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369461U -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369461U
TWM369461U TW98210104U TW98210104U TWM369461U TW M369461 U TWM369461 U TW M369461U TW 98210104 U TW98210104 U TW 98210104U TW 98210104 U TW98210104 U TW 98210104U TW M369461 U TWM369461 U TW M3694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urvature
radius
image
conditional expre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210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ro Asami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M369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369461U/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M369461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攝影透鏡及攝影裝置,尤指一種利 用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 CMOS(Complementary 5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攝影元件的車載用攝影 機、便攜終端用攝影機、監視攝影機等上所適用的攝影透 鏡以及具備該攝影透鏡的攝影裝置。 【先前技術】 10 15
20 近幾年,CCD或CMOS等攝影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 化飛速發展。與此同時,具備這些攝影元件的攝影設備本 體的小型化也發展,對於其所搭載的攝影透鏡,除了良好 的光學性能以外,也要求小型化。另一方面,在車載用攝 影機或監視攝影機等的用途中,例如要求不僅全視場角超 過1 80度的廣角的透鏡並具有高的耐氣候性、小型且具有高 性能的透鏡。 在上述領域,作為過去習知的透鏡片數較少的攝影透 鏡,例如有在下述專利文獻1〜4記載的攝影透鏡。在專利 文獻1〜4記載有包括非球面透鏡的四片結構的攝影透鏡。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開2007-2646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公開2005-227426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公開2006-259704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專利公開2007-206516號公報 3 M369461 、但疋,對搭載於車載用攝影機或監視攝影機等的攝影 透鏡的要求每年變得嚴格,在滿足小型、全視場角超過180 度的廣角化的基礎上進而要求到成像區域周邊部為止得到 好的像仁疋,在過去的小型的透鏡系統中,报難同時 5實現全視場角超過刚度的廣角化、和到成像區域周邊部為 止得到良好的像的兩者。特別是,很難實現充分的廣角化 並且到成像區域周邊部為止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畸變' 倍率色像差。 10【新型内容】 本創作鑒於上述情況,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攝影透鏡 及具備該攝影透鏡的攝影裝置,該攝影透鏡實現全視場角 超過180度的廣角化,並且可以小型地構成且具有良好的光 學性能,特別是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畸變像差、倍 15率色像差而到成像區域周邊部為止得到良好的像。 本創作的第一攝影透鏡,其中,從物側依次包括負的 第一透鏡、負的第二透鏡、正的第三透鏡、光闌、正的第 四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的各透鏡的至少 單側的面為非球面,第三透鏡的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為h 20以下’滿足下述條件式(1)。 -0.2<(R3+R4)/(R3-R4)<0.2 ......(!) 其中, R3 .第—透鏡的物側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和, R4 :第二透鏡的像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彳查。 -M3 69461 4乍的第一攝影透鏡,其中,從物側依次包括:將凹面朝向像側的彎月形狀的負的第一透鏡、物側的面及像=面為非球面的第二透鏡、物側的面為非球面的正的第' 光闌像側的面為非球面的正的第四透鏡,第三'兄Γη材f則線的阿貝數為35以下’滿足下述條件式⑺。 l.〇<D3/f<5.〇 ....⑺其中,
f ·整個系統的焦距, U0 10 本一 β蜆的中心厚度。Μ在本創作的第一攝影透鏡及第二攝影透鏡中, 較佳地滿足τ述條件式(3)〜(十並且,作 =是具有下述條件式(3)〜(9)中的任一種結構,=以 八有組合任意的二種以上的結構。 〆
2.0<D2/f<5.0 ......(3) 0.01<|fl2/f34|<0.5 ... 2.5<(D4+D5)/f<5.5 .. 2.1<Dl/f<5.5 ......(6) (4) .(5) 10.0<L/f<20.0 ......(7) 1.5<Bf/f<4.0 ......(8) 20 〇.3<(R8-R9)/(R8+R9)<i.〇其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 E>2: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光軸上的空氣『3 Π2 :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合成焦距,]隔 f34: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 5 M369461 D4 :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5 :第;透鏡的中心厚度, D1 :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 L :從第一透鏡的物側的面到像面的光軸上的距離(後 5截距部分為空氣換算長度),
Bf:第四透鏡的像側的面到像面在光軸上的距離(空氣 換算長度), R8 .第四透鏡物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R9 .第四透鏡像側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徑。 〇 而且,本創作的第二攝影透鏡的第一透鏡的「凹面」、 彎月开> 狀」是關於非球面在近轴區域考慮的。此外,非 球面透鏡的光焦度的符號是在近軸區域考慮的近軸曲率 半徑的符號是將朝物側凸的情況設為正,將朝像側凸的情 況設為負。 15 本創作的攝影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上述記載的本創 作的攝影透鏡。 根據本創作的第一攝影透鏡,在最少四片的透鏡系統 中從第二透鏡到第四透鏡的各透鏡設置非球面,適當 地^定整個系統的光焦度配置、光闌的位置、第三透鏡的 材質等的構成’以便滿;^條件式⑴,所以能夠小型地構 成’可以實現全視場角超過180度的廣角化’同時實現良好 像面’曲、畸變像差、倍率色像差而到成像區域周 透鏡Y止可以得到良好的像、且具有高的光學性能的攝影 20 -M369461 根據本創作的第二攝影透鏡,在最少四片的透鏡系統 中’在從第二透鏡到第四透鏡的各透鏡有效地設置非球 面,適當地設定各透鏡的面形狀和光焦度、光闌的位置、 第三透鏡的材質等的構成,以便滿足條件式(2),所以能夠 5小型地構成’可以實現全視場角超過18〇度的廣角化,同時 實現良好地校正像面變曲、畸變像差、倍率色像差而到成 像區域周邊部為止可以得到良好的像、且具有高的光學性 能的攝影透鏡。 、根據本創作的攝影裝置,由於包括本創作的第一攝影 10透鏡或本創作的第二攝影透鏡,所以能夠小型地構成,且 有全視場角超過⑽度的寬的視場角,同時可以到成像區域 周邊部為止得到良好的像。 實施方式】 15 明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
[攝影透鏡的實施方式] ^首先,一邊參照圖i’一邊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攝 影透鏡進行說明。圖以本創作的實_—的攝影透鏡㈣ 透鏡剖面圖。圖i所示的攝影透鏡1&括本創作的第一實施 方式的攝影透鏡的結構及本創作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攝影 鏡的結構的兩者。 在圖1中,圖的左側為物側,右側為像側,也一併表 示來自位於無限遠的距離的物點的軸上光束2、全視場角2 7 M369461 ω處的轴外光束3、4。在圖丨中,考慮攝影透鏡丨適用於攝 影裝置的情況’也圖示有配置在包含攝影透鏡i的像點恤 的像面Sim的攝影元件5。攝影元件5將由攝影透鏡i形成的 光學像變換成電信號,例如,可以使用CCD圖像感測器或 5 CMOS圖像感測器等。 另外,將攝影透鏡1適用於攝影裝置時,根據裝載透 鏡的攝影機俱!的結構,較佳地設置蓋玻㊣、低通濾光片或 紅外線截止濾光片等’在圖丨中表示將設想這些的平行平板 狀光學部件pp配置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鏡和攝影元件$(像面 10 Sim)之間的例子。 首先,對本創作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進行說 明。本創作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從物側依次包括: 負的第一透鏡L1、負的第二透鏡L2、正的第三透鏡L3、孔 俚光闌St、正的第四透鏡L4。而且,圖1中的孔徑光闌St 15不表示其形狀或大小,而表示其在光轴Z上的位置。 該攝影透鏡由四片較少的透鏡片數構成,從而可以降 低成本,同時謀求光軸方向的總長的小型化。此外,將配 置在物側的二片透鏡即第一透鏡L1和第二透鏡L2設為負 的透鏡,從而容易將整個透鏡系統廣角化。此外,將負透 2〇鏡°又為一片,從而可以由這些二片透鏡分擔對負透鏡要求 的各像差的校正,能夠有效地進行校正。同樣地,像侧的 正透鏡也6又為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的二片,從而可以 由這些一片透鏡分擔在像面用於成像的收斂作用及對正透 鏡要求的各像差的校正,能夠有效地進行校正。此外,透 -M369461 過將孔徑光闌St配置在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之間,從 而可以將整個系統小型化。 此外,本創作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是第二透鏡 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的各透鏡的至少單側的面為 非球面,第三透鏡L3的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為35以下,構 成為滿足下述條件式(1)。 -0.2<(R3+R4)/(R3-R4)<0.2 ......⑴ 其中, R3 .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R4 :第二透鏡]^的像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透過將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帛四透獻如片 透鏡設為非球面,從而是較少的透鏡片數,並且良好地校 正各種像差而且謀求廣角化。 15
20 透過將第三透鏡[3的材質對樣的阿貝數設為35以 下,從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透過滿足條件式⑴,能夠取得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 和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的平衡,帛角化變得容易的同時, 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畸變(也稱畸變像 條件式(1)的上限以上,則m 双馬 、J第一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曲率主 徑增大,良好地校正傻面吟此从 + 早+ 又正像面.考曲的同時難以廣角化。此 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減小,透鏡线會大型化。 件式⑴的下限H透鏡L2_㈣㈣ = 過大,廣角化及畸變的良好校正均變得困難。 传 另外,較佳地滿足下述條 (1-2)的上限,從而可# 兩疋怿件式 尹'角化且更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 9 25 M3 69461 透過滿足條件式(1 -2)的下限 校正畸變。 從而可以廣角化且更良好地 -0.08<(R3+R4)/(R3-R4)<〇.i2 .... (1_2) 曲 另外,更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U-3)。透過滿足條件 式㈣的上限’可以廣角化錢_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 -〇.08<(R3+R4)/(R3-R4)<〇.〇8 ......(1_3) 另外,更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Μ)。透過滿足條件 式(1-4)的上限,可以廣角化且更進一步良好地校正像面彎 10曲。透過滿足條件式(1_4)的下限,從而可以廣角化且更進 一步良好地校正畸變。 -〇.〇6<(R3+R4)/(R3.R4)<〇.〇3 ......(1_4) 接著肖本創作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進行說 月本創作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從物側依次包括: 15將凹面朝向像側的彎月形狀的負的第一透鏡U、物側的面 及像側的面為非球面的第二透鏡L2、至少物側的面為非球 面的正的第二透鏡L3、孔徑光閣St、至少像側的面為非球 面的正的第四透鏡L4。 該攝影透鏡由四片較少的透鏡片數構成,從而可以降 20低成本,同時謀求光軸方向的總長的小型化。而且,透過 將孔徑光闌st配置在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之間,從而 可以將整個系統小型化。並且,將配置在最靠近物側的第 -透鏡L1設為將凹面朝向像側的負彎月形透鏡,從而可以 將整個透鏡系統廣肖化,例如可以製作全視場角超過⑽。 25 的廣角的透鏡。 M369461 5 10 在本創作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中,將第二透鏡 L2的物侧的面及像側的面、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第四 透鏡L4的像侧的面設為非球面。即,這些三個透鏡中、離 孔住光闌St最遠的第二透鏡L2的兩側的面成為非球面,關 於與孔徑光闌St鄰接配置的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4分別 是離孔徑光闌St遠的一方的面必須成為非球面。如圖 示’這樣’將各像高的軸外光線和軸上光線進一步分離的 面設為非球面,從而可以有效地校正各種像差,是較少的 透鏡片數,並且廣角化的同時有利於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和畸變。 此外’本創作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是第三透鏡 L3的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為35以下,構成為滿足下述條件 式(2)。 1.0<D3/f<5.0 ……(2) 15 其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
20 D3 :第二透鏡12的中心厚度。 透過第三透鏡L3的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設為35以下, 從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若成為條件式(2)的上限以上,則透鏡系統會大型化。 右成為條件式(2)的下限以下,則第二透鏡[2的中心厚度變 小’第二透鏡L2的周邊部和中心部的厚度比增大,成型就 變得困難。 另外’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2_2)。若滿足條件式(2-2) 25的上限,則透鏡系統的小型化變得更容易。 M369461 1.0<D3/f<2.2 ......(2-2) 而且’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可以具有第二實施方 式的攝影透鏡具有的結構、或第二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且 有的較佳結構的任意一個、或任意二個以上。同樣地,第 二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可以具有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 具有的結構、或第—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具有的較佳結構 的任意一個、或任意二個以上。 10 接著’舉出本創作的第—或第二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 較佳具有的結構1其仙效果進行闡述。而且,作為較 佳的方式’可以具有以下的任意—種結構、或者具有組合 任意的二種以上的結構。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3)。 2.0<D2/f<5.0 ......(3) 其中, 15 f :整個系統的焦距, D2: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2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若成為條件式(3)的上限以上,則透鏡系統會大型化。 若成為條件式(3)的下限以下,則第一透鏡u和第二透鏡L2 的間隔減小,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非球面形狀受限 2〇 制’難以校正像面彎曲、畸變。 另外,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3_2)。若滿足條件式(3_2) 的上限,則透鏡系統的小型化變得更容易。若滿足條件式 (3-2)的下限,則像面彎曲、畸變的校正變得更容易。 2.3<D2/f<4.5 ......(3-2) 25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4)。 12 -M369461 0.01<|fl2/f34|<0.5 ......(4) 其中, Π2 :第一透鏡LI和第二透鏡L2的合成焦距, f34 :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的合成焦距。 若成為條件式(4)的上限以上,則廣角化變得困難的同 時像面彎曲增大,難以得到良好的像。若成為條件式⑷ 的下限以下,則容易實現廣角化,但是彗形像差會增大, 在視場角的周邊也難以得到良好的像。 曰 另外,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5): 2.5<(D4+D5)/f<5.5 ......(5) 其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 以: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_光抽上的空氣間隔, D5·第三透鏡L3的中心厚度。 15 =過騎條件式(5),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崎
^形像差,進而後截距可以較長,視場角增大,得到 充分的性能。若成為條件式 -τ ^ Λ (5)的上限以上,則難以良好地 20 ^的視場S4變、^形像差,難以確保長的後截距或 =視场角。此外’若成為條件式(5)的上限以上,則最靠 rrf的第一透鏡u的直徑增大,並且透鏡總長也變 :地=Γ。若成為條件式(5)的下限以下,則難以良 統。 像差、S形像差,難以得到F數小的透鏡系 而且’較佳地滿足下述鉻 25 A2)的上限,可以進 ^件式㈣。透過滿足條件式 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畸變、彗 13 M369461 ,’更容易確保期望的長度的後截距、大的視場角。 ^滿足條件式(5-2)的下限,則容易校正球面像差、蓉形像 3.〇<(D4+D5)/f<4.〇 ......(5_2) 5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6): 2.1<Dl/f<5.5 ......⑹ 其中, f ·整個系統的焦距, D1 :第一透鏡L1的中心厚度。 10 例如以車載等的用途使用時,配置在最靠近物側的第 -透鏡L1要求對各種衝擊的強度,所以較佳地滿足條件式 ⑹。若成為條件式⑹下限以下,則第一透鏡[卜變薄而容 易破裂。4成為條件式(6)的上限以上,則透鏡系統會大型 15 另外,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6-2)。透過滿足條件式 (6-2)的上限’從而易於將透鏡系統小型化。透過滿足條件 式(6-2)的下限,從而使第一透鏡L1更不易破裂。 2.5<Dl/f<3.〇 ......(6-2)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7p而且,在計算1時,後截 20距部分設為空氣換算長度。即,在最靠近像側的透鏡和像 面Sim之間有蓋玻璃或濾光片等時,蓋玻璃或濾光片的厚 度使用空氣換算後的值。 10.0<L/f<20.0 ......(7) 其中, 25 f .整個系統的焦距, 14 • M369461 L .從第一透鏡li的物側的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離 透過滿足條件式⑺,可以小型化同時實現廣角化。若 成為條件式(7)的上限以上,則可以容易實現廣角化,但透 鏡系統會大型化。若成為條件式⑺的下限以下,則透鏡系 5統可以小型化,但是難以實現廣角化。 另外,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7_2)。若滿足條件式(7_2) 的上限則更各易小型化。若滿足條件式(Μ)的下限,則 更容易廣角化。 13.0<L/f<19.0 ......(7_2) 10 為了使透鏡系統小型,較佳地將從第一透鏡以的物側 的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離L設為丨以下,進而為了將 透鏡系統小型化,較佳地將L設為13mm以下。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8)。而且,Bf是相當於後截距 的值,在其計算時假設使用空氣換算長度。即在最靠近 15像側的透鏡和像面Sim之間具有蓋玻璃或遽光片等時,假 設使用空氣換算後的值。 1.5<Bf/f<4.〇 ......(8) 其中, f ··整個系統的焦距, 2〇 Bf.第四透鏡L4的像側的面到像面的光軸上的距離。 若成為條件式(8)的上限以上,則透鏡系統會大型化。 若成為條件式⑻的下限以下,則在透鏡系統和攝影元件之 間難以插入各種濾光片或蓋破璃等。 15 M369461 ,卜&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8_2)。若滿足條件式(η) 則小型變得更容易。若滿足條件式㈣的下限’ 則後截距的確保變得容易。 2.0<Bf/f<3.5 ......(8-2)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9): 〇.3<(R8-R9)/(R8+r9)<i.〇 ......⑺ 其中, R8 ·第四透鏡[4的物側的面的近秘曲率半徑, R9:第四透獻4的像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 域設ΐί :::迷:件式⑼’可以將第四透鏡L4在近轴區 製作遠心性良好的透鏡,同時可以 良好地杈正像面彎曲和球面像差。 15 20 蠻“即1透過滿^條件式(9)的上限,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 2和球面像差。此外,透過滿足條件 =:::!面的曲率半徑變得過小,可以抑制丄 變仔過小。由此’成像區域周邊處的光線入射 以可以製作所謂遠心IS透=Μ — 二==;!:=·2)。透過滿足條件式 像差。透過滿_式(9姻;限,=== 良好的透鏡。 从乍延〜性 0.4<(R8-R9)/(R8+R9)<〇 9 (9 2)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〇): 25 -13<R8/f<-3 , ππλ 16 • M369461 其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 R8 :第四透鏡L4的物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5
10 15
20 若成為條件式(10)的上限以上,則第四透鏡L4的光焦 度減小,難以抑製成像區域周邊處的光線入射到像面(攝影 元件)的角度,難以製作所謂遠心性良好的透鏡。若成為條 件式(10)的下限以下,則難以校正球面像差。 另外,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0_2)。透過滿足條件 式(10-2)的上限,更容易製作遠心性良好的透鏡。若滿足 條件式(10-2)的下限,則更容易校正球面像差。 -11.5<R8/f<-4 ......(i〇_2)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1): 3.2<L/f34<6.0 ......(11) 其中, L:從第一透鏡幻的物側的面到像面的光軸上的距離, f34.第二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的合成焦距。 右成為條件式(11)的上限以上,則第三透鏡L3、第四 透鏡L4的光焦度增大,難以取長的後截距。若成為條件式 (Π)的下限以下,則難以校正倍率色像差、像面彎曲、及 彗形像差。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2): 2.0<D5/f<4.0 ......(12) 其中, f:整個系統的焦距, D5 .第三透鏡L3的中心厚度。 17 M369461 若成為條件式(12)的上限以上,則第三透鏡L3變得過 大系、、充s大型化。若成為條件式(12)的下限以下,則第 ^透鏡L3的功率減小,難讀正倍率色像差,或難以確保 第二透鏡L3的端緣(端緣厚度)。 ,另外,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2_2)。透過滿足條件 式(12)的上限,從而容易將系統小型化。透過滿足條件式 (12)的下限,從而容易校正倍率色像差及確保第三透鏡u 2.2<D5/f<3.8 ......(12-2)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3 ): 0.3<(Ri_R2)/(Ri+R2)<〇>7 ......(13) 其中, 〜 R1 :第一透鏡L1的物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 :第一透鏡1^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15 20 若成為條件式(13)的上限以上,則第—透鏡^的物々 =的曲率半徑變得過小,難以廣角化或接近半球;以 一透鏡L1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徑變得過小難以加工 條件式(13)的下限以下,則第—透鏡u的物側❼ 二曲率半徑變得過大,難以校正畸變,或者第一透⑽ 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變得過大,難以廣角化。 車乂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4): 〇.40<ED1/R1<i.2〇 ......(14) 其中, EDI :第一透鏡以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直徑” R1 :第一透鏡L1的物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18 -M369461 儿 IHJ的有效置徑」是指在者磨 弁毺知泳vti 号慮有助於成像的全 ^ Λ. ^ . ^ y 田谷仫向上的最外側的點構 成的圓的直徑,後述的「面 側的^ ㈣4“^」是指該最外 的上限以上m⑽㈣物側 :面„,難以加工、或成為成本上升的原因。或者, =鏡u變大,還存在損害車的外觀的問題。若成為條 件式U4)的下限以下,則容易加工,但是難以校正崎變, 10 15
20 周邊部的圖像較小地成像,所以即便透過圖像處理校正, 像也會粗輪。 第一透鏡L1在近軸區域較佳地是負冑月形狀。透過該 結構’有利於廣角化,例如可以製作全視場角超過180度的 廣角的透鏡系統* 第一透鏡L2在近軸區域較佳為雙凹形狀的透鏡。透過 該結構,容易廣角化的同時,可以良好地校正畸變和像面 變曲。 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在中心較佳地具有負的光焦 度、且疋在有效直徑邊緣負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透 過將第一透鏡L2的物側的面設為這種形狀,從而可以廣角 化同時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和畸變。 在此’一邊參照圖2,一邊對第二透鏡L2的物侧的面 的形狀進行說明。圖2是在圖1所示的攝影透鏡1的光路圖。 在圖2中,點Q3是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中心,是第二 透鏡L2的物側的面與光轴Z的交點。圖2的點X3是第二透鏡 19 M369461 L2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的點,是轴外光束4所包含 的最外側的光線6與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交點。 此時,如圖2所示,將在點X3的透鏡面的法線與光抽z 的交點設為點P3,將連接點X3和點P3的線段X3-P3定義為 5在點X3的曲率半徑RX3,將線段X3-P3的長度|X3-P3|定義 為曲率半徑RX3的絕對值|RX3|。即,|X3-P3| = |RX3卜此 外’將在點Q3的曲率半徑即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中心 的曲率半徑設為R3,將該絕對值設為|R3|(在圖2不圖示)。 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中心具有負的光焦度」是 10指包含點Q3的近軸區域為凹形狀。此外,第二透鏡L2的物 侧的面的「在有效直徑邊緣負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 是指點P3位於比點Q3更靠物側,在點X3的曲率半徑絕對值 |RX31比在點Q3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3丨大的形狀。 在圖2中’為了幫助理解用雙點劃線描繪按半徑丨R3| 15通過點Q3、且以光軸上的點為中心的圓CQ3,用虛線描繪 按半徑|RX3|通過點X3、且以光軸上的點為中心的圓〇χ3 的一部分。圓CX2成為比圓CQ2大的圓,明示出|R3|<|RX3卜 在點X3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3|較佳地大於在點Q3的 曲率半徑絕對值|R3丨的5.0倍,即,5 〇<|RX3丨/丨R3| ,這時容 20 易校正像面—曲和畸變。 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較佳是中心具有負的光焦度 並在有效直担邊緣負的光焦度大於中心的形狀。透過將第 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設為這種形狀,從而可以良好地校正 像面彎曲。 20 .M369461 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形狀,與利用圖2說明的第 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形狀同樣,可以如下認為。在透鏡 剖面圖中,將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設為 點X4 ’將在該點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設為點?4時,將連 5 10 接點X4和點P4的線段X4-P4設為在點X4的曲率半徑,將連 接點X4和點P4的線段的長度|χ4_Ρ4|設為在點χ4的曲率半 徑絕對值|RX4卜因此成為|X4_P4|=|RX4|。此外,將第二透 鏡L2的像侧的面與光軸z的交點即第二透鏡[2的像側的面 的中心設為點Q4。並且,將在點Q4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為 |R4|。 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中心具有負的光焦度、且 在有效直徑邊緣負的光焦度大於中心的形狀」是指在包含 點Q4的近軸區域為凹形狀,點p4比點Q4更靠像側,並且在 點X4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4|小於在點Q4的曲率半徑絕對 15 值|R4|的形狀。
在點X4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X4|較佳地小於在點Q4的 曲率半徑絕對值|R4|的0.9倍,即,0.9>|RX4|/|R4|,這時容 易校正像面彎曲。 第三透鏡L3在近轴區域較佳為雙凸形狀的透鏡。透過 20 該構成,可以與像面彎曲一起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較佳地設為非球面。第三透鏡 L3的物側的面較佳為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並在有效直徑 邊緣正的光焦度大於中心的形狀。透過將第三透鏡L3的物 21 M369461 侧的面設為這種形狀,從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和慧 形像差。 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形狀與使用圖2說明的第二 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形狀同樣,可以如下認為。在透鏡剖 5面圖中,將第三透鏡L3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設為點 X5 ’將在該點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設為點p5時,將連接 點X5和點P5的線段X5-P5設為在點X5的曲率半徑,將連接 點X5和點P5的線段的長度|χ5_Ρ5丨設為在點χ5的曲率半徑 絕對值|RX5|。因此,成為|X5_P5|=|RX5|。此外,將第三 10透鏡L 3的物側的面與光軸z的交點即第三透鏡L 3的物側的 面的中心設為點Q5。並且,將在點Q5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 為 |R5|。 第二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在 有效直徑邊緣正的光焦度大於中心的形狀」是指在包含點 15 Q5的近轴區域為凸形狀,點P5比點Q5更靠像側,並且是在 點X5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X5丨小於在點95的曲率半徑絕對 值|R5丨的形狀。 在點X5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5丨較佳小於在點卩5的曲 率半徑絕對值|R5|的1.0倍,即,1〇>|RX5丨/丨R5|,這時容易 20 校正像面彎曲和慧形像差。 第二透鏡L3的像側的面較佳設為非球面。第三透鏡L3 的像側的面較佳是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並在有效直徑邊緣 具有負的光焦度。透過將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設為這種 形狀,從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 22 M369461 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形狀與利用圖2說明的第二 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形狀同樣,可如下認為。在透鏡剖面 圖中,將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設為點 X6,將在該點的法線與光轴Z的交點設為點p6時,將連接 5點X6和點P6的線段X6-P6設為在點X6的曲率半徑,將連接 點X6和點P6的線段的長度|Χ6-Ρ6|設為在點X6的曲率半徑 絕對值|RX6|。因此’成為|X6-P6| = |RX6|。此外,將第三 透鏡L3的像侧的面與光軸Z的交點即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 面的中心设為點Q6。並且,將在點Q6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 10 為 |R6|。 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在 有效直徑邊緣具有負的光焦度的形狀」是指在包含點96的 近轴區域為凸形狀,點P6比點q6更靠像側的形狀。 15
20 在點X6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6|較佳大於在點q6的曲 率半徑絕對值|R6|的2.0倍,即2.0<|RX6|/丨R6|,在此時容易 校正像面彎曲。 第四透鏡L4在近軸區域較佳為正.贊月形透鏡。透過該 結構,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彎曲。 第四透鏡L4的物側的面較佳設為非球面。第四透鏡L4 的物側的面較佳是中心具有負的光焦度並在有效直徑邊緣 負的光焦度大於中心的形狀。透過將第4透L4的物側的面 設為這種形狀,從而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彎曲。 第四透鏡L4的物側的面的形狀與利用圖2說明的第二 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形狀同樣’可以如下認為。在透鏡剖 23 M369461 面圖中,將第四透鏡L4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設為點 X8,將在該點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設為點P8時,將連接 點X8和點P8的線段X8-P8設為在點X8的曲率半徑,將連接 點X8和點P8的線段的長度丨χ8-Ρ8|設為在點X8的曲率半徑 5絕對值|RXS|。因此,成為|X8-P8| = |RX8|。而且,將第四 透鏡L4的物側的面與光軸z的交點即第四透鏡L4的物側的 面的中心設為點Q8。並且,將在點Q8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 為 |R8|。 第四透鏡L4的物側的面的「中心具有負的光焦度,在 10有效直徑邊緣負的光焦度大於中心的形狀」是指在包含點 Q8的近軸區域為凹形狀,點P8比點〇8更靠物側,並且是在 X8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X8|小於在點Q8的曲率半徑絕對值 IR8丨的形狀》 在點X8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X8丨較佳小於在sQ8的曲 15率半徑絕對值lR8丨的〇.9倍,即,〇.9>|RX8|/|R8|,在此時容 易校正像面彎曲。 第四透鏡L4的像側的面較佳為非球面。第四透鏡Μ 的像側的面的令心較佳具有正的光焦度並在有效直徑邊緣 正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透過將第四透鏡£4的像側的 20面設為這種形狀,從而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彎 曲、彗形像差。 第四透鏡L4的像側的面的形狀與利用圖2說明的第二 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形狀同樣,可如下認為。在透鏡剖: 圖中’將第四透鏡L4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設為點 24 • M369461 X9 ’將在該點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設為點P9時,將連接 點X9和點P9的線段X9-P9設為在點X9的曲率半徑,將連接 點X9和點P9的線段的長度|X9-P9|設為在點X9的曲率半徑 絕對值|RX9|。因此’成為|X9-P9| = |RX9|。而且,將第四 5透鏡L4的像側的面與光轴Z的交點即第四透鏡L4的像側的 面的中心設為點Q9。並且,將在點Q9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 為 |R9|。
10 第四透鏡L4的像侧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在 有效直徑邊緣正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是指在包含點 Q9的近轴區域為凸形狀,點P9比點Q9更靠物側,並且是在 點X9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X9|大於在點q9的曲率半徑絕對 值丨R9|的形狀。 在點X9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9|較佳大於在點q9的曲 率半徑絕對值|R9|的1.1倍,即,i.i<|RX9|/|R9|,在此時容 15 易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彎曲、彗形像差。
20 將從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到第四透鏡L4的像側的 面的各面設為如上所述的非球面形狀,從而除了球面像 差、像面彎曲、彗形像差以外,也能良好地校正畸變。 而且,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可以構成為中心具有負 的光焦度並在有效直徑邊緣負的光焦度大於中心的形狀, 這時容易校正球面像差。 右用上述定義的符號說明,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 「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徑邊緣正的光焦度大於 中心的形狀」是指在包含點()6的近軸區域為凸形狀,抑比 25 M369461 點Q6更靠物側,並且在點χ6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6|小於 在點Q6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6|的形狀β 設整個系統的焦距為f、視場角為少(變數處理,〇 $少 S ω,ω是半視場角),將理想像高設為2fxtan( φ /2),畸 5變表示與其的偏移量時,從中心到最大視場角較佳是正的 值。相對於理想像高2fxtan( ρ /2)從中心到最大視場角將畸 變設為正的值,從而可以將由畸變引起的周邊的圖像的模 糊抑制為最小限度,從而可以抑製圖像劣化。 第一透鏡L1的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較佳為4〇以上,由 10此,抑制色像差的發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第二 透鏡L2的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較佳為4〇以上,由此,抑制 色像差的發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第四透鏡以的 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較佳為4〇以上’由此,抑制色像差的發 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 15 第三透鏡1^3的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較佳為30以下,由 此,可以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而且,第三透鏡L3的材 質對d線的阿貝數較佳設為28以下’這時’可以更良好地校 正倍率色像差。 第一透鏡L1的材質較佳為玻璃。攝影透鏡例如在車載 20用攝影機或監視攝影機用等的嚴格的環境中使用時,配置 在最靠近物侧的第一透鏡L1要求使用耐抗由風雨引起的 表面劣化、由直射日光引起的溫度變化,而且,耐抗油脂、 洗滌劑等化學藥品的材質,即,耐水性、耐氣候性、耐酸 性、耐藥品性等高的材質,而且,有時要求使用堅硬、不 26 M369461 易破裂的材質。透過將材質設為玻璃,可以滿足這些要求。 此外’作為第一透鏡L1的材質,也可以使用透明的陶瓷。 例如,在車載攝影機用透鏡中,透鏡要求耐受各種衝 擊。因此,第一透鏡Li較佳是厚的透鏡。優選第—透鏡^ 5的中心厚度為i.7mm以上。而且,為了使第一透鏡L1不易 破裂’優選第一透鏡L1的中心厚度為175111111以上。而且, 為了使第一透鏡L1更不易破裂,優選第一透鏡匕丨的中心厚 度為1.80mm以上。 而且’可以在第一透鏡L1的物侧的面施加用於提高強 10度、耐劃性、耐藥品性的保護機構❹這時,第一透鏡以的 材質可以設為塑料。這種保護機構可以是硬塗層,也可以 是疏水塗層。 15
在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的任意個或 者在這些中的任意多個組合中,較佳地將該材質設為塑 料。透過將材質設為塑料,從而可以廉價且輕量地構成透 鏡系統的同時’在設置非球面時’可以準確地製作非球面 形狀,所以可以製作良好的性能的透鏡。 在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中的至少任 意一個使用塑料材質時,作為該材質也可使用在塑料混合 20 小於光波長的粒子的所謂納米複合材料。 在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的任意個、 或者在這些中的任意多個組合中’可以將該材質設為玻 璃。透過將材質設為玻璃’從而可以抑制由溫度變化引起 的性能劣化。 27 M369461 第-透如、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 意—個’其材f的麵化轉變溫度⑽較佳為 A150V更佳為150C以上。透過使用玻璃化轉變溫度 為150(:以上的材質,從而可製作耐熱性良好的透鏡。 媒另外,根據攝影透鏡1的用途,也可以在透鏡系統和 攝影元件5之間插人截止從紫外光到藍色光的渡光片、或者 截止紅外光的IR(InfraRed)截止據光片。 10 在圖1巾$出在透鏡系統和攝景多元件5之間配置設想 各種濾光片等的光學部件PP的例子,但取代此也可以在各 透鏡之間配置這些各種濾光片。或者,也可以在攝影透鏡 具有的任意透鏡的透鏡面施加具有與各種濾光片同樣的作 用的塗層。 另外,通過各透鏡間的有效直徑外的光束成為雜散光 而到達像面,存在成為重影的憂慮,所以根據需要優選設 15置遮斷該雜散光的遮光機構。作為該遮光機構,例如可以 在透鏡的有效直徑外的部分施加不透明的塗料或設置不透 明的板材。而且,也可以在成為雜散光的光束的光路設置 不透明的板材而作為遮光機構。或者,也可以在最靠近物 側的透鏡的更靠物側配置遮斷雜散光的如遮光罩的部件。 2〇作為一例’在圖1中示出將遮光機構丨丨、12分別設置在第一 透鏡L1、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外的例子。另 外’設置遮光機構的部位不限於圖1所示的例子,也可配置 在其他透鏡或透鏡之間。 28 M369461 而且,也可以在各透鏡之間配置以周邊光量比實用上 沒有問題的範圍遮斷周邊光線的光闌等部件。周邊光線是 指來自光軸z外的物點的光線中通過光學系統的入瞳的^ 邊部分的光線。透過這樣配置遮斷周邊光線的部件,可^ 5提高成像區域周邊部的圖像質量。而且,透過用該部件遮 斷產生重影的光,從而可以減少重影。 [攝影透鏡的數值實施例] 接著,對本創作的攝影透鏡的數值實施例進行說明。 將實施例一〜實施例五的攝影透鏡的透鏡剖面圖分別示於 10圖3〜圖7。在圖3〜圖7中,圖的左側為物侧,右側為像側, 與圖1同樣也一併圖示了孔徑光闌St、光學部件pp、配置在 像面Sim的攝影元件5。各圖的孔徑光闌&不表示其形狀或 大小、而表示其在光轴Z上的位置》在各實施例中,透鏡 剖面圖的符號Ri、Di㈣、2、3、)對應於在以下說明 15 的透鏡數據的Ri、Di。 將實施例一的攝影透鏡的透鏡數據及各種數據示在 表1,將非球面數據示在表2,將有關曲率半徑的數據示在 表3。同樣地,將實施例二〜五的攝影透鏡的透鏡數據及各 種數據、非球面數據分別示在表4〜表丨5。在以下,舉實施 20例一為例而對表中的符號的意義進行說明,但對實施例二 〜五也基本相同。 在表1的透鏡數據中,Si表示將最靠近物側的構成因素 的面作為第一個而隨著朝向像側依次增加的第i個(i=1、 2、3、)的面號碼(也稱第i面),Ri表示第i面的曲率半徑, 29 M369461
Di表示第i面和第i+i面的光軸2上的面間隔。另外,曲率半 徑的符號將朝物側為凸的情況設為正,將朝像側為凸的情 況設為負。 而且,在透鏡數據中,Ndj表示將最靠近物側的透鏡 5作為第一個而隨著朝向像側依次增加的第』個(』=丨、2、 3、......)的光學要素(也稱第j光學要素)對d線(波長587.6nm) 的折射率’ vdj表示第j光學要素對d線的阿貝數。另外,在 透鏡數據中,也包括孔徑光闌St和光學部件pp表示,在相 當於孔徑光闌St的面的曲率半徑的攔記載有(孔徑光闌)的 10 語句。 在表1的各種數據中’ Fno.為F數,為全視場角,IH 為在像面Sim上的最大像高,Bf為從最靠近像側的透鏡的 像側的面到像面的光軸Z上的距離(相當於後截距、空氣換 算長度)’ L為從第一透鏡L1的物側的面到像面sim的光軸z I5上的距離(後截距部分為空氣換算長度),ED1為第一透鏡 L1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f為整個系統的焦距,fl為第一 透鏡L1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L2的焦距,f3為第三透鏡L3 的焦距’ f4為第四透鏡L4的焦距,f 12為第一透鏡l 1和第二 透鏡L2的合成焦距,f34為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的合 2〇成焦距,f23為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L3的合成焦距。 在表1的透鏡數據中,在非球面的面號碼附加有*號, 作為非球面的曲率半徑表示光軸附近的曲率半徑(中心的 曲率半徑)的數值◊在表2的非球面數據表示非球面的面號 碼、有關各非球面的非球面係數。表2的非球面數據的數值 30 M369461 的「Ε-η」(η:整數)表示「χιό·"」,「E+n」表示Γχ1〇η」。 另外,非球面係數是由以下式(Α)表示的非球面式中的各係 數 KA、RBm(m=3、4、5、......20)的值。
Zd=C-h2/{l+(l.KA-C2-h2)1/2}+IRBm-hm ......(A) 其中,
10 15
Zd :非球面深度(從高度h的非球面上的點下垂到非球 面頂點相切的垂直於光軸的平面的垂線長度), h :高度(從光軸到透鏡面的距離), C :近轴曲率半徑的倒數, KA、RBm :非球面係數(m=3、4、5、......20)。 在有關表3的曲率半徑的數據中’使用上述的說明的 符號表示面號碼、有效直徑邊緣的曲率半徑絕對值、有效 直徑邊緣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 比。|RX3丨是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的曲率 半徑絕對值,|RX3|/|R3|是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 徑邊緣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比。 |RX4|是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的曲率半 徑絕對值,|RX4|/|R4|是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 邊緣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比。 20 |RX5|是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的曲率半 徑絕對值,|RX5|/|R5|是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 邊緣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比。 |RX6|是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的曲率半 徑絕對值,|RX6|/|R6|是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 25 邊緣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比。 31 M369461 |RX8|是第四透鏡L4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的曲率半 徑絕對值,|RX8|/|R8|是第四透鏡L4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 邊緣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比。 |RX9|是第四透鏡L4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邊緣的曲率半 5徑絕對值,丨RX9|/|R9丨是第四透鏡L4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 邊緣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比。 另外’在表1〜表3記載有以規定的位數取整的數值。 作為各數值的單位對於表丨的2〇使用「度」,對於長度使 用「mm」。但是,這是一例,光學系統即使按比例放大或 10按比例縮小也可以得到同等的光學性能,所以也可就使用 其他適當的單位。 [表1] 15實施例一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17.87 1.80 1.77 49.6 2 4.30 2.77 3* -2.30 1.15 1.53 56.0 2.51 0.52 5* 1.94 2.43 1.61 25.5 6* -26.87 0.34 7 ~~ (孔徑光闌) 0.20 8* -7.30 1.50 1.53 56.0 9 * -0.81 0.80 10 〇〇 0.40 1.52 64.2 11 〇〇 0.72 像面 - 0.00 32 M369461 實施例一各種數據
Fno. 2.8 2ω 200.6 Bf 1.78 L 12.49 EDI 14.58 f 0.70 fl -7.78 f2 -2.08 f3 3.04 f4 1.58 fl2 -1.28 f34 2.98 f23 281.11
[表2] 5 實施例一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RB7 RB8 3 0.00E+00 1.17E-01 -1.86E-02 -1.19E-03 9.14E-05 8.36E-05 2.57E-05 4 0.00E+00 6.40E-02 8.67E-02 -8.08E-02 3.00E-02 2.35E-02 6.27E-03 5 0.00E+00 4.68E-02 7.61E-02 9.92E-02 3.36E-03 -5.29E-03 -3.10E-03 6 0.00E+00 -8.79E-02 4.13E-01 -3.89E-01 -1.66E-01 1.89E-01 3.40E-01 8 0.00E+00 3.52E-02 -3.09E-01 -1.01E+00 6.33E+00 -6.71E+00 -1.22E+01 9 0.00E+00 1.23E-02 -2.85E-02 -1.28E-03 -3.47E-02 6.09E-02 1.49E-02 Si RB9 RB10 RB11 RBI 2 RBI 3 RBI 4 RBI 5 3 4.40E-07 -1.76E-06 -6.97E-07 -1.94E-07 2.09E-09 1.85E-08 6.93E-09 4 -1.10E-03 -2.33E-03 -1.67E-03 -8.75E-04 -3.17E-04 -3.64E-05 3.36E-05 5 -2.73E-03 -1.00E-03 8.42E-04 4.80E-04 1.93E-04 6.25E-05 5.71E-06 6 2.11E-01 -4.62E-02 -4.35E-01 -7.75E-01 -6.66E-01 3.71E-01 2.53E-01 8 -2.40E+00 5.45E+01 7.24E+01 -1.04E+02 -2.41E+02 -1.59E+02 2.00E+02 9 -4.67E-02 -5.83E-02 -2.85E-02 1.47E-02 4.21E-02 4.33E-02 2.23E-02 Si RBI 6 RBI 7 RBI 8 RB19 RB20 3 3.07E-09 -2.26E-10 -3.18E-10 -8.80E-11 2.76E-11 4 7.32E-05 5.30E-05 2.23E-05 -4.72E-06 -7.63E-06 5 -1.57E-05 -2.73E-05 -3.80E-05 -5.65E-06 1.16E-05 6 3.72E+00 -1.53E+00 3.04E+00 -1.03E+01 5.87E+00 8 5.98E+02 1.85E+03 3.23E+02 -9.15E+03 6.76E+03 9 -8.12E-03 -3.35E-02 -3.95E-02 -1.90E-02 4.75E-02 33 M369461 [表3] 實施例一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邊緣 有效直徑邊緣和中心之比 3 |RX3 25.99 |RX3|/ R3| 11.28 4 RX4 2.00 |RX4|/|R4| 0.80 5 RX5| 1.87 RX5 / R5 0.97 6 RX6 93.31 |RX6|/|R6| 3.47 8 |RX8 4.12 |RX8|/|R8| 0.56 9 RX9 1.23 RX9|/ R9| 1.52 [表4] 5 實施例二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19.06 1.80 1.77 49.6 2 4.39 2.73 3* -2.45 1.20 1.53 56.0 4* 2.40 0.70 5* 2.00 2.23 1.61 25.5 6* -60.40 0.34 7 (孔徑光闌) 0.19 8* -7.67 1.50 1.53 56.0 9* -0.82 0.80 10 〇〇 0.50 1.52 64.2 11 oo 0.68 像面 - 0.00 實施例二各種數據
Fno. 2.8 2ω 200.2 Bf 1.80 L 12.49 EDI 14.82 f 0.69 fl -7.81 f2 -2.10 34 M369461 f3 3.20 f4 1.60 fl2 -1.29 f34 2.70 f23 27471.06 [表5] 實施例二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RB7 RB8 3 0.00E+00 1.18E-01 -1.86E-02 -1.20E-03 8.64E-05 8.20E-05 2.53E-05 4 0.00E+00 6.38E-02 8.66E-02 -8.07E-02 3.01E-02 2.36E-02 6.29E-03 5 0.00E+00 4.70E-02 -7.70E-02 9.87E-02 3.19E-03 -5.33E-03 -3.10E-03 6 0.00E+00 -8.45E-02 4.14E-01 -3.88E-01 -1.64E-01 1.92E-01 3.46E-01 8 0.00E+00 2.67E-02 -3.14E-01 -1.02E+00 6.33E+00 -6.72E+00 -1.22E+01 9 O.OOE+OO 1.17E-02 -3.77E-02 -3.67E-03 -3.44E-02 6.20E-02 1.62E-02 Si RB9 RB10 RBI 1 RBI 2 RBI 3 RBI 4 RBI 5 3 3.45E-07 -1.79E-06 -7.02E-07 -1.95E-07 1.84E-09 1.85E-08 6.92E-09 4 -1.08E-03 -2.33E-03 -1.67E-03 -8.75E-04 -3.17E-04 -3.65E-05 3.33E-05 5 -2.72E-03 -9.87E-04 8.53E-04 4.88E-04 1.98E-04 6.55E-05 7.35E-06 6 2.18E-01 -3.64E-02 -4.24E-01 -7.64E-01 -6.58E-01 3.75E-01 2.47E-01 8 -2.42E+00 5.45E+01 7.23E+01 -1.03E+02 -2.43E+02 -1.63E+02 1.98E+02 9 -4.56E-02 -5.74E-02 -2.80E-02 1.50E-02 4.21E-02 4.31E-02 2.19E-02 Si RBI 6 RBI 7 RBI 8 RBI 9 RB20 3 3.07E-09 -2.25E-10 3.17E-10 -8.77E-11 2.77E-11 4 7.30E-05 5.28E-05 2.21E-05 -4.81E-06 -7.70E-06 5 -1.49E-05 -2.70E-05 -3.79E-05 -5.77E-06 1.15E-05 6 3.70E+00 -1.58E+00 3.04E+00 -1.03E+01 5.85E+00 8 6.27E+02 1.83E+03 3.22E+02 -9.15E+03 6.76E+03 9 -8.62E-03 -3.41E-02 -4.01E-02 -1.93E-02 4.73E-02
5 [表 6] 實施例二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邊緣 有效直徑邊緣和中心之比 3 |RX3 59.40 |RX3 /|R3| 24.20 4 |RX4| 2.01 |RX4|/|R4| 0.84 5 RX5 1.81 |RX5|/|R5| 0.91 6 RX6 10.72 |RX6 /|R6| 0.18 8 |RX8 3.79 |RX8|/|R8| 0.49 9 |RX9| 1.22 |RX9|/|R9| 1.48 35 M369461 [表7] 實施例三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17.49 1.20 1.77 49.6 2 3.94 2.49 3* -2.63 1.10 1.53 56.0 4 * 2.67 0.78 5* 2.46 2.15 1.61 25.5 6* 65.59 0.45 7 (孔徑光闌) 0.15 8* -3.80 1.50 1.53 56.0 9* -0.97 1.16 10 〇〇 0.60 1.52 64.2 11 〇〇 1.18 像面 - 0.00 實施例三各種數據
Fno. 2.8 2ω 198.0 Bf 2.74 L 12.56 EDI 12.28 f 0.87 fl -6.86 f2 -2.31 f3 4.10 f4 2.07 fl2 -1.35 f34 2.74 f23 -13.10 36 _ M369461 [表8] 實施例三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RB7 RB8 3 O.OOE+OO 1.17E-01 -1.90E-02 -1.38E-03 4.85E-05 7.66E-05 2.50E-05 4 0.00E+00 8.12E-02 8.87E-02 -8.05E-02 2.96E-02 2.32E-02 6.13E-03 5 0.00E+00 7.09E-02 -8.85E-02 9.62E-02 3.56E-03 -4.80E-03 -2.81E-03 6 0.00E+00 -8.43E-02 4.00E-01 -3.91E-01 -1.52E-01 2.14E-01 3.63E-01 8 0.00E+00 -2.12E-02 -1.38E-01 -1.14E+00 5.97E+00 -7.00E+00 -1.20E+01 9 0.00E+00 1.85E-02 -6.89E-02 -9.28E-03 -3.64E-02 6.15E-02 1.74E-02 Si RB9 RB10 RB11 RB12 RBI 3 RB14 RBI 5 3 4.73E-07 -1.72E-06 -6.77E-07 -1.90E-07 3.46E-09 1.90E-08 7.02E-09 4 -1.15E-03 -2.35E-03 -1.68E-03 -8.77E-04 -3.18E-04 -3.71E-05 3.32E-05 5 -2.62E-03 -9.68E-04 8.43E-04 4.74E-04 1.90E-04 6.25E-05 8.05E-06 6 2.21E-01 -5.15E-02 -4.54E-01 -8.01E-01 -6.91E-01 3.68E-01 2.70E-01 8 -1.29E+00 5.66E+01 7.52E+01 -9.90E+01 -2.83E+02 -1.94E+02 1.88E+02 9 -4.31E-02 -5.44E-02 -2.52E-02 1.68E-02 4.25E-02 4.20E-02 1.96E-02 Si RBI 6 RBI 7 RBI 8 RBI 9 RB20 3 3.09E-09 -2.22E-10 -3.18E-10 -8.91E-11 2.65E-11 4 7.27E-05 5.27E-05 2.22E-05 -4.47E-06 -7.51E-06 5 -1.24E-05 -2.45E-05 -3.61E-05 -5.53E-06 1.07E-05 6 3.73E+00 -1.51E+00 3.09E+00 -1.03E+01 5.75E+00 8 5.27E+02 2.01E+03 9.81E+02 -8.06E+03 4.73E+03 9 -1.18E-02 -3.78E-02 -4.37E-02 -1.77E-02 4.96E-02
[表9] 5 實施例三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邊緣 有效直徑邊緣和中心之比 3 |RX3 31.55 |RX3|/|R3| 11.98 4 |RX4| 1.91 |RX4|/|R4| 0.72 5 |RX5| 1.81 |RX5 /|R5| 0.74 6 |RX6| 8.77 |RX6|/|R6 0.13 8 |RX8| 2.21 |RX8|/|R8| 0.58 9 RX9| 1.22 |RX9|/|R9| 1.25 [表 10] 實施例四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17.49 1.20 1.77 49.6 37 M369461 2 4.48 2.82 3* -2.45 1.20 1.53 56.0 4* 2.41 0.70 5* 2.00 2.20 1.61 25.5 6* -59.66 0.36 7 (孔徑光闌) 0.19 8* -7.56 1.50 1.53 56.0 9* -0.82 0.80 10 〇〇 0.70 1.52 64.2 11 〇〇 0.53 像面 - 0.00 實施例四各種數據
Fno. 2.8 2ω 200.2 Bf 1.79 L 11.96 EDI 13.67 f 0.69 fl -8.12 f2 -2.10 f3 3.19 f4 1.60 Π2 -1.29 f34 2.70 f23 2103.14 [表 11] 5 實施例四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RB7 RB8 3 0.00E+00 1.18E-01 -1.86E-02 -1.20E-03 8.65E-05 8.21E-05 2.53E-05 4 0.00E+00 6.38E-02 8.67E-02 -8.06E-02 3.01E-02 2.36E-02 6.30E-03 5 O.OOE+OO 4.69E-02 -7.70E-02 9.88E-02 3.22E-03 -5.32E-03 -3.09E-03 6 0.00E+00 -8.46E-02 4.14E-01 -3.88E-01 -1.64E-01 1.92E-01 3.46E-01 8 0.00E+00 2.64E-02 -3.14E-01 -1.02E+00 6.33E+00 -6.72E+00 -1.22E+01 9 0.00E+00 1.35E-02 -3.74E-02 -3.58E-03 -3.44E-02 6.21E-02 1.62E-02 Si RB9 RB10 RBI 1 RBI 2 RBI 3 RB14 RBI 5 3 3.49E-07 -1.78E-06 -7.01E-07 -1.95E-07 1.85E-09 1.85E-08 6.92E-09 38 M369461 4 -1.08E-03 -2.33E-03 -1.67E-03 -8.75E-04 -3.17E-04 -3.65E-05 3.34E-05 5 -2.72E-03 -9.83E-04 8.55E-04 4.89E-04 1.99E-04 6.59E-05 7.60E-06 6 2.19E-01 -3.64E-02 -4.24E-01 -7.64E-01 -6.58E-01 3.73E-01 2.46E-01 8 -2.42E+00 5.45E+01 7.24E+01 -1.03E+02 -2.44E+02 -1.63E+02 1.99E+02 9 -4.56E-02 -5.74E-02 -2.80E-02 1.50E-02 4.21E-02 4.31E-02 2.19E-02 Si RB16 RB17 RB18 RB19 RB20 3 3.07E-09 -2.25E-10 -3.17E-10 -8.77E-11 2.77E-11 4 7.30E-05 5.28E-05 2.21E-05 -4.81E-06 -7.70E-06 5 -1.48E-05 -2.70E-05 -3.79E-05 -5.78E-06 1.14E-05 6 3.69E+00 -1.58E+00 3.04E+00 -1.03E+01 5.86E+00 8 6.23E+02 1.84E+03 3.22E+02 -9.15E+03 6.76E+03 9 -8.62E-03 -3.41E-02 -4.01E-02 -1.92E-02 4.72E-02
[表 12] 實施例四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邊緣 有效直徑邊緣和中心之比 3 |RX3 55.63 |RX3|/|R3| 22.67 4 |RX4| 2.02 |RX4|/|R4| 0.84 5 |RX5| 1.82 |RX5|/|R5| 0.91 6 |RX6| 11.84 |RX6|/|R6| 0.20 8 |RX8| 3.75 |RX8|/|R8| 0.50 9 |RX9 1.22 |RX9|/ R9| 1.49 5 [表 13]
實施例五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17.18 1.78 1.76 52.3 2 4.16 2.78 3* -2.32 1.15 1.53 56.0 4 * 2.41 0.55 5* 1.86 2.47 1.61 25.5 6* -30.23 0.24 7 (孔徑光闌) 0.23 8* -5.81 1.50 1.53 56.0 9* -0.80 0.43 10 oo 0.50 1.52 64.2 11 oo 1.03 39 M369461 像面 - 0.00 實施例五各種數據
Fno. 2.8 2ω 199.8 Bf 1.79 L 12.49 EDI 14.52 f 0.70 fl -7.74 f2 -2.04 f3 2.94 f4 1.58 fl2 -1.26 f34 3.03 f23 63.19 [表 14] 5 實施例五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RB7 RB8 3 0.00E+00 1.16E-01 -1.86E-02 -1.18E-03 9.50E-05 8.35E-05 2.55E-05 4 O.OOE+OO 6.53E-02 8.68E-02 -8.07E-02 3.00E-02 2.35E-02 6.27E-03 5 0.00E+00 4.86E-02 -7.66E-02 9.89E-02 3.26E-03 -5.33E-03 -3.12E-03 6 0.00E+00 -9.73E-02 4.1 IE-01 -3.90E-01 -1.66E-01 1.90E-01 3.41E-01 8 O.OOE+OO 6.30E-02 -3.10E-01 -1.02E+00 6.33E+00 -6.72E+00 -1.22E+01 9 0.00E+00 1.04E-02 -2.59E-02 -5.93E-04 -3.43E-02 6.12E-02 1.52E-02 Si RB9 RB10 RBI 1 RBI 2 RBI 3 RB14 RBI 5 3 3.29E-07 -1.73E-06 -7.00E-07 -1.94E-07 2.09E-09 1.86E-08 6.95E-09 4 -1.09E-03 -2.33E-03 -1.67E-03 -8.75E-04 -3.17E-04 -3.60E-05 3.38E-05 5 -2.74E-03 -1.00E-03 8.40E-04 4.79E-04 1.93E-04 6.19E-05 5.40E-06 6 2.1 IE-01 -4.86E-02 -4.41E-01 -7.87E-01 -6.85E-01 3.45E-01 2.21E-01 8 -2.41E + 00 5.45E+01 7.25E+01 -1.03E + 02 -2.40E+02 -1.52E + 02 1.95E+02 9 -4.64E-02 -5.80E-02 -2.83E-02 1.50E-02 4.24E-02 4.36E-02 2.26E-02 Si RBI 6 RBI 7 RB18 RBI 9 RB20 3 3.09E-09 -2.25E-10 -3.20E-10 -8.86E-11 2.74E-11 4 7.33E-05 5.30E-05 2.23E-05 -4.70E-06 -7.63E-06 5 -1.58E-05 -2.74E-05 -3.80E-05 -5.61E-06 1.17E-05 6 3.68E+00 -1.57E + 00 3.1 1E + 00 -1.02E+01 5.91E+00 8 5.93E+02 1.86E + 03 3.23E+02 -9.15E + 03 6.76E+03 9 -7.73E-03 -3.31E-02 -3.90E-02 -1.97E-02 4.70E-02 40 • M369461 [表 15] 實施例五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邊緣 有效直徑邊緣和中心之比 3 IKX3I 25.98 |RX3|/|R3| 11.20 4 IRX4I 1.85 |RX4|/|R4| 0.77 5 |RX5| 1.76 |RX5|/|R5I 0.95 6 IRX6I 82.56 |RX6|/|R6| 2.73 8 IRX8I 5.05 IRX8I/IR8I 0.87 9 IRX9I 1.24 |RX9|/|R9I 1.55 5 另外,在實施例一〜五的攝影透鏡中,全部是第一透 鏡L1為玻璃球面透鏡,但是第一透鏡。的單側的面或兩側 的面可以作為非球面使用。透過將第一透鏡u設為玻璃非 球面透鏡,從而能夠更良好地校正各種像差。 此外,實施例一〜五中的攝影透鏡中的、第二透鏡L2、 10第一透鏡L3、第四透鏡L4的材質全部為塑料,可以廉價地 製作。
將實施例一〜五的攝影透鏡的對應於條件式(1)〜(14) 的值示於表16。在實施例一〜五中,以d線作為基準波長, 在表16表不該基準波長的各值。 15 [表 16]
41 M369461 5 -0.02 1.63 3.95 0.42 4.29 2.53 17.74 條件式 實施例 (8) (9) (10) (11) (12) (13) (14) Bf/f (R8-R9)/ (R8+R9) R8/f L/f34 D5/f (R1-R2)/ (R1+R2) ED1/R1 1 2.53 0.80 -10.37 4.19 3.45 0.61 0.82 2 2.61 0.81 -11.08 4.62 3.23 0.63 0.78 3 3.16 0.59 -4.38 4.58 2.48 0.63 0.70 4 2.61 0.80 -10.98 4.42 3.19 0.59 0.78 5 2.54 0.76 -8.25 4.13 3.51 0.61 0.85 在圖8(A)、圖8(B)、圖8(C)、圖8(D)、圖8(E)分別表示 實施例一的攝影透鏡的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歪曲像 差)、倍率色像差(倍率色像差)、彗形像差的像差圖。在各 5 像差圖表示以d線(587.56nm)為基準波長的像差,但在球面 像差圖及倍率色像差圖也表示對F線(波長486.13nm)、C線 (波長656.27nm)、s線(波長852.11nm)的像差。 球面像差圖的Fno.是F數,其他的像差圖的ω表示半視 場角。利用整個系統的焦距f、視場角φ (變數處理,〇 $少 10 $ ω ) ’將理想像高設為2fxtan( φ /2),畸變的圖表示與其 的偏移量。在圖8(E)中將各半視場角中的子午方向、弧矢 方向的五個像差圖歸納作為彗形像差圖而表示。 而且,同樣地在圖9(A)〜圖9(E)、圖10(A)〜圖10(E)、 圖11(A)〜圖11(E)、圖12(A)〜圖12(E)分別表示實施例二〜五 15的攝影透鏡的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歪曲像差)、倍 率色像差、彗形像差的像差圖。根據各像差圖可知,實施 例一〜五在可見區域及近紅外區域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根據以上的數據可知,實施例一〜五的攝影透鏡由四 片的較少的透鏡片數構成,除了可小型且廉價製作以外, 42 M369461 實現全視%角為大約2〇〇度的非常寬的視場角,F數小到 2.8’包括像面㈣、畸變、倍率色像差的各像差被良好地 校正而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這些攝影透鏡可以適當地使 用在監視攝影機、或用於拍攝汽車前方、側方、後方等影 5像的車載用攝影機等。 [攝影裝置的實施方式] 在圖13作為使用例,表示將包括本實施方式的攝影透 ^ 鏡的攝影裝置搭載於汽車100的樣子。在圖13中,汽車100 包括用於拍攝其副駕駛席側的側面的死角範圍的車外攝影 10機101、用於拍攝汽車100的後側的死角範圍的車外攝影機 102、安裝在内視鏡的背面並用於拍攝與駕駛員同樣的視野 範圍的車内攝影機1〇3。車外攝影機1(H、車外攝影機1〇2、 ' 車内攝影機103為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攝影裝置,包括本創 作的實施例的攝影透鏡、和將由該攝影透鏡形成的光學像 15變換成電信號的攝影元件。 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具有上述優點所以車 鲁外攝影機101、102及車内攝影機1()3也可以小型且廉價地構 成,具有寬的視場角,可以到成像區域周邊部得到良好 影像。 20 以上,例舉實施方式及實施例說明了本創作,但本創 作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及實施例,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 各透鏡成分的曲率半徑、面間隔、折射率、阿貝數的值不 限於上述各數值實施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值。 43 M369461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由均質的材料構成了所有 的透鏡,但是也可以使用折射率分佈型透鏡。而且,在上 述的實施例中,由施加非球面的折射型透鏡構成了第二透 鏡L2~第四透鏡L4,但也可以在一個面或者多個面形成衍 5 射光學元件。 而且,在攝影裝置的實施方式中,對將本創作適用於 車載用攝影機的例子進行了圖示說明,但本創作不限於該 用途,例如,也可適用於便攜終端用攝影機或監視攝影機 等。 10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的攝影透鏡的光路圖。 圖2是用於說明第二透鏡的面形狀等的圖。 圖3疋表不本創作的實施例一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15 面圖。 圖4疋表不本創作的實施例二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 面圖。 圖5疋表不本創作的實施例三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面圖。 2〇面圖疋表不本創作的實施例四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疋表不本創作的實施例五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44 .M369461 圖8(A)〜圖8(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一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 圖。 圖9(A)〜圖9(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二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 圖。 5圖10(A)〜圖10(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三的攝影透鏡的各像 差圖。 圖11 (A)〜圖11 (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四的攝影透鏡的各像 差圖。 圖12(A)〜圖12(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五的攝影透鏡的各像 10差圖。 圖13是用於說明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車載用攝影裝置的配 置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攝影透鏡 5攝影元件 101,102車外攝影機 L1第一透鏡 L4第四透鏡 St孔徑光闌 2ω全視場角 2軸上光束 11,12遮光機構 103車内攝影機 L2第二透鏡 ΡΡ光學部件 Ζ光軸 3,4轴外光束 100汽車 Pim成像位置 L3第三透鏡 Sim像面 RX3曲率半徑 Q3第二透鏡的物側的面與光的交點 CQ3通過點Q3且以光軸上的點為中心的圓 X3軸外光束最外側的光線與第二透鏡的物側面的交點 45 M369461 CX3通過點X3且以光軸上的點為中心的圓 P3點X3的透鏡面的法線與光轴的交點 ED 1第一透鏡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个u R1第一透鏡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和 R2第一透鏡的像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R3第二透鏡的物側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徑 R4第二透鏡的像側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徑 R5第三透鏡的物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和 R6第二透鏡的像侧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和 R8第四透鏡的物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R9第四透鏡的像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R10光學部件的物側的面 R11光學部件的像側的面 D1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 D2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3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 D4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5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 D6第三透鏡和孔徑光闌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7孔徑光闌和第四透鏡的光軸上的空 D8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 、 D9第四透鏡和光學部件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10光學部件的中心厚度 光學部件和攝影元件的光轴上的空氣間隔 46

Claims (1)

  1. M369461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攝影透鏡,其中,從物側依次包括負的第一透 鏡、負的第二透鏡、正的第三透鏡、光闌、及正的第四透 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的各透鏡的至 5少單側的面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的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為 3 5以下’滿足下述條件式(1): -〇.2<(R3+R4)/(R3-R4)<〇.2 ......(1) 其中, R3為該第二透鏡的物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10 114為該第二透鏡的像側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徑。 2 ’種攝影透鏡,其中,從物侧依次包括:將凹面朝 向像側的彎月形狀的負的第一透鏡、物侧的面及像側的面 為非球面的第二透鏡、物側的面為非球面的正的第三透 鏡、光闌、像侧的面為非球面的正的第四透鏡,該第三透 鏡的材質對d線的阿貝數為35以下,滿足下述條件式(2): 1.0<D3/f<5.0 ……(2) 其中, f為整個系統的焦距, D3為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 2〇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中’滿足下述條件式(3): 2.0<D2/f<5.0 ......(3) 其中, f為整個系統的焦距, 25 D2為該第—透鏡和該第二透鏡的光軸上的$氣間隔。 47 M36946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中,滿足下述條件式(4): 0.01<|fl2/f34|<0.5 ......(4) 其中, 5 fl 2為該第一透鏡和該第二透鏡的合成焦距, f34為該第三透鏡和該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中’滿足下述條件式(5): 2.5<(D4+D5)/f<5.5 ......(5) 10 其中, f為整個系統的焦距, D4為該第二透鏡和該第三透鏡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5為該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15中,滿足下述條件式(6): 2.1<Dl/f<5.5 ......(6) 其中, f為整個系統的焦距, D1為該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 20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中,滿足下述條件式(7): 10.0<L/f<20.0 ......(7) 其中, f為整個系統的焦距, 48 M369461 L為從該第一透鏡的物側的面到像面在光軸上的距 離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中,滿足下述條件式(8): 5 1.5<Bf/f<4.0 ......(8) 其中, f為整個系統的焦距, Bf為該第四透鏡的像側的面到像面在光軸上的距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或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 10中,滿足下述條件式(9): 〇-3<(R8-R9)/(R8+R9)<1.〇 ......⑼ 其中, 15 R8為該第四透鏡物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R9為該第四透鏡像側的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10. 一種攝影裝置,其包括如申請專利 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攝影透鏡。 範圍第1項至第 49
TW98210104U 2009-04-10 2009-06-08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TWM369461U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95569 2009-04-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69461U true TWM369461U (en) 2009-11-21

Family

ID=42627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210104U TWM369461U (en) 2009-04-10 2009-06-08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62069U (zh)
TW (1) TWM36946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7215B2 (ja) * 2009-11-04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199893B (zh) * 2015-04-27 2021-06-0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12630952B (zh) * 2020-12-22 2022-05-27 之江实验室 一种超薄小口径高分辨率内窥显微物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62069U (zh)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0404B2 (en) Imaging lens
US8902516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9019634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8896939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100226020A1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TWM394464U (en)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device
JP5889880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075223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650082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042039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TWM369461U (en)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TWM368071U (en) Photographing lens and photographing device
JP5778259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667025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73150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73154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73153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73148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73146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