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6175B - 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 - Google Patents
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46175B TWI746175B TW109132241A TW109132241A TWI746175B TW I746175 B TWI746175 B TW I746175B TW 109132241 A TW109132241 A TW 109132241A TW 109132241 A TW109132241 A TW 109132241A TW I746175 B TWI746175 B TW I74617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disc
- fins
- disc
- convex portion
-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8—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H—BRAKES OR OTHER RETARD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THEREOF IN RAIL VEHICLES
- B61H5/00—Applic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 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06—Noise or vibration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3—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omprising an annular disc secured to a hub member; Disc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mounting
- F16D65/124—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omprising an annular disc secured to a hub member; Disc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mounting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the wheel of a railway vehi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65/84—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 F16D65/847—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with open cooling system, e.g. cooled by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04—Structure
- F16D2065/1332—Structure external ribs, e.g. for cooling or reinforc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煞車碟盤單元(100),具備轉動構件(10)、煞車碟盤(20)、控制構件(30)。煞車碟盤(20),含有碟盤本體(21)、鰭片(22)、凸部(23)及/或凹部(26)。控制構件(30),含有支承部(31)、突出部(32)。突出部(32)的至少其中一部分,配置在:在煞車碟盤(20)的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之間。在突出部(32)與煞車碟盤(20)之間,形成有間隙(G)。凸部(23)及/或凹部(26),在煞車碟盤(20)的外表面,設在較間隙(G)的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鐵道車輛用的煞車碟盤單元。
碟煞裝置廣泛地作為鐵道車輛的制動裝置使用。碟煞裝置,具備環狀的煞車碟盤、煞車襯。煞車碟盤,譬如連結於車輪,而與車輪一起轉動。將煞車襯壓附於煞車碟盤。藉由煞車襯與煞車碟盤之間的摩擦,使煞車碟盤及車輪受到制動。
在譬如新幹線等以高速行駛的鐵道車輛中,碟煞裝置的煞車碟盤,基於確保其耐久性的觀點,必須具有充分的冷卻性能。特別是高速鐵道車輛行駛於下坡路段的期間,煞車碟盤的制動間歇地執行。此時,只要煞車碟盤的冷卻性能不充分,煞車碟盤將變得高溫,結果將損及煞車碟盤的耐久性。不僅如此,煞車碟盤因高溫而熱膨脹,因此對「將煞車碟盤與車輪連結的螺栓」的負荷將增加。
一般而言,在煞車碟盤的背面,為了確保制動時的冷卻性能,複數個鰭片形成放射狀。各鰭片接觸於車輪,而在煞車碟盤的背面與車輪之間形成通氣路徑。該通氣路徑,當煞車碟盤與車輪一起轉動時,使空氣從煞車碟盤的內周側朝外周側通過,進而冷卻煞車碟盤。然而,由於空氣流動於通氣路徑內,而產生氣動聲(aerodynamic sound)。特別是鐵道車輛已高速行駛的場合,通氣路徑內的通氣量增加而產生大量的氣動聲。
伴隨著近年來對環境限制的強化,鐵道車輛,其高速行駛時的靜音性受到重視。因此,即使是碟煞裝置,也必須盡可能地降低鐵道車輛行駛時所產生的氣動聲。
舉例來說,在專利文獻1中,提出一種:在碟煞裝置中,於周方向上設置用來連結相鄰鰭片之連結部的技術。藉由該連結部,在由相鄰的鰭片所區劃的各通氣路徑,形成有「剖面積形成最小」的部分。根據專利文獻1,藉由使通氣路徑之最小剖面積的總和形成18000mm2
以下,可降低高速行駛時的氣動聲。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05428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中,藉由以連結部連結鰭片彼此,使通氣路徑的剖面積局部性減少,限制通氣路徑內的通氣量。然而,倘若限制通氣量,由於沿著煞車碟盤的外表面流動之空氣的流速變小,而使制動時之煞車碟盤的冷卻性能下降。此外,在專利文獻1中,由於將連結部設在煞車碟盤的背面,而在車輪側形成通氣路徑的剖面積最小部分。據此,通過剖面積最小部分的空氣,從煞車碟盤遠離,以沿著車輪表面流動的方式受到誘導。其結果,存在使制動時之煞車碟盤的冷卻性能更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既能降低鐵道車輛行駛時所產生的氣動聲,又能確保制動時之煞車碟盤的冷卻性能的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
本發明的煞車碟盤單元,是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煞車碟盤單元,具備轉動構件、煞車碟盤、控制構件。轉動構件安裝於鐵道車輛的車軸。煞車碟盤,含有環狀的碟盤本體、複數個鰭片、複數個第1凸部及/或複數個第1凹部。碟盤本體,具有與轉動構件相對向的背面。複數個鰭片,在背面上配置成放射狀。複數個第1凸部及/或複數個第1凹部,形成於煞車碟盤的外表面。控制構件,含有板狀的支承部、突出部。支承部,被挾持於轉動構件與複數個鰭片之間。突出部的至少其中一部分,配置在:複數個鰭片中,在煞車碟盤的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之間。突出部,從支承部朝向碟盤本體突出。控制構件,用來限制相鄰的鰭片之間的通氣量。在突出部與煞車碟盤
之間,形成有間隙。第1凸部及/或第1凹部,在煞車碟盤的外表面,設在較最小開口部更外周側。最小開口部,是上述間隙中,沿著周方向的剖面面積成為最小的部分。
根據本發明的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既能降低鐵道車輛行駛時所產生的氣動聲,又能確保制動時之煞車碟盤的冷卻性能。
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是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煞車碟盤單元,具備轉動構件、煞車碟盤、控制構件。轉動構件安裝於鐵道車輛的車軸。煞車碟盤,含有環狀的碟盤本體、複數個鰭片、複數個第1凸部及/或複數個第1凹部。碟盤本體,具有與轉動構件相對向的背面。複數個鰭片,在背面上配置成放射狀。複數個第1凸部及/或複數個第1凹部,形成於煞車碟盤的外表面。控制構件,含有板狀的支承部、突出部。支承部,被挾持於轉動構件與複數個鰭片之間。突出部的至少其中一部分,配置在:複數個鰭片中,在煞車碟盤的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之間。突出部,從支承部朝向碟盤本體突出。控制構件,
用來限制相鄰的鰭片之間的通氣量。在突出部與煞車碟盤之間,形成有間隙。第1凸部及/或第1凹部,在煞車碟盤的外表面,設在較最小開口部更外周側。最小開口部,是上述間隙中,沿著周方向的剖面面積成為最小的部分(第1構造)。
根據第1構造的煞車碟盤單元,可由控制構件,限制在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之間的通氣量。亦即,根據第1構造,由於控制構件之突出部的至少其中一部分配置在相鄰的鰭片之間,這些鰭片與碟盤本體及轉動構件一起形成之通氣路徑的開口面積,局部地變小。如此一來,可限制通氣路徑內的通氣量,能降低鐵道車輛行駛時所產生的氣動聲。
另外,在第1構造中,與煞車碟盤不同個體的控制構件,挾持於轉動構件與鰭片之間,使突出部從轉動構件側朝碟盤本體突出。因此,控制構件的突出部與煞車碟盤之間的間隙,形成於碟盤本體側及鰭片側,而非轉動構件側。如此一來,由於通過該間隙之最小開口部的空氣沿著煞車碟盤流動,因此能提高煞車碟盤外表面附近之空氣的流速。據此,可抑制制動時煞車碟盤之冷卻性能的下降。
不僅如此,第1構造,在煞車碟盤的外表面之中,於較「控制構件的突出部與煞車碟盤間之間隙」的最小開口部更外周側,設有複數個第1凸部及/或複數個第1凹部。如此一來,在較最小開口部更尾流側(wake side)的領域,亦即煞車碟盤外表面附近之空氣流速高的領域,可使「形成於煞車碟盤之外表面的溫度邊界層(thermal boundary layer)」變薄,能提升空氣與煞車碟盤之間的熱傳導率。因此,能維持制動時之煞車碟盤的高冷卻性能。
如此一來,根據第1構造,既能降低鐵道車輛行駛時所產生的氣動聲,又能確保制動時之煞車碟盤的冷卻性能。
第1凸部及/或第1凹部,最好設在碟盤本體的背面(第2構造)。
亦可在「每一個於煞車碟盤的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形成:於周方向上橫越該鰭片的溝。在該場合中,突出部,從相鄰之鰭片的其中一個到另一個,通過溝而延伸於周方向(第3構造)。
舉例來說,在將整個突出部配置於「在煞車碟盤的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間」的場合中,當製造與煞車碟盤不同個體的控制構件時,為了使突出部不和鰭片形成干涉,必須嚴密地調整突出部在周方向的位置和尺寸等。相對於此,在第3構造中,於每一個相鄰的鰭片,形成有可收容突出部之局部的溝。因此,當製造控制構件時,無須考慮突出部與鰭片之間的干涉,不需要嚴密地調整突出部在周方向的位置和尺寸等。據此,能比較簡潔地執行控制構件的製造,並能降低控制構件的加工所需的勞力及成本。
在煞車碟盤的外表面,最好設有第1凸部(第4構造)。
煞車碟盤,亦可更進一步含有複數個第2凸部及/或複數個第2凹部。複數個第2凸部及/或複數個第2凹部,形成於煞車碟盤的外表面。這些第2凸部及/或第2凹部,在煞車碟盤的外表面,可設在較最小開口部更內周側(第5構造)。
以下,參考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對於各圖面中相同或者相當的構造標示相同的圖號,其說明不再重複敘述。
<第1實施形態>
[煞車碟盤單元的構造]
圖1,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100之概略構造的縱剖面圖。所謂的縱剖面,是以包含中心軸X的平面,將煞車碟盤單元100切斷的剖面。中心軸X,是鐵道車輛之車軸200的軸心。以下,將中心軸X所延伸的方向稱為軸方向。
如圖1所示,煞車碟盤單元100,具備轉動構件10、煞車碟盤20、控制構件30。
轉動構件10安裝於車軸200,並與車軸200一體地繞著中心軸X轉動。在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轉動構件10是鐵道車輛的車輪。但是,轉動構件10,也可以是車輪以外的碟盤體。
煞車碟盤20,設於轉動構件10的兩側面。這些煞車碟盤20,譬如是藉由「由螺栓及螺帽所構成的連結構件40」,而連結於作為車輪之轉動構件10的板部11。在軸方向上,於各煞車碟盤20的外側,設有煞車襯50。控制構件30,配置於轉動構件10與各煞車碟盤20之間。
圖2,是從轉動構件10側,觀看設於轉動構件10之兩側面的煞車碟盤20及控制構件30中之其中一個煞車碟盤20及控制構件30的圖(背面圖)。在圖2中,顯示煞車碟盤20及控制構件30的1/4周部分。以下,將煞車碟盤20及控制構件30的周方向及徑向,簡稱為周方向及徑向。
參考圖2,煞車碟盤20含有碟盤本體21、複數個鰭片22、複數個凸部23。
碟盤本體21成為環狀。碟盤本體21,實質上具有以中心軸X作為軸心的圓環板狀。碟盤本體21,具有滑動面(表面)211及背面212。滑動面211,是在碟盤本體21中設於軸方向其中一側的面。滑動面211,為了產生制動力,被煞車襯50(圖1)所按壓。背面212,是在碟盤本體21中設於軸方向另一側的面,與轉動構件10相對向(圖1)。
複數個鰭片22,在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上配置成放射狀。這些鰭片22,從碟盤本體21的內周側朝外周側延伸。各鰭片22,從背面212朝轉動構件10(圖1)側突出。藉此,在轉動構件10、於周方向相鄰的鰭片22、碟盤本體21之間形成有空間。這些空間,當煞車碟盤20與轉動構件10一起轉動時,成為可供空氣通過的通氣路徑。
在本實施形態中,於一部分的鰭片22形成有:貫穿該鰭片22及碟盤本體21的連結孔24。在其他鰭片22的頂面221,形成有凹陷狀的鍵槽25。將連結構件40(圖1)插入各連結孔24。在鍵槽25嵌入有:用來限制煞車碟盤20與轉動構件10(圖1)間之相對轉動的鍵(圖示省略)。鰭片22的數量、連結孔24的數量及鍵槽25的數量,可適當地設定。在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雖然在全部的鰭片22形成有連結孔24或者鍵槽25,但亦可存在未形成有連結孔24及鍵槽25的鰭片22。
在周方向相鄰的鰭片22之間,分別設有複數個凸部23。複數個凸部23,形成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上。凸部23,分別具有譬如半球狀、或者半橢球體(half ellipsoid)狀。各凸部23,亦可具有與其他凸部23相同的形狀、或亦可具有與其他凸部23不同的形狀。
控制構件30,是與煞車碟盤20不同的構件,用來限制在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之間的通氣量。控制構件30,含有板狀的支承部31、複數個突出部32。
在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支承部31略呈圓環板狀,與碟盤本體21實質上配置成同軸。該支承部31,被挾持於轉動構件10(圖1)與複數個鰭片22之間。舉例來說,在鰭片22的頂面221形成有對應於支承部31的凹陷(depression),可將支承部31配置於該凹陷內。或者,亦可僅將支承部31配置於:非加工之鰭片22的頂面221與轉動構件10之間。在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支承部31於徑向的長度,比鰭片22之頂面221的長度更短。但是,支承部31於徑向的長度,亦可比鰭片22之頂面221的長度更長、或亦可是與鰭片22之頂面221的長度相同的程度。
在支承部31,為了使連結構件40(圖1)穿過,對應於煞車碟盤20的連結孔24,形成有複數個開口33。此外,在支承部31,為了使上述鍵(圖示省略)穿過,對應於煞車碟盤20的鍵槽25,形成有複數個開口34。
板狀的支承部31的兩面之中,於煞車碟盤20側的面形成有複數個突出部32。複數個突起部32,保持間隔地設於周方向。藉此,在的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之間,逐一配置1個突出部32。每個突出部32,從支承部31朝向碟盤本體21突出。這些突出部32,亦可與支承部31一體形成。舉例來說,藉由對具有1.0mm~3.0mm板厚之金屬的薄片材進行衝壓加工,可成型「支承部31及突出部32形成一體化」的控制構件30。但是,突出部32,在與支承部31以不同個體的形式形成後,亦可利用焊接等固定於支承部31。
圖3,為圖2所示之煞車碟盤20及控制構件30的III-III剖面圖。亦即,圖3為沿著周方向及軸方向切斷煞車碟盤20及控制構件30之一部分的局部剖面圖。圖4,為圖3所示之煞車碟盤20及控制構件30之IV-IV剖面圖,是沿著徑向及軸方向切斷煞車碟盤20及控制構件30的剖面圖。在圖3及圖4中,示意地顯示煞車碟盤20及控制構件30的特徵。
參考圖3,每個突出部32,從支承部31朝向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突出。突出部32的前端,未接觸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在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突出部32之周方向的兩端,也未接觸鰭片22的側面222。因此,在各突出部32與煞車碟盤20之間形成有:於徑向視角中略呈U字型的間隙G。
參考圖4,間隙G具有最小開口部Amin
。最小開口部Amin
,是形成於各突出部32與煞車碟盤20間的間隙G中,沿著周方向及軸方向的剖面面積成為最小的部分。亦即,最小開口部Amin
,由轉動構件10(圖1)、於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碟盤本體21所區劃之通氣路徑的開口面積成為最小。最小開口部Amin
之面積的和(總面積),譬如可形成18000mm2
以下。最小開口部Amin
的總面積,譬如可形成2500mm2
以上。
煞車碟盤20的外表面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設有上述的複數個凸部23。在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凸部23設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上。
各凸部23的大小,可適當地決定。雖然並無特殊的限制,但各凸部23的高度(軸方向的尺寸),譬如可形成2mm~5mm。在各凸部23具有半球狀、或者半橢球體狀的場合中,各凸部23的直徑或者長徑(徑向的尺寸),譬如可形成4mm~50mm。
凸部23的數量也可以適當地決定。舉例來說,在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之間,於較最小開口部Amin更外周側的領域R1,至少逐一設有5個凸部23。
本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100,在周方向上相鄰的各鰭片22之間,配置有控制構件30的突出部32。藉此,由轉動構件10、鰭片22、碟盤本體21所區劃之通氣路徑的剖面積,局部性變小。亦即,藉由將控制構件30的突出部32配置於通氣路徑內,而在通氣路徑形成最小開口部Amin。因此,可限制通氣路徑內的通氣量,能降低鐵道車輛行駛時所產生的氣動聲。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構件30的突出部32,從轉動構件10側朝向碟盤本體21突出,沿著碟盤本體21及鰭片22形成最小開口部Amin。如此一來,在圖4中如箭號F所示,由於通過最小開口部Amin的空氣沿著煞車碟盤20流動,因此能提高煞車碟盤20外表面附近之空氣的流速。據此,可抑制制動時煞車碟盤20之冷卻性能的下降。
除此之外,根據本實施形態,煞車碟盤20的外表面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更位於外周側(尾流側),且空氣流速高的領域R1,設有複數個凸部23。如此一來,可使形成於煞車碟盤20外表面的溫度邊界層變薄,能提升「通過通氣路徑的空氣」與煞車碟盤20之間的熱傳導率。此外,藉由複數個凸部23,使煞車碟盤20的表面積擴大。
因此,能維持制動時之煞車碟盤20的高冷卻性能。據此,即便為了降低氣動聲而限制通氣路徑內的通氣量,也能維持煞車碟盤20的冷卻性能。
圖5,為沿著徑向及軸方向切斷第2實施形態之煞車碟盤單元100a的示意剖面圖。但是在圖5中,僅顯示煞車碟盤20a及控制構件30,而省略了轉動構件10。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煞車碟盤20a的外表面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更外周側的領域R1,設有上述的複數個凹部26。凹部26形成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凹部26,在「於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之間」,逐一配置複數個。
凹部26,分別具有譬如半球狀、或者半橢球體狀。各凹部26,亦可具有與其他凹部26相同的形狀、或亦可具有與其他凹部26不同的形狀。凹部26的數量及大小,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凸部23(圖4)一樣,可適當地決定。
即使在如本實施形態般,於碟盤本體21設有複數的凹部26的場合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更外周側的領域R1,形成於煞車碟盤20a之外表面的溫度邊界層變薄。據此,能提升「通過通氣路徑的空氣」與煞車碟盤20a之間的熱傳導率。此外,藉由複數個凹部26,使煞車碟盤20a的表面積擴大。因此,能維持制動時之煞車碟盤20a的高冷卻性能。
但是,製造上,最好如同第1實施形態,在煞車碟盤的外表面設置凸部23。亦即,譬如在利用鍛造來製造煞車碟盤的場合中,只要使凹部26形成於煞車碟盤的外表面,就必須在鍛造用的模具形成對應於凹部26的凸部。然而,該模具的凸部,因反覆地鍛造而認為較快速地消耗或者破損。另外,在將凸部23設於煞車碟盤之外表面的場合中,由於在鍛造用模具不存在凸部,因此不易產生模具的消耗或者破損。據此,基於模具壽命的觀點,在煞車碟盤的外表面,最好只設有凸部23。
<第3實施形態>
圖6,為沿著徑向及軸方向切斷第3實施形態之煞車碟盤單元100b的示意剖面圖。但是在圖6中,僅顯示煞車碟盤20b及控制構件30,而省略了轉動構件10。圖7,為煞車碟盤20b及控制構件30的背面圖。
參考圖6及圖7,本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100b,在鰭片22設有複數個凸部23,而非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這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凸部23,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逐一地在各鰭片22的兩側面222設有複數個。
即使在如本實施形態般,於鰭片22設有複數的凸部23的場合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形成於煞車碟盤20b之外表面的溫度邊界層變薄。據此,能提升「通過通氣路徑的空氣」與煞車碟盤20b之間的熱傳導率。此外,藉由複數個凸部23,使煞車碟盤20b的表面積擴大。因此,能維持制動時之煞車碟盤20b的高冷卻性能。
<第4實施形態>
圖8,為示意地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100c所含有之煞車碟盤20c的背面圖。在圖8中,顯示以垂直於軸方向的的平面,將煞車碟盤20c的各鰭片22切斷的剖面。
參考圖8,本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100c,在鰭片22設有複數個凹部26,來取代第3實施形態的複數個凸部23。凹部26,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逐一地在各鰭片22的兩側面222設有複數個。
即使在如本實施形態般,於鰭片22設有複數的凹部26的場合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形成於煞車碟盤20c之外表面的溫度邊界層也變薄。據此,能提升「通過通氣路徑的空氣」與煞車碟盤20c之間的熱傳導率。此外,藉由複數個凹部26,使煞車碟盤20c的表面積擴大。因此,能維持制動時之煞車碟盤20c的高冷卻性能。
在第3及第4實施形態中,在鰭片22的各側面222形成有凸部23或者凹部26,而非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但是,基於製造容易性的觀點,最好如第1及第2實施形態般,在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形成凸部23或者凹部26。
<第5實施形態>
圖9,為示意地顯示第5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100d所含有之煞車碟盤20d的背面圖。
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100d中,於鰭片22形成有溝狀的凹部27。這些凹部27,具有從鰭片22的頂面221朝碟盤本體21側凹陷的形狀,並且朝周方向橫越鰭片22。在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凹部27,配置在較連結孔24更外周側。但是,凹部27的位置,只要是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可對應於控制構件30之突出部32的位置而適當地調整。
即使在如本實施形態般,於鰭片22設有複數的凹部27的場合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形成於煞車碟盤20d之外表面的溫度邊界層也變薄。據此,能提升「通過通氣路徑的空氣」與煞車碟盤20d之間的熱傳導率。此外,只要是溝狀的凹部27,便能使煞車碟盤20d的表面積更進一步擴大。據此,可提升制動時煞車碟盤20d的冷卻性能。
<第6實施形態>
圖10,為示意地顯示第6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100e所含有的煞車碟盤20e及控制構件30e的背面圖。圖11,為沿著徑向及軸方向切斷圖10顯示之煞車碟盤20e及控制構件30e的示意剖面圖。
參考圖10,在設於煞車碟盤20e的各個鰭片22,為了收容控制構件30e之突出部32e的一部分,而設有溝223。各鰭片22的溝223,朝周方向橫越該鰭片22。
在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各鰭片22的溝223,配置於碟盤本體21的內周側。更具體地說,各溝223,為了不與設於鰭片22的連結孔24或者鍵槽25重疊,而較連結孔24或者鍵槽25更內周側。但是,在具有鍵槽25的鰭片22中,在嵌入鍵槽25的鍵(圖示省略)與溝223內的突出部32e為形成干涉的場合中,溝223亦可與鍵槽25形成部分重疊。
在控制構件30e中,突出部32e,從相鄰之鰭片22的其中一個到另一個,通過溝223而延伸於周方向。在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突出部32e,通過所有的溝223,並朝周方向延伸。亦即,突出部32e,具有實質上與碟盤本體21同心的圓環狀。突出部32e,與其他的實施形態相同,亦可與支承部31一體形成,或亦可與支承部31以不同個體的形式形成後,利用焊接等固定於支承部31。
參考圖11,如以上所述,在煞車碟盤20e的各鰭片22設有溝223。溝223,是從鰭片22的頂面221朝碟盤本體21側凹陷的部分。但是,為了確保碟盤本體21的熱容量,溝223並未侵入碟盤本體21。亦即,溝223的底面,位於實質上與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相同的平面上、或者在軸方向較背面212位於更內側。
控制構件30e的突出部32e,與其他的實施形態一樣,從支承部31朝向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突出。但是,突出部32e,與其他的實施形態不同,跨過相鄰的鰭片22而朝周方向延伸。突出部32e的一部分,配置於「在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之間」。突出部32e的其他部分,配置於各鰭片22的溝223內。在突出部32e配置於相鄰的鰭片22之間的部分、與煞車碟盤20e之間,形成有間隙G。間隙G,在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之間,形成於突出部32e與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之間,舉例來說,在徑向視角中具有概略直線狀。間隙G,與其他的實施形態一樣,具有最小開口部Amin
。
最小開口部Amin
為:在形成於鰭片22彼此之間的突出部32e、與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之間的間隙G中,沿著周方向及軸方向的剖面成為最小的部分。從突出部32e前端到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為止之軸方向的距離,譬如成為0.5mm~4.5mm。煞車碟盤20e外表面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設有複數個凸部23。凸部23,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配置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上。在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亦可設有複數個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凹部26,取代凸部23。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控制構件30e的突出部32e,跨越在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而配置,因此,在相鄰的鰭片22之間,形成沿著碟盤本體21的最小開口部Amin
。通過該最小開口部Amin
而流速增加的空氣,形成沿著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流動。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尾流側)的領域R1,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形成有凸部23或者凹部26。據此,可使形成於煞車碟盤20e外表面的溫度邊界層變薄,能提升空氣與煞車碟盤20e之間的熱傳導率。此外,藉由凸部23或者凹部26,能擴大煞車碟盤20e的表面積。這些結果,可提升制動時煞車碟盤20e的冷卻性能。
在上述的第1~第5實施形態中,在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之間,逐一配置有1個控制構件30的突出部32。在該場合中,當製造控制構件30時,為了使突出部32不和鰭片22形成干涉,必須比較嚴密地調整突出部32在周方向的位置和尺寸等。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於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22之間,配置有控制構件30e之突出部32e的一部分。亦即,突出部32e,通過各鰭片22而朝周方向延伸。在各鰭片22,為了使突出部32e不會實際對各鰭片22造成干涉,而形成有對應於突出部32e的溝223。因此,當製造控制構件30e時,不必嚴密地調整突出部32e在周方向的位置和尺寸等。據此,能比較簡潔地執行控制構件30e的製造,並能降低控制構件30e的加工所需的勞力及成本。
舉例來說,在控制構件30e以金屬的薄壁材所構成的場合中,當鐵道車輛於高速行駛中,由於離心力及氣流的影響使得突出部32e朝煞車碟盤20e的外周側變形,而使最小開口部Amin
擴大,有可能無法穩定地獲得降低氣動聲的效果。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將突出部32e的一部分配置於各鰭片22的溝223內,故可由溝223限制突出部32e的變形。據此,即使是控制構件30e由薄壁材形成的場合,鐵道車輛行駛時之最小開口部Amin
的變動受到限制,能穩定地降低氣動聲。此外,藉由以薄壁材構成控制構件30e,能防止重量的增加,而確保良好的製作性。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煞車碟盤20e的各鰭片22,設有用來配置突出部32e的溝223。如此一來,由於煞車碟盤20e的表面積擴大,因此能提高煞車碟盤20e的冷卻性能。不僅如此,由於進入突出部32e的前端與各溝223的底面之間的空氣的流速大,故只要能使突出部32e前端於徑向的長度確保一定程度,空氣流速大的領域便朝徑向擴張。因此,可提高空氣與各溝223的底面之間的熱交換量。亦即,能提高從各溝223的底面朝空氣的散熱量。據此,能更進一步提升煞車碟盤20e的冷卻性能。突出部32e前端於徑向的長度,舉例來說,最好是鰭片22於徑向之長度(碟盤本體21側)的1/20以上。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能有各式各樣的變更。
舉例來說,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煞車碟盤的外表面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設有凸部23、凹部26及凹部27的其中任一種。但是,在領域R1亦可混合存在凸部23、凹部26及凹部27中的2種以上。
在上述的第1~第4實施形態、及第6實施形態中,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及鰭片22的側面222之其中任一個,設有凸部23或者凹部26。但是,亦可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及鰭片22的側面222之雙方,設有凸部23及凹部26的至少其中一種。
在上述的第1~第4實施形態、及第6實施形態中,煞車碟盤的外表面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外周側的領域R1,設有凸部23或凹部26。但是,也能將凸部或者凹部設在領域R1以外的領域。舉例來說,亦可如圖12所示,煞車碟盤20f的外表面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內周側的領域R2,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上設有複數個凸部28。亦即,能以不與控制構件30的突出部32形成干涉的方式,於碟盤本體21的整個背面212形成凸部。凸部28的構造,實質上與凸部23的構造相同。此外,亦可譬如圖13所示,煞車碟盤20g的外表面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內周側的領域R2,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上設有複數個凹部29。亦即,能於碟盤本體21的整個背面212形成凹部。凹部29的構造,實質上與凹部26的構造相同。
在圖12及圖13所示的例子中,在較最小開口部Amin
更內周側的領域R2,於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形成有凸部28或者凹部29。然而,在內周側的領域R2,亦可以各鰭片22的側面來取代碟盤本體21的背面212,設置凸部28或凹部29;或亦可同時設置於前述兩個位置。此外,即使在內周側的領域R2,亦可與領域R1一樣,混合存在凸部28及凹部29。
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控制構件30、30e之突出部32、32e的形狀,可適當地變更。舉例來說,突出部32、32e,亦可隨著朝碟盤本體21接近而朝外周側傾倒,或亦可前端部分朝向外周側彎曲。或者,突出部32、32e,在沿著徑向及軸方向的剖面觀看,亦可略呈三角形狀或者略呈四角形狀等。在該場合中,突出部32、32e亦可形成中空、或亦可形成實心。
雖然在上述的第1~第5實施形態中,在碟盤本體21之徑向的中央配置有控制構件30的各突出部32,但突出部32的位置並不侷限於此。突出部32,亦可配置於朝碟盤本體21的外周側、或亦可配置於碟盤本體21的內周側。
在上述的第6實施形態中,將控制構件30e的突出部32e配置於碟盤本體21的內周側,對應突出部32e的溝223,形成於各鰭片22的頂面221。然而,突出部32e及溝223的位置並不侷限於此。舉例來說,在將突出部32e更進一步配置於內周側的場合中,為了使溝223的局部或者全部較鰭片22的頂面221更位於內周側,可在各鰭片22形成溝223。此外,譬如在各鰭片22,藉由使溝223形成在較連結孔24或者鍵槽25更外周側,也能將「跨越複數個鰭片22並延伸於周方向的突出部32e」配置在碟盤本體21的外周側。
在上述第1~第5實施形態中,控制構件30的支承部31,實質上形成圓環板狀。但是,支承部31亦可在周方向分割成複數個。亦即,亦可由「分別具有1個以上之突出部32」的複數個圓弧狀零件,構成支承部31。同樣地,第6實施形態的控制構件30e,藉由將支承部31與突出部32e一起在周方向中分割成複數個,可形成複數個圓弧狀零件。這些圓弧狀零件,在轉動構件10與煞車碟盤之間,彼此接觸或者保持間隔地配列於周方向。
100,100a~100b:煞車碟盤單元
10:轉動構件
20,20a~20g:煞車碟盤
21:碟盤本體
22:鰭片
223:溝
23,28:凸部
26,27,29:凹部
30,30e:控制構件
31:支承部
32,32e:突出部
[圖1]:圖1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之概略構造的縱剖面圖。
[圖2]:圖2為圖1顯示之煞車碟盤單元所含有的煞車碟盤及控制構件的背面圖。
[圖3]:圖3為圖2的III-III剖面圖。
[圖4]:圖4為圖3的IV-IV剖面圖。
[圖5]:圖5為沿著徑向及軸方向切斷第2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所含有之煞車碟盤及控制構件的剖面圖。
[圖6]:圖6為沿著徑向及軸方向切斷第3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所含有之煞車碟盤及控制構件的剖面圖。
[圖7]:圖7為圖6顯示的煞車碟盤及控制構件的背面圖。
[圖8]:圖8為第4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所含有之
煞車碟盤的背面圖。
[圖9]:圖9為第5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所含有之煞車碟盤的背面圖。
[圖10]:圖10為第6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所含有之煞車碟盤及控制構件的背面圖。
[圖11]:圖11為沿著徑向及軸方向切斷圖10顯示之煞車碟盤及控制構件的剖面圖。
[圖12]:圖12是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之變形例的圖。
[圖13]:圖13是用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煞車碟盤單元之變形例的圖。
20:煞車碟盤
21:碟盤本體
22:鰭片
23:凸部
30:控制構件
31:支承部
32:突出部
211:滑動面(表面)
212:背面
221:頂面
Amin:最小開口部
F:箭號(空氣的流動)
G:間隙
R1:領域
Claims (10)
- 一種煞車碟盤單元,是鐵道車輛用的煞車碟盤單元,具備:轉動構件,安裝於前述鐵道車輛的車軸;煞車碟盤,含有:環狀的碟盤本體,具有與前述轉動構件相對向的背面;複數個鰭片,在前述背面上配置成放射狀;複數個第1凸部及/或複數個第1凹部,形成於外表面;控制構件,含有:板狀的支承部,被挾持於前述轉動構件與前述複數個鰭片之間;突出部,至少其中一部分配置在前述複數個鰭片中在前述煞車碟盤的周方向上相鄰的鰭片之間,且從前述支承部朝前述碟盤本體突出,該控制構件用來限制前述相鄰鰭片間的通氣量,在前述突出部與前述煞車碟盤之間形成有間隙,前述第1凸部及/或前述第1凹部,在前述煞車碟盤的前述外表面,設在較最小開口部更外周側,該最小開口部是前述間隙中沿著前述周方向之剖面的面積成為最小的部分。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煞車碟盤單元,其中前述第1凸部及/或前述第1凹部,設於前述碟盤本體的前述背面。
-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煞車碟盤單元,其中在前述相鄰的鰭片,分別形成有於周方向上橫越該鰭片的溝, 前述突出部,從前述相鄰的鰭片之其中一個到另一個,通過前述溝而延伸於前述周方向。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煞車碟盤單元,其中在前述煞車碟盤的前述外表面,設有前述第1凸部。
-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煞車碟盤單元,其中在前述煞車碟盤的前述外表面,設有前述第1凸部。
-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煞車碟盤單元,其中在前述煞車碟盤的前述外表面,設有前述第1凸部。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煞車碟盤單元,其中前述煞車碟盤,更進一步含有形成於前述外表面的複數個第2凸部及/或複數個第2凹部,前述第2凸部及/或前述第2凹部,在前述煞車碟盤的前述外表面,設在較前述最小開口部更內周側。
-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煞車碟盤單元,其中前述煞車碟盤,更進一步含有形成於前述外表面的複數個第2凸部及/或複數個第2凹部,前述第2凸部及/或前述第2凹部,在前述煞車碟盤的前述外表面,設在較前述最小開口部更內周側。
-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煞車碟盤單元,其中前述煞車碟盤,更進一步含有形成於前述外表面的複數個第2凸部及/或複數個第2凹部,前述第2凸部及/或前述第2凹部,在前述煞車碟盤的前述外表面,設在較前述最小開口部更內周側。
- 如請求項4所記載的煞車碟盤單元,其 中前述煞車碟盤,更進一步含有形成於前述外表面的複數個第2凸部及/或複數個第2凹部,前述第2凸部及/或前述第2凹部,在前述煞車碟盤的前述外表面,設在較前述最小開口部更內周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78274 | 2019-09-30 | ||
JP2019178274 | 2019-09-30 | ||
JP2020072438 | 2020-04-14 | ||
JP2020-072438 | 2020-04-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22297A TW202122297A (zh) | 2021-06-16 |
TWI746175B true TWI746175B (zh) | 2021-11-11 |
Family
ID=7533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32241A TWI746175B (zh) | 2019-09-30 | 2020-09-18 | 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31597B2 (zh) |
JP (1) | JP7201097B2 (zh) |
CN (1) | CN114466982B (zh) |
TW (1) | TWI746175B (zh) |
WO (1) | WO202106539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9558B (zh) * | 2021-12-28 | 2024-07-21 |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 碟煞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40191762A1 (en) * | 2021-05-14 | 2024-06-13 |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 Disc brake device for railway vehicle |
TWI772028B (zh) * | 2021-05-19 | 2022-07-21 |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 鐵道車輛用碟煞裝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02840U (ja) * | 1981-12-29 | 1983-07-13 |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 デイスクブレ−キのロ−タ |
JPS58111442U (ja) * | 1982-01-23 | 1983-07-29 | アイシン高丘株式会社 | デイスクロ−タ |
JP2007205428A (ja) * | 2006-01-31 | 2007-08-16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鉄道車両用ブレーキディスク |
TW201033055A (en) * | 2008-12-19 | 2010-09-16 | Sumitomo Metal Ind | Brake disc for railroad vehicle |
US20150247541A1 (en) * | 2012-09-07 | 2015-09-03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 Railway vehicle brake disc |
US20160339932A1 (en) * | 2014-02-12 | 2016-11-24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 Railway wheel with brake disc |
CN108700150A (zh) * | 2015-12-08 | 2018-10-23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铁道车辆用制动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87633U (ja) * | 1982-06-10 | 1983-12-1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デイスクブレ−キのブレ−キロ−タ |
JPS58221026A (ja) * | 1982-06-15 | 1983-12-22 | Toyota Motor Corp | デイスクブレ−キ用デイスクロ−タ |
JP3393657B2 (ja) * | 1992-05-16 | 2003-04-07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ロータ |
JP3441514B2 (ja) * | 1994-06-14 | 2003-09-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
JPH10103394A (ja) * | 1996-09-30 | 1998-04-21 | Nissan Motor Co Ltd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ディスクロータ |
JP5321959B2 (ja) | 2008-10-14 | 2013-10-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
JP6311554B2 (ja) * | 2014-09-26 | 2018-04-18 |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付き鉄道車輪 |
SI25445A (sl) * | 2017-06-22 | 2018-12-31 | Kovis D.O.O. | Zavorni kolut z nizko maso z izboljšano obliko hladilnih reber |
IT201700120731A1 (it) * | 2017-10-24 | 2019-04-24 | Freni Brembo Spa | Fascia di frenatura per disco di freno a disco |
US11480223B2 (en) * | 2018-04-03 | 2022-10-25 |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 Aerodynamic noise reduction member, railroad vehicle brake disk unit, railroad vehicle disk brake, railroad vehicle wheel, and railroad vehicle |
-
2020
- 2020-09-09 US US17/753,535 patent/US1203159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9-09 WO PCT/JP2020/034076 patent/WO202106539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9-09 JP JP2021550526A patent/JP720109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9-09 CN CN202080068165.6A patent/CN114466982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18 TW TW109132241A patent/TWI74617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02840U (ja) * | 1981-12-29 | 1983-07-13 |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 デイスクブレ−キのロ−タ |
JPS58111442U (ja) * | 1982-01-23 | 1983-07-29 | アイシン高丘株式会社 | デイスクロ−タ |
JP2007205428A (ja) * | 2006-01-31 | 2007-08-16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鉄道車両用ブレーキディスク |
TW201033055A (en) * | 2008-12-19 | 2010-09-16 | Sumitomo Metal Ind | Brake disc for railroad vehicle |
US20150247541A1 (en) * | 2012-09-07 | 2015-09-03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 Railway vehicle brake disc |
US20160339932A1 (en) * | 2014-02-12 | 2016-11-24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 Railway wheel with brake disc |
CN108700150A (zh) * | 2015-12-08 | 2018-10-23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铁道车辆用制动盘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9558B (zh) * | 2021-12-28 | 2024-07-21 |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 碟煞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31597B2 (en) | 2024-07-09 |
JPWO2021065392A1 (zh) | 2021-04-08 |
JP7201097B2 (ja) | 2023-01-10 |
US20220333656A1 (en) | 2022-10-20 |
CN114466982B (zh) | 2023-07-14 |
TW202122297A (zh) | 2021-06-16 |
CN114466982A (zh) | 2022-05-10 |
WO2021065392A1 (ja) | 2021-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46175B (zh) | 鐵道車輛用煞車碟盤單元 | |
WO2019194203A1 (ja) | 空力音低減部材、鉄道車両用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ユニット、鉄道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鉄道車両用車輪および鉄道車両 | |
KR101964125B1 (ko) | 브레이크 디스크 | |
US20150323025A1 (en) | Brake disc | |
KR20230014584A (ko) | 이종접합 브레이크 디스크 | |
JP7348508B2 (ja) | 鉄道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KR20180021480A (ko) | 이중 냉각 구조를 갖는 브레이크 디스크 | |
JP2000274463A (ja) | ディスクロ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JP7343773B2 (ja) | 鉄道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JP7290830B2 (ja) | 鉄道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TWI772028B (zh) | 鐵道車輛用碟煞裝置 | |
TWI849558B (zh) | 碟煞裝置 | |
TWI785615B (zh) | 鐵道車輛用碟煞裝置 | |
WO2022239252A1 (ja) | 鉄道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JP7343772B2 (ja) | 鉄道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WO2022210474A1 (ja) | 鉄道車両用ブレーキディスク | |
WO2022210475A1 (ja) | 鉄道車両用ブレーキディスク | |
WO2022239247A1 (ja) | 鉄道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KR102687107B1 (ko) | 브레이크 디스크 어셈블리 | |
JP2017110755A (ja) | 自動車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ディスクローター | |
JP2006177384A (ja) | ブレーキ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