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1058B - 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41058B TWI841058B TW111143964A TW111143964A TWI841058B TW I841058 B TWI841058 B TW I841058B TW 111143964 A TW111143964 A TW 111143964A TW 111143964 A TW111143964 A TW 111143964A TW I841058 B TWI841058 B TW I84105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light
- control signal
- emitting element
-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驅動電流產生電路依據資料電壓、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產生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或第三驅動電流。切換電路依據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產生的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或第三驅動電流提供至對應的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或第三發光元件。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
將指紋辨識整合於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器或其他類型的顯示器(如OLED、LCD、uLED,...)顯示器,不但可增進使用者進行便利、快速的輸入,且可提供互動的存取功能,因此已逐漸應用於一些攜帶型電子裝置中,例如行動電話或筆記型電腦。
於傳統指紋辨識顯示器中,指紋辨識面板係直接貼附於顯示面板上(on cell)。此種裝配方法雖然簡單,但指紋辨識面板的厚度會較厚。為了改善這些缺點,一種於顯示器之像素陣列(pixel array)結構中嵌入指紋感測器(in cell)的技術便被提出。然而,在不增加顯示面板的面積的情形下,要在像素陣列中嵌入感測器勢必須騰出空間容納感測器,因此如何降低顯示面板的畫素電路的面積為十分重要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具有可大幅縮減畫素電路面積的電路結構,而適合應用於內嵌式指紋辨識技術。
本發明的畫素電路包括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第三發光元件以及切換電路。驅動電流產生電路耦接資料線,接收來自資料線的資料電壓,依據資料電壓、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產生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或第三驅動電流。切換電路耦接驅動電流產生電路以及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以及第三發光元件,依據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將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以及第三驅動電流分別提供給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以及第三發光元件,以分別驅動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以及第三發光元件發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電流產生電路包括第一電晶體至第八電晶體以及電容。第一電晶體的一端耦接資料線,第一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一控制信號。第二電晶體耦接於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第一參考電壓之間,第二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三電晶體耦接於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第一參考電壓之間,第三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二發光控制信號。第四電晶體耦接於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第一參考電壓之間,第四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發光控制信號。電容的一端耦接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第五電晶體與第六電晶體串接於電容的另一端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之間,第五電晶體與第六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一控制信號。第七電晶體耦接於第五電晶體與第六電晶體的共同接點與第二參考電壓之間,第七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二控制信號。第八電晶體耦接於電源電壓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之間,第八電晶體的控制端耦接電容的另一端,於重置及寫入期間,第二控制信號先導通第七電晶體的控制端,而後第一控制信號導通第一電晶體、第五電晶體與第六電晶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切換電路包括第九電晶體至第十一電晶體。第九電晶體耦接於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第一發光元件之間,第九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十電晶體耦接於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第二發光元件之間,第十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二發光控制信號。第十一電晶體耦接於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第三發光元件之間,第十一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發光控制信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於發光期間,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導通第二電晶體、第三電晶體以及第四電晶體其中之一,並對應地導通第九電晶體、第十電晶體以及第十一電晶體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切換電路包括第十二電晶體至第十四電晶體。第十二電晶體耦接於第九電晶體與第一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重置電壓之間,第十二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控制信號。第十三電晶體耦接於第十電晶體與第二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重置電壓之間,第十三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控制信號。第十四電晶體耦接於第十一電晶體與第二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重置電壓之間,第十四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控制信號,其中第三控制信號於重置及寫入期間導通第十二電晶體、第十電晶體與第十四電晶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以及第三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掃描驅動電路、資料驅動電路以及多個畫素電路。掃描驅動電路提供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資料驅動電路提供資料電壓。多個畫素電路耦接掃描驅動電路以及資料驅動電路,各畫素電路包括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第三發光元件以及切換電路。驅動電流產生電路耦接資料線,接收來自資料線的資料電壓,依據資料電壓、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產生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或第三驅動電流。切換電路耦接驅動電流產生電路以及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以及第三發光元件,依據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將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以及第三驅動電流分別提供給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以及第三發光元件,以分別驅動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以及第三發光元件發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電流產生電路包括第一電晶體至第八電晶體以及電容。第一電晶體的一端耦接資料線,第一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一控制信號。第二電晶體耦接於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第一參考電壓之間,第二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三電晶體耦接於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第一參考電壓之間,第三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二發光控制信號。第四電晶體耦接於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第一參考電壓之間,第四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發光控制信號。電容的一端耦接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第五電晶體與第六電晶體串接於電容的另一端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之間,第五電晶體與第六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一控制信號。第七電晶體耦接於第五電晶體與第六電晶體的共同接點與第二參考電壓之間,第七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二控制信號。第八電晶體耦接於電源電壓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之間,第八電晶體的控制端耦接電容的另一端,於重置及寫入期間,第二控制信號先導通第七電晶體的控制端,而後第一控制信號導通第一電晶體、第五電晶體與第六電晶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切換電路包括第九電晶體至第十一電晶體。第九電晶體耦接於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第一發光元件之間,第九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十電晶體耦接於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第二發光元件之間,第十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二發光控制信號。第十一電晶體耦接於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第三發光元件之間,第十一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發光控制信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於發光期間,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導通第二電晶體、第三電晶體以及第四電晶體其中之一,並對應地導通第九電晶體、第十電晶體以及第十一電晶體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切換電路包括第十二電晶體至第十四電晶體。第十二電晶體耦接於第九電晶體與第一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重置電壓之間,第十二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控制信號。第十三電晶體耦接於第十電晶體與第二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重置電壓之間,第十三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控制信號。第十四電晶體耦接於第十一電晶體與第二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重置電壓之間,第十四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第三控制信號,其中第三控制信號於重置及寫入期間導通第十二電晶體、第十電晶體與第十四電晶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以及第三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
基于上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驅動電流產生電路可依據資料電壓、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產生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或第三驅動電流,切換電路可依據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產生的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或第三驅動電流提供至對應的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或第三發光元件。相較於習知技術中一個發光元件需由對應的一個畫素電路以及一條資料線驅動,上述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將三個發光元件整合至一個畫素電路中,且一個畫素電路僅需使用一條資料線,因此可大幅縮減畫素電路面積的電路結構,而使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更適合應用於內嵌式(in cell)指紋辨識顯示技術。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顯示面板100包括掃描驅動電路102、資料驅動電路104以及多個畫素電路P1,各個畫素電路P1分別通過對應的資料線DL與掃描線GL耦接至資料驅動電路104以及掃描驅動電路102,並依據掃描驅動電路102提供的控制信號以及資料驅動電路104提供的資料信號顯示影像畫面。
進一步來說,畫素電路P1的實施方式可如圖2所示,包括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切換電路204、第一發光元件RE、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耦接對應的資料線DL以及切換電路204,切換電路還耦接第一發光元件RE、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其中第一發光元件RE、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為以發光二極體實施,然不以此為限,發光二極體的陽極與陰極分別耦接切換電路204與接地電壓OVSS。第一發光元件RE、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分別用以顯示紅色、綠色以及藍色的影像畫面。
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可接收來自資料線DL的資料電壓D1以及來自掃描線GL的第一發光控制信號EMR[n]、第二發光控制信號EMG[n]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EMB[n],其中n代表第n條掃描線GL所提供的控制信號,n為正整數。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可依據資料電壓DL、第一發光控制信號EMR[n]、第二發光控制信號EMG[n]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EMB[n]產生第一驅動電流IR、第二驅動電流IG或第三驅動電流IB,其中第一驅動電流IR、第二驅動電流IG或第三驅動電流IB分別用以驅動第一發光元件RE、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進行發光。
切換電路204可依據第一發光控制信號EMR[n]、第二發光控制信號EMG[n]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EMB[n]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提供的驅動電流提供給對應的發光元件,以切換進行發光的發光元件。例如,當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產生第一驅動電流IR時,切換電路204將第一驅動電流IR提供給第一發光元件RE,以驅動第一發光元件RE進行發光,當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產生第二驅動電流IG時,切換電路204將第二驅動電流IG提供給第二發光元件GE,以驅動第二發光元件GE進行發光,當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產生第三驅動電流IB時,切換電路204將第三驅動電流IB提供給第三發光元件BE,以驅動第三發光元件BE進行發光。如此將三個發光元件整合至一個畫素電路P1中,並藉由第一發光控制信號EMR[n]、第二發光控制信號EMG[n]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EMB[n]來控制畫素電路P1選擇發光的發光元件,可大幅縮減畫素電路P1的面積,使顯示面板100可騰出更多空間放置指紋辨識感測器,而讓顯示面板100以及畫素電路P1更適合應用於內嵌式指紋辨識顯示技術。
圖3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畫素電路的示意圖。詳細來說,畫素電路P1的實施方式可如圖3所示,其中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包括電晶體M1~M8以及電容C1,切換電路204包括電晶體M9~M14。在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中,電晶體M1的第一端耦接資料線DL,電晶體M2~M4並聯連接於電晶體M1的第二端與參考電壓Vref1之間。電容C1耦接於電晶體M1的第二端與電晶體M8的控制端之間,電晶體M8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電源電壓OVDD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的輸出端。電晶體M5與M6串接於電晶體M8的控制端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的輸出端之間,電晶體M7耦接於電晶體M5與M6的共同接點與參考電壓Vref2之間。在切換電路204中,電晶體M9~M11分別耦接於驅動電流產生電路202的輸出端與對應的第一發光元件RE、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之間,電晶體M12~14則分別耦接於重置電壓VRS與對應的第一發光元件RE、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之間。
如圖4所示,掃描驅動電路102可於重置及寫入期間TCW將輸出至電晶體M7的第一控制信號S1[n]拉低至低電壓準位,以導通電晶體M7,而後再將輸出至電晶體M1、M5以及M6的第二控制信號S2[n]拉低至低電壓準位,以將資料線DL提供的資料電壓D1儲存於電容C1,而使電晶體M8的閘極電壓Vg具有對應的資料電壓D1的電壓值。此外,掃描驅動電路102還可將輸出至電晶體M12~M14的第三控制信號S3拉低至低電壓準位,以重置電晶體M12~M14與第一發光元件RE、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的連接處的電壓(亦即發光二極體的陽極的電壓)重置為重置電壓VRS,其中第三控制信號S3可例如為相鄰的掃描線的第一控制信號(例如S1[n-1]或S1[n+1]),然不以此為限,只要能在重置及寫入期間TCW導通電晶體M12~M14的信號皆可做為第三控制信號S3,此外,重置電壓VRS可例如為接地電壓,然不以此為限。
在發光期間中,例如在第一發光元件RE的發光期間TR中,第一控制信號S1[n]、第二控制信號S2[n]以及第三控制信號S3處於高電壓準位,而使電晶體M1、M5~M7以及M12~M14處於斷開狀態,此外第一發光控制信號EMR[n]被拉低至低電壓準位而使電晶體M2以及M9進入導通狀態,電晶體M3、M4、M10以及M11則處於斷開狀態。此時電晶體M8可依據電容C1所儲存的資料電壓D1輸出驅動電流IR,驅動電流IR可流經導通的電晶體M9而被提供給第一發光元件RE,以驅動第一發光元件RE進行發光。類似地,掃描驅動電路102也可以相同的方式在發光期間TG與TB驅動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在此不再贅述其實施方式。
圖5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操作時序圖。如圖5所示,假設顯示面板100包括M條掃描線GL(M為正整數),顯示面板100在顯示影像畫面時,可依據上述實施例的驅動方式輪流地驅動各畫素電路P1的第一發光元件RE、第二發光元件GE以及第三發光元件BE,亦即可先輪流驅動各條掃描線GL上的畫素電路P1的第一發光元件RE,再輪流驅動各條掃描線GL上的畫素電路P1的第二發光元件GE,而後再輪流驅動各條掃描線GL上的畫素電路P1的第三發光元件BE,以使顯示面板100依序輪流地顯示紅色、綠色以及藍色的影像畫面,藉由視覺殘留的效應來使觀看者看到彩色畫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畫素電路P1的切換電路204也可不包括電晶體M12~M14,在此情形下,掃描驅動電路102可不需提供第三控制信號S3給切換電路204。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的驅動電流產生電路可依據資料電壓、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產生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或第三驅動電流,切換電路可依據第一發光控制信號、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將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產生的第一驅動電流、第二驅動電流或第三驅動電流提供至對應的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或第三發光元件。相較於習知技術中一個發光元件需由對應的一個畫素電路以及一條資料線驅動,上述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將三個發光元件整合至一個畫素電路中,且一個畫素電路僅需使用一條資料線,因此可大幅縮減畫素電路面積的電路結構,而使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更適合應用於內嵌式指紋辨識顯示技術。
100:顯示面板
102:掃描驅動電路
104:資料驅動電路
P1:畫素電路
DL:資料線
GL:掃描線
202:驅動電流產生電路
204:切換電路
RE:第一發光元件
GE:第二發光元件
BE:第三發光元件
OVSS:接地電壓
D1:資料電壓
EMR[n]:第一發光控制信號
EMG[n]:第二發光控制信號
EMB[n]:第三發光控制信號
IR:第一驅動電流
IG:第二驅動電流
IB:第三驅動電流
M1~M14:電晶體
C1:電容
Vref1、Vref2:參考電壓
VRS:重置電壓
S1[n]:第一控制信號
S2[n]:第二控制信號
S3:第三控制信號
TCW:重置及寫入期間
TR、TG、TB:發光期間
圖1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電路的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畫素電路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電路的操作時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操作時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畫素電路的示意圖。
202:驅動電流產生電路
204:切換電路
P1:畫素電路
DL:資料線
RE:第一發光元件
GE:第二發光元件
BE:第三發光元件
OVSS:接地電壓
D1:資料電壓
EMR[n]:第一發光控制信號
EMG[n]:第二發光控制信號
EMB[n]:第三發光控制信號
IR:第一驅動電流
IG:第二驅動電流
IB:第三驅動電流
Claims (10)
- 一種畫素電路,包括:一驅動電流產生電路,耦接一資料線,接收來自該資料線的一資料電壓,依據該資料電壓、一第一發光控制信號、一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一第三發光控制信號產生一第一驅動電流、一第二驅動電流或一第三驅動電流;一第一發光元件;一第二發光元件;一第三發光元件;以及一切換電路,耦接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以及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依據該第一發光控制信號、該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該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將該第一驅動電流、該第二驅動電流以及該第三驅動電流分別提供給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以分別驅動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發光,其中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包括:一第一電晶體,其一端耦接該資料線,該第一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一第一控制信號;一第二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一第一參考電壓之間,該第二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一發光控制信號;一第三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一第一參考電壓之間,該第三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二發光控制信號; 一第四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一第一參考電壓之間,該第四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三發光控制信號;一電容,其一端耦接該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一第五電晶體;一第六電晶體,該第五電晶體與該第六電晶體串接於該電容的另一端與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之間,該第五電晶體與該第六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一控制信號;一第七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五電晶體與該第六電晶體的共同接點與一第二參考電壓之間,該第七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一第二控制信號;以及一第八電晶體,耦接於一電源電壓與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之間,該第八電晶體的控制端耦接該電容的另一端,於一重置及寫入期間,該第二控制信號先導通該第七電晶體的控制端,而後該第一控制信號導通該第一電晶體、該第五電晶體與該第六電晶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畫素電路,其中該切換電路包括:一第九電晶體,耦接於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該第一發光元件之間,該第九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一發光控制信號;一第十電晶體,耦接於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該第二發光元件之間,該第十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二發光控制信 號;以及一第十一電晶體,耦接於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該第三發光元件之間,該第十一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三發光控制信號。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畫素電路,其中於一發光期間,該第一發光控制信號、該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該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導通該第二電晶體、該第三電晶體以及該第四電晶體其中之一,並對應地導通該第九電晶體、該第十電晶體以及該第十一電晶體其中之一。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畫素電路,其中該切換電路包括:一第十二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九電晶體與該第一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一重置電壓之間,該第十二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一第三控制信號;一第十三電晶體,耦接於該第十電晶體與該第二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該重置電壓之間,該第十三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三控制信號;以及一第十四電晶體,耦接於該第十一電晶體與該第二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該重置電壓之間,該第十四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三控制信號,其中該第三控制信號於該重置及寫入期間導通該第十二電晶體、該第十電晶體與該第十四電晶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畫素電路,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
-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掃描驅動電路,提供一第一發光控制信號、一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一第三發光控制信號;一資料驅動電路,提供一資料電壓;以及多個畫素電路,耦接該掃描驅動電路以及該資料驅動電路,各畫素電路包括:一驅動電流產生電路,耦接一資料線,通過該資料線接收來自該資料驅動電路的該資料電壓,依據該資料電壓、該第一發光控制信號、該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該第三發光控制信號產生一第一驅動電流、一第二驅動電流或一第三驅動電流;一第一發光元件;一第二發光元件;一第三發光元件;以及一切換電路,耦接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以及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依據該第一發光控制信號、該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該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將該第一驅動電流、該第二驅動電流以及該第三驅動電流分別提供給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以分別驅動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發光,其中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包括: 一第一電晶體,其一端耦接該資料線,該第一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一第一控制信號;一第二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一第一參考電壓之間,該第二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一發光控制信號;一第三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一第一參考電壓之間,該第三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一第四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與一第一參考電壓之間,該第四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三發光控制信號;一電容,其一端耦接該第一電晶體的另一端;一第五電晶體;一第六電晶體,該第五電晶體與該第六電晶體串接於該電容的另一端與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之間,該第五電晶體與該第六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一控制信號;一第七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五電晶體與該第六電晶體的共同接點與一第二參考電壓之間,該第七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一第二控制信號;以及一第八電晶體,耦接於一電源電壓與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之間,該第八電晶體的控制端耦接該電容的另一端,於一重置及寫入期間,該第二控制信號先導通該第七電晶體的控制端,而後該第一控制信號導通該第一電晶體、該第五電晶體與該第六電晶體。
-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切換電路包 括:一第九電晶體,耦接於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該第一發光元件之間,該第九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一發光控制信號;一第十電晶體,耦接於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該第二發光元件之間,該第十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一第十一電晶體,耦接於該驅動電流產生電路的輸出端與該第三發光元件之間,該第十一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三發光控制信號。
-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於一發光期間,該第一發光控制信號、該第二發光控制信號以及該第三發光控制信號導通該第二電晶體、該第三電晶體以及該第四電晶體其中之一,並對應地導通該第九電晶體、該第十電晶體以及該第十一電晶體其中之一。
-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切換電路包括:一第十二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九電晶體與該第一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一重置電壓之間,該第十二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一第三控制信號;一第十三電晶體,耦接於該第十電晶體與該第二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該重置電壓之間,該第十三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 三控制信號;以及一第十四電晶體,耦接於該第十一電晶體與該第二發光元件的共同接點與該重置電壓之間,該第十四電晶體的控制端接收該第三控制信號,其中該第三控制信號於該重置及寫入期間導通該第十二電晶體、該第十電晶體與該第十四電晶體。
-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43964A TWI841058B (zh) | 2022-11-17 | 2022-11-17 | 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43964A TWI841058B (zh) | 2022-11-17 | 2022-11-17 | 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41058B true TWI841058B (zh) | 2024-05-01 |
TW202422297A TW202422297A (zh) | 2024-06-01 |
Family
ID=92076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43964A TWI841058B (zh) | 2022-11-17 | 2022-11-17 | 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41058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56834A1 (en) * | 2004-01-05 | 2005-07-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Data line driving circuit,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20050259095A1 (en) * | 2004-05-21 | 2005-11-24 | Won-Kyu Kwak |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eposition mask |
TW201621865A (zh) * | 2014-10-10 | 2016-06-16 |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
US20220199003A1 (en) * | 2020-12-22 | 2022-06-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2022
- 2022-11-17 TW TW111143964A patent/TWI84105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56834A1 (en) * | 2004-01-05 | 2005-07-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Data line driving circuit,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20050259095A1 (en) * | 2004-05-21 | 2005-11-24 | Won-Kyu Kwak |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eposition mask |
TW201621865A (zh) * | 2014-10-10 | 2016-06-16 |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
US20220199003A1 (en) * | 2020-12-22 | 2022-06-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22297A (zh) | 2024-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27550B2 (en) | Electronic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 |
CN105609041B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 |
CN105895020B (zh) | Oled显示装置驱动系统及oled显示装置驱动方法 | |
WO2020151007A1 (zh)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
CN102665321B (zh) | 发光二极管电路,驱动发光二极管电路的方法及显示器 | |
WO2020151657A1 (zh) |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09509433A (zh) |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和像素驱动方法 | |
WO2019214286A1 (zh) | 像素电路和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TW201721619A (zh) | 畫素電路及其驅動方法 | |
JP5346520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KR20210077087A (ko) | 발광 구동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
US11626072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6782301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
TWI471844B (zh) | 顯示面板、畫素驅動電路、驅動畫素方法與電子裝置 | |
TW201519196A (zh) | 像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 | |
CN104700782A (zh) | Oeld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 |
WO2020140287A1 (zh)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
WO2021022601A1 (zh) | Amole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14220389A (zh)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 |
US11830418B2 (en) |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light-emitting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5798407A (zh) |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CN115101022A (zh) |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I841058B (zh) | 顯示面板及畫素電路 | |
US20240304141A1 (en) |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1793370B (zh) | 发光模块、二极管的驱动方法与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