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6099B - 散熱模組 - Google Patents
散熱模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6099B TWI806099B TW110126095A TW110126095A TWI806099B TW I806099 B TWI806099 B TW I806099B TW 110126095 A TW110126095 A TW 110126095A TW 110126095 A TW110126095 A TW 110126095A TW I806099 B TWI806099 B TW I80609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base
- heat dissipation
- dissipation module
- pipe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散熱模組,係包含:一基座、一複數熱管;其中所述基座具
有一吸熱側及一導熱側;該等熱管具有一吸熱端及一散熱端,該吸熱端係具有一對長邊及一對短邊環繞連接所形成,該等熱管係透過長邊相互貼設組合,並令該等熱管透過短邊與該基座之導熱側貼設組合,藉此設置可在有限面積或空間內大幅增加熱管數量並進一步提升熱傳導效率者。
Description
一種散熱模組,尤指一種可增加散熱模組整體散熱效率的散熱模組。
現行電子設備中具有至少一發熱源並因進行數據運算而在電子設備中產生熱量,一般發熱源常設置於該電子設備靠近中央處,對於要將發熱源所產生之熱量向外導出則具有困難,故有業者透過於該發熱源上方設置導熱及散熱元件進行解熱,導熱元件常見的為熱管、均溫板等,散熱元件則為散熱器及散熱鰭片組等,透過導熱元件與該發熱源接觸吸附發熱源所產生之熱量後將熱量傳導給散熱器等散熱元件進行解熱。
請參閱第5、6圖,係為本發明習知散熱模組,習知散熱模組中作為吸熱使用的熱管8必須先透過與基座9之結合方得以與發熱源進行固定;然而,舉例來說一般基座9用於安裝熱管之空間或面積其距離或寬度約為30-60MM左右大小,若選擇熱管8直徑為10MM,該基座上至多僅約能設置3-5根熱管,且兩者間之結合部位僅為一點或線接觸,而為提升熱管8與基座9間的接觸面積有業者將熱管8壓製成扁平狀,並將該扁平狀熱管側貼設於該基座9的表面,藉以增加兩者間的接觸面積,如此雖可增加兩者間的接觸面積,但因為基座上能夠設置熱管之距離或寬度係固定或有限,造成熱管8設置的數量比未壓扁前之圓管數量來的更少或不足,其獲得到的熱效率可能相同或更差。
故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增加散熱模組的熱傳效率,同時又可保有良好的熱接觸面積防止熱阻現象發生,則為熟悉該項技藝之人士首重之目標。
爰此,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可增加熱傳導效率的散熱模組。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散熱模組,係包含:一基座、複數熱管;所述基座具有一吸熱側及一導熱側;該等熱管具有一吸熱端及一散熱端,該吸熱端係由一對長邊及一對短邊環繞連接所形成,該熱管內部具有一第一腔室其壁面設置有一第一毛細結構,並該第一腔室內部填充有一工作流體,該等熱管透過長邊相互貼設組合,並該等熱管透過短邊與該基座之導熱側貼設組合,藉由本發明係可增加熱管數量並進一步提升熱傳導效率者。
藉由本發明散熱模組係可提升散熱模組在有限的單位距離、長(寬)度、體積中設置更多數量的熱管,並藉由更多數量的熱管提升散熱模組的整體熱傳導效率,避免發熱源產生積熱者。
1:基座
11:吸熱側
12:導熱側
121:凹槽
13:第二腔室
14:第二毛細結構
2:熱管
2a:吸熱端
2b:散熱端
21:長邊
22:短邊
23:第一毛細結構
24:第一腔室
3:發熱源
4:工作流體
5:均溫板
6:螺鎖元件
7:散熱器
8:熱管
9:基座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散熱模組第一實施例立體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散熱模組第一實施例組合剖視圖;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散熱模組第二實施例組合剖視圖;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散熱模組第三實施例示意圖;第5圖係為習知散熱模組立體圖;第6圖係為習知散熱模組立體圖。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請參閱第1、2圖,係為本發明之散熱模組第一實施例立體分解及組合剖視圖,如圖所示,本發明散熱模組,係包含:一基座1、複數熱管2;所述基座1具有一吸熱側11及一導熱側12,該吸熱側11及該導熱側12分別設於該基座1的下、上兩側,該吸熱側11對應與至少一發熱源3接觸並吸附該發熱源3所產生之熱量,該導熱側12可與導熱元件或散熱元件結合傳導熱量,本實施例係以與導熱元件結合傳導熱量作為說明,但並不引以為限,所述導熱元件本案係以熱管2作為說明。
該等熱管2具有一吸熱端2a及一散熱端2b,該吸熱端2a係具有一對長邊21及一對短邊22,該等長、短邊21、22沿該熱管2之徑向環繞連接所形成,並該熱管2內部具有一第一腔室24其壁面設置有至少一第一毛細結構23,並該第一腔室24內部填充有一工作流體4,該等熱管2長邊21係為一平坦面,該短邊22可選擇為圓弧面或平坦面,並該等熱管2透過長邊21相互貼設組合,藉以提供各熱管2之間快速熱量傳遞,並該等熱管2透過短邊22與該基座1之導熱側12貼設組合。
該第一毛細結構23係為燒結粉末、溝槽、網格體其中任一或前述任二之組合,所述熱管2及該基座1係為銅、鋁、不鏽鋼、鈦、鈦合金、鋁合金其中任一材質,並該熱管2及該基座1係可為相同或相異材質其中任一,所述工作流體4係為冷媒、丙酮、純水、酒精其中任一。
前述基座1之導熱側12可具有複數凹槽121,該等熱管2之短邊22形狀與該等凹槽121相互對應,並該等熱管2透過該短邊22容設於凹槽121內與該基座1結合。
該熱管2與該基座1之導熱側12接觸部位不限定為熱管2之首、末兩端,亦可為熱管2之中間段,本發明係以熱管2之首、末端作為說明實施例,但並不引以為限,並藉由如此設置可增加熱管2的設置數量提升熱傳導效率,所述熱管2之吸熱端2a與熱管2其他部位徑向形狀呈相同或不相同。
請參閱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散熱模組第二實施例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部分結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惟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之不同處在於所述基座1內部具有一第二腔室13,該第二腔室13內具有至少一第二毛細結構14,該第二毛細結構14係為燒結粉末、溝槽、網格體其中任一或前述任二之組合。
請參閱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散熱模組第三實施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部分結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惟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之不同處在於該基座1之吸熱側11與一均溫板5之一側相貼設,均溫板5另一側則與一發熱源3接觸進以吸附該發熱源3所產生的熱量,本實施例中基座1主要係作為載體固定該熱管2及該均溫板5已構成為一散熱模組,並該基座1另一作用在於將整體散熱模組(基座1、熱管2、均溫板5)與該發熱源3固定結合,該基座1可透過與螺鎖元件6將該基座1與發熱源3進行鎖固,或透過扣具(圖中未示)夾持該基座1或扣持該基座1,將該基座1固定於該發熱源3周側(圖中未示)。
上述第一、二、三實施例中的熱管2之一端(即散熱端)可與至少一散熱器7或散熱鰭片組或水冷模組結合進行冷卻,當熱管之接觸部2a吸收了發熱源3所發出的熱量,由該熱管2進行軸向之遠端熱傳導,再由該散熱器或散熱鰭片組或水冷模組對周遭空氣進行熱交換。
本發明此種將該等熱管透過長邊相互貼設組合,並令該等熱管透過短邊與該基座之導熱側貼設組合,藉此此種設計可在有限面積或空間內大幅增加熱管設置數量以提升熱傳導效率提高整體散熱效能,藉以改善習知散熱模組因基座上能夠設置熱管之距離或寬度係固定或有限,衍生安置熱管數不足造成熱傳導效率不佳之問題者
1:基座
11:吸熱側
12:導熱側
121:凹槽
2:熱管
2a:吸熱端
2b:散熱端
21:長邊
22:短邊
3:發熱源
Claims (9)
- 一種散熱模組,係包含:一基座,具有一吸熱側及一導熱側;複數熱管,該等熱管具有一吸熱端及一散熱端,該吸熱端係具有一對長邊及一對短邊,該等長、短邊沿該熱管之徑向環繞連接所形成,並該熱管內部具有一第一腔室其壁面設置有至少一第一毛細結構,並該第一腔室內部填充有一工作流體,該等熱管透過長邊相互貼設組合,並該等熱管透過短邊與該基座之導熱側貼設組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導熱側具有複數凹槽,該等熱管之短邊形狀與該等凹槽相互對應,並該等熱管透過該短邊容設於凹槽內與該基座結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第一毛細結構係為燒結粉末、溝槽、網格體其中任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熱管及該基座係為銅、鋁、不鏽鋼、鈦、鈦合金、鋁合金其中任一材質,並該熱管及該基座係可為相同或相異材質其中任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工作流體係為冷媒、丙酮、純水、酒精其中任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基座內部具有一第二腔室,該第二腔室內具有一第二毛細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等熱管之吸熱端及該熱管其他部位徑向形狀呈相同或不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基座之吸熱側貼設一均溫板之一側,該均溫板另一側則與一發熱源貼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熱管之散熱端與至少一散熱器或散熱鰭片組或水冷模組結合進行冷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26095A TWI806099B (zh) | 2021-07-15 | 2021-07-15 | 散熱模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26095A TWI806099B (zh) | 2021-07-15 | 2021-07-15 | 散熱模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05300A TW202305300A (zh) | 2023-02-01 |
TWI806099B true TWI806099B (zh) | 2023-06-21 |
Family
ID=8666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6095A TWI806099B (zh) | 2021-07-15 | 2021-07-15 | 散熱模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06099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77983U (en) * | 2005-05-26 | 2005-10-11 | Rung-Hua Wang | Improved water-cooling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
TWM517314U (zh) * | 2015-11-17 | 2016-02-11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 散熱裝置 |
CN212991086U (zh) * | 2018-01-31 | 2021-04-16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散热器 |
TWM619182U (zh) * | 2021-07-15 | 2021-11-01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散熱模組 |
-
2021
- 2021-07-15 TW TW110126095A patent/TWI80609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77983U (en) * | 2005-05-26 | 2005-10-11 | Rung-Hua Wang | Improved water-cooling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
TWM517314U (zh) * | 2015-11-17 | 2016-02-11 |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 散熱裝置 |
CN212991086U (zh) * | 2018-01-31 | 2021-04-16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散热器 |
TWM619182U (zh) * | 2021-07-15 | 2021-11-01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散熱模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05300A (zh) | 2023-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937126A (zh) | 散熱裝置 | |
TWI700472B (zh) | 散熱模組 | |
CN104154787A (zh) | 多级蒸发微通道热管传热散热装置 | |
TWI700471B (zh) | 具軸向毛細的散熱單元 | |
TWM517315U (zh) | 散熱單元 | |
CN215421387U (zh) | 散热模块 | |
CN102646651B (zh) | 薄型热板结构 | |
CN107305876A (zh) | 散热组件 | |
US20190226769A1 (en) | Vapor-liquid phase fluid heat transfer module | |
TWI806099B (zh) | 散熱模組 | |
US10578368B2 (en) | Two-phase fluid heat transfer structure | |
CN212109685U (zh) | 复合式散热结构 | |
TWM619182U (zh) | 散熱模組 | |
CN103249276A (zh) | 散热装置、散热组件和电子设备 | |
TWM597034U (zh) | 複合式散熱結構 | |
TWI802373B (zh) | 散熱模組 | |
US12144150B2 (en) |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 |
TW201739339A (zh) | 散熱模組 | |
CN110213940A (zh) | 具轴向毛细的散热单元 | |
CN111010847B (zh) | 一种均热板式散热装置 | |
CN110198611B (zh) | 散热装置 | |
CN207731920U (zh) | 记忆体散热单元 | |
TWI614477B (zh) | 星形熱管結構 | |
TWI738267B (zh) | 複合式散熱結構 | |
CN113543597A (zh) | 散热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