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2426B - 滑鼠裝置 - Google Patents
滑鼠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12426B TWI812426B TW111131938A TW111131938A TWI812426B TW I812426 B TWI812426 B TW I812426B TW 111131938 A TW111131938 A TW 111131938A TW 111131938 A TW111131938 A TW 111131938A TW I812426 B TWI812426 B TW I81242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cap
- switch
- stopper
- elastic member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41000699666 Mus <mouse, ge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41000699670 M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1—Mouse/trackball convertible devices, in which the same ball is used to track the 2D relative mov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24—Transmission el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36—Return force
- H01H2221/044—Elastic part on actuator or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68—Actuators having a not operable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滑鼠裝置,包括殼體以及多個按鍵模組。這些按鍵模組配置於殼體的相對兩側,且每一個按鍵模組包括開關、彈性件、鍵帽以及止擋件。開關配置於殼體內。彈性件配置於殼體內並對應於開關。鍵帽可拆卸式地連接於彈性件並露出於殼體外,且彈性件位於鍵帽與開關之間。於可按壓狀態下,鍵帽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開關移動的過程中,鍵帽帶動彈性件觸發開關。止擋件可拆卸式地連接於鍵帽與彈性件之間,使得鍵帽被止擋件阻擋而由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不可按壓狀態。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涉及輸入裝置領域,尤其係關於一種滑鼠裝置。
滑鼠,係用於控制電腦螢幕上的游標並藉此對電腦進行操作。自1968年美國製作出了全世界第一隻滑鼠後,之後無論是文書處理、電玩競賽、工業製圖、設計製圖或媒體製作,滑鼠已經成為電腦設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早期滑鼠係使用軌跡球作為滑鼠位移的偵測,隨著科技的進步且為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也慢慢演變成至今使用光學或雷射模組進行位移偵測的形式。此外,為提升滑鼠的功能性及便利性,滑鼠也從最早有線的單鍵滑鼠進化成現今無線的多鍵滾輪滑鼠。
滑鼠的按鍵除了配置於殼體頂面的左鍵與右鍵外,在殼體的相對兩個側面上也配置有多個按鍵,而使用者可以對這些位於殼體相對兩側的按鍵自行定義所要執行的功能。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這些位於殼體相對兩側的按鍵會因為使用者操作習慣的不同而經常有被誤觸發的情況產生,舉例來說,倘若使用者習慣使用位於殼體左側的按鍵來進行操作,但位於殼體右側的按鍵在使用的過程中仍會不小心被誤觸發,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使用者來說造成相當大的不便與困
擾。因此,如何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改善,實為本領域相關人員所關注的焦點。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滑鼠裝置,其按鍵模組可於可按壓狀態與不可按壓狀態進行變換。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滑鼠裝置,包括殼體以及多個按鍵模組。這些按鍵模組配置於殼體的相對兩側,且每一個按鍵模組包括開關、彈性件、鍵帽以及止擋件。開關配置於殼體內。彈性件配置於殼體內並對應於開關。鍵帽可拆卸式地連接於彈性件並露出於殼體外,且彈性件位於鍵帽與開關之間。於可按壓狀態下,鍵帽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開關移動的過程中,鍵帽帶動彈性件觸發開關。止擋件可拆卸式地連接於鍵帽與彈性件之間,使得鍵帽被止擋件阻擋而由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不可按壓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件包括第一止擋部,第一止擋部包括第一套筒與第一抵頂凸柱,第一套筒朝靠近鍵帽的方向延伸並連接於鍵帽,第一抵頂凸柱連接於第一套筒並朝靠近開關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抵頂凸柱穿過彈性件而抵頂於開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件更包括第二止擋部與連接部,連接部連接於第一止擋部與第二止擋部之間,第二止擋部包括第二套筒與第二抵頂凸柱,第二套筒朝靠近鍵帽的方向延伸並連接
於鍵帽,第二抵頂凸柱連接於第二套筒並朝靠近開關的方向延伸,且第二抵頂凸柱穿過彈性件而抵頂於開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鍵帽包括第一連接柱體與第二連接柱體,第一連接柱體與第二連接柱體分別朝靠近彈性件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連接柱體插設於第一止擋部的第一套筒內,第二連接柱體插設於第二止擋部的第二套筒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套筒與第二套筒分別具有抵靠面,當第一連接柱體插設於第一套筒內時,第一連接柱體抵頂於第一套筒的抵靠面,當第二連接柱體插設於第二套筒內時,第二連接柱體抵頂於第二套筒的抵靠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件包括第一穿孔與第二穿孔,第一止擋部的的第一抵頂凸柱穿過第一穿孔而抵頂於開關的一側,第二止擋部的第二抵頂凸柱穿過第二穿孔而抵頂於開關的相對另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件更包括觸發板體與連接支架,連接支架連接於觸發板體與殼體之間,第一穿孔與第二穿孔位於觸發板體的相對兩側,於可按壓狀態下,鍵帽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開關移動的過程中,鍵帽帶動彈性件的觸發板體朝靠近開關的方移動並觸發開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按鍵模組更包括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第一磁鐵配置於鍵帽,第二磁鐵配置於彈性件,藉由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之間產生的磁吸力,使得鍵帽與彈性件以可拆式地連接於彼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件從鍵帽與彈性件之間卸除,使得鍵帽由不可按壓狀態變換至可按壓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鼠裝置更包括按鍵板體。按鍵板體覆蓋於殼體的上方,且按鍵板體位於這些按鍵模組之間,這些按鍵模組被按壓後而使滑鼠裝置輸出第一按鍵訊號,按鍵板體被按壓後而使滑鼠裝置輸出與第一按鍵訊號不同的第二按鍵訊號。
本實施例的滑鼠裝置,其藉由將止擋件組裝於鍵帽與彈性件之間而使得按鍵模組由可按狀態變換至不可按壓狀態,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使用者可依照不同的使用習慣而選擇將部分或全部的按鍵模組變換至不可按壓狀態,如此一來,使用者在使用滑鼠裝置的過程中不會誤觸到不需要使用的按鍵模組,進而大幅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滑鼠裝置
10:殼體
11:按鍵模組
12:按鍵板體
110:開關
111:彈性件
112:鍵帽
113:止擋件
114:第一磁鐵
115:第二磁鐵
1111:第一穿孔
1112:第二穿孔
1113:觸發板體
1114:連接支架
1121:第一連接柱體
1122:第二連接柱體
1131:第一止擋部
1132:第二止擋部
1133:連接部
C1:第一抵頂凸柱
C2:第二抵頂凸柱
A、B、C、D:位置
F:抵靠面
F1:第一磁極面
F2:第二磁極面
S1:第一套筒
S2:第二套筒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滑鼠裝置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於一視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沿著圖1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沿著圖1所示之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6A至圖6F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於不同使用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請參閱圖1至圖5,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滑鼠裝置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於一視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沿著圖1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沿著圖1所示之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為了更清楚表達本發明的結構特徵,圖3省略了如圖1所示之部分的殼體以及按鍵板體。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滑鼠裝置1包括殼體10以及多個按鍵模組11。這些按鍵模組11配置於殼體10的相對兩側。每一個按鍵模組11包括開關110、彈性件111、鍵帽112以及止擋件113。開關110配置於殼體10內。彈性件111配置於殼體10內並對應於開關110配置,且彈性件111位於鍵帽112與開關110之間。鍵帽112可拆卸式地連接於彈性件111並露出於殼體10外,鍵帽112用以供使用者進行按壓。止擋件113可拆卸式地連接於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
承上述,當止擋件113組裝於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時,鍵帽112被止擋件113阻擋而處於不可按壓狀態。當止擋件113從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卸除後,鍵帽112由不可按壓狀態變換至可按壓狀態。於可按壓狀態下,鍵帽112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移動,在鍵帽112朝靠近開關110方向移動的過程中,鍵帽112帶動彈性件111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移動並觸發開關110。當施加於鍵帽112上的外力解除時,藉由彈性件111的彈性回復力帶動鍵帽112朝遠離開關110的方向移動並復位。
以下再針對本實施例的滑鼠裝置1的其它細部構造做更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止擋件113包括第一止擋部1131、第二止擋部1132以及連接部1133。連接部1133連接於第一止擋部1131與第二止擋部1132之間。第一止擋部1131包括第一套筒S1與第一抵頂凸柱C1。第一套筒S1朝靠近鍵帽112的方向延伸並與鍵帽112彼此連接。第一抵頂凸柱C1連接於第一套筒S1並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抵頂凸柱C1穿過彈性件111而抵頂於開關110。
承上述,第二止擋部1132包括第二套筒S2與第二抵頂凸柱C2。第二套筒部S2朝靠近鍵帽112的方向延伸並與鍵帽112彼此連接。第二抵頂凸柱C2連接於第二套筒S2並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延伸,且第二抵頂凸柱C2穿過彈性件111而抵頂於開關110。
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鍵帽112包括第一連接柱體1121與第二連接柱體1122。第一連接柱體1121與第二連接柱體1122分別位於鍵帽112的相對兩側,且第一連接柱體1121與第二連接柱體1122分別朝靠近彈性件111的方向延伸。當止擋件113組裝於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時,鍵帽112的第一連接柱體1121插設於止擋件113的第一套筒S1內,同時,第二連接柱體1122插設於止擋件113的第二套筒S2內。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止擋件113的第一套筒S1與第二套筒S2分別具有抵靠面F。當鍵帽112的第一連接柱體1121插設於第一套筒S1內時,第一連接柱體1121抵頂於第一套筒S1的抵靠面F。當鍵帽112的第二連接柱體1122插設於第二套筒S2內時,第二連接柱體1122抵頂於第二套筒S2的抵靠面F。
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彈性件111包括第一穿孔1111與第二穿孔1112。第一穿孔1111與第二穿孔1112分別位於彈性件111
的相對兩側。當止擋件113組裝於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時,止擋件113的第一抵頂凸柱C1穿過彈性件111的第一穿孔1111而抵頂於開關110的一側,同時,止擋件113的第二抵頂凸柱C2穿過彈性件111的第二穿孔1112而抵頂於開關110的相對另一側。
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彈性件111更包括觸發板體1113與連接支架1114。連接支架1114連接於觸發板體1113與殼體10之間,也就是說,彈性件111藉由連接支架1114而與殼體10彼此連接。彈性件111的第一穿孔1111與第二穿孔1112分別位於觸發板體1113的相對兩側。當鍵帽112處於可按壓狀態時,鍵帽112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開關110移動的過程中,鍵帽112帶動彈性件111的觸發板體1113朝靠近開關110的方移動並觸發開關110。當施加於鍵帽112上的外力解除時,藉由彈性件111的連接支架1114所提供的彈性回復力帶動鍵帽112朝遠離開關110的方向移動並復位。
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每一個按鍵模組11更包括第一磁鐵114與第二磁鐵115。第一磁鐵114配置於鍵帽112並位於第一連接柱體1121與第二連接柱體1122之間。第二磁鐵115配置於彈性件111的觸發板體1113並位於第一穿孔1111與第二穿孔1112之間。具體而言,第一磁鐵114具有面向第二磁鐵115的第一磁極面F1,第二磁鐵115具有面向第一磁鐵114的第二磁極面F2,其中第一磁極面F1與第二磁極面F2的磁極彼此不同。藉由第一磁鐵114的第一磁極面F1與第二磁鐵115的第二磁極面F2之間磁極不同所產生的磁吸力,使得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以可拆卸式地連接於彼此。
需特別說明的是,當使用者欲將按鍵模組11由不可按壓狀態變換成可按壓狀態時,首先,使用者可將鍵帽112拔除而脫離於止擋
件113,也就是將鍵帽112的第一連接柱體1121與第二連接柱體1122分別從止擋件113的第一套筒S1與第二套筒S2拔除;然後,將止擋件113拔除而脫離於彈性件111,也就是將止擋件113的第一抵頂凸柱C1與第二抵頂凸柱C2分別從彈性件111的第一穿孔1111與第二穿孔1112拔除;最後,將鍵帽112組裝於彈性件111上,也就是鍵帽112藉由第一磁鐵114吸附於位於彈性件111上的第二磁鐵115。
反之,當使用者欲將按鍵模組11由可按壓狀態變換成不可按壓狀態時,首先,使用者可將鍵帽112拔除而脫離於彈性件111,也就是將位於鍵帽112上的第一磁鐵114脫離吸附於位於彈性件111上的第二磁鐵115;然後,將止擋件113組裝於彈性件111上,也就是將止擋件113的第一抵頂凸柱C1與第二抵頂凸柱C2分別穿過彈性件111的第一穿孔1111與第二穿孔1112;最後,將鍵帽112組裝於止擋件113上,也就是將鍵帽112的第一連接柱體1121與第二連接柱體1122分別插設於止擋件113的第一套筒S1與第二套筒S2內。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止擋件113具有兩個止擋部(第一止擋部1131與第二止擋部1132)並透過連接部1133連接於這兩個止擋部之間,但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止擋部的數量,在止擋件113能夠順利阻擋鍵帽112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移動的前提下,止擋件113可以僅具有一個止擋部。
如圖1、圖2、圖5與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滑鼠裝置1更包括按鍵板體12。按鍵板體12覆蓋於殼體10的上方,且按鍵板體12位於這些按鍵模組11之間。這些按鍵模組11被按壓後而使滑鼠裝置1輸出第一按鍵訊號予和滑鼠裝置1相連接的計算機裝置,藉此令計算機裝置執行相對應的指令或功能。按鍵板體12被按壓後而使滑鼠裝置1輸出與
第一按鍵訊號不同的第二按鍵訊號予和滑鼠裝置1相連接的計算機裝置,藉此令計算機裝置執行相對應的指令或功能。
請參閱圖6A至圖6F,其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於不同使用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並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5。如圖6A所示,當使用者欲將位於位置A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且位於位置B、C、D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將止擋件113組裝於位於位置A上的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使得位於位置A上的鍵帽112被止擋件113阻擋而無法因應外力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移動,而其他位於位置B、C、D上的按鍵模組11則不組裝止擋件113(或是將止擋件113從位於位置B、C、D上的按鍵模組11卸除)而處於可按壓狀態。
如圖6B所示,當使用者欲將位於位置B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且位於位置A、C、D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將止擋件113組裝於位於位置B上的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使得位於位置B上的鍵帽112被止擋件113阻擋而無法因應外力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移動,而其他位於位置A、C、D上的按鍵模組11則不組裝止擋件113(或是將止擋件113從位於位置A、C、D上的按鍵模組11卸除)而處於可按壓狀態。
如圖6C所示,當使用者欲將位於位置A、B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且位於位置C、D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將止擋件113組裝於位於位置A、B上的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使得位於位置A、B上的鍵帽112被止擋件113阻擋而無法因應外力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移動,而其他位於位置C、D上的按鍵模組11則不組裝止擋件113(或是將止擋件113從位於位置C、D上的按鍵模組11卸除)而處於可按壓狀態。
上述如圖6A、圖6B以及圖6C所示之使用狀態,皆為將位於殼體10右側的部分或全部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而這樣的使用狀態適用於慣用右手握持滑鼠裝置1的使用者。
如圖6D所示,當使用者欲將位於位置C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且位於位置A、B、D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將止擋件113組裝於位於位置C上的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使得位於位置C上的鍵帽112被止擋件113阻擋而無法因應外力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移動,而其他位於位置A、B、D上的按鍵模組11則不組裝止擋件113(或是將止擋件113從位於位置A、B、D上的按鍵模組11卸除)而處於可按壓狀態。
如圖6E所示,當使用者欲將位於位置D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且位於位置A、B、C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將止擋件113組裝於位於位置D上的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使得位於位置D上的鍵帽112被止擋件113阻擋而無法因應外力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移動,而其他位於位置A、B、C上的按鍵模組11則不組裝止擋件113(或是將止擋件113從位於位置A、B、C上的按鍵模組11卸除)而處於可按壓狀態。
如圖6F所示,當使用者欲將位於位置C、D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且位於位置A、B上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將止擋件113組裝於位於位置C、D上的鍵帽112與彈性件111之間,使得位於位置C、D上的鍵帽112被止擋件113阻擋而無法因應外力朝靠近開關110的方向移動,而其他位於位置A、B上的按鍵模組11則不組裝止擋件113(或是將止擋件113從位於位置A、B上的按鍵模組11卸除)而處於可按壓狀態。
上述如圖6D、圖6E以及圖6F所示之使用狀態,皆為將位於殼體10左側的部分或全部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而這樣的使用狀態適用於慣用左手握持滑鼠裝置1的使用者。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的滑鼠裝置,其藉由將止擋件組裝於鍵帽與彈性件之間而使得按鍵模組由可按狀態變換至不可按壓狀態,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使用者可依照不同的使用習慣而選擇將部分或全部的按鍵模組變換至不可按壓狀態,如此一來,使用者在使用滑鼠裝置的過程中不會誤觸到不需要使用的按鍵模組,進而大幅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滑鼠裝置
10:殼體
11:按鍵模組
12:按鍵板體
110:開關
111:彈性件
112:鍵帽
113:止擋件
114:第一磁鐵
115:第二磁鐵
1111:第一穿孔
1112:第二穿孔
1113:觸發板體
1114:連接支架
1121:第一連接柱體
1122:第二連接柱體
1131:第一止擋部
1132:第二止擋部
1133:連接部
C1:第一抵頂凸柱
C2:第二抵頂凸柱
F1:第一磁極面
F2:第二磁極面
S1:第一套筒
S2:第二套筒
Claims (10)
- 一種滑鼠裝置,包括: 一殼體;以及 多個按鍵模組,配置於該殼體的相對兩側,且每一按鍵模組包括: 一開關,配置於該殼體內; 一彈性件,配置於該殼體內並對應於該開關; 一鍵帽,可拆卸式地連接於該彈性件並露出於該殼體外,且該彈性件位於該鍵帽與該開關之間,於一可按壓狀態下,該鍵帽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該開關移動的過程中,該鍵帽帶動該彈性件觸發該開關;以及 一止擋件,可拆卸式地連接於該鍵帽與該彈性件之間,使得該鍵帽被該止擋件阻擋而由該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一不可按壓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止擋件包括一第一止擋部,該第一止擋部包括一第一套筒與一第一抵頂凸柱,該第一套筒朝靠近該鍵帽的方向延伸並連接於該鍵帽,該第一抵頂凸柱連接於該第一套筒並朝靠近該開關的方向延伸,且該第一抵頂凸柱穿過該彈性件而抵頂於該開關。
- 如請求項2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止擋件更包括一第二止擋部與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連接於該第一止擋部與該第二止擋部之間,該第二止擋部包括一第二套筒與一第二抵頂凸柱,該第二套筒朝靠近該鍵帽的方向延伸並連接於該鍵帽,該第二抵頂凸柱連接於該第二套筒並朝靠近該開關的方向延伸,且該第二抵頂凸柱穿過該彈性件而抵頂於該開關。
- 如請求項3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鍵帽包括一第一連接柱體與一第二連接柱體,該第一連接柱體與該第二連接柱體分別朝靠近該彈性件的方向延伸,且該第一連接柱體插設於該第一止擋部的該第一套筒內,該第二連接柱體插設於該第二止擋部的該第二套筒內。
- 如請求項4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分別具有一抵靠面,當該第一連接柱體插設於該第一套筒內時,該第一連接柱體抵頂於該第一套筒的該抵靠面,當該第二連接柱體插設於該第二套筒內時,該第二連接柱體抵頂於該第二套筒的該抵靠面。
- 如請求項3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彈性件包括一第一穿孔與一第二穿孔,該第一止擋部的該的第一抵頂凸柱穿過該第一穿孔而抵頂於該開關的一側,該第二止擋部的該第二抵頂凸柱穿過該第二穿孔而抵頂於該開關的相對另一側。
- 如請求項6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彈性件更包括一觸發板體與一連接支架,該連接支架連接於該觸發板體與該殼體之間,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二穿孔位於該觸發板體的相對兩側,於該可按壓狀態下,該鍵帽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該開關移動的過程中,該鍵帽帶動該彈性件的該觸發板體朝靠近該開關的方移動並觸發該開關。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每一按鍵模組更包括一第一磁鐵與一第二磁鐵,該第一磁鐵配置於該鍵帽,該第二磁鐵配置於該彈性件,藉由該第一磁鐵與該第二磁鐵之間產生的磁吸力,使得該鍵帽與該彈性件以可拆式地連接於彼此。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止擋件從該鍵帽與該彈性件之間卸除,使得該鍵帽由該不可按壓狀態變換置至該可按壓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更包括一按鍵板體,該按鍵板體覆蓋於該殼體的上方,且該按鍵板體位於該些按鍵模組之間,該些按鍵模組被按壓後而使該滑鼠裝置輸出一第一按鍵訊號,該按鍵板體被按壓後而使該滑鼠裝置輸出與該第一按鍵訊號不同的一第二按鍵訊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55746.2 | 2022-08-10 | ||
CN202210955746.2A CN117631848A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鼠标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12426B true TWI812426B (zh) | 2023-08-11 |
TW202407500A TW202407500A (zh) | 2024-02-16 |
Family
ID=88242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31938A TWI812426B (zh) | 2022-08-10 | 2022-08-24 | 滑鼠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84013B1 (zh) |
CN (1) | CN117631848A (zh) |
TW (1) | TWI81242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53511B (zh) * | 2015-06-03 | 2016-10-11 |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腦周邊裝置 |
CN107026039A (zh) * | 2017-05-24 | 2017-08-0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按键组件及电子装置 |
CN107037894A (zh) * | 2016-02-01 | 2017-08-11 | 罗技欧洲公司 | 可配置的灵巧输入设备 |
TWM620265U (zh) * | 2021-08-24 | 2021-11-2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模組 |
US20220013310A1 (en) * | 2020-07-09 | 2022-01-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key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72471A (en) * | 1997-09-17 | 2000-06-06 | Lo; Jack | Ambidextrous upright computer mouse |
US6847352B2 (en) * | 2001-09-06 | 2005-01-25 | Juan J Lantigua | Stress relieving mouse |
US7768500B2 (en) * | 2003-06-16 | 2010-08-03 | Humanscale Corporation | Ergonomic pointing device |
US20090213068A1 (en) * | 2004-06-14 | 2009-08-27 | Humanscale Corporation | Ergonomic Pointing Device |
US11656695B2 (en) * | 2018-12-31 | 2023-05-23 | Oahwip B.V. | Computer mouse for different modes of use |
US20220206596A1 (en) * | 2020-12-29 | 2022-06-30 | Robert Rutledge | Mouse Finger Rest |
-
2022
- 2022-08-10 CN CN202210955746.2A patent/CN11763184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24 TW TW111131938A patent/TWI812426B/zh active
- 2022-08-26 US US17/897,006 patent/US1178401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53511B (zh) * | 2015-06-03 | 2016-10-11 |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腦周邊裝置 |
CN107037894A (zh) * | 2016-02-01 | 2017-08-11 | 罗技欧洲公司 | 可配置的灵巧输入设备 |
CN107026039A (zh) * | 2017-05-24 | 2017-08-0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按键组件及电子装置 |
US20220013310A1 (en) * | 2020-07-09 | 2022-01-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key assembly |
TWM620265U (zh) * | 2021-08-24 | 2021-11-2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模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07500A (zh) | 2024-02-16 |
CN117631848A (zh) | 2024-03-01 |
US11784013B1 (en) | 2023-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20349B (zh) | 可改變按鍵觸壓力量之滑鼠裝置 | |
WO2014077630A1 (ko) | 터치패드 입력장치 | |
TWI501277B (zh) | 發光鍵盤 | |
US20020196239A1 (en) | Joy-dial for providing input signals to a device | |
CN101727139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874182A (zh) | 鼠标 | |
US9329707B2 (en) | Input device | |
US9799467B1 (en) | Key structure | |
TWI812426B (zh) | 滑鼠裝置 | |
TW201931407A (zh) | 鍵盤裝置 | |
TW202028932A (zh) | 滑鼠裝置 | |
TWI806757B (zh) | 滑鼠裝置 | |
US20140092060A1 (en) | Touch panel | |
CN100580615C (zh) | 具有复合式开关的鼠标 | |
TWI705365B (zh) | 觸控模組 | |
TWI810052B (zh) | 滑鼠裝置 | |
US20170330706A1 (en) | Key structure | |
US9141203B2 (en) | Key free mouse device | |
CN102044355A (zh) | 按键结构 | |
US20210064081A1 (en) | Touch module | |
TWI859836B (zh) | 電子裝置 | |
TWI747627B (zh) |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 |
US11614807B1 (en) | Mouse device | |
TWI830510B (zh) | 鍵盤裝置 | |
TW202401469A (zh) | 鍵盤裝置其及按鍵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