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470416U -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0416U
TWM470416U TW102212260U TW102212260U TWM470416U TW M470416 U TWM470416 U TW M470416U TW 102212260 U TW102212260 U TW 102212260U TW 102212260 U TW102212260 U TW 102212260U TW M470416 U TWM470416 U TW M47041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gnal terminal
differential signal
terminals
tongu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2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ing-Ch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Ting-Chi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g-Chi Chen filed Critical Ting-Chi Chen
Priority to TW102212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0416U/zh
Publication of TWM470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0416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尤指將複數端子集中設置於絕緣座體的舌板內之電連接器,為利用絕緣座體供端子組、傳輸端子組穿設,並以傳輸端子組的接地端子穿伸於端子組的中央,達到避免傳輸端子組受串音影響之目的。
按,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許多電子、電氣產品帶給人們在工作上、生活上的舒適與便捷,也導致人們愈來愈依賴電子、電氣產品的使用,透過各種電子訊號的應用、操作,控制電子、電氣產品的運作、執行,也因為各式電子、電氣產品不斷的進行改良、創作,各種電子、電氣產品的使用功能、亦必須不斷的進行更新、替換,藉由電子訊號的應用,操控電子、電氣產品的運作、執行能力,且電子訊號傳輸的速度亦不斷地提升,必須透過高速傳輸的介面,才可以滿足大量的電子訊號傳輸速度,則電子訊號傳輸的介面,亦不斷的改良、創新,改變傳輸訊號的介面型態與數量,藉以提升高速傳輸電子訊號之速度,也因此將傳輸電子訊號的介面尺寸擴大了,卻也成了佔用空間、影響電路佈局的缺失,而各種電子、電氣產品之間用以傳送電子訊號的介面,也隨著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發展趨勢,使得各式電腦內部之高速傳輸介面亦隨之大幅縮小,但卻必須考量 電磁效應所產生的訊號干擾問題,而一般會影響高速傳輸介面的電磁波干擾,大致上為經由電路板上之電力線路、訊號線路等,透過導體傳輸至高速傳輸介面產生的傳導干擾(Conducted Disturbance),或者是以電磁波形態傳播至高速傳輸介面周圍的放射空間所造成之放射干擾(Radiated Disturbance);另,隨著高速傳輸介面的傳輸速度大幅提升,其金屬導電端子數目增多且分佈密集,而必須在固定的電連接器尺寸範圍內,進行複數金屬導電端子的佈設、排列,極容易因相鄰金屬端子間過於接近、或金屬端子有任何轉折或彎曲,並改變複數金屬導電端子的形狀或長度等外觀,將造成複數金屬導電端子的訊號傳輸路徑延長、提高各金屬導電端子間相互影響、干擾的現象,即容易造成訊號傳輸的路徑改變並延長、影響訊號傳輸的品質變差,而造成高速電子訊號傳輸時的訊號干擾(如靜電干擾、電磁波干擾、阻抗匹配或雜訊干擾或相鄰端子間的串音干擾等),高速傳輸介面和系統主機板介面的電路阻抗(Z)必須相匹配,在滿足這種條件的情形下才能有效降低電磁干擾和減少雜訊干擾,使高速傳輸介面和系統主機板介面間正確地進行訊號傳輸,否則高速傳輸介面和系統主機板介面的間的訊號傳輸,將會產生訊號反射和雜訊干擾,進而造成電子訊號之損失、變形和失真,導致頻寬及電子訊號的品質達不到標準,而影響電子裝置(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或平板電腦等)的正常運作。
是以,如何解決目前電子、電氣產品間傳輸高速訊號介面的金屬導電端子設置之問題,且將複數金屬導電端子的形狀、長度等改變 之設計、易影響金屬導電端子傳輸訊號品質變差等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可集中複數端子相鄰排列在絕緣座體內,維持複數端子的長度及訊號傳輸路徑等,可提升訊號傳輸穩定、具良好訊號品質之電連接器結構改良的新型專利誕生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電連接器於絕緣座體之基部、舌板,可組裝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則端子組二相鄰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的二外側分別設有電源端子、負電接地端子,而端子組的各端子一側各對接面位於舌板的容置空間內、另側各焊接腳延伸出基部外側,且傳輸端子組之接地端子穿設於端子組的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內側,再於接地端子二外側設有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並分別隔離在端子組的電源端子及負電接地端子外側,複數傳輸端子之各接觸面位於舌板的各端子槽內、另側各焊接側延伸至基部外側,達到傳輸端子組進行高頻訊號傳輸時避免受到串音干擾影響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端子組之複數端子,分別於一側設有反向弧曲彎折之對接面,並由各對接面往另側水平延伸、再斜向延伸後、分別朝水平方向設有焊接腳;而傳輸端子組之複數傳輸端子一側係分別設有擴大接觸面積之接觸面,且中央之接地端子由接觸面向另側延伸 呈連續彎折狀之本體、再往另側斜向沿伸後朝水平方向設有焊接側,位於接地端子二外側之第一、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第四差分訊號端子,則分別由各接觸面往一側角落、朝向另側延伸有呈連續彎折狀之本體,再由各本體往另側斜向延伸後朝水平方向設有焊接側。
1‧‧‧絕緣座體
11‧‧‧基部
12‧‧‧舌板
120‧‧‧容置空間
1201‧‧‧內部空間
1202‧‧‧內部空間
121‧‧‧分隔肋體
122‧‧‧側壁肋體
123‧‧‧端子槽
2‧‧‧端子組
21‧‧‧第一訊號端子
22‧‧‧第二訊號端子
23‧‧‧電源端子
24‧‧‧負電接地端子
25‧‧‧對接面
26‧‧‧焊接腳
3‧‧‧傳輸端子組
31‧‧‧接地端子
32‧‧‧第一差分訊號端子
33‧‧‧第二差分訊號端子
34‧‧‧第三差分訊號端子
35‧‧‧第四差分訊號端子
36‧‧‧接觸面
37‧‧‧本體
38‧‧‧焊接側
4‧‧‧屏蔽殼體
40‧‧‧收納空間
401‧‧‧插接空間
5‧‧‧電連接器
51‧‧‧訊號端子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方向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之俯視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之側視剖面圖(一)。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之側視剖面圖(二)。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與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實施之方法,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五、六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方向之立體分解圖、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之俯視圖、側視剖面圖(一)、側視剖面圖(二),則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之電連接器結構係包括絕緣座體1、端子組2及傳輸端子組3,其中: 該絕緣座體1係於基部11一側凸伸有舌板12,並於設板內部具有鏤空狀之容置空間120,且容置空間120中央穿設有分隔肋體121、二外側具有側壁肋體122,而將容置空間120分隔成二內部空間1201、1202,再於相對基部11的舌板12另側懸空側一表面設有複數端子槽123。
該端子組2係包括位於中央、相鄰排列之第一訊號端子21、第二訊號端子22、位於第一訊號端子21相對第二訊號端子22的另側之電源端子23及位於第二訊號端子22相對第一訊號端子21的另側之負電接地端子24,並於各端子一側分別設有反向弧曲彎折之對接面25,再由各對接面25往另側水平延伸後、呈斜向延伸並朝水平方向分別設有焊接腳26。
該傳輸端子組3係包括位於中央之接地端子31、位於接地端子31二外側之第一差分訊號端子32、第二差分訊號端子33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34、第四差分訊號端子35,而各傳輸端子一側分別具有擴大接觸面積之接觸面36,再由接地端子31的接觸面36往另側延伸有連續彎折狀之本體37,且接地端子31的本體37再往另側斜向延伸後朝水平方向設有焊接側38,另於第一、第二差分訊號端子32、33的接觸面36右側角落、分別往另側設有連續彎折狀之本體37,各本體37分別往另側斜向延伸後朝水平方向分別設有焊接側38,以及第三、第四差分訊號端子34、35的各接觸面36分別於右側角落往另側延伸連續彎折狀之本體37,且各本體37再分別往另側斜向延伸後朝水平方向分別設有焊接側38。
上述各構件於組裝於,係利用絕緣座體1的基部11、舌板12分別供端子組2、傳輸端子組3穿設,為分別將端子組2的各端子以各對接面25、分別穿設於舌板12的容置空間120之二內部空間1201、1202,可供第一訊號端子21、電源端子23之對接面25,分別懸空延伸至內部空間1201內,而第二訊號端子22、負電接地端子24之對接面25、為分別懸空延伸至內部空間1202內,且各端子另側之焊接腳26即分別延伸至基部11外側,再於基部11及舌板12的容置空間120的分隔肋體121、供傳輸端子組3之接地端子31穿入、並受到分隔肋體121包覆,以供接地端子31之本體37穿過端子組2之第一訊號端子21、第二訊號端子22相對內側中間位置,且舌板12的容置空間120二側之各側壁肋體122,則分別供傳輸端子組3之第一差分訊號端子32、第二差分訊號端子33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34、第四差分訊號端子35,分別穿設在二側壁肋體122內,而供第一差分訊號端子32、第二差分訊號端子33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34、第四差分訊號端子35,為分別位於端子組2之電源端子23及負電接地端子24的外側,且各傳輸端子之接觸面35分別延伸至定位於舌板12一側表面之各端子槽123內,而供傳輸端子組3之各本體37、再分別穿設在舌板的分隔肋體121、二側壁肋體122內部,且另側之各焊接側38分別延伸出基部11外側,並供各焊接側38分別穿設在端子組2的複數焊接腳26間、則供複數焊接腳26、複數焊接側38在基部11外側,分別呈共平面的平行排列,以利用絕緣座體1、端子組2及傳輸端子組3組構成本創作之電連接器。
且由絕緣座體1、端子組2及傳輸端子組3所組成之電連接器,可為符合通用序列匯流排(USB3.0)尺寸規格(或其他型式規格之電連接器)之母插座(亦可為供插頭),並可於絕緣座體1外部套裝屏蔽殼體4,為藉屏蔽殼體4內部收納空間40收容絕緣座體1之基部11、舌板12,並在舌板12的複數端子槽123及傳輸端子組3的各接觸面36外側、係與屏蔽殼體4的收納空間40內部形成預設規格之插接空間401,可符合預定母插座電連接器(亦可為公插頭型式)的尺寸規格〔如通用序列匯流排(USB3.0)〕,以供相對型式之預設電連接器呈相對電性插接。
請參閱第二、三、四、五、六、七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另一方向之立體分解圖、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之俯視圖、側視剖面圖(一)、側視剖面圖(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之電連接器於實際應用、實施時,可利用絕緣座體1的舌板12與屏蔽殼體4內部所形成之插接空間401,供相對型式之預設電連接器5相對插接,而利用舌板12所穿設之端子組2的各對接面25、傳輸端子組3的各接觸面36,分別與預設電連接器5的各訊號端子51呈電性接觸,並於進行電子訊號傳輸時,利用傳輸端子組3之接地端子31穿設在端子組2的第一訊號端子21、第二訊號端子22內側,而可將第一訊號端子21、電源端子23、第一差分訊號端子32、第二差分訊號端子33與第二訊號端子22、負電接地端子24、第三差分訊號端子34、第四差分訊號端子35等,予以分隔在舌板12的分隔肋體121二側,而供第一差分訊號端子32、第二差分訊號端子33及 第三差分訊號端子34、第四差分訊號端子35之各本體37,為分別位於端子組2之電源端子23及負電接地端子24的外側,可以降低各端子及各傳輸端子間產生電子訊號相互干擾的現象,並於傳輸端子組3之第一差分訊號端子32、第二差分訊號端子33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34、第四差分訊號端子35等進行高頻訊號傳輸時,避免受到位於中央之接地端子31的影響、產生串音現象,以供電子訊號更穩定的進行傳輸。
再者,端子組2的各對接面25,係於各端子一側分別呈反向弧曲彎折方式成型,具有良好的彈性抵持、電性接觸效果,傳輸端子組3的各傳輸端子一側分別成型擴大面積之接觸面36,亦具有良好電性接觸功能,可減少電性接觸時發生接觸不良現象、降低電子訊號傳輸不穩定的情況發生等優點;而由各接觸面36分別朝外側角落向另側延伸呈梯形狀連續彎折之本體37(各本體37亦可為呈波浪形、弧曲形、矩形或幾合形狀或規則、不規則等形狀的連續彎折設計模式),可在絕緣座體1的舌板12既定的尺寸範圍內,集中穿設端子組2及傳輸端子組3,並透過傳輸端子組3的各連續彎折狀本體37,可更穩固的穿設在舌板12的分隔肋體121及二側壁肋體122內部,並受到電源端子23與負電接地端子24的隔離,形成與中央接地端子31分隔狀態,可避免受到接地端子31的干擾影響,而在第一差分訊號端子32、第二差分訊號端子33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34、第四差分訊號端子35等進行高頻訊號傳輸時,避免產生串音現象,可供穩定傳輸電子訊號。
是以,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本創作之電連接器,為利用絕緣座體1的基部11 及舌板12,分別供端子組2及傳輸端子組3穿設,且傳輸端子組3位於中央位置之接地端子31穿設在端子組2的第一訊號端子21、第二訊號端子22內側、並予以分隔在舌板12的分隔肋體121二側內部空間1201、1202內,傳輸端子組3之第一差分訊號端子32、第二差分訊號端子33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34、第四差分訊號端子35,為分別位於端子組2之電源端子23及負電接地端子24的外側,俾可達到利用接地端子31將端子組2、傳輸端子組3分隔在舌板12二側,於傳輸高頻電子訊號時,可避免受到接地端子32影響產生串音干擾的現象之目的,更可透過端子組2的各對接面25呈反弧曲彎折方式、傳輸端子組3的各接觸面36呈擴大接觸面積方式,則與預設電連接器5相對電性插接時,可具有良好的電性接觸效果,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結構、裝置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故,本創作為主要針對電連接器結構進行設計,係利用電連接器之絕緣座體於基部、舌板內部,分別穿設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並供傳輸端子組之接地端子穿設在舌板的容置空間中央的分隔肋體內,以將端子組的第一訊號端子、電源端子及第二訊號端子、負電接地端子分隔在舌板二側的內部空間內,再將傳輸端子組的其他傳輸端子分隔在舌板二側壁肋體內,供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為分別位於端子組之電源端子及負電接地端子的外側,且電連接器與相對型式預設電連接器進行電性插接時,而可達到透過接地端子分隔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減少各端子及各傳輸端子傳輸高頻電 子訊號時,避免受到接地端子影響產生串音干擾現象為主要保護重點,以供電連接器降低雜訊等干擾、可穩定傳輸電子訊號,再藉端子組的各對接面呈反向弧曲彎折、各傳輸端子接觸面為擴大接觸面積之設計,乃僅使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產生良好的電性接觸效果之優勢,且在傳輸電子訊號時能夠避免產生接觸不良的情況發生,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之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於實施、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研發,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研發、創設,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絕緣座體
11‧‧‧基部
12‧‧‧舌板
120‧‧‧容置空間
1201‧‧‧內部空間
1202‧‧‧內部空間
121‧‧‧分隔肋體
122‧‧‧側壁肋體
2‧‧‧端子組
21‧‧‧第一訊號端子
22‧‧‧第二訊號端子
23‧‧‧電源端子
24‧‧‧負電接地端子
25‧‧‧對接面
26‧‧‧焊接腳
3‧‧‧傳輸端子組
31‧‧‧接地端子
32‧‧‧第一差分訊號端子
33‧‧‧第二差分訊號端子
34‧‧‧第三差分訊號端子
35‧‧‧第四差分訊號端子
36‧‧‧接觸面
37‧‧‧本體
38‧‧‧焊接側
4‧‧‧屏蔽殼體
40‧‧‧收納空間

Claims (4)

  1. 一種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係包括絕緣座體、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其中:該絕緣座體係設有一側凸伸舌板之基部,且舌板內部設有鏤空狀之容置空間、相鄰容置空間的舌板懸空側表面設有複數端子槽;該端子組係裝設在絕緣座體的基座及舌板內,為包括二相鄰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相對第二訊號端子而位於第一訊號端子另側之電源端子、相對第一訊號端子並位於第二訊號端子另側之負電接地端子,各端子分別設有位於舌板的容置空間內之對接面,且相對各對接面於複數端子另側、分別設有延伸出基部外側之焊接腳;及該傳輸端子組亦組裝於絕緣座體的基部及舌板內,為包括穿伸於端子組的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相對內側之接地端子、位於接地端子二外側之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而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為分別位於端子組之電源端子及負電接地端子的外側,則複數傳輸端子分別設有位於舌板的各端子槽內之接觸面,且由各接觸面分別往舌板另側的基部延伸至外側而相鄰排列於各焊接腳周邊之複數焊接側。
  2. 一種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係包括絕緣座體、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其中:該絕緣座體係設有一側凸伸舌板之基部,且舌板內部設有鏤空狀並具有分隔肋體之容置空間,而於舌板的容置空間二外側為分別設有側壁 肋體,且相鄰容置空間的舌板懸空側表面設有複數端子槽;該端子組係裝設在絕緣座體的基座及舌板內,為包括二相鄰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相對第二訊號端子而位於第一訊號端子另側之電源端子、相對第一訊號端子並位於第二訊號端子另側之負電接地端子,各端子分別設有位於舌板的容置空間內之對接面,且相對各對接面於複數端子另側、分別設有延伸出基部外側之焊接腳;及該傳輸端子組亦組裝於絕緣座體的基部及舌板內,為包括穿伸於端子組的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相對內側之接地端子、位於接地端子二外側之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而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為分別位於端子組之電源端子及負電接地端子的外側,則複數傳輸端子分別設有位於舌板的各端子槽內之接觸面,且由各接觸面分別往舌板另側的基部延伸至外側而相鄰排列於各焊接腳周邊之複數焊接側。
  3. 一種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係包括絕緣座體、端子組及傳輸端子組,其中:該絕緣座體係設有一側凸伸舌板之基部,且舌板內部設有鏤空狀之容置空間、相鄰容置空間的舌板懸空側表面設有複數端子槽;該端子組係裝設在絕緣座體的基座及舌板內,為包括二相鄰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相對第二訊號端子而位於第一訊號端子另側之電源端子、相對第一訊號端子並位於第二訊號端子另側之負電接地端子,各端子分別設有位於舌板的容置空間內且形成反向弧曲彎折之對 接面,且相對各反向彎折的對接面於複數端子另側、分別設有斜向延伸再朝水平方向延伸出基部外側之焊接腳;及該傳輸端子組亦組裝於絕緣座體的基部及舌板內,為包括穿伸於端子組的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相對內側之接地端子、位於接地端子二外側之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而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為分別位於端子組之電源端子及負電接地端子的外側,則複數傳輸端子分別設有位於舌板的各端子槽內形成擴大面積之接觸面,且由各接觸面分別往舌板另側的基部斜向延伸、再朝水平方向延伸至外側而相鄰排列於各焊接腳周邊之複數焊接側。
  4. 一種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係包括絕緣座體、端子組、傳輸端子組及屏蔽殼體,其中:該絕緣座體係設有一側凸伸舌板之基部,且舌板內部設有鏤空狀之容置空間、相鄰容置空間的舌板懸空側表面設有複數端子槽;該端子組係裝設在絕緣座體的基座及舌板內,為包括二相鄰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相對第二訊號端子而位於第一訊號端子另側之電源端子、相對第一訊號端子並位於第二訊號端子外側之負電接地端子,各端子分別設有位於舌板的容置空間內之對接面,且相對各對接面於複數端子另側、分別設有延伸出基部另側之焊接腳;該傳輸端子組亦組裝於絕緣座體的基部及舌板內,為包括穿伸於端子組的第一訊號端子、第二訊號端子相對內側之接地端子、位於接地端 子二外側之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而第一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差分訊號端子及第三差分訊號端子、第四差分訊號端子為分別位於端子組之電源端子及負電接地端子的外側,則複數傳輸端子分別設有位於舌板的各端子槽內之接觸面,且由各接觸面分別往舌板另側的基部延伸至外側而相鄰排列於各焊接腳周邊之複數焊接側;及該屏蔽殼體係罩複在絕緣座體的外部,並於屏蔽殼體內具有中空狀之收納空間,且收納空間與絕緣座體的舌板一側具複數對接面及接觸面的表面外側為形成插接空間。
TW102212260U 2013-06-28 2013-06-28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TWM470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2260U TWM470416U (zh) 2013-06-28 2013-06-28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2260U TWM470416U (zh) 2013-06-28 2013-06-28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0416U true TWM470416U (zh) 2014-01-11

Family

ID=50347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2260U TWM470416U (zh) 2013-06-28 2013-06-28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04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4396A (zh) * 2020-08-07 2022-02-25 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4396A (zh) * 2020-08-07 2022-02-25 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34979U (zh) 插座电连接器之壳体结构
TWI504082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65159B (zh) 電連接器
TWI581529B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I573350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32678U (zh) 直立型插座電連接器
TW201603413A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37740U (zh) 直立型插座電連接器
TW201603405A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493802U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203386992U (zh)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TWM470416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CN203386990U (zh) 电连接器的装置
CN205070056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5693000U (zh) 高频电连接器
TWI550975B (zh)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struction
TWM516245U (zh) 垂直式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TWM470417U (zh) 電連接器之裝置
CN204179374U (zh) 电连接器
TWM507118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TW201330404A (zh) 電連接器
TWI484706B (zh) 電連接器
CN204179263U (zh) 连接器结构
TWI544684B (zh) Use the connector metal shield for the design of the antenna
TWM430027U (en) Circuit board layout structure of connector with circuit 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