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94501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一種散熱結構改良’尤指-種不需任何毛細結構即可 作流體傳賴# ’並且大崎低製造縣的散熱結構改良。 【先前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製程技術的進步 亚且在市場需求_勢T,電子設料_走輪馳小的型 悲,但在外型財逐_顿過財,魏及縣能力卻是有货 無減。例如在通訊機箱及家用或工業用之熱交換機/器其在實關 作時’其⑽便有多項電子零件產生熱量,其中又以執行運算之 電子晶贼元件所產生之熱量最大,此時散熱片配合風扇所組成 之散熱器提供散熱功能即扮演保護該等電子元件之重要角色,使 轉電子70件能維持在正常卫作溫度以發揮應有之功能。 按’近年來水冷技術僅開始被廣泛的制在個人電腦上,但 ^被用積極運用於其他諸如通訊及家用或卫業用之熱交換機/ 器’雖财冷技術看㈣去了體積就的散糾,但其實是將系 統内熱源的熱t細工作流體巾,紐再藉由熱交換器統一與空 氣做熱交換_作,為管路長度可以自行败,所讀交換器 的位置也較為’也讓熱交換11(散熱則)的設料會受到空 門上的限制’但是水冷线需要—個泵絲觸玉體體流動, β而要個儲水箱’所以整個系統仍有泵浦可靠度問題、管 路&路問n但因為個人電腦内的發熱元件之熱量不斷増 MJ94501 加,所以水冷式散熱技術雖然不盡完美,仍然是目前市場上熱管 理〃、控制的最佳選擇之一,不過,這是因為個人電腦之體積較龐 大,而且外部也較無空間上限制,但在通訊機箱及家用或工業用 之熱交換機/器就不同了,上述之該等裝置目前皆朝向越輕薄短小 之特性發展,根本就無法使用水冷的散熱技術,所以目前仍然是 使用熱管或直接以小型的散熱器來做熱轉移,,然後再使用散熱轉 …父換的動作。有鑑於此,業界無不積極尋找熱通量更高的 散熱技術,以因應接踵而來的龐大散熱需求。 另外習知技術亦可透聽管、均溫板等散熱元躲為熱傳元 牛使用而‘造熱管及均溫板時係透管於其内壁成型一燒結體, 作為毛細結構制,其主要製程係先將銅質顆或粒粉末填充於該 内壁内,再將其金屬(崎)難或粉末壓賴實,最後送入燒 、、’。爐内知以燒結加王’令鞠f顆粒或粉末形成纽性質之毛細 '、。構使之可藉由該燒結體得毛細力,但卻也因該燒結體令該熱 管及均溫板之_存在著-定做,而無財效_化;另相 述VC (VaP〇rchamber)係使用燒結之芯或網格或溝槽等結構,進 而產生毛細力現象驅動熱管或vc (vapQr伽齡)中之汽水傭 環,但該項結構上之顧製造方式相#,增加製造成本 甚不適當。 再者,洛汽芯之選擇係為—門學問,選擇適當的蒸汽芯係相 當重要’賴狀須魏夠保持冷凝㈣錢及歸足夠的毛細 壓力以克服重力的影響。 、 欠客灰技術之熱官或(Vapor chamber)具有下列缺點: 1. 力σ工不便; 2. 無法實現薄型化; 3. 成本較高; 4. 乾費工時。 【新型内容】 爰此’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提供 種可應用於通錢箱及家用或工業用之熱交換機/器之不需任 何毛細結構即可傳遞缝,並且大巾绣低製造縣及 熱結構改良。 本創作另-目的’係提供—種具有高效率鋪效率的散熱結 構改良。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散熱結構改良,係包含: 一本體、-底板·,所述本體具有—吸熱部及—散熱部,_熱部 具有複數散熱片’該吸熱㈣具有—腔室,該腔室具有複數第 V流部及一第一連通孔組及一第二連通孔組,所述第一導流部 係由複數第-導流體間隔排列所組成,該等第-導流體間形成至 少一第一流道,該第一流道至少一端呈為自由端並連接—自由區 域,並該等第一導流部及該等第一流道共同界定一蒸發區,該等 散熱鰭片内具有一第二流道並與該散熱鰭片共同界定一冷凝區, 前述第一、二連通孔組連通該蒸發區及冷凝區,該底板對應蓋合 前述腔室。 5 M394501 藉由本創作之散熱結構改良,於散熱結構中以第一導流體與 第-導流體間設置出適當之第-流道’局限與熱源接觸之第一流 道產生過誠,建立驅動汽水循環所需之綠;於冷凝區前藉由 適當之減壓設計,產生低壓端,形成驅動散熱結構中汽水循環所 需之壓力梯度,即不需任何毛細結構即可驅動工作流體傳遞熱 量,並且大幅提升熱傳效率及降低製造成本者。 【實施方式】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 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δ月參閱第1、2、3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較佳實施例 立體分解及組合及剖視圖,如圖所示,所述散熱結構,係包含: 一本體1、一底板2 ; 該本體具有一吸熱部u及一散熱部12,該吸熱部u内具有 一腔室11卜該腔室U1具有複數第一導流部112及一第一連通孔 組113及一第二連通孔組114,所述第一導流部112係由複數第一 導流體1121間隔排列所組成,該等第—導流體1121間形成至少 一第一流道1122,該第一流道1丨22至少一端呈為自由端1123並 連接一自由區域1124,並該等第一導流部H2及該等第一流道 1122共同界定一蒸發區13。 該底板2對應蓋合前述腔室in。 所述第一導流體1121可係為一長條狀肋條,該等長條狀肋 條橫向間隔排列,所述第一流道1122形成於該等長條狀肋條之間 M394501 . 該散熱部12具有複數散_片121,_散鋪片121内具 有二第二流道122並與鎌熱則121共同界定—冷凝區14,前 述第=、二連通孔組113、114連通該蒸發㈣及冷凝區Μ。 請參閱第4目,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二實施例,如圖 所示,本實施例部分結構及元制之關連性係與前雜佳實施例 .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唯本實施顺前述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 係為所述第—導流體1121縱向間隔排列 # 請參閱第5a、5b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三實施例,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部分結構及元件間之關連性係與前述較佳實 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唯本實施例與前述較佳實施例不同 之處係為所述第-導流體1121係為一肋條,該等肋條具有一第一 頂角1121a及一第一刀邊n21b及一第二刀邊U2ic,所述第一、 二刃邊1121b、l.相狄該第-頂角1121a,該等第—流道⑽ -形成於5亥專肋條間,並該等第一導流部112間具有一第一間距 籲 1125。 所述第一刃邊1121b亦可呈不連續排列,所述第二刀邊 1121c亦可呈不連續排列(如第5b圖所示)。 請參閱第6a、6b、6c ' 6d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 四實施例,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部分結構及元件間之關連性係與 剷述較佳貫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唯本實施例與前述較佳 實施例不同之處係為該第一導流部112之該等第一導流體1121係 為一肋條並彼此間呈不連績壤繞排列成複數同心圓(如第如圖所 7 M394501 示)及複數同心三角形(如第牝圖所示)及複數同心矩形(如第 6c圖所示)及複數同心不規則形(如第6d圖所示)其中任一。 請參閱第7a、7b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五實施例,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部分結構及元件間之關連性係與前述較佳實 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唯本實施顺前述較佳實施例不同 之處係為所述第—導流體1121係為—長條狀肋條,該等長條狀肋 條間隔排列’並由該蒸魏13呈放雜向外延伸,該第一流道 1122形成於該等第一導流體1121間。 所述第-導流體1121縱向呈不連續排列(如帛%圖所示 請參閱第8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六實施例,如圖 所示’本實_料結構及元縣⑷觸驗佳實施例 相同,故在此不膽述唯本實施例與_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係 為所述該等第-導流體1121間具有複數凹坑1126;所述凹坑㈣ 係呈圓形及方形及三肖職魚馳及幾何微射任―,於本實 施例中係以魚鱗狀作為說明但並不引以為限。 、 請參閱第9a、%、9c、9d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 :貫施例’如騎示,本實施例部分結構及元件間之關連性係處 前述較佳實施例_,故在此不再贅述唯本實施例與前述較佳實 施例不同之處係為所述第—導流部112之鱗第—導流體⑽係 為-凸塊,該等凸塊彼此橫向及縱向間隔排列,並前述第一流道 1122形成於該等凸塊間。 a 所述凸塊係呈圓形(如第 9a圖所示)及三角形(如第抑 M394501 ‘圖所示)及矩形(如第9c圖所示)及菱形(如第9d圖所示)及 幾何形狀其中任一。 請-併參閱第1至9d圖’如圖所示’本創倾佳實施例及 第二、三、四、五、六、七實施例係提出兩相散熱結構改良循環 冷卻技術,此方法為自我驅動循環方式,使用的工作流體可為純 .水、甲醇、丙酮、讓A等冷媒其中任一,散熱結構之腔室出 中係為抽真空之狀態’故於内部所填充之工作流體’於攝氏〜 鲁30度即為工作流體之飽和溫度;蒸發氣泡3於蒸發區12匯流後, 流經自由區域1124而降壓,產生驅動汽水循環所需之壓力梯度; 另外受到冷麵14巾因汽體冷凝比容驟升所軸之局部負^吸 引,有助於汽水循環。 冷凝之液態工作流體因壓力梯度之推動,循環回蒸發區13 ; 應用沸騰與冷凝啦生之高觸流餘,讀改善散熱結構之均 - 溫性,並降低熱阻。 鲁“料統發熱元件(财未表示)產生之廢熱導入於本體 1蒸發區13絲再傳至該蒸發區13之第一流道1122產生沸騰現 象而使部份液航化’再藉蛾泡之浮力軸該流體至該冷凝區 14散熱’冷凝狀工舰義由重力酬蒸魏13即蒸發區u 4熱7L件(®巾未表示;)接_蒸發區13吸熱而再循環。 近年來各大散熱廠雖投人許多水冷技術,尤其是主動式之水 冷技2 ’即以幫浦產生循環動力,然而此方法容易產生幫浦闕件 之可靠度與壽命問題,但本創作所提出之兩相散熱結構循環冷卻 9 技術之優點為系統巾無鱗’因此較無料耗損及壽命等問題, 且不需要外ϋ纽毛崎構,具魏化娜,可叫省能源, 更可以解決噪音的問題。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一實施例立體分解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實施例立體組合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實施例剖視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二實施例本體仰視圖; 第5a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三實施例本體仰視圖; 第5b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三實施例另一態樣本 圖; 第6a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四實施例本體仰視圖; 第6b圖係為摘作散熱結構改良帛四實酬另—祕本體仰視 圖; 第6c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觀良第四實施娘—態樣本體仰視 圖; 第6d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四實施例另一態樣本體仰視 圖; 第7a圖係為本_散熱結構改“五實關本體仰視圖; 第7b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五實施例另一態樣本體仰視 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六實施例本體仰視圖; 第9c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七實施例另—祕本體仰視 圖; 第9d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結構改良第七實施例另一態樣本體仰視 圖。 春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本體1 吸熱部11 腔室111 第一導流部112 第一導流體1121 . 第一頂角1121a •第一刃邊1121b 第二刃邊1121c 第一流道1122 自由端1123 自由區域1124 第一間距1125 凹坑1126 第一連通孔組113 M394501 第二連通孔組114 散熱部12 散熱鰭片121 第二流道122 蒸發區13 冷凝區14 底板2 蒸發氣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