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9982B - 絲線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絲線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29982B TWI829982B TW109142183A TW109142183A TWI829982B TW I829982 B TWI829982 B TW I829982B TW 109142183 A TW109142183 A TW 109142183A TW 109142183 A TW109142183 A TW 109142183A TW I829982 B TWI829982 B TW I82998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main body
- body member
- cover member
- fluid supply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4—Guides for slivers, rovings, or yarns; Smoothing die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18—Gripping devices with linear mo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86—Arrangements for taking-up waste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winding or depositing
- B65H54/88—Arrangements for taking-up waste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winding or depositing by means of pneumatic arrangements, e.g. suction gu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為了提供一種小型的絲線處理裝置,能夠切換吸引並捕捉絲線的狀態和夾持並捕捉絲線的狀態。
絲線處理裝置係具備:流體供給路(85),被供給壓縮空氣;第1捕捉機構(81),能夠藉由在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時產生的負壓來吸引並捕捉絲線(Y);以及第2捕捉機構(82),能夠夾持並捕捉絲線(Y)。第2捕捉機構(82),在未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時成為能夠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捕捉狀態,藉由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而從捕捉狀態變成不夾持絲線(Y)的解除狀態。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對絲線進行處理的絲線處理裝置。
通常,在纖維機械中進行掛絲作業、絲線切斷作業等時的絲線的處理,是使用吸槍來進行。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如下內容:在拉伸假撚機中開始作業時,在進行使長絲穿過一系列路徑的穿絲作業時,是在用吸槍吸引了長絲的狀態下進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4203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如上所述,當在使用吸槍吸引並捕捉了絲線的狀態下進行處理的情況下,當吸槍對絲線的吸引力較弱時,無法對絲線施加足夠的張力,因此有時無法進行絲線切斷作業。為了適當地進行絲線切斷作業,還可以考慮代替吸槍而採用夾持並捕捉絲線的夾頭裝置。但是,在夾持並捕捉絲線的情況下,在掛絲作業時絲線會鬆弛而難以向導絲器等進行掛絲。
此外,還可以考慮構成為,使吸槍具備夾持絲線的夾頭機構,能夠切換吸引並捕捉絲線的狀態和夾持並捕捉絲線的狀態,根據作業內容來切換狀態。但是,吸槍的構造變得複雜,產生裝置大型化這樣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小型的絲線處理裝置,能夠切換吸引並捕捉絲線的狀態和夾持並捕捉絲線的狀態。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第1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的特徵在於,具備:流體供給路,被供給壓縮流體;第1捕捉機構,能夠藉由在對上述流體供給路供給壓縮流體時產生的負壓來吸引並捕捉絲線;以及第2捕捉機構,能夠夾持並捕捉上述絲線,上述第2捕捉機構,在未對上述流體供給路供給壓縮流體時成為能夠夾持並捕捉上述絲線的捕捉狀態,藉由對上述流體供給路供給壓縮流體而從上述捕捉狀態變成不夾持上述絲線的解除狀態。
在本發明中,能夠採取藉由第1捕捉機構吸引並捕捉絲線的狀態和藉由第2捕捉機構夾持並捕捉絲線的狀態。因而,能夠根據作業內容而以適當的狀態捕捉絲線。此外,能夠利用讓用於藉由第1捕捉機構吸引絲線的負壓產生的壓縮流體,將第2捕捉機構切換為捕捉狀態和解除狀態。因此,與另行設置用於驅動第2捕捉機構的驅動源的情況等相比,裝置變得簡單,能夠小型化。
第2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的特徵在於,具備:管狀的主體構件,構成與上述流體供給路相連的吸引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罩構件,覆蓋上述主體構件的外周面,上述主體構件和上述罩構件能夠沿著上述主體構件的長度方向相對移動,上述第2捕捉機構,藉由使上述主體構件和上述罩構件沿著上述長度方向相對移動而能夠採取上述捕捉狀態和上述解除狀態。
在本發明中,藉由使管狀的主體構件和覆蓋主體構件的外周面的罩構件沿著主體構件的長度方向相對移動,能夠將第2捕捉機構切換為捕捉狀態和解除狀態,因此能夠抑制與主體構件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裝置尺寸大型化。
第3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的特徵在於,上述主體構件具有吸引口,該吸引口設置於在上述長度方向上與和上述流體供給路相連的一側的一端部相反側的另一端部,上述罩構件具有在上述長度方向上與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另一端部對置的對置部,上述第2捕捉機構,在藉由使上述主體構件和上述罩構件沿著上述長度方向相對移動而使上述罩構件的上述對置部與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另一端部抵接時,成為能夠藉由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另一端部和上述罩構件的上述對置部夾持並捕捉上述絲線的上述捕捉狀態。
在本發明中,藉由成為在主體構件的設置有吸引口的另一端部與罩構件的對置部之間夾持絲線的構成,能夠以簡單的構成來實現能夠夾持並捕捉絲線的第2捕捉機構。
第4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的特徵在於,上述罩構件能夠沿著上述長度方向滑動,上述絲線處理裝置具備:彈壓構件,將上述罩構件朝向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一端部側彈壓;以及推壓構件,配置於上述流體供給路,藉由被供給到上述流體供給路的壓縮流體推壓,對上述罩構件施加反抗上述彈壓構件的彈壓力而朝向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另一端部側滑動的力。
在本發明中,能夠利用壓縮流體使罩構件沿著主體構件的長度方向滑動。因而,能夠藉由簡單的機構來實現將第2捕捉機構切換為捕捉狀態和解除狀態的機構。
第5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係運用於假撚加工機中之接頭作業時的絲線的處理,前述假撚加工機係具備:保持喂絲卷裝的喂絲部、用於對從上述喂絲卷裝供給的上述絲線進行假撚的加工部、以及用於捲繞在上述加工部中被假撚後的上述絲線的捲繞部,前述接頭作業,係將藉由上述喂絲部保持的兩個上述喂絲卷裝中的一方的上述喂絲卷裝的內層側的絲線與另一方的上述喂絲卷裝的外層側的絲線進行連接。
在進行藉由喂絲部保持的兩個喂絲卷裝的接頭作業時,進行向導絲器的掛絲作業和切斷連接後的絲線的端部的絲線切斷作業。在本發明中,在進行掛絲作業時,藉由第1捕捉機構吸引並捕捉絲線,由此能夠不使絲線鬆弛而良好地進行掛絲。在進行絲線切斷作業時,藉由第2捕捉機構夾持並捕捉絲線,由此能夠良好地切斷絲線。此外,由於在狹窄的空間內進行絲線的處理,運用本發明的小型的絲線處理裝置是適當的。
(絲線處理裝置的構成)
以下,對本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的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絲線處理裝置7具備:第1捕捉機構81,能夠藉由在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時產生的負壓來吸引並捕捉絲線Y;以及第2捕捉機構82,能夠夾持並捕捉絲線Y。
如圖1以及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的絲線處理裝置7主要具有主體構件71、罩構件72、基部73、固定構件74、導入構件75、彈簧76、轉動構件77以及推壓構件78。第1捕捉機構81以及第2捕捉機構82是藉由這些主體構件71、罩構件72、基部73、固定構件74、導入構件75、彈簧76、轉動構件77以及推壓構件78來實現。
主體構件71為圓管狀,其一端部固定於基部73。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主體構件71的長度方向簡稱為“長度方向”。此外,在長度方向上,將主體構件71的固定於基部73的一端部側稱為“一側”,將與一側相反側稱為“另一側”。如後所述,在基部73設置有被供給壓縮空氣的流體供給路85。主體構件71的一側的端部與流體供給路85相連。在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設置有吸引口71a。在藉由第1捕捉機構81捕捉絲線Y時,從吸引口71a吸引絲線Y。
罩構件72為蓋狀,覆蓋主體構件71的外周面以及另一側的端面。罩構件72能夠沿著長度方向滑動。第2捕捉機構82,藉由使罩構件72沿著長度方向滑動而能夠採取能夠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捕捉狀態(參照圖1)和不夾持絲線Y的解除狀態(參照圖2)。
罩構件72的另一側的端部成為在長度方向上與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對置的對置部72a。對置部72a,藉由使罩構件72沿著長度方向滑動而能夠採取與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抵接的抵接位置(參照圖1)和不與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抵接的分離位置(參照圖2)。在對置部72a位於抵接位置時,第2捕捉機構82成為能夠藉由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和對置部72a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捕捉狀態。
罩構件72在另一側的端部的側壁上形成有缺口72b。在藉由第1捕捉機構81吸引並捕捉絲線Y時,透過缺口72b將絲線Y引導至吸引口71a。
在基部73形成有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兩個貫通孔73a、73b。在貫通孔73a的一側的端部連接有從供給壓縮空氣的壓縮空氣供給部(未圖示)拉出的壓縮空氣用軟管91。即,貫通孔73a的內部空間成為被供給壓縮空氣的流體供給路85。貫通孔73b的內部空間構成吸引路86的一部分。在貫通孔73b的一側的端部連接有從廢棄絲線的廢絲盒(未圖示)拉出的廢絲用軟管92。此外,在基部73形成有沿著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圖1以及圖2中的左右方向,以下稱為“第1方向”)貫穿將貫通孔73a與貫通孔73b隔開的壁的貫通孔73c。
固定構件74用於將主體構件71固定於基部73。固定構件74嵌入貫通孔73b的另一側的端部。
導入構件75嵌入貫通孔73b,並配置成與固定構件74的一側鄰接。導入構件75的一部分在第1方向上與貫通孔73c對置。在導入構件75形成有連通孔75a,連通孔75a是將與貫通孔73c的內部空間相連的空間和比導入構件75更靠一側的貫通孔73b的內部空間連通。
連通孔75a從貫通孔73b的徑向外側朝向徑向內側延伸。連通孔75a的徑向內側的端部位於比徑向外側的端部更靠一側的位置。供給到流體供給路85並透過貫通孔73c的內部空間流入到貫通孔73b內的壓縮空氣,通過連通孔75a內而流向一側。
在導入構件75形成有沿著長度方向延伸並與主體構件71的內部空間連通的貫通孔75b。藉由主體構件71的內部空間、貫通孔75b的內部空間、以及貫通孔73b中的比導入構件75更靠一側的部分來構成吸引路86。
在基部73形成有沿著長度方向延伸且向另一側開口的孔73d。從與長度方向以及第1方向的雙方正交的方向(與圖1以及圖2的紙面正交的方向,以下稱為“第2方向”)觀察,對貫通孔73a而言,孔73d是位於與貫通孔73b相反側的位置。彈簧76是螺旋彈簧。彈簧76配置在孔73d內,一部分凸出於孔73d外。基部73支承沿著第2方向延伸的軸79。從第2方向觀察,軸79位於孔73d與貫通孔73a之間。
在轉動構件77形成有向第2方向開口的橢圓形狀的開口77a。將軸79插穿於開口77a。藉由軸79將轉動構件77可轉動地支承。轉動構件77具有與貫通孔73a的另一側的端部對置的對置部77b。轉動構件77與彈簧76的凸出於孔73d外的部分連接。藉由彈簧76將轉動構件77向一方向側彈壓。
轉動構件77支承沿著第2方向延伸的軸77c。軸77c插穿於罩構件72上所形成的孔72c。透過轉動構件77而藉由彈簧76將罩構件72向一方向側彈壓。
推壓構件78嵌入於構成流體供給路85的貫通孔73a中。推壓構件78具有第1部分78a、第2部分78b以及第3部分78c。第1部分78a為直徑比貫通孔73a的直徑稍小的圓柱狀。第2部分78b設置在第1部分78a的另一側,為直徑比貫通孔73a的直徑大的圓柱狀。第3部分78c設置在第2部分78b的另一側,為在另一側具有頂點的圓錐狀。推壓構件78的第2部分78b和第3部分78c凸出於貫通孔73a外。
推壓構件78,在未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時,第1部分78a的整體位於貫通孔73a內(參照圖1)。此時,罩構件72的對置部72a處於與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抵接的抵接位置。即,第2捕捉機構82處於能夠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捕捉狀態。
推壓構件78,藉由被供給到流體供給路85的壓縮空氣推壓而朝向另一側移動,使第1部分78a的一部分向貫通孔73a外凸出(參照圖2)。此時,推壓構件78將轉動構件77的對置部77b朝向另一側推壓。轉動構件77,因為被推壓構件78推壓,而以軸77c向另一側移動的方式轉動。藉由軸77c向另一側移動,使罩構件72朝向另一側滑動。即,推壓構件78對罩構件72施加反抗彈簧76所致的彈壓力而朝向另一側滑動的力。
藉由推壓構件78的推壓力而使罩構件72朝向另一側滑動,如圖2所示,使罩構件72的對置部72a成為不與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抵接的分離位置。此時,第2捕捉機構82成為不夾持絲線Y的解除狀態。
當壓縮空氣的供給停止時,推壓構件78藉由彈簧76所致的彈壓力而朝向一側移動,第1部分78a的整體進入貫通孔73a內。此時,轉動構件77以軸77c向一側移動的方式轉動。藉由軸77c向一側移動,使罩構件72朝向一側滑動,對置部72a成為抵接位置。如此,第2捕捉機構82返回到捕捉狀態。
如圖1所示,在未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時,推壓構件78在第1方向上與貫通孔73c的整體對置。如圖2所示,在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時,推壓構件78變得在第1方向上與貫通孔73c的一部分不對置。此時,流體供給路85和吸引路86透過貫通孔73c的內部空間以及連通孔75a的內部空間而相連。如此,供給到流體供給路85的壓縮空氣流入吸引路86。
流入吸引路86的壓縮空氣從另一側朝向一側流動。藉由該流動在吸引口71a產生負壓,能夠從吸引口71a吸引並捕捉絲線Y。即,在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時,第1捕捉機構81能夠進行捕捉。從吸引口71a吸引的絲線,就那樣藉由吸引路86內的空氣流動而向廢絲用軟管92排出。
(假撚加工機)
接著,參照圖3對運用本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7的假撚加工機的概要構成進行說明。
假撚加工機1構成為,例如能夠對由尼龍(聚醯胺系纖維)等的合成纖維所形成的絲線Y進行假撚加工。假撚加工機1具備:喂絲部2,用於供給絲線Y;加工部3,對從喂絲部2供給的絲線Y進行假撚加工;以及捲繞部4,將藉由加工部3加工後的絲線Y捲繞於捲繞筒管Bw。喂絲部2、加工部3以及捲繞部4所具有的各構成要素,在與絲線的行走面(圖3的紙面)正交的機體長度方向上排列有多個,在絲線的行走面配置有從喂絲部2通過加工部3而到達捲繞部4的絲線通道。
喂絲部2具有保持多個喂絲卷裝Ps的筒子架5,用於對加工部3供給多條絲線Y。加工部3構成為,從絲線行進方向的上游側起依序配置有第1喂絲輥11、止撚導絲器12、第1加熱裝置13、冷卻裝置14、加撚裝置15、第2喂絲輥16、絡交裝置17、第3喂絲輥18、第2加熱裝置19、第4喂絲輥20。捲繞部4是藉由捲繞裝置21將在加工部3假撚加工後的絲線Y捲繞於捲繞筒管Bw而形成捲繞卷裝Pw。
從喂絲部2對加工部3供給的絲線Y在第1喂絲輥11與第2喂絲輥16之間被拉伸,並藉由加撚裝置15加撚。藉由加撚裝置15形成的撚轉傳播至止撚導絲器12,但不會向比止撚導絲器12更靠絲線行走方向上游側傳播。如此在被拉伸的同時被加撚的絲線Y,在藉由第1加熱裝置13加熱之後,藉由冷卻裝置14冷卻而熱定型。通過加撚裝置15之後的絲線Y在到達第2喂絲輥16之前被解撚。但是,絲線Y的撚轉如上述那樣被熱定型,因此各長絲維持波狀的假撚狀態。之後,藉由絡交裝置17賦予絡交且藉由第2加熱裝置19熱定型後的絲線Y是藉由捲繞裝置21捲繞。
此外,假撚加工機1具有在機體寬度方向(圖3的左右方向)上隔開間隔地配置的主機體8以及捲繞台9。主機體8以及捲繞台9在機體長度方向(與圖3的紙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設置成大致相同長度,並以相互對置的方式配置。主機體8的上部與捲繞台9的上部藉由支承框架10連結。構成加工部3的各裝置主要安裝於主機體8、支承框架10。構成捲繞部4的捲繞裝置21安裝於捲繞台9。
筒子架5在機體寬度方向上隔著捲繞台9而配置在與主機體8相反的一側。筒子架5在機體寬度方向上背靠背地配置有一對。筒子架5在機體長度方向上排列有多個。筒子架台5的機體長度方向上的排列長度與主機體8以及捲繞台9的機體長度方向上的長度大致相同。
在背靠背地配置有一對的筒子架5的機體寬度方向上的兩側的地面上,分別鋪設有沿著機體長度方向延伸的軌道R。支承後述的接頭裝置6(圖5和圖6)的行走台車(未圖示)是沿著軌道R行走。
假撚加工機1以主機台8為中心而在機體寬度方向上構成為左右對稱。即,在機體寬度方向上,在主機體8的兩側分別配置有捲繞台9和筒子架5。圖3中省略了左側的捲繞台9和筒子架5的圖示。
(筒子架)
此處,參照圖4對筒子架5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筒子架5主要具有筒子架基座部51、支柱52a、52b、多個分隔板53以及多個插錠(peg)54。筒子架基座部51為框狀的框架體。支柱52a、52b垂直地豎設於筒子架基座部51。支柱52a、52b沿著上下方向延伸。支柱52a、52b在機體長度方向上隔開既定的間隔地配置。多個分隔板53設置於支柱52a、52b。多個分隔板53在支柱52a、52b的上下方向上隔開既定的間隔地配置。
插錠54支承喂絲卷裝Ps。插錠54分別設置於支柱52a、52b。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將藉由設置於支柱52a的插錠54支承的喂絲卷裝Ps稱為“喂絲卷裝Ps1”,將藉由設置於支柱52b的插錠54支承的喂絲卷裝Ps稱為“喂絲卷裝Ps2”。
插錠54在支柱52a、52b的上下方向上隔開既定的間隔地配置有多個(例如8個)。插錠54配置在一對分隔板53之間。設置於支柱52a的插錠54和設置於支柱52b的插錠54並列配置於相同高度位置。即,在筒子架5中,多個喂絲卷裝Ps以在上下方向以及機體長度方向上配置為矩陣狀的狀態藉由插錠54支承。
藉由在筒子架5中並列配置於相同高度的兩個插錠54分別支承的兩個喂絲卷裝Ps中的一方的喂絲卷裝Ps1的內層側的絲線Y1與另一方的喂絲卷裝Ps2的外層側的絲線Y2,是藉由後述的接頭裝置6進行連接。藉此,在筒子架5中,即使一方的喂絲卷裝Ps的絲線Y用盡,也能夠從另一方的喂絲卷裝Ps供給絲線Y,因此能夠連續地供給絲線Y。
(接頭裝置)
接著,參照圖5以及圖6對接頭裝置6的概要構成進行說明。接頭裝置6是藉由基座22支承。基座22設置成可沿著支柱23升降自如,該支柱23垂直地豎設於沿著導軌R(參照圖3)行走的行走台車(未圖示)。
藉由行走台車沿著軌道R行走,使接頭裝置6能夠移動到與在機體長度方向上排列的多個筒子架5分別對置的位置。此外,藉由基座22沿著支柱23升降,使接頭裝置6能夠移動到與藉由筒子架5支承的多個喂絲卷裝Ps分別對置的位置。
另外,在基座22上,將本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7以安裝於機器人臂25的狀態進行支承。機器人臂25具有旋轉台25a、3條臂25b、25c、25d以及兩個關節部25e、25f。旋轉台25a配置在基座22的上表面。旋轉台25a能夠藉由馬達(未圖示)的驅動力而在水平面內旋轉。臂25b豎設於旋轉台25a。臂25c透過關節部25e安裝於臂25b的前端部。臂25c能夠藉由馬達(未圖示)的驅動力而以關節部25e為中心擺動。臂25d透過關節部25f安裝於臂25c的與關節部25e側相反一側的端部。臂25d能夠藉由馬達(未圖示)的驅動力而以關節部25f為中心擺動。絲線處理裝置7安裝於臂25d的與關節部25f側相反一側。
接頭裝置6具有接線器61、導絲器67a、67b、68a、68b以及張力器69。接線器61配置在基座22的中央部。導絲器67a、67b、68a、68b用於引導絲線Y,為能夠勾掛絲線Y的鉤狀。導絲器67a、67b在機體長度方向上配置於接線器61的一側(圖6中左側)。導絲器68a、68b在機體長度方向上配置於接線器61的與一側相反的另一側(圖6中右側)。張力器69用於暫時保持絲線Y。張力器69在機體長度方向上配置於接線器61的一側(圖6中左側)。
接線器61具有接頭噴嘴62、一對夾持機構63、64以及一對切斷器65、66。在接頭噴嘴62形成有貫穿機體長度方向的腔室62a。能夠從噴射孔(未圖示)向腔室62a內噴射空氣。在接頭噴嘴62形成有將接頭噴嘴62的上表面與腔室62a連接的狹縫62b。接線器61藉由對從狹縫62b插入到腔室62a內的兩根絲線Y噴射空氣,來進行接頭。
一對夾持機構63、64在機體長度方向上配置於接頭噴嘴62的兩側。夾持機構63具有固定部63a和可動部63b。固定部63a和可動部63b排列在沿著機體寬度方向的一條直線上。可動部63b能夠藉由驅動機構(未圖示)而沿著機體寬度方向移動。可動部63b能夠採取在與固定部63a之間能夠夾持絲線Y的夾持位置(參照圖8(a)、(b))、以及比夾持位置更遠離固定部63a的解除位置(參照圖5、圖6、圖7(a)、(b))。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可動部63b處於夾持位置時的固定部63a與可動部63b之間的空間稱為“夾持空間”。夾持機構64具有固定部64a以及可動部64b。夾持機構64的構成與夾持機構63的構成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明。
一對切斷器65、66在機體長度方向上配置於接頭噴嘴62的兩側。更詳細來說,切斷器65在機體長度方向上隔著夾持機構63而位於與接頭噴嘴62相反側的位置。切斷器66在機體長度方向上隔著夾持機構64而位於與接頭噴嘴62相反側的位置。如圖5所示,在切斷器65上,在與基座22的上表面對置的部分設置有刃部65a。
切斷器65能夠藉由驅動機構(未圖示)而沿著機體寬度方向移動。切斷器65能夠採取切斷位置(參照圖8(a)、(b))和待機位置(參照圖5、圖6、圖7(a)、(b))。在切斷器65處於切斷位置時,刃部65a在機體長度方向上與夾持機構63的夾持空間對置。在切斷器65處於待機位置時,刃部65a在機體長度方向上不與夾持機構63的夾持空間對置。切斷器66的構成與切斷器65的構成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明。
(接頭作業)
接著,參照圖7(a)、(b)以及圖8(a)、(b),對使用了接頭裝置的絲線處理裝置7的接頭作業的步驟的一例進行說明。在接頭作業中,將在筒子架5中配置於相同高度位置的兩個喂絲卷裝Ps1、Ps2中的一方的內層側的絲線Y1與另一方的外層側的絲線Y2進行連接。
在開始接頭作業時,如圖7(a)所示,將夾持機構63的可動部63b和夾持機構64的可動部64b設為解除位置。此外,將切斷器65、66設為待機位置。進而,藉由壓縮空氣供給部(未圖示)對絲線處理裝置7的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即,絲線處理裝置7成為能夠藉由第1捕捉機構81吸引並捕捉絲線Y的狀態(參照圖2)。
在接頭作業中,首先,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捕捉一方的喂絲卷裝Ps1的內層側的絲線Y1。之後,藉由放出機構(未圖示)從喂絲卷裝Ps1放出既定長度量的絲線Y1。
在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的第1捕捉機構81捕捉了絲線Y1的狀態下,進行向導絲器68a、68b的掛絲作業。此外,透過狹縫62b將絲線Y1插入到腔室62a內,並且使絲線Y1穿過夾持機構63的固定部63a與可動部63b之間以及夾持機構64的固定部64a與可動部64b之間。此時,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的第1捕捉機構81捕捉的絲線Y1的張力大致恆定。因而,從喂絲卷裝Ps1放出的既定長度的絲線Y1不會鬆弛。然後,使張力器69保持了絲線Y1之後,將絲線Y1從絲線處理裝置7的主體構件71內拔出,而解除捕捉。如此,將喂絲卷裝Ps1的絲線Y1設置於接頭裝置6。
接著,如圖7(b)所示,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捕捉另一方的喂絲卷裝Ps2的外層側的絲線Y2。此時,絲線處理裝置7繼續成為能夠藉由第1捕捉機構81吸引並捕捉絲線Y的狀態。之後,藉由放出機構(未圖示)從喂絲卷裝Ps2放出既定長度量的絲線Y2。
在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的第1捕捉機構81捕捉了絲線Y2的狀態下,進行向引導部67a、67b的掛絲作業。此外,透過狹縫62b將絲線Y2插入到腔室62a內,並且使絲線Y2穿過夾持機構63的固定部63a與可動部63b之間以及夾持機構64的固定部64a與可動部64b之間。此時,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的第1捕捉機構81捕捉的絲線Y2的張力大致恆定。因而,從喂絲卷裝Ps2放出的既定長度的絲線Y2不會鬆弛。如此,將喂絲卷裝Ps2的絲線Y2設置於接頭裝置6。
之後,停止壓縮空氣供給部(未圖示)進行的壓縮空氣的供給,成為不向絲線處理裝置7的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的狀態。即,絲線處理裝置7成為能夠藉由第2捕捉機構82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狀態(參照圖1)。此時,藉由第1捕捉機構81吸引並捕捉的絲線Y2成為藉由第2捕捉機構82夾持並捕捉的狀態。
接著,進行切斷絲線Y1、Y2的切斷準備。即,如圖8(a)所示,使夾持機構63的可動部63b和夾持機構64的可動部64b成為夾持位置。此外,使切斷器65、66成為切斷位置。之後,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拉起絲線Y2,並藉由切斷器66切斷絲線Y2。此時,絲線Y2藉由第2捕捉機構82夾持並捕捉,因此在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將絲線Y2拉起而按壓於切斷器66的刃部(未圖示)時,對絲線Y2施加充分的張力。因而,能夠適當地進行絲線Y2的切斷作業。
接著,藉由壓縮空氣供給部(未圖示)向絲線處理裝置7的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即,絲線處理裝置7成為能夠藉由第1捕捉機構81吸引並捕捉絲線Y的狀態(參照圖2)。然後,如圖8(b)所示,吸引並捕捉藉由張力器69保持的絲線Y1,並解除張力器69的保持。
之後,停止壓縮空氣供給部(未圖示)進行的壓縮空氣的供給,成為不向絲線處理裝置7的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的狀態。即,絲線處理裝置7成為能夠藉由第2捕捉機構82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狀態(參照圖1)。此時,藉由第1捕捉機構81吸引並捕捉的絲線Y1成為藉由第2捕捉機構82夾持並捕捉的狀態。
然後,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拉起絲線Y1,並藉由切斷器65切斷絲線Y1。此時,絲線Y1藉由第2捕捉機構82夾持並捕捉,因此在藉由絲線處理裝置7將絲線Y1拉起而按壓於切斷器65的刃部65a時,對絲線Y1施加充分的張力。因而,能夠適當地進行絲線Y1的切斷作業。最後,對插入到腔室62a內的兩根絲線Y1、Y2噴射空氣,由此進行接頭。
(實施形態的效果)
如以上那樣,本實施形態的絲線處理裝置7具備:流體供給路85,被供給壓縮空氣;第1捕捉機構81,能夠藉由在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時產生的負壓來吸引並捕捉絲線Y;以及第2捕捉機構82,能夠夾持並捕捉絲線Y。第2捕捉機構82,在未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時成為能夠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捕捉狀態,藉由對流體供給路85供給壓縮空氣而從捕捉狀態變成不夾持絲線Y的解除狀態。因而,能夠採取藉由第1捕捉機構81吸引並捕捉絲線Y的狀態和藉由第2捕捉機構82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狀態。因此,能夠根據作業內容而以適當的狀態捕捉絲線Y。此外,能夠利用讓用於藉由第1捕捉機構81吸引絲線Y的負壓產生的壓縮空氣,將第2捕捉機構82切換為捕捉狀態和解除狀態。因此,與另行設置用於驅動第2捕捉機構82的驅動源的情況等相比,裝置變得簡單,能夠小型化。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係具備:管狀的主體構件71,構成與流體供給路85相連的吸引路86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罩構件72,覆蓋主體構件71的外周面。罩構件72能夠沿著主體構件71的長度方向滑動。第2捕捉機構82是藉由罩構件72沿著長度方向滑動而能夠採取捕捉狀態和解除狀態。如此,藉由使覆蓋管狀的主體構件71的外周面的罩構件72沿著主體構件71的長度方向滑動,能夠將第2捕捉機構82切換為捕捉狀態和解除狀態,因此能夠抑制與主體構件71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裝置尺寸大型化。
進而,在本實施形態,主體構件71具有吸引口71a,該吸引口71a設置於在長度方向上與和流體供給路85相連一側的一方側相反的另一方側的端部。罩構件72具有在長度方向上與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對置的對置部72a。第2捕捉機構82,在藉由使罩構件72沿著長度方向滑動而使罩構件72的對置部72a與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抵接時,成為能夠藉由主體構件71的另一側的端部和罩構件72的對置部72a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上述捕捉狀態。因而,藉由成為在主體構件71的設置有吸引口71a的端部與罩構件72的對置部72a之間夾持絲線Y的構成,能夠以簡單的構成來實現能夠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第2捕捉機構82。
進而,在本實施形態,係具備:彈簧76,將罩構件72朝向一側彈壓;以及推壓構件78,配置於流體供給路85,藉由被供給到流體供給路85的壓縮空氣推壓,對罩構件72施加反抗彈簧76的彈壓力而朝向另一側滑動的力。因而,能夠利用壓縮空氣使罩構件72沿著主體構件71的長度方向滑動。因此,能夠藉由簡單的機構來實現將第2捕捉機構82切換為捕捉狀態和解除狀態的機構。
並且,本實施形態,係運用於假撚加工機1中之接頭作業時的絲線的處理,假撚加工機1係具備:保持喂絲卷裝Ps的喂絲部2、用於對從喂絲卷裝Ps供給的絲線Y進行假撚的加工部3、以及用於捲繞在加工部3中被假撚後的絲線Y的捲繞部4,接頭作業係將藉由喂絲部2的筒子架5保持的兩個喂絲卷裝Ps1、Ps2中的一方的內層側的絲線Y1與另一方的外層側的絲線Y2進行連接。在進行藉由筒子架5保持的兩個喂絲卷裝Ps1、Ps2的接頭作業時,進行向導絲器的掛絲作業和切斷連接後的絲線Y1、Y2的端部的絲線切斷作業。在本發明中,在進行掛絲作業時,藉由第1捕捉機構81吸引並捕捉絲線Y1或絲線Y2,由此能夠不使絲線Y1、Y2鬆弛而適當地進行掛絲。在進行絲線切斷作業時,藉由第2捕捉機構82夾持並捕捉絲線Y1或絲線Y2,由此能夠良好地切斷絲線Y1、Y2。此外,由於在狹窄的空間進行絲線Y1、Y2的處理,因此運用本發明的小型的絲線處理裝置是適當的。
(變形例)
以上,基於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具體的構成應不限定於這些實施形態。本發明的範圍不是由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表示,還包括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含義以及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罩構件72能夠沿著主體構件71的長度方向滑動的情況,但並不限定於此。罩構件72和主體構件71只要能夠沿著主體構件71的長度方向相對移動即可。因而,主體構件71也可以構成為能夠沿著長度方向滑動。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將推壓構件78的動作透過藉由彈簧76彈壓的轉動構件77傳遞到罩構件72的構成的情況,但使罩構件72滑動的機構並不限定於此。即,例如,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的絲線處理裝置107中,罩構件172具有嵌入到構成流體供給路85的貫通孔73a中的推壓部分178。即,與上述實施形態中的推壓構件78相當的部分與罩構件172一體地形成。此外,透過彈壓板177而藉由彈簧76將罩構件172向一側彈壓。
此外,圖10所示的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的絲線處理裝置207與第1變形例同樣,罩構件272具有推壓部分278。並且,嵌入到構成流體供給路85的貫通孔73a中的推壓部分278的一側部分,成為直徑比另一側的直徑大的大徑部278a。進而,在貫通孔73a的另一側端部設置有向內側突出的突出部273e。另外,突出部273e可以與基部73一體地構成,也可以由不同構件構成。在推壓部分278的大徑部278a與貫通孔73a的突出部273e之間配置有彈簧276。藉由彈簧276將罩構件272向一側彈壓。另外,罩構件272既可以與推壓部分278一體地構成,也可以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由不同構件構成。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對第2捕捉機構82在主體構件71的設置有吸引口71a的端部與罩構件72的對置部72a之間夾持並捕捉絲線Y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即,例如也可以為,罩構件72不具有對置部72a,而在形成於罩構件72的側壁的缺口72b的邊緣與主體構件71的設置有吸引口71a的端部的邊緣之間夾持並捕捉絲線Y。另外,同樣地,對於圖9所示的第1變形例的絲線處理裝置107、圖10所示的第2變形例的絲線處理裝置207,也能夠變更為不具有對置部72a的構成。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對罩構件72藉由螺旋彈簧、即彈簧76向一側彈壓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彈簧76並不限定於螺旋彈簧,也能夠採用板簧等。此外,也可以代替彈簧76而採用橡膠等。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對主體構件71為圓管狀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主體構件71只要是管狀即可,其剖面也可以為多邊形形狀等。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如下情況:能夠將多個喂絲卷裝Ps在上下方向以及機體長度方向上以矩陣狀進行支承的筒子架5,在機體寬度方向上背靠背地配置有一對。但是,筒子架5的配置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沿著機體長度方向排列成一列。此外,筒子架5也可以是如下的旋轉筒子架:能夠在與上下方向平行的軸的周圍保持多個喂絲卷裝Ps,藉由讓軸旋轉而使各喂絲卷裝Ps繞軸旋轉。藉由採用旋轉筒子架,與上述實施形態的將筒子架5沿著機體長度方向排列成一列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每相同數量的喂絲卷裝Ps的筒子架的高度。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在背靠背配置有一對的筒子架5的兩側鋪設有軌道R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軌道R的配置能夠根據筒子架5的配置而適當變更。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如下情況:運用於假撚加工機1之接頭作業時的絲線的處理,接頭作業係將藉由喂絲部2的筒子架5保持的兩個喂絲卷裝Ps1、Ps2中的一方的內層側的絲線Y1與另一方的外層側的絲線Y2進行連接。但是,本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7的運用範圍並不限定於此,能夠運用於纖維機械中的絲線的全部處理。
1:假撚加工機
2:喂絲部
3:加工部
4:捲繞部
7:絲線處理裝置
71:主體構件
71a:吸引口
72:罩構件
72a:對置部
76:彈簧(彈壓構件)
78:推壓構件
81:第1捕捉機構
82:第2捕捉機構
85:流體供給路
86:吸引路
Ps:喂絲卷裝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絲線處理裝置的剖面圖,表示能夠藉由第2捕捉機構捕捉絲線的狀態。
[圖2]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絲線處理裝置的剖面圖,表示能夠藉由第1捕捉機構捕捉絲線的狀態。
[圖3]是表示運用本發明的絲線處理裝置的假撚加工機的概要構成的側視圖。
[圖4]是圖3所示的筒子架的前視圖。
[圖5]是表示進行圖4所示的筒子架所支承的兩個喂絲卷裝的接頭的接頭裝置的概要構成的側視圖。
[圖6]是圖5所示的接頭裝置的俯視圖。
[圖7]是說明接頭裝置中的接頭作業的步驟的圖,圖7(a)表示設置了一方的喂絲卷裝的絲線的狀態,圖7(b)表示設置了另一方的喂絲卷裝的絲線的狀態。
[圖8]是說明接頭裝置中的接頭作業的步驟的圖,圖8(a)表示進行了絲線的切斷準備的狀態,圖8(b)表示切斷另一方的喂絲卷裝的絲線、且切斷一方的喂絲卷裝的絲線之前的狀態。
[圖9]是第1變形例的絲線處理裝置的剖面圖。
[圖10]是第2變形例的絲線處理裝置的剖面圖。
7:絲線處理裝置
71:主體構件
71a:吸引口
72:罩構件
72a:對置部
72b:缺口
72c:孔
73:基部
73a,73b,73c:貫通孔
73d:孔
74:固定構件
75:導入構件
75a:連通孔
75b:貫通孔
76:彈簧
77:轉動構件
77a:開口
77b:對置部
77c:軸
78:推壓構件
78a:第1部分
78b:第2部分
78c:第3部分
79:軸
81:第1捕捉機構
82:第2捕捉機構
85:流體供給路
86:吸引路
91:壓縮空氣用軟管
92:廢絲用軟管
Claims (6)
- 一種絲線處理裝置,係具備:流體供給路,被供給壓縮流體;第1捕捉機構,能夠藉由在對上述流體供給路供給壓縮流體時產生的負壓來吸引並捕捉絲線;以及第2捕捉機構,能夠夾持並捕捉上述絲線,上述第2捕捉機構,在未對上述流體供給路供給壓縮流體時成為能夠夾持並捕捉上述絲線的捕捉狀態,藉由對上述流體供給路供給壓縮流體而從上述捕捉狀態變成不夾持上述絲線的解除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絲線處理裝置,其進一步具備:管狀的主體構件,構成與上述流體供給路相連的吸引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罩構件,覆蓋上述主體構件的外周面,上述主體構件和上述罩構件能夠沿著上述主體構件的長度方向相對移動,上述第2捕捉機構,是藉由使上述主體構件和上述罩構件沿著上述長度方向相對移動而能夠採取上述捕捉狀態和上述解除狀態。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絲線處理裝置,其中,上述主體構件具有吸引口,該吸引口設置於在上述長度方向上與和上述流體供給路相連的一側的一端部相反側的另一端部, 上述罩構件具有:在上述長度方向上與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另一端部對置的對置部,上述第2捕捉機構,在藉由使上述主體構件和上述罩構件沿著上述長度方向相對移動而使上述罩構件的上述對置部與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另一端部抵接時,成為能夠藉由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另一端部和上述罩構件的上述對置部夾持並捕捉上述絲線的上述捕捉狀態。
-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絲線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罩構件能夠沿著上述長度方向滑動,上述絲線處理裝置具備:彈壓構件,將上述罩構件朝向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一端部側彈壓;以及推壓構件,配置於上述流體供給路,藉由被供給到上述流體供給路的壓縮流體推壓,對上述罩構件施加反抗上述彈壓構件的彈壓力而朝向上述主體構件的上述另一端部側滑動的力。
- 如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所述的絲線處理裝置,其係運用於假撚加工機中之接頭作業時的絲線的處理,前述假撚加工機係具備:保持喂絲卷裝的喂絲部、用於對從上述喂絲卷裝供給的上述絲線進行假撚的加工部、以及用於捲繞在上述加工部中被假撚後的上述絲線的捲繞部,前述接頭作業,係將藉由上述喂絲部保持的兩個上述 喂絲卷裝中的一方的上述喂絲卷裝的內層側的絲線與另一方的上述喂絲卷裝的外層側的絲線進行連接。
- 如請求項4所述的絲線處理裝置,其係運用於假撚加工機中之接頭作業時的絲線的處理,前述假撚加工機係具備:保持喂絲卷裝的喂絲部、用於對從上述喂絲卷裝供給的上述絲線進行假撚的加工部、以及用於捲繞在上述加工部中被假撚後的上述絲線的捲繞部,前述接頭作業,係將藉由上述喂絲部保持的兩個上述喂絲卷裝中的一方的上述喂絲卷裝的內層側的絲線與另一方的上述喂絲卷裝的外層側的絲線進行連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22239A JP7489188B2 (ja) | 2019-12-09 | 2019-12-09 | 糸条ハンドリング装置 |
JP2019-222239 | 2019-12-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22652A TW202122652A (zh) | 2021-06-16 |
TWI829982B true TWI829982B (zh) | 2024-01-21 |
Family
ID=73554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42183A TWI829982B (zh) | 2019-12-09 | 2020-12-01 | 絲線處理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835468B1 (zh) |
JP (1) | JP7489188B2 (zh) |
CN (1) | CN113026162B (zh) |
TW (1) | TWI8299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3091618A (ja) | 2021-12-20 | 2023-06-30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パッケージの結び目解除装置、糸継処理装置及び給糸装置 |
CN117775891A (zh) * | 2022-09-27 | 2024-03-29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接头装置以及接头方法 |
JP2024060753A (ja) | 2022-10-20 | 2024-05-07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パッケージの結び目解除装置、糸継処理装置及び給糸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43746A (en) * | 1977-05-20 | 1978-12-14 | Neumuenster Masch App | Device for catching and guiding yarn |
JPS60128165A (ja) * | 1983-12-15 | 1985-07-09 | Toray Ind Inc | 糸条糸掛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JPS60107063U (ja) * | 1983-12-23 | 1985-07-20 | 東レ株式会社 | 糸掛用サクシヨンガン |
TW369572B (en) * | 1996-12-13 | 1999-09-11 | Murata Machinery Ltd | Yarn-drop system on a yarn polishing machine |
JP2003112855A (ja) * | 2001-10-04 | 200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糸継装置を備える糸条巻取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901771A1 (de) * | 1989-01-21 | 1990-08-02 | Palitex Project Co Gmbh | Verfahren zum transport eines spulenpaketes aus mindestens zwei garnspulen zu einer zwirnmaschine sowie ein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
JPH0772377B2 (ja) * | 1989-04-10 | 1995-08-02 |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紡績機械の糸継ぎ装置 |
JP2596297B2 (ja) * | 1992-12-04 | 1997-04-0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のピーシング装置 |
JPH06235132A (ja) * | 1993-02-10 | 1994-08-23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スライバ継ぎ機のスライバ把持・処理装置 |
JP3316978B2 (ja) * | 1993-11-09 | 2002-08-19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紡機における作業機のスライバ把持回収装置 |
JP2616428B2 (ja) * | 1994-01-25 | 1997-06-0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の糸継ぎ方法 |
JPH11107066A (ja) * | 1997-09-30 | 1999-04-20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のピーシング装置 |
JP2002129437A (ja) * | 2000-10-20 | 2002-05-09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のピーシング装置及びピーシング方法 |
JP2002242034A (ja) | 2001-02-14 | 2002-08-28 | Murata Mach Ltd | 仮撚機の糸通し装置 |
JP3838354B2 (ja) * | 2002-03-13 | 2006-10-2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コアヤーンの糸継ぎ方法とその継ぎ目、及びコアヤーン用糸継ぎ装置を備えた自動ワインダ |
EP1614781A1 (de) * | 2004-07-06 | 2006-01-11 | Schä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 Verfahren und Drallgeber zur Falschdraht-Texturierung |
JP2017088366A (ja) * | 2015-11-13 | 2017-05-2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継機構、糸巻取装置および糸継方法 |
JP2018012902A (ja) | 2016-07-22 | 2018-01-2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端捕捉装置 |
JP2019019416A (ja) * | 2017-07-12 | 2019-02-07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空気紡績装置 |
JP2019081631A (ja) * | 2017-10-30 | 2019-05-3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巻取機及び糸掛け方法 |
-
2019
- 2019-12-09 JP JP2019222239A patent/JP748918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1-24 EP EP20209491.8A patent/EP3835468B1/en active Active
- 2020-12-01 TW TW109142183A patent/TWI829982B/zh active
- 2020-12-02 CN CN202011392301.5A patent/CN1130261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43746A (en) * | 1977-05-20 | 1978-12-14 | Neumuenster Masch App | Device for catching and guiding yarn |
JPS60128165A (ja) * | 1983-12-15 | 1985-07-09 | Toray Ind Inc | 糸条糸掛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JPS60107063U (ja) * | 1983-12-23 | 1985-07-20 | 東レ株式会社 | 糸掛用サクシヨンガン |
TW369572B (en) * | 1996-12-13 | 1999-09-11 | Murata Machinery Ltd | Yarn-drop system on a yarn polishing machine |
JP2003112855A (ja) * | 2001-10-04 | 200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糸継装置を備える糸条巻取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26162A (zh) | 2021-06-25 |
CN113026162B (zh) | 2024-06-18 |
EP3835468A1 (en) | 2021-06-16 |
TW202122652A (zh) | 2021-06-16 |
JP7489188B2 (ja) | 2024-05-23 |
JP2021091987A (ja) | 2021-06-17 |
EP3835468B1 (en) | 2022-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29982B (zh) | 絲線處理裝置 | |
JP4896732B2 (ja) | 被覆弾性糸の製造及び供給スプールの自動交換に関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JP4082930B2 (ja) | 糸撚り継ぎ装置 | |
CN104711689B (zh) | 纺丝卷绕装置 | |
EP2570375B1 (en) | Yarn winding unit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 |
TW201908555A (zh) | 用於操作噴氣式紡紗裝置的方法,導紗通道及包含此導紗通道的噴氣式紡紗機 | |
EP1671910B1 (en) | Yarn splicer | |
CN106698096B (zh) | 接纱机构、纱线卷绕装置以及接纱方法 | |
CN105648588B (zh) | 接头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接头方法 | |
JP2016102268A (ja) | 芯糸供給装置及び紡績機 | |
EP2993150B1 (en) | Core yarn supplying unit, core yarn supplying device, spinning machine, and core yarn supplying method | |
JP7425694B2 (ja) | 合繊糸用スプライサ | |
EP2975164B9 (en) | Spinn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core yarn supplying unit. | |
JP7026560B2 (ja) | 合繊糸用スプライサ | |
JP2024048367A (ja) | 糸継装置及び糸継方法 | |
TW201943900A (zh) | 合成纖維紗用捻接器 | |
JP2023091618A (ja) | 糸パッケージの結び目解除装置、糸継処理装置及び給糸装置 | |
JP2006291403A (ja) | 糸のクランプカッター装置 | |
CN105525401B (zh) |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 |
JP2577009Y2 (ja) | 自動ワインダ | |
JPH08337934A (ja) | 紡績機における糸継ぎ方法 | |
JP2006009169A (ja) | 弾性糸のクランプカッター装置 | |
JPH08337935A (ja) | 紡績機における糸継ぎ装置 | |
JPH04189262A (ja) | 双糸の分離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H0572980U (ja) | 合糸機用糸分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