塊結構(圖未繪示)能夠於第一滑動面111及第二滑動面121之間所形成的容置空間S中滑動。
承上述,第一滑動部11還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延伸端116,第二延伸端116可設置於裝設面112上,且第二延伸端116從第二凹槽114延伸而出。舉例來說,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第二延伸端116可分別設置於第二凹槽114兩側,以供鎖鉤件2卡設。值得說明的是,由圖6觀之,第二凹槽114與第二延伸端116可形成一凸字型形狀的穿孔。另外,連接部13具有一接合槽131及一頂面132,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接合槽131及頂面132分別位於連接部13的兩相反側端,頂面132可位於容置空間S中,而接合槽
131可位於頂面132的另外一側面。
承上述,請同時參閱圖4及圖5所示,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鎖鉤件彎折前的上視示意圖,圖5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鎖鉤件彎折後的側視示意圖。鎖鉤件2具有一本體部21、一從本體部21的其中一端延伸且穿設於第一凹槽113中的第一彎折部22、及一從本體部21的另外一端延伸的第二彎折部23。舉例來說,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第一彎折部22、本體部21、及第二彎折部23可以形成一倒U字型的形狀,並藉由第一彎折部22及第二彎折部23與拉頭1相互卡設連接。
具體而言,第一彎折部22具有一與第一延伸端115相互對卡固配合的卡槽221及一用於避免拉鏈頭結構Z鬆脫的擋止端222,卡槽221設置於擋止端222及本體部21之間,第二彎折部23具有一與接合槽131相互卡固配合的固持端231。本體部21具有一從本體部21延伸而出且與拉頭1上的第二凹槽114相互卡固配合的扣接件211。另外,值得說明的是,可藉由沖壓的方式直接形成本體部21上的扣接件211。藉此,本體部21上可形成一與扣接件211形狀相同的開槽212。更進一步來說,扣接件211具有一延伸體2111及一連接於延伸體2111端部且從延伸體2111兩側延伸的卡扣凸塊2112,卡扣凸塊2112可頂抵於第二凹槽114中。藉此,可藉由卡扣凸塊2112頂抵於第二凹槽114及第二延伸端116上,以避免鎖鉤件2與拉頭分離。
承上述,請同時參閱圖8及圖9所示,圖8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拉片的上視示意圖,圖9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拉片的剖面示意圖。拉片3具有一握持部31、一樞接部32、及一槽體部33。槽體部33可位於握持部31及樞接部32之間,而藉由將第一彎折部22穿設於槽體部33,使得樞接部32可設置於鎖鉤件2與拉頭1之間。具體來說,可將樞接部32設置於鎖鉤件2的第一彎折部22及扣接件211之間,使得。樞接部32樞轉
於鎖鉤件2與拉頭1之間。
再來,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及圖10所示,圖10為圖3中A-A剖線的剖面示意圖。卡扣凸塊2112具有一分別向兩側延伸的扣接面2113,第二延伸端116具有一抵接面117及一側面118,側面118可連接於抵接面117。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扣接件211為倒T型形狀,然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另外,第二凹槽114中具有一內表面1141,第二凹槽114的內表面1141可連接於抵接面117上,藉此,使得內表面1141、抵接面117、及側面118彼此之間可依序相連。
當將拉片3的樞接部32設置於拉頭1的第一延伸端115及第二延伸端116之間後,可先將鎖鉤件2的擋止端222插入第一凹槽113中,並使得第一延伸端115設置於卡槽221中,再將扣接件211及固持端231分別壓入第二凹槽114及接合槽131中,以固定鎖鉤件2與拉頭1。
值得說明的是,由於鎖鉤件2為具有彈性的材料,且第二凹槽114的內表面1141至連接部13的頂面132之間的距離小於第二延伸端116的側面118至頂面132之間的距離,藉此,當分別將扣接件211及固持端231壓入第二凹槽114及接合槽131中時,扣接件211會先受到第二延伸端116的側面118的頂抵而受力彎折,而當扣接件211的卡固凸塊2112滑離側面118且滑動至第二凹槽114中時,扣接件211將不再受到側面118的壓迫而回彈至原狀,藉此使得扣接件211的卡固凸塊2112的扣接面2113抵接於第二延伸端116的抵接面117。換言之,扣接件211的卡固凸塊2112可同時抵接於第二延伸端116的抵接面117及第二凹槽114的內表面1141。另外,第二彎折部23的固持端231可先沿著連接部13的斜面133滑動,且第二彎折部23將藉由本身材質所具有的彈性力而持續向外展開,直到固持端231滑動至接合槽131中。藉此,藉由鎖鉤件2上的扣接件211與固持端231分別頂抵於第
二凹槽114及接合槽131,鎖鉤件2可定位於拉頭1上。
換言之,本案主要是藉由卡槽221與第一延伸端115的扣持、扣接件211與第二延伸端116的卡接、及固持端231與接合槽131之間的卡接,而將鎖鉤件2固定於拉頭1上。
承上述,請同時參閱圖9至11所示,圖1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拉鏈頭結構的使用狀態剖面示意圖。拉片3的樞接部32上的兩相互垂直的表面分別具有一預定寬度W及一預定高度H,其中預定寬度W的尺寸大於預定高度H的尺寸。換言之,以本創作實施例而言,樞接部32可以為一矩形狀的結構,然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如圖10所示,當具有預定寬度W的表面平行於第一滑動面111時,鎖鉤件2的擋止端222會凸出於第一凹槽113外,且位於容置空間S中,藉此,擋止端222可以卡在兩個相鄰的齒型結構(圖未繪示)之間,而使得拉鏈頭結構Z不會與多個齒型結構滑脫開來。接著,如圖11所示,由於預定寬度W的尺寸大於預定高度H的尺寸,當具有預定高度H的表面平行於第一滑動面111時,鎖鉤件2將會被拉片3的樞接部32頂起,使得鎖鉤件2產生位移,鎖鉤件2的擋止端222會容置於第一凹槽113內,且不延伸至容置空間S中。藉此,使得擋止端222可以脫離兩個相鄰的齒型結構(圖未繪示)之間,而讓拉鏈頭結構Z可滑動於多個齒型結構上,以藉由拉鏈頭結構Z控制齒型結構的絞合或分離。
〔實施例的可行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拉鏈頭結構Z,可藉由將拉片3的樞接部32設置於鎖鉤件2與拉頭1之間,以供使用者拉取,且拉鏈頭結構Z由拉頭1、鎖鉤件2、及拉片3三者所組成,使其組裝容易。此外,本案可藉由鎖鉤件2的卡槽221與拉頭1的第一延伸端115的扣持、鎖鉤件2的扣接件211與拉頭1的第二延伸端116的卡接、及鎖鉤件2的固持端231與拉頭1的接合槽131之間的卡接,而將鎖鉤件2與拉頭1彼此結合。另外,藉
由鎖鉤件2的本身材料的彈性力搭配具有矩形狀樞接部32的拉片3,而能夠將拉片3限位於一預定位置,如圖10所示水平放置的狀態,或是如圖11所示垂直立起的狀態。再者,可同時藉由設置於鎖鉤件2上的擋止端222,而可以避免拉鏈頭結構Z在使用者移動或是跳動過程中滑脫。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Z‧‧‧拉鏈頭結構
1‧‧‧拉頭
11‧‧‧第一滑動部
111‧‧‧第一滑動面
112‧‧‧裝設面
113‧‧‧第一凹槽
114‧‧‧第二凹槽
115‧‧‧第一延伸端
116‧‧‧第二延伸端
117‧‧‧抵接面
118‧‧‧側面
12‧‧‧第二滑動部
121‧‧‧第二滑動面
13‧‧‧連接部
131‧‧‧接合槽
133‧‧‧斜面
2‧‧‧鎖鉤件
21‧‧‧本體部
211‧‧‧扣接件
2111‧‧‧延伸體
2112‧‧‧卡扣凸塊
2113‧‧‧扣接面
212‧‧‧開槽
22‧‧‧第一彎折部
221‧‧‧卡槽
222‧‧‧擋止端
23‧‧‧第二彎折部
231‧‧‧固持端
232‧‧‧連接端
3‧‧‧拉片
31‧‧‧握持部
32‧‧‧樞接部
33‧‧‧槽體部
S‧‧‧容置空間
Claims (10)
- 一種拉鏈頭結構,其包括:一拉頭,所述拉頭具有一第一滑動部、一與所述第一滑動部彼此相對應設置的第二滑動部、及一連接於所述第一滑動部與所述第二滑動部之間的連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滑動部與所述第二滑動部之間具有一容置空間,所述第一滑動部具有一第一滑動面、一裝設面、一第一凹槽、一第二凹槽、及一第一延伸端,所述第二滑動部具有一第二滑動面,所述第一滑動面面向於所述第二滑動面,所述裝設面及所述第一滑動面分別位於所述第一滑動部的兩相反面,所述連接部具有一接合槽;一鎖鉤件,所述鎖鉤件具有一本體部、一從所述本體部的其中一端延伸且穿設於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一彎折部、及一從所述本體部的另外一端延伸的第二彎折部,其中所述第一彎折部具有一與所述第一延伸端相互對卡固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二彎折部具有一與所述接合槽相互卡固配合的固持端,所述本體部具有一從所述本體部延伸而出且與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卡固配合的扣接件,所述扣接件具有一延伸體及一連接於所述延伸體端部且從所述延伸體兩側延伸的卡扣凸塊,所述卡扣凸塊頂抵於所述第二凹槽中;以及一拉片,所述拉片具有一握持部及一樞接部,所述樞接部設置於所述鎖鉤件與所述拉頭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拉鏈頭結構,其中所述扣接件為倒T型形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拉鏈頭結構,其中所述第一滑動部還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二延伸端設置於所述裝設面上,且第二延伸端從所述第二凹槽延伸而出。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拉鏈頭結構,其中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二 延伸端形成一凸字型形狀的穿孔。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拉鏈頭結構,其中所述本體部上具有一與所述扣接件形狀相同的開槽。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拉鏈頭結構,其中所述卡扣凸塊具有一分別向兩側延伸的扣接面,所述第二延伸端具有一抵接面,所述扣接面頂抵於所述抵接面。
- 如請求項6所述之拉鏈頭結構,其中所述卡扣凸塊同時頂抵於所述抵接面及所述第二凹槽的一內表面,所述內表面連接於所述抵接面。
- 如請求項7所述之拉鏈頭結構,其中所述第二延伸端還進一步包括一側面,所述側面連接於所述抵接面,所述連接部還進一步包括一頂面,所述內表面至所述頂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所述側面至所述頂面之間的距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拉鏈頭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彎折部還進一步包括一擋止端,所述卡槽設置於所述擋止端及所述本體部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拉鏈頭結構,其中所述樞接部具有兩相互垂直的表面,所述兩相互垂直的表面分別具有一預定寬度及一預定高度,所述預定寬度的尺寸大於所述預定高度的尺寸。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10782U TWM512945U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拉鏈頭結構 |
DE202016100588.4U DE202016100588U1 (de) | 2015-07-03 | 2016-02-05 | Aufbau eines Reißverschlussschiebers |
US15/073,577 US9901146B2 (en) | 2015-07-03 | 2016-03-17 | Zip slider structure |
US15/814,198 US10064456B2 (en) | 2015-07-03 | 2017-11-15 | Zip slider structur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10782U TWM512945U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拉鏈頭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2945U true TWM512945U (zh) | 2015-12-01 |
Family
ID=55407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10782U TWM512945U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拉鏈頭結構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01146B2 (zh) |
DE (1) | DE202016100588U1 (zh) |
TW (1) | TWM51294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08091A (zh) * | 2018-08-21 | 2018-12-18 |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拉链及其拉头 |
TWI650089B (zh) * | 2017-11-15 | 2019-02-11 |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形成拉鏈頭結構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25907U (zh) * | 1976-03-19 | 1977-09-24 | ||
JPS53133139A (en) * | 1977-04-14 | 1978-11-20 | Takashi Hasegawa | Pachinko machine game board |
JPS5758966Y2 (zh) * | 1978-02-23 | 1982-12-16 | ||
JPS583527Y2 (ja) * | 1978-03-30 | 1983-01-21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ダ− |
JPH0757204B2 (ja) * | 1986-07-04 | 1995-06-21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停止装置付きスライダー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JP3330448B2 (ja) * | 1994-05-26 | 2002-09-30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自動停止機構付きスライダー |
JP3369059B2 (ja) * | 1996-09-30 | 2003-01-20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
JP3714534B2 (ja) * | 2001-04-23 | 2005-11-09 | Ykk株式会社 | 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
US6588072B1 (en) * | 2001-12-31 | 2003-07-08 | Yu-Pau Lin | Zipper slide |
US6769156B1 (en) * | 2003-04-29 | 2004-08-03 | Tan Ming Chen | Zipper hand with puller fixed function |
US20050076480A1 (en) * | 2003-10-14 | 2005-04-14 | Chen Tan Ming | Zipper slide |
US8356391B2 (en) * | 2008-05-01 | 2013-01-22 | Ykk Corporation |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with automatic stopper |
KR101247812B1 (ko) * | 2008-12-17 | 2013-03-26 |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
ES2656074T3 (es) * | 2010-09-10 | 2018-02-23 | Ykk Corporation | Cursor para cierre de cremallera |
WO2012042620A1 (ja) * | 2010-09-29 | 2012-04-05 | Yk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
US20120291236A1 (en) * | 2011-05-19 | 2012-11-22 |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 Zipper head structure |
US20120297584A1 (en) * | 2011-05-24 | 2012-11-29 |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 Zipper head structure |
-
2015
- 2015-07-03 TW TW104210782U patent/TWM512945U/zh unknown
-
2016
- 2016-02-05 DE DE202016100588.4U patent/DE202016100588U1/de active Active
- 2016-03-17 US US15/073,577 patent/US9901146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0089B (zh) * | 2017-11-15 | 2019-02-11 |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形成拉鏈頭結構的方法 |
CN109770486A (zh) * | 2017-11-15 | 2019-05-21 |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形成拉链头结构的方法 |
CN109008091A (zh) * | 2018-08-21 | 2018-12-18 |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拉链及其拉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901146B2 (en) | 2018-02-27 |
US20170000221A1 (en) | 2017-01-05 |
DE202016100588U1 (de) | 2016-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80008B (zh) | 具有內表面凹陷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 |
CN205125270U (zh) | 扣具 | |
EP2578108A1 (en) | Cord lock | |
CN103919333B (zh) | 双重锁定的带扣组件 | |
TW201223476A (en) | Cam lock buckle | |
TWM509559U (zh) | 具有多個破孔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 |
CN204812416U (zh) | 拉链头结构 | |
TWI650089B (zh) | 形成拉鏈頭結構的方法 | |
TW201728279A (zh) | 帶扣 | |
TWM512945U (zh) | 拉鏈頭結構 | |
TWI646914B (zh)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 |
CN206333468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CN206542978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US9901145B2 (en) | Buckle | |
KR101087428B1 (ko) | 벨트용 버클 | |
JP5628585B2 (ja) | バックル | |
JP6436897B2 (ja) | コードロック | |
JP2009056302A (ja) | バックル | |
CN205696078U (zh) | 旁开式绳带扣 | |
US2133546A (en) | Wrist watch and bracelet strap and end connecter therefor | |
US717371A (en) | Fastener for garments, & c. | |
CN205831258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 |
CN205018420U (zh) | 绳索扣 | |
TWM465041U (zh) | 繩索扣 | |
US1513079A (en) | Collar cl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