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4897U -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64897U TWM464897U TW102201750U TW102201750U TWM464897U TW M464897 U TWM464897 U TW M464897U TW 102201750 U TW102201750 U TW 102201750U TW 102201750 U TW102201750 U TW 102201750U TW M464897 U TWM464897 U TW M46489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onnector mechanism
- external
- disposed
- limit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尤指一種可穩定固定外部接頭的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隨著資訊的發達及電腦技術的進步,電腦系統的體積日漸縮小,運用也日漸多元。為了要擴充電腦系統的功能,適應各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各式各樣的電腦系統外接裝置也就應運而生。舉例來說,像是外接式硬碟或是可攜式儲存裝置,能擴充電腦系統原本有限的記憶容量;外接式光碟機及光碟燒錄機則能擴充電腦系統的多媒體資源存取功能,並提供大容量資料備份的能力;或是以網路線連接外部網路,而達到上網擷取資料與瀏覽網頁等功能。
舉例來說,用來連接網路線以提供有線網路功能之乙太網路(Ethernet)連接埠(如RJ45連接埠)即為常見的橋接介面。網路線的接頭係由殼體與固定部所結合而成。網路線(RJ45接頭)在插入電腦系統之插槽(RJ45連接埠)時,係利用固定部扣接於插槽的卡合端以達到限位功能。但RJ45接頭的外包覆件一般由塑膠材質所組成,因此塑膠固定部容易因頻繁使用或施力過度而斷裂,RJ45接頭便無法穩定地固定在(RJ45連接埠。故如何設計出一種適用於不具固定部的RJ45接頭的連接埠機構,即為現今電子產業機構設計的發展目標之一。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可穩定固定外部接頭的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連接器機構,用來固定一外部接頭。該外部接頭具有一外殼、一橋接部、一固定部與一第一端子組,且該固定部經由該橋接部設置在該外殼。該連接器機構包含有一包覆件、一第二端子組、一開口結構以及至少一限位件。該包覆件之一內壁面係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外部接頭之一外壁面。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於該第一端子組。該開口結構設置於該包覆件上。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固定部穿過該開口結構以相對該外殼產生彎曲變形。該限位件設置於該包覆件上臨接該開口結構之位置。該限位件用來活動地抵靠該橋接部,以限制該外部接頭沿著一第一方向相對該包覆件之一移動。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開口結構另包含有一上開口部以及一側開口部,該上開口部垂直地連通該側開口部。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橋接部通過該上開口部,且該外殼通過該側開口部。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橋接部位於該內壁面與該限位件之間。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限位件與該包覆件活動地分別夾持該橋接部之兩相對端面。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連接器機構另包含有一卡合件,設置於該包覆件上臨接該開口結構之位置上。該固定部係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抵靠該卡合件,以限
制該外部接頭沿著該第一方向相對該連接器機構之移動。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卡合件位於該開口結構之一上開口部的外緣,以抵靠並限制該固定部由該上開口部內脫離。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限位件為一突起結構,該突起結構之一高度實質大於該外部接頭與該包覆件之一接合間隙。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限位件係由塑膠材質或橡膠材質組成,且該限位件以雙料射出成型技術設置於該包覆件。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限位件為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包含一彈性臂以及一斜導部,該彈性臂之兩端分別連接該斜導部與該包覆件。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斜導部具有一第一斜面結構以及一第二斜面結構,該第一斜面結構連接該第二斜面結構。該第一斜面結構於該外部接頭裝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橋接部,且該第二斜面結構於該外部接頭拔出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橋接部。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彈性臂之一結構指向實質垂直或平行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之一移動方向。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一種電子裝置,可與一外部接頭連結以傳輸一電子訊號。該外部接頭具有一外殼、一橋接部、一固定部與一第一端子組,且該固定部經由該橋接部設置在該外殼。該電子裝置包含有一機殼、一電路板以及一連接器機構。該電路板設置於該機殼內。該連接器機構設置於該
機殼之一側且電連接該電路板。
該連接器機構包含有一包覆件、一第二端子組、一開口結構以及至少一限位件。該包覆件之一內壁面係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外部接頭之一外壁面。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於該第一端子組。該開口結構設置於該包覆件上。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固定部穿過該開口結構以相對該外殼產生彎曲變形。該限位件設置於該包覆件上臨接該開口結構之位置。該限位件用來活動地抵靠該橋接部,以限制該外部接頭沿著一第一方向相對該包覆件之一移動。
本創作之連接器機構係於包覆件與開口結構之間設置限位件,限位件具有可彈性變形或可壓縮變形特性。當外部接頭插入連接器機構時,限位件係位於外殼、橋接部與固定部的空隙,且配合包覆件卡合在外部接頭之橋接部的兩端。如此一來,連接器機構具有卡合件和限位件兩種固定外部接頭的機制。即便外部接頭因使用過度或施力過量造成固定部斷裂而導致卡合件之功能失效,本創作之連接器機構仍可利用限位件相對橋接部之結構干涉進行外部接頭之限位,以提高產品的實用性。相較先前技術,本創作有效改善了習知連接器機構無法適用於固定部損壞之外部接頭的缺點,故可提高本產品的使用便利性及增加市場競爭力。
10‧‧‧電子裝置
12‧‧‧機殼
14‧‧‧電路板
16‧‧‧連接器機構
18‧‧‧外部接頭
181‧‧‧外壁面
20‧‧‧外殼
22‧‧‧橋接部
24‧‧‧固定部
26‧‧‧第一端子組
28‧‧‧包覆件
281‧‧‧內壁面
30‧‧‧第二端子組
32‧‧‧開口結構
321‧‧‧上開口部
323‧‧‧側開口部
34‧‧‧卡合件
36‧‧‧限位件
36’‧‧‧限位件
38‧‧‧彈性臂
40‧‧‧斜導部
42‧‧‧第一斜面結構
44‧‧‧第二斜面結構
D1‧‧‧第一方向
D2‧‧‧結構指向
G‧‧‧間隙
D‧‧‧間距
W‧‧‧寬度
H‧‧‧高度
第1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外觀示意圖。
第2圖與第3圖分別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連接器機構於不同視角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連接器機構與外部接頭之側視圖。
第5圖至第7圖分別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連接器機構與外部接頭於不同結合階段之示意圖。
第8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具有不同結構指向之限位件之示意圖。
第9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限位件之示意圖。
第10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外部接頭與連接器機構之結合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10之外觀示意圖。電子裝置10包含有一機殼12、一電路板14以及一連接器機構16。電路板14設置於機殼12內,連接器機構16設置於機殼12之一側且電連接電路板14。一外部接頭18可插入連接器機構16以建立與電路板14之間的訊號傳輸通道。在本創作之其中之一實施例中,外部接頭18為RJ45接頭,且連接器機構16相應地可為RJ45插槽,惟本創作所適用之接頭型式與插槽型式並不限於此。外部接頭18具有一外殼20、一橋接部22以及一固定部24。外殼20內部設置有一第一端子組26,固定部24係經由橋接部22設置在外殼20的上端面。
請參閱第1圖至第3圖,第2圖與第3圖分別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連接器機構16於不同視角之示意圖。連接器機構16包含有一包覆件28、一第二端子組30、一開口結構32、二卡合件34以及二限位件36。包覆件28用來容置外部接頭18。外部接頭18插入包覆件28時,包覆件28之數個內壁面281係分別接觸外部接頭18之數個外壁面181,確保外部接頭18可緊密地設置在包覆件28內。第二端子組30設置於包覆件28
內。外部接頭18插入包覆件28時,第二端子組30可電性連接第一端子組26,以使外部接頭18可透過連接器機構16與電路板14傳輸電子訊號。
為了有效地將外部接頭18固定在包覆件28內,連接器機構16係將開口結構32設置在包覆件28上,且卡合件34設置於包覆件28上臨接開口結構32之處。開口結構32可區分為一上開口部321以及一側開口部323,上開口部321和側開口部323相互連通且垂直,以分別容置外部接頭18的不同部位。卡合件34可位於上開口部321的邊緣處。外部接頭18之固定部24係以可彈性彎曲方式經由橋接部22連結到外殼20,因此外部接頭18插入包覆件28時,橋接部22係通過上開口部321,外殼20係通過側開口部323,且固定部24可抵靠在卡合件34上,以限制固定部24脫離上開口部321,意即限制外部接頭18沿著一第一方向D1相對連接器機構16之移動。欲將外部接頭18自連接器機構16移除,則可按壓固定部24使其相對外殼20產生彎曲變形,使得固定部24與卡合件34分離,此時固定部24可穿過開口結構32而無結構干涉,故外部接頭18可自連接器機構16抽出分離。
然而,外部接頭18之固定部24容易因過度使用或施力過量而斷裂,因此本創作另將限位件36設置在包覆件28上臨接開口結構32之位置。當外部接頭18插入包覆件28時,外部接頭18之前端止抵包覆件28之內壁面281,限位件36則活動地抵靠在橋接部22相對內壁面281的外緣。換言之,限位件36與包覆件28分別活動地位於外部接頭18的兩相對端面以產生限位夾持,故可達到固定外部接頭18之功能,有效限制外部接頭18沿著第一方向D1相對連接器機構16之移動。請參閱
第4圖,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連接器機構16與外部接頭18之側視圖。詳細來說,限位件36的初始位置係會與跟外部接頭18之橋接部22產生結構干涉,但在外部接頭18逐漸進入包覆件28時,限位件36可被施壓而彈性變形解除結構干涉。直到外部接頭18完全進入包覆件28後,限位件36為其彈性恢復力驅動嵌合於外殼20、橋接部22與固定部24之間的空隙,意即抵靠在橋接部22上,以利用結構干涉避免外部接頭18脫離於連接器機構16。
請參閱第5圖至第7圖,第5圖至第7圖分別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連接器機構16與外部接頭18於不同結合階段之示意圖。限位件36可為一彈性元件。彈性元件包含一彈性臂38以及一斜導部40,彈性臂38之兩端分別連接斜導部40與包覆件28。斜導部40具有一第一斜面結構42以及一第二斜面結構44,且第一斜面結構42連接第二斜面結構44。如第5圖所示,外部接頭18剛進入連接器機構16,兩限位件36之間距D實質小於橋接部22之寬度W,橋接部22之前端止抵於各限位件36之第一斜面結構42。
接著,如第6圖所示,使用者施力將外部接頭18推入連接器機構16,橋接部22可接觸第一斜面結構42並相對滑行,進而驅動彈性臂38產生彈性彎曲以解除限位件36對橋接部22之結構干涉。最後,如第7圖所示,外部接頭18完全插入連接器機構16,橋接部22已離開限位件36,因此彈性臂38利用彈性恢復力將斜導部40回復到如第4圖所示的初始位置,使得斜導部40抵靠在橋接部22之後端,限位件36與包覆件28卡住橋接部22的前後兩端以達到限位之目的。
若要將外部接頭18自連接器機構16抽出,使用者可
施力向外拉扯外部接頭18,橋接部22之後端可接觸並相對各限位件36之第二斜面結構44滑行,以帶動彈性臂38彈性彎曲來解除限位件36對橋接部22的結構干涉,如第7圖至第6圖所示。接著,當外部接頭18完全分離於連接器機構16,則彈性臂38可利用其彈性恢復力將斜導部40回復到初始位置,如第5圖至第4圖所示。其中,此實施例之彈性臂38之一結構指向D2實質平行於外部接頭18插入連接器機構16之一移動方向,且移動方向係相反於第一方向D1。除此之外,本創作另可將限位件36設計為彈性臂之結構指向D2實質垂直外部接頭18插入連接器機構16之移動方向的型態,或其它結構指向和移動方向相交的任意角度皆屬於本創作之設計範疇。請參閱第8圖,第8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具有不同結構指向D2之限位件36之示意圖。凡可具有前述實施例之彈性回復與限位固定功能的限位件皆屬於本創作之設計範疇,故此不再一一敘明。
請參閱第9圖與第10圖,第9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限位件36’之示意圖,第10圖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外部接頭18與連接器機構16之結合示意圖。限位件36’可為一突起結構,由具有壓縮變形特質的材料所組成,例如塑膠材質或橡膠材質。限位件36’可選擇以雙料射出成型技術設置於包覆件28;或是限位件36’與包覆件28為兩獨立元件,並以黏貼、卡扣等方式接合。
突起結構之一高度H可實質大於外部接頭18與包覆件28之一接合間隙G,因此在外部接頭18逐漸插入連接器機構16時,橋接部22會壓縮突起結構使其呈扁平狀,當外部接頭18完全進入連接器機構16後,外殼20、橋接部22與固定部24之間的空隙對齊於突起結構,突起結構不再為橋接部22
壓縮而回復到初始高度,使得突起結構可抵靠在橋接部22,意即突起結構與包覆件28之內壁面281分別卡合橋接部22之兩端,可有效防止外部接頭18脫離於連接器機構16。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連接器機構係於包覆件與開口結構之間設置限位件,限位件具有可彈性變形或可壓縮變形特性。當外部接頭插入連接器機構時,限位件係位於外殼、橋接部與固定部24的空隙,且配合包覆件卡合在外部接頭之橋接部的兩端。如此一來,連接器機構具有卡合件和限位件兩種固定外部接頭的機制。即便外部接頭因使用過度或施力過量造成固定部斷裂而導致卡合件之功能失效,本創作之連接器機構仍可利用限位件相對橋接部之結構干涉進行外部接頭之限位,以提高產品的實用性。相較先前技術,本創作有效改善了習知連接器機構無法適用於固定部損壞之外部接頭的缺點,故可提高本產品的使用便利性及增加市場競爭力。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16‧‧‧連接器機構
28‧‧‧包覆件
281‧‧‧內壁面
30‧‧‧第二端子組
321‧‧‧上開口部
323‧‧‧側開口部
34‧‧‧卡合件
36‧‧‧限位件
Claims (22)
- 一種連接器機構,用來固定一外部接頭,該外部接頭具有一外殼、一橋接部、一固定部與一第一端子組,且該固定部經由該橋接部設置在該外殼,該連接器機構包含有:一包覆件,該包覆件之一內壁面係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外部接頭之一外壁面;一第二端子組,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於該第一端子組;一開口結構,設置於該包覆件上,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固定部穿過該開口結構以相對該外殼產生彎曲變形;以及至少一限位件,設置於該包覆件上臨接該開口結構,該限位件用來抵靠該橋接部,以限制該外部接頭沿著一第一方向相對於該包覆件之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開口結構另包含有一上開口部以及一側開口部,該上開口部垂直地連通該側開口部,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橋接部通過該上開口部,且該外殼通過該側開口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橋接部位於該內壁面與該限位件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限位件與該包覆件活動地分別夾持該橋接部之兩相對端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連接器機構另包含有一卡合件,設置於該包覆件上臨接該開口結構之位置上,該固定部係 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抵靠該卡合件,以限制該外部接頭沿著該第一方向相對該連接器機構之移動。
-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卡合件位於該開口結構之一上開口部的外緣,以抵靠並限制該固定部由該上開口部內脫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限位件為一突起結構,該突起結構之一高度實質大於該外部接頭與該包覆件之一接合間隙。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限位件係由塑膠材質或橡膠材質組成,且該限位件以雙料射出成型技術設置於該包覆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限位件為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包含一彈性臂以及一斜導部,該彈性臂之兩端分別連接該斜導部與該包覆件,該彈性臂係驅動該斜導部抵靠於該橋接部。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斜導部具有一第一斜面結構以及一第二斜面結構,該第一斜面結構連接該第二斜面結構,該第一斜面結構於該外部接頭裝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橋接部,且該第二斜面結構於該外部接頭拔出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橋接部。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連接器機構,其中該彈性臂之一結構指向實質垂直或平行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之一移動方向。
- 一種電子裝置,可與一外部接頭連結以傳輸一電子訊號,該外部接頭具有一外殼、一橋接部、一固定部與一第一端子組,且該固定部經由該橋接部設置在該外殼,該電子裝置包含有:一機殼;一電路板,設置於該機殼內;以及 一連接器機構,設置於該機殼之一側且電連接該電路板,該連接器機構包含有:一包覆件,該包覆件之一內壁面係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外部接頭之一外壁面;一第二端子組,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於該第一端子組;一開口結構,設置於該包覆件上,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固定部穿過該開口結構以相對該外殼產生彎曲變形;以及至少一限位件,設置於該包覆件上臨接該開口結構,該限位件用來抵靠該橋接部,以限制該外部接頭沿著一第一方向相對於該包覆件之移動。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開口結構另包含有一上開口部以及一側開口部,該上開口部垂直地連通該側開口部,當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橋接部通過該上開口部,且該外殼通過該側開口部。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該橋接部位於該內壁面與該限位件之間。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限位件與該包覆件活動地分別夾持該橋接部之兩相對端面。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器機構另包含有一卡合件,設置於該包覆件上臨接該開口結構之位置上,該固定部係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抵靠該卡合件,以限制該外部接頭沿著該第一方向相對該連接器機構之移動。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卡合件位於該開口結構之一上開口部的外緣,以抵靠並限制該固定部由該上開口部內脫 離。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限位件為一突起結構,該突起結構之一高度實質大於該外部接頭與該包覆件之一接合間隙。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限位件係由塑膠材質或橡膠材質組成,且該限位件以雙料射出成型技術設置於該包覆件。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限位件為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包含一彈性臂以及一斜導部,該彈性臂之兩端分別連接該斜導部與該包覆件,該彈性臂係驅動該斜導部抵靠於該橋接部。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斜導部具有一第一斜面結構以及一第二斜面結構,該第一斜面結構連接該第二斜面結構,該第一斜面結構於該外部接頭裝入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橋接部,且該第二斜面結構於該外部接頭拔出該連接器機構時接觸該橋接部。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臂之一結構指向實質垂直或平行於該外部接頭插入該連接器機構之一移動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1750U TWM464897U (zh) | 2013-01-25 | 2013-01-25 |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
CN 201320089924 CN203135061U (zh) | 2013-01-25 | 2013-02-27 | 连接器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1750U TWM464897U (zh) | 2013-01-25 | 2013-01-25 |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64897U true TWM464897U (zh) | 2013-11-01 |
Family
ID=48943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01750U TWM464897U (zh) | 2013-01-25 | 2013-01-25 |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35061U (zh) |
TW (1) | TWM464897U (zh) |
-
2013
- 2013-01-25 TW TW102201750U patent/TWM464897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2-27 CN CN 201320089924 patent/CN2031350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35061U (zh) | 2013-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48569B2 (en) | Wire-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board-end connector thereof | |
KR100413026B1 (ko) | 커넥터어셈블리 | |
US8747127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 |
TWI590067B (zh) | 通用序列匯流排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 |
TWI387165B (zh) | 可調整開口高度之連接器機構 | |
TWM551363U (zh) | 連接器結構之改良 | |
TWI455417B (zh) | 用來連接連接線接頭之連接器機構 | |
TWM480784U (zh) | 晶片卡連接器 | |
CN201498639U (zh) | 并行总线连接器 | |
US9705231B2 (en) | Network cable socket set and protective cover thereof | |
TWM464897U (zh) |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 |
US8303358B1 (en) | Connector module and connector | |
US8512064B1 (en) | Integrated electric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and guiding mechanism thereof | |
TWI754507B (zh) | 存儲器組件及電子裝置 | |
CN102386500B (zh) | 可调整开口高度的连接器机构 | |
TW201501432A (zh) | 訊號傳輸接頭 | |
US8602824B2 (en) | Ultrathin USB female connector | |
TWI586055B (zh) | 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 | |
TWM576773U (zh) | Cap structure | |
TWM593680U (zh) | 中繼連接器 | |
TWI569540B (zh) | Sata連接裝置及其sata連接器 | |
CN104253341B (zh) | 信号传输接头 | |
TWM465688U (zh) | 通訊連接器及其電子裝置 | |
TWM551364U (zh) | 具有鎖扣與解鎖機構的連接器 | |
TWM453282U (zh) | 複合式電連接器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K4K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