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1630B - 轉相控制器與轉相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轉相控制器與轉相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31630B TWI831630B TW112108160A TW112108160A TWI831630B TW I831630 B TWI831630 B TW I831630B TW 112108160 A TW112108160 A TW 112108160A TW 112108160 A TW112108160 A TW 112108160A TW I831630 B TWI831630 B TW I83163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phase
- control
- quadrant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03L7/06—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using a reference signal applied to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08—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 H03L7/099—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concerning mainly the controlled oscillator of the loop
- H03L7/0995—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concerning mainly the controlled oscillator of the loop the oscillator comprising a ring oscillator
- H03L7/0998—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concerning mainly the controlled oscillator of the loop the oscillator comprising a ring oscillator using phase interpo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3/00—Circuit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ulses; Monostab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circuits
- H03K3/02—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 H03K3/023—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by the use of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or comparators, with internal or external positive feedback
- H03K3/0233—Bistable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03L7/06—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using a reference signal applied to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08—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 H03L7/081—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provided with an additional controlled phase shifter
- H03L7/0812—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provided with an additional controlled phase shifter and where no voltage or current controlled oscillator is used
- H03L7/0814—Details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provided with an additional controlled phase shifter and where no voltage or current controlled oscillator is used the phase shifting device being digitally controlled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5/00—Manipulating of pulses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3K2005/00013—Delay, i.e. output pulse is delayed after input pulse and pulse length of output pulse is dependent on pulse length of input pulse
- H03K2005/00019—Variable delay
- H03K2005/00026—Variable delay controlled by an analog electrical signal, e.g. obtained after conversion by a D/A converter
- H03K2005/00052—Variable delay controlled by an analog electrical signal, e.g. obtained after conversion by a D/A converter by mixing the outputs of fixed delayed signals with each other or with the input signal
Landscapes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Stabilization Of Oscillater, Synchronisation, Frequency Synthesizers (AREA)
Abstract
轉相控制方法包含:根據觸發訊號偵測相位內插器的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是否要由當前象限切到次一象限以產生狀態訊號;根據原始相位控制訊號及狀態訊號確認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調整方向,以產生更新訊號與第一控制訊號;根據更新訊號產生觸發訊號與選擇訊號,並根據狀態訊號與該些第一控制訊號產生第二控制訊號;以及當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切到次一象限時,根據選擇訊號輸出第二控制訊號為相位控制訊號,其中相位內插器根據相位控制訊號調整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
Description
本案是關於時脈輸出裝置,尤其是用於控制具有象限切換的相位內插器的轉相控制器及其轉相控制方法。
相位內插器可用於調整時脈訊號的相位,以產生合適的時脈訊號。在一些相關技術中,相位內插器可更進一步設定時脈訊號的相位所對應的象限。在該些相關技術中,當時脈訊號的相位的象限切換時,相位內插器中同時要進行切換的電路個數過多,造成電路內部產生突波而降低時脈訊號的準確度。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案的目的之一為(但不限於)提供一種可降低突波的轉相控制器與轉相控制方法,以改善先前技術的不足。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轉相控制器包含象限偵測電路、象限控制羅及電路、觸發電路以及多工器電路。象限偵測電路用以根據一觸發訊號偵測一相位內插器產生的一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是否要由一當前象限切換到一次一象限,以產生一狀態訊號。象限控制邏輯電路用以根據一原始相位控制訊號以及該狀態訊號確認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調整方向,以產生一更新訊號與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其中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的複數個位元隨著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之變化依序移位。觸發電路用以根據該更新訊號產生該觸發訊號與一選擇訊號,並根據該狀態訊號與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產生一第二控制訊號,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用以指示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調整方向。多工器電路用以在當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從該當前象限切換到該次一象限時,根據該選擇訊號自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中選擇該第二控制訊號並輸出該第二控制訊號為一相位控制訊號,其中該相位內插器根據該相位控制訊號調整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轉相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操作:根據一觸發訊號偵測一相位內插器產生的一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是否要由一當前象限切換到一次一象限,以產生一狀態訊號;根據一原始相位控制訊號以及該狀態訊號確認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調整方向,以產生一更新訊號與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其中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的複數個位元隨著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之變化依序移位;根據該更新訊號產生該觸發訊號與一選擇訊號,並根據該狀態訊號與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產生一第二控制訊號,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用以指示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調整方向;以及當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從該當前象限切換到該次一象限時,根據該選擇訊號自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中選擇該第二控制訊號並輸出該第二控制訊號為一相位控制訊號,其中該相位內插器根據該相位控制訊號調整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
有關本案的特徵、實作與功效,茲配合圖式作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詞彙具有其通常的意涵。上述之詞彙在普遍常用之字典中之定義,在本案的內容中包含任一於此討論的詞彙之使用例子僅為示例,不應限制到本案之範圍與意涵。同樣地,本案亦不僅以於此說明書所示出的各種實施例為限。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耦接』或『連接』,均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直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或是相互間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亦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操作或動作。如本文所用,用語『電路』可為由至少一個電晶體與/或至少一個主被動元件按一定方式連接以處理訊號的裝置。
如本文所用,用語『與/或』包含了列出的關聯項目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任何組合。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與第三等等之詞彙,是用於描述並辨別各個元件。因此,在本文中的第一元件也可被稱為第二元件,而不脫離本案的本意。為易於理解,於各圖式中的類似元件將被指定為相同標號。
圖1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一種時脈產生器100的示意圖。時脈產生器100包含相位內插器110以及轉相控制器120。相位內插器110可為象限切換式相位內插器,其可根據象限控制訊號PH調整輸出時脈訊號CKO之相位所對應的象限,並根據相位控制訊號PC決定輸出時脈訊號CKO之相位。轉相控制器120可產生相位控制訊號PC及象限控制訊號PH,以控制相位內插器110。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位內插器110可包含第一多工器電路與第二多工器電路(未示出)及多個相位內插器電路(未示出)。第一多工器電路可接收時脈訊號CK[0]與時脈訊號CK[2]並根據象限控制訊號PH中的多個位元PH[0]及PH[2]將時脈訊號CK[0]以及時脈訊號CK[2]中的一對應者輸出為第一時脈訊號。第二多工器電路可接收時脈訊號CK[1]與時脈訊號CK[3]並根據象限控制訊號PH中的多個位元PH[1]及PH[3]將時脈訊號CK[1]以及時脈訊號CK[3]中的一對應者輸出為第二時脈訊號。多個相位內插器電路根據相位控制訊號PC調整第一時脈訊號與第二時脈訊號中每一者的權重,並根據該些權重使用該第一時脈訊號與該第二時脈訊號產生輸出時脈訊號CKO。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相位內插器電路可為以反相器為基底(inverter-based)的相位內插器電路,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時脈訊號CK[0]~CK[3]的相位依序相差90度。例如,時脈訊號CK[0]的相位約為0度,時脈訊號CK[1]的相位約為90度,時脈訊號CK[2]的相位約為180度,且時脈訊號CK[3]的相位約為270度。藉由上述設置方式,第一多工器電路與第二多工器電路可根據象限控制訊號PH決定輸出時脈訊號CKO之相位所對應的象限。例如,當第一多工器電路將時脈訊號CK[0]輸出為第一時脈訊號且當第二多工器電路將時脈訊號CK[1]輸出為第二時脈訊號時,輸出時脈訊號CKO之相位將位於0到90度之間(即第一象限)。當第一多工器電路將時脈訊號CK[2]輸出為第一時脈訊號且當第二多工器電路將時脈訊號CK[1]輸出為第二時脈訊號時,輸出時脈訊號CKO之相位將位於90到180度之間(即第二象限)。當第一多工器電路將時脈訊號CK[2]輸出為第一時脈訊號且當第二多工器電路將時脈訊號CK[3]輸出為第二時脈訊號時,輸出時脈訊號CKO之相位將位於180到270度之間(即第三象限)。當第一多工器電路將時脈訊號CK[1]輸出為第一時脈訊號且當第二多工器電路將時脈訊號CK[3]輸出為第二時脈訊號時,輸出時脈訊號CKO之相位將位於270到360度之間(即第四象限)。
轉相控制器120包含象限偵測電路121、象限控制邏輯電路122、觸發電路123、多工器電路124、移位暫存器電路125以及移位暫存器電路126。象限偵測電路121可根據觸發訊號PT偵測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是否要從當前象限切換到次一象限(例如為,但不限於,從第一象限切換到第二(或第四)象限等等),並產生狀態訊號PS。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第一象限至第四象限為多個連續的象限,當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當前相位對應於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時,狀態訊號PS可設定為邏輯值0。或者,當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當前相位對應於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時,狀態訊號PS可設定為邏輯值1。如此,若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將從當前象限切換到次一象限,狀態訊號PS的邏輯值會從邏輯值0與邏輯值1中之一者切換到邏輯值0與邏輯值1中之另一者。藉由上述設置方式,可根據狀態訊號PS判斷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是否要從當前象限切換到次一象限。
象限控制邏輯電路122可根據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以及狀態訊號PS確認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調整方向,以產生更新訊號PU、控制訊號UP’以及控制訊號DN’,其中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中的多個位元PR[0]~PR[31]隨著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之變化依序移位(如圖2所示)。詳細而言,象限控制邏輯電路122可根據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中的多個位元PR[0]~PR[31]中之至少一第一特定位元(例如可為,但不限於,最後位元PR[31])以及相位調整訊號UP1產生控制訊號UP’,並根據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中的多個位元PR[0]~PR[31]中之至少一第二特定位元(例如可為,但不限於,第一位元PR[0] )以及相位調整訊號DN1產生控制訊號DN’,並可根據多個控制訊號UP’以及DN’產生更新訊號PU。相位調整訊號UP1用來增加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且相位調整訊號DN1用來降低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
觸發電路123可根據更新訊號PU產生觸發訊號PT以及選擇訊號SS,並根據狀態訊號PS、控制訊號UP’以及控制訊號DN’產生控制訊號MBIT。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訊號UP’以及控制訊號DN’可指示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調整方向。例如,當控制訊號UP’具有第一邏輯值(例如為邏輯值1)且控制訊號DN’具有第二邏輯值(例如為邏輯值0)時,代表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將變高,故相位調整方向為逆時鐘方向(如圖2所示)。或者,當控制訊號DN’具有第一邏輯值且控制訊號UP’具有第二邏輯值時,代表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將降低,故相位調整方向為順時鐘方向(如圖2所示)。
多工器電路124可根據選擇訊號SS將控制訊號MBIT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中之一者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使得相位內插器110可根據相位控制訊號PC調整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當轉相控制器120偵測到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將從當前象限切換到次一象限時,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控制訊號MBIT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或者,當轉相控制器120偵測到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沒有要切換到次一象限時,多工器電路124可根據選擇訊號SS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
藉由上述設置方式,當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將從當前象限切換到次一象限時,轉相控制器120可讓相位內插器110中的第一多工器電路與第二多工器電路(未示出)先進行切換。在第一多工器電路與第二多工器電路切換完成後,轉相控制器120再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以讓相位內插器110中的多個相位內插器電路進行切換。如此,非同時進行的切換可減少相位內插器110在象限切換的過程中造成的非預期突波,以避免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出現誤差。相關的設置方式將於後參照各圖式進行說明。
移位暫存器電路125可根據相位調整訊號SUP、相位調整訊號SDN以及時脈訊號CKR對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的多個位元PR[0]~PR[31]進行位元移位,其中多個相位調整訊號SUP與SDN可分別基於前述的相位調整訊號UP1與DN1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位元PR[0]~PR[31]皆預設為邏輯值0且多個位元PH[0]~PH[3]預設為1100,使得輸出時脈訊號CKO的預設相位為0度並位於第一象限(如圖2所示)。當相位調整訊號SUP以及狀態訊號PS皆為邏輯值1時,代表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所對應的象限要切換到第二象限且相位調整方向為圖2中所示的逆時鐘方向(即增加相位)。在此條件下,移位暫存器電路125被時脈訊號CKR觸發而經由內部反相器電路125A依序將多個邏輯值1自第一位元PR[0]移入最後位元PR[31],以逐漸調整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或者,當相位調整訊號SDN為邏輯值1且狀態訊號PS為邏輯值0時,代表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所對應的象限維持在第一象限且其相位調整方向為圖2中所示的順時鐘方向(即減少相位)。在此條件下,移位暫存器電路125被時脈訊號CKR觸發而經由內部反相器電路125B依序將多個邏輯值1自最後位元PR[31]移入第一位元PR[0],以逐漸調整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
移位暫存器電路126可根據狀態訊號PS、控制訊號UP’、控制訊號DN’對象限控制訊號PH進行位元移位,以使相位內插器110可根據象限控制訊號PH決定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所對應之象限。舉例來說,象限控制訊號PH中的多個位元PH[0]~PH[3]的預設值依序設定為1100。若控制訊號UP’具有邏輯值1,代表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要增加並切換到次一象限。於此條件下,當觸發訊號PT具有邏輯值1而使得狀態訊號PS更新時,移位暫存器電路126可被更新後的狀態訊號PS觸發以對多個位元PH[0]~PH[3]進行右移位。或者,若控制訊號DN’具有邏輯值1,代表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要降低並切換到次一象限。於此條件下,當觸發訊號PT具有邏輯值1而使得狀態訊號PS更新時,移位暫存器電路126可被更新後的狀態訊號PS觸發以對多個位元PH[0]~PH[3]進行左移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轉相控制器120可更包含同步電路127,其用來同步其他控制訊號與/或時脈訊號。例如,同步電路127可根據多個原始相位調整訊號UP與DN、時脈訊號CK1及重置訊號SR1產生多個控制訊號UP’及DN’以及時脈訊號CKR。關於同步電路127之設置方式可於後參考圖6的說明。
圖2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中的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以及象限控制訊號PH之間的對應關係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可分為第一象限至第四象限。當象限控制訊號中的多個位元PH[0]~PH[3](標示為PH[0:3])為1100(即位元PH[0]與位元PH[1]為邏輯值1,且位元PH[2]與位元PH[3]為邏輯值0)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0至90度(即對應於第一象限)。如前所述,當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沒有要從當前象限切換到次一象限時,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於此條件下,當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中的多個位元PR[0]~PR[31](標示為PR[0:31])皆為邏輯值0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0度。當多個位元PR[0]~PR[31]皆為邏輯值1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90度。當多個位元PH[0]~PH[3]為1100時,轉相控制器120可依序將多個邏輯值1自第一位元PR[0]移入至最後位元PR[31],以將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從0度增加到90度。或者,轉相控制器120可依序將多個邏輯值0自最後位元PR[31]移入至第一位元PR[0],以將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從自90度降低到0度。
依此類推,當多個位元PH[0]~PH[3]為0110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90至180度(即對應於第二象限)。於此條件下,當多個位元PR[0]~PR[31]皆為邏輯值1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90度。當多個位元PR[0]~PR[31]皆為邏輯值0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180度。當多個位元PH[0]~PH[3]為0011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180至270度(即對應於第三象限)。於此條件下,當多個位元PR[0]~PR[31]皆為邏輯值0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180度。當多個位元PR[0]~PR[31]皆為邏輯值1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270度。當多個位元PH[0]~PH[3]為1001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270至360度(即對應於第四象限)。於此條件下,當多個位元PR[0]~PR[31]皆為邏輯值1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270度,且當多個位元PR[0]~PR[31]皆為邏輯值0時,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360度(即0度)。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當象限偵測電路121偵測到數位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欲從當前象限切換到次一象限時,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控制訊號MBIT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即圖中標示的操作S21)。例如,在數位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欲從第一象限切換到第二象限之前,多工器電路124是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在此條件下,數位時脈訊號CKO的相位為90度(即第一象限的最高相位),且相位控制訊號PC的多個位元將相同於多個位元PR[0]~PR[31](其為多個邏輯值1)。在數位時脈訊號CKO的相位要從第一象限切到第二象限時,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控制訊號MBIT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其中控制訊號MBIT相同於前一週期的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其對應於第一象限的最高相位),使得相位控制訊號PC暫時維持不變。
例如,控制訊號MBIT中的所有位元為多個邏輯值1(其相同於多個位元PR[0]~PR[31]在前一週期的邏輯值,並對應於第一象限的最高相位90度)。換言之,在此條件下,控制訊號MBIT相同於前一週期的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使得相位控制訊號PC維持不變。如此,相位內插器110中的第一多工器電路與第二多工器電路可先根據象限控制訊號PH進行切換,且相位內插器110中的多個相位內插器電路收到具有相同邏輯值的相位控制訊號PC而不會進行切換。接著,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即圖中標示的操作S22)。於此條件下,相位控制訊號PC的多個位元將相同於多個位元PR[0]~PR[31](其為0111…111)。如此,在第一多工器電路與第二多工器電路切換完成後,相位內插器110中的多個相位內插器電路可根據相位控制訊號PC開始進行切換而調整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換言之,當偵測到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要切換到次一象限時,多工器電路124會將控制訊號MBIT(其相同於在前一週期的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以使相位內插器110中的多個相位內插器電路停止切換。在相位內插器110中的第一多工器電路與第二多工器電路完成切換後,多工器電路124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以使相位內插器110中的多個相位內插器電路開始進行切換。如此,可讓相位內插器電路110中的多個電路在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要切換到次一象限的過程為分開地進行切換而非同時進行切換,從而減少非預期的突波。
依此類推,當偵測到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要從第二象限切到第三象限時,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控制訊號MBIT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於此條件下,控制訊號MBIT中的多個位元將相同於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中的多個位元PR[0]~PR[31]在前一週期的邏輯值(例如為多個邏輯值0,其對應於第二象限的最高相位180度),使得相位控制訊號PC維持不變。接著,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於此條件下,相位控制訊號PC的多個位元將相同於多個位元PR[0]~PR[31](其為1000…000)。當偵測到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要從第三象限切到第四象限時,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控制訊號MBIT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於此條件下,控制訊號MBIT中的多個位元將相同於多個位元PR[0]~PR[31]在前一週期的邏輯值(例如為多個邏輯值1,其對應於第三象限的最高相位270度),使得相位控制訊號PC維持不變。接著,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於此條件下,相位控制訊號PC的多個位元將相同於多個位元PR[0]~PR[31](其為0111…111)。類似地,當偵測到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要從第四象限切到第一象限時,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控制訊號MBIT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於此條件下,控制訊號MBIT中的多個位元將相同於多個位元PR[0]~PR[31]在前一週期的邏輯值(例如為多個邏輯值0;其對應於第四象限的最高相位360度),使得相位控制訊號PC維持不變。接著,多工器電路124根據選擇訊號SS將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輸出為相位控制訊號PC。於此條件下,相位控制訊號PC的多個位元將相同於多個位元PR[0]~PR[31](其為1000…000)。
圖3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中的象限偵測電路121的示意圖。象限偵測電路121包含正反器電路300。在一些實施例中,正反器電路300可操作為除2的計數器電路。正反器電路300可根據觸發訊號PT將訊號PS’輸出為狀態訊號PS,其中訊號PS’為狀態訊號PS的邏輯反相。例如,正反器電路300可為D型正反器電路,其可經由反相輸出端(標示為
)輸出訊號PS’到輸入端(標示為D),並經由非反相輸出端(標示為Q)輸出狀態訊號PS。
如先前所述,當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時,狀態訊號PS具有邏輯值0,且當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在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狀態訊號PS具有邏輯值1。藉由上述設置方式,正反器電路300可根據觸發訊號PT來更新狀態訊號PS。當狀態訊號PS被切換,代表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會從當前象限切換到次一象限。
圖4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的象限控制邏輯電路122的示意圖。象限控制邏輯電路122包含多個邏輯閘電路400~404以及多個正反器電路405與406。邏輯閘電路400用以根據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中的最後位元PR[31](即前述的至少一第一特定位元)及狀態訊號PS產生訊號S41。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閘電路400可為互斥或(XOR)閘電路。邏輯閘電路401用以根據原始相位控制訊號PR中的第一位元PR[0] (即前述的至少一第二特定位元)及狀態訊號PS產生訊號S42。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閘電路401可為反互斥或(XNOR)閘電路。
如圖2所示,當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要從第一象限切換到第二象限時,最後位元PR[31]維持在邏輯值1且第一位元PR[0]從邏輯值1切換到邏輯值0。如前所述,當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要從第一象限切換到第二象限時,狀態訊號PS將從邏輯值1切換到邏輯值0。於此條件下,邏輯閘電路400可產生具有邏輯值1的訊號S41,且邏輯閘電路401可產生具有邏輯值1的訊號S42。或者,當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沒有要從第一象限切換到第二象限時,狀態訊號PS可持續具有邏輯值0,且最後位元PR[31]及第一位元PR[0]可持續具有邏輯值1。於此條件下,邏輯閘電路400可產生具有邏輯值1的訊號S41,且邏輯閘電路401可產生具有邏輯值0的訊號S42。據此,應可理解,訊號S41與訊號S42可用來指示輸出時脈訊號CKO的相位是否有要從當前象限切換到次一象限。
邏輯閘電路402可根據相位調整訊號UP1與訊號S41產生訊號S43。邏輯閘電路403可根據相位調整訊號DN1與訊號S42產生訊號S44。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邏輯閘電路402與403中每一者可為及(AND)閘電路。正反器電路405與正反器電路406根據時脈訊號CK1將訊號S43及訊號S44分別輸出為控制訊號UP’以及控制訊號DN’。詳細而言,正反器電路405根據時脈訊號CK1將訊號S43輸出為控制訊號UP’,且正反器電路406根據時脈訊號CK1將訊號S44輸出為控制訊號DN’。在一些實施例中,正反器電路405與正反器電路406中每一者可為D型正反器電路。邏輯閘電路404可根據控制訊號UP’及控制訊號DN’產生更新訊號PU。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閘電路404可為或(OR)閘電路。圖4中所使用的邏輯閘之類型僅為示例,且本案並不以此為限。各種可實施相同的相關操作之邏輯閘皆為本案所涵蓋的範圍。
圖5A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中的觸發電路123的示意圖。觸發電路123包含鎖存器(latch)電路500、多個邏輯閘電路501~503、鎖存器電路504、控制邏輯電路505以及正反器電路506。鎖存器電路500可根據時脈訊號CK2將更新訊號PU輸出為訊號S51。邏輯閘電路501可根據時脈訊號CK1以及訊號S51產生訊號S52,其中時脈訊號CK1為時脈訊號CK2的邏輯反相。例如,觸發電路123可更包含反相器電路507,其可根據時脈訊號CK1產生時脈訊號CK2。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閘電路501可為反及(NAND)閘電路。邏輯閘電路502根據訊號S52產生觸發訊號PT。邏輯閘電路503根據訊號S51產生訊號S53。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閘電路502與邏輯閘電路503中每一者可為反相器電路。鎖存器電路504可根據時脈訊號CK1將訊號S53輸出為選擇訊號SS。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存器電路500及鎖存器電路504中每一者可為D型鎖存器電路。控制邏輯電路505可根據狀態訊號PS、控制訊號UP’及控制訊號DN’產生訊號S54。正反器電路506可根據時脈訊號CK1將訊號S54輸出為控制訊號MBIT。在一些實施例中,正反器電路506可為D型正反器電路。
圖5B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5A中的控制邏輯電路505的示意圖。控制邏輯電路505可包含多個邏輯閘電路505A、505B及505C。邏輯閘電路505A可根據控制訊號UP’及訊號PS’產生訊號S55,其中訊號PS’為狀態訊號PS的邏輯反相。邏輯閘電路505B可根據控制訊號DN’及狀態訊號PS產生訊號S56。邏輯閘電路505C可根據訊號S55及訊號S56產生訊號S54。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邏輯閘電路505A、505B及505C中每一者可為反及閘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訊號MBIT可為具有多個位元(例如為32個)的邏輯訊號。基於不同的象限切換以及相位調整方向,控制訊號MBIT中的所有位元可相應地設置為邏輯值1或邏輯值0(如圖2所示),以使相位內插器110的多個相位內插器電路停止切換。
圖6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中的同步電路127的示意圖。同步電路127包含多個正反器電路600、601、610、611、620與621、邏輯閘電路602與邏輯閘電路603、鎖存器電路630及邏輯閘電路631。正反器電路600及正反器電路601根據時脈訊號CK1將原始相位調整訊號UP及原始相位調整訊號DN分別輸出為訊號S61[1]及訊號S61[2]。邏輯閘電路602與邏輯閘電路603根據訊號S61[1]及訊號S61[2]與重置訊號SR1分別產生相位調整訊號UP1及相位調整訊號DN1。正反器電路610及正反器電路611根據時脈訊號CK1將相位調整訊號UP1及相位調整訊號DN1分別輸出為相位調整訊號SUP及相位調整訊號SDN。
詳細而言,正反器電路600根據時脈訊號CK1將原始相位調整訊號UP輸出為訊號S61[1]。邏輯閘電路602根據訊號S61[1]及重置訊號SR2產生相位調整訊號UP1。正反器電路610根據時脈訊號CK1將相位調整訊號UP1輸出為相位調整訊號SUP。重置訊號SR2是基於重置訊號SR1及時脈訊號CK1產生。類似地,正反器電路601根據時脈訊號CK1將原始相位調整訊號DN輸出為訊號S61[2]。邏輯閘電路603根據訊號S61[2]及重置訊號SR2產生相位調整訊號DN1。正反器電路611根據時脈訊號CK1將相位調整訊號DN1輸出為相位調整訊號SDN。
正反器電路620根據時脈訊號CK1將重置訊號SR1輸出為重置訊號SR2。鎖存器電路630根據時脈訊號CK3將重置訊號SR2輸出為訊號S62,其中時脈訊號CK3為時脈訊號CK1的邏輯反相。例如,同步電路127可更包含反相器電路640,其可根據時脈訊號CK1產生時脈訊號CK3。正反器電路621根據時脈訊號CK3將訊號S62輸出為訊號S63。邏輯閘電路631根據訊號S63及時脈訊號CK1產生時脈訊號CKR。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正反器電路600、601、610、611、620及621中每一者可為D型正反器電路。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閘電路602與邏輯閘電路603中每一者可為及閘電路。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存器電路630可為D型鎖存器電路。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閘電路631可為及閘電路。上述各圖式中的多個邏輯閘電路的類型用於示例,且本案並不以此為限。各種可實施相同功能的邏輯閘電路皆為本案所涵蓋的範圍。
圖7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一種轉相控制方法700的流程圖。在操作S710,根據一觸發訊號偵測一相位內插器產生的一輸出時脈訊號的一相位是否要由一當前象限切換到一次一象限,以產生一狀態訊號。在操作S720,根據一原始相位控制訊號以及該狀態訊號確認該輸出時脈訊號的一相位調整方向,以產生一更新訊號與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其中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的複數個位元隨著該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之變化依序移位。在操作S730,根據該更新訊號產生該觸發訊號與一選擇訊號,並根據該狀態訊號與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產生一第二控制訊號,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用以指示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調整方向。在操作S740,當該輸出時脈訊號的一相位從該當前象限切換到該次一象限時,根據該選擇訊號自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中選擇該第二控制訊號並輸出該第二控制訊號為一相位控制訊號,其中該相位內插器根據該相位控制訊號調整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
上述轉相控制方法700的多個操作之說明可參考前述多個實施例,故於此不再贅述。上述多個操作僅為示例,並非限定需依照此示例中的順序執行。在不違背本案的各實施例的操作方式與範圍下,在轉相控制方法700下的各種操作當可適當地增加、替換、省略或以不同順序執行。或者,在轉相控制方法700下的一或多個操作可以是同時或部分同時執行。
綜上所述,本案一些實施例所提供的轉相控制器與轉相控制方法可在相位內插器的輸出時脈訊號之相位要切換象限時讓相位內插器中的部分電路暫停切換,以降低突波的影響。
雖然本案之實施例如上所述,然而該些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案,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本案之明示或隱含之內容對本案之技術特徵施以變化,凡此種種變化均可能屬於本案所尋求之專利保護範疇,換言之,本案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時脈產生器
110:相位內插器
120:轉相控制器
121:象限偵測電路
122:象限控制邏輯電路
123:觸發電路
124:多工器電路
125,126:移位暫存器電路
125A,125B:內部反相器電路
127:同步電路
300,405,406,506,600,601,610,611,620,621:正反器電路
400~404,501~503,505A~505C,602,603,631:邏輯閘電路
500,504,630:鎖存器電路
505:控制邏輯電路
507,640:反相器電路
700:轉相控制方法
CK1~CK3,CK[0]~CK[3],CKR:時脈訊號
CKO:輸出時脈訊號
DN’,UP’,MBIT,SUP,SDN:控制訊號
DN1,UP1,SUP,SDN:相位調整訊號
DN,UP: 原始相位調整訊號
PC:相位控制訊號
PH:象限控制訊號
PH[0]~PH[3],PH[0:3],PR[0]~PR[31],PR[0:31]:位元
PR:原始相位控制訊號
PS:狀態訊號
PS’:訊號
PT:觸發訊號
PU:更新訊號
S21,S22,S710,S720,S730,S740:操作
S41~S44,S51~S56,S61[1],S61[2],S62,S63:訊號
SR1,SR2:重置訊號
SS:選擇訊號
[圖1]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一種時脈產生器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中的輸出時脈訊號的相位、原始相位控制訊號以及象限控制訊號之間的對應關係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中的象限偵測電路的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的象限控制邏輯電路的示意圖;
[圖5A]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中的觸發電路的示意圖;
[圖5B]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5A中的控制邏輯電路的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圖1中的同步電路的示意圖;以及
[圖7]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製一種轉相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700:轉相控制方法
S710,S720,S730,S740:操作
Claims (10)
- 一種轉相控制器,包含: 一象限偵測電路,用以根據一觸發訊號偵測一相位內插器產生的一輸出時脈訊號的一相位是否要由一當前象限切換到一次一象限,以產生一狀態訊號; 一象限控制邏輯電路,用以根據一原始相位控制訊號以及該狀態訊號確認該輸出時脈訊號的一相位調整方向,以產生一更新訊號與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其中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的複數個位元隨著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之變化依序移位; 一觸發電路,用以根據該更新訊號產生該觸發訊號與一選擇訊號,並根據該狀態訊號與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產生一第二控制訊號,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用以指示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調整方向;以及 一多工器電路,用以當該輸出時脈訊號的一相位從該當前象限切換到該次一象限時,根據該選擇訊號自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中選擇該第二控制訊號並輸出該第二控制訊號為一相位控制訊號, 其中該相位內插器根據該相位控制訊號調整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
- 如請求項1之轉相控制器,其中當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沒有要切換到該次一象限時,該多工器電路更用以根據該選擇訊號自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中選擇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並輸出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為該相位控制訊號。
- 如請求項1之轉相控制器,其中該第二控制訊號相同於在前一週期的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
- 如請求項1之轉相控制器,其中該象限控制邏輯電路更用以根據該複數個位元中的至少一第一特定位元以及一第一相位調整訊號產生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中的一第一者,並根據該複數個位元中的至少一第二特定位元以及一第二相位調整訊號產生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中的一第二者,該第一相位調整訊號用以增加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且該第二相位調整訊號用以降低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
- 如請求項4之轉相控制器,更包含: 一第一移位暫存器電路,用以根據複數個第三相位調整訊號以及一第一時脈訊號對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的該複數個位元進行位元移位,其中該複數個第三相位調整訊號中每一者為基於該第一相位調整訊號與該第二相位調整訊號中的一對應者產生;以及 一第二移位暫存器電路,用以根據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與該狀態訊號對一象限控制訊號進行位元移位,其中該相位內插器用以根據該象限控制訊號決定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所對應的一象限。
- 如請求項1之轉相控制器,其中該象限控制邏輯電路包含: 一第一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該狀態訊號以及該複數個位元中的一最後位元產生一第一訊號; 一第二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該狀態訊號以及該複數個位元中的一第一位元產生一第二訊號; 一第三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一第一相位調整訊號與該第一訊號產生一第三訊號,其中該第一相位調整訊號用以增加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 一第四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一第二相位調整訊號與該第二訊號產生一第四訊號,其中該第二相位調整訊號用以降低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 複數個正反器電路,用以根據一時脈訊號將該第三訊號與該第四訊號分別輸出為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以及 一第五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產生該更新訊號。
- 如請求項1之轉相控制器,其中該象限偵測電路包含: 一正反器電路,用以根據該觸發訊號將一第一訊號輸出為該狀態訊號,其中該第一訊號為該狀態訊號的一邏輯反相。
- 如請求項1之轉相控制器,其中該觸發電路包含: 一第一鎖存器電路,用以根據一第一時脈訊號將該更新訊號輸出為一第一訊號; 一第一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一第二時脈訊號以及該第一訊號產生一第二訊號,其中該第一時脈訊號為該第二時脈訊號的一邏輯反相; 一第二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該第二訊號產生該觸發訊號; 一第三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該第一訊號產生一第三訊號; 一第二鎖存器電路,用以根據該第二時脈訊號將該第三訊號輸出為該選擇訊號; 一控制邏輯電路,用以根據該狀態訊號與該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產生一第四訊號;以及 一正反器電路,用以根據該第二時脈訊號將該第四訊號輸出為該第二控制訊號。
- 如請求項8之轉相控制器,其中該控制邏輯電路包含: 一第四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該些第一控制訊號中的一第一者以及一第五訊號產生一第六訊號,其中該第五訊號為該狀態訊號的一邏輯反相; 一第五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該些第一控制訊號中的一第二者以及該狀態訊號產生一第七訊號;以及 一第六邏輯閘電路,用以根據該第六訊號與該第七訊號產生該第四訊號。
- 一種轉相控制方法,包含: 根據一觸發訊號偵測一相位內插器產生的一輸出時脈訊號的一相位是否要由一當前象限切換到一次一象限,以產生一狀態訊號; 根據一原始相位控制訊號以及該狀態訊號確認該輸出時脈訊號的一相位調整方向,以產生一更新訊號與複數個第一控制訊號,其中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的複數個位元隨著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之變化依序移位; 根據該更新訊號產生該觸發訊號與一選擇訊號,並根據該狀態訊號與該些第一控制訊號產生一第二控制訊號,其中該些第一控制訊號用以指示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調整方向;以及 當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從該當前象限切換到該次一象限時,根據該選擇訊號自該原始相位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中選擇該第二控制訊號並輸出該第二控制訊號為一相位控制訊號, 其中該相位內插器根據該相位控制訊號調整該輸出時脈訊號的該相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08160A TWI831630B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轉相控制器與轉相控制方法 |
US18/583,915 US20240305306A1 (en) | 2023-03-06 | 2024-02-22 | Phase rotation controller and phase rotation control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08160A TWI831630B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轉相控制器與轉相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31630B true TWI831630B (zh) | 2024-02-01 |
TW202437691A TW202437691A (zh) | 2024-09-16 |
Family
ID=90824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08160A TWI831630B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轉相控制器與轉相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05306A1 (zh) |
TW (1) | TWI831630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74510A (en) * | 1994-06-07 | 1998-06-30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First-order loop control configuration for a phase-rotator based clock synchronization circuit |
US20060013349A1 (en) * | 2004-07-14 | 2006-01-19 | Koh Hwa S | Recovery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the same |
TW200934151A (en) * | 2008-01-31 | 2009-08-01 | Via Tech Inc | Method and circuit for calculating signal correlation |
TW201034389A (en) * | 2009-03-10 | 2010-09-16 |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phase interpolation circuit from glitch during clock switching |
US20110064176A1 (en) * | 2009-09-14 | 2011-03-1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Clock recovery circuit and data recovery circuit |
US8947147B1 (en) * | 2013-08-29 | 2015-02-0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high rotation rate low I/O count phase interpolator |
US9160521B2 (en) * | 2014-01-23 | 2015-10-13 | Fujitsu Limited | Timing signal generation circuit |
TW201724797A (zh) * | 2015-12-29 | 2017-07-01 | 龍迅半導體(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種資料時鐘恢復電路及其相位內插器 |
-
2023
- 2023-03-06 TW TW112108160A patent/TWI831630B/zh active
-
2024
- 2024-02-22 US US18/583,915 patent/US2024030530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74510A (en) * | 1994-06-07 | 1998-06-30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First-order loop control configuration for a phase-rotator based clock synchronization circuit |
US20060013349A1 (en) * | 2004-07-14 | 2006-01-19 | Koh Hwa S | Recovery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the same |
TW200934151A (en) * | 2008-01-31 | 2009-08-01 | Via Tech Inc | Method and circuit for calculating signal correlation |
TW201034389A (en) * | 2009-03-10 | 2010-09-16 |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phase interpolation circuit from glitch during clock switching |
US20110064176A1 (en) * | 2009-09-14 | 2011-03-1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Clock recovery circuit and data recovery circuit |
US8947147B1 (en) * | 2013-08-29 | 2015-02-0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high rotation rate low I/O count phase interpolator |
US9160521B2 (en) * | 2014-01-23 | 2015-10-13 | Fujitsu Limited | Timing signal generation circuit |
TW201724797A (zh) * | 2015-12-29 | 2017-07-01 | 龍迅半導體(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種資料時鐘恢復電路及其相位內插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305306A1 (en) | 2024-09-12 |
TW202437691A (zh) | 2024-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40831B2 (en) | Methods of reducing skew between multiphase signals and related phase correction circuits | |
US8502579B2 (en) | Delay lines, methods for delaying a signal, and delay lock loops | |
US8154331B2 (en) | Duty correction circuit | |
KR101198140B1 (ko) | 시프트 레지스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기 회로 | |
US8373475B2 (en) | Phase interpolator and delay locked-loop circuit | |
CN112789834A (zh) | 用于多路复用发射机的误差检测和补偿 | |
TW201007424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phase clock generation | |
JP2007166623A (ja) | 遅延セ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遅延ライン回路 | |
US11218141B2 (en) | Correction circuit | |
CN107046416B (zh) | 占空比校正电路 | |
CN101494456B (zh) | 延迟锁定回路以及时钟信号锁定方法 | |
TWI831630B (zh) | 轉相控制器與轉相控制方法 | |
US11073862B2 (en) | Synchronization circuit and cascaded synchronization circuit for converting asynchronous signal into synchronous signal | |
TWI789035B (zh) | 轉換率控制裝置和轉換率控制方法 | |
TWI833335B (zh) | 濾波電路及多相濾波器 | |
CN118631220A (zh) | 转相控制器与转相控制方法 | |
TWI775389B (zh) | 時脈資料校正電路 | |
TWI798902B (zh) | 象限交替切換式相位內插器與相位調整方法 | |
TW202318804A (zh) | 相位內插器與相位緩衝器電路 | |
JP2010192590A (ja) | 多電源システム、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電源制御回路 | |
KR20110043988A (ko) | 넓은 주파수 범위에 걸쳐서 동작되고 소비 전류를 줄일 수 있는 지연 동기 루프를 갖는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 |
TW202441902A (zh) | 延遲鎖定迴路 | |
KR20130142743A (ko) | 지연 제어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클럭 생성회로 | |
CN114629496A (zh) | 相位内插装置及其时钟信号选择器 | |
JP2013046321A (ja) | 遅延回路、dll回路、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