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0230B - 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0230B TWI730230B TW107117419A TW107117419A TWI730230B TW I730230 B TWI730230 B TW I730230B TW 107117419 A TW107117419 A TW 107117419A TW 107117419 A TW107117419 A TW 107117419A TW I730230 B TWI730230 B TW I73023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
- galactopyranosyl
- group
- fructofuranosyl
- patent appl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0 C1[C@@]2[C@]1C*C2 Chemical compound C1[C@@]2[C@]1C*C2 0.000 description 7
- FZXHPSPRZMEBJF-UHFFFAOYSA-N CNc(c(Cl)c1)c(CCO2)c2c1C(NC1CCN(CCCOC)CC1)=O Chemical compound CNc(c(Cl)c1)c(CCO2)c2c1C(NC1CCN(CCCOC)CC1)=O FZXHPSPRZMEB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IFTUNUSYDHDWQV-UHFFFAOYSA-N COCCCN(CC1)CCC1N(C(c(c1c2CCO1)cc(Cl)c2N)=O)I Chemical compound COCCCN(CC1)CCC1N(C(c(c1c2CCO1)cc(Cl)c2N)=O)I IFTUNUSYDHDWQ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SPZGVVWVDAJHP-UQDRGZAPSA-N CCCC(O[C@@H]1C[C@@H]([C@H](CC2)[C@H]3[C@@](C)(C=C4)C2=CC4=O)[C@]2(C)C[C@@H]3O)O[C@]12C(COC)=O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H]1C[C@@H]([C@H](CC2)[C@H]3[C@@](C)(C=C4)C2=CC4=O)[C@]2(C)C[C@@H]3O)O[C@]12C(COC)=O FSPZGVVWVDAJHP-UQDRGZAP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PCVYQHUOMISIG-UHFFFAOYSA-N CN(C=C(C(N1)=O)F)C1=O Chemical compound CN(C=C(C(N1)=O)F)C1=O PPCVYQHUOMISI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PYKBNTWFMYPKE-UHFFFAOYSA-N CNc(cc1C(O)=O)ccc1O Chemical compound CNc(cc1C(O)=O)ccc1O VPYKBNTWFMYPK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WGZIZLBWRORNN-ZMNHFFQUSA-N COCCCN(CC1)CCC1N(CCO[C@H](CO)C(C(CCO)O)O[C@@H](C(C1OCO[C@H]11)O)O/C1=C/O)C(c(c1c2CCO1)cc(Cl)c2N)=O Chemical compound COCCCN(CC1)CCC1N(CCO[C@H](CO)C(C(CCO)O)O[C@@H](C(C1OCO[C@H]11)O)O/C1=C/O)C(c(c1c2CCO1)cc(Cl)c2N)=O CWGZIZLBWRORNN-ZMNHFFQU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WWPSEIFAKNPKQ-UHFFFAOYSA-N COc(c(C(O)=O)c1)ccc1N Chemical compound COc(c(C(O)=O)c1)ccc1N LWWPSEIFAKNPK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GJQDNURDASJRMC-OCCSQVGLSA-N C[C@H](CCN(C1)C(CC#N)=O)[C@H]1N(C)c1c(cc[n]2C)c2ncn1 Chemical compound C[C@H](CCN(C1)C(CC#N)=O)[C@H]1N(C)c1c(cc[n]2C)c2ncn1 GJQDNURDASJRMC-OCCSQVGL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REBDLICKHMUKA-CXSFZGCWSA-N C[C@H](C[C@@H]([C@H](CCC([C@]1(C)C=C2)=CC2=O)[C@@]11F)[C@]2(C)C[C@@H]1O)[C@@]2(C(CO)=O)O Chemical compound C[C@H](C[C@@H]([C@H](CCC([C@]1(C)C=C2)=CC2=O)[C@@]11F)[C@]2(C)C[C@@H]1O)[C@@]2(C(CO)=O)O UREBDLICKHMUKA-CXSFZGC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NBXSWVTTSYJSE-HOGMHMTRSA-N C[C@H](C[C@@H]([C@H](CCC([C@]1(C)C=C2)=CC2=O)[C@@]11F)[C@]2(C)C[C@@H]1O)[C@@]2(C(COC)=O)O Chemical compound C[C@H](C[C@@H]([C@H](CCC([C@]1(C)C=C2)=CC2=O)[C@@]11F)[C@]2(C)C[C@@H]1O)[C@@]2(C(COC)=O)O CNBXSWVTTSYJSE-HOGMHMTR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YQNPGLDKGWKIA-BUIKVYOFSA-N C[C@](C[C@@H]1O)([C@@H](CC2)[C@H](CC3)[C@H]1[C@@](C)(C=C1)C3=CC1O)[C@]2(C(COC)=O)O Chemical compound C[C@](C[C@@H]1O)([C@@H](CC2)[C@H](CC3)[C@H]1[C@@](C)(C=C1)C3=CC1O)[C@]2(C(COC)=O)O NYQNPGLDKGWKIA-BUIKVYOF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WPLHARQWLJCLY-CWNVBEKCSA-N C[C@](C[C@@H]1O)([C@@H](CC2)[C@H](CC3)[C@H]1[C@@](C)(CC1)C3=CC1=O)[C@]2(C(COC)=O)O Chemical compound C[C@](C[C@@H]1O)([C@@H](CC2)[C@H](CC3)[C@H]1[C@@](C)(CC1)C3=CC1=O)[C@]2(C(COC)=O)O CWPLHARQWLJCLY-CWNVBEKCSA-N 0.000 description 1
- ZDXPSLUVLSXLFI-GAUNXYIOSA-N C[C@](C[C@@H]1O)([C@@H](CC2)[C@H](C[C@@H]3N)[C@H]1[C@@](C)(C=C1)C3=CC1=O)[C@]2(C(COC)=O)O Chemical compound C[C@](C[C@@H]1O)([C@@H](CC2)[C@H](C[C@@H]3N)[C@H]1[C@@](C)(C=C1)C3=CC1=O)[C@]2(C(COC)=O)O ZDXPSLUVLSXLFI-GAUNXYIO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RXWKBQPTHLBRE-XURWUJNWSA-N C[C@](C[C@@H]1O)([C@@H](C[C@H]2O)[C@H](CCC([C@]3(C)C=C4)=CC4=O)[C@]13F)[C@]2(C(COC)=O)O Chemical compound C[C@](C[C@@H]1O)([C@@H](C[C@H]2O)[C@H](CCC([C@]3(C)C=C4)=CC4=O)[C@]13F)[C@]2(C(COC)=O)O JRXWKBQPTHLBRE-XURWUJN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DAZBCXPLJHIIY-UHFFFAOYSA-N C[n]1c2ncnc(S)c2nc1 Chemical compound C[n]1c2ncnc(S)c2nc1 HDAZBCXPLJHII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ENFMYJANLSUKN-UHFFFAOYSA-O IC[OH+]C1(CCCC1)OI Chemical compound IC[OH+]C1(CCCC1)OI YENFMYJANLSUKN-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藥物化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醫藥用途。在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中,乳果糖基通過糖苷鍵與苷元(G)中的雜原子連接,所述苷元(G)為從活性藥物分子的雜原子除去一個氫原子所形成的基團,且「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藥物化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結腸定位輸送和釋放作用的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醫藥用途。
大部分的口服藥物主要經上消化道(胃、小腸)吸收而進入體循環發揮治療作用。對於消化道下端(盲腸、結腸、直腸)存在的疾病,藥物很難直接到達病變部位,而是僅僅依靠系統循環的藥物濃度發揮藥效作用。這類結腸疾病包括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雷恩病等)、腸道感染(阿米巴腸病),腸癌(結腸癌、直腸癌),腸易激綜合症、慢性便秘等等。對於這些疾病的治療,目前採用的常用藥物比如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消炎藥、免疫調節劑、單株抗體、廣譜細胞毒藥物等大部分採用口服或注射給藥,通過藥物全身系統暴露量來治療局部疾病。其顯而易見的缺點是局部達到藥物治療濃度時所產生的不必要的全身副作用,比如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時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產生影響,使用免疫調節劑時導致全身免疫功能異常和紊亂。最理想的給藥方式是結腸局部給藥,其可以提高局部藥物濃度,避免或減少藥物的系統暴露量,從而減少全身副作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研究人員提供了不同的結腸靶向藥物解決方案,比如巴柳氮通過結腸菌群偶氮還原酶釋放出活性藥物5-氨基水楊酸發揮抗炎作用。美沙拉秦灌腸液、布地奈德灌腸液直接用於消化道末端(直腸、乙狀結腸)灌腸治療。採用各種複雜製劑技術製備的結腸靶向製劑也屢見報導。此外,也有報導採用前藥技術,將活性藥物與大分子載體(葡聚糖、木聚糖、環糊精等)連接,希望將藥物輸送到結腸後釋放活性藥物。具體情況請參見下列文獻:中 國藥理學通報,(2002),18(3),328-330;解放軍藥學學報,(2001),17(2),62-64;Carbohydrate Polymers(2017),157,1442-1450;和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1),90(12),2103-2112。
因此目前極需開發一種簡單的小分子前藥,其分子結構單一,成分確切,並且這種前藥為活性藥物與小分子載體連接,不被上消化道吸收或吸收很少,不被內源性酶降解,大部分藥物能被定位輸送到結腸,然後在結腸部位快速釋放出活性藥物,從而發揮藥效治療作用。
本發明針對以上目的而實施,並且具體地,本發明揭露一類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其通過哺乳動物胃腸道而不被胃腸道顯著吸收以及不被哺乳動物宿主內源性酶顯著水解,因此這類乳果糖糖苷化合物能到達哺乳動物結腸部位,在結腸菌群的作用下在結腸釋放出活性藥物。其具有結腸定位釋藥作用,用於腸道疾病的預防或治療。
乳果糖又叫乳酮糖、乳士糖、半乳糖基果糖苷,為由半乳糖與果糖以β-1,4糖苷鍵結合而成的合成二糖。乳果糖具有良好的雙歧桿菌增殖功能,具有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的功效,在醫藥、食品及動物飼養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乳果糖可以降低血氨,導瀉,治療便秘,還用於各種肝性疾病的防治,在食品方面還可以作為低熱量甜味劑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劑,應用廣泛。但是,截至目前,關於採用乳果糖作為小分子載體來定位輸送活性藥物還未有報告。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本發明揭露了一種乳果糖糖苷前藥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由下式(I)表示:
其中,乳果糖基通過糖苷鍵與苷元(G)中的雜原子連接,所述苷元(G)為從活性藥物分子的雜原子除去一個氫原子所形成的基團,並且「」表示乳果糖基通 過α糖苷鍵或β糖苷鍵與苷元(G)中的雜原子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乳果糖糖苷前藥化合物可以是α糖苷鍵鍵結的化合物、β糖苷鍵鍵結的化合物,或以上兩者的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術語「苷元」具有本領域中的普通含義,即表示糖苷類化合物中,與糖縮合的非糖部分。
根據本發明的活性藥物為具有一定藥理學活性並且用於人類疾病預防或治療的化學成分。所述活性藥物可以是經各國批准上市的藥物,也可以是處於人體臨床試驗階段的候選藥物。
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述雜原子係選自氧原子、氮原子和硫原子中的任一種。並且所述苷元(G)為從活性藥物分子中的醇羥基、酚羥基、氨基、醯胺基或雜環上的NH除去一個氫原子後所形成的基團。
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內容,苷元連接兩個及兩個以上的乳果糖基的情況也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方案,所述活性藥物分子係選自糖皮質激素類藥物(Glucocorticoids)、阿普斯特(Apremilast)、普蘆卡必利(Prucalopride)、美沙拉秦(Mesalamine)、甲硝唑(Metronidazol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6-巰基嘌呤(6-Mercaptopurine)、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和托法替尼(Tofacitinib)中的任一種。
所述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指的是一類與人體內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具有類似作用的合成藥物的總稱,其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還具有抗炎作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不僅包括具有上述特徵和活性的內源性物質,還包括很多經過結構優化的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醋酸可的松、潑尼松、醋酸潑尼松、氫化可的松、醋酸氫化可的松、丁酸氫化可的松、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氫化可的松磷酸鈉、氟氫可的松、醋酸氟氫可的松、潑尼松龍、醋酸潑尼松龍、潑尼松龍琥珀酸鈉、潑尼松龍磷酸鈉、倍他米松、醋酸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丁酸氯倍他松、戊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鈉、二丙酸倍氯米松、糠酸莫米松、丙酸氯倍他索、地塞米松、醋酸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磷酸鈉、對氟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甲潑尼龍、醋酸甲潑尼龍、氟米龍、曲安西龍、曲安奈德、特丁乙酸曲安奈德、氟西奈德、安西奈德、哈西奈德、環索奈德、布地奈德和地夫可特。
所述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較佳係選自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潑尼松龍(Prednisolone)、甲潑尼龍(Methylprednisol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曲安西龍(Triamcinolone)和布地奈德(Budesonide)。
所述活性藥物更佳係選自潑尼松龍、地塞米松、布地奈德、阿普斯特、普蘆卡必利和美沙拉秦。
更具體地,所述化合物係選自下列各項中的任一種:(11β)-11,17-二羥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1,17-二羥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4-烯-3,20-二酮;(6α,11β)-11,17-二羥基-6-甲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6α)-9-氟-11,17-二羥基-16-甲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6β)-9-氟-11,17-二羥基-16-甲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6α)-9-氟-11,16,17-三羥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6α)-11-羥基-16,17-(亞丁基二氧)-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2-甲基-5-硝基-1-{2-{[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乙基}咪唑; 6-[(1-甲基-4-硝基-1H-咪唑-5-基)硫]-9-[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9H-嘌呤;6-巰基-9-[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9H-嘌呤;5-氟-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嘧啶-2,4(1H,3H)-二酮;N-{2-[(S)-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基磺醯基)乙基]-1,3-二氧代-2,3-二氫-1H-異吲哚-4-基}-N'-[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乙醯胺;4-氨基-5-氯-2,3-二氫-N-[1-(3-甲氧基丙基)-4-呱啶基]-N'-[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7-苯并呋喃甲醯胺;5-氯-2,3-二氫-4-{[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氨基}-N-[1-(3-甲氧基丙基)-4-呱啶基]-7-苯并呋喃甲醯胺;5-氨基-2-{[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苯甲酸;2-羥基-5-{[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氨基}苯甲酸;17-羥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11,20-三酮;以及4-{N-甲基-N'-[(3R,4R)-4-甲基-1-(2-氰基乙醯基)呱啶-3-基]氨基}7-[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7H-吡咯并[2,3-d]嘧啶。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態樣,提供一種藥物組合物,其中含有如上所述的乳果糖糖苷前藥化合物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根據本發明的協力廠商面,提供如上所述的化合物用於製備預防或治療腸道疾病的藥物的用途,其中所述腸道疾病係選自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感染性腸炎、腸易激綜合症、慢性便秘、阿米巴腸病、結腸癌和直腸癌,並且更佳地,所述腸道疾病係選自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和慢性便秘。
如後附實施例所證實的,根據本發明的乳果糖糖苷化合物能夠通過哺乳動物胃腸道而不被胃腸道顯著吸收以及不被哺乳動物宿主內源性酶顯著水解,因此該乳果糖糖苷化合物能到達哺乳動物結腸部位,在結腸菌群的作用下在結腸釋放出活性藥物。所述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具有結腸定位釋藥的作用,可以用於腸道疾病的預防或治療。
以下將配合圖式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下述所列舉的實施例係用以闡明本發明的發明特點及應用,而非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熟 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以下提供附圖以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中:圖1顯示灌胃給藥後大鼠結腸前1/3段(含盲腸)內容物中潑尼松龍的濃度變化;圖2顯示灌胃給藥後大鼠結腸後2/3段內容物中潑尼松龍的濃度變化;圖3顯示不同組別大鼠灌胃給藥後的潑尼松龍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圖4顯示不同組別模型大鼠灌胃給藥後的體重變化曲線;圖5顯示造模第8天不同組別大鼠的體重變化比較;圖6顯示造模第8天不同組別大鼠的結腸係數比較;以及圖7顯示造模第8天不同組別大鼠的組織病理學評分結果的比較。
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的實例化合物係選自於以下表1中所示的結構。
接下來,將描述用於製備本發明化合物的方法。
本發明化合物可以例如通過以下製備方法製備。
在吡啶(Py)溶劑中,在二氯甲烷(CH2Cl2)的存在下,將乳果糖與苯甲醯氯(BzCl)反應,全醯化得到八苯甲醯基乳果糖(A),然後在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矽酯(簡稱TMSOTf)的作用下,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B)的21位伯羥基進行糖苷化縮合反應,經管柱層析純化後得到中間體(C),最後經氨氣甲醇溶液脫除糖基上的苯甲醯基得到目標產物(D),其典型實例為以上表中所示的化合物1~7。 同樣地,將八苯甲醯基乳果糖(A)與甲硝唑進行糖苷化反應,然後脫除苯甲醯基後得到目標化合物8。具有伯羥基的藥物分子可採用上述方法製得相應目標化合物。
乳果糖經乙酸酐/吡啶乙醯化所有羥基得到八乙醯基乳果糖(化合物F)。
乙腈溶劑中,將硫唑嘌呤、6-巰基嘌呤、5-氟尿嘧啶(5-Fu)或阿普斯特經N,O-雙(三甲基矽基)乙醯胺(簡稱BSA)矽烷化後,在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矽酯(TMSOTf)的作用下,與八乙醯基乳果糖(F)進行糖苷化縮合反應,經管柱層析純化後得到中間體(G),再經鹼處理脫除糖基上的乙醯基和製備純化得到目標產物(H)(化合物9、10、11、12)。
採用與以上類似的合成方法利用托法替尼(Tofacitinib)可以得到相應的乳果糖糖苷化物(化合物18)。
八苯甲醯基乳果糖(A)經氯化氫或溴化氫轉化為氯代物(K),普蘆卡必利與氯代物(K)反應生成中間體(M),粗品經管柱層析純化後,再經鹼處理脫除糖基上的苯甲醯基和製備純化得到化合物13。
普蘆卡必利經N,O-雙(三甲基矽基)乙醯胺(簡稱BSA)矽烷化後,在叔丁基二甲基矽基三氟甲磺酸酯(TBSOTf)的作用下,與八苯甲醯基乳果糖(A)進行糖苷化縮合反應,經管柱層析純化後得到中間體(N),再經鹼處理脫除糖基上的苯甲醯基和製備純化得到化合物14。
5-氨基水楊酸(美沙拉秦)經甲酯化得到美沙拉秦甲酯(P),經氯甲酸苄酯作用保護氨基後得到化合物(Q)。化合物(Q)的酚羥基與氯代糖(K)發生糖苷化反應,得到美沙拉秦O-糖苷化合物(R),最後經氫化脫除苄氧羰基、鹼水解脫除甲酯和苯甲酸酯,得到化合物15。
美沙拉秦甲酯(P)經二碳酸二叔丁酯(Boc2O)作用保護氨基後,與氯化苄反應保護酚羥基,然後脫除Boc保護基得到化合物(S)。化合物(S)的氨基然 後與氯代糖(K)發生糖苷化反應,得到美沙拉秦N-糖苷化合物(T),最後經氫化脫除苄基、鹼水解脫除甲酯和苯甲酸酯,得到化合物16。
可以將本發明結構式(I)化合物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混合,製成各種口服藥物組合物。結構式(I)化合物與可以被接受的如崩解劑、賦形劑、潤滑劑、黏合劑、填充劑等常用的輔助添加成份混合後,按常規方法即可製成片劑、丸劑、膠囊劑或多種相應的緩釋劑、控釋劑等固體劑型的口服藥物;與常用的增溶劑、乳化劑、潤濕劑、起泡或消泡劑等表面活性劑、稀釋劑、防腐劑、穩定劑、矯味劑、增稠劑等混合,按相應的常規方法,即可製成為如水劑、糖漿等液體製劑型的口服藥物。
本發明還提供了實施例化合物的體外穩定性試驗以及藥物代謝、藥效學試驗的方法。結果顯示,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結腸定位釋藥作用以及治療腸道疾病的優點,尤其適用於盲腸、結腸部位的用藥治療。
因此,本發明還提供了式(I)結構化合物在製備用於預防或治療腸道疾病或病症的藥物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疾病或病症係選自於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感染性腸炎、腸易激綜合症、慢性便秘、阿米巴腸病、結腸癌、直腸癌。
所述腸道疾病或病症較佳係選自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慢性便秘。
以下經由實施例具體示例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限於所述實施例。
在下列實施例中,乳果糖購自百靈威科技(含量99.0%)。潑尼松(含量99.0%)、潑尼松龍(含量99%)、氫化可的松(含量98.8%)、地塞米松(含量98.8%)、倍他米松(含量99.8%)、曲安西龍(含量99.0%)、布地奈德(含量98.5%)購自山東泰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潑尼龍(含量98%)購自武漢東康源科技有限公司、甲硝唑(含量98.0%)購自薩恩化學技術有限公司。硫唑嘌呤(含量98%)購自阿拉丁試劑。6-巰基嘌呤(含量98.0%)和5-氟尿嘧啶(98.0%)購自上海畢得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阿普斯特(含量98.0%)購自阿達瑪斯試劑有限公司。普蘆卡必利(含量99.2%) 購自芷威化學科技有限公司。美沙拉秦(含量99.7%)購自湖北興銀河化工有限公司。
在本申請案中,除非另外具體指出,所採用的其他試劑均可商購獲得。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除非另外具體指出,「%」意指重量%。
步驟一:
將乳果糖(10g,0.029mol)溶於100ml吡啶中,加入60ml二氯甲烷,攪拌並降溫至0℃,滴加苯甲醯氯(61.1g,0.435mol),滴加完畢,升至室溫反應16小時。
將反應液減壓濃縮至乾,加入200ml二氯甲烷溶解,依次用檸檬酸溶液(pH>4)洗滌(120ml*3次),飽和碳酸氫鈉洗滌(120ml*1次),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20ml*1次),將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鈉乾燥30分鐘,過濾,減壓濃縮後經管柱層析純化,得到30.0g白色固體即為步驟一產物(化合物A),收率87.2%。ESI(+)m/z:1192.3[M+NH4]+ 1197.2[M+Na]+。
步驟二:
在氬氣保護下,將上述步驟一的產物(10.1g,8.59mmol)和潑尼松龍(2.6g,7.16mmol)溶於4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4A分子篩5g,開啟攪拌並降溫至-35℃,滴加TMSOTf(2.7g,12.2mmol),維持該溫度反應2小時後升溫至-15℃,反應2-3小時。
向反應混合物中滴加三甲基吡啶(2.2g,17.9mmol),升溫至25℃繼續攪拌1小時。然後將反應液依次用檸檬酸溶液(pH>4)洗滌(200ml*3次),飽和碳酸鈉洗滌(200ml*1次),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200ml*1次),將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鈉乾燥30分鐘,過濾,濾液濃縮後經管柱層析純化,得到7.5g白色固體即為步驟二產物,收率61.5%。ESI(+)m/z:1435.2[M+Na]+。
步驟三:化合物1的製備
將上述步驟二的產物(5.4g,3.8mmol)溶於10ml四氫呋喃中,加入40ml氨氣甲醇(10M),室溫攪拌72小時。
將反應液減壓濃縮至乾,加入水溶解,再濃縮至乾,重複三次。向殘餘物加入30ml水和10ml甲基叔丁基醚,溶解後分液,水相減壓濃縮,並用無水乙醇帶除剩餘的水,將所得固體懸浮於30ml丙酮中並且攪拌50分鐘,過濾。將濾餅用少量丙酮淋洗,抽乾,濾餅再用甲醇/水(v/v)=1/1重結晶純化,得到白色固體1.5g即為標題化合物(化合物1),收率57.7%。ESI(+)m/z:707.4[M+Na]+。
1H-NMR(DMSO-d6,500M,BRUKER AV-500):δ(ppm)7.32(1H,d,=CH)、6.19(1H,dd,J1=1.5Hz,J2=10Hz,=CH)、5.91(1H,s,=CH)、5.23(1H,s,CH(O)2-)、5.09(1H,d,O-CH2-CO-)、4.82-4.79(1H,t)、4.74-4.71(2H,m)、4.69(1H,d,O-CH2-CO-)、4.62(1H,s)、4.53(1H,d)、4.38(1H,d)、4.29-4.23(3H,m)、4.14-4.10(2H,m)、3.84-3.81(1H,m)、3.78-3.75(1H,m)、3.61-3.59(2H,m)、3.56-3.48(3H,m)、3.46-3.42(1H,m)、3.40-3.36(2H,m)、3.32-3.30(2H,m)、2.56-2.53(2H,m)、2.30-2.28(1H,m)、2.04-2.02(2H,m)、1.89-1.85(1H,dd,J1=3Hz,J2=13.5Hz)、1.66-1.60(3H,m)、1.41-1.39(1H,m)、1.38(3H,s,-CH3)、1.30-1.23(1H,m)、1.02-0.99(1H,m)、0.91-0.88(1H,dd,J1=3Hz,J2=10.5Hz)、0.779(3H,s,-CH3)。
以與製備例1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2,不同之處在於用氫化可的松替換潑尼松龍,得到標題化合物0.45g。ESI(+)m/z:709.3[M+Na]+。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5.56(1H,s,=CH)、5.29(1H,s)、5.16(1H,d)、4.87-4.78(5H,m)、4.68-4.63(1H,m)、4.46(1H,m)、4.35-4.34(1H,m)、4.29-4.22(3H,m)、4.18-4.11(2H,m)、3.82-3.80(1H,m)、3.77-3.74(1H,m)、3.59(2H,m)、3.56-3.42(4H,m)、3.40-3.34(2H,m)、3.30(2H,m)、2.57-2.54(1H,m)、2.45-2.34(2H,m)、2.21-2.17(2H,m)、2.10-2.07(1H,m)、1.93-1.88(3H,m)、1.81-1.75(1H,m)、1.66-1.55(3H,m)、1.42-1.40(1H,m)、1.36(3H,s,-CH3)、1.28-1.24(1H,m)、1.06-0.98(1H,m)、0.88-0.85(1H,d)、0.75(3H,s,-CH3)。
以與製備例1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3,不同之處在於用甲潑尼龍替換潑尼松龍,得到標題化合物0.73g。ESI(+)m/z:721.3[M+Na]+。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7.33(1H,d,=CH)、6.19(1H,d)、5.82(1H,s,=CH)、5.28(1H,s)、5.15(1H,d)、4.89-4.86(1H,m)、 4.83-4.78(3H,m)、4.67-4.62(1H,m,)、4.59(1H,s)、4.46(1H,d)、4.36-4.33(1H,m)、4.27-4.22(2H,m)、4.14-4.10(2H,m)、3.81(1H,m)、3.77(1H,m)、3.61-3.59(2H,m)、3.56-3.46(3H,m)、3.43(1H,m)、3.39-3.36(2H,m)、3.29-3.25(2H,m)、2.66-2.65(1H,m)、2.57-2.53(1H,m)、2.11-2.02(2H,m)、1.62-1.59(3H,m)、1.42(1H,m)、1.38(3H,s,-CH3)、1.31-1.29(1H,m)、1.05-1.04(3H,d,-CH3)、0.87-0.84(1H,m)、0.77(3H,s,-CH3)、0.72-0.66(1H,m)。
以與製備例1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4,不同之處在於用地塞米松替換潑尼松龍,得到標題化合物0.95g。ESI(+)m/z:739.3[M+Na]+。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7.30(1H,d,=CH)、6.24(1H,d,=CH)、6.01(1H,s,=CH)、5.32-5.27(1H,m)、5.16(1H,d)、5.08(1H,s)、4.88-4.80(4H,m)、4.72-4.64(2H,m)、4.47(1H,s)、4.36(1H,m)、4.27-4.22(1H,m)、4.15-4.13(3H,m)、3.83-3.79(2H,m)、3.60-3.53(5H,m)、3.44(2H,m)、3.29(2H,m)、2.92(1H,m)、2.67-2.59(1H,m)、2.39-2.31(2H,m)、2.16-2.06(2H,m)、1.76(1H,m)、1.66-1.58(1H,m)、1.52(1H,m)、1.49(3H,s,-CH3)、1.36-1.34(1H,m)、1.06(1H,m)、0.87(3H,s,-CH3)、0.79(3H,d,-CH3)。
以與製備例1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5,不同之處在於用倍他米松替換潑尼松龍,得到標題化合物0.58g。ESI(+)m/z:739.3[M+Na]+。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7.30(1H,d,=CH)、6.23(1H,d,=CH)、6.01(1H,s,=CH)、5.24(1H,s)、5.20(1H,d)、5.14-5.12(1H,d)、4.88-4.77(4H,m)、4.60-4.55(1H,m)、4.47(1H,d)、4.40-4.35(1H,m)、4.29-4.24(1H,m)、4.14-4.10(3H,m)、3.85-3.83(1H,m)、3.79-3.77(1H,m)、3.60-3.46(5H,m)、3.45-3.42(1H,m)、3.40-3.36(2H,m)、3.30(2H,m)、2.66-2.60(1H,m)、2.46-2.32(2H,m)、2.09-2.07(2H,m)、1.98-1.82(3H,m)、1.49(3H,s,-CH3)、1.40-1.34(2H,m)、1.04-1.02(2H,m)、0.95(3H,s,-CH3)。
以與製備例1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6,不同之處在於用曲安西龍替換潑尼松龍,得到標題化合物0.38g。ESI(+)m/z:741.3[M+Na]+。
以與製備例1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7,不同之處在於用布地奈德替換潑尼松龍,得到標題化合物1.2g。ESI(+)m/z:777.3[M+Na]+。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7.32(1H,d,=CH)、6.18(1H,d,=CH)、5.92(1H,s,=CH)、5.19-5.17(1H,m)、5.14(1H,m)、5.05(1H,d)、4.81-4.75(4H,m)、4.71(1H,m)、4.64-4.62(1H,d)、4.59-4.57(1H,m)、4.45(1H,m)、4.35(2H,m)、4.31-4.24(2H,m)、4.15-4.13(2H,m)、3.82-3.75(2H,m)、3.60(3H,m)、3.57-3.53(3H,m)、3.45-3.43(3H,m)、3.40-3.37(2H,m)、3.29(2H,m)、2.77-2.67(1H,m)、2.31(1H,m)、2.09(1H,s)、1.98(2H,m)、1.79-1.72(3H,m)、1.61-1.52(4H,m)、1.42(2H,m)、1.38(3H,s,-CH3)、1.35-1.23(2H,m)、1.15-1.11(1H,m)、1.07-1.04(3H,t,-CH3)、1.01-0.93(2H,m)、0.88((1H,m)、0.86(3H,s,-CH3)、0.81(1H,s)。
以與製備例1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8,不同之處在於用甲硝唑替換潑尼松龍,得到標題化合物1.9g。ESI(+)m/z:518.2[M+Na]+。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8.03(1H,s,Ar-H)、5.06-5.04(1H,d)、4.87-4.85(1H,d)、4.82-4.79(1H,d)、4.76(2H,m)、4.47-4.43(3H,m)、4.35-4.32(1H,t)、4.09-4.07(1H,d)、3.94-3.91(1H,t)、3.81-3.79(2H,t)、3.72-3.69(1H,m)、3.60(1H,m)、3.54-3.49(2H,m)、3.48-3.39(5H,m)、3.34-3.27(3H,m)、2.48(3H,s,-CH3)。
步驟一:
室溫下將10.0g乳果糖(0.029mol)加至反應瓶中,依次加入45.0g乙酸酐(0.435mol),34.4g吡啶(0.43mol),攪拌約1h後溶清,室溫攪拌14h,減壓濃縮蒸除乙酸、吡啶和醋酐,殘餘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管柱層析純化,得到八乙醯基乳果糖(化合物F),重16.5g產品,收率83.2%。
步驟二:
在氬氣氣氛下,將硫唑嘌呤(1.5g,5.4mmol)、N,O-雙(三甲基矽基)乙醯胺(BSA)(1.3g,6.48mmol)、乙腈(50ml)混合攪拌,加熱至回流反應3小時,然後降溫至0℃,加入上述化合物F(5.5g,8.1mmol),然後滴加TMSOTf(2.2g,10mmol),滴加完畢升至室溫反應4小時。
向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30ml,二氯甲烷100ml,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50ml*2次),合併有機相,乾燥後經管柱層析純化,得到化合物2.24g,收率46.3%。ESI(+)m/z:918.3[M+Na]+。
步驟三:化合物9的製備
將上述步驟二的產物(2.0g,2.2mmol)溶於20ml甲醇中,加入10ml氫氧化鋰水溶液(1M),室溫攪拌過夜。
將反應液中和至中性並減壓濃縮至乾,向殘餘物中加入30ml水和10ml甲基叔丁基醚,溶解後分液,水相產物經C18反相製備,得到固體0.51g即為標題化合物(化合物9),收率38.0%。ESI(+)m/z:602.2[M+H]+。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8.60-8.55(2H,Ar-H)、8.25(1H,s,Ar-H)、5.05(1H,d)、4.86(1H,d)、4.83-4.76(3H,m)、4.50-4.32(2H,m)、4.08(1H,d)、3.92(1H,t)、3.71-3.69(4H,m)、3.60-3.50(3H,m)、3.50-3.25(8H,m)。
以與製備例9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10,不同之處在於用6-巰基嘌呤替換硫唑嘌呤,得到標題化合物1.1g。ESI(+)m/z:477.2[M+H]+。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8.38(1H,s,Ar-H)、8.18(1H,s,Ar-H)、5.04(1H,d)、4.85(1H,d)、4.85-4.75(3H,m)、4.50-4.30(2H,m)、4.08(1H,d)、3.90(1H,t)、3.72(1H,m)、3.60-3.50(3H,m)、3.50-3.25(8H,m)。
以與製備例9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11,不同之處在於用5-氟尿嘧啶替換硫唑嘌呤,得到標題化合物0.65g。ESI(-)m/z:453.1[M-H]-。
以與製備例9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12。
步驟一:
同製備例12步驟一。
步驟二:
室溫下向反應瓶中加入0.67g阿普斯特(1.45mmol),BSA(2.18mmol)及3ml乙腈,加熱至回流反應3h後降溫至室溫,加1.0g八乙醯基乳果 糖(化合物F,製備實施例9步驟一產物)(1.45mmol),加畢攪拌5分鐘後溶清,緩慢滴加0.55g TMSOTf(2.47mmol),加畢室溫攪拌14小時。
0℃下,向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0ml,二氯甲烷20ml,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10ml*2次),合併有機相,乾燥後減壓濃縮至乾,殘餘物用二氯甲烷/甲醇體系管柱層析純化,得到固體產物即為七乙醯基乳果糖阿普斯特糖苷,重263mg,收率16.7%。ESI(+)m/z:1101.4[M+Na]+。
步驟三:化合物12的製備
上述步驟二產物100mg用5ml甲醇溶解,然後加入5ml甲醇鎂甲醇溶液(7~8%),室溫攪拌5h,反應液用飽和氯化銨溶液中和,濃縮至乾,用5ml水溶解,濾去不溶物,濾液經C18反相製備(甲醇-水洗脫)純化,洗脫液減壓濃縮至乾,得到固體45mg即為標題化合物(化合物9),收率61.8%。ESI(+)m/z:807.3[M+Na]+。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8.0-7.8(3H,m Ar-H)、7.2-6.9(3H,m,Ar-H)、5.79(1H,m)、5.0-4.53(5H,m)、4.50-4.20(4H,m)、4.20-3.83(6H,m)、3.74(3H,s)、3.67-3.10(10H,m)、3.0(3H,m)、2.51(3H,s)、1.32(3H,t)。
以與製備例1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13,不同之處在於用潑尼松替換潑尼松龍,得到標題化合物1.5g。ESI(+)m/z:705.3[M+Na]+。
步驟一:化合物K的製備
八苯甲醯基乳果糖(化合物A,製備例1)2.0g溶於2.5M氯化氫冰醋酸溶液(10ml)中,室溫攪拌反應4h,TLC監測原料消失,於50℃減壓濃縮蒸除溶劑,殘餘物用乙醚打漿,過濾,得到化合物(K)粗品,重1.8g,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步驟二:化合物M的製備
室溫下將1.8g化合物K粗品、0.54g(1.47mmol)普蘆卡必利和10ml甲苯混合攪拌,滴加3滴三乙胺,於70℃攪拌反應8h。反應液減壓濃縮至乾,經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二氯甲烷/甲醇),得到0.7g產物(化合物M),收率33.6%。ESI(+)m/z:1442.5[M+Na]+。
步驟三:化合物13的製備
室溫下將0.68g化合物M(0.48mmol)溶於10ml四氫呋喃,加入20mg(0.37mmol)甲醇鈉後室溫攪拌反應4h。反應完畢,反應液於45℃減壓濃縮蒸乾後,加5ml水溶解,二氯甲烷洗滌5ml*3,水相用稀醋酸調pH=8,再用二氯甲烷洗滌5ml*2。所得產品水溶液經C18反相製備(甲醇-水洗脫)純化,收集餾分於50℃減壓濃縮蒸乾,得到0.18g白色固體即為標題化合物(化合物13),收率54.2%。ESI(+)m/z:692.3[M+H]+。化學純度:95.0%(HPLC法)。
HPLC方法:
色譜柱: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柱;柱溫:35℃;檢測波長:240nm
流動相:A MeOH:CH3CN(2:1)
B 10mmol/L磷酸氫二鉀(磷酸調節pH至7.1)
梯度程式:0→20min(B:70%→45%);20→25min(B:45%→70%);25→29min(B:70%→70%)
保留時間:24.1min
步驟一:化合物N的製備
室溫下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20.0g八苯甲醯基乳果糖(16.3mmol,化合物A,製備例1),5.0g普蘆卡必利(13.6mmol)、40g無水硫酸鈉和100ml乙腈。氬氣保護下攪拌1h,滴加叔丁基二甲基矽基三氟甲磺酸酯(TBSOTf,7.1g,27.2mmol),加入完畢室溫反應3h。取4.1g三甲基吡啶用10ml二氯甲烷稀釋後緩慢滴加至反應體系中淬滅反應,攪拌30min,過濾,二氯甲烷洗滌,濾液於45℃減壓濃縮蒸乾,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二氯甲烷/甲醇),得到7.5g產物(化合物N),收率38.8%。ESI(+)m/z:1442.5[M+Na]+。
步驟二:化合物14的製備
室溫下將上述步驟一產物(化合物N,1.8g,1.27mmol)溶於15ml四氫呋喃,加入30mg(0.56mmol)甲醇鈉後室溫攪拌反應4h。反應完畢,反應液於45℃減壓濃縮蒸乾後,加5ml水溶解,二氯甲烷洗滌5ml*3,水相用稀醋酸調pH=8,再用二氯甲烷洗滌5ml*2。所得產品水溶液經C18反相製備(甲醇-水洗脫)純化,收集餾分於50℃減壓濃縮蒸乾,得到0.36g白色固體即為標題化合物(化合物14),收率40.9%。化學純度96.0%(HPLC法)。ESI(+)m/z:692.3[M+H]+。
1H-NMR(DMSO-d6,400M,BRUKER AV-400):δ(ppm)7.57-7.45(2H,m)、5.66(1H,s)、5.41(1H,s)、4.75-4.60(4H,m)、4.34(1H,m)、4.08(1H,m)、4.0-3.82(3H,m)、3.80-3.70(2H,m)、3.70-3.62(2H,m)、3.62-3.30(12H,m)、3.24(2H,m)、3.21(3H,s)、2.70(2H,m)、2.30(2H,m)、2.04(2H,m)、1.79(2H,m)、1.64(2H,m)、1.45(2H,m)。
HPLC方法同製備例14,保留時間:13.9min。
以與製備例9類似的方式實施製備例16,不同之處在於用托法替尼替換硫唑嘌呤,得到標題化合物0.25g。ESI(+)m/z:637.5[M+H]+。
以下,採用根據本發明之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配製了各種製劑(例如,片劑、腸溶顆粒、膠囊等),其配方及具體製備方法參見下列實施例。
以根據本發明製備的化合物1作為藥物活性成分,根據下表2中所示的配方製備片劑。
其中,在片劑配方1、3、4的製備中,將片芯的所有組分混合後壓片。
在片劑配方2的製備中,除硬脂酸鎂、微晶纖維素外混合加入羥丙纖維素的水溶液(5%),濕法製粒,乾燥,最後加入硬脂酸鎂總混後壓片。
在片劑配方3的製備中,包衣採用歐巴代(胃溶型薄膜包衣粉,上海卡樂康公司)水分散體包衣。常規的高效包衣鍋即可。
在片劑配方4的製備中,關於包衣的製備,將20g的尤特奇L30D-55(Evonik_Rhom德國羅姆樹脂公司)、1.8g的滑石粉、和0.5g的檸檬酸三乙酯加適量水稀釋,攪拌均勻,在高效包衣鍋中按常規包衣工藝參數製備即可。
以根據本發明製備的化合物1作為藥物活性成分,根據下表3中所示的配方製備腸溶顆粒。
取上藥配方中的化合物1、羥丙甲纖維素、滑石粉溶解分散於水中,作為上藥溶液;將丸芯置於流化床(WBF-1G重慶英格造粒包衣技術有限公司)中流化,設定參數(進風50m3/h,溫度40~50℃,霧化壓力1.0bar),底噴上藥溶液,流速2~3g/min,控制物料溫度30±3℃。上藥結束後包腸溶層。
取腸溶層處方混合均勻,按上述工藝參數包衣,從而得到腸溶顆粒。
以根據本發明製備的化合物7作為藥物活性成分,根據下表4中所示的配方製備膠囊。
在藥物製備中,將以上內容物混合均勻後,填充膠囊殼,從而得到膠囊。
以根據本發明製備的化合物12作為藥物活性成分,根據下表5中所示的配方製備片劑。
在藥物製備過程中,片劑均採用濕法製粒。其中,先對片芯組分進行混合,然後加入黏合劑的水溶液濕法製粒,乾燥後加入崩解劑和潤滑劑,總混,最後壓片。
包衣採用常規包衣工藝。
在本申請中,對根據本發明的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在體外穩定性以及動物體內系統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胃腸道局部藥代動力學特徵等方面進行了測試。
在37℃下,將化合物17在的不同介質(具有不同pH的緩衝溶液、含胰酶的模擬腸液以及含胃蛋白酶的模擬胃液)中保溫。如下表6中所示在間隔時間進行取樣,通過HPLC法檢測化合物17及其降解產物(即,原形,潑尼松)的百分比,其中通過歸一化法計算各成分含量。在分析結果中,化合物17的比例越高,降解產物比例越低,則表明化合物17越穩定。表6中的結果表明,在pH 2.0以上時,在1.5小時內,化合物17殘留百分率大於80%,降解產物低於20%,對胃酸有較大能力的耐受性。
配製pH為7.0的磷酸鹽緩衝液,向其通入CO2以將其pH值調節至6.8。然後,取雄性SD大鼠(體重180-220g)的盲腸內容物,於37℃水浴,在N2保護下加入到以上製備的pH為6.8磷酸鹽緩衝液中,使其濃度為20%(w/v)。維持緩衝液處於無氧環境,再加入測試化合物17,將其攪拌均勻。
如下表7中所示,定時取0.5ml樣品溶液,向其加入1.0ml丙酮沉澱蛋白,混勻,放置2min,然後離心(12000rpm,5min)。取上清液進行HPLC分析,其中通過歸一化法計算各成分含量。如表7中所示,化合物17在pH 6.8的磷酸鹽緩衝液中容易降解,到3h時僅剩11.3%,約降解了90%。以上結果表明化合物17在結腸菌群環境下可快速降解脫去糖苷鍵,產生活性藥物,及時發揮藥效。
根據以上方法對其他典型實施例化合物的穩定性進行測試,並且測試結果顯示在下表8中。
通過開展SD大鼠灌胃給藥化合物1(製備例1)、化合物1的腸溶顆粒(製劑實施例2)及其活性成分(潑尼松龍)後的系統藥代動力學和胃腸道局部藥代動力對比研究,進一步評估化合物1在大鼠體內的吸收、轉化過程以及轉化和釋放活性成分的主要部位,並探索腸溶製劑技術的應用是否能克服體外試驗時表現出的化合物1在pH較低的酸性環境下會部分降解的缺陷。
根據實驗,選擇112隻健康的SD雄性大鼠(體重180-220克),分為4組(潑尼松龍組、化合物1組、化合物1腸溶顆粒組和空白對照組),其中潑尼松龍組、化合物1組及化合物1腸溶顆粒組每組36隻動物,空白對照組4隻動物。詳細給藥方案參見下表9。
對第1組、第2組和第3組實驗動物,在給藥後的第30min、1h、2h、3h、4h、5h、6h、8h和10h各時間點,每個時間點隨機取4隻處死並採集血樣和取胃和各段腸道(小腸前半段、小腸後半段、結腸前1/3段(含盲腸段)和結腸後2/3段)內容物並秤重。應用LC-MS/MS方法測定血漿和內容物中潑尼松龍和化合物1濃度,並根據內容物重量算出消化道各段潑尼松龍和化合物1的含量。第4組的4隻動物於10小時時間點處死,取血和胃腸道各段內容物用於空白對照。
潑尼松龍組給藥後不同時間點大鼠胃腸道各部位內容物中潑尼松龍的分佈見下表10。由表10的結果可見大鼠灌胃給予潑尼松龍後,胃腸道局部的潑尼松龍主要分佈於胃部和小腸,其中又以胃部濃度最高;而盲腸和結腸部位內容物的潑尼松龍濃度很低。
化合物1組和化合物1腸溶顆粒組灌胃給藥後大鼠胃腸道各部位內容物中潑尼松龍的分佈情況分別見表11和表12。與潑尼松龍組相比,化合物1組和化合物1腸溶顆粒組的胃腸道分佈明顯減少,而盲腸和結腸部位的局部潑尼松龍最高濃度(Cmax)增高了65~360倍(結果見表13)、總暴露(AUC)也遠高於潑尼松龍原型藥組(藥-時曲線見圖1和圖2)。由於採用了腸溶顆粒灌胃避開了化合物1在胃部酸性環境的部分釋放,化合物1腸溶顆粒組在胃部和小腸前段基本不會釋放潑尼松龍(濃度均在檢測線下無法檢出),而在結腸局部潑尼松龍濃度稍高於化合物1組。以上結果表明,口服化合物1腸溶顆粒在體內的主要釋放部位在盲腸和結腸,其次是和盲腸接近的後端小腸部位,與本發明化合物的目的一致。
潑尼松龍組、化合物1組及化合物1腸溶顆粒組大鼠灌胃給藥後的血漿潑尼松龍濃度變化曲線見圖3。由此藥-時曲線可見,和游離潑尼松龍組相比,化合物1組和化合物1腸溶顆粒組的Cmax值非常之低,達到峰值的時間也顯著延遲。
化合物1組大鼠血漿中僅有0.5小時的一個時間點能測到較低濃度的化合物1(10.4ng/ml),給予化合物1腸溶顆粒後則所有時間點均未測得化合物1。該研究結果表明,化合物1在大鼠體內僅在胃或小腸上端有微量的吸收,採用腸溶製劑技術避開胃部釋放後可有效避免化合物1的吸收。
通過開展灌胃給藥化合物1和潑尼松龍的上市製劑(潑尼松龍片,武漢遠成共創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對潰瘍性結腸炎模型Wistar大鼠的治療作用進行對比研究,進一步評估化合物1灌胃治療對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療效指標的改善情況並與等莫耳的潑尼松龍的上市製劑治療組進行了系統的比較,從而為化合物1的進一步開發提供藥效學支援。
根據本實驗,選購了40隻180-220克的雄性Wistar大鼠,隨機分成四組(生理鹽水對照組、模型對照組、潑尼松龍組和化合物1組),每組10隻動物。除生理鹽水對照組外,其它三組實驗動物均採用一次性灌腸3.2ml/kg的2.5% TNBS-50%乙醇混合溶液(含80mg/kg TNBS)的方法製造潰瘍性結腸炎動物模型。生理鹽水對照組則一次性灌腸3.2ml/kg的生理鹽水。造模給藥後24小時,按照動物分組灌胃給予相應溶媒對照或治療藥物(qd×7d(每天給藥1次,連續給藥7天)),詳細分組和給藥資訊請參見下表14。
研究過程中主要觀察指標包括:動物的死亡情況、動物的臨床觀察、體重、結腸係數、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各實驗組分別在造模後第8天處死動物,取結腸組織計算結腸係數(結腸係數=結腸重量(g)/動物體重(g)*100%),然後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和評分(組織病理學評分標準見下表15)。
研究過程中僅模型對照組有1隻動物在造模後第6天死亡,其它各組均未發現動物死異常死亡情況。
造模動物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肛周橘黃色/黃色液體、鼻腔周圍有血跡、眼角有血跡、弓背豎毛、稀便、精神不振、活動減少、行動遲緩、黃色/橘黃色稀便、棕色稀便、血色稀便和無糞便等。
如圖4所示,在整個試驗期間,陰性對照組動物體重均保持持續增長趨勢;與之相反,模型對照、潑尼松龍和化合物1組在造模後的前3天各組的動物平均體重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化合物1組從造模第4天及其它兩組從造模第5天體重開始出現回升。其中化合物1組的體重回升速度快於另外兩組。進一步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不同實驗組造模第8天的體重變化(體重變化=第8天體重(g)-第1天體重(g))進行統計學比較(見圖5,其中*表示p<0.05,和陰性對照組比較;#表示p<0.05,和模型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採用TNBS造模的三組動物體重增長幅度均顯著低於生理鹽水造模陰性對照組;和模型組相比,潑尼松龍組和化合物1組的體重增長均高於模型組,但只有化合物1組和模型 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性,該結果表明相同莫耳數的化合物1對TNBS灌腸所致潰瘍性結腸炎大鼠模型的治療效果優於潑尼松龍原型藥。
結腸係數指標於造模後第8天計畫解剖動物後獲得,對各實驗組動物的結腸係數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比較,結果與體重變化的分析結果較為一致(見圖6,其中*表示p<0.05,和陰性對照組比較;#表示p<0.05,和模型對照組比較)。與陰性對照組相比,各模型組的結腸係數均顯著增高(p<0.05),以模型對照組最為明顯、潑尼松龍組次之、化合物1組增高幅度最低;進一步將潑尼松龍和化合物1組與模型對照組相比,化合物1組的結腸係數顯著低於模型對照組(p<0.05),而潑尼松龍組和模型對照組的差異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
TNBS造模後第8天結腸組織病理學改變主要表現為,降結腸部位局灶黏膜壞死,黏膜層、黏膜下層中性粒細胞浸潤,水腫,血管擴張、充血等改變。
各實驗動物組結腸組織病理學評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圖7(其中,*表示p<0.05,和陰性對照組比較;#表示p<0.05,和模型對照組比較)所示,與陰性對照組相比,各模型組的組織病理學評分均顯著增高(p<0.05),以模型對照組最為明顯、潑尼松龍組次之、化合物1組增高幅度最低;進一步將潑尼松龍和化合物1組與模型對照組相比,化合物1組的組織病理學顯著低於模型對照組(p<0.05),而潑尼松龍組和模型對照組的差異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此結果與前述的體重和結腸係數分析結果相吻合,進一步提示等莫耳量的化合物1灌胃給藥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模型的療效優於潑尼松龍。
以上在動物體內系統藥物代謝動力學、胃腸道局部藥代動力學以及藥效學作用等方面針對化合物1進行了研究,其結果證明根據本發明的乳果糖糖苷化合物1能夠通過哺乳動物胃腸道而不被胃腸道顯著吸收以及不被哺乳動物宿主內源性酶顯著水解,因此該乳果糖糖苷化合物1能到達哺乳動物結腸部位,在結腸菌群的作用下在結腸釋放出活性藥物。所述乳果糖糖苷化合物1具有結腸定位釋藥的作用,可以用於腸道疾病的預防或治療。
需要指出的是,本發明還對其餘化合物(即,表1中所示的化合物2-17)同樣在動物體內系統藥物代謝動力學、胃腸道局部藥代動力學以及藥效學作用等方面進行了實驗研究。其結果證明根據本發明的乳果糖糖苷化合物2-17 也能夠通過哺乳動物胃腸道而不被胃腸道顯著吸收以及不被哺乳動物宿主內源性酶顯著水解,因此該乳果糖糖苷化合物2-17能到達哺乳動物結腸部位,在結腸菌群的作用下在結腸釋放出活性藥物。所述乳果糖糖苷化合物2-17具有結腸定位釋藥的作用,可以用於腸道疾病的預防或治療。
儘管以上參考實施例和比較例詳細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應當指出,本發明不限於所述實施例和比較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的範圍內,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變化或更改。
Claims (14)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雜原子係選自氧原子、氮原子和硫原子中的任一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苷元(G)為從活性藥物分子中的醇羥基、酚羥基、氨基、醯胺基或雜環上的NH除去一個氫原子後所形成的基團。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係選自醋酸可的松、潑尼松、醋酸潑尼松、氫化可的松、醋酸氫化可的松、丁酸氫化可的松、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氫化可的松磷酸鈉、氟氫可的松、醋酸氟氫可的松、潑尼松龍、醋酸潑尼松龍、潑尼松龍琥珀酸鈉、潑尼松龍磷酸鈉、倍他米松、醋酸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丁酸氯倍他松、戊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鈉、二丙酸倍氯米松、糠酸莫米松、丙酸氯倍他索、地塞米松、醋酸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磷酸鈉、對氟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甲潑尼龍、醋酸甲潑尼龍、氟米龍、曲安西龍、曲安奈德、特丁乙酸曲安奈德、氟西奈德、安西奈德、哈西奈德、環索奈德、布地奈德和地夫可特中的任一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係選自氫化可的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曲安西龍和布地奈德中的任一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係選自下列各項中的任一種:(11β)-11,17-二羥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1,17-二羥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4-烯-3,20-二酮;(6α,11β)-11,17-二羥基-6-甲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6α)-9-氟-11,17-二羥基-16-甲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6β)-9-氟-11,17-二羥基-16-甲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當-1,4-二烯-3,20-二酮;(11β,16α)-9-氟-11,16,17-三羥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11β,16α)-11-羥基-16,17-(亞丁基二氧)-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20-二酮;2-甲基-5-硝基-1-{2-{[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乙基}咪唑;6-[(1-甲基-4-硝基-1H-咪唑-5-基)硫]-9-[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9H-嘌呤;6-巰基-9-[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9H-嘌呤;5-氟-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嘧啶-2,4(1H,3H)-二酮;N-{2-[(S)-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基磺醯基)乙基]-1,3-二氧代-2,3-二氫-1H-異吲哚-4-基}-N'-[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乙醯胺;4-氨基-5-氯-2,3-二氫-N-[1-(3-甲氧基丙基)-4-呱啶基]-N'-[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7-苯并呋喃甲醯胺;5-氯-2,3-二氫-4-{[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氨基}-N-[1-(3-甲氧基丙基)-4-呱啶基]-7-苯并呋喃甲醯胺; 5-氨基-2-{[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苯甲酸;2-羥基-5-{[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氨基}苯甲酸;17-羥基-21-{[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氧}孕甾-1,4-二烯-3,11,20-三酮;以及4-{N-甲基-N'-[(3R,4R)-4-甲基-1-(2-氰基乙醯基)呱啶-3-基]氨基}7-[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基]-7H-吡咯并[2,3-d]嘧啶。
-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化合物和一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化合物用於製備預防或治療腸道疾病的藥物的用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腸道疾病係選自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感染性腸炎、腸易激綜合症、慢性便秘、阿米巴腸病、結腸癌和直腸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腸道疾病係選自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和慢性便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17419A TWI730230B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17419A TWI730230B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3045A TW202003045A (zh) | 2020-01-16 |
TWI730230B true TWI730230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69942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17419A TWI730230B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3023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54A (zh) * | 1993-01-14 | 1996-01-10 | 阿斯特拉公司 | 新的结肠或回肠专一性类固醇衍生物 |
CN1072964C (zh) * | 1994-04-22 | 2001-10-17 | 山之内制药株式会社 | 结肠特异性释药系统 |
-
2018
- 2018-05-22 TW TW107117419A patent/TWI73023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54A (zh) * | 1993-01-14 | 1996-01-10 | 阿斯特拉公司 | 新的结肠或回肠专一性类固醇衍生物 |
CN1072964C (zh) * | 1994-04-22 | 2001-10-17 | 山之内制药株式会社 | 结肠特异性释药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3045A (zh) | 2020-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090748B1 (en) |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ucleotide and oligonucleotide prodrugs | |
CN1883492B (zh) | 20(R)-人参皂苷Rg3药用组合物水溶液及制备方法 | |
US7091187B2 (en) | Compound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 |
CN103781472B (zh) | 丙泊酚苷衍生物的合成和使用 | |
CN110650966B (zh) | 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AU2016350690A1 (en) |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beticholic acid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 |
HU221584B (hu) | Új vastagbél- (colon) vagy csípőbél- (ileum) specifikus, cukortartalmú szteroidszármazékok, ezeket tartalmazó gyógyszerkészítmények és előállításuk | |
EP2070940B1 (en) | Macrolide-conjugates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 |
CN101203230A (zh) | 用nod因子例如葡糖胺寡糖调节血管发生 | |
TWI730230B (zh) | 乳果糖糖苷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7629098A (zh) | 齐墩果酸型皂苷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 | |
CN107982240B (zh) | 一种可精准溶出的炎琥宁肠溶颗粒及制备方法 | |
CN107383150B (zh) | 一种具有抗肝损伤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9134564B (zh) | 乳果糖糖苷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WO2019233366A1 (zh) | 选择性a 2a受体拮抗剂 | |
CN115611964B (zh) | 具有炎症性肠病治疗作用的乌苏酸皂苷、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KR20080074197A (ko) | 헤테로방향족 술폰아미드 전구약물 | |
WO2023125818A1 (zh) | 去苯甲酰芍药苷-6'-o-苯磺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
KR100472303B1 (ko) | 결장표적성 프로드럭으로서의 코티코스테로이드21-설페이트 소듐 유도체 | |
WO2016095249A1 (zh) | 20(R)-人参皂苷Rg3多酰基化衍生物、制备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