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200U - 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 - Google Patents
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72200U TWM472200U TW102203471U TW102203471U TWM472200U TW M472200 U TWM472200 U TW M472200U TW 102203471 U TW102203471 U TW 102203471U TW 102203471 U TW102203471 U TW 102203471U TW M472200 U TWM472200 U TW M472200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optic
- sidewall
- connector
- side wall
- adap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更特別有關一種具有鍵特徵的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
光纖在其一端常會設置有一連接器,連同容納這些連接器的適配器,早已成為光纖通訊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元件。舉例來說,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可互相連接,以使得光纖區段得以更長,或者是可使光纖連接到主動或被動元件。然而,在某些情況,為了安全的理由、或者是為了能夠方便管理通訊網路,有需要實體上限制某一連接器僅能插入某一特定的適配器內,藉以防止資訊被不當的傳遞。
參考第1圖,習知的LC型光纖連接器100大致上具有矩形的外型,其截面為正方形。連接器100包含有呈矩形的一殼體110,其具有一頂側壁111、一底側壁112、一右側壁113及一左側壁114,其中右側壁113與左側壁114相對,並與頂側壁111及底側壁112相連。在頂側壁111上設有一具彈性的閂子120,閂子120與連接器100的殼體110形成一體,其底部具有一個會活動的樞紐125,可讓突耳(tab)126垂直連接器的中心軸線150-150上下運動。閂子120具有一對突起121,位在突耳126的相對兩側。另外,一套管(ferrule)140則由殼體110的開口116伸出。在殼體110的內部還包含有一彈簧(圖未示),可讓套管140穿過開口116前後來回運動。此外,在殼體110的右側壁113與左側壁114上,還分別設置有兩相對之突起160。
參考第2圖,習知的LC型光纖適配器200,例如是一LC
雙工型光纖適配器,包含有大致上呈矩形的一殼體210,其具有一頂側壁211、一底側壁212、一右側壁213及一左側壁214。殼體210內部具有一軸向的空腔,由平行於右側壁213與左側壁214,且與頂側壁211及底側壁212相連的一分隔壁215分隔為兩部分。由頂側壁211、底側壁212、分隔壁215與右側壁213所界定的為右軸向空腔,在軸向方向具有一開口208。同樣地,由頂側壁211、底側壁212、分隔壁215與左側壁214所界定的為左軸向空腔,在軸向方向亦具有開口208。在左側壁214與分隔壁215上,分別設置有一凹部220,與連接器100上的突起160配對。同樣地,在右側壁213與分隔壁215上,亦分別設置有凹部220。當第1圖之連接器100從開口208完全插入適配器200時,連接器100上的突起160會嵌入凹部220內。在殼體210的左、右軸向空腔內,各設置有一軸向的中空柱體240,用以容納連接器100的套管140。另外,適配器200還包含有交互鎖入機構230,與連接器100的閂子120配對,使得當連接器100完全插入適配器200時,閂子120會鎖在交互鎖入機構230上。
為解決前述問題,便有業者將適配器200的中空柱體240設計成具有特殊的形狀,而連接器100的開口116則設計成具有與中空柱體240相配對。如此僅其開口116與中空柱體240相配對的連接器100可插入適配器200,藉此達成在實體上限制某一連接器僅能插入某一特定的適配器之目的。
然而,當使用者未注意中空柱體240的形狀而將任意的連接器100插入適配器200時,其要等到插入大部分的連接器100後才會發覺連接器100無法插入適配器200內。
有鑑於此,便有需要提出一種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創作提供一種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於連接器及適配器上分別設置有凹部及對應的突起,可在實體上限制某一連接器僅能
插入某一特定的適配器。
於一實施例中,本創作之光纖連接器包含有一殼體及一閂子。殼體係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與一第四側壁,其中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相對,並與第二及第四側壁相連。在鄰近第二側壁的第三側壁之邊緣處形成有一凹部,從殼體的前端延伸出。當光纖連接器插入一光纖適配器時,光纖適配器上的突起會容納在光纖連接器的第三側壁上的凹部內。而閂子係設於殼體的第一側壁上。
於另一實施例中,本創作之光纖適配器包含有一殼體、一中空柱體及一突起。殼體係具有一軸向的空腔,由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與一第四側壁所圍繞形成,其中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相對,並與第二及第四側壁相連,軸向空腔的軸向端並具有一開口。中空柱體係軸向設置於殼體的軸向空腔內。突起則形成於軸向空腔內的第三側壁的邊緣處,使得當一光纖連接器插入光纖適配器時,突起會容納在光纖連接器的凹部內。
為了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下文將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光纖連接器
110‧‧‧殼體
111‧‧‧頂側壁
112‧‧‧底側壁
113‧‧‧右側壁
114‧‧‧左側壁
116‧‧‧開口
117‧‧‧交界
118‧‧‧交界
119‧‧‧前端
120‧‧‧閂子
121‧‧‧突起
125‧‧‧樞紐
126‧‧‧突耳
140‧‧‧套管
150‧‧‧軸線
160‧‧‧突起
200‧‧‧光纖適配器
208‧‧‧開口
211‧‧‧頂側壁
212‧‧‧底側壁
213‧‧‧右側壁
214‧‧‧左側壁
215‧‧‧分隔壁
220‧‧‧凹部
230‧‧‧交互鎖入機構
240‧‧‧中空柱體
300‧‧‧光纖連接器
310‧‧‧凹部
312‧‧‧壁
314‧‧‧壁
350‧‧‧突起
400‧‧‧光纖連接器
500‧‧‧光纖連接器
510‧‧‧切面
600‧‧‧光纖適配器
700‧‧‧光纖適配器
800‧‧‧光纖適配器
第1圖:為習知LC型光纖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2圖:為習知LC型光纖適配器之立體圖。
第3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光纖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4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光纖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5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光纖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6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光纖適配器之立體圖。
第7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光纖適配器之立體圖。
第8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光纖適配器之立體圖。
參考第3圖,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光纖連接器300類似第1圖之光纖連接器100,亦包含有殼體110、閂子120與突起160,但其開口116係為圓形。而為簡潔起見,圖中省略了套管140。與光纖連接器100不同的是,在鄰近右側壁113與左側壁114的光纖連接器300的底側壁112的邊緣處,分別形成有矩形的一凹部310,從殼體110的前端119延伸出,其中凹部310的寬高比係可大於1、等於1或小於1。
參考第4圖,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光纖連接器400類似第3圖之光纖連接器300,亦包含有殼體110、閂子120與突起160,但其開口116係為圓形。與光纖連接器300不同的是,光纖連接器400的凹部310係沿著底側壁112與右側壁113及左側壁114的交界117、118處形成,且凹部310的其中兩個壁312、314係分別平行左側壁114與底側壁112。
參考第5圖,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光纖連接器500類似第1圖之光纖連接器100,亦包含有殼體110、閂子120與突起160,但其中空柱體240係為圓柱形。與光纖連接器100不同的是,光纖連接器500在沿著底側壁112與右側壁113及左側壁114的交界117、118處各形成有一切面510,例如是一平面。
參考第6圖,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光纖適配器600類似第2圖之光纖適配器200,亦包含有殼體210與中空柱體240。與光纖適配器200不同的是,在鄰近右側壁213、左側壁214與分隔壁215的光纖適配器600的殼體210的左、右軸向空腔內的底側壁212的邊緣處,分別形成有矩形的一突起350,與光纖連接器300的凹部310相配對。當連接器300插入適配器600時,突起350會容納在連接器300的凹部310內。
參考第7圖,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光纖適配器700類似第6圖之光纖適配器600。但不同的是,光纖適配器700的突起350係還分別與右側壁213、左側壁214與分隔壁215連接,亦即適配器
700的突起350係分別形成在右側壁213、左側壁214、分隔壁215與底側壁212的交界處。上述適配器700的突起350係與光纖連接器400的凹部310相配對,使得當連接器400插入適配器700時,突起350會容納在連接器400的凹部310內。
參考第8圖,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光纖適配器800類似第7圖之光纖適配器700。但不同的是,光纖適配器800的突起350係呈三角形,分別形成在右側壁213、左側壁214、分隔壁215與底側壁212的交界處。上述適配器800的突起350係與光纖連接器500的切面510相配對,使得當連接器500插入適配器800時,突起350會與連接器500的切面510接觸。
根據本創作之光纖適配器600、700、800,由於突起350係設在右側壁213、左側壁214、分隔壁215與底側壁212的交界處,使用者因此較容易看見,從而降低因誤插光纖連接器而導致損壞光纖適配器600、700、800的風險。為了讓使用者更容易看見,突起350較佳係鄰近殼體210的開口208,例如係較中空柱體240更接近開口208。而為了實現如此的設計,位在連接器300、400、500上的凹部310或切面510,其長度需要增加,以使得突起350能夠容納在凹部310或與切面510接觸。
應注意者,本創作雖以雙工型(duplex)之光纖適配器做示例,單工或其他多工型的光纖適配器仍可適用於本創作。
雖然本創作已以前述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修改。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1‧‧‧頂側壁
112‧‧‧底側壁
113‧‧‧右側壁
114‧‧‧左側壁
116‧‧‧開口
119‧‧‧前端
120‧‧‧閂子
300‧‧‧光纖連接器
310‧‧‧凹部
Claims (10)
- 一種光纖連接器,用以插入一光纖適配器,該光纖適配器包含有一突起,該光纖連接器包含: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與一第四側壁,其中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三側壁相對,並與該第二及第四側壁相連,其中在鄰近該第二側壁的該第三側壁之邊緣處形成有一凹部,從該殼體的前端延伸出,當該光纖連接器插入該光纖適配器時,該光纖適配器上的突起係容納在該光纖連接器的第三側壁上的凹部內;及一閂子,設於該殼體的第一側壁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凹部係為矩形。
- 一種光纖連接器,用以插入一光纖適配器,該光纖適配器包含有一突起,該光纖連接器包含: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與一第四側壁,其中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三側壁相對,並與該第二及第四側壁相連,其中在沿著該第二側壁與第三側壁的交界處形成有一凹部,從該殼體的前端延伸出,當該光纖連接器插入該光纖適配器時,該光纖適配器上的突起係容納在該光纖連接器的凹部內;及一閂子,設於該殼體的第一側壁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凹部具有兩壁,係分別平行於該第二側壁與第三側壁。
- 一種光纖連接器,用以插入一光纖適配器,該光纖適配器包含有一突起,該光纖連接器包含: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與一第四側壁,其中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三側壁相對,並與該第二及第四側壁相連,其中在沿著該第二側壁與第三側壁的交界處形成有一切面,當該光纖連接器插入該光纖適配器時,該光纖適配器上的突起係與該光纖連接器的切面接觸;及一閂子,設於該殼體的第一側壁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切面係為一平面。
- 一種光纖適配器,用以與一光纖連接器對接,該光纖連接器的表面具有一凹部,該光纖適配器包含:一殼體,具有一軸向的空腔,係由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與一第四側壁所圍繞形成,其中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三側壁相對,並與該第二及第四側壁相連,該軸向空腔的軸向端具有一開口;一中空柱體,軸向設置於該殼體的軸向空腔內;及一突起,形成於該軸向空腔內的第三側壁的邊緣處,其中當該光纖連接器插入該光纖適配器時,該突起係容納在該光纖連接器的凹部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纖適配器,其中該突起較該中空柱體更接近該軸向空腔的開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纖適配器,其中該突起係呈矩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纖適配器,其中該突起係與該第二側壁連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3471U TWM472200U (zh) | 2009-06-18 | 2009-06-18 | 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3471U TWM472200U (zh) | 2009-06-18 | 2009-06-18 | 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72200U true TWM472200U (zh) | 2014-02-11 |
Family
ID=50551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03471U TWM472200U (zh) | 2009-06-18 | 2009-06-18 | 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72200U (zh) |
-
2009
- 2009-06-18 TW TW102203471U patent/TWM47220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90290839A1 (en) |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adapter | |
EP3699656B1 (en) | Connector system and dust protector thereof | |
US10429594B2 (en) | Multiport assemblies including retention features | |
US8408815B2 (en) |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adapter | |
US10359577B2 (en) | Multiports and optical connectors with rotationally discrete locking and keying features | |
US8821031B2 (en) |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 |
US8770856B2 (en) | Shutter member for optical fiber adapter and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the same | |
US9632256B2 (en) |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 |
US8807845B2 (en) | Shutter member for optical fiber adapter and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the same | |
US20070230874A1 (en) | Fiber adapter and shutter member thereof | |
US9618715B1 (en) |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 |
TWI715141B (zh) | 連接器系統 | |
TW201821842A (zh) | 可改變對接極性之光纖連接器 | |
US9279940B2 (en) |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 |
TWM578806U (zh) | Fiber optic adapter | |
JP2008046146A (ja) | 光コネクタ相互接続用アダプタ | |
US9146363B2 (en) |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 |
TWI497140B (zh) | 光纖耦合連接器組件及光纖耦合連接器 | |
CN201852963U (zh) | 光纤连接器和光纤适配器 | |
US20120057827A1 (en) |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adapter capable of preventing dust | |
TWM472200U (zh) | 光纖連接器及適配器 | |
CN105988166B (zh) | 可交换对接极性的单件式光纤适配器 | |
JP4814287B2 (ja) | アダプタおよびモジュール用ソケット | |
CN103676018B (zh) | 光纤适配器 | |
CN102681101B (zh) | 光纤连接器的锁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K4K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