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806074B -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6074B
TWI806074B TW110121771A TW110121771A TWI806074B TW I806074 B TWI806074 B TW I806074B TW 110121771 A TW110121771 A TW 110121771A TW 110121771 A TW110121771 A TW 110121771A TW I806074 B TWI806074 B TW I8060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ring
camera
light
sha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1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1015A (zh
Inventor
陳建岳
張津愷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1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6074B/zh
Priority to US17/375,481 priority patent/US1155020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301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1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6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607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種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包括光源單元與調光單元。光源單元包括多個發光件,多個發光件設置在攝像機之攝像鏡頭周圍,且各發光件的出光方向平行於攝像鏡頭的取像方向。調光單元設置於光源單元上並包括多個二次光學件,多個二次光學件對應多個發光件。各發光件發出的光線經過對應的二次光學件而偏折。其中各二次光學件包括第一環狀稜鏡與第二環狀稜鏡,第二環狀稜鏡的寬度大於第一環狀稜鏡的寬度,且第二環狀稜鏡環繞於第一環狀稜鏡的外周。

Description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許多攝像機都會搭配光源作為輔助照明,使攝影機在擷取影像時,能藉由光源照明而獲得更加清晰的影像,且對於夜間或光線不足的環境下也能有足夠亮度進行拍攝。
為了使光源能夠照射於特定區域或角度,攝像機的光源一般都會採用具有引腳之插件型發光件(例如DIP LED),於攝像機的製造過程中,先將插件型發光件的引腳插置於電路板上,再經由彎曲引腳轉向並焊接固定後,即可使插件型發光件朝向特定角度以照射特定區域。
然而,上述方式不僅工序繁複費時(例如需要將每個發光件進行彎折動作),且透過彎曲引腳的方式也容易產生誤差而無法達到預期的照明效果。除此之外,插件型發光件照射於特定區域的光線也會有不均勻的情形發生,例如越遠離插件型發光件的光線會越發散,導致照明效果不佳而影響影像品質。
鑒於上述,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攝像機之調光模組,適用於一攝像機,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包括光源單元與調光單元。光源單元包括多個發光件,多個發光件設置在攝像機之攝像鏡頭周圍,且各發光件的出光方向平行於攝像鏡頭的取像方向。調光單元設置於光源單元上並包括多個二次光學件,多個二次光學件對應多個發光件。其中各發光件發出的光線經過對應的二次光學件而偏折。其中各二次光學件包括第一環狀稜鏡與第二環狀稜鏡,第二環狀稜鏡的寬度大於第一環狀稜鏡的寬度,且第二環狀稜鏡環繞於第一環狀稜鏡的外周。
於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攝像機,包括攝像機本體與上述調光模組。攝像機本體具有一攝像鏡頭。調光模組設置於攝像機本體內。
藉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攝像機的調光模組,透過調光單元之各二次光學件分別對應於各發光件,且各發光件發出的光線可經過對應的二次光學件而產生偏折,使調光單元能夠導引各發光件之光線達到需求的照射角度與強度分佈,以優化照明的均勻度而提高影像擷取的品質。此外,各發光件不需進行額外加工製程(例如彎曲引腳轉向)而大幅減少人力與時間成本。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圖1為本發明攝像機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調光模組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3為本發明調光模組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之攝像機1包括調光模組2與攝像機本體3。在一些實施例中,攝像機1可為網路監控攝影機(IP Camera/Network Camera)、閉路電視(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或類比監控攝影機等。攝像機1可安裝於各式場所(例如托兒所、辦公室、商店、公路等),以進行安全監控或記錄人員活動。
如圖1至圖3所示,攝像機本體3包括一機殼30與一攝像鏡頭32,機殼30為一中空殼體且具有一攝像口31,攝像鏡頭32位於機殼30中並朝向攝像口31。外部光線能由攝像口31進入機殼30內部,而使攝像鏡頭32能擷取外部影像。調光模組2安裝於機殼30上且包括光源單元10與調光單元20。光源單元10包括基板14以及設置在攝像鏡頭32周圍的複數個發光件15,其中基板14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4為一電路板,各發光件15為一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並固設於第一表面11上。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4之第一表面11的法線方向是平行於攝像鏡頭32的取像方向(例如圖3與圖5所示的Y軸方向),使各個發光件15的出光方向平行於攝像鏡頭32的取像方向。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發光件15的出光方向亦即發光件15的最大光強方向。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發光件15的數量為四個,但此並不侷限,發光件15的數量亦可根據實施需求而有不同配置。
如圖3所示,基板14具有鏡頭設置區13以供攝像鏡頭32安裝。在本實施例中,鏡頭設置區13為一中央開孔,以供攝像鏡頭32穿設,避免攝像鏡頭32受到阻擋而能擷取外部影像,但此並不侷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4之鏡頭設置區13亦可為實體區域,以供攝像鏡頭32直接組裝並朝向攝像口31。
如圖2與圖3所示,攝像鏡頭32具有一法線中心軸N(在此實施例中,法線中心軸N的軸向平行於如圖2~圖3的Y軸方向),攝像鏡頭32的取像方向亦即法線中心軸N的軸向。多個發光件15分別等距圍繞法線中心軸N設置,也就是說,各發光件15至法線中心軸N的最短距離皆相同,但本實施例並不限制。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發光件15的位置可根據實際需求而有不同配置,例如多個發光件15可設置於鏡頭設置區13的同一側、多個發光件15以法線中心軸N為中心等角度(例如30°、45°或60°)配置或者多個發光件15也可以不規則的方式排列。
圖4為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5為本發明調光模組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圖,圖6為本發明調光模組沿圖5的6-6線段之剖視示意圖,圖7為圖6之局部放大圖。如圖2至圖7所示,調光單元20設置於光源單元10上並包括多個二次光學件21,多個二次光學件21分別對應多個發光件15,如圖4所示,其中各二次光學件21包括透明基板28,透明基板28為透明材料所製成,例如透明材料可為聚碳酸酯(PC)、壓克力塑膠(PMMA)或玻璃材料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調光單元20與光源單元10並排於攝像鏡頭32的取像方向上,且調光單元20位於光源單元10的前方。
如圖3與圖4所示,各二次光學件21的透明基板28具有朝向各發光件15的一受光面281,各二次光學件21更包括多個環狀稜鏡(在此為第一環狀稜鏡22與第二環狀稜鏡24,但環狀稜鏡的數量亦可為三個以上,視產品之需求而定,此並不侷限),多個環狀稜鏡設置於受光面281上,每個環狀稜鏡的寬度不同且彼此同心設置。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環狀稜鏡24的寬度大於第一環狀稜鏡22的寬度,且第二環狀稜鏡24環繞並銜接於第一環狀稜鏡22的外周。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環狀稜鏡22與第二環狀稜鏡24可呈圓環狀、方環狀、橢圓環或其他形狀之環體。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環狀稜鏡22與第二環狀稜鏡24為圓環狀,第二環狀稜鏡24的直徑大於第一環狀稜鏡22的直徑,且第二環狀稜鏡24環繞並銜接於第一環狀稜鏡22的外周。
再如圖4與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二次光學件21之透明基板28具有一中心軸C,第一環狀稜鏡22相對於第二環狀稜鏡24鄰近中心軸C,且第一環狀稜鏡22與第二環狀稜鏡24以中心軸C為基準彼此同心設置。此外,各二次光學件21之第一環狀稜鏡22的斷面呈齒狀而包括二個第一齒部23,二個第一齒部23分別位於中心軸C的相對二側,其中各第一齒部23的斷面可為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第二環狀稜鏡24的斷面也呈齒狀而包括二第二齒部25,且二第二齒部25分別鄰近於二第一齒部23,其中各第二齒部25的斷面亦可為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或其他不規則形。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各第一齒部23的形狀與各第二齒部25的形狀可相同或不同。
藉此,各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可經過對應之二次光學件21上的多個環狀稜鏡而偏折,使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能經由各二次光學件21的導引而達到需求的照射角度與位置。舉例來說,各二次光學件21之多個環狀稜鏡的配置可導引各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僅照射在攝像機1之取像範圍的特定區域及位置,例如導引光線僅照射在攝像機1之取像範圍的其中一個象限;或者,各二次光學件21亦可導引各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使攝像機1之取像範圍整體亮度均勻而大幅提高影像擷取的品質。
除此之外,本發明實施例透過調光單元20之各二次光學件21分別對應於各發光件15外部的方式控制光線照明,可使各發光件15不需進行額外加工製程(例如彎曲引腳轉向)。例如圖6與圖7所示,本實施例之各發光件15可採用表面貼裝式(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LED,以透過自動化機器將各發光件15快速貼裝於基板14的第一表面11上,達到大幅減少人力與時間成本。
如圖2至圖7所示,調光單元20還包括一透明蓋29,透明蓋29設置於基板14之第一表面11的一側並覆蓋於多個發光件15,透明蓋29可設有多個孔洞291,多個二次光學件21分別固定於多個孔洞291內,並構成多個二次光學件21分別等距圍繞法線中心軸N設置,例如各二次光學件21可透過黏著、卡扣或超音波熔接等方式固定於各孔洞291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透明蓋29與多個二次光學件21亦可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例如透明蓋29與各二次光學件21為一體射出成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透明蓋29為透明材料所製成,例如透明材料可為聚碳酸酯(PC)、壓克力塑膠(PMMA)或玻璃材料等,使各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可由透明蓋29透出而從攝像口31向外照射,以達到輔助照明的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各二次光學件21的多個環狀稜鏡可透過不同形狀或數量之配置,使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達到不同的折射效果以符合不同需求的照射角度與位置,或者,多個二次光學件21亦可透過不同的傾角配置,使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達到不同的折射效果以符合不同需求的照射角度與位置,此分別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舉例來說,調光單元20之多個二次光學件21中的至少其中二者可設置為不同之傾角或者調光單元20之每個二次光學件21皆設置為不同的傾角,從而使各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根據不同的需求產生不同的折射效果。例如圖2、圖3及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調光單元20之二次光學件21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二次光學件21的傾角皆不相同以分別對應於攝像機1之取像範圍的不同位置(例如對應於攝像機1之取像範圍的不同象限),以導引多個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分別照射於攝像機1之取像範圍的不同位置。
如圖4與圖7所示,第一環狀稜鏡22之第一齒部23與第二環狀稜鏡24之第二齒部25可為不同之形狀配置,以使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達到不同的折射效果而符合不同需求。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環狀稜鏡22之第一齒部23的斷面為三角形,第二環狀稜鏡24之第二齒部25的斷面為四邊形,構成第一環狀稜鏡22之第一齒部23的形狀不同於第二環狀稜鏡24之第二齒部25的形狀。
再如圖7所示,第一環狀稜鏡22之第一齒部23具有一第一齒寬W1,其中第一齒寬W1可指的是第一齒部23的最大寬度,第二環狀稜鏡24之第二齒部25具有一第二齒寬W2,其中第二齒寬W2可指的是第二齒部25的最大寬度,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齒寬W1小於第二齒寬W2以使第一環狀稜鏡22之第一齒部23的形狀不同於第二環狀稜鏡24之第二齒部25的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齒部23的第一齒寬W1亦可與第二齒部25的第二齒寬W2相同,此並不侷限。
如圖8所示,為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之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a包括三個以上之環狀稜鏡,且多個環狀稜鏡的齒寬由中心軸C朝外圍的方向逐漸減小,也就是說,越遠離中心軸C之環狀稜鏡的齒寬越小。具體而言,以二次光學件21a中之第一環狀稜鏡22a、第二環狀稜鏡24a及第三環狀稜鏡26a為例,其中第一環狀稜鏡22a最靠近中心軸C,第二環狀稜鏡24a的寬度大於第一環狀稜鏡22a的寬度,第三環狀稜鏡26a的寬度大於第二環狀稜鏡24a的寬度,且第二環狀稜鏡24a環繞並銜接於第一環狀稜鏡22a的外周,第三環狀稜鏡26a環繞並銜接於第二環狀稜鏡24a的外周,各二次光學件21的其他環狀稜鏡的排列方式以此類推,在此則不多加贅述。
此外,如圖8所示,第一環狀稜鏡22a之各第一齒部23a的第一齒寬W1a大於第二環狀稜鏡24a之各第二齒部25a的第二齒寬W2a,第二環狀稜鏡24a之各第二齒部25a的第二齒寬W2a大於第三環狀稜鏡26a之各第三齒部27a的第三齒寬W3a,構成第一齒部23a、第二齒部25a以及第三齒部27a的形狀皆不相同且越遠離中心軸C之環狀稜鏡的齒寬越小。藉此,第二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a相較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來說,環狀稜鏡的數量、形狀及齒寬皆不相同,故可使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達到另一種不同的折射效果以符合不同需求的照射角度與位置。
如圖9所示,為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第二實施例之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b包括三個環狀稜鏡(第一環狀稜鏡22b、第二環狀稜鏡24b及第三環狀稜鏡26b),且三個環狀稜鏡之齒寬是由中心軸C朝外圍的方向逐漸增大,也就是說,越遠離中心軸C之環狀稜鏡的齒寬越大。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環狀稜鏡22b最靠近中心軸C,第二環狀稜鏡24b的寬度大於第一環狀稜鏡22b的寬度,第三環狀稜鏡26b的寬度大於第二環狀稜鏡24b的寬度,第二環狀稜鏡24b環繞並銜接於第一環狀稜鏡22b的外周,第三環狀稜鏡26b環繞並銜接於第二環狀稜鏡24b的外周。此外,第一環狀稜鏡22b之各第一齒部23b的第一齒寬W1b小於第二環狀稜鏡24b之各第二齒部25b的第二齒寬W2b,第二環狀稜鏡24b之各第二齒部25b的第二齒寬W2b小於第三環狀稜鏡26b之各第三齒部27b的第三齒寬W3b,構成第一齒部23b、第二齒部25b以及第三齒部27b的形狀皆不相同且越遠離中心軸C之環狀稜鏡的齒寬越大。藉此,第三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b相較於上述第一、第二實施例來說,環狀稜鏡的數量、形狀及齒寬皆不相同,故可使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達到另一種不同的折射效果以符合不同需求的照射角度與位置。
如圖10所示,為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四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至三實施例之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c包括三個環狀稜鏡(第一環狀稜鏡22c、第二環狀稜鏡24c及第三環狀稜鏡26c),且三個環狀稜鏡的齒高皆不相同,在此三個環狀稜鏡的齒高是由中心軸C朝外圍的方向逐漸增大,也就是說,越遠離中心軸C之環狀稜鏡的齒高越大,上述齒高可指的是環狀稜鏡凸出透明基板28之受光面281的最大高度。
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環狀稜鏡22c最靠近中心軸C,第二環狀稜鏡24c的寬度大於第一環狀稜鏡22c的寬度,第三環狀稜鏡26c的寬度大於第二環狀稜鏡24c的寬度,第二環狀稜鏡24c環繞並銜接於第一環狀稜鏡22c的外周,第三環狀稜鏡26c環繞並銜接於第二環狀稜鏡24c的外周。此外,第一環狀稜鏡22c之各第一齒部23c的第一齒高H1小於第二環狀稜鏡24c之各第二齒部25c的第二齒高H2,第二環狀稜鏡24c之各第二齒部25c的第二齒高H2小於第三環狀稜鏡26c之各第三齒部27c的第三齒高H3,構成第一齒部23c、第二齒部25c以及第三齒部27c的形狀皆不相同且越遠離中心軸C之環狀稜鏡的齒高越大。藉此,第四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c相較於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來說,環狀稜鏡的形狀與齒高皆不相同,故可使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達到另一種不同的折射效果以符合不同需求的照射角度與位置。
如圖11所示,為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五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之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d包括三個環狀稜鏡(第一環狀稜鏡22d、第二環狀稜鏡24d及第三環狀稜鏡26d),其中第一環狀稜鏡22d之第一齒部23d具有第一側面233(在此第一側面233為第一齒部23d遠離中心軸C的側面,但亦可為靠近中心軸C的側面,此並不侷限)。第二環狀稜鏡24d之第二齒部25d具有一第二側面253(在此第二側面253為第二齒部25d遠離中心軸C的側面,但亦可為靠近中心軸C的側面,此並不侷限),第三環狀稜鏡26d之第三齒部27d具有一第三側面273(在此第三側面273為第三齒部27d遠離中心軸C的側面,但亦可為靠近中心軸C的側面,此並不侷限),且上述第一側面233的曲率、第二側面253的曲率以及第三側面273的曲率皆不相同。藉此,第五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d相較於上述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來說,環狀稜鏡的形狀與曲率皆不相同,故可使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達到另一種不同的折射效果以符合不同需求的照射角度與位置。
如圖12所示,為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六實施例之剖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之差異至少在於,本實施例之二次光學件21e包括三個環狀稜鏡(第一環狀稜鏡22e、第二環狀稜鏡24e及第三環狀稜鏡26e),其中第一環狀稜鏡22e之各第一齒部23e、第二環狀稜鏡24e之各第二齒部25e以及第三環狀稜鏡26e之各第三齒部27e在齒寬、齒高及側面曲率的設置上皆不相同,構成第一齒部23e、第二齒部25e以及第三齒部27e的形狀不同,且二次光學件21e的形狀也不同於上述第一至第五實施例,故本實施例相對於上述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來說,可使發光件15發出的光線達到另一種不同的折射效果以符合不同需求的照射角度與位置。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之攝像機的調光模組,透過各二次光學件上之多個環狀稜鏡的不同形狀變化(例如調整多個環狀稜鏡的齒寬、齒高及側面曲率中的至少一者),可使調光單元能夠導引各發光件之光線達到不同需求的照射角度與強度分佈,而不需對發光件進行額外的加工製程(例如彎曲引腳轉向)。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攝像機 2:調光模組 3:攝像機本體 10:光源單元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鏡頭設置區 14:基板 15:發光件 20:調光單元 21、21a~21e:二次光學件 22、22a~22e:第一環狀稜鏡 23、23a~23e:第一齒部 W1、W1a、W1b:第一齒寬 H1:第一齒高 233:第一側面 24、24a~24e:第二環狀稜鏡 25、25a~25e:第二齒部 W2、W2a、W2b:第二齒寬 H2:第二齒高 253:第二側面 26a~26e:第三環狀稜鏡 27a~27e:第三齒部 W3a、W3b:第三齒寬 H3:第三齒高 273:第三側面 28:透明基板 281:受光面 29:透明蓋 291:孔洞 30:機殼 31:攝像口 32:攝像鏡頭 C:中心軸 N:法線中心軸
[圖1] 係本發明攝像機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 係本發明調光模組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3] 係本發明調光模組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4] 係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5] 係本發明調光模組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6] 係本發明調光模組沿圖5的6-6線段之剖視示意圖。 [圖7] 係圖6之局部放大圖。 [圖8] 係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9] 係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0] 係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四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1] 係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五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2] 係本發明二次光學件第六實施例之剖視圖。
2:調光模組
10:光源單元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鏡頭設置區
14:基板
15:發光件
20:調光單元
21:二次光學件
29:透明蓋
291:孔洞
32:攝像鏡頭
N:法線中心軸

Claims (13)

  1. 一種攝像機之調光模組,適用於一攝像機,該攝像機之該調光模組包括:一光源單元,包括多個發光件,該些發光件設置在該攝像機之一攝像鏡頭周圍,且各該發光件的出光方向平行於該攝像鏡頭的取像方向;以及一調光單元,設置於該光源單元上並包括多個二次光學件,該些二次光學件分別對應該些發光件,且各該發光件發出的光線經過對應的該二次光學件而偏折;其中,各該二次光學件包括一第一環狀稜鏡與一第二環狀稜鏡,該第二環狀稜鏡的寬度大於該第一環狀稜鏡的寬度,且該第二環狀稜鏡環繞於該第一環狀稜鏡的外周,該些二次光學件的至少其中二者分別具有不同之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各該二次光學件包括一透明基板,該透明基板具有朝向各該發光件之一受光面,該第一環狀稜鏡與該第二環狀稜鏡設置於該受光面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該第一環狀稜鏡的斷面呈齒狀而包括一第一齒部,該第二環狀稜鏡的斷面呈齒狀而包括鄰近於該第一齒部之一第二齒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齒部的形狀不同於該第二齒部的形狀。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齒部具有一第一齒寬,該第二齒部具有一第二齒寬,該第一齒寬不同於該第二齒寬。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該透明基板具有一中心軸,該第一環狀稜鏡相對於該第二環狀稜鏡鄰近該中心軸,且該第一齒寬大於該第二齒寬。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該透明基板具有一中心軸,該第一環狀稜鏡相對於該第二環狀稜鏡鄰近該中心軸,且該第一齒寬小於該第二齒寬。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齒部具有一第一齒高,該第二齒部具有一第二齒高,該第一齒高不同於該第二齒高。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該透明基板具有一中心軸,該第一環狀稜鏡相對於該第二環狀稜鏡鄰近該中心軸,且該第一齒高小於該第二齒高。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齒部具有一第一側面,該第二齒部具有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的曲率不同於該第二側面的曲率。
  11. 如請求項3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各該二次光學件包括一第三環狀稜鏡,該第三環狀稜鏡的寬度大於該第二環狀稜鏡的寬度,且該第三環狀稜鏡環繞於該第二環狀稜鏡的外周,該第三環狀稜鏡的斷面呈齒狀而包括鄰近於該第二齒部之一第三齒部。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攝像機之調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齒部的形狀、該第二齒部的形狀以及該第三齒部的形狀不同。
  13. 一種攝像機,包括:一攝像機本體,具有一攝像鏡頭;以及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所述之調光模組,該調光模組設置於該攝像機本體內。
TW110121771A 2019-05-08 2021-06-15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TWI806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1771A TWI806074B (zh) 2021-06-15 2021-06-15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US17/375,481 US11550204B2 (en) 2019-05-08 2021-07-14 Camera and light adjustment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1771A TWI806074B (zh) 2021-06-15 2021-06-15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1015A TW202301015A (zh) 2023-01-01
TWI806074B true TWI806074B (zh) 2023-06-21

Family

ID=86658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1771A TWI806074B (zh) 2019-05-08 2021-06-15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0607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6898A (zh) * 2003-07-29 2005-02-09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菲涅耳透镜和具有菲涅耳透镜的照明装置
CN103867969A (zh) * 2012-12-14 2014-06-18 罗斯蒙特航天公司 监视装置
CN112540495A (zh) * 2020-12-14 2021-03-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透镜及监控组件的补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6898A (zh) * 2003-07-29 2005-02-09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菲涅耳透镜和具有菲涅耳透镜的照明装置
CN103867969A (zh) * 2012-12-14 2014-06-18 罗斯蒙特航天公司 监视装置
CN112540495A (zh) * 2020-12-14 2021-03-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透镜及监控组件的补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1015A (zh) 2023-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2670B (zh) 具有照明器的攝像機配置
EP1363153B1 (en) Ring illuminator
CN202815392U (zh) 摄像设备
WO2002065427A1 (fr) Voyant lumineux del
US8913886B2 (en) Photographic device
WO2022142356A1 (zh) 用于半球摄像机的补光灯及半球摄像机
TWI702846B (zh)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TWI806074B (zh)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US11112680B2 (en) Camera and light adjustment module
TWI760569B (zh) 用於閃光裝置的透鏡
US11550204B2 (en) Camera and light adjustment module
TWI717200B (zh) 攝像機及調光模組
CN111913333B (zh) 摄像机及调光模组
CN115509069A (zh) 摄像机及调光模块
JP4839095B2 (ja) リングライト
JP5366310B2 (ja) 照明器具
WO2019109992A1 (zh) 背光模组透镜及其构成的背光模组
JP5366308B2 (ja) 照明器具
CN114641650B (zh) 两轮车用前照灯
JP2011181429A (ja) Led照明装置、led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879868B (zh) 聚光环及附设在聚光环上的投光器与投光取像装置
CN217875690U (zh) 照明装置和摄像头
CN114697482B (zh) 半球摄像机
CN218599566U (zh) 一种多透镜像素照明装置
JP2021173934A (ja) 照明装置、光学顕微鏡及び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