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1318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91318B TWI791318B TW110141474A TW110141474A TWI791318B TW I791318 B TWI791318 B TW I791318B TW 110141474 A TW110141474 A TW 110141474A TW 110141474 A TW110141474 A TW 110141474A TW I791318 B TWI791318 B TW I79131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pper
- mode
- main body
- electronic device
-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Noodl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機體、一支架、一連動機構以及一驅動模組。主體具有一第一端、相對於第一端的一第二端以及連接於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的一背側。機體滑設於主體。支架具有一樞接端及相對於樞接端的一支撐端。樞接端樞接於背側。主體位於機體及支架之間。連動機構設置於主體內,且耦接機體及支架。驅動模組設置於主體內,且耦接連動機構。驅動模組適於透過連動機構驅動電子裝置從一第一模式依序轉換至一第二模式及一第三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機體相對遠離第一端,且支撐端相對靠近第一端及背側。在第二模式下,機體相對移動靠近第一端。在第三模式下,支撐端朝向遠離於第一端的方向移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用於多種使用情境的電子裝置。
近年來由於大環境的變遷,使得商業模式有了莫大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採用居家辦公的模式。傳統的電子裝置,雖能提供文書處理、資料蒐集、視訊會議等需求,但便利性仍有不足之處,如何提升電子裝置在使用上的便利性,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持續追求者。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
本發明的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機體、一支架、一連動機構以及一驅動模組。主體具有一第一端、相對於第一端的一第二端以及連接於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的一背側。機體滑設於主體。支架具有一樞接端及相對於樞接端的一支撐端。樞接端樞接於背側。主體位於機體及支架之間。連動機構設置於主體內,且連動機構耦接機體及支架。驅動模組設置於主體內,且驅動模組耦接連動機構。驅動模組適於透過連動機構驅動電子裝置從一第一模式依序轉換至一第二模式及一第三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機體相對遠離第一端,且支撐端相對靠近第一端及背側。在第二模式下,機體相對移動靠近第一端。在第三模式下,支撐端朝向遠離於第一端的方向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機體具有一齒條。連動機構包括一第一轉軸、一第一齒輪以及一第二齒輪。第一轉軸樞接於主體。第一齒輪連接第一轉軸,且第一齒輪嚙接驅動模組。第二齒輪連接第一轉軸,且第二齒輪嚙接齒條。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包括一第二轉軸。第二轉軸樞設於主體內。支架透過第二轉軸樞接於主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模組包括至少一馬達。至少一馬達設置於主體內,且至少一馬達連接連動機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模組更包括一控制鍵以及一處理單元。控制鍵設置於主體上。處理單元設置於主體內,且處理單元電性耦接馬達及控制鍵。處理單元用以接收控制鍵所傳送的一第一訊號並經處理後控制馬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模組更包括一麥克風以及一處理單元。麥克風設置於主體上。處理單元設置於主體內,且處理單元電性耦接馬達及麥克風。處理單元用以接收麥克風所傳送的一第一訊號並經處理後控制馬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馬達包括一第一馬達及一第二馬達。第一馬達用以使機體相對移動靠近或遠離第一端。第二馬達用以使支架的支撐端相對移動靠近或遠離於第一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模組包括一感測器以及一處理單元。感測器設置於主體內,且感測器位於支架的移動路徑上。處理單元設置於主體內,且處理單元電性耦接第一馬達、第二馬達以及感測器。在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下,支架分離於感測器。在第三模式下,支架移動靠近感測器。當感測器感測到支架時,發送一第二訊號至處理單元,且處理單元根據第二訊號控制第一馬達為禁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鎖定機構。支架具有一抵靠部。鎖定機構包括一第一止擋件、一第二止擋件以及一解除件。第一止擋件滑設於主體內。第二止擋件滑設於主體內。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適於相對移動靠近彼此以位於抵靠部的移動路徑上或相對移動遠離彼此以位於抵靠部的移動路徑之外。解除件連接主體,且解除件適於分離於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或推擠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以使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相對移動遠離彼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在第一模式下,解除件分離於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相對靠近彼此並位於抵靠部的移動路徑上,且抵靠部抵靠於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在第二模式下,解除件推擠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相對遠離彼此並位於抵靠部的移動路徑之外,且抵靠部適於由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之間通過而轉換至第三模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止擋件及第二止擋件的滑動方向平行於支架相對於主體的旋轉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相機模組可動地設置於機體。調整機構設置於主體內,且調整機構耦接相機模組及支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具有一驅動部。調整機構包括一連桿以及一調整件。連桿樞設於主體內,且位於驅動部的移動路徑上。調整件滑設於機體,且調整件適於受連桿推動以調整相機模組的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在第一模式下,驅動部分離於連桿,且連桿分離於調整件。在第二模式下,連桿接觸調整件。在第二模式轉換至第三模式的過程中,驅動部驅動連桿旋轉,連桿驅動調整件滑動,且調整件驅動相機模組旋轉以改變拍攝角度。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連動機構耦接機體及支架,驅動模組耦接連動機構,驅動模組適於透過連動機構驅動電子裝置從一第一模式依序轉換至一第二模式及一第三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機體相對遠離第一端,且支撐端相對靠近第一端及背側,在第二模式下,機體相對移動靠近第一端,在第三模式下,支撐端朝向遠離於第一端的方向移動,此三個模式分別提供使用者於不同情境時使用,故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於第一模式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示意圖。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三模式的示意圖。圖4及圖5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分解圖。請參考圖1、圖2、圖3及圖4,電子裝置100包括一主體110、一機體120、一支架130、一連動機構140以及一驅動模組150。
詳細而言,主體110具有一第一端111、相對於第一端111的一第二端112以及連接於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之間的一背側113。機體120滑設於主體110,且機體120具有一顯示螢幕122。支架130具有一樞接端131、相對於樞接端131的一支撐端132。支架130的樞接端131樞接於主體110的背側113。主體110位於機體120及支架130之間。第一端111及支撐端132適於放置於諸如桌面等的平面之上,以供使用者操作、使用電子裝置100。
連動機構140設置於主體110內,且連動機構140耦接機體120及支架130。驅動模組150設置於主體110內,且驅動模組150耦接連動機構140。驅動模組150適於透過連動機構140驅動電子裝置100從一第一模式依序轉換至一第二模式及一第三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機體120相對遠離主體110的第一端111,且支架130的支撐端132相對靠近主體110的第一端111及背側113,在第二模式下,機體120相對移動靠近主體110的第一端111,在第三模式下,支撐端132朝向遠離於主體110的第一端111的方向移動,其中第一模式例如會議模式,透過將機體120之顯示螢幕122抬高,而具有較好的觀看體驗;第二模式例如智慧顯示模式,機體120相對移動靠近主體110的第一端111以使其可具有較小的體積,並作為智慧顯示器/智慧音箱使用;第三模式例如繪畫模式,使顯示螢幕122倒下以增加繪圖操作體驗。此三個模式分別提供使用者於不同情境時使用,故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
圖6是圖1的電子裝置於不同視角的示意圖。圖7是圖6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圖8是圖2的電子裝置於不同視角的示意圖。圖9是圖8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圖10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剖視示意圖。圖11是圖2的電子裝置的剖視示意圖。圖12是圖3的電子裝置的剖視示意圖。請參考圖4、圖5及圖10,機體120具有一齒條121。連動機構140包括一第一轉軸141、一第一齒輪142、一第二齒輪143以及一第二轉軸144。第一轉軸141樞接於主體110。第一齒輪142連接第一轉軸141,且第一齒輪142嚙接驅動模組150。第二齒輪143連接第一轉軸141,且第二齒輪143嚙接齒條121。第二轉軸144樞設於主體110內。支架130透過第二轉軸144樞接於主體110。
驅動模組150包括至少一馬達(例如包括一第一馬達151及一第二馬達152)、一控制鍵153、一處理單元154、一麥克風155以及一感測器156,至少一馬達設置於主體110內,且至少一馬達連接連動機構140。控制鍵153設置於主體110上。麥克風155設置於主體110上。
處理單元154及感測器156設置於主體110內,且處理單元154電性耦接第一馬達151、第二馬達152、控制鍵153、麥克風155以及感測器156。處理單元154用以接收控制鍵153或麥克風155所傳送的一第一訊號並經處理後控制第一馬達151或第二馬達152,其中第一馬達151用以使機體120如圖8及圖9所示相對移動靠近第一端111或如圖6及圖7所示相對移動遠離第一端111,且第二馬達152用以使支架130的支撐端132如圖10及圖11所示相對移動靠近第一端111或如圖12所示相對移動遠離於第一端111。換句話說,使用者可以手動操作控制鍵153或是透過麥克風155聲控以使電子裝置100於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及第三模式之間轉換。
請參考圖10、圖11及圖12,感測器156位於支架130的移動路徑上。在圖10所示的第一模式及圖11所示的第二模式下,支架130分離於感測器156,在圖12所示的第三模式下,支架130移動靠近感測器156,而當感測器156感測到支架130時,感測器156發送一第二訊號至處理單元154,且處理單元154根據第二訊號控制第一馬達151為禁能,使電子裝置100無法直接從第三模式轉換至第一模式。
圖1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分解圖。圖14是圖13的鎖定機構的分解示意圖。圖15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圖16至圖26是圖15的鎖定機構的作動原理示意圖。請參考圖13、圖14及圖15,電子裝置100更包括一鎖定機構160。鎖定機構160設置於主體110內,且鎖定機構160用以限制支架130相對於主體110的旋轉。支架130具有一抵靠部133。鎖定機構160包括一第一止擋件161、一第二止擋件162以及一解除件163。第一止擋件161滑設於主體110內。第二止擋件162滑設於主體110內。
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適於如圖16、圖17、圖18及圖19所示相對移動靠近彼此以位於抵靠部133的移動路徑上或如圖20、圖21、圖25及圖26所示相對移動遠離彼此以位於抵靠部133的移動路徑之外。解除件163連接主體110,且解除件163適於如圖16所示分離於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或如圖22、圖23及圖24所示推擠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以使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相對移動遠離彼此。舉例而言,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的滑動方向平行於支架130相對於主體110的旋轉軸,惟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圖15、圖16及圖17所示的第一模式下,解除件163分離於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相對靠近彼此並位於抵靠部133的移動路徑上,且抵靠部133抵靠於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以避免支架13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在圖20及圖21所示的第二模式下,解除件163如圖22、圖23及圖24所示推擠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相對遠離彼此並位於抵靠部133的移動路徑之外,且抵靠部133如圖25及圖26所示適於由第一止擋件161及第二止擋件162之間通過而轉換至第三模式。換句話說,鎖定機構160能夠使電子裝置100無法直接從第一模式轉換至第三模式,即當機體120相對移動遠離第一端111時,支架130無法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以避免在使用者透過第一模式進行會議時電子裝置100因支架130旋轉而倒下。
圖2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分解圖。圖28是圖27的電子裝置於第一模式的剖視示意圖。圖29及圖30是圖28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圖31是圖27的電子裝置於第二模式的剖視示意圖。圖圖32是圖3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圖33至圖35是圖3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另一模式的示意圖。圖36是圖27的電子裝置於第三模式的剖視示意圖。圖37及圖38是圖36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7、圖28、圖29及圖30,相機模組170可動地設置於機體120。調整機構180設置於主體110內,且調整機構180耦接相機模組170及支架130。支架130具有一驅動部134。調整機構180包括一連桿181以及一調整件182。連桿181樞設於主體110內,且連桿181位於驅動部134的移動路徑上。調整件182滑設於機體120,且調整件182適於受連桿181推動以調整相機模組170的角度。
在圖28及圖30所示的第一模式下,驅動部134分離於連桿181,且連桿181分離於調整件182。在圖31及圖32所示的第二模式下,連桿181接觸調整件182。在電子裝置100從第二模式經過圖33、圖34及圖35所示的另一模式而轉換至圖36、圖37及圖38所示的第三模式的過程中,驅動部134驅動連桿181旋轉,連桿181驅動調整件182滑動,且調整件182驅動相機模組170旋轉以改變拍攝角度,使電子裝置100在從第二模式轉換至第三模式時,相機模組170仍能拍攝使用者。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連動機構耦接機體及支架,驅動模組耦接連動機構,驅動模組適於透過連動機構驅動電子裝置從一第一模式依序轉換至一第二模式及一第三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機體相對遠離第一端,且支撐端相對靠近第一端及背側,在第二模式下,機體相對移動靠近第一端,在第三模式下,支撐端朝向遠離於第一端的方向移動,此三個模式分別提供使用者於不同情境時使用,故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主體
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
113:背側
120:機體
121:齒條
122:顯示螢幕
130:支架
131:樞接端
132:支撐端
133:抵靠部
134:驅動部
140:連動機構
141:第一轉軸
142:第一齒輪
143:第二齒輪
144:第二轉軸
150:驅動模組
151:第一馬達
152:第二馬達
153:控制鍵
154:處理單元
155:麥克風
156:感測器
160:鎖定機構
161:第一止擋件
162:第二止擋件
163:解除件
170:相機模組
180:調整機構
181:連桿
182:調整件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於第一模式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三模式的示意圖。
圖4及圖5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分解圖。
圖6是圖1的電子裝置於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7是圖6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
圖8是圖2的電子裝置於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9是圖8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
圖10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11是圖2的電子裝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12是圖3的電子裝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1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分解圖。
圖14是圖13的鎖定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15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
圖16至圖26是圖15的鎖定機構的作動原理示意圖。
圖2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分解圖。
圖28是圖27的電子裝置於第一模式的剖視示意圖。
圖29及圖30是圖28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
圖31是圖27的電子裝置於第二模式的剖視示意圖。
圖32是圖3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
圖33至圖35是圖3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另一模式的示意圖。
圖36是圖27的電子裝置於第三模式的剖視示意圖。
圖37及圖38是圖36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構件的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10:主體
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
113:背側
120:機體
121:齒條
130:支架
131:樞接端
132:支撐端
140:連動機構
141:第一轉軸
142:第一齒輪
143:第二齒輪
144:第二轉軸
150:驅動模組
151:第一馬達
153:控制鍵
154:處理單元
155:麥克風
170:相機模組
Claims (14)
-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具有一第一端、相對於該第一端的一第二端以及連接於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的一背側;一機體,滑設於該主體,該機體具有一顯示螢幕;一支架,具有一樞接端及相對於該樞接端的一支撐端,該樞接端樞接於該背側,且該主體位於該機體及該支架之間;一連動機構,設置於該主體內,且耦接該機體及該支架;以及一驅動模組,設置於該主體內,且耦接該連動機構,其中該驅動模組適於透過該連動機構驅動該電子裝置從一第一模式依序轉換至一第二模式及一第三模式,在該第一模式下,該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一端,且該支撐端相對靠近該第一端及該背側,在該第二模式下,該機體相對移動靠近該第一端,在該第三模式下,該支撐端朝向遠離於該第一端的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機體具有一齒條,該連動機構包括:一第一轉軸,樞接於該主體;一第一齒輪,連接該第一轉軸,且嚙接該驅動模組;以及一第二齒輪,連接該第一轉軸,且嚙接該齒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包括:一第二轉軸,樞設於該主體內,且該支架透過該第二轉軸樞 接於該主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至少一馬達,設置於該主體內,且連接該連動機構。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更包括:一控制鍵,設置於該主體上;以及一處理單元,設置於該主體內,且電性耦接該馬達及該控制鍵,該處理單元用以接收該控制鍵所傳送的一第一訊號並經處理後控制該馬達。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更包括:一麥克風,設置於該主體上;以及一處理單元,設置於該主體內,且電性耦接該馬達及該麥克風,該處理單元用以接收該麥克風所傳送的一第一訊號並經處理後控制該馬達。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馬達包括一第一馬達及一第二馬達,該第一馬達用以使該機體相對移動靠近或遠離於該第一端,該第二馬達用以使該支架的該支撐端相對移動靠近或遠離於該第一端。
-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一感測器,設置於該主體內,且位於該支架的移動路徑上;以及 一處理單元,設置於該主體內,且電性耦接該第一馬達、該第二馬達以及該感測器,在該第一模式及該第二模式下,該支架分離於該感測器,在該第三模式下,該支架移動靠近該感測器,當該感測器感測到該支架時,發送一第二訊號至該處理單元,且該處理單元根據該第二訊號控制該第一馬達為禁能。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鎖定機構,其中該支架具有一抵靠部,該鎖定機構包括:一第一止擋件,滑設於該主體內;一第二止擋件,滑設於該主體內,且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適於相對移動靠近彼此以位於該抵靠部的移動路徑上或相對移動遠離彼此以位於該抵靠部的移動路徑之外;以及一解除件,連接該主體,且該解除件適於分離於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或推擠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以使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相對移動遠離彼此。
-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一模式下,該解除件分離於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相對靠近彼此並位於該抵靠部的移動路徑上,且該抵靠部抵靠於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在該第二模式下,該解除件推擠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相對遠離彼此並位於該抵靠部的移動路徑之外, 且該抵靠部適於由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之間通過而轉換至該第三模式。
-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止擋件及該第二止擋件的滑動方向平行於該支架相對於該主體的旋轉軸。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相機模組,可動地設置於該機體;以及一調整機構,設置於該主體內,且耦接該相機模組及該支架。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架具有一驅動部,該調整機構包括:一連桿,樞設於該主體內,且位於該驅動部的移動路徑上;以及一調整件,滑設於該機體,且適於受該連桿推動以調整該相機模組的角度。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一模式下,該驅動部分離於該連桿,且該連桿分離於該調整件,在該第二模式下,該連桿接觸該調整件,在該第二模式轉換至該第三模式的過程中,該驅動部驅動該連桿旋轉,該連桿驅動該調整件滑動,且該調整件驅動該相機模組旋轉以改變拍攝角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152789P | 2021-02-23 | 2021-02-23 | |
US63/152,789 | 2021-02-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3986A TW202233986A (zh) | 2022-09-01 |
TWI791318B true TWI791318B (zh) | 2023-02-01 |
Family
ID=84957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41474A TWI791318B (zh) | 2021-02-23 | 2021-11-08 | 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91318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1585A (zh) * | 2013-09-05 | 2015-03-18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支撑座 |
TW201805563A (zh) * | 2016-08-09 | 2018-02-16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支架 |
-
2021
- 2021-11-08 TW TW110141474A patent/TWI79131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1585A (zh) * | 2013-09-05 | 2015-03-18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支撑座 |
TW201805563A (zh) * | 2016-08-09 | 2018-02-16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支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3986A (zh) | 2022-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24511B2 (en) | Adjustable display screen for a laptop computer | |
US10101777B1 (en) | Retractable camera | |
US8018714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 |
EP2242237B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I701495B (zh) |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 |
US20170284457A1 (en) | Hinge with Multiple Preset Positions | |
US12253789B2 (en) | Webcam module | |
US20080122965A1 (en) | Portable computer apparatus | |
US20120038893A1 (en) | Portable computer with projecting function | |
TW201901052A (zh) | 轉軸結構 | |
TW200939752A (en) | Image snapping device | |
TW201101978A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ving mechanism thereof | |
CN107277363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210348629A1 (en) | Foldable three-section clamping device | |
TW202037140A (zh) | 可隱藏鏡頭模組的電子裝置 | |
TWI791318B (zh) | 電子裝置 | |
US11265509B2 (en) | Computing system | |
US9052875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M473546U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腳架支撐機構 | |
TWI619005B (zh) | 電子裝置 | |
US10101640B2 (en) | Projection control | |
CN202351600U (zh) | 文件相机 | |
US20140133106A1 (en) | Multimedia device | |
TWI795986B (zh) | 電子裝置 | |
TW201104390A (en) | Suppor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