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1251U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41251U TWM441251U TW101211825U TW101211825U TWM441251U TW M441251 U TWM441251 U TW M441251U TW 101211825 U TW101211825 U TW 101211825U TW 101211825 U TW101211825 U TW 101211825U TW M441251 U TWM441251 U TW M441251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onnector assembly
- side wall
- slot
- receiving spa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52014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in-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5591 NIMA-Interacting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59419 NIMA-Interacting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M441251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0001]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尤其涉及一種傳輸高頻 訊號之電連接器組件。 【先前技術】 [0002] —般情況下,插頭與插座對接是藉由各自導電端子相互 接觸來實現電性導通,然而,近些年電連接器尺寸越來 越小,而導電端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尤其是傳輸高頻 訊號的電連接器。這樣,傳統上的導電端子之間的接觸 往往不夠穩定,容易導致電性連接中斷。 [0003]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電連接器組件以克服上 述問題。 【新型内容】 [0004]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插頭與插座穩定接觸之電連 接器組件。 [0005]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 :插頭,係包括: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設有前表面; 子電路板,收容於所述第一本體并設有凸出於前表面的 對接部,對接部上、下表面各設有複數金手指;插座, 係包括: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包括第一側壁、與第一 側壁相對的第二侧壁及位於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之間的 收容空間,第一、第二側壁内各設有複數與收容空間相 通的端子槽;複數導電端子,係分兩排分別收容於第一 、第二側壁内的端子槽,每一導電端子包括凸伸入收容 HU21182#單编號 A〇101 第4頁/共20頁 1012037967-0 M441251 空間的接觸部;其中,插頭對接部插入收容空間時,導 電端子的接觸部彈性變形后相向夾持對接部并與對接部 上、下表面上的金手指相接觸。 [0006]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子電路板包括狹槽 ,該狭槽將對接部分為大小不同的兩部分,所述收容空 間内設有卡持於狹槽的分隔部,該分隔部連接第一、第 二側壁。 [0007]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包括上壁 及與上壁相對的下壁,所述上壁上方設有與上壁相連的 扣持部,該扣持部包括凸出於所述前表面的扣持臂,所 述第二側壁外側設有第二開槽並於第二開槽内設有與扣 持臂扣持的凸起部。 [0008]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扣持臂的末端設有 倒鉤,所述凸起部設有與倒鉤扣持的底面。 [0009]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下壁自前表面向前 延伸有與扣持臂相對的延伸部,所述第一側壁外侧設有 供延伸部插入的第一開槽。 [0010]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第二本體設有連接 第一、第二側壁的兩端壁,每個端壁設有豎直貫通的收 容槽,收容槽内收容有鎖板件;兩端壁於對角位置各向 下延伸有一定位柱。 [0011]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子電路板上表面上 金手指的數量與下表面上金手指的數量相同且兩兩上下 相對。 10121182#單編號 A〇101 第5頁/共20頁 1012037967-0 M441251 [0012]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每一導電端子包括延伸 出第二本體的焊接部,同一排中相鄰導電端子的焊接部 錯位排佈。 [0013]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同一排中相鄰導電端子 的焊接部朝相反方向彎折延伸,不同排中相對的一對導 電端子的焊接部彎折方向相同。
[0014]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收容空間設有供插 頭插入的開口,每一端子槽於靠近開口處與收容空間之 間設有阻擋部,所述接觸部的末端設有抵持部,該抵持 部抵持於阻擋部遠離收容空間的一侧。 [0015]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之有益效果是:導電端子相向 夾持子電路板並與子電路板上的金手指接觸,可以使插 頭、插座電性連接更加穩定。 【實施方式】 [0016] 參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電連接器 組件100包括插頭1及與插頭1配合的插座2。 [0017] 參第四圖所示,插頭1包括第一本體10、收容於第一本體 10内的子電路板12及與第一本體10配合之線纜部14。第 一本體10包括上壁101、下壁102及位於上、下壁101、 102之間的收容腔103。上壁101上方設有沿對接方向延 伸的扣持部104,該扣持部104藉由一支撐部105與上壁 1〇1連接,扣持部1〇4包括位於支撐部105前側的扣持臂 106及位於支撐部105後側的按壓部107,扣持臂106凸出 於第一本體10的前表面108。下壁102自前表面108向前 10121182产單編號 A〇101 第6頁/共20頁 1012037967-0 M441251 延伸有延伸部109,該延伸部109與扣持臂i〇6上下相對 。收容腔103於對接方向上貫穿第一本體1〇並於前表面 108上形成一第一開口 11〇 ’ 一連接上、下壁、1〇2的 間隔部(未圖示)將第一開口 11〇分成大小不同的兩部分 [0018]子電路板12自後向前壓入收容腔103内,藉由子電路板12 與收容腔103内壁之間的干涉牢固定位於收容腔内。 子電路板12包括對接部121及與間隔部對應的狭槽丨22。 同樣的,狹槽122將對接部121分為大小不同的兩部分。 子電路板12收容於收容腔1〇3後,對接部121凸出於第一 本體1 0的刖表面1 〇 8並位於扣持臂1 〇 6與延伸部1 〇 9之間 ,間隔部卡持於狹槽122内從而使子電路板12準確定位, 另外,間隔部也起到防誤插的作用,防止子電路板丨2顛 倒後插入收容腔103内。對接部121上、下表面各設有複 數金手指123,其中,上表面上的金手指123的數量與下 表面上的金手指132的數量相同且兩兩上下相對。於本實 施方式中,上、下表面各有14個金手指123,於第四圖中 ,從右向左,將子電路板12上表面第一個金手指123命名 為ΡΙΝΙ ’下表面與PIN1相對的金手指123命名為piN2, 按此順序直到上表面最後一個金手指123命名為pi N2 7, 下表面與PIN27相對的金手指123命名為piN28 ◊下表詳 細列出各PIN定義:
10121182^^^ A〇101 第7頁/共20頁 1012037967-0 M441251 定義 SSTX + SSTX- PIN 2 4 6 8 10 12 14 序號 PIN GND D- D+ GND STDA STDA GND 定義 SSTX-t SSTX- PIN 15 17 19 21 23 25 27 序號 PIN STDA STDA GND GPIO GND VBUS VBUS 定義 SSRX + SSRX- PIN 16 18 20 22 24 26 28 _ 序號 PIN STDA STDA GND GND GND VBUS VBUS 定義 SSRX + SSRX- [0020] 參第五圖至第八圖所示,插座2包括第二本體20、收容於 第二本體20内的複數導電端子22及鎖板件24。第二本體 20包括第一側壁201、與第一側壁201相對的第二側壁 202及位於第一側壁201與第二側壁202之間的收容空間 203。收容空間203設有供插頭1子電路板12插入的第二 開口 204 »收容空間203内設有連接第一、第二側壁201 、202的分隔部213,該分隔部213—直延伸至第二開口 204並將收容空間203分為大小不同的兩個區域,分隔部 213與間隔部功能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子電路板12插入 10121182^M§t 後’分隔部213卡持於狭槽122内。第一側壁201、第二 側壁202内各設有與收容空間203相通的複數端子槽205 ’每一端子槽205於靠近第二開口 204處與收容空間203 A0101 第8頁/共20頁 1012037967-0 M441251 之間設有阻擋部206。第一側壁201外側設有第一開槽 207,第二側壁202外側設有第二開槽208並於第二開槽 208内設有向外ώ伸的凸起部209。另,第二本體20還設 有連接第一、第二側壁201、202的兩端壁210,每個端 壁210設有豎直貫通的收容槽211以收容鎖板件24。鎖板 件24設有定位於外部電路板(未圖示)的叉狀部241,另 外,兩端壁210還於對角位置各向下延伸有一固定到外部 電路板上的定位柱212,鎖板件24與定位柱212的設置可 使插座2穩固定位於外部電路板上。 [0021] 導電端子22分兩排分別收容於第一、第二側壁201、202 内的端子槽205,每一導電端子22包括固持部221、沿固 持部221向上彎折延伸並凸伸入收容空間203的接觸部 222及自固持部221向下彎折延伸並焊接到外部電路板的 焊接部223。同一排中相鄰導電端子22的焊接部223錯位 排佈,於本實施方式中,同一排中的相鄰焊接部223朝相 反方向彎折延伸,不同排中相對的一對導電端子22的焊 接部223彎折方向相同。這樣所有導電端子22的焊接部 223最終排成四排,增大了相鄰焊接部223之間的距離, 方便焊接。接觸部222的末端設有抵持於阻擋部206遠離 收容空間203—侧的抵持部224,這樣可防止插頭1插入引 起導電端子22的過度傾斜,起到保護導電端子22的作用 [0022] 參第一圖至第八圖所示,插頭1與插座2對接時,按下按 壓部107,由槓桿原理可知,扣持臂106向外張開,子電 路板12的對接部121插入收容空間203,與此同時延伸部 1Q12U82#單编號Α0101 第9頁/共20頁 1012037967-0 M441251 109插入第—開槽2〇7,待子電路板12插接好後,釋放按 塵部107 ’則扣持臂106與第二開槽208内的凸起部209相 扣持’具體地’扣持臂106末端的倒鉤1061扣持於凸起部 209的底面2091,這樣可防止插頭丨與插座2 意外分離, 另外插頭1的扣持臂106與延伸部109分別位於插座2的 兩側可起到平衡作用,使插頭1與插座2配合更緊密, 防止插頭1搖擺。 [0023]
本創作中,插頭1對接部121作為整體插入收容空間如, 插座2第-、第二侧壁2〇1、2〇2内的導電端子22的接觸 部222彈性變形後從兩側夹持對接部121並與金手指123 相抵持,_導通。減習知技射導電端子與導 電端子的配合’導電端子22夾持子電路板i2可以使電性 接觸更加穩定,尤其是在端子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 [0024] 仪傅々茱而非限制,名 管參照較佳實施㈣本創作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 普通技術人胃應當轉,可讀柄作 :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二 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第1係本創作-實施方式電連接器組件之立體組裝圖 [0026]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之電連接器組件另— 裝圖。 角度之立體組 [0027]货一 第10頁/共2〇頁 組件中插頭與插座分離 1012037967-0 弟二圖係第一圖所示之電連接器 ^21182^單坞號 A〇1〇1 M441251 之立體圖。 [0028] 第四圖係第一圖所示之電連接器組件中插頭之立體分解 圖。 [0029] 第五圖係第一圖所示之電連接器組件中插座之立體分解 圖。 [0030]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之插座另一方向之立體分解圖。 [0031] 第七圖係第一圖所示之電連接器組件中插座之仰視圖。 φ [0032] 第八圖係第七圖所示插座沿Μ-νΐΠ線之剖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33] 100 電連接器組件 1 插頭 10 第一本體 101 上壁 102 下壁 103 收容腔 104 扣持部 105 支撐部 106 扣持臂 1061 倒鉤 107 按壓部 108 前表面 109 延伸部 110 第一開口 12 子電路板 第11頁/共20頁 1012037967-0 10121182#單编號 Α〇101 M441251 121 對接部 122 狹槽 123 金手指 2 插座 20 第二本體 201 第一側壁 202 第二側壁 203 收容空間 204 第二開口 Μ 205 端子槽 ~ 206 阻擋部 207 第一開槽 208 第二開槽
10121182# 單编號 A〇101 第12頁/共20頁 1012037967-0
Claims (1)
- M441251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電連接器组件,包括: 插頭,係包括: 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設有前表面; 子電路板,收容於所述第一本體并設有凸出於前表面的對 接部,對接部上、下表面各設有複數金手指; 插座,係包括: 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包括第一側壁、與第一側壁相對的 第二側壁及位於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之間的收容空間,第 一、第二側壁内各設有複數與收容空間相通的端子槽; 複數導電端子,係分兩排分別收容於第一、第二側壁内的 端子槽,每一導電端子包括凸伸入收容空間的接觸部; 其中,插頭對接部插入收容空間時,導電端子的接觸部彈 性變形后相向夾持對接部并與對接部上、下表面上的金手 指相接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子 電路板包括狹槽,該狹槽將對接部分為大小不同的兩部分 ,所述從容空間内設有卡持於狹槽的分隔部,該分隔部連 接第一、第二側壁。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 一本體包括上壁及與上壁相對的下壁,所述上壁上方設有 與上壁相連的扣持部,該扣持部包括凸出於所述前表面的 扣持臂,所述第二側壁外側設有第二開槽並於第二開槽内 設有與扣持臂扣持的凸起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扣 持臂的末端設有倒鉤,所述凸起部設有與倒鉤扣持的底面 1()121182#單編號A0101 第13頁/共20頁 1012037967-0 M44125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下 壁自前表面向前延伸有與扣持臂相對的延伸部,所述第一 側壁外側設有供延伸部插入的第一開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 二本體設有連接第一、第二側壁的兩端壁,每個端壁設有 豎直貫通的收容槽,收容槽内收容有鎖板件;兩端壁於對 角位置各向下延伸有一定位柱。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子 電路板上表面上金手指的數量與下表面上金手指的數量相 同且兩兩上下相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每一導 電端子包括延伸出第二本體的焊接部,同一排中相鄰導電 端子的焊接部錯位排佈。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同一排 中相鄰導電端子的焊接部朝相反方向彎折延伸,不同排中 相對的一對導電端子的焊接部彎折方向相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收 容空間設有供插頭插入的開口,每一端子槽於靠近開口處 與收容空間之間設有阻擋部,所述接觸部的末端設有抵持 部,該抵持部抵持於阻擋部遠離收容空間的一側。 10121182^^ A0101 第14頁/共20頁 1012037967-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211825U TWM441251U (en) | 2012-06-19 | 2012-06-19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211825U TWM441251U (en) | 2012-06-19 | 2012-06-19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41251U true TWM441251U (en) | 2012-11-11 |
Family
ID=47717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211825U TWM441251U (en) | 2012-06-19 | 2012-06-19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4125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97844B (zh) * | 2012-06-19 | 2015-08-21 | Luxshare Ict Co Ltd | 電連接器組件 |
US9917401B2 (en) | 2015-10-16 | 2018-03-13 | Molex, Llc | Wire-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
-
2012
- 2012-06-19 TW TW101211825U patent/TWM441251U/zh unkno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97844B (zh) * | 2012-06-19 | 2015-08-21 | Luxshare Ict Co Ltd | 電連接器組件 |
US9917401B2 (en) | 2015-10-16 | 2018-03-13 | Molex, Llc | Wire-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
TWI628883B (zh) * | 2015-10-16 | 2018-07-01 | 莫仕有限公司 | Connector assembly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17942B2 (en) | Connector having metal shell with anti-displacement structure | |
TW202130067A (zh) | 電連接器 | |
CN201355730Y (zh) | 电连接器 | |
US20120231648A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obust latching means | |
CN103579820B (zh) | 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 | |
CN102005655B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复合接口连接器 | |
TW202224282A (zh) | 連接器組件 | |
US2013031656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astening member fastened to power contact | |
CN104112928A (zh) | 电连接器 | |
TWM613621U (zh) | 電連接器 | |
TW201345078A (zh) | 電連接器 | |
CN111883962A (zh) |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组合件 | |
JP2003031316A (ja) | 誤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
TWM628977U (zh) | 拉帶連接器及其組件 | |
US20060154524A1 (en) | Shel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441251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907712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ow profile | |
TWM403767U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TWI355118B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211929737U (zh) | 中继连接器 | |
CN103208696A (zh) |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 |
CN101834357B (zh) | 电连接器 | |
TWI356537B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insert method | |
TWI497844B (zh) | 電連接器組件 | |
CN110571558A (zh) | 高频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