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51462B - 保健裝置 - Google Patents
保健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51462B TWI851462B TW112141776A TW112141776A TWI851462B TW I851462 B TWI851462 B TW I851462B TW 112141776 A TW112141776 A TW 112141776A TW 112141776 A TW112141776 A TW 112141776A TW I851462 B TWI851462 B TW I85146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lth care
- cone
- column
- care device
- frequency wa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1744 T-lymphocyt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467 acupunc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0822 natural killer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719 b-lymph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800005049 Beta-endorph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04127 Cytoki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0000695 Cytoki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00 immun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470 mitochondr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ZKHQWZAMYRWXGA-KQYNXXCUSA-J ATP(4-) Chemical compound C1=NC=2C(N)=NC=NC=2N1[C@@H]1O[C@H](COP([O-])(=O)OP([O-])(=O)OP([O-])([O-])=O)[C@@H](O)[C@H]1O ZKHQWZAMYRWXGA-KQYNXXCUSA-J 0.000 description 2
- ZKHQWZAMYRWXGA-UHFFFAOYSA-N Adenosine triphosphate Natural products C1=NC=2C(N)=NC=NC=2N1C1OC(COP(O)(=O)OP(O)(=O)OP(O)(O)=O)C(O)C1O ZKHQWZAMYRWXG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2400000748 Beta-endorph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190 Enzym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790 Enzym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1218 Inflamm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OPZMFQRCBYPJU-NTXHZHDSSA-N beta-endorphin Chemical compound C([C@@H](C(=O)N[C@@H](CCCCN)C(=O)N[C@@H](CC(N)=O)C(=O)N[C@@H](C)C(=O)N[C@@H]([C@@H](C)CC)C(=O)N[C@@H]([C@@H](C)CC)C(=O)N[C@@H](CCCCN)C(=O)N[C@@H](CC(N)=O)C(=O)N[C@@H](C)C(=O)N[C@@H](CC=1C=CC(O)=CC=1)C(=O)N[C@@H](CCCCN)C(=O)N[C@@H](CCCCN)C(=O)NCC(=O)N[C@@H](CCC(N)=O)C(O)=O)NC(=O)[C@H](CC(C)C)NC(=O)[C@@H](NC(=O)[C@@H](NC(=O)[C@H](CC(C)C)NC(=O)[C@H]1N(CCC1)C(=O)[C@@H](NC(=O)[C@H](CCC(N)=O)NC(=O)[C@H](CO)NC(=O)[C@H](CCCCN)NC(=O)[C@H](CCC(N)=O)NC(=O)[C@H](CO)NC(=O)[C@@H](NC(=O)[C@H](CCSC)NC(=O)[C@H](CC=1C=CC=CC=1)NC(=O)CNC(=O)CNC(=O)[C@@H](N)CC=1C=CC(O)=CC=1)[C@@H](C)O)[C@@H](C)O)C(C)C)[C@@H](C)O)C1=CC=CC=C1 WOPZMFQRCBYPJU-NTXHZHDS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54 inflamma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34 stratum corne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8070 Interferon-gamm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4328 Interferon-gamm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85 bone marro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170 cell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05 cytoplas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865 immune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7 immune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3130 interferon gamma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376 long-term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65 lymph nod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698 lymph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38 lymphoid progenitor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9 micro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627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59 peripheral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6 peripheral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55 prolif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52 sple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835 visce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保健裝置,係設置於一架體,該保健裝置至少包含:一低頻波發射器;其中,該低頻波發射器能夠發射一預定頻率的一低頻波,該預定頻率為介於1.27至1.81Hz之間。本發明之保健裝置可以增加血液中活化T細胞的含量,以達到可便利操作、精確辨識使用位置,且非侵入式、非接觸式、不會有過度能量風險而造成傷害的保健功效。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保健裝置及保健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將低頻波傳遞至人體以進行人體保健的保健裝置及保健方法。
目前已知的保健方式例如有刮痧、拔罐、針灸、按摩等,雖然可以達到保健的目的,但也有其缺點,例如:刮痧會使得皮膚受損,而增加感染的風險;拔罐效果與刮痧接近,但是使用上需要以罐體與皮膚接觸,因此罐體的清潔與衛生堪慮;針灸,係以針侵入人體所對應的穴位,因此有侵入性風險;按摩,雖然沒有侵入性風險,但是卻要仰賴他人幫助放鬆肌肉。
前述針灸保健方式的改良,有如微波針灸儀對人體穴位採用非侵入式輻射的保健裝置,微波針灸儀採用的微波振盪器其震盪頻率高達1000-2000兆赫(MHz),這很容易因為過度輻射(能量)而造成傷害。實言之,微波針灸儀也是需要對應人體穴位才能發揮功效,然而一般人卻不是中醫相關的專業人士,並無法精確地辨認出每個人各自的穴位,所以微波針灸儀實際上並不是可以普遍化的保健裝置。
因此,開發具有可便利操作、精確辨識使用位置,且非侵入式、非接觸式、不會有過度能量風險而造成傷害的保健裝置及保健方法,實為業界的趨勢。
本發明主要是基於認知到人體主要組織器官(指的是有機體,而非人工組織或器官)具有固有的震盪頻率,例如頭部為8-12Hz,胸腔為4-6Hz,心臟為5Hz,腹腔為6-9Hz,血液流動頻率為1.2Hz,骨頭組織為1.8Hz。當人體的某一部位處於0-20Hz的低頻波場域時,例如低音波或稱為次聲波(其相對稱呼為高於20kHz的超音波或超聲波),若其聲壓強度(Sound Pressure Level,單位為dB)達到一定的閾值,則會先使得位於此部位所對應的組織器官外層的彈性壁先進入振動的狀態,接著這個振動會傳導給組織器官的內部。特別地,當低音波的頻率與組織器官的前述固有震盪頻率同步時就會產生共振,此時組織器官所受到的刺激最大。當以低音波所引發的共振方式作用於組織器官時,其同時也會作用於組織器官的細胞結構例如細胞的粒線體(mitochondrion),粒線體是細胞內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場所,為細胞的活動提供了化學能量,所以有「細胞的發電站」(the powerhouse of the cell)之稱。另外,前述低音波所引發的共振作用於粒線體也會影響一些酶與細胞膜的結合狀態及酶的活性。同時,一定強度的低音波作用時,波的能量可被轉化為熱能、生物化學能和生物電能,從而直接作用於組織器官進而使受損的組織可以在低音波刺激下得到修復而恢復正常的功能。使用低音波做為保健裝置的元件,則可以避免高頻率微波振盪器所產生的過度能量風險而造成傷害的問題。另外在此特別說明的是,以上低音波僅為低頻波的一個舉例,低頻波也可包含電波或光波等電磁波。
本發明另外認知到按照中醫的理論,人體肚臍是神闕穴且是任脈、督脈、帶脈、衝脈通過之處,因而當刺激神闕穴時就能夠藉由經絡聯繫五臟六腑而調整全身。再者依照西醫的理論,肚臍是人體腹部中表皮角質層最薄之處而且肚臍下並無脂肪組織,因此其屏障功能最弱。另外,肚臍皮膚除了一般皮膚所具有的微循環血管之外,還更具有豐富的靜脈網及腹下動脈分支,因此只要對肚臍皮膚微循環血管內血液的進行某種作用或改變,就可以將此作用或改變帶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中。而且,人體肚臍很容易辨識其位置也不會因人的身高胖瘦而異,因此以肚臍做為保健裝置施用在人體的對應位置,則會有令使用者能夠精確辨識使用位置的優勢。
本發明另外認知到將低音波發射器以不與肚臍接觸的方式,使低音波發射器朝向肚臍發射低音波以達成類似針灸的效果,則可以達到非侵入式、非接觸式的保健方式。由於認知到低音波可以達成類似針灸的效果,且針灸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是針灸可以增加干擾素伽瑪(Interferon gamma,γ-IFN)及神經胜肽beta-endorphin(β腦內啡)的含量而激活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細胞也會分泌細胞激素(cytokine),細胞激素則可以調控發炎反應。NK細胞是一種細胞質中具有大顆粒的淋巴球而為免疫細胞,是由骨髓淋巴樣幹細胞發育而成,主要分布於外周血(包含微循環血管內血液)和脾臟,在淋巴結和其他組織中也有少量存在。
基於前述「肚臍是人體腹部中表皮角質層最薄之處而且肚臍下並無脂肪組織,因此其屏障功能最弱。另外,肚臍皮膚除了一般皮膚所具有的微循環血管之外,還更具有豐富的靜脈網及腹下動脈分支,因此只要對肚臍皮膚微循環血管內血液的進行某種作用或改變,就可以將此作用或改變帶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中」,因此,當以低音波發射器朝向肚臍發射低音波,則會引發類似針灸的效果,使得肚臍皮膚微循環血管內血液中的γ-IFN及β腦內啡的含量會增加而激活NK細胞、B細胞(B cell、B lymphocyte)及活化T細胞(Active T cell、Active T lymphocyte),並且因為NK細胞、B細胞及活化T細胞分泌細胞激素而可以調控發炎反應或分泌抗體。所以,只要檢測血液中NK細胞、B細胞或活化T細胞的含量變化即可驗證本發明保健裝置的功效。
基於上述說明,本發明提供一種保健方法,係於一使用者的一肚臍的前方且與該肚臍形成一預定距離的一預定位置,以一低頻波發射器朝該肚臍發射一預定頻率的一低頻波。
基於上述說明,本發明提供又一種保健方法,係於一使用者的一肚臍的前方且與該肚臍形成一預定距離的一預定位置,以一保健裝置朝該肚臍發射一預定頻率的一低頻波;其中,該保健裝置至少包含:一低頻波發射器、一柱體及一錐體;該柱體具有一柱體頂面、一柱體底面及兩端分別與該柱體頂面及該柱體底面相接的一柱身;該錐體具有一頂點、一錐體底面及兩端分別與該頂點及該錐體底面相接的一錐身;以及,該柱體頂面係與該錐體底面對應相接合,且該低頻波發射器係與該柱體底面相連接。
於一實施例中,該預定位置係位於以該肚臍為一虛擬頂點的一虛擬錐體的一虛擬底面上,該預定距離為介於5至8公分之間;且,該預定位置係位於該虛擬底面的中心,該虛擬錐體為圓錐體且該預定位置是位於圓形的該虛擬底面的圓心且該預定距離為圓心與該肚臍的距離。其中,該頂點是位於該預定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該頂點還設置有朝向遠離該錐體底面的方向的一呈直立式的棒體,且該棒體的長度方向與通過該錐體底面的一錐體底面中心的一錐體底面法線重合並朝向該肚臍。其中,該棒體的一棒體尖端是位於該預定位置。
基於上述說明,本發明提供一種保健裝置,其至少包含:一低頻波發射器、一柱體及一錐體;該柱體具有一柱體頂面、一柱體底面及兩端分別與該柱體頂面及該柱體底面相接的一柱身;該錐體具有一頂點、一錐體底面及兩端分別與該頂點及該錐體底面相接的一錐身;以及,該柱體頂面係與該錐體底面對應相接合,且該低頻波發射器係與該柱體底面相連接;其中,該低頻波發射器能夠發射一預定頻率的一低頻波。
於一實施例中,該預定頻率為介於1.27至1.81Hz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該預定頻率為1.45Hz。
藉以,本發明人所提出之保健裝置及保健方法達到可便利操作、精確辨識使用位置,且非侵入式、非接觸式、不會有過度能量風險而造成傷害的保健功效。
為利瞭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1,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保健方法,係於一使用者1的一肚臍11的前方且與該肚臍11形成一預定距離D的一預定位置P,以一低頻波發射器2朝該肚臍11發射一預定頻率的一低頻波W。前述「前方」係指人體的腹部方向的前方並與人體背部所指的「後方」相對應,該預定位置P係位於以該肚臍11為一虛擬頂點S1的一虛擬錐體S的一虛擬底面S2上,使得該預定距離D為不大於8公分,或該預定距離D為不小於5公分,或該預定距離D為介於5至8公分之間。較佳地,該預定位置P係位於該虛擬底面S2的中心,例如該虛擬錐體S為圓錐體且該預定位置P是位於圓形的該虛擬底面S2的圓心且該預定距離D為圓心與該肚臍11的距離其介於5至8公分之間。
該低頻波發射器2較佳為一低音波換能器,因此該低頻波W可以為一低音波,該低音波換能器的結構中包含一電源21及一振動件22,該振動件22與該電源21係電性連接,該振動件22為一呈圓盤狀的壓電陶瓷換能器,該壓電陶瓷換能器係採用厚度方向極化的壓電材料所製成,該電源21提供電力給該振動件22使得該振動件22於厚度方向振動而產生該預定頻率的該低音波,其中該預定頻率為不大於1.81Hz,或該預定頻率為不小於1.27Hz,或該預定頻率為介於1.27至1.81Hz之間。最佳地,該預定頻率為1.45Hz。
< 檢測方法及效果 >
對P人員及Q人員執行前述保健方法,其中該預定距離D為5公分,該預定頻率為1.45Hz,該低頻波為低音波。P人員的年齡是74歲,男性;Q人員的年齡是72歲,女性。於執行前述保健方法之前,對P人員及Q人員抽血取樣送交醫學檢驗所進行免疫學檢查,檢驗活化T細胞含量百分比。於執行前述保健方法2小時之後的第19天也同樣再次對P人員抽血取樣送交醫學檢驗所進行免疫學檢查,而於執行前述保健方法2小時之後的第42天也同樣再次對Q人員抽血取樣送交醫學檢驗所進行免疫學檢查,也是同樣檢驗活化T細胞含量百分比,並將結果記載於後述表一。
表一
P人員 | Q人員 | |||||
執行前 | 執行後 | 變化率=執行後/執行前 | 執行前 | 執行後 | 變化率=執行後/執行前 | |
活化T細胞含量 | 6.2% | 12.8% | 206.5% | 5.3% | 7.9% | 149% |
從表一可以得知,P人員於執行前述保健方法之前的活化T細胞含量為6.2%,於執行前述保健方法之後的活化T細胞含量則增加為12.8%,變化率為206.5%,也就是活化T細胞含量增加了106.5%。Q人員於執行前述保健方法之前的活化T細胞含量為5.3%,於執行前述保健方法之後的活化T細胞含量則增加為7.9%,變化率為149%,也就是活化T細胞含量增加了49%。因此,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保健方法可以促使活化T細胞的增生,且只要單次執行2小時就可以使得活化T細胞含量增加,即使經過42天之後仍然可以維持49%的增加量。顯然地,本發明的保健方法深具有效且可以維持長久的保健功效。
請參閱圖2及圖3,本發明又提供一種可用以執行前述保健方法的保健裝置100,該保健裝置100包含:前述該低頻波發射器2、一柱體3及一錐體4。該柱體3較佳為圓柱體,該柱體3具有一柱體頂面31、一柱體底面32及兩端分別與該柱體頂面31及該柱體底面32相接的一柱身33。該錐體4具有一頂點40、一錐體底面41及兩端分別與該頂點40及該錐體底面41相接的一錐身42。其中,該柱體頂面31係與該錐體底面41對應相接合例如以焊接或螺絲鎖固。較佳地,該柱體3及該錐體4分別為金屬柱體及金屬錐體。更佳地,該柱體3及該錐體4為一體成形,換言之,該柱體頂面31、該柱身33、該錐身42及該頂點40為一體成形。
該低頻波發射器2係與該柱體底面32相連接,較佳地該低頻波發射器2係與該柱體底面32直接相連接,例如該低頻波發射器2焊接或以螺絲鎖固於該柱體底面32,因此當啟動該電源21後會使得該振動件22產生該預定頻率的該低頻波W(請再度參閱圖1)。接著,該低頻波W傳遞至該柱體底面32,再接著利用該柱身33依序往該錐體4的該錐體底面41及該頂點40傳遞,並利用該錐體4由該錐體底面41的較寬而往該頂點40的較窄而成形為錐形之設計,而使該低頻波W越往該頂點40傳遞時其能量越形聚集。因此,當該低頻波W傳遞至該頂點40時,該低頻波W其能量聚集到最大,且從該頂點40朝該肚臍11發射;由於該錐體4的該頂點40為一尖端,因此該低頻波W可以形成類似電學中的「尖端放電」的原理而將該低頻波W的能量集中於該頂點40而放出並且朝向該肚臍11發射。特別說明的是,此時該頂點40是位於該預定位置P。
請參閱圖4,於另一實施例中,該低頻波發射器2係以一管路5與該柱體底面32相連接,該低頻波W係藉由該管路5而從該低頻波發射器2傳遞至該柱體底面32,接著如前所述傳遞至該頂點40並朝該肚臍11發射。利用該管路5的設置可以使得該低頻波發射器2的該電源21及/或該振動件22遠離人體,以避免已經植入人體內部的電子裝置受到干擾。
請參閱圖5,於另一實施例中,在該頂點40還設置有朝向遠離該錐體底面41的方向的一呈直立式的棒體401,較佳地該棒體401為金屬棒體例如金屬絲或線,且該棒體401的長度方向與通過該錐體底面41的錐體底面中心C的錐體底面法線N重合並朝向該肚臍11。因此,可以更引導該低頻波W的能量集中於該棒體401的一棒體尖端402而放出並且朝向該肚臍11發射。特別說明的是,此時該棒體尖端402是位於該預定位置P。
請參閱圖6,於另一實施例中,該保健裝置100係設置於一架體200,使用者1係平躺於平台上(圖未繪出),該架體200係架設於平台上,該保健裝置100係位於使用者的肚臍上方。如此,使用者於保健過程也可以獲得適當地休息。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發明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使用者
11:肚臍
2:低頻波發射器
21:電源
22:振動件
200:架體
100:保健裝置
3:柱體
31:柱體頂面
32:柱體底面
33:柱身
4:錐體
40:頂點
401:棒體
402:棒體尖端
41:錐體底面
42:錐身
5:管路
C:錐體底面中心
D:預定距離
N:錐體底面法線
P:預定位置
S:虛擬錐體
S1:虛擬頂點
S2:虛擬底面
W:低頻波
圖1是本發明的保健方法於實施時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於執行保健方法時的保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保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設置有管路的保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設置有直立式的棒體的保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保健裝置設置於架體的結構示意圖。
1:使用者
11:肚臍
2:低頻波發射器
21:電源
22:振動件
D:預定距離
P:預定位置
S:虛擬錐體
S1:虛擬頂點
S2:虛擬底面
W:低頻波
Claims (9)
- 一種保健裝置,係設置於一架體(200),該保健裝置(100)至少包含:一低頻波發射器(2);其中,該低頻波發射器(2)能夠發射一預定頻率的一低頻波(W),該預定頻率為1.45Hz;其中,該保健裝置(100)係設置於一使用者(1)的一肚臍(11)的前方且與該肚臍(11)形成一預定距離(D)的一預定位置(P),且該低頻波發射器(2)不與該肚臍(11)接觸;該保健裝置(100)更包含一柱體(3)及一錐體(4);該柱體(3)具有一柱體頂面(31)、一柱體底面(32)及兩端分別與該柱體頂面(31)及該柱體底面(32)相接的一柱身(33);該錐體(4)具有一頂點(40)、一錐體底面(41)及兩端分別與該頂點(40)及該錐體底面(41)相接的一錐身(42);以及,該柱體頂面(31)係與該錐體底面(41)對應相接合,且該低頻波發射器(2)係與該柱體底面(32)相連接。
- 如請求項1所述之保健裝置,其中,該低頻波發射器(2)為一低音波換能器,該低頻波(W)為一低音波。
- 如請求項2所述之保健裝置,其中,該柱體(3)為圓柱體,且該柱體(3)及該錐體(4)為一體成形。
- 如請求項3所述之保健裝置,其中,該低頻波發射器(2)係以一管路(5)與該柱體底面(32)相連接。
- 如請求項4所述之保健裝置,其中,該頂點(40)還設置有朝向遠離該錐體底面(41)的方向的一呈直立式的棒體(401)。
- 如請求項5所述之保健裝置,其中,該棒體(401)的長度方向與通過該錐體底面(41)的一錐體底面中心(C)的一錐體底面法線(N)重合。
- 如請求項6所述之保健裝置,其中,該棒體(401)的長度方向朝向該肚臍(11)。
- 如請求項7所述之保健裝置,其中,該棒體(401)的一棒體尖端(402)是位於該預定位置(P)。
- 如請求項8所述之保健裝置,其中,該使用者(1)係平躺於一平台上,該架體(200)係架設於該平台上,且該保健裝置(100)係位於該使用者(1)的該肚臍(11)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41776A TWI851462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保健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41776A TWI851462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保健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06591A TW202406591A (zh) | 2024-02-16 |
TWI851462B true TWI851462B (zh) | 2024-08-01 |
Family
ID=90822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41776A TWI851462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保健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51462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13640B (en) * | 1998-09-09 | 2000-12-01 | Collective Health Co Ltd | Method of pulse-modulating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for electric stimulator and the device |
TW201408346A (zh) * | 2012-06-26 | 2014-03-01 | Hakuju Inst For Health Science | 電位治療裝置 |
TW201529118A (zh) * | 2014-01-24 | 2015-08-01 | Taiwan Resonantwave Inc | 自律神經放鬆之共振波頻率配方及控制方法 |
-
2022
- 2022-03-31 TW TW112141776A patent/TWI85146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13640B (en) * | 1998-09-09 | 2000-12-01 | Collective Health Co Ltd | Method of pulse-modulating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for electric stimulator and the device |
TW201408346A (zh) * | 2012-06-26 | 2014-03-01 | Hakuju Inst For Health Science | 電位治療裝置 |
TW201529118A (zh) * | 2014-01-24 | 2015-08-01 | Taiwan Resonantwave Inc | 自律神經放鬆之共振波頻率配方及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06591A (zh) | 2024-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661124U (zh) | 保健装置 | |
US7648471B2 (en) | Medical apparatus, use and methods | |
US11786440B2 (en) | Device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and uses thereof | |
US20050054958A1 (en) | Low frequency vibration assisted blood perfusion emergency system | |
TWM628886U (zh) | 保健裝置 | |
CN103830850A (zh) | 多通道超声穴位刺激方法及装置 | |
TWI851462B (zh) | 保健裝置 | |
TWM638574U (zh) | 保健裝置 | |
TWI824937B (zh) | 保健裝置 | |
TWI814328B (zh) | 保健裝置 | |
CN220193829U (zh) | 保健装置 | |
TWI820960B (zh) | 保健方法 | |
CN116920281A (zh) | 保健装置及保健方法 | |
JP2011062373A (ja) | 超音波発振ユニット及び超音波発振システム | |
CN219049394U (zh) | 保健装置 | |
CN117919072A (zh) | 保健装置及保健方法 | |
TWM665282U (zh) | 保健裝置 | |
TWI832746B (zh) | 保健裝置 | |
JP2016195618A (ja) | 血管内皮機能障害を処置する装置、ならびにPLCγ1、ERK5またはERK1/2の活性化制御方法 | |
CA2540439C (en) | Low frequency vibration assisted blood perfusion emergency system | |
US20230301869A1 (en) | Device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and uses thereof | |
Bellomo et al. | The applied mechanical vibration as ultrasound energy | |
LT6934B (lt) | Ultragarsinis kraujagyslių rekanalizacijos įrenginys | |
CN110681075A (zh) | 椭球面聚声耳穴超声失眠理疗仪 | |
CN110681076A (zh) | 双曲面聚声耳穴超声失眠理疗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