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0816B - 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 Google Patents
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10816B TWI710816B TW109111153A TW109111153A TWI710816B TW I710816 B TWI710816 B TW I710816B TW 109111153 A TW109111153 A TW 109111153A TW 109111153 A TW109111153 A TW 109111153A TW I710816 B TWI710816 B TW I71081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axis
- object side
- infrared single
- piece infrar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光圈;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以及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並滿足下列條件:3<TL×f/(BFL×IMH)<7。藉此,本發明則提供一種具廣視角、具高解析能力、短鏡頭長度、小歪曲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與五片式鏡片組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應用於電子產品上的小型化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現今數位元影像技術不斷創新、變化,特別是在數位相機與行動電話等的數位載體皆朝小型化發展,而使感光元件如CCD或CMOS亦被要求更小型化,在紅外線聚焦鏡片應用,除了運用於攝影領域中,近年來亦大量轉用於遊戲機之紅外線接收與感應領域,且為使其遊戲機感應使用者之範圍更寬廣,目前接收紅外線波長的鏡片組,多半以畫角較大之廣角鏡片組為主流。
其中,申請人先前亦提出多件有關紅外線波長接收的鏡片組,唯目前遊戲機係以更具立體、真實及臨場感之3D遊戲為主,故就目前或申請人先前的鏡片組,皆以2D之平面遊戲偵測為訴求,以致於無法滿足3D遊戲側重之縱深感應功效。
再者,有關遊戲機專用之紅外線接收、感應鏡片組,為追求低廉而採用塑膠鏡片,一來材質透光性較差是影響遊戲機縱深偵測精度不足關鍵要素之一,二來塑膠鏡片容易於環境溫度過熱或過冷,以致鏡片組之焦距改變而無法精確對焦偵測,如上所述,乃目前紅外線波長接收的鏡片組無法滿足3D遊戲縱深距離精確感應之兩大技術課題。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精確縱深距離偵測、接收,以及防止鏡片組焦距改變影響縱深偵測效果,遂為紅外線波長接收的鏡片組目前急欲克服之技術瓶頸。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尤指一種提升畫角、具高解析能力、短鏡頭長度、小歪曲的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包含一光圈和一由五片透鏡所組成的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該光圈;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並滿足下列條件:3<TL×f/(BFL×IMH)<7。
較佳地,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並滿足下列條件:0.23<f/f1<1.04。藉此,讓第一透鏡折
射力維持在適當範圍,並使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畫角(FOV)維持在適當角度,同時降低第一透鏡的組裝感度。
較佳地,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234,並滿足下列條件:0.20<f/f234<1.83。藉此,可供較廣視角的光線入射於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以提高周邊照度及擴大視角。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234,並滿足下列條件:0.23<f1/f234<5.85。據此,可令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具備大畫角,同時解像能力顯著提昇。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4,並滿足下列條件:0.8<f123/f1234<2.4。藉此,達到理想解析能力。
較佳地,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4,並滿足下列條件:0.65<f/f1234<1.72。藉此,可供較廣視角的光線入射於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以提高周邊照度及擴大視角。
較佳地,其中該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34,該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234,並滿足下列條件:0.34<f34/f234<1.40。藉此,達到理想解析能力。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並滿足下列條件:1.1<f1/R1<6.8。藉此,有助於入射光線的調控,特別對於大視角的入射光線。
較佳地,其中該第三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6,該第三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5,並滿足下列條件:0.16<R5/R6<2.14。藉此,可修正像彎曲,提高成像品質。
較佳地,其中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並滿足下列條件:0.95<R9/R10<7.61。藉此,可減緩第五透鏡近光軸處至離軸處的厚度變化,減緩因離軸處厚度相差過大而造成成型不良的情形。
較佳地,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第三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6,並滿足下列條件:-0.2公厘-1<f3/(R5×R6)<21.1公厘-1。藉此,改善透鏡成形性。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並滿足下列條件:2.3<TL/(CT2+CT3+CT4)<6.2。藉此,有利於維持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的電子產品上。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並滿足下列條件:1.0<TL/f<2.0。藉此,可有利於獲得廣泛的畫角(視場角)及有利於維持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的電子產品上。
較佳地,其中該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18<BFL/TL<0.35。藉此,可獲得適當的後焦。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並滿足下列條件:1.4<TL/IMH<2.4。藉此,可在縮減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體積與增大成像面面積之間取得平衡。
較佳地,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並滿足下列條件:0.48公厘<(f×R10)/R9<3.77公厘。藉此,可修正像彎曲,提高成像品質。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物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像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物側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像側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物側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像側表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751、851:物側表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852:像側表面
160、260、360、470、570、670、770、870:紅外線帶通元件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成像面
190、290、390、490、590、690、790、890:光軸
f: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
Fno: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光圈值
FOV: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最大視場角
f1:第一透鏡的焦距
f3:第三透鏡的焦距
f5:第五透鏡的焦距
f234: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
f123: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的合成焦距
f34: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
f1234: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
R1: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5:第三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6:第三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9: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R10: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CT2: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3: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4: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TL: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IMH: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
BFL: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圖1A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2A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3A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4A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5A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6A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6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7A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7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8A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
圖8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請參照圖1A及圖1B,其中圖1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1A可知,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1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紅外線帶通元件170、以及成像面180,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光圈100設置在該被攝物與第一透鏡110之間。
該第一透鏡1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11近光軸1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12近光軸1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111及像側表面1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1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21近光軸1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22近光軸1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121及像側表面1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1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31近光軸1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32近光軸1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131及像側表面1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1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41近光軸1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42近光軸1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141及像側表面1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1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51近光軸1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52近光軸1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151及像側表面1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151及該像側表面1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帶通元件1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五透鏡150及成像面180間且不影響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
其中z為沿光軸190方向在高度為h的位置以表面頂點作參考的位置值;c是透鏡表面靠近光軸190的曲率,並為曲率半徑(R)的倒數(c=1/R),R為透鏡表面靠近光軸190的曲率半徑,h是透鏡表面距離光軸190的垂直距離,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而A、B、C、D、E、F、G……為高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為f,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最大視場角(畫角)為FOV,其數值如下:f=3.29(公厘);
Fno=1.35;以及FOV=79.5(度)。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8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150的像側表面152至成像面18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BF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成像面180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並滿足下列條件:TL×f/(BFL×IMH)=4.18。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並滿足下列條件:f/f1=0.65。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的合成焦距為f234,並滿足下列條件:f/f234=0.44。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的合成焦距為f234,並滿足下列條件:f1/f234=0.68。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的合成焦距為f123,該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的合成焦距為f1234,並滿足下列條件:f123/f1234=1.36。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的合成焦距為f1234,並滿足下列條件:f/f1234=0.82。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三透鏡130與
第四透鏡140的合成焦距為f34,該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的合成焦距為f234,並滿足下列條件:f34/f234=0.79。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該第一透鏡110物側表面111的曲率半徑為R1,並滿足下列條件:f1/R1=1.41。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三透鏡130物側表面131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130像側表面132的曲率半徑為R6,並滿足下列條件:R5/R6=0.63。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五透鏡150物側表面151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150像側表面152的曲率半徑為R10,並滿足下列條件:R9/R10=1.24。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第三透鏡130物側表面131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130像側表面132的曲率半徑為R6,並滿足下列條件:f3/(R5×R6)=0.48公厘-1。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8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L,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190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130於光軸190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190上的厚度為CT4,並滿足下列條件:TL/(CT2+CT3+CT4)=3.63。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8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並滿足下列條件:TL/f=1.62。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五透鏡150的像側表面152至成像面18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
111至成像面18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BFL/TL=0.29。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8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成像面180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並滿足下列條件:TL/IMH=1.96。
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第五透鏡150物側表面151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150像側表面152的曲率半徑為R10,並滿足下列條件:(f×R10)/R9=2.66公厘。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及表2。
表1為圖1A第一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5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並同時包含了測試面(即表面1)。表2為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B、C、D、E、F、G…為高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表1、及表2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請參照圖2A及圖2B,其中圖2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2A可知,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2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紅外線帶通元件270、以及成像面280,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具屈折力
的透鏡為五片。該光圈200設置在被攝物與第一透鏡210之間。
該第一透鏡2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11近光軸2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12近光軸2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211及像側表面2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2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21近光軸2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22近光軸2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2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31近光軸2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32近光軸2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231及像側表面2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2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41近光軸2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42近光軸2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241及像側表面2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2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51近光軸2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52近光軸2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251及像側表面2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251及該像側表面2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帶通元件2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五透鏡250及成像面280間且不影響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3、以及表4。
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請參照圖3A及圖3B,其中圖3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3A可知,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3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紅外線帶通元件370、以及成像面380,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光圈300設置在被攝物與第一透鏡310之間。
該第一透鏡3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11近光軸3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12近光軸3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311及像側表面3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3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21近光軸3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22近光軸3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321及像側表面3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3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31近
光軸3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32近光軸3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331及像側表面3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3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41近光軸3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42近光軸3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341及像側表面3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3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51近光軸3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52近光軸3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351及像側表面3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351及該像側表面3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帶通元件3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五透鏡350及成像面380間且不影響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5、以及表6。
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請參照圖4A及圖4B,其中圖4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4A可知,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4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紅外線帶通元件470、以及成像面480,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光圈400設置在被攝物與第一透鏡410之間。
該第一透鏡4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11近光軸4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12近光軸4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11及像側表面4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4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21近光軸4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22近光軸4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21及像側表面4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4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31近光軸4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32近光軸4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31及像側表面4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4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41近光軸4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42近光軸4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441及像側表面4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4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51近光軸4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52近光軸4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51及像側表面4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451及該像側表面4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帶通元件4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五透鏡450及成
像面480間且不影響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7、以及表8。
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請參照圖5A及圖5B,其中圖5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5A可知,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5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紅外線帶通元件570、以及成像面580,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光圈500設置在被攝物與第一透鏡510之間。
該第一透鏡5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11近光軸5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12近光軸5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511及像側
表面5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52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21近光軸5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22近光軸5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5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31近光軸5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32近光軸5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531及像側表面5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5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41近光軸5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42近光軸5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541及像側表面5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5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51近光軸5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52近光軸5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551及像側表面5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551及該像側表面5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帶通元件5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五透鏡550及成像面580間且不影響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9、以及表10。
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請參照圖6A及圖6B,其中圖6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圖6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6A可知,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6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第五透鏡650、紅外線帶通元件670、以及成像面680,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光圈600設置在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610之間。
該第一透鏡6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11近光軸6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12近光軸6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611及像側表面6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6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21近光軸6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22近光軸6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621及像側表面6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6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31近光軸6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32近光軸6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631及像側表面6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6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41近
光軸6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642近光軸6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641及像側表面6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6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51近光軸6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52近光軸6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651及像側表面6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651及該像側表面6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帶通元件6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五透鏡650及成像面680間且不影響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1、以及表12。
第六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請參照圖7A及圖7B,其中圖7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圖7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五片式
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7A可知,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7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第五透鏡750、紅外線帶通元件770、以及成像面780,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光圈700設置在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710之間。
該第一透鏡7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11近光軸7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12近光軸7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711及像側表面7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7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21近光軸7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22近光軸7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721及像側表面7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7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31近光軸7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32近光軸7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731及像側表面7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7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41近光軸7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742近光軸7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741及像側表面7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7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51近光軸7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52近光軸7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751及像側表面7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751及該像側表面7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帶通元件7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五透鏡750及成像面780間且不影響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3、以及表14。
第七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請參照圖8A及圖8B,其中圖8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示意圖,圖8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8A可知,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係包含有一光圈800和一光學組,該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第五透鏡850、紅外線帶通元件870、以及成像面880,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光圈800設置在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810之間。
該第一透鏡8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11近光軸8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12近光軸8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811及像側表面8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8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21近光軸8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822近光軸8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821及像側表面8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83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31近光軸8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832近光軸8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831及像側表面832皆為非球面。
該第四透鏡84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41近光軸8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842近光軸8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841及像側表面84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五透鏡85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51近光軸8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52近光軸8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851及像側表面852皆為非球面,且該物側表面851及該像側表面8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該紅外線帶通元件87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五透鏡850及成像面880間且不影響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5、以及表16。
第八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本發明提供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透鏡的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透鏡材質為塑膠,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另當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總長度。
本發明提供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中,就以具有屈折力的透鏡而言,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提供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光學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可多方面應用於3D(三維)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或車用攝影等電子影像系統中。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表面
112:像側表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表面
122:像側表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表面
132:像側表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表面
142:像側表面
150:第五透鏡
151:物側表面
152:像側表面
170:紅外線帶通元件
180:成像面
190:光軸
TL: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IMH: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
BFL: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Claims (14)
- 一種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包含一光圈和一由五片透鏡所組成的光學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為:該光圈;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該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該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234,並滿足下列條件: 3<TL×f/(BFL×IMH)<7;1.28公厘≦(f×R10)/R9<3.77公厘;0.20<f/f234<1.83。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並滿足下列條件:0.23<f/f1<1.04。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234,並滿足下列條件:0.23<f1/f234<5.85。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4,並滿足下列條件:0.8<f123/f1234<2.4。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1234,並滿足下列條件:0.65<f/f1234<1.72。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34,該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合成焦距為f234,並滿足下列條件:0.34<f34/f234<1.40。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並滿足下列條件:1.1<f1/R1<6.8。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三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6,該第三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5,並滿足下列條件:0.16<R5/R6<2.14。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10,並滿足下列條件:0.95<R9/R10<7.61。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第三透鏡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6,並滿足下列條件:-0.2公厘-1<f3/(R5×R6)<21.1公厘-1。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並滿足下列條件:2.3<TL/(CT2+CT3+CT4)<6.2。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的整體焦距為f,並滿足下列條件:1.0<TL/f<2.0。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18<BFL/TL<0.35。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在成像面可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為IMH,並滿足下列條件:1.4<TL/IMH<2.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11153A TWI710816B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11153A TWI710816B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10816B true TWI710816B (zh) | 2020-11-21 |
TW202138862A TW202138862A (zh) | 2021-10-16 |
Family
ID=74202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1153A TWI710816B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1081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86827A1 (ja) * | 2010-01-13 | 2011-07-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US9134510B2 (en) * | 2012-12-05 | 2015-09-15 | Kantatsu Co., Ltd. | Imaging lens |
US9335515B2 (en) * | 2013-09-20 | 2016-05-10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CN109960007A (zh) * | 2017-12-22 | 2019-07-02 |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
TWI674450B (zh) * | 2018-12-28 | 2019-10-11 | 中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2020
- 2020-04-01 TW TW109111153A patent/TWI71081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86827A1 (ja) * | 2010-01-13 | 2011-07-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US9134510B2 (en) * | 2012-12-05 | 2015-09-15 | Kantatsu Co., Ltd. | Imaging lens |
US9335515B2 (en) * | 2013-09-20 | 2016-05-10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CN109960007A (zh) * | 2017-12-22 | 2019-07-02 |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
TWI674450B (zh) * | 2018-12-28 | 2019-10-11 | 中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8862A (zh) | 2021-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70454B (zh) |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 |
CN110068909A (zh) |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 | |
CN106970453A (zh) |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 |
CN109212716B (zh) |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 |
TWI665484B (zh) |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 |
CN212135051U (zh) | 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 | |
CN110632737B (zh) |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 |
CN106970459A (zh) | 三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 |
TWI710789B (zh) | 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 |
TWI709782B (zh) |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 |
CN113805307B (zh) | 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 | |
CN110161650B (zh) |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 |
TWI631367B (zh) | 三片式紅外單波長投影鏡片組 | |
CN107884915B (zh) |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 |
CN113835191B (zh) | 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 | |
TW201723575A (zh) |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 |
TW201723576A (zh) |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 |
TW202018358A (zh) | 三片式紅外線單波長投影鏡片組 | |
TWI710816B (zh) | 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 |
TWI687732B (zh) | 三片式紅外線單波長投影鏡片組 | |
TWI702417B (zh) | 五片式紅外線單焦點鏡片組 | |
CN113640940A (zh) | 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 | |
TWI609196B (zh) |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 |
TWI742822B (zh) | 四片式紅外投影鏡片組 | |
TWI634361B (zh) |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