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7844B - 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17844B TWI817844B TW111145183A TW111145183A TWI817844B TW I817844 B TWI817844 B TW I817844B TW 111145183 A TW111145183 A TW 111145183A TW 111145183 A TW111145183 A TW 111145183A TW I817844 B TWI817844 B TW I81784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node
- computing device
- field
- configuration
- spatial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6 bui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5 scrip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00 final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種場域勘測的方法,包括:藉由一計算裝置取得對應一場域的初始測量參數;藉由上述計算裝置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一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並傳送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至上述第一移動節點;藉由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根據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廣播一空間資訊;以及藉由上述計算裝置接收由一第二移動節點測量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所廣播之上述空間資訊,並根據上述空間資訊取得在上述場域中無線訊號的一覆蓋狀態。
Description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更具體地,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利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進行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
無線網路的室內場域勘測大都使用模擬軟體為主要工具來進行,透過模擬結果得到的訊號覆蓋狀態與品質的相關數據來協助業者做為佈建無線產品的參考。模擬軟體的好處是方便簡單,僅需提供無線產品規格、場域空間藍圖與建材相關的參數即可進行。但若是使用的建材參數存在一定誤差或實際場域的地形建築建模不易,都有可能影響到數據的精確度,導致實行的結果不如預期,甚至與實際場域的真實狀況相去甚遠。此外,模擬軟體所使用的運算方法也會影響最終模擬的結果。
因此,需要一種用於佈建無線產品前的室內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以改善上述缺點,協助業者完成無線產品建置的最佳規劃,並符合用戶的使用者經驗期待。
因此,本揭露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以改善上述缺點,協助業者完成無線產品建置的最佳規劃,並符合用戶的使用者經驗期待。
本揭露提出一種場域勘測的方法,上述方法包括:藉由一計算裝置取得對應一場域的初始測量參數;藉由上述計算裝置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一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並傳送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至上述第一移動節點;藉由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根據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廣播一空間資訊;以及藉由上述計算裝置接收由一第二移動節點測量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所廣播之上述空間資訊,並根據上述空間資訊取得在上述場域中無線訊號的一覆蓋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初始測量參數係至少包括:上述場域的一地圖布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位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發射功率、上述第一移動節點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上述第二移動節點的位置、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上述第二移動節點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上述第一移動節點與上述第二移動節點之間的連線速率及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天線發射角度與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之間的關係。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係至少包括: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位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天線發射角度及發射功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空間資訊係至少包括:一訊號強度及一訊號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計算裝置使用一AI運算中心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二移動節點係由一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所搭載,其中上述無人機配置能偵測垂直距離及水平距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移動節點與上述計算裝置係整合為一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裝置至少配置有一承載盤,其中上述承載盤用以安裝上述第一移動裝置。
本揭露提出一種場域勘測的系統,上述系統包括:一第一移動節點;一第二移動節點;以及一計算裝置,連接至上述第一移動節點及上述第二移動節點;其中上述計算裝置取得對應一場域的初始測量參數,並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並傳送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至上述第一移動節點;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根據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廣播一空間資訊;以及上述計算裝置接收由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測量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所廣播之上述空間資訊,並根據上述空間資訊取得在上述場域中無線訊號的一覆蓋狀態。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引入人工智慧,可達到無線產品建置的最佳規劃之目的。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場域勘測的系統100。在第1圖中,場域勘測的系統100可至少由一計算裝置110、一第一移動節點120及一第二移動節點130所形成。
第一移動節點120可為一基站或提供完整網路連線所需的模擬器,其具有複數天線,以發射無線訊號並提供通訊覆蓋。在一實施例中,基站可以為一5G基站(gNB)或開放性無線存取網路(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O-RAN)中的無線電單元(Radio Unit,RU);模擬器可以為5G核心模擬器或中央單元(Central Unit,CU)/分散式單元(Distributed unit,DU)模擬器。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上述第一移動節點120係以5G基站或模擬器進行舉例,但本揭露的應用範圍不應被限制於5G範圍。
第二移動節點130可以為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功能手機、智慧型手機、平板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筆記型電腦、機器類型通訊(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或支援5G核心網路以及無線網路所使用的無線電存取技術的任何無線通訊裝置。
計算裝置110的類型範圍從小型手持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可攜式電腦)到大型主機系統(例如大型電腦)。可攜式電腦的示例包括個人數位助理(PDA)、筆記型電腦等裝置。計算裝置110可透過網路連接至第一移動節點120及第二移動節點130,其中,網路可以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悉任何類型的網路,其可使用各種通訊上可用協定中的任一種來支援數據通訊,包括但不侷限於TCP/IP等等。舉例來說,網路可為一本地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像是乙太網路等等、一虛擬網路,包括但不侷限於虛擬專用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網際網路(Internet)、無線網路和/或這些和/或其他網路之任何組合。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移動節點120與計算裝置110係整合為一裝置或架設至同一平台上,例如,一機器人。
以下將更詳細說明計算裝置110,計算裝置110之詳細架構如第2圖所示。計算裝置110可包括輸入裝置232,其中該輸入裝置232被配置為從各種來源接收輸入數據。舉例來說,輸入裝置232可由建置在雲端基礎設施中或其他伺服器中的大數據資料庫中接收即將進行勘測場域類似的地圖布局等數據。
計算裝置110還包括處理器234、一人工智慧(AI)運算中心236、大數據資料庫搜索引擎240及可以儲存程式2382的一記憶體238。
AI運算中心236可自歷史數據資料中學習且能夠自動地調整測量參數。而AI運算中心236的圖神經網路(Graph Neural Networks,GNN)模型於交通領域可從歷史資料庫推算出車流量走勢與路線選擇。當AI運算中心236的圖神經網路使用在場域分布領域時,同樣有許多可以發揮的應用。例如,找出最佳的放置地點,找出節能的布置方式等等,以及預測連線人數流量來調整天線發射的角度(beam forming)等等。
在一實施例中,AI運算中心236可跟根據大數據資料庫搜索引擎240所提供的資訊即時運算,判斷是否存在與即將進行勘測的場域有類似地圖布局並可參考的場域。如有,AI運算中心236則根據參考場域使用的參數至目前場域的地圖布局中開始進行勘測。AI運算中心236接著可透過計算裝置110所接收來自第一移動節點120及第二移動節點130的資料進行分析判斷目前的測試結果是否符合需求。如AI運算中心236判斷勘測結果仍需進一步優化,則會提供下一組測量參數,由計算裝置110配置下一組測量參數,並指示第一移動節點120及第二移動節點130繼續進行勘測。此處的測量參數係至少包括:此場域的一地圖布局、第一移動節點120的位址、第一移動節點120的發射功率、第一移動節點120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第二移動節點130的位置、第二移動節點130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第二移動節點130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第一移動節點120與第二移動節點130之間的連線速率及第一移動節點120的天線發射角度與第二移動節點130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之間的關係。
更詳細地說明,第二移動節點130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可以包括第一移動節點120在某一特定發射功率下,第二移動節點130在與第一移動節點120不同距離下所收到的無線射頻(RF)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或是在第一移動節點120使用不同發射功率下,第二移動節點130在與第一移動節點120一特定距離下所能收到的RF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
而第一移動節點120及第二移動節點130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係為第一移動節點120及第二移動節點130在各種不同連線測試情況下所使用的參數,如調製和編碼方案(Modulation Code Set,MCS)及正交幅度調製(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QAM)。
此外,大數據資料庫搜索引擎240所搜索的大數據資料庫或是記憶體238中亦存有若干常用的測試腳本(profile)以方便在一個全新地圖布局的場域中進行勘測。如果大數據資料庫搜索引擎240無法從大數據庫或是記憶體238找到可供參考的場域,則會從預定的腳本中選用一個適合的地圖布局開始實施勘測。
換言之,AI運算中心236及大數據資料庫搜索引擎240至少具有下列功能,但不侷限於以下功能:
(1) 從大數據資料庫或記憶體238中找出是否有已完成勘測可供參考的地圖布局。
(2) 從大數據資料庫或記憶體238中篩選出參考場域所進行的流程、使用的測量參數與最後測試的結果,並做出適當的運算及調整。最後,將運算及調整後的結果應用到目前勘測的場域中。
(3) 比對大數據資料庫或記憶體238中的資料與業者用戶需求後,可決定是否需要繼續進行勘測。
(4) 根據大數據資料庫或記憶體238中的資料可以歸納出理想的第二移動節點140的受測位置。
(5) 根據第一移動節點130及第二移動節點140所回報的測試結果可決定是否需要調整第一移動節點130發射訊號的天線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人工智慧運算中心236及大數據資料庫搜索引擎240可由處理器234所實現。
應可理解,第1圖所示的計算裝置110、一第一移動節點120及一第二移動節點130係以場域勘測的系統100架構的示例。第1圖所示的每個裝置可經由任何類型的電子裝置來實現,像是參考第8圖描述的電子裝置800,如第8圖所示。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場域勘測的方法之流程圖300。此流程圖300係由係第1圖所示之場域勘測的系統100所執行。
在步驟S305中,一計算裝置取得對應一場域的初始測量參數,其中上述初始測量參數係由上述計算裝置中一AI運算中心所產生,且上述初始測量參數係至少包括:上述場域的一地圖布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位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發射功率、上述第一移動節點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上述第二移動節點的位置、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上述第二移動節點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上述第一移動節點與上述第二移動節點之間的連線速率及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天線發射角度與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之間的關係。
在步驟S310中,上述計算裝置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一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並傳送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至上述第一移動節點,其中上述計算裝置係藉由AI運算中心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係至少包括: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位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天線發射角度及發射功率。
在步驟S315中,藉由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根據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廣播一空間資訊,其中上述空間資訊係至少包括:一訊號強度及一訊號品質。
在步驟S320中,計算裝置接收由一第二移動節點測量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所廣播之上述空間資訊,並根據上述空間資訊取得在上述場域中無線訊號的一覆蓋狀態。
在一實施例中,計算裝置中的AI運算中心可判斷在步驟S320中所取得的上述場域中無線訊號的覆蓋狀態是否符合用戶需求。若不符合用戶需求,AI運算中心將進一步提供調整後的測量參數,系統將重複步驟S310、S315、S320,繼續進行場域勘測直到場域中無線訊號的覆蓋狀態符合用戶需求為止。
為了使本揭露的場域勘測過程是一個可自動進行而毋須人工操作的過程,本揭露可使用機器人或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為安裝第1圖中計算裝置110、第一移動節點120及第二移動裝置130的承載載具。
第一移動節點一般以定點測試為主或僅在某些固定的區域移動,必要時可以透過計算裝置控制移動第一移動節點承載載具的位置或調整第一移動節點發射介面(天線)的高度。第一移動節點的電力供應可來自機器人、無人機或由場域本身提供。第一移動節點所需的網路介面則由機器人或無人機提供,再由此網路介面連接到後端所需的平台。通常這些平台對於5G基站而言指的是5G核心網路(5GC),對於O-RAN中的無線電單元RU而言指的是DU/CU/5GC。此外,第一移動節點的佈建數量可依場域大小或商業考量來決定。
當第一移動節點係使用機器人作為承載載具時,計算裝置可與上述第一移動節點共用機器人,或計算裝置可單獨設置在另外一台機器人上。但當第一移動節點係使用無人機作為承載載具時,計算裝置必須可單獨設置在一台機器人上。如果在場域勘測時,多於一個以上的機器人分別承載第一移動節點時,每個機器人可分別處理其所接收之數據,待處理完後進一步傳送至計算裝置處理。若是使用多個無人機分別承載第一移動節點及第二移動節點進行勘測時,則每台無人機則將所蒐集的數據一律送往計算裝置處理。
在一實施例中,計算裝置可進一步控制無人機及機器人的行為,以及處理各裝置、節點間的數據交換。此處所指的數據交換至少包含指令傳輸與測試數據結果交換。而無人機及機器人的可控行為至少包含改變本身的位置或高度,或根據計算裝置的指令對所承載的第一移動節點/第二移動節點做出適當的調整。例如,改變第一移動節點外接天線的角度等等。而計算裝置可以透過無人機或機器人來調整第一移動節點/第二移動節點的各種相關參數的設定。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以無人機400承載第二移動節點430及432之示意圖。
無人機400除包含有電源模組402、飛行與方向控制單元404外,另含有資料交換單元406、垂直距離偵測單元408與水平距離偵測單元410以及一組或一組以上的搭載單元412。無人機400的資料交換單元406可處理指令交換與測試數據交換。指令交換可接收由計算裝置發出的指揮命令作為飛行動作的依據或可由無人機400發起往計算裝置傳送測試數據(如,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下載速率等)的要求。應使用無指向性的無線訊號作為資料交換媒介。無人機400允許計算裝置透過資料交換單元406分別調整每個搭載單元412上的轉軸414,以調整第二移動節點430及432的角度方向,並可由計算裝置確認第二移動節點430及432最佳的訊號收發的方向角度。垂直距離偵測單元408與水平距離偵測單元410分別用以偵測無人機400的垂直距離及水平距離。舉一例子說明,垂直距離偵測單元408可以使第二移動節點430及432在特定高度進行測試,例如計算裝置可設定三種受測高度,以了解不同用戶在坐姿、站姿或需要在更高處接收的使用情境下的無線訊號收發狀態。同時垂直距離偵測單元408與水平距離偵測單元410也可輔助無人機400在具複雜建築結構的場域中避開撞擊。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以無人機500承載第一移動節點520之示意圖。
無人機500組成單元與第4圖的無人機400類似,除包含電源模組502、飛行與方向控制單元504外,另含有資料交換單元506、垂直距離偵測單元508與水平距離偵測單元510以及一搭載單元512。換言之,每個無人機500僅可搭載一個第一移動節點520。無人機500允許計算裝置透過資料交換單元506分別調整每個搭載單元512上的轉軸514,以調整第一移動節點520的角度方向,並可由計算裝置確認第一移動節點520最佳的訊號發射的方向角度。
第6A~6C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以機器人600承載第一移動節點之示意圖。
如第6A圖所示。機器人600可同時搭載第一移動節點(圖未示出)及計算裝置610,以負責場域勘測及資料處理的進行。在一實施例中,機器人600可更包括訊號發射與接收介面602,以提供與其他人機介面交換資料的功能。
在另一實施例中,機器人600可至少配置有一承載盤604,用來安裝內建式或外接式天線的第一移動節點。承載盤604可調整第一移動節點的高度及方向,如第6B圖所示。如有需要,進行勘測時機器人600可透過調整承載盤604的高度及方向改變第一移動節點射頻訊號的發射位置。
在又一實施例中,機器人600更可配置有可以調整天線高度方向及位置的一天線支架盤606(如第6A、6C圖中的虛線矩形所示)。天線支架盤606的主要用於外接天線的機種。若機器人600搭載的是外接天線的機種,則可透過調整天線支架盤606的方式來進行勘測。此時,機器人600僅需調整天線支架盤606至待測位置而毋須變動第一移動節點的位置即可進行勘測。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第6A~6C圖中天線支架盤606之示意放大圖。如圖所示,天線支架盤606上的天線701~704在XY平面可360度旋轉,且在XYZ座標上的距離皆可調整。天線支架盤606上的天線701~704可經由RF電纜由第一移動節點外殼的天線接頭連接到天線支架盤606上。而天線支架盤606上的天線701~704可以由機器人600的計算裝置610調整到與第一移動節點620一致的相對位置。
如上所述,本揭露利用無人機的機動性,可在任何室內場域進行勘測。在勘測過程中,無人機可負責將第二移動節點移動至計算裝置指定的位置。在計算裝置確認第一移動節點的位置及天線發射角度方位後,第一移動節點使用計算裝置所指示的發射功率及參數進行與第二移動節點的連線或單純由第二移動節點偵測訊號強度與訊號品質。待第二移動節點完成偵測後,計算裝置可根據AI運算中心所提供的資訊指示第一移動節點的改變其相關設定或是移動第二移動節點的位置繼續進行偵測訊號強度與訊號品質。 如此周而復始,直到AI運算中心判斷偵測完成後,才結束此場域的勘測。當完成此場域的勘測後,關於此場域勘測的相關資料亦會被記錄到計算裝置或儲存至雲端設備中,成為未來場域勘測的參考資料。
即使場域環境存在不利於傳統模擬軟體進行模型建構的不規則建築障礙物中,使用本揭露所提出的方法仍可在該場域實地進行勘測無礙。透過機器人可同時提供計算裝置來管理勘測進行與調整第一移動裝置合適的天線射頻發射方位。而利用所蒐集到的即時資料,透過人工智慧的資料分析功能及大數據資料庫搜索引擎可歸納出勘測實施的步驟,即時調整無線產品的佈建方式,以達成符合用戶的使用者經驗期待之目的。
對於本發明已描述的實施例,下文描述了可以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示例性操作環境。具體參考第8圖,第8圖係顯示用以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示例性操作環境,一般可被視為電子裝置800。電子裝置800僅為一合適計算環境的一個示例,並不意圖暗示對本發明使用或功能範圍的任何限制。電子裝置800也不應被解釋為具有與所示元件任一或組合相關任何的依賴性或要求。
參考第8圖。電子裝置800包括直接或間接耦接以下裝置的匯流排810、記憶體812、一或多個處理器814、一或多個顯示元件816、輸入/輸出(I/O)埠口818、輸入/輸出(I/O)元件820以及說明性電源供應器822。匯流排810表示可為一或多個匯流排之元件(例如,位址匯流排、數據匯流排或其組合)。雖然第8圖的各個方塊為簡要起見以線示出,實際上,各個元件的分界並不是具體的,例如,可將顯示裝置的呈現元件視為I/O元件;處理器可具有記憶體。
電子裝置800一般包括各種電腦可讀取媒體。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是可被電子裝置800存取的任何可用媒體,該媒體同時包括易揮發性和非易揮發性媒體、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媒體。舉例但不侷限於,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和通訊媒體。電腦可讀取媒體同時包括在用於儲存像是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它數據之類資訊的任何方法或技術中實現的易揮發性性和非易揮發性媒體、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媒體。電腦儲存媒體包括但不侷限於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它記憶體技術、唯讀記憶光碟(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 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其它光碟儲存裝置、磁片、磁碟、磁片儲存裝置或其它磁儲存裝置,或可用於儲存所需的資訊並且可被電子裝置800存取的其它任何媒體。電腦儲存媒體本身不包括信號。
通訊媒體一般包含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它採用諸如載波或其他傳輸機制之類的模組化數據訊號形式的數據,並包括任何資訊傳遞媒體。術語「模組化數據訊號」係指具有一或多個特徵集合或以在訊號中編碼資訊之一方式更改的訊號。舉例但不侷限於,通訊媒體包括像是有線網路或直接有線連接的有線媒體及無線媒體,像是聲頻、射頻、紅外線以及其它無線媒體。上述媒體的組合包括在電腦可讀取媒體的範圍內。
記憶體812包括以易揮發性和非易揮發性記憶體形式的電腦儲存媒體。記憶體可為可移動、不移動或可以為這兩種的組合。示例性硬體裝置包括固態記憶體、硬碟驅動器、光碟驅動器等。電子裝置800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其讀取來自像是記憶體812或I/O元件820各實體的數據。顯示元件816向使用者或其它裝置顯示數據指示。示例性顯示元件包括顯示裝置、揚聲器、列印元件、振動元件等。
I/O埠口818允許電子裝置800邏輯連接到包括I/O元件820的其它裝置,一些此種裝置為內建裝置。示例性元件包括麥克風、搖桿、遊戲台、碟形衛星訊號接收器、掃描器、印表機、無線裝置等。I/O元件820可提供一自然使用者介面,用於處理使用者生成的姿勢、聲音或其它生理輸入。在一些例子中,這些輸入可被傳送到一合適的網路元件以便進一步處理。電子裝置800可裝備有深度照相機,像是立體照相機系統、紅外線照相機系統、RGB照相機系統和這些系統的組合,以偵測與識別物件。此外,電子裝置800可以裝備有感測器(例如:雷達、光達)週期性地感測周遭一感測範圍內的鄰近環境,產生表示自身與周遭環境關聯的感測器資訊。再者,電子裝置800可以裝備有偵測運動的加速度計或陀螺儀。加速度計或陀螺儀的輸出可被提供給電子裝置800顯示。
100:系統
110:計算裝置
120:第一移動節點
130:第二移動節點
232:輸入裝置
234:處理器
236:人工智慧運算中心
238:記憶體
2382:程式
240:大數據資料庫搜索引擎
300:流程圖
S305,S310,S315,S320:步驟
400:無人機
402:電源模組
404:飛行與方向控制單元
406:資料交換單元
408:垂直距離偵測單元
410:水平距離偵測單元
412:搭載單元
414:轉軸
430:第二移動節點
432:第二移動節點
500:無人機
502:電源模組
504:飛行與方向控制單元
506:資料交換單元
508:垂直距離偵測單元
510:水平距離偵測單元
512:搭載單元
514:轉軸
520:第一移動節點
600:機器人
602:訊號發射與接收介面
604:承載盤
606:天線支架盤
610:計算裝置
701~704:天線
800:電子裝置
810:匯流排
812:記憶體
814:處理器
816:顯示元件
818:I/O埠口
820:I/O元件
822:電源供應器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場域勘測的系統。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第一實施例所述之計算裝置之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場域勘測的方法之流程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以無人機承載第二移動節點及之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以無人機承載第一移動節點之示意圖。
第6A~6C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以機器人承載第一移動節點之示意圖。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第6圖中天線支架盤之示意放大圖。
第8圖係顯示用以實現本揭露實施例的示例性操作環境。
300:流程圖
S305,S310,S315,S320:步驟
Claims (14)
- 一種場域勘測的方法,上述方法包括:藉由一計算裝置取得對應一場域的初始測量參數;藉由上述計算裝置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一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並傳送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至上述第一移動節點,其中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係至少包括: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位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天線發射角度及發射功率;藉由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根據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廣播一空間資訊;以及藉由上述計算裝置接收由一第二移動節點測量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所廣播之上述空間資訊,並根據上述空間資訊取得在上述場域中無線訊號的一覆蓋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場域勘測的方法,其中上述初始測量參數係至少包括:上述場域的一地圖布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位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發射功率、上述第一移動節點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上述第二移動節點的位置、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上述第二移動節點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上述第一移動節點與上述第二移動節點之間的連線速率及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天線發射角度與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之間的關係。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場域勘測的方法,其中上述空間資訊係至少包括:一訊號強度及一訊號品質。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場域勘測的方法,其中上述計算裝置使用一AI運算中心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場域勘測的方法,其中上述第二移動節點係由一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所搭載,其中上述無人機配置能偵測垂直距離及水平距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場域勘測的方法,其中上述第一移動節點與上述計算裝置係整合為一裝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場域勘測的方法,其中上述裝置至少配置有一承載盤,其中上述承載盤用以安裝上述第一移動裝置。
- 一種場域勘測的系統,上述系統包括:一第一移動節點;一第二移動節點;以及一計算裝置,連接至上述第一移動節點及上述第二移動節點;其中上述計算裝置取得對應一場域的初始測量參數,並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並傳送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至上述第一移動節點;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根據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廣播一空間資訊;以及上述計算裝置接收由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測量上述第一移動節點所廣播之上述空間資訊,並根據上述空間資訊取得在上述場域中無線訊號的一覆蓋狀態;其中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係至少包括: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位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天線發射角度及發射功率。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場域勘測的系統,其中其中上述初始測量參數係至少包括:上述場域的一地圖布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位址、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發射功率、上述第一移動節點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上述第二移動節點的位置、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上述第二移動節點運行時使用的設定值、上述第一移動節點與上述第二移動節點之間的連線速率及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天線發射角度與上述第二移動節點所接收的訊號品質及訊號強度之間的關係。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場域勘測的系統,其中上述空間資訊係至少包括:一訊號強度及一訊號品質。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場域勘測的系統,其中上述計算裝置使用一AI運算中心根據上述初始測量參數調整上述第一移動節點的配置。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場域勘測的系統,其中上述第二移動節點係由一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所搭載,其中上述無人機配置能偵測垂直距離及水平距離。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場域勘測的系統,其中上述第一移動節點與上述計算裝置係整合為一裝置。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場域勘測的系統,其中上述裝置至少配置有一承載盤,其中上述承載盤用以安裝上述第一移動裝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45183A TWI817844B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45183A TWI817844B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17844B true TWI817844B (zh) | 2023-10-01 |
TW202422479A TW202422479A (zh) | 2024-06-01 |
Family
ID=8985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45183A TWI817844B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17844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26643A (en) * | 2007-08-10 | 2009-06-16 | Qualcomm Inc | Adaptation of transmit power based on maximum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TW201130242A (en) * | 2010-02-22 | 2011-09-01 | Ralink Technology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forbidden channel list |
CN102804875B (zh) * | 2010-02-22 | 2015-10-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事件触发的接入终端消息发送来控制接入点发射功率 |
US9794837B2 (en) * | 2012-09-20 | 2017-10-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asurement control method, user equipment, control node, and system |
CN108029069B (zh) * | 2015-07-08 | 2021-06-15 | 联邦快递服务公司 | 与无线节点网络中的id节点相关的事件候选的事件监测 |
TW202139772A (zh) * | 2020-02-10 | 2021-10-16 | 美商高通公司 | 在無線通訊中追蹤參考訊號技術 |
-
2022
- 2022-11-25 TW TW111145183A patent/TWI81784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26643A (en) * | 2007-08-10 | 2009-06-16 | Qualcomm Inc | Adaptation of transmit power based on maximum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CN101779502B (zh) * | 2007-08-10 | 2017-08-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发射功率的自主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
TW201130242A (en) * | 2010-02-22 | 2011-09-01 | Ralink Technology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forbidden channel list |
CN102804875B (zh) * | 2010-02-22 | 2015-10-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事件触发的接入终端消息发送来控制接入点发射功率 |
US9794837B2 (en) * | 2012-09-20 | 2017-10-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asurement control method, user equipment, control node, and system |
CN108029069B (zh) * | 2015-07-08 | 2021-06-15 | 联邦快递服务公司 | 与无线节点网络中的id节点相关的事件候选的事件监测 |
TW202139772A (zh) * | 2020-02-10 | 2021-10-16 | 美商高通公司 | 在無線通訊中追蹤參考訊號技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22479A (zh) | 2024-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300389A1 (en) | Correlated immersive virtual simulation for indoor navigation | |
US20190041972A1 (en) | Method for providing indoor virtual experience based on a panorama and a 3d building floor plan, a portab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and an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
TW202136818A (zh) | 超寬頻輔助精確定位方法 | |
CN107271951A (zh) | 基于WiFi指纹定位的无人机导航系统及其导航方法 | |
EP2959267A1 (en) | Mobile device positioning | |
CN105022077A (zh) | 一种室内外混合定位的方法及系统 | |
US20160298969A1 (en) | Graceful sensor domain reliance transition for indoor navigation | |
US20230168334A1 (en) | Indoor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5019825A (zh) | 面向地下隧道环境的声信道数字孪生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3141570B (zh) | 地下场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TWI817844B (zh) | 場域勘測的方法及系統 | |
Aláez et al. | Digital twin modeling of open category UAV radio communications: A case study | |
CN112672297B (zh) | 室内定位方法、服务端、定位客户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4679957A (zh) | 用射线跟踪算法对不同误差地图进行电磁仿真的方法 | |
US20240040093A1 (en) |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for customizing motion-based projection | |
JPH0933584A (ja) | 電界強度計算装置 | |
Lai et al. | Wirelessdt: A digital twin platform for real-time evaluation of wireless software applications | |
US20230180019A1 (en) | Automated design, install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wireless network | |
US20230140086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indoor positioning | |
CN111562547B (zh) | 一种监测元件3d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 |
WO2022215137A1 (ja) | 通信設計支援装置、通信設計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Bekkelien et al. | Hybrid positioning framework for mobile devices | |
Chen et al. | Geospatial sensor Web adaptor for integrating diverse Internet of Things protocols within smart city | |
JP7578172B1 (ja) | 計測装置、計測方法及び電波伝搬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 |
US12267121B2 (en) |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for radio-frequency mode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