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8921B - 按鍵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按鍵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8921B TWI768921B TW110118689A TW110118689A TWI768921B TW I768921 B TWI768921 B TW I768921B TW 110118689 A TW110118689 A TW 110118689A TW 110118689 A TW110118689 A TW 110118689A TW I768921 B TWI768921 B TW I76892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section
- elastic body
- trigger switch
- trigger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鍵裝置包含鍵帽、底板、薄膜電路板、第一及第二彈性體。薄膜電路板設置於底板上且與鍵帽之帽緣底面相距一按壓行程。第一彈性體設置於鍵帽之中間按壓區段與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中間按壓區段被按壓時撓曲變形而觸發薄膜電路板之第一觸發開關。第二彈性體設置於鍵帽之側邊按壓區段與薄膜電路板之間。當鍵帽未被按壓時,第二彈性體與鍵帽之按壓底面相距一垂直距離。當按壓底面接觸第二彈性體且繼續下壓一觸發行程時,第二彈性體撓曲變形以抵壓觸發薄膜電路板之第二觸發開關。垂直距離與觸發行程之和除以按壓行程之比值介於0.6~0.95之間。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按鍵裝置,尤指一種將彈性體分別設置在對應鍵帽之中間按壓區段以及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的按鍵裝置。
就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不僅如此,舉凡日常生活所接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或是工業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設備,皆需設有按鍵結構作為輸入裝置,以操作上述之電子產品與加工設備。
傳統按鍵的上下運動的距離較長,故可輕易地於其鍵帽下方設置彈性體(如碗形橡膠體),使得當鍵帽被向下按壓時,彈性體亦被向下壓縮而產生彈力,而當鍵帽被釋放時,彈性體產生之彈力驅使鍵帽向上移動以回復原位。然而,對於較長按鍵(又稱倍數按鍵,例如空白(Space)鍵、輸入(Enter)鍵、大寫(Caps Lock)鍵、位移(Shift)鍵等)而言,其鍵帽通常具有較大的長寬比,使得鍵帽整體的剛性較弱。因此,在按壓此類按鍵的鍵帽邊角時,鍵帽通常會產生局部形變(例如鍵帽中間產生向上撓曲變形),導致設置在鍵帽中間下方的彈性體無法被確實地按壓變形而造成按鍵按壓觸發延遲甚至失效的問題,如此就會容易讓使用者感受到按壓觸發不夠靈敏且不一致的按壓手感。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將彈性體分別設置在對應鍵帽之中間按壓區段以及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的按鍵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裝置包含一鍵帽、一底板、一薄膜電
路板、一第一彈性體,以及一第二彈性體。該鍵帽具有一中間按壓區段以及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該底板與該鍵帽相對設置。該薄膜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上且與該鍵帽之一帽緣底面相距一按壓行程,該薄膜電路板對應該中間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一觸發開關且對應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觸發開關。該第一彈性體設置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被按壓時產生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一觸發開關。該第二彈性體設置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且具有一抵接頂面以及一觸發底面。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抵接頂面與該鍵帽之一按壓底面相距一垂直距離。當該按壓底面接觸該抵接頂面且繼續下壓一觸發行程時,該第二彈性體產生撓曲變形,使得該觸發底面抵壓觸發該第二觸發開關。該垂直距離與該觸發行程之和除以該按壓行程之比值介於0.6~0.95之間。
根據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裝置包含一鍵帽、一底板、一薄膜電路板、一第一彈性體,以及一第二彈性體。該鍵帽具有一中間按壓區段以及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該底板與該鍵帽相對設置。該薄膜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薄膜電路板對應該中間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一觸發開關且對應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觸發開關。該第一彈性體設置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被按壓,使得該第一彈性體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一觸發開關時,提供一第一彈性回復力至該鍵帽。該第二彈性體設置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被按壓,使得該第二彈性體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二觸發開關時,提供一第二彈性回復力至該鍵帽。該第二彈性體之高度小於該第一彈性體之高度,且該第二彈性回復力與該第一彈性回復力之比值不大於0.3。
根據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裝置包含一鍵帽、一底板、一薄膜電路板、一第一彈性體,以及一第二彈性體。該鍵帽具有一中間按壓區段以及
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該底板與該鍵帽相對設置。該薄膜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薄膜電路板對應該中間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一觸發開關且對應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觸發開關。該第一彈性體設置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被按壓時產生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一觸發開關。該第二彈性體設置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且具有一環形底座、一橋接結構,以及一中間柱體,該橋接結構自該環形底座向上延伸連接至該中間柱體以支撐該中間柱體相對於該第二觸發開關懸空一垂直距離,該垂直距離不大於0.2mm。當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被按壓時,該橋接結構產生向下撓曲變形,使得該中間柱體向下移動且抵壓觸發該第二觸發開關。
根據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裝置包含一鍵帽、一底板、一薄膜電路板、一第一彈性體,以及一第二彈性體。該鍵帽具有一中間按壓區段以及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該底板與該鍵帽相對設置。該薄膜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薄膜電路板對應該中間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一觸發開關且對應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觸發開關。該第一彈性體設置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被按壓時產生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一觸發開關。該第二彈性體設置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且具有一環形底座、一橋接結構,以及一中間柱體,該橋接結構自該環形底座向上延伸連接至該中間柱體以支撐該中間柱體相對於該第二觸發開關懸空,該中間柱體具有一火山口結構且向下延伸形成有一觸發柱,該觸發柱之厚度與該第二彈性體之高度的比值不大於0.5。
綜上所述,透過在對應鍵帽之中間按壓區段以及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分別配置第一彈性體以及第二彈性體之設計,無論使用者是按壓鍵帽之中間按壓區段或者是按壓側邊按壓區段,本發明係可透過第一彈性體觸發第一觸發
開關或第二彈性體觸發第二觸發開關之方式來確實地完成按鍵裝置之按壓觸發操作,並且可透過上述垂直距離與觸發行程以及按壓行程之比值設計,提供觸發時間相對一致的按壓觸發手感,如此一來,本發明係可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到之倍數按鍵在鍵帽邊角被按壓時容易造成按鍵按壓觸發延遲甚至失效的問題,進而讓使用者感受到按壓觸發靈敏且相對一致的按壓手感。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10:按鍵裝置
12:鍵帽
14:底板
16:薄膜電路板
18:第一彈性體
20:第二彈性體
22:中間按壓區段
24:側邊按壓區段
26:帽緣底面
28:第一觸發開關
30:第二觸發開關
32:抵接頂面
34:觸發底面
36:按壓底面
38:環形底座
40:橋接結構
42:中間柱體
44:火山口結構
46:觸發柱
T:按壓行程
D1、D3:垂直距離
D2:觸發行程
H1、H2:高度
F1:第一彈性回復力
F2:第二彈性回復力
TH:厚度
f1:彈性回復力
f2:設定觸發力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裝置之部分爆炸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按鍵裝置於組裝後沿著剖面線A-A之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按鍵裝置於組裝後沿著剖面線A-A之另一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4圖為第2圖之第一彈性體以及第二彈性體之彈性回復力與按壓行程的關係圖。
第5圖為第2圖之第二彈性體之彈性回復力與按壓行程的關係圖。
第6圖為第2圖之按鍵裝置於鍵帽被下壓按壓行程時之部分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第2圖,以及第3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一按鍵裝置10之部分爆炸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按鍵裝置10於組裝後沿著剖面線A-A之部分剖面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之按鍵裝置10於組裝後沿著剖面線A-A之另一部分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第2圖,以及第3圖所示,按鍵裝置10係可應用在一般常見之鍵盤(如筆記型電腦鍵盤或折疊式鍵盤裝置)上且可較佳地為具有較長按鍵長度的鍵盤按鍵(如倍數按鍵,但不以此為限),按鍵裝置10包含一鍵帽12、一底板14、一薄膜電路板16、一第一彈性體18,以及一第二
彈性體20。鍵帽12具有一中間按壓區段22以及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24(於第1圖中顯示二個,但不受此限,以下僅針對位於鍵帽12之右側邊之側邊按壓區段24的觸發設計進行詳細描述,至於針對位於左側邊之側邊按壓區段24的相關描述,其係可以此類推,於此不再贅述)。底板14係與鍵帽12相對設置。薄膜電路板16係設置於底板14上且與鍵帽12之一帽緣底面26相距一按壓行程T(也就是可允許使用者按壓的最大行程),其中薄膜電路板16對應中間按壓區段22之位置具有一第一觸發開關28且對應側邊按壓區段24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觸發開關30。第一彈性體18(較佳地為橡膠彈性體(rubber dome),但不受此限,其亦可為其他能夠提供回位彈力至鍵帽12的彈性件,如彈簧等)係抵接於中間按壓區段22與薄膜電路板16之間,藉此,第一彈性體18可提供彈性力以供鍵帽12自動回位,且可在中間按壓區段22被按壓時產生撓曲變形以觸發第一觸發開關28,從而執行對應的輸入功能。
至於在第二彈性體20之設計方面,由第2圖可知,第二彈性體20係設置於側邊按壓區段24與薄膜電路板16之間且具有一抵接頂面32以及一觸發底面34,其中第二彈性體20係可較佳地具有一環形底座38、一橋接結構40,以及一中間柱體42(但不受此限),橋接結構40係可自環形底座38向上延伸連接至中間柱體42,以支撐中間柱體42相對於第二觸發開關30懸空,中間柱體42可具有抵接頂面32以及觸發底面34。更詳細地說,在此實施例中,當鍵帽12未被按壓時,抵接頂面32與鍵帽12之一按壓底面36相距一垂直距離D1,而當鍵帽12被按壓垂直距離D1以使按壓底面36接觸抵接頂面32且繼續下壓一觸發行程D2時,第二彈性體20係可產生撓曲變形,使得觸發底面34抵壓觸發第二觸發開關30而執行對應的輸入功能,其中垂直距離D1與觸發行程D2之和除以按壓行程T之比值係可較佳地介於0.6~0.95之間,藉以避免第二觸發開關30觸發過早或過晚的情況發生,也就是說,透過上述設計,按鍵裝置10係可在使用者按壓側邊按壓區段24以經由第二彈
性體20觸發第二觸發開關30時,提供與使用者按壓中間按壓區段22時(此時,鍵帽12可經由第一彈性體18觸發第一觸發開關28)相對一致的按壓觸發手感。
綜上所述,透過在對應鍵帽12之中間按壓區段22以及側邊按壓區段24之位置分別配置第一彈性體18以及第二彈性體20之設計,無論使用者是按壓鍵帽12之中間按壓區段22或者是按壓側邊按壓區段24,本發明係可透過第一彈性體18觸發第一觸發開關28或第二彈性體20觸發第二觸發開關30之方式來確實地完成按鍵裝置10之按壓觸發操作,並且可透過上述垂直距離D1與觸發行程D2以及按壓行程T之比值設計,提供觸發時間相對一致的按壓觸發手感,如此一來,本發明係可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到之倍數按鍵在鍵帽邊角被按壓時容易造成按鍵按壓觸發延遲甚至失效的問題,進而讓使用者感受到按壓觸發靈敏且相對一致的按壓手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額外設置的第二彈性體20所提供之彈性回復力會影響到按鍵裝置10整體的按壓手感,本發明係可採用限制第二彈性體20之彈性回復力大小的設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1圖、第2圖、第3圖,以及第4圖,第4圖為第2圖之第一彈性體18以及第二彈性體20之彈性回復力與按壓行程的關係圖。由第1圖至第4圖可知,第二彈性體20之高度H2係可較佳地小於第一彈性體18之高度H1,且當鍵帽12被按壓垂直距離D1以及繼續下壓按壓行程D2時,第一彈性體18係可提供一第一彈性回復力F1至鍵帽12,而第二彈性體20則是可提供一第二彈性回復力F2至鍵帽12,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彈性回復力F2與第一彈性回復力F1之比值係可不大於0.3,更進一步地,第二彈性回復力F2係可較佳地小於20gf(但不受此限),藉以達到避免增加或影響按鍵裝置10整體按壓手感的功效。
除此之外,本發明係可採用第二彈性體20在接觸第二觸發開關30前提供線性彈性回復力的設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2圖以及第5圖,第5圖為第2
圖之第二彈性體20之彈性回復力與按壓行程的關係圖,如第2圖以及第5圖所示,第二彈性體20之橋接結構40係可為一環形階梯狀結構(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採用其他橋接結構設計,例如環形斜面結構)且自環形底座38向上延伸連接至中間柱體42,以支撐中間柱體42相對於第二觸發開關30懸空一垂直距離D3,垂直距離D3係可較佳地不大於0.2mm(如0.1mm,但不受此限),以確保橋接結構40在第二彈性體20在接觸第二觸發開關30前不會產生結構挫曲崩潰(buckle),也就是說,第二彈性體20係可在受壓接觸第二觸發開關30前,提供線性彈性回復力至鍵帽12而不會產生段落感,進而有效地提升按鍵裝置10之鍵帽按壓手感。另外,本發明亦可採用限制第二彈性體20之柱體厚度大小的設計以達到上述功效,舉例來說,由第2圖可知,中間柱體42可具有一火山口結構44且向下延伸形成有一觸發柱46,觸發柱46之一厚度TH與第二彈性體20之高度H2的比值係可較佳地等於0.5(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採用小於0.5之設計,如0.4),以限制中間柱體42相對於第二觸發開關30懸空的垂直距離D3可介於使橋接結構40在第二彈性體20接觸第二觸發開關30前不會產生結構挫曲崩潰的範圍內,從而確保第二彈性體20可在受壓接觸第二觸發開關30前提供線性彈性回復力至鍵帽12,如此即可同樣地達到提升按鍵裝置10之鍵帽按壓手感的功效。
在實際應用中,本發明係可進一步地採用限制中間柱體42在橋接結構40產生挫曲崩潰後所提供之彈性回復力大小的設計,以使中間柱體42可確實地觸發第二觸發開關30,舉例來說,請參閱第2圖、第5圖以及第6圖,第6圖為第2圖之按鍵裝置10於鍵帽12被下壓按壓行程T時之部分剖面示意圖。由第2圖、第5圖以及第6圖可知,由於橋接結構40係會在鍵帽12從第2圖之位置被下壓按壓行程T時產生結構挫曲崩潰(如第6圖所示),使得中間柱體42之彈性回復力下降而僅能提供一彈性回復力f1(如第5圖所示),因此,為了確保第二觸發開關30仍可被中間柱體42所觸發,在此實施例中,中間柱體42於橋接結構40受壓挫曲崩潰後所
產生之彈性回復力f1係可較佳地大於觸發第二觸發開關30之一設定觸發力f2(如10gf,但不受此限),藉以避免按鍵裝置10在使用者按壓鍵帽12的過程中出現觸發失效的情況。
需注意的是,上述垂直距離與觸發行程以及按壓行程之比值設計、彈性回復力比值設計、柱體懸空垂直距離設計,以及柱體厚度比值設計係為可至少擇一實施之配置,也就是說,透過將第一彈性體以及第二彈性體分別設置在對應鍵帽之中間按壓區段以及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的設計,再加上可將上述設計之至少其中之一應用在按鍵裝置上,本發明係可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到之倍數按鍵在鍵帽邊角被按壓時容易造成按鍵按壓觸發延遲甚至失效以及按壓手感受影響的問題,至於採用何種設計或其組合,其端視按鍵裝置之實際應用而定,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按鍵裝置
12:鍵帽
14:底板
16:薄膜電路板
20:第二彈性體
24:側邊按壓區段
26:帽緣底面
30:第二觸發開關
32:抵接頂面
34:觸發底面
36:按壓底面
38:環形底座
40:橋接結構
42:中間柱體
44:火山口結構
46:觸發柱
T:按壓行程
D1、D3:垂直距離
D2:觸發行程
H2:高度
TH:厚度
Claims (9)
- 一種按鍵裝置,其包含:一鍵帽,其具有一中間按壓區段以及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一底板,其與該鍵帽相對設置;一薄膜電路板,其設置於該底板上且與該鍵帽之一帽緣底面相距一按壓行程,該薄膜電路板對應該中間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一觸發開關且對應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觸發開關;一第一彈性體,其設置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被按壓時產生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一觸發開關;以及一第二彈性體,其設置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且具有一抵接頂面以及一觸發底面;其中,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抵接頂面與該鍵帽之一按壓底面相距一垂直距離;當該按壓底面接觸該抵接頂面且繼續下壓一觸發行程時,該第二彈性體產生撓曲變形,使得該觸發底面抵壓觸發該第二觸發開關;該垂直距離與該觸發行程之和除以該按壓行程之比值介於0.6~0.95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裝置,其中該第二彈性體具有一環形底座、一橋接結構,以及一中間柱體,該橋接結構自該環形底座向上延伸連接至該中間柱體以支撐該中間柱體相對於該第二觸發開關懸空,該中間柱體具有該抵接頂面以及該觸發底面。
- 一種按鍵裝置,其包含:一鍵帽,其具有一中間按壓區段以及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 一底板,其與該鍵帽相對設置;一薄膜電路板,其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薄膜電路板對應該中間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一觸發開關且對應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觸發開關;一第一彈性體,其設置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被按壓,使得該第一彈性體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一觸發開關時,提供一第一彈性回復力至該鍵帽;以及一第二彈性體,其設置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被按壓,使得該第二彈性體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二觸發開關時,提供一第二彈性回復力至該鍵帽;其中,該第二彈性體之高度小於該第一彈性體之高度,且該第二彈性回復力與該第一彈性回復力之比值不大於0.3。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按鍵裝置,其中該第二彈性體具有一環形底座、一橋接結構,以及一中間柱體,該橋接結構自該環形底座向上延伸連接至該中間柱體以支撐該中間柱體相對於該第二觸發開關懸空。
- 一種按鍵裝置,其包含:一鍵帽,其具有一中間按壓區段以及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一底板,其與該鍵帽相對設置;一薄膜電路板,其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薄膜電路板對應該中間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一觸發開關且對應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觸發開關;一第一彈性體,其設置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中 間按壓區段被按壓時產生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一觸發開關;以及一第二彈性體,其設置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且具有一環形底座、一橋接結構,以及一中間柱體,該橋接結構自該環形底座向上延伸連接至該中間柱體以支撐該中間柱體相對於該第二觸發開關懸空一垂直距離,該垂直距離不大於0.2mm;其中,當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被按壓時,該橋接結構產生向下撓曲變形,使得該中間柱體向下移動且抵壓觸發該第二觸發開關。
- 如請求項5所述之按鍵裝置,其中在該按壓底面接觸該抵接頂面且繼續下壓該垂直距離的過程中,該橋接結構撓曲變形且提供線性彈性回復力。
- 一種按鍵裝置,其包含:一鍵帽,其具有一中間按壓區段以及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一底板,其與該鍵帽相對設置;一薄膜電路板,其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薄膜電路板對應該中間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一觸發開關且對應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觸發開關;一第一彈性體,其設置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以於該中間按壓區段被按壓時產生撓曲變形而觸發該第一觸發開關;以及一第二彈性體,其設置於該至少一側邊按壓區段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且具有一環形底座、一橋接結構,以及一中間柱體,該橋接結構自該環形底座向上延伸連接至該中間柱體以支撐該中間柱體相對於該第二觸發開關懸空,該中間柱體具有一火山口結構且向下延伸形成有一觸發柱,該 觸發柱之厚度與該第二彈性體之高度的比值不大於0.5。
- 如請求項2、4、5或7所述之按鍵裝置,其中該橋接結構為一環形階梯狀結構或一環形斜面結構。
- 如請求項2、4、5或7所述之按鍵裝置,其中該中間柱體於該橋接結構受壓挫曲崩潰後所產生之彈性回復力大於觸發該第二觸發開關之一設定觸發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18689A TWI768921B (zh) | 2021-05-24 | 2021-05-24 | 按鍵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18689A TWI768921B (zh) | 2021-05-24 | 2021-05-24 | 按鍵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68921B true TWI768921B (zh) | 2022-06-21 |
TW202247212A TW202247212A (zh) | 2022-12-01 |
Family
ID=83104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18689A TWI768921B (zh) | 2021-05-24 | 2021-05-24 | 按鍵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68921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46589A (ja) * | 2002-05-31 | 2003-12-05 | Brother Ind Ltd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を備えた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CN107492461A (zh) * | 2017-07-25 | 2017-12-19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CN107887186A (zh) * | 2017-11-03 | 2018-04-06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 |
TWI632574B (zh) * | 2017-10-20 | 2018-08-1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 |
WO2019023357A1 (en) * | 2017-07-26 | 2019-01-31 | Apple Inc. | COMPUTER WITH KEYBOARD |
TWI687951B (zh) * | 2019-07-05 | 2020-03-1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裝置 |
US10593490B2 (en) * | 2016-10-05 | 2020-03-17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Switching device having a push button |
TW202022905A (zh) * | 2018-11-30 | 2020-06-1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 |
US10832876B2 (en) * | 2017-11-21 | 2020-11-10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Push-button switch with the switching elment arranged on the keycap |
-
2021
- 2021-05-24 TW TW110118689A patent/TWI76892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46589A (ja) * | 2002-05-31 | 2003-12-05 | Brother Ind Ltd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を備えた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US10593490B2 (en) * | 2016-10-05 | 2020-03-17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Switching device having a push button |
CN107492461A (zh) * | 2017-07-25 | 2017-12-19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WO2019023357A1 (en) * | 2017-07-26 | 2019-01-31 | Apple Inc. | COMPUTER WITH KEYBOARD |
TWI632574B (zh) * | 2017-10-20 | 2018-08-1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 |
CN107887186A (zh) * | 2017-11-03 | 2018-04-06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 |
US10832876B2 (en) * | 2017-11-21 | 2020-11-10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Push-button switch with the switching elment arranged on the keycap |
TW202022905A (zh) * | 2018-11-30 | 2020-06-1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 |
TWI687951B (zh) * | 2019-07-05 | 2020-03-1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7212A (zh) | 2022-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2008411A (zh) | 按鍵 | |
TWI564922B (zh) | 按鍵連接模組 | |
TW202203273A (zh) | 按鍵開關及其復位組件 | |
TW202009959A (zh) | 鍵盤 | |
TWI743902B (zh) | 低高度按鍵結構 | |
TWI476799B (zh) | 按鍵 | |
TWI615872B (zh) | 按鍵結構 | |
TWI669734B (zh) | 具靜音功能之鍵盤及其按鍵結構 | |
TWI768921B (zh) | 按鍵裝置 | |
US20120160652A1 (en) | Keyboard with plate-type keycap assembly | |
TWI666671B (zh) | 按鍵結構 | |
US10242819B1 (en) | Mechanical key structure | |
US11251000B1 (en) | Keyboard | |
CN110504114A (zh) | 按键结构 | |
CN201319336Y (zh) | 键盘结构 | |
CN110828216B (zh) | 具有静音功能的键盘及其按键结构 | |
TWI632574B (zh) | 按鍵 | |
CN115497760A (zh) | 按键装置 | |
TWI664654B (zh) | 按鍵裝置以及鍵盤 | |
TWI796185B (zh) |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 |
US11610747B1 (en) | Keyboard | |
TWI740750B (zh) | 按鍵結構及其彈性導通件 | |
TWI806570B (zh) | 鍵盤裝置 | |
TW202001954A (zh) | 鍵盤 | |
TWI669728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