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9444U - 按鍵 - Google Patents
按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59444U TWM459444U TW102205352U TW102205352U TWM459444U TW M459444 U TWM459444 U TW M459444U TW 102205352 U TW102205352 U TW 102205352U TW 102205352 U TW102205352 U TW 102205352U TW M459444 U TWM459444 U TW M45944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portion
- magnetic region
- guiding member
- key cap
- guid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按鍵。
就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不僅如此,舉凡日常生活所接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或是工業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設備,皆需設有按鍵結構作為輸入裝置,以操作上述之電子產品與加工設備。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先前技術之按鍵1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按鍵1包含鍵帽12、基板14、支撐裝置16以及彈性件18。支撐裝置16設置於鍵帽12與基板14之間,用以支撐鍵帽12。彈性件18亦設置於鍵帽12與基板14之間,當鍵帽12被使用者按壓後,彈性件18提供鍵帽12一彈性回復力,使鍵帽12可回復至按壓前之位置。由於彈性件18往往是橡膠製成,橡膠於長期使用之下會有疲勞狀況,進而使按鍵1的使用壽命減短。此外,當按鍵1被要求再降低高度時,彈性件18也必須降低高度,會造成彈力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使用者對鍵盤的按壓手感有相當程度取決於鍵帽移動的行程大小。較大的移動行程通常帶來較佳的手感。使用者一般係向下按壓鍵帽12,亦即其施力之方向係垂直於基板14。以先前技術而言,鍵帽12移動的行程大小取決於鍵帽12與基板14間垂直於基板14的距離。然而,為了因應電子裝置的薄形化趨勢,鍵盤1的厚度隨之減少。如此,將使得鍵帽12與基板14間垂直於基板14的距離縮短,可能導致按壓手感的變差。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按鍵,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按鍵,具有較低的高度及良好的手感。
本新型之按鍵包含基板、鍵帽以及支撐裝置。基板具有第一磁性區以及第一導引件,第一導引件定義出導引路徑。鍵帽具有與第一導引件對應設置之第二導引件,鍵帽可藉由第二導引件與第一導引件之抵接,相對於基板沿導引路徑移動。支撐裝置設置於基板與鍵帽之間,包含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彎折部。第一端部與鍵帽可轉動地連接。第二端部具有第二磁性區,第二磁性區與第一磁性區兩者間存在磁吸力且位置對應。彎折部設置於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間,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於彎折部夾一夾角。其中,當鍵帽位於未按壓位置以外的位置時,磁吸力使鍵帽沿導引路徑往未按壓位置移動。
第一端部與鍵帽連接部位之移動方向平行於導引路徑之方向。彎折部抵接於基板,當鍵帽被外力按壓,且外力足夠克服磁吸力時,第二端部以彎折部為支點轉動,使第二磁性區遠離第一磁性區,且鍵帽沿導引路徑移動離開未按壓位置;當外力釋放時,第一磁性區及第二磁性區磁吸,第二端部帶動支撐裝置以彎折部為支點轉動,使第二磁性區靠近第一磁性區,且鍵帽沿導引路徑往未按壓位置移動。其中,彎折部與基板可轉動地連接。
第一端部與鍵帽連接之部位之移動方向平行於導引路徑之方向。第一導引件及第二導引件二者至少其中之一為具有斜面之滑塊。第一導引件及第二導引件二者其中之一為板狀結構,另一為可供板狀結構插入之U形槽。第一導引件及第二導引件二者其中之一為插梢,另一為可供插梢插入之導槽。
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區可設置於鍵帽,亦即鍵帽具有第一磁性區以及與第一導引件對應設置之第二導引件。其中,彎折部抵接於鍵帽,當鍵帽被外力按壓,且外力足夠克服磁吸力時,第二端部以彎折部為支點轉動,使第二磁性區遠離第一磁性區,且鍵帽沿導引路徑移動離開未按壓位置;當外力釋放時,第一磁性區及第二磁性區磁吸,第二端部帶動支撐裝置以彎折部為支點轉動,使第二磁性區靠近第一磁性區,且鍵
帽沿導引路徑往未按壓位置移動。其中,彎折部與鍵帽可轉動地連接。
1‧‧‧按鍵
12‧‧‧鍵帽
14‧‧‧基板
16‧‧‧支撐裝置
18‧‧‧彈性件
100‧‧‧基板
101‧‧‧第一磁性區
130‧‧‧第一導引件
131‧‧‧斜面
200‧‧‧鍵帽
210‧‧‧轉軸
211‧‧‧套接件
230‧‧‧第二導引件
231‧‧‧斜面
300‧‧‧支撐裝置
301‧‧‧第二磁性區
310‧‧‧第一端部
311‧‧‧套孔
320‧‧‧第二端部
330‧‧‧彎折部
331‧‧‧轉軸
410‧‧‧導引路徑
510‧‧‧未按壓位置
800‧‧‧按鍵
F‧‧‧外力
γ‧‧‧夾角
θ‧‧‧夾角
圖1為習知技術示意圖;圖2A及圖2B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C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立體示意圖;圖3A及圖3B為本新型中第二導引件為不具有斜面之滑塊之實施例示意圖;圖4A及圖4B為本新型中第一導引件為板狀結構,第二導引件為可供板狀結構插入之U形槽之實施例示意圖;圖5A及5B為本新型中第二導引件為插梢,第一導引件為可供插梢插入之導槽之實施例示意圖;圖6A及6B為本新型中彎折部與基板藉由轉軸可轉動地連接之實施例示意圖;以及圖7A及7B為本新型中第一磁性區設置於鍵帽之不同實施例示意圖。
如圖2A及2B所示之實施例,本新型之按鍵800包含基板100、鍵帽200以及支撐裝置300。基板100具有第一磁性區101以及第一導引件130,第一導引件130定義出導引路徑410。鍵帽200具有與第一導引件130對應設置之第二導引件230,鍵帽200可藉由第二導引件230與第一導引件130之抵接,相對於基板100沿導引路徑410移動。具體而言,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導引件130為具有斜面131之滑塊,導引路徑410係為沿斜面131延伸之路徑。第二導引件230為具有斜面231之滑塊,斜面231與斜面131對應並相互抵接。
支撐裝置300設置於基板100與鍵帽200之間,包含第一端部310、第二端部320以及彎折部330。第一端部310與鍵帽200可轉動地連接。第二端部320具有第二磁性區301,第二磁性區301與第一磁性區101兩者間存在磁吸力且位置對應。第一磁性區101及第二磁性區301的其中之一可為一磁性件(例如,磁鐵),第一磁性區101及第二磁性區301的其中
另一可為一磁性件(例如,磁鐵)或一導磁性材料(例如,鐵或其它金屬)。彎折部330設置於第一端部310及第二端部320間,第一端部310及第二端部320於彎折部夾一夾角θ,夾角θ較佳係大於90°。其中,當鍵帽200位於未按壓位置510以外的位置時,磁吸力使鍵帽200沿導引路徑410往未按壓位置510移動。
具體而言,如圖2A所示之實施例,當鍵帽200未受到外力按壓時,彎折部330抵接於基板100,鍵帽200位於未按壓位置510。當鍵帽200如圖2B所示被外力F按壓,且外力F足夠克服第二磁性區301與第一磁性區101兩者間存在的磁吸力時,第二端部320以彎折部330為支點轉動,使第二磁性區301遠離第一磁性區101,且鍵帽200沿導引路徑410移動離開圖2A所示之未按壓位置510;當外力F釋放時,第一磁性區101及第二磁性區301磁吸,第二端部320帶動支撐裝置300以彎折部330為支點轉動,使第二磁性區301靠近第一磁性區101,且鍵帽200沿導引路徑410往未按壓位置510移動,直到鍵帽200如圖2A所示回到未按壓位置510。第一端部310與鍵帽200連接部位之移動方向平行於導引路徑410之方向。
由於本新型不需安裝習知按鍵中的彈性件,故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本新型中的鍵帽200係沿導引路徑410移動,如圖2A及2B所示,使用者一般係向下按壓鍵帽200,亦即其所施之外力F之方向係垂直於基板100,然而導引路徑410較佳係傾斜於外力F之方向,亦即與基板100夾一夾角γ。換言之,當使用者沿著垂直於基板100之方向往下按壓鍵帽200,實際上會使鍵帽200沿者傾斜於基板100之導引路徑410之方向移動。藉此,可增加使用者按壓鍵帽200時鍵帽200的移動行程,讓使用者獲得較好的按壓手感。
如圖2C所示之較佳實施例立體圖,第一導引件130以及與之對應的第二導引件230各計四個,並分別設置於相對於鍵帽200之四個角落的位置,此數目及位置可視需求變化,藉以使鍵帽200受力時之移動更為平穩。另一方面,第一端部310與鍵帽200之連接不限於如圖2A及2B所示以轉軸210達成,亦可如圖2C所示以套孔311及套接件211達成。
在如圖2A及2B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二導引件230為具有
斜面231之滑塊,斜面231與斜面131對應並相互抵接,可增加第一導引件130與第二導引件230間的接觸面積,使鍵帽200相對於基板100之移動更平穩。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導引件130與第二導引件230可視製造或使用需求而有不同的設計。例如在圖3A及3B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二導引件230為不具有斜面之滑塊,且相較於圖2A所示之實施例其厚度較薄而具有較小的體積,藉此,可減少第一導引件130與第二導引件230間的摩擦力,並降低用料成本。
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導引件130及第二導引件230二者其中之一為板狀結構,另一為可供板狀結構插入之U形槽。具體而言,在如圖4A及4B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一導引件130為板狀結構,第二導引件230為可供板狀結構插入之U形槽。此外,第一導引件130及第二導引件230二者其中之一為插梢,另一為可供插梢插入之導槽。具體而言,在如圖5A及5B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二導引件230為插梢,第一導引件130為可供插梢插入之導槽。
在如圖2A及2B所示之較佳實施例中,彎折部330僅抵接於基板100。然而在如圖6A及6B所示之不同實施例中,彎折部330與基板100可藉由轉軸331可轉動地連接。藉此,可限制鍵帽200脫離基板100,亦可進一步提高鍵帽200受力時移動之穩定性。
如圖7A及7B所示,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區101可設置於鍵帽200,亦即鍵帽200具有第一磁性區101以及與第一導引件130對應設置之第二導引件230。如圖7A所示,當鍵帽200未受到外力按壓時,彎折部330抵接於鍵帽200,鍵帽200位於未按壓位置510。當鍵帽200如圖7B所示被外力F按壓,且外力F足夠克服磁吸力時,第二端部320以彎折部330為支點轉動,使第二磁性區301遠離第一磁性區101,且鍵帽200沿導引路徑410移動離開未按壓位置510;當外力F釋放時,第一磁性區101及第二磁性區301磁吸,第二端部320帶動支撐裝置300以彎折部330為支點轉動,使第二磁性區301靠近第一磁性區101,且鍵帽200沿導引路徑410往未按壓位置510移動,直到鍵帽200如圖7A所示回到未按壓位置510。其中,彎折部330與鍵帽200可進一步利用轉軸等方式可轉動地連接,此因
與圖6A及6B所示之實施例相似,故不另繪圖贅述。
雖然前述的描述及圖式已揭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必須瞭解到各種增添、許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於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而不會脫離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新型原理之精神及範圍。熟悉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將可體會,本新型可使用於許多形式、結構、佈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於此所揭示的實施例應被視為用以說明本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本新型的範圍應由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並涵蓋其合法均等物,並不限於先前的描述。
100‧‧‧基板
101‧‧‧第一磁性區
130‧‧‧第一導引件
131‧‧‧斜面
200‧‧‧鍵帽
210‧‧‧轉軸
230‧‧‧第二導引件
231‧‧‧斜面
300‧‧‧支撐裝置
301‧‧‧第二磁性區
310‧‧‧第一端部
320‧‧‧第二端部
330‧‧‧彎折部
410‧‧‧導引路徑
510‧‧‧未按壓位置
800‧‧‧按鍵
γ‧‧‧夾角
θ‧‧‧夾角
Claims (11)
- 一種按鍵,包含:一基板,具有一第一磁性區以及一第一導引件,該第一導引件定義出一導引路徑;一鍵帽,具有一與該第一導引件對應設置之第二導引件,該鍵帽可藉由該第二導引件與該第一導引件之抵接,相對於該基板沿該導引路徑移動;以及一支撐裝置,設置於該基板與該鍵帽之間,包含:一第一端部,與該鍵帽可轉動地連接;一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磁性區,該第二磁性區與該第一磁性區兩者間存在一磁吸力且位置對應;以及一彎折部,設置於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間,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於該彎折部夾一夾角;其中,當該鍵帽位於一未按壓位置以外的位置時,該磁吸力使該鍵帽沿該導引路徑往該未按壓位置移動。
- 一種按鍵,包含: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導引件,該第一導引件定義出一導引路徑;一鍵帽,具有一第一磁性區以及一與該第一導引件對應設置之第二導引件,該鍵帽可藉由該第二導引件與該第一導引件之抵接,相對於該基板沿該導引路徑移動;以及一支撐裝置,設置於該基板與該鍵帽之間,包含:一第一端部,與該基板可轉動地連接;一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磁性區,該第二磁性區與該第一磁性區兩者間存在一磁吸力且位置對應;以及一彎折部,設置於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間,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於該彎折部夾一夾角;其中,當該鍵帽位於一未按壓位置以外的位置時,該磁吸力使該鍵帽沿該導引路徑往該未按壓位置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端部與該鍵帽連接部位之移動方向平行於該導引路徑之方向。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其中該彎折部抵接於該基板,當該鍵帽被該外 力按壓,且該外力足夠克服該磁吸力時,該第二端部以該彎折部為支點轉動,使該第二磁性區遠離該第一磁性區,且該鍵帽沿該導引路徑移動離開該未按壓位置;當該外力釋放時,該第一磁性區及該第二磁性區磁吸,該第二端部帶動該支撐裝置以該彎折部為支點轉動,使該第二磁性區靠近該第一磁性區,且該鍵帽沿該導引路徑往該未按壓位置移動。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其中該彎折部抵接於該鍵帽,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且該外力足夠克服該磁吸力時,該第二端部以該彎折部為支點轉動,使該第二磁性區遠離該第一磁性區,且該鍵帽沿該導引路徑移動離開該未按壓位置;當該外力釋放時,該第一磁性區及該第二磁性區磁吸,該第二端部帶動該支撐裝置以該彎折部為支點轉動,使該第二磁性區靠近該第一磁性區,且該鍵帽沿該導引路徑往該未按壓位置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端部與該鍵帽連接之部位之移動方向平行於該導引路徑之方向。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導引件及該第二導引件二者至少其中之一為具有一斜面之滑塊。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導引件及該第二導引件二者其中之一為一板狀結構,另一為可供該板狀結構插入之一U形槽。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導引件及該第二導引件二者其中之一為一插梢,另一為可供該插梢插入之一導槽。
-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按鍵,其中該彎折部與該基板可轉動地連接。
- 如請求項5所述之按鍵,其中該彎折部與該鍵帽可轉動地連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5352U TWM459444U (zh) | 2013-03-22 | 2013-03-22 | 按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5352U TWM459444U (zh) | 2013-03-22 | 2013-03-22 | 按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59444U true TWM459444U (zh) | 2013-08-11 |
Family
ID=4948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05352U TWM459444U (zh) | 2013-03-22 | 2013-03-22 | 按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5944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01279B (zh) * | 2014-10-24 | 2015-09-21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鍵盤 |
TWI578353B (zh) * | 2014-09-16 | 2017-04-1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磁吸按鍵及其磁吸按鍵製造方法 |
TWI581288B (zh) * | 2014-09-12 | 2017-05-0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
2013
- 2013-03-22 TW TW102205352U patent/TWM459444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81288B (zh) * | 2014-09-12 | 2017-05-0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TWI578353B (zh) * | 2014-09-16 | 2017-04-1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磁吸按鍵及其磁吸按鍵製造方法 |
TWI501279B (zh) * | 2014-10-24 | 2015-09-21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鍵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73134B (zh) | 按鍵 | |
CN103219185B (zh) | 按键 | |
CN201210457Y (zh) | 按键及键盘 | |
US9236204B2 (en) | Keyswitch with magnetic restoration mechanism | |
TWI633566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CN102623224A (zh) | 按键 | |
TW201740412A (zh) | 按鍵 | |
CN104505288A (zh)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侧按键安装结构 | |
US20150169117A1 (en) | Touch module | |
TW201423811A (zh) | 按鍵 | |
TWI476799B (zh) | 按鍵 | |
TWM459444U (zh) | 按鍵 | |
CN104427843B (zh) | 电子装置及覆盖结构 | |
CN106935431B (zh) | 按键与键盘装置 | |
CN107180719A (zh) | 一种沉板式超薄光电机械键盘开关及键盘 | |
CN207183137U (zh) | 一种沉板式超薄机械键盘开关及键盘 | |
US10446341B2 (en) | Keypad | |
TWI550666B (zh) | 按鍵 | |
TWI585798B (zh) | 按鍵與鍵盤裝置 | |
US11764006B2 (en) | Activation assembly, button, and keyboard | |
TWI387433B (zh) | 利用彈力所產生之干涉防止搖晃現象之滑鍵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 |
CN110265253B (zh) | 按键 | |
TWI550668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TWI533345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TWI699810B (zh) | 按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