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1486B - 替換包容器 - Google Patents
替換包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1486B TWI801486B TW108101591A TW108101591A TWI801486B TW I801486 B TWI801486 B TW I801486B TW 108101591 A TW108101591 A TW 108101591A TW 108101591 A TW108101591 A TW 108101591A TW I801486 B TWI801486 B TW I80148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inner container
- aforementioned
- container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10 lo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04—Articles or materials enclosed in two or more containers disposed one within another
- B65D77/0446—Articles or materials enclosed in two or more containers disposed one within another the inner and outer containers being rigid or semi-rigid and the outer container being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not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 B65D77/0453—Articles or materials enclosed in two or more containers disposed one within another the inner and outer containers being rigid or semi-rigid and the outer container being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not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the inner container having a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5/00—Holders or dispensers for soap, toothpaste, or the like
- A47K5/06—Dispensers for soap
- A47K5/12—Dispensers for soap for liquid or pasty soap
- A47K5/1202—Dispensers for soap for liquid or pasty soap dispensing dosed volume
- A47K5/1204—Dispensers for soap for liquid or pasty soap dispensing dosed volume by means of a rigid dispensing chamber and pistons
- A47K5/1205—Dispensing from the top of the dispenser with a vertical pist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37—Containers
- B05B11/0038—Inner container disposed in an outer shell or outer cas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37—Containers
- B05B11/0054—Cartridges, i.e. container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easy attachment to or easy removal from the rest of the spr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02—Membranes or pistons acting on the contents inside the container, e.g. follower pistons
- B05B11/026—Membranes separating the content remaining in the container from the atmospheric air to compensate underpressure inside the contain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38—Devices for discharging contents
- B65D25/40—Nozzles or spouts
- B65D25/42—Integral or attached nozzles or spou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36—Closures with frangible parts adapted to be pierced, torn or removed, to provide discharge open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 B65D5/06—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with end-closing or contents-supporting elements formed by folding inwardly a wall extending from, and continuously around, an end of the tubular body
- B65D5/064—Rectangular containers having a body with gusset-flaps folded outwardly or adhered to the side or the top of the container
- B65D5/065—Rectangular containers having a body with gusset-flaps folded outwardly or adhered to the side or the top of the container with supplemental means facilitating the opening, e.g. tear lines, tear ta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 B65D5/06—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with end-closing or contents-supporting elements formed by folding inwardly a wall extending from, and continuously around, an end of the tubular body
- B65D5/067—Gable-top 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 B65D5/06—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with end-closing or contents-supporting elements formed by folding inwardly a wall extending from, and continuously around, an end of the tubular body
- B65D5/067—Gable-top containers
- B65D5/068—Gable-top containers with supplemental means facilitating the opening, e.g. tear lines, tear ta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contain liq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70—Break-in flaps, or members adapted to be torn-off, to provide pouring openings
- B65D5/708—Separate tearable flexible elements covering a discharge opening of a container, e.g. adhesive t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72—Contents-dispens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05B15/30—Dip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替換包容器,是由「在上表面部中央具有吸出口(102),底部(103)形成以中心作為最深部(D)的錐形」的液體用內容器(100)、和「支承著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將液體用內容器(100)支承成起立狀」的支承體(2)、和「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使前端部(3)可卡止於支承體(2)」的蓋體(4)、及「被設在蓋體(4)的頂面部(5),當蓋體(4)已朝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嵌合時,將吸入管(6)從吸出口(102)朝液體用內容器(100)內插入」的排放泵(7)所形成,並具備:在「已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之蓋體(4)的前端部(3),已卡止於支承體(2)」的位置,將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成「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的定位手段(8)。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可執行化妝品和洗劑等液體之替換的替換包容器。
可執行「化妝品和洗劑等液體(包含具有黏性的流動體)之替換」的替換包容器,是由以下所構成的替換包容器(譬如,請參考專利文獻1、2):液體用內容器,在上表面部具有吸出口,在內部收容液體,可於液體耗盡時更換;支承體,支承著液體用內容器的底部,而將液體用內容器支承成起立狀;蓋體,從上部嵌合於「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將液體用內容器收容於內部;排放泵,通過設於蓋體之頂面部的透孔,從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的吸出口,將吸入管插入液體用內容器內,藉由吸入液體而朝外部吐出。
在替換包容器中,期待可以儘可能地從液體用內容器吸出最後的液體,但是專利文獻1、2所記載的替換包容器則完全未考慮這樣的需求。為了從液體用內容器吸出最後的液體,而考慮將液體用內容器內的液體集中於底部的1處位置,並使排放泵之吸入管的前端位於該場所(位置)。
對於這樣的底部形狀而言,考慮形成「將底部的中心設為最深部」的錐形。根據底部形成「將中心設成最深部之錐形」的液體用內容器,可以將液體集中於底部的最深部,在該場合中,藉由使排放泵之吸入管的前端位於該場所(位置),能使排放後殘存於液體用內容器的液體形成最少。
如此一來,可使液體集中於底部之液體用內容器的最深部,就使排放泵之吸入管的前端位於該場所(位置)的裝置而言,已揭示有一種:容器的形狀是由頭部、角柱狀的本體部、及逆山形屋頂狀的底部所形成,在頭部設有排放泵,從設於頭部的貫穿孔將排放泵的噴嘴插入容器內並加以固定的裝置,作為泵排放用液體紙容器(請參考專利文獻3)。
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泵排放用液體紙容器,排放泵的噴嘴是由具有可撓性的材質形成,然後,噴嘴的長度成為:當將排放泵固定於容器的頭部時,其前端抵接於逆山形屋頂狀的底部,且前端部分形成撓曲的長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33000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平7-3817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0-147335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泵排放用液體紙容器,容器的底部形成逆山形屋頂狀,由於當將排放泵固定於容器的頭部時,其前端抵接於逆山形屋頂狀的底部,而形成前端部分撓曲的長度,因此,由於「噴嘴的前端抵接於逆山形屋頂狀之底部」的位置,使得前端部分的撓曲方式並不一定。其結果,在噴嘴的前端形成開口之吸入口的位置也不一定,有時導致在排放泵執行液體排放後之液體用內容器內,殘留預定以上的量的液體。
此外,由於排放泵反覆地使用於「每次液體耗盡時所替換的容器」,藉由反覆的使用,使噴嘴的前端部產生撓曲的慣性,導致「在噴嘴的前端形成開口之吸入口的位置」從容器的底部分離,有時導致在排放泵執行液體排放後之液體用內容器內,殘留預定以上的量的液體。
此外,由於排放泵的噴嘴是由具有可撓性的材質所形成,因此不能使用於:設在頭部的貫穿孔由薄膜所封閉,將噴嘴的前端部刺穿薄膜而插入容器內的容器。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容易且確實地將「插入液體用內容器內的排放泵之前端的位置」定位,能使殘存於「排放後之液體用內容器內」的液體形成最少的替換包容器。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是由「在上表面部中央具有吸出口,底部形成以中心作為最深部的錐形,在內部收容液體,可於液體耗盡時替換」的液體用內容器、和「支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底部而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支承成起立狀」的支承體、和「從上部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而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收納於內部,其前端部可卡止於前述支承體」的蓋體、及「被設在前述蓋體的頂面部,從由前述支承體所支承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將吸入管插入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內,並吸入液體而朝外部吐出」的排放泵所形成,當前述蓋體已從上部嵌合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時,使前述排放泵的前述吸入管插入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吸出口的替換包容器,其特徵為具備定位手段,該定位手段,在已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之外周的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前述支承體的位置,使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而定位由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
根據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由於具備「在已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之外周的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前述支承體的位置,使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而定位由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的定位手段,因此,藉由將前述蓋體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而使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卡止於前述支承體,伴隨著前述蓋體對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外周的嵌合,而從前述支承體所支承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插入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內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朝向底部的最深部方向前進,並藉由前述支承體內部所具備的前述定位手段來執行定位,而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
如此一來,「由前述排放泵所吸出而減少,然後集中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之錐形內」的液體,由於從「位於前述底部之錐形內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吸入後排放,因此能使排放後殘存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內的液體形成最少。
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為:請求項1所記載的前述支承體,具備「收納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而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支承於垂直方向」的支承框部、及「在前述支承框部內,設成從前述支承框部的內壁朝中心方向突出,並使前述支承框部所收納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抵接於其上表面」的底座,前述支承框部形成:其上端部可卡止於嵌合在「前述支承框部所支承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之前述蓋體的前端部,藉由前述蓋體的前端部、與前述支承框部的上端部、與前述底座的上表面,構成前述定位手段。
根據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藉由「在前述支承框部內收納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抵接於前述支承框部內所具備的底座,然後將前述蓋體,嵌合於前述支承框部內所收納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而使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卡止於前述支承框部之上端部」的簡單作業,可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成: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
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為:請求項1所記載的前述支承體,具備「收納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而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支承於垂直方向」的支承框部、及「在前述支承框部內,設成從前述支承框部的內壁朝中心方向突出,並使前述支承框部所收納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抵接於其上表面」的底座,前述蓋體,可以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一起嵌合於「收納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支承框部的外周」,在前述支承框部的外面側,形成有可卡止前述蓋體之前端部的卡止段部,藉由前述蓋體的前端部、與前述支承框部的卡止段部、與前述底座的上表面,構成前述定位手段。
根據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藉由「在前述支承框部內收納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抵接於前述支承框部內所具備的底座,然後將前述蓋體,嵌合於前述支承框部內所收納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並更進一步嵌合於前述支承框部的外周,而使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卡止於形成在前述支承框部之外面側的卡止段部」的簡單作業,可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成: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
此外,由於前述蓋體嵌合於前述支承框部的外周,因此前述蓋體與前述支承框部成為一體化的狀態,利用前述排放泵將液體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排放,能以穩定的狀態輕易地執行。
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為:請求項1所記載的前述支承體,具備「收納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支承於垂直方向」的支承框部、和「在前述支承框部內,設成從前述支承框部的內壁朝中心方向突出,並使前述支承框部所收納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抵接於其上表面」的底座、及「將前述支承框部立設於上表面」的支承台,前述蓋體,是由可彈性變形的材料所形成,可與前述支承框部、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一起嵌合於「支承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支承台的外周」,此外,在前述蓋體之前端側的內側面形成有凸部,在前述支承台的外側面,形成有「形成於前述蓋體的前端側之內側面的凸部」可形成卡合分離的凹部,藉由形成於前述蓋體的前端側之內側面的凸部、與形成於前述支承台之外側面的凹部,構成前述定位手段。
根據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藉由「在前述支承框部內收納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抵接於前述支承框部內所具備的底座,然後將前述蓋體,嵌合於前述支承框部內所收納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並更進一步嵌合於前述支承台的外周,而使形成於前述蓋體之前端部的內側面的凸部,卡合於形成在前述支承台之外側面的前述凹部」的簡單作業,可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成: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
此外,由於前述蓋體嵌合於前述支承台的外周,因此前述蓋體與前述支承框部成為一體化的狀態,利用前述排放泵將液體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排放,能以穩定的狀態輕易地執行。
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為:請求項2至請求項4之其中任1項所記載之前述底座的上表面,朝向中心方向並向下傾斜,其相對於水平方向的傾斜角成為:與形成前述錐形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傾斜角相同、或者較前述底部的傾斜角更大的角度。
根據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由於前述底座的上表面,朝向中心方向並向下傾斜,其相對於水平方向的傾斜角成為:與形成前述錐形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傾斜角相同、或者較前述底部的傾斜角更大的角度,因此,即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為紙容器,且因為所收容之液體的重量而導致前述底部朝膨出(evagination)方向變形,前述底面由前述底座的上表面所承接而阻止朝膨出方向的變形。如此一來,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底部之錐形的變化受到抑制,其最深部位置的變化也受到抑制,可確實地定位,使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
請求項6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為:請求項2至請求項5之其中任1項所記載之前述底座,是由複數個底座片所形成,在前述支承框部內,於周方向上保持特定間隔地起立配置,其上邊成為前述底座的上表面。
根據請求項6所記載的發明,由於前述底座,是由複數個底座片所形成,在前述支承框部內,於周方向上保持特定間隔地起立配置,其上邊成為前述底座的上表面,因此,容易形成:使上表面朝向中心方向,且向下傾斜的前述底座。
請求項7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為:請求項2至請求項6之其中任1項所記載之前述支承框部,從接觸於前述支承框部之內壁的前述底座朝上方突出的高度,為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本體部高度的5%以上,且未超出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本體部高度的高度。
根據請求項7所記載的發明,由於前述支承框部,從接觸於前述支承框部之內壁的前述底座朝上方突出的高度,為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本體部高度的5%以上,且未超出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本體部高度的高度,因此,已收納於前述支承框部內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可藉由從前述底座朝上方突出之前述支承框部的內壁,確實地導引至垂直方向並且保持於垂直方向,能使已收納於前述支承框部內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確實地抵接於前述支承框部內所具備的底座。
如此一來,可以容易且確實地定位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使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
請求項8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為:請求項1所記載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在液體用內容器本體的下部設有:覆蓋「形成錐形之前述底部」,並能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起立的裙部。
根據請求項8所記載的發明,由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在液體用內容器本體的下部設有:覆蓋「形成以中心作為最深部的錐形之前述底部」,並能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起立的裙部,因此,藉由使前述裙部抵接於載置面,能以「前述底部朝向下方的狀態」,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起立。
如此一來,在僅陳列販賣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場合,由於能以「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上表面側朝上」的通常狀態進行陳列,因此液體用內容器之本體部面所印刷之製品的商標(logotype)和液體內容的說明等的印刷,沒有必要特別考慮其方向性。
此外,由於前述底部被前述裙部所覆蓋,因此當已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載置於載置面時,前述底部不會抵接於載置面,藉此,不會有「形成錐形之前述底部的前端部位產生變形」的疑慮。
請求項9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為:請求項8所記載的前述裙部,藉由以下的方式,構成前述定位手段:在「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外周的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卡止於前述支承體的位置,將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設定成使「從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定位成位在前述底部之錐形內的長度。
根據請求項9所記載的發明,由於前述裙部,藉由以下的方式,構成前述定位手段:在「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外周的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卡止於前述支承體的位置,將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設定成使「從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定位成位在前述底部之錐形內的長度,因此,藉由將前述蓋體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並使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卡止於前述支承體,而伴隨著前述蓋體朝向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外周的嵌合,使「從前述支承體所支承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插入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內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朝向前述底部之最深部方向前進,並藉由前述裙部,而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
如此一來,「由前述排放泵所吸出而減少,然後集中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之錐形內」的液體,由於從「位於前述底部之錐形內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吸入後排放,因此能使排放後殘存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內的液體形成最少。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替換包容器,當從「在上表面部中央具有吸出口,且底部形成以中心作為最深部的錐形,並於內部收容著液體的液體用內容器」排放液體時,可執行定位而使「已插入液體用內容器內的排放泵之吸入管的前端」,容易且確實地位於液體用內容器之底部的錐形內,因此,能使排放後殘存於液體用內容器內的液體形成最少,可極力防止液體的浪費。
以下,參考圖面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替換包容器的實施形態的其中一例。
第1圖至第9圖,是顯示本發明的替換包容器之實施形態的第1例的圖,第1圖是第1例之替換包容器的分解剖面圖,第2圖是顯示第1圖所示的替換包容器之支承體的放大立體圖,第3圖是顯示第1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的支承體、與支承體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間之關係的說明圖,第4圖是顯示本發明中可排出液體的液體用內容器之其中一例的立體圖,第5圖為第4圖的A-A剖面圖,第6圖是顯示第4圖的液體用內容器於組裝加工前之紙盒胚料的展開圖,第7圖是顯示形成「第4圖的液體用內容器之上表面部」的步驟的說明圖,第8圖是顯示形成「第4圖的液體用內容器之上表面部」的步驟的說明圖,第9圖是顯示「第1圖的替換包容器中,嵌合於支承體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之外周的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支承體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1例的替換包容器1,是由收納並支承著「在上表面部101的中央具有吸出口102,底部103形成以中心作為最深部D的錐形,在內部收容著液體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支承體2、「從上部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將液體用內容器100收納於內部,其前端部3可卡止於支承體2」的蓋體4、及「被設在蓋體4的頂面部5,將吸入管6從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吸出口102插入液體用內容器100內,吸入液體後朝外部吐出」的排放泵7所形成,當蓋體4已從上方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時,形成排放泵7的吸入管6可插入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吸出口102。
然後,具備定位手段8,在「已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之蓋體4的前端部3」已卡止於支承體2的位置,將收納於支承體2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成:使從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吸出口102插入的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
針對支承體2進行說明,支承體2,只要可以收納並支承「底部103形成以中心作為最深部D的錐形」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其形狀及材質並無特別的限制。
如第2圖所示,第1例的支承體2具備:將「在上部開口形成收納口9,並收納著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將液體用內容器100支承於垂直方向」的支承框部10;在支承框部10內,設成從支承框部10的內壁朝中心方向突出,使底部103的外周端緣104抵接於上表面11,而支承「被收納於支承框部10的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座12。
支承框部10的形狀,成為將液體用內容器100收納於支承框部10內的形狀,形成對應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外形的形狀。第1例所使用的液體用內容器100,如稍後所述,其本體部剖面形狀成為略正方形,支承框部10的形狀也成為略正方形。
此外,支承框部10,成為「沿著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表面,隔著間隔地將複數個支承框片10a立設於支承台13的上表面」的構造,在第1例中,是沿著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各個角部外表面設置。
此外,被設置於支承框部10內的底座12,其上表面11朝向中心方向並向下傾斜,其相對於水平方向的傾斜角θ1成為:與「形成錐形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傾斜角θ2」相同、或者較底部103的傾斜角θ2更大的角度。在第1例中,底座12的上表面11相對於水平方向的傾斜角θ1成為:稍大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傾斜角θ2的角度(請參考第3圖)。
此外,被設在由支承框片10a所構成之支承框部10內的底座12,是由複數個底座片12a所形成,在支承框部10內,於周方向上隔著特定的間隔起立配置,其上邊部成為底座12的上表面11。
在第1例中,構成底座12的底座片12a,底座片12a的外側縱邊固定於「構成支承框部10之各支承框片10a的內壁」。底座片12a之外側縱邊的高度H1,至少在「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外周端緣104」抵接於底座片12a的上表面11而受到支承時,成「底部103之前端的密封部105不會抵接於支承台13」的高度(請參考第3圖)。
此外,在支承體2,支承框部10,其從接觸於支承框部10之內壁的底座12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分10A的高度H2成為:液體用內容器100之本體部107的高度H3的5%以上且不超出液體用內容器100之本體部107的高度H3、或者相同的高度(請參考第3圖)。
其次,針對蓋體4進行說明,第1例的蓋體4,是由頂面部5、「從上部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在內部收納液體用內容器100」的筒壁部14所構成,當筒壁部14已從上部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時,其前端部3能卡止於「支承體2所具備之支承框部10的上端部15」。
然後,由蓋體4之筒壁部14的前端部3、支承體2所具備之支承框部10的上端部15、底座12的上表面11構成定位手段8,該定位手段8,將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成:當蓋體4的筒壁部14已從上部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時,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
接下來,針對「從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吸入液體,並朝外部吐出」的排放泵7進行說明。
排放泵7,是由筒狀缸筒部16、「被設在筒狀缸筒部16的上部,兼作為可自由滑動地嵌合於筒狀缸筒部16內的活塞之操作部」的排出噴嘴17、「被設在筒狀缸筒部16之下部」吸入管6所構成。
以上述方式所構成的排放泵7,其筒狀缸筒部16貫穿蓋體4的頂面部5後固定,將排出噴嘴17配置於頂面部5的上表面側,並將吸入管6配置於頂面部5的下表面側,而形成當蓋體4已從上部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時,排放泵7的吸入管6插入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吸出口102。
第1例所使用的液體用內容器100,如稍後所述,在上表面部101的中央所具有的吸出口102,是由密封薄片106所密封,當蓋體4已從上部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時形成:排放泵7的吸入管6刺穿密封薄片106而從吸出口102朝液體用內容器100內插入。
然後,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長度,設定成以下的長度:當蓋體4的筒壁部14從上部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而構成定位手段8之筒壁部14的前端部3,已卡止於支承體2所具備之支承框部10的上端部15時,在該位置處,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在第1例中,是設定成: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之最深部D的長度。
接下來,針對第1例所使用的液體用內容器100進行說明,液體用內容器100,其本體部107的剖面形狀成為略正方形,成為可收納於支承體2內的形狀。
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剖面形狀,並不侷限於略正方形,也可以是多角形和圓形、橢圓形,只要是可收納於支承體2與蓋體4的形狀即可。
液體用內容器100,是由至少在其中一面形成有樹脂層的紙材所形成,隔著本體部縱折線108、109、110而具備4個本體部板111、112、113、114,並具有:藉由「隔著密封縱折線115而連設於本體部板114」的縱方向密封板116將本體部板111的緣部接合,而形成四角筒狀的本體部107。
在液體用內容器100的上表面部101,構成以下所述。在本體部板111、113的上端連設有:隔著頂部橫折線117、118,彼此相對向並上下重疊的一對上表面部形成板119、120,然後,在「重疊於上表面部形成板119下側的上表面部形成板120」的上端,連設有可密封於上表面部形成板119之內面的密封板121。
此外,在本體部板112、114的上端,隔著頂部橫折線124、125連設有:位於前述一對上表面部形成板119、120之間且彼此相對向,並伴隨著一對上表面部形成板119、120的重疊而形成折疊的一對側面板122、123。
此外,在上表面部形成板119、120形成有:分別位於中央,成為吸出口102的孔126a、126b,孔126a、126b開口形成:當上表面部形成板119、120重疊時,孔126a與孔126b的中心形成一致。然後,在上表面部形成板120的背面,密封薄片106設成封住孔126b,而形成可藉由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刺穿而斷開(破損)。
密封薄片106,可以設成貼附於上表面部形成板120的背面,也可以設成與積層於「構成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形成有樹脂層的紙材」的積層物形成一體。此外,密封薄片106不透水,並且,只要可以破裂的話,其材質並無特殊的限制。可列舉出樹脂膜、金屬箔、紙、或者這些材質的積層體,來作為密封薄片106。
藉由上表面部形成板119、120與側面板122、123形成液體用內容器100的上表面部101,是於形成本體部107後,首先,將上表面部形成板120朝內側折,並伴隨著於此,將側面板122、123朝向內面側折疊成三角形狀,再以上表面部形成板120封住本體部107的上側收納口。然後,將連設於上表面部形成板120上端的密封板121,以S1的範圍密封於上表面部形成板119的內面,並且將上表面部形成板120的兩側緣,以S2的範圍密封於「折疊成三角形狀的側面板122、123」(請參考第7圖)。
接下來,將側面板122、123朝外側(第7圖中箭號所示的方向)折疊,使上表面部形成板119重疊於上表面部形成板120上(請參考第8圖),將折疊後朝本體部107外側突出的側面板122、123,朝向下方(第8圖中箭號所示的方向)彎折,並藉由黏著等而朝本體部107形成固定,進而形成上表面部101。
此外,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在本例中構成以下所述。
在本體部板111、113的下端連設有:隔著底部橫折線127、128彼此相對向的一對山形屋頂狀底部形成板129、130。在山形屋頂狀底部形成板129、130的下部,連設有帶狀的外側密封板131、132。
此外,在本體部板112、114的下端連設有:隔著底部橫折線133、134彼此相對向的一對山牆狀底部形成板135、136。在山牆狀底部形成板135、136的下部連設有:高度較「外側密封板131、132」更低之帶狀的內側密封板137、138。
然後,藉由山形屋頂狀底部形成板129、130與山牆狀底部形成板135、136形成底部103時,將山牆狀底部形成板135、136折入山形屋頂狀底部形成板129、130之間,將相對向的外側密封板131、132的對向面密封,並將外側密封板131、132與內側密封板137、138之間的對向面;以及內側密封板137、138的對向面也密封,而形成所謂逆山形屋頂狀的四角錐形(請參考第4圖、第5圖)。
利用如上述方式構成之第1例的替換包容器1,將液體從液體用內容器100的排出,是如同以下說明的方式執行。
首先,將在內部收容著液體的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收納於「支承體2所具備的支承框部10」,使底部103的外周端緣104抵接於「被設在支承框部10內之底座12的上表面11」而受到支承。
支承框部10,由於從接觸於支承框部10之內壁的底座12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分10A的高度H2成為:液體用內容器100之本體部107的高度H3的5%以上且不超出液體用內容器100之本體部107的高度H3的高度,因此,支承框部10所收納的液體用內容器100,被突出部分10A的內壁朝垂直方向導引,並且保持於垂直方向,同時,底部103的外周端緣104確實地抵接於「被設在支承框部10內之底座12的上表面11」,而決定了垂直方向的位置。
此外,被設置於支承框部10內的底座12,由於其上表面11朝向中心方向並向下傾斜,其相對於水平方向的傾斜角θ1成為:與「形成錐形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傾斜角θ2」相同、或者較底部103的傾斜角θ2更大的角度,因此,即使液體用內容器100因為所收容之液體的重量而在底部103的底面產生了朝膨出方向的變形,由於底面被底座12的上表面11所承接,而能阻止朝膨出方向的變形。藉此,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之錐形的變形受到抑制,也能抑制其最深部D之位置的變化。
接下來,將蓋體4的筒壁部14,從上方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當蓋體4的筒壁部14已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時,被設在蓋體4的頂面部5之排放泵7的吸入管6,將封閉著「在液體用內容器100之上表面部101的中央所具有之吸出口102」的密封薄片106刺破,而從吸出口102朝液體用內容器100內插入。
一旦將蓋體4的筒壁部14朝液體用內容器100嵌合,直到筒壁部14的前端部3抵接於「支承體2所具備之支承框部10的上端部15」為止,可藉由「由蓋體4之筒壁部14的前端部3、支承體2所具備之支承框部10的上端部15、底座12的上表面11所構成的定位手段8」,將「已朝液體用內容器100內插入的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定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在第1例中,吸入管6的前端6a,是被定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之錐形內的最深部D(請參考第9圖)。
根據該狀態,藉由操作排放泵7,液體用內容器100內的液體從吸入管6被吸入,而從排放噴嘴17吐出。液體用內容器100內的液體,被吸入管6吸入而減少,然後集中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集中於底部103之錐形內的液體,由於從「位於底部103之錐形內的吸入管6的前端6a」吸入,因此,能使排放後殘存於液體用內容器100內的液體形成最少。
第10圖~第12圖,是顯示本發明替換包容器的實施形態之第2例的圖,第10圖為第2例之替換包容器的分解剖面圖,第11圖是顯示第10圖的替換包容器之支承體的放大立體圖,第12圖,是顯示嵌合於「第10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之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支承體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2例的替換包容器1,基本構造與第1例的替換包容器1大致相同,對於與第1例相同的構造,標示相同的圖號進行說明。
第2例與第1例之主要的差異在於:定位手段8的構造。
與第1例相同,在第2例中,如第11圖所示,支承體2具備:將「在上部開口形成收納口9,並收納著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將液體用內容器100支承於垂直方向」的支承框部10;「在支承框部10內,設成從支承框部10的內壁朝中心方向突出,使支承框部10所收納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外周端緣104抵接於上表面11而形成支承」的底座12。在第2例中,於支承框部10的外表面側,形成有可卡止於蓋體4之前端部3的卡止段部18。
此外,支承框部10,成為「沿著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表面,隔著間隔地將複數個支承框片10a立設於支承台13的上表面」的構造,在第2例中,支承台13,其外周朝支承框部10的外表面側突出,而該突出部成為卡止段部18。
此外,蓋體4,其筒壁部14可以與液體用內容器100一起嵌合於「支承著液體用內容器100的支承體2之支承框部10的外周」,當筒壁部14從上部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並更進一步嵌合於支承體2之支承框部10的外周時,形成其前端部3可卡止於「形成在支承框部10之外表面側的卡止段部18」。
然後,由蓋體4之筒壁部14的前端部3、形成於「支承體2所具備的支承框部10之外表面側」的卡止段部18、底座12的上表面11構成定位手段8,該定位手段8,將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成:當蓋體4的筒壁部14已從上部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時,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
不僅如此,在第2例中,在蓋體4之筒壁部14的內面形成有:當已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時,接觸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本體部107的外表面而形成保持的保持部19。保持部19與液體用內容器100的本體部107外表面之間的接觸,是以產生「即使蓋體4之筒壁部14的開口部向下,內容物已耗盡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也不會落下之程度的摩擦力」的壓力形成接觸。保持部19,只要能形成接觸並形成保持的話,並無特殊的限制,在第2例中,是由肋所形成。
利用如上述方式構成之第2例的替換包容器1,將液體從液體用內容器100的排出,是如同以下說明的方式執行。
首先,與第1例相同,將在內部收容著液體的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收納於「支承體2所具備的支承框部10」,使底部103的外周端緣104抵接於「被設在支承框部10內之底座12的上表面11」而受到支承。
接著,一旦將蓋體4的筒壁部14從上部嵌合於「由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並更進一步將筒壁部14嵌合於支承體2之支承框部10的外周,而形成其前端部3抵接於「形成於支承框部10之外表面側的卡止段部18」為止的嵌合時,藉由「由蓋體4之筒壁部14的前端部3、形成於支承體2所具備的支承框部10之外表面側的卡止段部18、底座12的上表面11所構成的定位手段8」,將已朝液體用內容器100內插入的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定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之錐形內的最深部D(請參考第12圖)。
根據該狀態,藉由操作排放泵7,液體用內容器100內的液體從吸入管6被吸入,而從排放噴嘴17吐出。
此外,在第2例中,由於在蓋體4之筒壁部14的內面形成有:當已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時,接觸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本體部107的外表面並形成保持的保持部19,因此,藉由從上部將蓋體4的筒壁部14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使可朝液體用內容器100內插入之排放泵7的吸入管6,確實地朝向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之最深部D插入,能使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確實地抵達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
其他的構造及效果,由於與第1例相同,因此沿用第1例的說明而省略了該部分的說明。
第13圖~第15圖,是顯示本發明替換包容器的實施形態之第3例的圖,第13圖為第3例之替換包容器的分解剖面圖,第14圖是顯示第13圖的替換包容器之支承體的放大立體圖,第15圖,是顯示嵌合於「第13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之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支承體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3例的替換包容器1,基本構造與第1例的替換包容器1大致相同,對於與第1例相同的構造,標示相同的圖號進行說明。
第3例與第1例之主要的差異在於:蓋體4及定位手段8的構造。
在第3例中,蓋體4,是由可彈性變形的材料所構成,筒壁部14可以與液體用內容器100一起嵌合於:在上表面立設有「支承著液體用內容器100之支承體2的支承框部10」之支承台13的外周。
此外,在蓋體4之筒壁部14的前端側的內側面形成有凸部20,此外,在支承台13的外側面形成有:當蓋體4的筒壁部14已嵌合時,可供「形成於筒壁部14的前端側之內側面的凸部20」卡入、脫離的凹部21。
然後,藉由「形成於蓋體4之筒壁部14的前端側之內側面的凸部20」與「形成於支承台13之外側面的凹部21」,構成定位手段8,該定位手段8,將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成:當蓋體4的筒壁部14已從上部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時,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底部103的錐形內。
不僅如此,在第3例中,與第2例相同,在蓋體4之筒壁部14的內面形成有:當已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時,接觸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本體部107的外表面而形成保持的保持部19。
利用如上述方式構成之第3例的替換包容器1,將液體從液體用內容器100的排出,是如同以下說明的方式執行。
首先,與第1例、第2例相同,將在內部收容著液體的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收納於「支承體2所具備的支承框部10」,使底部103的外周端緣104抵接於「被設在支承框部10內之底座12的上表面11」而受到支承。
接下來,將蓋體4的筒壁部14,從上方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並更進一步將筒壁部14嵌合於支承體2之支承台13的外周。此時,形成於筒壁部14的前端側之內側面的凸部20,受到支承體2之外周面的按壓而彈性變形,使筒壁部14對支承台13外周的嵌合變得可能。
然後,一旦形成於筒壁部14的前端側之內側面的凸部20,到達形成於支承台13之外側面的凹部21,已彈性變形的凸部20將復原,而卡合於形成在支承台13之外側面的凹部21。
如此一來,一旦將筒壁部14嵌合於支承台13的外側面,直到凸部20卡合於凹部21為止,可藉由「由凸部20與凹部21所構成的定位手段8」,將「已朝液體用內容器100內插入的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定位於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之錐形內的最深部D(請參考第15圖)。
根據該狀態,藉由操作排放泵7,液體用內容器100內的液體從吸入管6被吸入,而從排放噴嘴17吐出。
其他的構造及效果,由於與第1例相同,因此沿用第1例的說明而省略了該部分的說明。
雖然在第1例中,支承體2所具備的支承框部10,成為「沿著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表面,隔著間隔地將複數個支承框片10a立設於支承台13的上表面」的構造,但亦可構成筒狀。
此外,液體用內容器100,至少在上表面部101的中央具有吸出口102,且底部103以中心作為最深部D的錐形即可。
此外,雖然在第1例中,液體用內容器100是由紙材料所成形,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也可以由樹脂材料所成形,此外,本體部107的形狀,並不侷限於略正方形的筒狀,也可以形成圓筒狀。
第16圖~第20圖,是顯示本發明替換包容器的實施形態之第4例的圖,第16圖為第4例之替換包容器的分解剖面圖,第17圖是顯示第16圖的替換包容器之支承體的立體圖,第18圖是顯示第16圖的替換包容器之液體用內容器的立體圖,第19圖是顯示在液體用內容器本體的下部設置裙部的說明圖,第20圖,是顯示嵌合於「第16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之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支承體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4例的替換包容器1,基本構造與第1例的替換包容器1大致相同,對於與第1例相同的構造,標示相同的圖號進行說明。
第4例與第1例之主要的差異在於:定位手段8的構造。
在第4例中,在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的下部設有:覆蓋「形成錐形的底部103」,並能使液體用內容器100起立的裙部140。
裙部140藉由以下的方式而構成定位手段8:在「已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之蓋體4的前端部3」已卡止於支承體2的位置,將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垂直方向的位置,設定為「使從吸出口102插入的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定位成位於底部103的錐形內」的長度。
在第4例中,支承體2,只要可以支承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底部103,而將液體用內容器100支承成起立狀,其形狀便無特別的限制。
第4例的支承體2是由以下所構成:支承台13,將上表面作為可承接「液體用內容器100之下部側端部,亦即被設於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下部之裙部140的下部側端部」的支承面13a;支承框部10,被設在支承台13的支承面13a,進入「被設在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下部之裙部140」的內部,抵接於裙部140的四個角落,在支承面13a上將液體用內容器100支承成朝垂直方向起立的狀態(請參考第17圖)。
支承台13,形成對應於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外形的形狀,在第4例中,支承台13的外形,是以「與液體用內容器100之本體部107的外形大略相同的尺寸」,而形成相同的形狀。此外,於支承台13的外周,形成有可供蓋體4的前端部3卡止的卡止段部13b。
其次,針對蓋體4進行說明,第4例的蓋體4具備:從上部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在內部收納液體用內容器100的筒壁部14。在第4例中,筒壁部14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並嵌合於支承體2之支承台13的外周,而形成其前端部3卡止於「形成在支承台13之外周的卡止段部13b」。
裙部140,在第4例中形成筒狀,以完全覆蓋底部103的方式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的下部外周,並固定於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請參考第18圖、第19圖)。
裙部140,在第4例中是由「至少在單面積層有樹脂層的紙材料」所形成,藉由熱熔接(hot melt)固定於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的外周。
如此一來,已嵌合於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下部的裙部140的下端緣140a,形成能使液體用內容器100起立成垂直狀的角度。
此外,在第4例中,裙部140的長度設定成:在「已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之蓋體4的前端部3」已卡止於支承體2的支承台13之卡止段部13b的位置,將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為「使從吸出口102插入的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底部103的錐形內」的長度。在第4例中,是設定成「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被定位成位於底部103的錐形內之最深部D」的長度。
雖然第4例中的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本體部形成四角的筒狀,但也可以是多角形和圓形、橢圓形。
根據如上述所構成之第4例的替換包容器1,由於液體用內容器100,在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的下部設有:覆蓋形成「以中心作為最深部D的錐形」的底部103,並能使液體用內容器100起立的裙部140,因此,藉由使裙部140抵接於譬如陳列架的載置面,能以底部103朝向下方的狀態,使液體用內容器100起立成垂直狀來陳列。
此外,由於底部103被裙部140所覆蓋,因此當已將液體用內容器100載置於載置面時,底部103不會抵接於載置面,藉此,不會有「已形成錐形之底部103的前端部位產生變形」的疑慮。
此外,在第4例中,由於裙部140設定成:在「已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之蓋體4的前端部3」已卡止於支承體2的位置,將支承體2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100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為「使從吸出口102插入的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底部103的錐形內」的長度,因此,藉由將蓋體4嵌合於「支承體2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100的外周」,並使蓋體4的前端部3卡止於支承體2,而形成:已插入液體用內容器100內的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位於底部103的錐形內(請參考第20圖)。
如此一來,液體用內容器100內的液體被排放泵7所吸出而減少,然後集中於底部103之錐形內的液體,由於從「位於底部103之錐形內的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吸入後排放,因此能減少排放後殘存於液體用內容器100內的液體。
在第4例中,由於是設定成「排放泵7之吸入管6的前端6a,被定位成位於底部103的錐形內之最深部D」的長度,因此,能使排放後殘存於液體用內容器100內的液體形成最少。
此外,由於在第4例中,支承液體用內容器100的支承體2是由以下所構成:支承台13,將上表面作為可承接「液體用內容器100之下部側端部,亦即被設於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下部之裙部140的下部側端部」的支承面13a;支承框部10,被設在支承台13的支承面13a,進入「被設在液體用內容器本體100a下部之裙部140」的內部,抵接於裙部140的四個角落,在支承面13a上將液體用內容器100支承成朝垂直方向起立的狀態,因此,可藉由支承框部10穩定地將液體用內容器100支承成朝垂直方向起立的狀態。
其他的構造,由於與第1例相同,因此沿用第1例的說明而省略了該部分的說明。
1‧‧‧替換包容器
2‧‧‧支承體
3‧‧‧前端部
4‧‧‧蓋部
5‧‧‧頂面部
6‧‧‧吸入管
6a‧‧‧前端
7‧‧‧排放泵( discharge pump)
8‧‧‧定位手段
9‧‧‧收納口
10‧‧‧支承框部
10a‧‧‧支承框片
10A‧‧‧突出部分
11‧‧‧上表面
12‧‧‧底座
12a‧‧‧底座片
13‧‧‧支承台
13a‧‧‧支承面
13b‧‧‧卡止段部
14‧‧‧筒壁部
15‧‧‧上端部
16‧‧‧筒狀缸筒部
17‧‧‧排放噴嘴
18‧‧‧卡止段部
19‧‧‧保持部
20‧‧‧凸部
21‧‧‧凹部
100‧‧‧液體用內容器
100a‧‧‧液體用內容器本體
101‧‧‧上表面部
102‧‧‧吸出口
103‧‧‧底部
104‧‧‧外周端緣
105‧‧‧密封部
106‧‧‧密封薄片(sealing sheet)
107‧‧‧本體部
108、109、110‧‧‧本體部縱折線
111、112、113、114‧‧‧本體部板
115‧‧‧密封縱折線
116‧‧‧縱方向密封板
117、118‧‧‧頂部橫折線
119、120‧‧‧上表面部形成板
121‧‧‧密封板
122、123‧‧‧側面板
124、125‧‧‧頂部橫折線
126a、126b‧‧‧孔
127、128‧‧‧底部橫折線
129、130‧‧‧山形屋頂狀底部形成板
131、132‧‧‧外側密封板
133、134‧‧‧底部橫折線
135、136‧‧‧山牆狀底面形成板
137、138‧‧‧內側密封板
140‧‧‧裙部(skirt part)
140a‧‧‧下端緣
D‧‧‧最深部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替換包容器之實施形態的第1例的分解剖面圖。
第2圖:是顯示第1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的放大立體圖。
第3圖:是顯示第1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的支承體、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之間的關係的說明圖。
第4圖:為顯示在本發明中,可排放液體之液體用內容器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第5圖:是第4圖的A-A剖面圖。
第6圖:是顯示第4圖的液體用內容器在組裝加工前之紙盒胚料(carton blank)的展開圖。
第7圖:是顯示用來形成第4圖所示之液體用內容器的上表面部之步驟的說明圖。
第8圖:是顯示用來形成第4圖所示之液體用內容器的上表面部之步驟的說明圖。
第9圖:是顯示嵌合於「第1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之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支承體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10圖:是顯示本發明替換包容器之實施形態的第2例的分解剖面圖。
第11圖:是顯示第10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的放大立體圖。
第12圖:是顯示嵌合於「第10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之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支承體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13圖:是顯示本發明替換包容器之實施形態的第3例的分解剖面圖。
第14圖:是顯示第13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的放大立體圖。
第15圖:是顯示嵌合於「第13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之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支承體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16圖:是顯示本發明替換包容器之實施形態的第4例的分解剖面圖。
第17圖:是顯示第16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的立體圖。
第18圖:是顯示第16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液體用內容器的立體圖。
第19圖:是在液體用內容器本體的下部設置裙部的說明圖。
第20圖:是顯示嵌合於「第16圖所示之替換包容器中支承體所支承之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之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支承體的狀態的說明圖。
D‧‧‧最深部
1‧‧‧替換包容器
2‧‧‧支承體
3‧‧‧前端部
4‧‧‧蓋部
5‧‧‧頂面部
6‧‧‧吸入管
6a‧‧‧前端
7‧‧‧排放泵
8‧‧‧定位手段
9‧‧‧收納口
10‧‧‧支承框部
10a‧‧‧支承框片
11‧‧‧上表面
12‧‧‧底座
12a‧‧‧底座片
13‧‧‧支承台
14‧‧‧筒壁部
15‧‧‧上端部
16‧‧‧筒狀缸筒部
17‧‧‧排放噴嘴
100‧‧‧液體用內容器
101‧‧‧上表面部
102‧‧‧吸出口
103‧‧‧底部
104‧‧‧外周端緣
105‧‧‧密封部
106‧‧‧密封薄片
107‧‧‧本體部
Claims (9)
- 一種替換包容器,是由以下所構成:液體用內容器,在上表面部中央具有吸出口,底部形成以中心作為最深部的錐形,在內部收容液體,當液體耗盡時更換;和支承體,支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底部,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支承成起立狀;和蓋體,從上部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而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收納於內部,其前端部可卡止於前述支承部;及排放泵,被設在前述蓋體的頂面部,從前述支承體所支承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將吸入管插入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內,吸入液體後朝外部吐出,當前述蓋體已從上部嵌合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時,形成前述排放泵的前述吸入管插入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其特徵為:具備定位手段,該定位手段,在已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液體用內容器之外周的蓋體的前端部已卡止於前述支承體的位置,將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定位成:從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吸出口插入之前述排放泵的前述吸入管的前端,位於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錐形內,且前述底部的密封部 不會接觸於前述支承體。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替換包容器,其中前述支承體具備:支承框部,收納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支承於垂直方向;及底座,在前述支承框部內,設成從前述支承框部的內壁朝中心方向突出,使前述支承框部所收納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抵接於其上表面,前述支承框部成為:其上端部,可卡止於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前述蓋體已嵌合於前述支承框部所收納之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外周,由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前述支承框部的上端部、前述底座的上表面構成前述定位手段。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替換包容器,其中前述支承體具備:支承框部,收納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支承於垂直方向;及底座,在前述支承框部內,設成從前述支承框部的內壁朝中心方向突出,使前述支承框部所收納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抵接於其上表面,前述蓋體,能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一起嵌合於支承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支承框部的外周, 在前述支承框部的外表面側,形成有可卡止前述蓋體之前端部的卡止段部,由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前述支承框部的卡止段部、前述底座的上表面構成前述定位手段。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替換包容器,其中前述支承體具備:支承框體,收納前述液體用內容器的前述底部,將前述液體用內容器支承於垂直方向;和底座,在前述支承框部內,設成從前述支承框部的內壁朝中心方向突出,使前述支承框部所收納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外周端緣,抵接於其上表面;及支承台,在上表面立設有前述支承框部,前述蓋體,是由可彈性變形的材料所形成,可以與前述支承框部、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一起嵌合於支承著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支承台的外周,此外,在前述蓋體之前端側的內側面形成有凸部,在前述支承台的外側面形成有:形成於前述蓋體的前端側之內側面的凸部可卡入、脫離的凹部,藉由形成於前述蓋體的前端側之內側面的凸部、與形成於前述支承台之外側面的凹部構成前述定位手段。
-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4之其中任1項所記載的替換包容器,其中前述底座的上表面,朝向中心方向並向下傾斜,其相對於水平方向的傾斜角成為:與形成前述錐形的前述 液體用內容器之前述底部的傾斜角相同、或者較前述底部的傾斜角更大的角度。
-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4之其中任1項所記載的替換包容器,其中前述底座,是由複數個底座片所形成,在前述支承框部內,於周方向上保持特定間隔地起立配置,其上邊成為前述底座的上表面。
-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4之其中任1項所記載的替換包容器,其中前述支承框部,從接觸於前述支承框部之內壁的前述底座朝上方突出的高度,為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本體部高度的5%以上,且未超出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本體部高度的高度。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替換包容器,其中前述液體用內容器,在液體用內容器本體的下部設有:覆蓋形成錐形的前述底部,並能使前述液體用內容器起立的裙部。
- 如請求項8所記載的替換包容器,其中前述裙部,藉由以下的方式,構成前述定位手段:在已嵌合於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外周的前述蓋體的前端部,卡止於前述支承體的位置,將前述支承體所支承的前述液體用內容器之垂直方向的位置,設定成使從前述吸出口插入的前述排放泵之前述吸入管的前端,定位成位在前 述底部之錐形內的長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05525 | 2018-01-17 | ||
JP2018005525A JP7015174B2 (ja) | 2018-01-17 | 2018-01-17 | 液体用容器からの液体注出装置 |
JP2018-151381 | 2018-08-10 | ||
JP2018151381A JP7565144B2 (ja) | 2018-08-10 | 2018-08-10 | 詰め替え容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32376A TW201932376A (zh) | 2019-08-16 |
TWI801486B true TWI801486B (zh) | 2023-05-11 |
Family
ID=67301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01591A TWI801486B (zh) | 2018-01-17 | 2019-01-16 | 替換包容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65040B2 (zh) |
EP (1) | EP3741704A4 (zh) |
CN (1) | CN111629976B (zh) |
SG (1) | SG11202006658UA (zh) |
TW (1) | TWI801486B (zh) |
WO (1) | WO2019142813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04181U (ja) * | 1994-05-12 | 1994-11-08 | トチセン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吸上ポンプ付き容器 |
JPH0928804A (ja) * | 1995-07-13 | 1997-02-04 | Carl Zeiss:Fa | 吸入製剤などの物質の投与用装置 |
JP2007302316A (ja) * | 2006-05-12 | 2007-11-22 | Du Pont Mitsui Polychem Co Ltd | カバー容器および容器ユニット |
WO2017098745A1 (ja) * | 2015-12-09 | 2017-06-15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詰め替え容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8173Y2 (ja) | 1992-04-03 | 1995-08-30 | 株式会社資生堂 | 内容物の詰め替えが自在となるディスペンサー付き容器のセット構造 |
JPH0738173A (ja) | 1993-07-20 | 1995-02-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磁気式位置・回転検出素子 |
JP3075084B2 (ja) | 1994-06-09 | 2000-08-07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ポンプ容器 |
JPH10147335A (ja) | 1996-11-13 | 1998-06-02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ポンプ注出用液体紙容器 |
JP4261086B2 (ja) * | 2001-06-22 | 2009-04-30 | 花王株式会社 | 詰替え式容器 |
JP3988465B2 (ja) | 2002-01-11 | 2007-10-10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飲料容器 |
US8757440B2 (en) * | 2010-02-26 | 2014-06-24 | Dow Agrosciences, Llc. | Container |
EP3137224B1 (en) * | 2014-05-22 | 2020-12-30 |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 Pump dispenser and system comprising a refill cartridge and the pump dispenser |
JP6665092B2 (ja) * | 2014-06-30 | 2020-03-13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詰め替え容器 |
JP6660120B2 (ja) * | 2015-08-25 | 2020-03-04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詰め替え用液状内容物収容用紙製内容器 |
JP6737590B2 (ja) * | 2015-12-09 | 2020-08-12 | 株式会社平和化学工業所 | 二重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907082B2 (ja) * | 2017-09-22 | 2021-07-21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詰め替え容器 |
WO2018062066A1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詰め替え容器 |
-
2019
- 2019-01-16 SG SG11202006658UA patent/SG11202006658UA/en unknown
- 2019-01-16 TW TW108101591A patent/TWI801486B/zh active
- 2019-01-16 US US16/959,246 patent/US1136504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16 WO PCT/JP2019/001051 patent/WO2019142813A1/ja unknown
- 2019-01-16 CN CN201980008980.0A patent/CN111629976B/zh active Active
- 2019-01-16 EP EP19741721.5A patent/EP3741704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04181U (ja) * | 1994-05-12 | 1994-11-08 | トチセン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吸上ポンプ付き容器 |
JPH0928804A (ja) * | 1995-07-13 | 1997-02-04 | Carl Zeiss:Fa | 吸入製剤などの物質の投与用装置 |
JP2007302316A (ja) * | 2006-05-12 | 2007-11-22 | Du Pont Mitsui Polychem Co Ltd | カバー容器および容器ユニット |
WO2017098745A1 (ja) * | 2015-12-09 | 2017-06-15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詰め替え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29976B (zh) | 2022-10-14 |
SG11202006658UA (en) | 2020-08-28 |
EP3741704A4 (en) | 2021-10-20 |
TW201932376A (zh) | 2019-08-16 |
EP3741704A1 (en) | 2020-11-25 |
US20200331682A1 (en) | 2020-10-22 |
WO2019142813A1 (ja) | 2019-07-25 |
US11365040B2 (en) | 2022-06-21 |
CN111629976A (zh) | 2020-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162732B1 (en) | Refillable container | |
CN109803900B (zh) | 换装容器 | |
US10479548B2 (en) | Paper inner container for holding liquid refill contents | |
GB2227458A (en) | Disposable ink containing cartridges | |
TWI801486B (zh) | 替換包容器 | |
KR20170089852A (ko) | 외장 용기와 액체 수납 용기의 조합체, 그 제작 방법 및 액체 수납 용기 | |
JP6907082B2 (ja) | 詰め替え容器 | |
JP7015174B2 (ja) | 液体用容器からの液体注出装置 | |
JP6704657B2 (ja) | 詰め替え容器 | |
US12024343B2 (en) | Paper-made container for accommodating liquid content for refilling | |
JP7565144B2 (ja) | 詰め替え容器 | |
JPH0789567A (ja) | 液体取り出し部材 | |
JP2016052904A (ja) | 液体収納容器、外装容器と液体収納容器の組合体、および内容液排出方法 | |
JPH08113275A (ja) | 容 器 | |
JPH0872890A (ja) | 液体取り出し容器 | |
JPH0676144U (ja) | 樹脂製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