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2259B - 電信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信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92259B TWI692259B TW104120574A TW104120574A TWI692259B TW I692259 B TWI692259 B TW I692259B TW 104120574 A TW104120574 A TW 104120574A TW 104120574 A TW104120574 A TW 104120574A TW I692259 B TWI692259 B TW I69225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ownlink carrier
- measurement
- evaluation
- carrier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6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122315 Poli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50 conventional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159 Rat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435 S2 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操作終端裝置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決定應自一開始時間開始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自該開始時間開始的一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之諸如參考信號接收功率等的一參數之測量。也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然後藉由考慮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二者,而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該終端裝置根據該評估的結果而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Description
本發明之揭露係有關行動通訊網路及使用行動通訊網路傳送資料之方法、行動通訊網路之基礎結構設備、經由行動通訊網路而傳送資料之通訊裝置、以及經由行動通訊網路之通訊方法。
本說明書中提供的"背景"說明是為了大致呈現本發明揭示之情境。本發明列名的發明人在本背景一節的範圍中述及的工作、以及在提出申請時不得以任何方式被視為先前技術的本說明之觀點都將不被顯性地或隱性地認作為與本發明對立的先前技術。
在無線電信的領域中習知將無線電頻譜的一些區段指定給不同的行動網路營運商(Mobile Network Operator;簡稱MNO),以供其經由執照而獨佔使用。一執照通常將可部署一行動通訊網路(例如,GSM、WCDMA/HSPA、LTE/LTE-A)之射頻頻譜的一預定部分在若干年的期間中授予一MNO獨佔使用。此種授權方法
可有助於保證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簡稱QoS),且將對無線電資源及移動性的控制提供給營運商。營運商尤其可得到某種程度的保證:其他無線電服務不應干擾已指定給該營運商的無線電資源,且該營運商在執照條件的限制內可獨佔地控制該營運商在網路中部署的任一無線電技術。因此,主要被設計成使用已授權由一無線電信系統獨佔使用的無線電資源而操作之該無線電信系統,可在某種程度的中央控制及協調下操作,而有助於最有效率地利用可用的無線電資源。此種無線電信系統也可根據標準規格而在內部管理干擾,這是因為執照使其對外部干擾源有良好的免疫力。經由對相關無線電標準的遵守而管理在一MNO的執照頻帶(licensed band)上部署之不同的裝置的共存。執照頻譜現今通常經由政府機構的拍賣而被指定給營運商,但是也仍然使用所謂的"審議制釋照"("beauty contest")。
在無線電信的領域中也習知可用的無線電頻譜的一些區段仍然是免執照的。諸如Wi-Fi、藍牙、及其他非第三代行動通訊合作計劃(3GPP)無線電存取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y;簡稱RAT)等的一些不同的技術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自由地使用免執照的(無需執照的)無線電頻譜。通常由諸如針對2.4GHz ISM頻帶之FCC Part 15規則等的技術法規要求規定使用免執照頻帶的裝置之操作參數。免執照頻帶上部署之不同的裝置的共存通常缺少中央協調及控制,且因而通常係根據此類技術規則及各
種禮貌協定。
諸如長程演進計畫(LTE)等的被設計在執照無線電頻譜上操作的無線電信系統技術之使用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不論是在無線電信技術的既定用途之越來越多的使用以及在導入諸如機器類型通訊(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簡稱MTC)的開發中領域之新用途都是如此。為了有助於提供更多的頻寬以支援此類無線電信技術的越來越多之使用,最近已提議將免執照的無線電頻譜資源用於支援有執照的無線電頻譜上的操作。
然而,與有執照的頻譜對比之下,不同的技術或使用相同技術之不同的網路都可共享及使用免執照頻譜,沒有任何協調/中央控制可提供對諸如干擾的防止。因此,在免執照頻譜中使用無線技術時,可能容易遭遇不可預料的干擾,且無法保證頻譜資源,亦即,無法盡可能地進行無線連接。在免執照頻譜中使用無線技術的另一觀點在於:通常將無法連續地取得用於支援在一免執照頻譜中操作的一無線載波上的通訊之資源。相反地,預期利用該免執照頻帶的無線電信網路將機運性方式支援該免執照頻譜中之載波,意即:當該網路能夠使用該等資源時,例如藉由考慮相關的資源何時未被其他系統使用,及/或考慮與該免執照頻帶的使用相關聯之公平性/禮貌協定。因此,可預期在與該免執照頻帶中操作的一載波相關聯的通訊將以一種較頻繁且無法預測之方式被接通及斷開(被啟動及停止啟動)。亦即,可預期在該免執照頻帶中之載波的操作將
是斷斷續續的。此即意指:可預期通常被設計成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連續取得的有執照無線電資源而操作之諸如LTE等的無線網路技術需要修正型方法,以便使其能夠有效率地使用免執照無線電資源,且尤其是能夠與可能同時在免執照頻帶中操作之其他無線電存取技術可靠且公平地共存。縱然在免執照頻帶上的操作導致對無線電信系統的新挑戰,仍然希望在免執照頻帶上的操作廣泛地遵循在有執照頻帶上的操作之基本原則,以便有助於控制實施及標準化成本,且亦促進能夠或無法利用該免執照頻帶的無線電信系統中之終端裝置的共存。
因此,以一種適於在免執照頻帶中操作(亦即,無法獨佔且連續地地使用至少某些相關的無線電資源)的方式部署主要被設計成在有執照頻帶中操作(亦即,基本上獨佔且連續地使用相關的無線電資源)的一行動無線電存取技術系統引起了新的技術挑戰。
根據本發明揭露的一態樣,提供了一種操作終端裝置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決定應自一開始時間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自該開始時間開始的一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一參數之測量;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
以及藉由考慮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以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二者,而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根據本發明揭露的另一態樣,提供了一種被配置成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終端裝置,其中該終端裝置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及一收發器單元,該控制器單元及該收發器單元被配置成一起操作而執行下列步驟:決定應自一開始時間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自該開始時間開始的一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一參數之測量;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以及藉由考慮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以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二者,而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根據本發明揭露的一態樣,提供了一種用於被配置成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終端裝置之電路,其中該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及一收發器元件,該控制器元件及該收發器元件被配置成一起操作而執行下列步驟:決定應自一開始時間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自該開始時間開始的一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一參數之測量;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以及藉由考
慮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以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二者,而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最後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了進一步的各別態樣及特徵。
利用一般性介紹提供了前文之段落,且前文之段落的用意不是限制最後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配合各附圖而參閱下文之實施方式,將可對所述之實施例以及進一步之優點有最佳的了解。
100‧‧‧網路
101,404‧‧‧基地台
102‧‧‧核心網路
103‧‧‧覆蓋區
104‧‧‧終端裝置
201‧‧‧LTE下行鏈路無線訊框
340,341,342,343‧‧‧資源分配
300‧‧‧控制區
310‧‧‧中央頻帶
400‧‧‧電信系統
402‧‧‧核心網路部分
406‧‧‧第一終端裝置
408‧‧‧第二終端裝置
416‧‧‧無線存取裝置
418,422‧‧‧無線電鏈路
420‧‧‧藍牙裝置
404a,406a,408a‧‧‧收發器單元
404b,406b,408b‧‧‧控制器單元
410,412‧‧‧無線電通訊鏈路
若以與各附圖有關之方式參閱前文中之實施方式,將可因更佳地理解而易於更完整地了解本發明的揭露以及許多伴隨的優點,在該等附圖中,相像的參考編號標出所有數個圖式中之相同的或對應的部分,且其中:第1圖提供了一行動電信系統的一例子之一示意圖;第2圖提供了一LTE無線訊框之一示意圖;第3圖提供了一LTE下行鏈路無線子訊框的一例子之一示意圖;第4圖以示意圖示出根據本發明揭露的一實施例之一無線電信系統;第5圖以示意圖示出與在一傳統的基於LTE的無線電信系統中之測量報告有關的由一終端裝置執行之測量以及一些相關聯的時序;
第6圖是根據本發明揭露的某些實施例而操作的一基地台與一終端裝置間之通訊之一信令梯形圖;以及第7至9圖以示意圖示出與根據本發明揭露的各實施例之測量報告有關的由一終端裝置執行之測量以及一些相關聯的時序。
第1圖提供了根據LTE原則而操作且可適於實施將於下文中進一步說明的本發明揭露的實施例之一行動電信網路/系統100之某些基本功能之一示意圖。第1圖之各種元件及其各別的操作模式是習知的,且在3GPP(RTM)機構管理的相關標準中被界定,而且也在諸如Holma H.及Toskala A的著作〔1〕等的與本發明主題有關的許多書籍中述及。我們應可了解:可根據任何已知的技術(例如,根據相關的標準)實施下文中並未特別說明的電信網路之操作觀點。
網路100包含被連接到一核心網路102之複數個基地台101。每一基地台提供一覆蓋區103(亦即,一細胞),可在該覆蓋區103內將資料傳送進及出終端裝置104。經由一無線電下行鏈路將資料自基地台101傳輸到其各別覆蓋區103內之終端裝置104。經由一無線電上行鏈路將資料自終端裝置104傳輸到基地台101。核心網路102經由該等各別的基地台101將資料傳送進及出終端裝置104,且提供諸如鑑別、行動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及計費(Charging)等的功能。終端裝置亦可被稱為行動台、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簡稱UE)、用戶終端、行動無線電、及通訊裝置等的術語。係為網路基礎結構設備的一例子之基地台亦可被稱為收發器台、及NodeB/eNodeB等的術語。
諸如根據3GPP界定的長程演進計畫(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LTE)架構而配置的那些行動電信系統等的行動電信系統將基於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odulation;簡稱OFDM)的介面用於無線電下行鏈路(所謂的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FDMA)),且將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SC-FDMA)方案用於無線電上行鏈路。第2圖示出一基於OFDM的LTE下行鏈路無線訊框201之一示意圖。自一LTE基地台(被稱為增強型節點B)傳輸該LTE下行鏈路無線訊框,且該無線訊框持續10毫秒。該下行鏈路無線訊框包含十個子訊框(subframe),且每一子訊框持續1毫秒。在該LTE訊框的第一及第六子訊框中傳輸一主同步信號(Primary Synchronisation Signal;簡稱PSS)及一次同步信號(Secondary Synchronisation Signal;簡稱SSS)。在該LTE訊框的第一子訊框中傳輸一實體廣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簡稱PBCH)。
第3圖是示出一例示的傳統下行鏈路LTE子訊框的結構之一柵格之一示意圖。該子訊框包含在1毫秒的期間
中被傳輸之預定數目的符號。每一符號包含在下行鏈路無線電載波的頻寬中分佈之預定數目的正交副載波。
第3圖所示之例示子訊框包含14符號以及分佈在授權給網路100的營運商使用的一個20MHz頻寬中之1200個副載波,且該例子是一訊框中之第一子訊框(因此,其包含PBCH)。用於LTE中之傳輸的實體資源的最小分配是包含經由一子訊框傳輸的十二個副載波之一資源區塊。為了顧及清晰,在第3圖中,並未示出每一個別的資源單位,而是該子訊框柵格中之每一個別的框對應於在一符號上傳輸的十二個副載波。
第3圖以影線示出四個LTE終端之資源分配340、341、342、343。例如,一第一LTE終端(UE 1)的資源分配342延伸到五個含有十二個副載波的區塊(亦即,60個副載波),一第二LTE終端(UE 2)的資源分配343延伸到六個含有十二個副載波的區塊(亦即,72個副載波),其他依此類推。
可在包含該子訊框的前"n"個符號的該子訊框之一控制區300(如第3圖中之點狀影線所示)中傳輸控制通道資料,其中"n"在3MHz或更大的通道頻寬時可在一與三個符號之間變動,且其中"n"在1.4MHz的通道頻寬時可在二與四個符號之間變動。為了提供一具體的例子,下文之說明係有關具有3MHz或更大的通道頻寬之主載波,因而"n"的最大值將是3(如同第3圖之例子)。在控制區300中傳輸的資料包括在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簡稱PDCCH)、實體控制格式指示通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簡稱PCFICH)、及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簡稱PHICH)上傳輸的資料。這些通道傳輸實體層控制資訊。亦可在或可替代地在該子訊框的包含時間實質上等於該子訊框的持續時間或實質上等於該子訊框在該等"n"的符號之後剩餘的持續時間的一些副載波之一第二區中傳輸控制通道資料。在增強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簡稱EPDCCH)上傳輸在該第二區中傳輸的資料。該通道傳輸在其他實體層控制通道上傳輸的實體層控制資訊之外的實體層控制資訊。
PDCCH及EPDCCH含有用於指示該子訊框的哪些副載波已被分配給特定的終端(或所有的終端、或子集的終端)之控制資料。該控制資料可被稱為實體層控制信令/資料。因此,在第3圖所示的該子訊框的控制區300中傳輸的PDCCH及/或EPDCCH資料將指示:已將參考編號342所識別的資源區塊分配給UE1,已將參考編號343所識別的資源區塊分配給UE2,其他依此類推。
PCFICH含有用於指示該控制區的大小(亦即,在3MHz或更大的通道頻寬時的一與三個之間的符號,以及在1.4MHz的通道頻寬時的二與四個之間的符號)之控制資料。
PHICH含有用於指示該網路是否已成功地接收到先前被傳輸的上行鏈路資料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quest;簡稱HARQ)。
該時間-頻率資源(time-frequency resource)柵格的一中央頻帶310中之符號被用於傳輸包括主同步信號(PSS)、次同步信號(SSS)、及實體廣播通道(PBCH)的資訊。該中央頻帶310的寬度通常是72個副載波(對應於1.08MHz的傳輸頻寬)。該PSS及SSS是一旦被偵測到就可讓LTE終端裝置實現訊框同步且決定傳輸下行鏈路信號的增強型節點B的實體層細胞識別碼之同步信號。與細胞有關的PBCH載波資訊包含一主要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簡稱MIB),該MIB包括被LTE終端用於正確地接入該載波之參數。可在該子訊框的其他資源單位中傳輸被傳輸到亦可被稱為下行鏈路資料通道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簡稱PDSCH)上的終端之資料。一般而言,PDSCH傳送用戶平面(user-plane)資料及非實體層控制平面(control-plane)資料(例如,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簡稱RRC)及非接入層(Non Access Stratum;簡稱NAS)信令)之一組合。在PDSCH上傳送的該用戶平面資料及非實體層控制平面資料可被稱為較高層資料(亦即,與高於實體層的一層相關聯之資料)。
第3圖也示出含有系統資訊且延伸到一R344頻寬之
一PDSCH區。傳統的LTE子訊框也將包含第3圖中為了顧及清晰而未示出的參考信號。
一LTE通道中之副載波的數目可根據傳輸網路的組態而改變。此種變化通常是自1.4MHz通道頻寬內包含的72個副載波至20MHz通道頻寬內包含的1200個副載波(如第3圖的示意圖所示)。如此項技術中習知的,在PDCCH、PCFICH、及PHICH上傳輸的資料通常被分佈在該子訊框的整個頻寬中之該等副載波,以便提供頻率分集(frequency diversity)。
傳統上使用已授權給網路100的營運商獨佔使用之無線電資源進行基地台101與終端裝置104間之通訊。這些有執照無線電資源將只是整體無線電頻譜的一部分。網路100的環境內之其他裝置可使用其他無線電資源進行無線通訊。例如,一不同的營運商之網路可使用已授權給該不同的營運商使用之不同的無線電資源在相同的地理區內操作。其他裝置可使用一免執照無線電頻帶(例如,使用WiFi或藍牙技術)中之其他無線電資源操作。
如前文所述,已提出:可使用無線電頻譜的一免執照部分(亦即,無線電頻譜的免執照部分是該無線電信網路沒有獨佔使用權而是與其他存取技術及/或其他無線電信網路共享的一部分)中之無線電資源支援使用該無線電頻譜的一有執照部分之一無線電信網路。尤其已提出:可使用基於載波聚合之技術,以便可配合有執照無線電資源而使用免執照無線電資源。
在本質上,載波聚合可使用一個以上的載波進行一基地台與一終端裝置間之通訊。此種方式可比只使用一種載波時增加一基地台與一終端裝置之間可實現的最大資料速率,且可有助於能夠更有效率且更有成效地使用零碎的頻譜。被聚合的個別載波通常被稱為成分載波(或有時被簡稱為成分)。在LTE的環境中,在該標準的第10版中導入了載波聚合。根據基於LTE的系統中之現有載波聚合標準,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的每一鏈路中,可聚合多達五個成分載波。該等成分載波無須相互連續,且可具有對應於任何LTE規定值(1.4MHz、3MHz、5MHz、10MHz、15MHz、及20MHz)之一系統頻寬,因可使總頻寬高達100MHz。當然,我們應可了解:上述情況只是特定載波聚合實施方式的一個例子,且其他的實施方式可容許不同的成分載波數目及/或頻寬。
可在相關的標準文件中找到與在基於LTE的無線電信系統的環境中之載波聚合操作有關的進一步資訊,這些相關的標準文件之例子包括:ETSI TS 136 211 V11.5.0(2014-01)/3GPP TS 36.211 version 11.5.0 Release 11〔2〕、ETSI TS 136 212 V11.4.0(2014-01)/3GPP TS 36.212 version 11.4.0 Release 11〔3〕;ETSI TS 136 213 V11.6.0(2014-03)/3GPP TS 36.213 version 11.6.0 Release 11〔4〕;ETSI TS 136 321 V11.5.0(2014-03)/3GPP TS 36.321 version 11.5.0 Release 11〔5〕;以及ETSI TS 136 331 V11.7.0(2014-03)/3GPP TS 36.331
version 11.7.0 Release 11〔6〕。
根據基於LTE的系統的環境中被用於載波聚合之術語及實施方式,如果一細胞是在一終端裝置的連接建立期間被初始配置的細胞,則該細胞被表示為該終端裝置的"主細胞"(primary cell)或Pcell。因此,該主細胞處置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建立/重新建立。該主細胞係與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及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CoC)相關聯。在本說明書中,這些成分載波有時可被稱為主成分載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在該Pcell上的初始連接建立之後被配置給該終端裝置使用的一細胞被稱為"次細胞"(secondary cell)或Scell。因此,在連接建立之後配置該等次細胞,以便提供額外的無線電資源。在本說明書中,與Scell相關聯的該等載波有時可被稱為次成分載波(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因為在LTE中,多達五個成分載波可被聚合,所以多達四個Scell(與多達四個次成分載波對應地相關聯之多達四個Scell)可被配置成與主細胞(與主成分載波相關聯之主細胞)聚合。一Scell可能無法同時有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及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且在每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的第二類系統資訊區塊(SIB2)中以信令通知上行鏈路成分載波與下行鏈路成分載波間之關聯性。該主細胞支援下行鏈路上的PDCCH及PDSCH、以及上行鏈路上的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而該一或多個次細胞支援下行鏈路上的
PDCCH及PDSCH、以及上行鏈路上的PUSCH,但是不支援PUCCH。在Pcell上處置測量及移動性程序,且不得停止啟動Pcell。可根據諸如流量需求而經由被傳送到終端裝置之媒體存取控制(MAC)信令而動態地啟動及停止啟動該一或多個Scell。如果該終端裝置在一臨界時間期間中並未接收到一終端裝置的一Scell上之任何傳輸資源分配,則亦可自動地停止啟動該Scell(時間到期之情況)。
現在將說明根據現行標準的載波聚合的一基於LTE的實施例之實體層控制信令之一些觀點。
每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有下列正常的LTE控制通道:(E)PDCCH、PCFICH、及PHICH。然而,載波聚合引進PDCCH上的跨載波排程(Cross-Carrier Scheduling;簡稱XCS)之可能性。為了支援跨載波排程,PDCCH上的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簡稱DCI)包含一載波指示欄位(Carrier Indicator Field;簡稱CIF),該CIF包含用於指示該PDCCH訊息適用於哪一成分載波之三個位元。如果沒有CIF,則將該PDCCH視為應用於被用於接收該PDCCH之載波。提供跨載波排程的一動機在於重疊的巨細胞(macro cell)及小型細胞(small cell)可在相同的頻帶中操作載波聚合之異質網路(heterogeneous network;簡稱het-net)情況。可使巨細胞在高傳輸功率(以便提供遍及巨細胞上的覆蓋)下在一成分載波上傳輸其PDCCH信
令,同時使該等小型細胞將一替代的成分載波用於其PDCCH排程,而減輕各別的巨細胞與小型細胞PDCCH信令間之干擾效應。
該控制區支援在成分載波之間PDCCH的大小(亦即,OFDM符號之數目)可以是不同的,因而該等成分載波可承載不同的PCFICH值。然而,異質網路實施例中控制區的潛在干擾可意指:無法在特定的成分載波上將PCFICH解碼。因此,現有的LTE標準容許每一成分承載半靜態指示,指示在每一子訊框中採用哪一OFDM符號PDSCH將被認為開始。如果較少的OFDM符號實際被用於該控制區,則未被使用的/備用的OFDM符號可被用於至由於將對實際PCFICH解碼而並未被跨載波排程的終端裝置之PDSCH傳輸。如果較多的OFDM符號實際被用於該控制區,則將有被跨載波排程的終端裝置之某種程度的效能降低。
在用於傳送含有與PHICH信令有關的PUSCH分配的PDCCH信令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傳送該PHICH信令。因此,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可承載一個以上的成分載波之PHICH。
在上行鏈路中,不會因載波聚合的導入而改變PUSCH的基本操作。然而,導入了一種支援多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的確認信令(肯定的確認/否定的確認(ACK/NACK)信令)的傳送之新的PUCCH格式(格式3),且對格式1b作了某些改變,以便增加其可承載的
ACK/NACK位元之數目。
在現行基於LTE的載波聚合情況中,於使用相同的實體層細胞識別碼(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簡稱PCI)之所有成分載波上傳輸主同步信號及次同步信號(PSS及SSS),且各成分載波都是相互同步。此種方式可有助於搜尋程序。Pcell處置與安全及系統資訊(System Information;簡稱SI)有關的問題。尤其在啟動一Scell時,Pcell使用專用的RRC信令將該Scell的相關SI傳送到終端裝置。如果與一Scell有關的系統資訊改變了,則以Pcell RRC信令(在一RRC訊息中)釋放且重新加入該Scell。使用一修正型交遞程序處置由於諸如Pcell頻寬中之通道品質的長期擾動而造成的Pcell改變。來源Pcell將所有相關的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簡稱CA)資訊傳送到目標Pcell,使終端裝置可於交遞完成時開始使用所有被指定的成分載波。
主要在一終端裝置之Pcell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處置隨機接入程序,但是某些競爭解決信令可被跨載波排程到另一服務細胞(亦即,一Scell)。
如前文所述,載波聚合是一種在主要被設計成使用有執照無線電頻譜的無線通訊網路中利用免執照無線電頻譜資源之方法。概括而言,可將一基於載波聚合之方法用於配置且操作已被授權給一無線電信網路使用的無線電頻譜的一區段內之一第一成分載波(例如,與以LTE術語表示的一Pcell相關聯的一主成分載波),且亦將該方法用
於配置且操作該無線電頻譜的一免執照區段中之一或多個另外的成分載波(例如,與以LTE術語表示的一Scell相關聯的一次成分載波)。在該無線電頻譜的該免執照區段中操作之該一或多個次成分載波可在可取得免執照無線電資源時利用該等免執照無線電資源,而以機運性之方式執行。也可以有為了限制特定營運商可利用免執照無線電資源的程度而作的規定,例如,可藉由界定可被稱為禮貌協定之規定。
雖然習知的載波聚合方案可連同有執照無線電頻譜資源而構成使用免執照無線電頻譜資源(或其他形式的共享無線電資源)的一基礎,但是對習知載波聚合技術的一些修改也可以是有助於將效能最佳化之方法。這是因為與已授權給特定無線應用系統使用的無線電頻譜區段內可能出現的情況相比時,免執照無線電頻譜中之無線電干擾可預期會有較寬範圍的未知且不可預料之時間及頻率變化。對於根據諸如LTE-A等的特定技術而操作之特定無線電信系統而言,免執照無線電頻譜中之干擾可能起因於使用相同技術操作的其他系統、或根據諸如Wi-Fi或藍牙等的不同的技術而操作之系統。
第4圖以示意圖示出根據本發明揭露的一實施例之一電信系統400。該例子中之電信系統400係廣義地基於一LTE-A類型架構。因為電信系統400的操作之許多觀點是標準的且習知的,所以為了顧及簡潔,將不在本說明書中予以詳細說明。可根據任何已知的技術(例如,根據既定
的LTE標準及其已知的變形)實施並未在本說明書中具體說明的電信系統400之操作觀點。
電信系統400包含被耦合到一無線電網路部分的一核心網路部分(演進型封包部分)402。該無線電網路部分包含一基地台(演進型節點B(evolved-NodeB)404、一第一終端裝置406及一第二終端裝置408。當然,我們應可了解:實際上,該無線電網路部分可包含用於服務跨越各通訊細胞的大量通訊裝置之複數個基地台。然而,為了顧及簡化,第4圖中只示出一單一基地台及兩個終端裝置。
第4圖中也示出可操作而以無線方式相互通訊且係在電信系統400的無線電環境內操作的某些其他裝置,但是這些其他裝置不是電信系統400本身的一部分。尤其有一對無線存取裝置416經由根據一Wi-Fi標準而操作之無線電鏈路418相互通訊,且有一對藍牙裝置420經由根據一藍牙標準而操作之無線電鏈路422相互通訊。這些裝置代表電信系統400的潛在無線電干擾源及資源競爭者。我們應可了解:實際上,通常將有在無線電信系統400的無線電環境中操作之更多的此種裝置,且第4圖中為了簡化只示出兩對裝置416、418。
如同傳統的行動無線電網路,終端裝置406、408被配置成以無線方式傳送資料進出基地台(收發器台)404。該基地台然後在通訊上被連接到該核心網路部分中之一服務閘道器(Serving Gateway;簡稱S-GW)(圖中
未示出),該S-GW被配置成執行將行動通訊服務經由基地台404傳送到電信系統400中之該等終端裝置且管理該等行動通訊服務。為了維持行動管理及連接,核心網路部分402亦包含一行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圖中未示出),該行動管理實體根據一本籍用戶伺服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簡稱HSS)中儲存之用戶資訊而管理與在該通訊系統中操作的終端裝置406、408間之增強型封包服務(Enhanced Packet Service;簡稱EPS)連接。該核心網路中之其他網路組件(圖中為了簡化也未示出)包括一策略計費及資源功能(Policy Charging and Resource Function;簡稱PCRF)、以及用於提供自核心網路部分402至諸如網際網路等的一外部封包資料網路的連接之一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簡稱PDN-GW)。如前文所述,除了為了提供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揭露的實施例之功能而修改的部分之外,第4圖所示的通訊系統400的各種元件之操作可以是廣義上傳統的。
根據本發明揭露之實施例,終端裝置406、408分別包含用於傳輸及接收無線信號之一收發器單元406a、408a、以及被配置成控制各別裝置406、408的操作之一控制器單元406b、408b。該等各別的控制器單元406b、408b可分別包含一處理器單元,該處理器單元適於使用傳統的編程/配置技術而被配置成/被編程成將本發明所述的所需功能提供給無線電信系統中之設備。為了易於圖
示,第4圖中將每一終端裝置406、408之各別的收發器單元406a、408a以及控制器單元406b、408b以示意圖示出為獨立的元件。然而,我們應可了解: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例如,使用單一被適當編程的一般用途電腦,或使用被適當配置的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或將複數個離散電路/處理元件用於提供具有所需功能的不同元件)將這些單元之功能提供給每一通訊裝置。我們應可了解:終端裝置406、408通常將根據既定的無線電信技術而包含與其操作功能相關聯之各種其他元件(例如,電源、以及或有的用戶介面等的其他元件)。
這在無線電信的領域中變得普遍,終端裝置除了支援細胞/行動電信功能之外,還可支援Wi-Fi及藍牙功能。因此,各別終端裝置的收發器單元406a、408a可包含可根據不同的無線通訊操作標準而操作之功能模組。例如,該等終端裝置之收發器單元可分別包含用於根據一基於LTE的操作標準而支援無線通訊之一LTE收發器模組、用於根據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操作標準(例如,一Wi-Fi標準)而支援無線通訊之一WLAN收發器模組、以及用於根據一藍牙操作標準而支援無線通訊之一藍牙收發器模組。可根據傳統的技術提供該等不同的收發器模組之基礎功能。例如,終端裝置可以有用於提供每一收發器模組的功能之個別的硬體元件,或者,終端裝置可包含可被配置成提供多個收發器模組的某些或所有功能之至少一些硬體元件。因此,本發明中假定第4圖所示之終端裝置
406、408的收發器單元406a、408a根據傳統的無線通訊技術而提供一LTE收發器模組、一Wi-Fi收發器模組、及一藍牙收發器模組之功能。
基地台404包含用於傳輸及接收無線信號之一收發器單元404a、以及被配置成控制基地台404之一控制器單元404b。控制器單元404b可包含一處理器單元,該處理器單元適於使用傳統的編程/配置技術而被配置成/被編程成將本發明所述的所需功能提供給無線電信系統中之設備。為了易於圖示,第4圖中將收發器單元404a及控制器單元404b以示意圖示出為個別的元件。然而,我們應可了解: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例如,使用單一被適當編程的一般用途電腦,或使用被適當配置的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或將複數個離散電路/處理元件用於提供具有所需功能的不同元件)提供這些單元之功能。我們應可了解:基地台404通常將包含與其操作功能相關聯之各種其他元件。例如,基地台404通常將包含負責將通訊排程之一排程實體。控制器單元404b可諸如包含該排程實體之功能。
因此,基地台404被配置成經由各別的第一及第二無線電通訊鏈路410、412而執行與第一及第二終端裝置406、408間之資料通訊。無線電信系統400支援一載波聚合操作模式,其中第一及第二無線電通訊鏈路410、412分別包含由多個成分載波提供的一無線存取介面。例如,每一無線電通訊鏈路可包含一主成分載波及一或多個
次成分載波。此外,假定構成根據本發明揭露的該實施例之無線電信系統400之該等元件支援一免執照頻譜模式中之載波聚合。在該免執照頻譜模式中,基地台使用在已授權給該無線電信系統使用的一第一頻帶內的無線電資源上操作之一主成分載波以及在並未授權給該無線電信系統獨佔使用的一第二頻帶內的無線電資源上操作之一或多個次成分載波與終端裝置通訊。該第一頻帶於本說明書中有時可被稱為有執照頻帶,且該第二頻帶於本說明書中有時可被稱為免執照(U)頻帶。在諸如第4圖所示的一基於LTE之無線電信系統之環境中,該免執照頻帶中之操作可被稱為LTE-U操作模式。該第一(有執照)頻帶可被稱為LTE頻帶(或更具體地被稱為LTE-A頻帶),且該第二(免執照)頻帶可被稱為LTE-U頻帶。該LTE-U頻帶上的資源可被稱為U資源。能夠利用U資源的終端裝置可被稱為U終端裝置(或U-UE)。更一般性而言,本說明書中可將限定符"U"用於便利地識別與免執照頻帶有關的操作。以此種方式將免執照資源用於支援無線電信系統中之通訊亦可被稱為輔助授權接入(Licensed Assisted Access;簡稱LAA)。
我們應可了解:根據本發明揭露之實施例而對載波聚合技術的使用以及對免執照頻譜資源(亦即,其他裝置可在沒有中央協調之情形下使用的資源)可大致基於前文中提出的諸如前文所述之此類操作模式的原則,但是經過本說明書所述的修改,以便提供根據本發明揭露的實施例之
額外功能。因此,可根據已知的技術實施本說明書中並未詳細說明的載波聚合及免執照頻譜操作之觀點。
現在將說明根據本發明揭露的某些實施例的第4圖所示無線電信網路400之操作模式。假定這些實施例的一般情況是:能夠執行載波聚合的終端裝置正在LTE-A(主)細胞中正常地操作,且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執行與基地台正在用於次(LTE-U)載波的頻率資源有關之測量報告。該基地台因而可諸如於決定該終端裝置是否應利用該次載波時,考慮到該測量報告。一般而言,一旦基地台自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原則操作之終端裝置接收到測量報告之後,可根據傳統的技術在該基地台上進行對該測量臨界值的後續處理以及相關的決定(亦即,與是否應在該次載波上支援該終端裝置有關的決定)。因此,LTE-A載波將Pcell提供給該終端裝置,且提供了具有LTE-U資源支援的Scell,該終端裝置有可能使用該Scell,且以與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提供該Scell的測量報告有關之方式使用該Scell。我們應可了解:亦可根據傳統的載波聚合技術而將LTE-A資源用於提供與一或多個另外的Scell相關聯之成分載波。例如,就參照第4圖所述之例子而言,自相同的基地台404進行有執照頻帶中之LTE-A傳輸以及免執照頻帶中之LTE-U傳輸,且因而進行對應的Pcell以及一或多個Scell中之傳輸,但是在其他實施例中不一定是上述的情形。一般可配合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簡稱TDD)或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簡
稱FDD)訊框結構而利用該LTE-U載波。然而,目前對免執照頻譜的某些區段的使用之某些法規限制之結果意指:TDD操作或只有下行鏈路的FDD操作更像是(或至少目前更像是)一種部署方案(deployment scenario)。
測量報告是無線電信系統的一制定得很完善之一觀點。例如,在與一服務基地台相關聯的一細胞中操作之一終端裝置可被配置成:測量鄰近細胞的信號傳送特性,且將對應的測量報告傳輸回其服務基地台(該終端裝置目前被連接到的基地台/細胞)。該基地台然後可將該資訊用於決定如何可在該無線電信系統中以最佳的方式支援該終端裝置。例如,如果經由一終端裝置處於其檢視到一鄰近基地台的較高信號品質/功率的情況之該終端裝置的測量報告通知該服務基地台,則該服務基地台可決定將該終端裝置交遞到該鄰近基地台。
已認知到:將終端裝置被配置成提供與其可偵測的不同載波有關之定期測量報告將導致信令傳送的增加,因而就系統效率觀點而論可能是不希望見到的。因此,已知終端裝置將進行可構成測量報告的基礎之測量,但是終端裝置只有在該等測量符合某些準則時才傳輸測量報告。例如,在將測量報告自一終端裝置傳輸到一服務基地台而協助該服務基地台決定是否應將該終端裝置交遞到一鄰近基地台之情況中,該終端裝置可被配置成只傳輸與自鄰近基地台接收的符合諸如功率或品質上的一最小臨界值的信令有關之測量報告。換言之,該終端裝置不需要提供與自鄰
近基地台接收的不符合一最低要求的信令有關之測量報告。
已知基地台傳輸參考符號而可讓終端裝置建立與來自該基地台的傳輸相關聯的無線電通道狀況之特性。在一LTE環境中,被用來作為測量報告的一基礎之一特定特性是參考符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ymbol Received Power;簡稱RSRP),但是其他的無線電信系統中使用類似的及對應的特性,且更一般性而言,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的各種不同觀點有關之各種不同的參數可能由測量報告決定。例如,在本發明所述的測量報告之環境中,諸如在一LTE環境中,可被用於取代RSRP的或在RSRP之外額外被使用的另一參數是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簡稱RSRQ)。
被與一第一細胞相關聯的一載波服務之一終端裝置可因而被配置成:測量與其(目前)並未接受服務的一第二細胞相關聯之RSRP,且在對該第二細胞/載波執行的RSRP測量符合一或多個預定準則時,將對應的測量報告傳輸到支援該第一細胞中之通訊的網路基礎結構設備。該第一細胞(及對應的第一載波)有時可被稱為服務細胞(服務載波),且該第二細胞(及對應的第二載波)有時可被稱為鄰近細胞(鄰近載波)。該術語反映了:當終端裝置在各別的細胞之間移動時,由於諸如與該等細胞相關聯的無線電狀況改變,而經常將測量報告用於決定是否應將一終端裝置自其現行細胞交遞到一鄰近細胞。然而,我
們應可了解:本說明書為了便利而使用該術語,且不應將該術語詮釋為需要與不同的細胞/載波相關聯的覆蓋間之任何特定地理關係。尤其在諸如利用免執照無線電資源(亦即,LTE-U操作)的一載波聚合環境中,我們應可了解:主(服務)細胞及次(鄰近)細胞之地理範圍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且可能完全)相互重疊。
第5圖是在一服務細胞中操作的一終端裝置為了支援基於LTE的無線電信系統中之測量報告而執行的與次細胞相關聯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之RSRP測量、以及傳統LTE類型測量報告的一些對應的時序之示意圖。
該終端裝置根據傳統的技術而以時間函數之方式執行RSRP測量。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如果該等RSRP測量在至少被稱為觸發時間(Time-To-Trigger;簡稱TTT)的最小時間期間中持續超過一預定的臨界值T,則將一測量報告傳輸到該基地台。因此,如第5圖的示意圖所示,在時間t-start之前,該等RSRP測量低於該臨界值T。因此,該終端裝置並未被觸發將與該等測量有關的一測量報告傳輸到其服務基地台。然而,在時間t-start時,該終端裝置識別:該RSRP測量已上升到高於該臨界值T。因而觸發該終端裝置開始執行可被稱為測量事件評估之一評估。因此,該終端裝置繼續在對應於該預定觸發時間(TTT)的一持續時間(如第5圖的示意圖所示,該持續時間終止於t-end)中監視該等RSRP測量。如果自t-start至t-end的該等RSRP測量都超過該預定臨界值,則該終
端裝置實際上決定:自次細胞接收的信令之功率高到且持續到足以觸發一測量報告(一測量事件)。如果RSRP在整個測量事件評估期間並不維持高於該臨界值,則該終端裝置將自該評估而決定不應將一測量報告傳輸到該基地台(亦即,並未觸發一測量事件)。基本上,如果該圖式中以示意圖示出的對陰影線區的該等測量都符合相關的準則(亦即,該例子中之RSRP超過T),則觸發一測量事件,且傳送一對應的測量報告。
因此,無線電信系統中之傳統的測量報告通常依賴評估與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之被測量的參數(例如,RSRP)在自決定應進行測量事件評估時開始(可能因為該被測量的參數正好開始符合相關的準則)的一評估期間之持續時間(TTT)中是否符合一預定準則(例如,超過一臨界值)。
因此,為了總結一LTE環境中之現有的測量報告技術之一例子,計算含有參考符號的資源單位的所有功率之平均值,而在第1層(Layer 1;簡稱L1)上執行測量(例如,RSRP)。取一連續數目的樣本之平均值(例如,移動矩形波串平均(running boxcar average),而執行進一步的平均值計算,且該等平均值測量可被用於第3層(Layer 3;簡稱L3)上的測量事件評估。當開始一測量事件評估而諸如將各測量與一臨界值比較時,於第3層濾波之後的測量大於該臨界值時開始一觸發時間(TTT)計時器。如果該等經過濾波的測量在TTT的持續時間中
保持在大於該臨界值,則該事件視為被觸發,且傳送一測量報告。
發明人認知現有的測量事件評估方案在被應用到可能無法連續操作的細胞/載波的情況時(例如,在前文所述之LTE-U環境中)產生的一問題。發明人尤其認知:在此類情況中,與執行測量事件評估有關的載波在與測量事件評估相關聯的整個觸發時間期間中可能無法連續地操作。亦即,一旦終端裝置因為諸如被測量的參數超過與一特定測量事件相關聯的預定臨界值(同時可能考慮到可適用於根據傳統技術的測量事件之任何滯後現象(hysteresis))而已確定應執行測量事件評估之後,然後該載波可能在測量事件評估期間(亦即,TTT持續時間)的一部分中被關閉/停止啟動。此種情況將使該終端裝置無法傳輸任何測量報告,這是因為該測量事件評估將決定在充分的一段時間中不符合一或多個相關的無線電通道狀況準則。如果在相對快速的基礎上(例如,與測量評估期間TTT之數量級相同的或可能甚至比測量評估期間TTT更短的一時間標度)啟動且停止啟動與執行測量事件評估有關的載波,則該測量事件評估程序可能明顯地受挫。例如,在一LTE環境中,可以最長到約五秒的值來配置每一類型的報告事件之TTT持續時間。可預期在諸如LTE-U實施例等的某些情況中,載波可能無法在此種長度的時間中連續地操作。在此種情況中,終端裝置將永遠無法決定應傳送與TTT持續時間被設定為長於該載波的最大連
續傳輸時間的值的測量事件有關之測量報告。克服該問題的一種方法可能是減少相關的TTT時間。然而,此種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將取消為了諸如避免過於頻繁地觸發測量事件及相關聯的測量報告而能夠制定較長的TTT時間之優點。此種避免過於頻繁地觸發測量事件之方式在可能輕易且頻繁地滿足觸發一測量事件報告的相關準則之情況中可能是重要的。例如,在較快速移動的終端裝置通過較小的細胞外圍附近之情況中。考慮到這一點,發明人認知:在某些情況中,諸如在不連續傳輸載波的無線電信系統之環境中(例如,在可能選擇LTE-U操作之情況中),經過修改的測量事件評估程序可提供較佳的效能。
第6圖是根據用於提供LTE-U環境中之一經過修改的測量事件評估方法的本發明揭露的某些實施例的第4圖的示意圖所示的終端裝置(UE)406、408中之一終端裝置及基地台(eNB)404的操作模式之信令梯形示意圖。因此,第6圖所示之操作是在一無線電信系統內,其中基地台404支援在一第一頻帶(LTE-A頻帶)內的無線電資源上操作的連續操作之(與主細胞相關聯的)主成分載波、以及在一第二頻帶(LTE-U頻帶)內的無線電資源上操作的不連續操作之(與次細胞相關聯的)次成分載波。因此,如前文所述,採用該第一頻帶而對應於已授權給無線電信系統400的營運商專用之資源,反之,採用該第二頻帶而對應於其他無線通訊技術(在該例子中尤指Wi-Fi)共享之資源之資源。概括而言,諸如第6圖所示之方
法等的根據本發明揭露的某些實施例之方法係基於下列方案:一終端裝置決定應進行與與一特定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事件評估,且回應該裝置而在一測量評估期間取得一相關參數(例如,RSRP)之測量。此外,該終端裝置也確定該載波在該評估期間被傳輸之程度(例如,該載波被傳輸/未被傳輸的時間)。該終端裝置然後在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例如,服務基地台)時,考慮到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以及該下行鏈路載波在該評估期間被傳輸之程度。該終端裝置可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在該評估期間考慮載波的開啟及關閉時間,諸如將於下文中進一步說明。
第6圖所示之處理開始於步驟S1。假定該處理開始時,針對在主載波(Pcell)上之通訊而配置該基地台及終端裝置,其中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進行與該次載波(Scell)有關的通道狀況測量,且根據該等測量而於適當時傳輸測量報告。例如,該基地台於決定是否將該次載波用於與該終端裝置通訊(亦即,是否將該終端裝置配置成使用該次載波)時,可使用該測量報告。
在步驟S2中,該終端裝置決定應自一開始時間開始進行與該次載波有關的測量事件評估。在該例子中,假定該測量事件評估是與該次載波上的來自該基地台的傳輸的參考符號接收功率(RSRP)之測量有關。例如,該終端裝置決定該RSRP之測量已超過與一測量事件評估的觸發相關聯之一預定臨界值,而可根據傳統技術執行此方面的
操作。
在步驟S3中,該終端裝置測量與該次載波相關聯的無線電通道狀況有關之一參數,而如前文所述,該參數在本例子中是RSRP(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根據無線電信系統中之測量事件報告的已制定原則而使用其他的無線電通道狀況指標)。該終端裝置在自步驟S2中決定應進行該測量事件評估時開始之整個期間中測量RSRP。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評估期間可以是預定的且固定的(亦即,對應於傳統的LTE測量事件評估程序中使用之TTT),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該評估期間可以是可變的,且取決於該次載波在該評估期間被傳輸之程度。下文中將進一步說明這些方法之不同的例子。可根據無線電信系統中之傳統的測量報告技術而取得個別的測量。例如,該等測量可包含複數個測量之平均值(例如,使用諸如前文所述之第3層濾波)。
在步驟S4中,該終端裝置確定該下行鏈路載波在該評估期間被傳輸之程度。該終端裝置尤其確定該下行鏈路載波何時被傳輸以及該下行鏈路載波何時不被傳輸。有可執行該步驟的各種方式,且特定的方式對本發明的基本原理是不重要的。
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可將該無線電信系統配置成使該次載波(LTE-U載波)根據一預定排程而被開啟及關閉。可根據該無線電信系統之操作標準而預先界定該排程(開啟/關閉樣式),且/或可根據無線電信系統中用於
傳送載波配置資訊之既定技術而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令中界定該排程,例如,使用系統資訊區塊中之一新規定的資訊元素。然而,該方法的一潛在缺點是降低了基地台如何可迅速適應與用於支援LTE-U載波的無線電資源的可用性有關的變化狀況的彈性。
在另一例子中,該等終端裝置可被配置成:追蹤相關參數(亦即,此例子中之RSRP)的突然改變,而決定該LTE-U載波在該事件評估期間何時被傳輸。尤其預期RSRP的測量值在該載波被傳輸時通常將大於在該載波不被傳輸時的測量值。因此,如果該終端裝置識別RSRP的平均位準之突然轉變,則可將其視為已有了與該載波是否正在被傳輸有關的狀態改變之一指示。在另一例子中,該等終端裝置亦可被配置成:試圖將與該相關載波相關聯的信令解碼,且如果該終端裝置無法將該信令解碼,則可決定該載波並未正在被傳輸。在諸如該終端裝置本身試圖根據該終端裝置接收到或並未接收到信令而決定該載波正在被傳輸之程度這些方法等的方法中,可能會有下列的風險:該終端裝置注意到該載波並未正在被傳輸,且認為這是與不連續LTE-U操作相關聯的一開啟-關閉週期之一部分,而事實上,該載波可能真正是無法被該終端裝置偵測到(例如,因為該終端裝置已移動到該載波的覆蓋區之外)。為了避免在該載波事實上已不再可被該終端裝置使用時,該終端裝置仍持續等候該載波被重新啟動之情況,可界定一最大關閉期間臨界值。該終端裝置因而可被配置
成:決定該載波是否在大於該最大關閉期間臨界值的時間中呈現被關閉的狀態(亦即,並未被傳輸),且如果確係如此,則決定該載波不再可被該終端裝置使用,且以不應該與該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傳輸到該基地台的一偵測結果完成該測量事件評估程序。
在步驟S5中,該終端裝置根據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亦即,該例子中之RSRP)之測量,且亦考慮到該下行鏈路載波在該評估期間被傳輸的程度,而決定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基地台。在某些方面,考慮參數測量的方法可遵循傳統技術的基本原則,例如,要求功率在特定持續時間中超過一特定臨界值(可能考慮到滯後的程度)。然而,根據本發明揭露的實施例而將使用的測量時間並非都是固定的期間,而是以一種考慮到該載波在該評估期間被傳輸的程度之方式選擇測量時間。下文中將參照第7至9圖而進一步說明執行該程序的方式的一些不同之例子。
如果自步驟S5的測量事件評估而決定不應將一測量報告傳輸到該基地台,則該處理可回到步驟S1,以便等候到決定應進行另一測量事件評估(亦即,在經過步驟S2的另一迭代中)。另一方面,如果決定應進行一測量報告,則處理繼續進入步驟S6。
在步驟S6中,該終端裝置將一測量報告傳輸到該基地台,而提供與該測量事件有關的資訊。可根據傳統的測量報告技術執行該步驟。
在步驟S7中,該基地台處理該測量報告,且可因而行動。仍然可根據傳統的測量報告技術執行該步驟。亦即,根據本發明揭露的技術,重要的是該終端裝置是否傳輸一測量報告的方式,且一旦決定了傳輸一測量報告之後,可以一種傳統的方式傳輸及處置該測量報告。例如,該基地台可決定該終端裝置應利用與接收到該測量報告有關的該次載波,且可因而通知/配置該終端裝置。或者,該基地台可決定:雖然自該終端裝置接收的該測量報告指示該終端裝置有可能在該次載波上得到良好的服務,但是對在該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其他終端裝置之現行排程要求可能意味著該基地台不將該終端裝置分配到該次載波上進行通訊。
如前文所述,該終端裝置可有各種不同的方式考慮該載波在該評估期間被傳輸的程度。現在將參照第7至9圖而說明一些例示方式。
第7圖是根據第6圖所示的處理的一第一例示方法而示出與一無線電信系統中之下行鏈路載波的測量事件評估有關的RSRP測量及一些對應方面的時序之示意圖。第7圖的一些觀點係類似於第5圖,且將可利用第5圖了解第7圖的該等觀點,但是第7圖額外地示出根據前文所述的原則而並未傳輸該載波的一段時間。第7圖中以被標示為OFF(關閉)的一陰影區塊示意地示出該段時間(該段時間可被稱為關閉期間,且該關閉期間與可被稱為開啟期間的傳輸該載波的一段時間是相對的),且該關閉期間自一
時間t-off(該載波自被傳輸轉變到不被傳輸的時間)延伸到一時間t-on(該載波自不被傳輸轉變到被傳輸的時間)。該載波不被傳輸的期間之總持續時間是OFFTIME(亦即,OFFTIME=t-on-t-off。如第7圖之示意圖所示,被測量的RSRP值大約在該載波被關閉時顯著地降低,且大約在該載波被重新開啟時再度增加。如前文所述,在某些例子中,這些突然轉變可被用於讓該終端裝置決定該載波何時被開啟及何時被關閉(亦即,在第6圖所示的處理的步驟S5中決定該載波被傳輸之程度)。
如第7圖之示意圖所示,假定在時間t-start之前的RSRP測量是小於與RSRP有關的測量報告之相關臨界值T。然而,在時間t-start時,該終端裝置識別該等RSRP測量已上升到大於該臨界值T。因而觸發該終端裝置開始測量事件評估。該終端裝置在對應於一預定觸發時間TTT持續時間的一段時間(如第7圖之示意圖所示,該段時間終止於t-end)中持續測量RSRP。通常可以諸如前文中參照第5圖所示之方式等的與傳統測量報告評估的方式相同之方式設定該臨界值T及該期間TTT之適當的值(可能偏向較大的TTT值,以便減少該載波可能不被傳輸的時間之影響)。然而,在該評估期間終止之後(亦即,在t-end之後)評估該等測量時,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不理會在該載波被關閉時所執行的任何測量。亦即,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根據該等RSRP測量在自t-start至t-on的時間中是否超過預定的臨界值(亦即,不理會自t-off至t-end
的預定評估期間TTT中之測量)而決定是否傳送一測量報告。在這方面,第7圖之方法將被視為對應於使用固定持續時間的評估期間之傳統方法,但是該方法被修改成不理會該載波不被傳輸的評估期間TTT中得到的測量(因而與第5圖之方法比較下,實際上將一組較少的測量用於評估程序)。基本上,如果該圖式中以示意方式示出的該剖面線區中之該等測量都符合相關的準則(亦即,在該例子中,RSRP超過T),則觸發一測量事件,且傳送一對應的測量報告。雖然第7圖的例子中為了簡化而只示出一個關閉期間,但是該等相同的原則可適用於該載波於該TTT評估期間數次被開啟及關閉之情況。
第8圖是根據第6圖所示的處理的一第二例示方法而示出與一無線電信系統中之下行鏈路載波的測量事件評估有關的RSRP測量及一些對應方面的時序之示意圖。第8圖的一些觀點係類似於第7圖,且將可利用第7圖了解第8圖的該等觀點。然而,在第7圖之方法中,以實際上固定為TTT的一評估期間配置該終端裝置,但是在第8圖之方法中,該評估期間實際上延長了對應於該載波不被傳輸的總和時間之一段時間。因此,雖然第7圖的例示方法中之評估期間(自t-start至t-end)被固定為TTT,但是第8圖的例示方法中之評估期間(自t-start至t-end)是根據關閉期間的持續時間而為可變的(亦即,評估期間=TTT+OFFTIME)。
因此,如第8圖的示意圖所示,假定在時間t-start之
前的RSRP測量是小於與RSRP有關的測量報告之相關臨界值T。然而,在時間t-start時,該終端裝置識別該等RSRP測量已上升到大於該臨界值T。因而觸發該終端裝置開始測量事件評估。該終端裝置在對應於需要累積該載波被傳輸時的一聚合的測量的期間之一段時間(對應於一預定的觸發時間TTT持續時間)中持續測量RSRP。如第8圖的示意圖所示,由於關閉期間係自t-off至t-on,所以該評估期間因對應於TTT+OFFTIME的持續時間而終止於t-end。仍然可以與傳統測量報告評估的方式相同之方式設定該臨界值T及該期間TTT之適當的值。然而,在該評估期間終止之後(亦即,在t-end之後)根據第8圖之方法而評估該等測量時,亦如同第7圖之方法,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不理會在該載波被關閉時所執行的任何測量。亦即,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根據該等RSRP測量在自t-start至t-end的時間中是否超過預定的臨界值,且實際上不理會自t-off至t-on的測量,而決定是否傳送一測量報告。基本上,如果該圖式中以示意方式示出的該剖面線區中之該等測量符合相關的準則(亦即,在該例子中,RSRP超過T),則觸發一測量事件,且傳送一對應的測量報告。在這方面,第8圖之方法可被視為對應於根據固定持續時間的評估期間之傳統方法,但是該方法被修改成:在該載波不被傳輸的期間實際上暫停該TTT計時器,且不理會事件評估的該期間中所執行的任何測量。該終端裝置在該一或多個關閉期間中是否持續執行RSRP測
量將取決於所考慮的實施方式。例如,如果該等RSRP測量本身被該終端裝置用於決定該載波何時被傳輸,則可預期將在整個關閉期間中持續執行RSRP測量,以便能夠識別該載波開始被重新傳輸。在其他的情形中,如果該終端裝置自另一來源得知該載波已被關閉,則該終端裝置可停止執行RSRP測量,以便諸如節省電池的電力。我們應可了解:此方面之相同的考慮適用於第7及9圖以示意方式示出的其他例示方法。
比較第7及8圖之方法時,第7圖之方法有測量事件評估採用與第5圖的傳統方法相同之時間長度之優點。然而,該方法與僅回應符合相關測量準則之一段相對較短的時間即觸發一測量事件報告之增加的風險相關聯(這是因為只需在對應於TTT減掉任何重疊的關閉期間之一期間中符合該相關準則,而不是如同第5圖的方法要在整個TTT持續時間中符合該相關準則)。相反地,第8圖之方法有要求被測量的參數(例如,RSRP)在對應於該預定TTT持續時間的一持續時間中符合該相關準則(例如,超過一預定的臨界值)之優點,且該方法可有助於減少只以符合該相關準則的相對較短期間觸發一測量報告之機會。然而,第8圖之方法耗用較長的時間取得測量事件評估所需的測量,這是因為該程序實際上在關閉期間是暫停的(如前文所述,為了避免該終端裝置無限期地暫停,該事件評估期間可取決於一最大臨界值,以便因應諸如長期無法使用該載波之情況)。
第9圖是根據第6圖所示的處理的一第三例示方法而示出與一無線電信系統中之下行鏈路載波的測量事件評估有關的RSRP測量及一些對應方面的時序之示意圖。第9圖的一些觀點係類似於第7及8圖,且將可利用第7及8圖了解第9圖的該等觀點。然而,在第7圖之方法中,以實際上固定為TTT的一評估期間配置該終端裝置,但是在第9圖之方法中,該評估期間是可變的。此外,雖然在第8圖之方法中,該終端裝置在對應於該載波被傳輸的一固定期間之一總和長度的時間中取得測量(藉由實際上在該載波不被傳輸時暫停該TTT計時器),但是在第9圖之方法中,在該載波被傳輸的一可變長度之時間中取得測量。在本質上,第9圖示出一種平衡第7及8圖的各別優點及缺點之方法。
因此,如第9圖的示意圖所示,假定在時間t-start之前的RSRP測量是小於與RSRP有關的測量報告之相關臨界值T。然而,在時間t-start時,該終端裝置識別該等RSRP測量已上升到大於該臨界值T。因而觸發該終端裝置開始測量事件評估。該終端裝置在對應於一預定的固定期間(對應於TTT)加上該預定的固定持續時間於該載波不被傳輸時終止之後取得至少一進一步的測量所耗用的時間之一評估期間中持續測量RSRP。因此,請參閱第9圖,該評估期間係自t-start至t-end,其中t-end對應於t-on(或在TTT中有多個關閉期間的情況中之最近的t-on)加上該載波於t-on上再度開始傳輸之後取得至少一
進一步的RSRP測量所耗用之時間。取得該測量所耗用的時間將取決於所考慮的實施方式,例如,與所採用的平均程度(第3層濾波)有關。如同其他例子,仍然可以與傳統測量報告評估的方式相同之方式設定該臨界值T及該期間TTT之適當的值。然而,在該評估期間終止之後(亦即,在t-end之後)根據第6圖之方法而評估該等測量時,亦如同第7及8圖之方法,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不理會在該載波被關閉時所執行的任何測量。亦即,該終端裝置被配置成:根據該等RSRP測量在自t-start至t-end的時間中是否超過預定的臨界值,且實際上不理會自t-off至t-on的測量,而決定是否傳送一測量報告。基本上,如果該圖式中以示意方式示出的該剖面線區中之該等測量符合相關的準則(亦即,在該例子中,RSRP超過T),則觸發一測量事件,且傳送一對應的測量報告。在這方面,第9圖之方法可被視為對應於根據固定持續時間的評估期間之傳統方法,但是該方法被修改成:如果該TTT計時器在該載波不被傳輸時終止,則實際上延長該TTT計時器之到期時間,以便容許有進一步的RSRP測量之時間(仍然如前文所述,為了避免該終端裝置無限期地暫停,該事件評估期間可取決於一最大臨界值,以便因應諸如長期無法使用該載波之情況)。在第9圖之方法中,如果該TTT計時器在一關閉期間中並未到期,該測量事件評估程序可於該TTT計時器到期時終止,然後可根據該評估期間中在該載波未被傳輸的同時所執行的該等測量是
否符合該相關準則而傳送評估報告(仍然不理會該載波不被傳輸時執行的任何測量)。
第9圖之方法在某些方面上可被視為實際上對相關參數在一關閉期間之前與之後的測量值之間執行內插(例如,使用一關閉期間開始之前的最新測量與一後續開啟期間開始之後的最早測量之間的一簡單的線性內插(linear interpolation)。在這方面,於決定是否傳輸一測量報告時,該等內插值可能需要以與測量值相同的方式符合該相關準則。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能要考慮自t-start至t-end的全部時間中之所有的測量值及內插值(亦即,所有的值都需符合該相關準則),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能只使用自t-start至t-start加上TTT計時器時間值之測量值及內插值。
將第9圖之方法與第7圖之方法比較時,第9圖之方法可有助於減少回應只有在該載波不被傳輸的一期間之前的一短持續時間中之被測量參數符合該相關準則而錯誤地執行測量報告之風險。這是因為第9圖之方法加入了與該載波在一關閉期間之後重新開始傳輸後是否符合該相關準則有關之一進一步的檢查,因而減少了TTT計時器於一關閉期間中到期的該關閉期間之前偶發性地簡單符合該相關測量準則而觸發一錯誤測量報告的機會。將第9圖之方法與第8圖之方法比較時,第9圖之方法有下列優點:能夠更迅速地完成該測量事件評估,這是因為若該TTT計時器在一關閉期間中到期,則該方法只需等候取得一進一
步的測量。因此,可將第9圖的方法視為提供第7圖的方法與第8圖的方法間之一折衷(亦即,該方法比第7圖的方法較不易發生錯誤的觸發,且耗用比第8圖的方法短的時間)。
因此,前文所述之該等方法提供了用於諸如支援移動性之經過修改的測量事件評估方法,該方法尤其可適用於將要被執行測量的一載波不被連續傳輸之情況。概括而言,該方法係基於考慮到相關載波(亦即,被執行測量事件評估的載波)在該測量事件評估期間中被傳輸之程度。然而,我們應可了解:根據本發明揭露的實施例之測量事件評估方法通常可另行基於諸如參照第5圖所述之傳統的技術,且在各種教科書(例如,Holma H.and Toskala A〔1〕)中討論了該等傳統的技術,而且由相關的標準(例如,用於基於LTE的實施例之ETSI TS 136 331 V11.7.0(2014-03)/3GPP TS 36.331 version 11.7.0 Release 11〔6〕)界定了該等傳統的技術。例如,與一感興趣的測量事件有關之要被測量的適當無線電特性、要被使用的適當臨界值、以及(於適用時)要被採用的滯後量之選擇可遵循慣例。
雖然前文所述之該等方法主要集中在測量報告的基本目的是可讓基地台根據自一終端裝置接收的與次下行鏈路載波有關之測量報告而決定是否將該次(免執照)下行鏈路載波用於支援該終端裝置之例子,但是我們應可了解測量報告的特定原因是不重要的。例如,在另一LTE-U載
波聚合環境中,業已可在次載波上支援該終端裝置,且在此種情形中,該基地台在考慮到一般傳統的技術之情形下,可將與另一次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用於決定是否將該終端裝置切換到該另一次載波。再舉另一例子,在可於LTE-U載波上獨佔地支援一終端裝置的一實施例中(亦即,不同於將LTE-U載波與LTE-A載波聚合),該終端裝置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原則而執行的測量報告可被用於決定是否將該終端裝置交遞到與執行測量報告有關的該LTE-U載波。一旦根據本發明所述的原則自該終端裝置接收到相關的測量報告之後,與該基地台的交遞決定程序有關之基本原則仍然可遵循傳統的原則及技術。
我們應可了解:雖然前文所述之實施例專注在支援主成分載波及次成分載波之單一基地台,但是更一般而言,可自個別的基地台傳輸這些成分載波。在這方面,可由包含諸如一基地台或一個以上的基地台之網路基礎結構設備、以及根據實施該方法的無線電信網路的操作原則之可能的其他網路基礎結構設備元件執行根據本發明揭露的實施例之網路端處理。
測量事件評估及與測量報告有關的後續決定所根據之測量事件之具體性質是不重要的,且可以與不同的測量事件有關之方式同樣地應用本發明所述的該等原則。例如,在基於LTE的一般無線電信系統之環境中,可以與諸如下列事件有關之方式應用諸如本發明所述的那些原則等的原則:
事件A1-服務細胞變得比臨界值好(該事件可被用於停止該服務細胞尋找一服務較佳的替代細胞之程序);事件A2-服務細胞變得比臨界值差(該事件可被用於開始該服務細胞尋找一服務較佳的替代細胞之程序);事件A3-鄰近細胞變得比服務細胞好;或事件A4-鄰近細胞變得比臨界值好;或事件A5-服務細胞變得比一第一臨界值差且鄰近細胞變得比一第二臨界值好;或事件A6-鄰近細胞之頻率偏移變得比次細胞好(該等事件中之任一或所有事件可被用於與交遞啟動/載波停止啟動有關的決定);事件B1-不同無線電存取技術(Inte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簡稱Inter RAT)鄰近細胞變得比臨界值好;或事件B2-服務細胞變得比一第一臨界值差且不同RAT鄰近細胞變得比一第二臨界值好(該等事件中之任一或所有事件可被用於與不同的操作技術間之交遞有關的決定)。
我們進一步應可了解:可以與支援與在一無線電信系統沒有獨佔控制的一頻帶(不論該無線電信系統是否需要在該第二頻帶中操作的一行政許可)中操作的次成分載波間之載波聚合的該無線電信系統有關之方式應用前文所述之該等原則。亦即,我們應可了解:本說明書為了便利而將術語"免執照"用於意指在該無線電信系統沒有獨佔使用權的一頻帶中之操作。在許多實施例中,該免執照頻帶將相當於一無需執照的頻帶。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操作
可適用於並非嚴格行政意義下的免執照頻帶,而是操作可適用於根據不同的無線/無線電存取技術(例如,基於LTE的、基於Wi-Fi的、及/或基於藍牙的技術)而操作之裝置、及/或根據相同的技術而操作之多個網路(例如,不同的網路營運商提供之基於LTE的無線通訊系統)仍然可共用的/伺機使用的頻帶。在這方面,諸如"免執照頻帶"等的術語可被視為一般性地意指資源被不同的無線通訊系統共享之頻帶。因此,雖然術語"免執照的"通常被用於意指這些類型的頻帶,但是在某些部署情況中,仍然可能要求無線電信系統的營運商持有在這些頻帶中操作的行政許可。
至此,說明了一種操作終端裝置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決定應自一開始時間開始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自該開始時間開始的一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諸如參考信號接收功率等的一參數之測量。也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然後藉由考慮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二者,而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該終端裝置根據該評估之結果而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最後的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及附屬項中述及了本發明
之進一步的特定及較佳觀點。我們應可了解:可以該等申請專利範圍中明確述及的那些組合之外的其他組合之方式,將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的特徵與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的特徵結合。
因此,前文的討論只是揭露且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例。如熟悉此項技術者當可了解的,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主要特徵下,以其他特定形式實施本發明。因此,本發明的揭露將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本發明及其他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包括本說明書中教導的任何易於辨別的變形之該揭露部分地界定了前文所述的申請專利範圍用語之範圍,因而本發明之標的將不貢獻給公眾。
下文中有編號的段落界定了本發明揭露的各別特徵:
段落1.一種操作終端裝置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決定應自一開始時間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自該開始時間開始的一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一參數之測量;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以及藉由考慮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二者,而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段落2.如段落1之方法,其中該評估期間有一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
段落3.如段落2之方法,其中評估是否傳送一測量報告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當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一觸發準則,而不理會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該觸發準則。
段落4.如段落1之方法,其中選擇該評估期間,使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的總持續時間包含一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
段落5.如段落4之方法,其中評估是否傳送一測量報告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一觸發準則,而不理會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該觸發準則。
段落6.如段落1之方法,其中該評估期間係基於一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且其中如果該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在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時的一時間上到期時,則延長該評估期間到該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之外,在此種情形中該評估期間被延長直到該下行鏈路載波開始被再度傳輸而可容許在該下行鏈路載波在該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到期之後再度被傳輸時該參數有至少一測量為止。
段落7.如段落6之方法,其中評估是否傳送一測量報告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一觸發準則,而不理會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時該參數
之測量是否滿足該觸發準則。
段落8.如段落6或7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在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取得的該參數之測量內插在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期間該被測量的參數的值,且其中評估是否傳送一測量報告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以及在該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到期之前的內插值是否滿足一觸發準則。
段落9.如段落1至8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其中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包含該參數的一些觀測之平均值。
段落10.如段落1至9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其中由在該下行鏈路載波上被傳輸之參考信令來決定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該參數。
段落11.如段落10之方法,其中該參數包含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之一指示及/或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之一指示。
段落12.如段落1至11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其中藉由該終端裝置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終端裝置無法偵測到該下行鏈路載波的時間,而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
段落13.如段落12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該終端裝置決定其在比一預定義臨界期間長的一期間中是否無法偵測到該下行鏈路載波,且如果確係如此,則停止
該測量事件評估,且決定該終端裝置不再能夠使用該下行鏈路載波。
段落14.如段落1至13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其中藉由該終端裝置透過決定該參數的測量之變化率何時超過一臨界量而決定何時有該下行鏈路載波是否被傳輸的改變,而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
段落15.如段落1至14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其中自傳輸該下行鏈路載波所根據之一預定義排程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
段落16.如段落1至15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其中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的一關閉期間之一指示,且於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時不理會在該關閉期間中該參數之任何測量。
段落17.如段落1至16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其中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之該步驟係根據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的時間中該參數之測量與一臨界值間之比較。
段落18.如段落1至17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如果自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之該步驟決定該終端裝置應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則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段落19.如段落1至18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進一
步包含下列步驟:如果自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之該步驟決定該終端裝置不應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則不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段落20.如段落1至19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其中決定應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係根據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該參數之測量與一臨界值間之比較。
段落21.如段落1至20中之任一段落之方法,其中該終端裝置使用在第一頻帶內之頻率資源上操作的下行鏈路主成分載波與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進行下行鏈路通訊,且執行測量事件評估的該下行鏈路載波是使用第二頻帶內之頻率資源的次成分載波。
段落22.如段落21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頻帶包含與不是該無線電信系統的一部分的無線通訊裝置共享的無線電資源。
段落23.一種被配置成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終端裝置,其中該終端裝置包含一控制器單元及一收發器單元,該控制器單元及該收發器單元被配置成一起操作而執行下列步驟:決定應自一開始時間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自該開始時間開始的一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一參數之測量;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
傳輸之程度;以及藉由考慮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二者,而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段落24.一種用於被配置成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終端裝置之電路,其中該電路包含一控制器元件及一收發器元件,該控制器元件及該收發器元件被配置成一起操作而執行下列步驟:決定應自一開始時間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自該開始時間開始的一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一參數之測量;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以及藉由考慮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二者,而評估是否將一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1] Holma H. and Toskala A, “LTE for UMTS OFDMA and SC-FDMA based radio access”, John Wiley and Sons, 2009
[2] ETSI TS 136 211 V11.5.0 (2014-01)/3GPP TS 36.211 version 11.5.0 Release 11
[3] ETSI TS 136 212 V11.4.0 (2014-01)/3GPP TS 36.212 version 11.4.0 Release 11
[4] ETSI TS 136 213 V11.6.0 (2014-03)/3GPP TS 36.213 version 11.6.0 Release 11
[5] ETSI TS 136 321 V11.5.0 (2014-03)/3GPP TS 36.321 version 11.5.0 Release 11
[6] ETSI TS 136 331 V11.7.0 (2014-03)/3GPP TS 36.331 version 11.7.0 Release 11
Claims (24)
- 一種操作終端裝置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決定應自開始時間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該開始時間開始的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參數之測量;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以及基於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在該下行鏈路載波未被傳輸的關閉期間之後的該下行鏈路載波開始再次發送之後的該參數之測量、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該程度,而評估是否將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評估期間有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評估是否傳送測量報告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當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觸發準則,而不理會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該觸發準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選擇該評估 期間,使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的總持續時間包含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評估是否傳送測量報告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觸發準則,而不理會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該觸發準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評估期間係基於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且其中如果該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在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時的時間上到期時,則延長該評估期間到該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之外,在此種情形中該評估期間被延長直到該下行鏈路載波開始被再度傳輸,以在該下行鏈路載波在該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到期之後被再度傳輸時允許該參數之至少一測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評估是否傳送測量報告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觸發準則,而不理會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是否滿足該觸發準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從在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取得的該參數之測量內插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期間該被測量的參數的值,且其中評估是否傳送測量報告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時該參數之測量 以及在該預定義之固定持續時間到期之前的內插值是否滿足觸發準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包含該參數的一些觀測之平均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由該下行鏈路載波上被傳輸之參考信令來決定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該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其中該參數包含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之指示及/或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之指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係藉由該終端裝置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終端裝置無法偵測到該下行鏈路載波的時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該終端裝置決定其在比預定義臨界期間長時是否無法偵測到該下行鏈路載波,且如果確係如此,則停止該測量事件評估,且決定該終端裝置不再能夠使用該下行鏈路載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係藉由該終端裝置透過決定該參數的測量之變化率何時超過臨界量而決定何時有該下行鏈路載波是否被傳輸的改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自傳輸該下 行鏈路載波所根據之預定義排程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決定該下行鏈路載波不被傳輸的關閉期間之指示,且於評估是否將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時不理會在該關閉期間中該參數之任何測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評估是否將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之該步驟係根據在該評估期間中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的時間中該參數之測量與臨界值間之比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如果自評估是否將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之該步驟決定該終端裝置應將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則將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如果自評估是否將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之該步驟決定該終端裝置不應將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則不將測量報告傳送到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決定應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係根據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該參數之測 量與臨界值間之比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終端裝置使用在第一頻帶內之頻率資源上操作的下行鏈路主成分載波與該網路基礎結構設備進行下行鏈路通訊,且執行測量事件評估的該下行鏈路載波是使用第二頻帶內之頻率資源的次成分載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頻帶包含與不是該無線電信系統的一部分的無線通訊裝置共享的無線電資源。
- 一種被配置成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終端裝置,該終端裝置包含:控制器及收發器,其配置以一起操作以:決定應自開始時間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該開始時間開始的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參數之測量;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以及基於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在該下行鏈路載波未被傳輸的關閉期間之後的該下行鏈路載波開始再次發送之後的該參數之測量、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該程度,而評估是否將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 基礎結構設備。
- 一種用於被配置成執行與在無線電信系統中操作的下行鏈路載波有關的測量報告之測量事件評估之終端裝置之電路,該電路包含:控制器及收發器,其配置以一起操作以:決定應自開始時間進行對該下行鏈路載波之測量事件評估;在該開始時間開始的評估期間中,取得該下行鏈路載波使用的頻率資源的與無線電通道狀況相關聯的參數之測量;確定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程度;以及基於在該評估期間的該參數之該等測量、在該下行鏈路載波未被傳輸的關閉期間之後的該下行鏈路載波開始再次發送之後的該參數之測量、及在該評估期間該下行鏈路載波被傳輸之該程度,而評估是否將測量報告傳送到網路基礎結構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4177234.3 | 2014-07-16 | ||
EP14177234 | 2014-07-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13385A TW201613385A (en) | 2016-04-01 |
TWI692259B true TWI692259B (zh) | 2020-04-21 |
Family
ID=51212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20574A TWI692259B (zh) | 2014-07-16 | 2015-06-25 | 電信裝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46345B2 (zh) |
EP (2) | EP3170340B1 (zh) |
KR (1) | KR102392524B1 (zh) |
CN (1) | CN106664634B (zh) |
TW (1) | TWI692259B (zh) |
WO (1) | WO201600873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17369A (ja) * | 2015-06-26 | 2017-01-1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US10390245B2 (en) * | 2015-09-25 | 2019-08-20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Enhanced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517021B2 (en) | 2016-06-30 | 2019-12-24 | Evolve Cellular Inc. |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
KR101948901B1 (ko) * | 2017-05-18 | 2019-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JP7118098B2 (ja) * | 2017-06-27 | 2022-08-15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測定結果を報告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US10349429B1 (en) * | 2017-12-17 | 2019-07-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redir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7055886B2 (ja) * | 2018-03-09 | 2022-04-18 | アイピーコム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 | 地球外通信のための予測測定 |
WO2020030712A1 (en) * | 2018-08-08 | 2020-02-13 | Sony Corporation |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
CN118631406A (zh) * | 2018-08-09 | 2024-09-10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网络节点、由其实现的方法及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
US11147123B2 (en) | 2019-01-29 | 2021-10-12 | Apple Inc. | V2X resource map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with unicast/groupcast services |
EP3925309A1 (en) | 2019-02-14 | 2021-12-22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Termina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s |
EP3963927A1 (en) * | 2019-05-02 | 2022-03-0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nfiguration of carriers for non-mobility related purposes |
KR102793893B1 (ko) | 2019-07-11 | 2025-04-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에 포함된 신호 처리 장치 |
WO2021031049A1 (en) | 2019-08-17 | 2021-02-25 | Zte Corporation | Signaling method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
CN114258707B (zh) * | 2019-08-17 | 2023-08-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省电模式下降低无线设备的功率消耗的信令方法 |
CN110602776B (zh) * | 2019-09-30 | 2021-10-29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直连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方法及装置 |
EP4228357A4 (en) * | 2020-11-05 | 2023-11-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1973548B2 (en) | 2022-02-03 | 2024-04-30 | T-Mobile Usa, Inc. | Adjusting a configuration of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KR20250040055A (ko) * | 2022-07-29 | 2025-03-21 | 베이징 시아오미 모바일 소프트웨어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측정하는 방법, 장치, 통신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16489A1 (en) * | 2011-03-01 | 2012-09-07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Operating a wireless system in an unlicensed band |
WO2013059999A1 (en) * | 2011-10-26 | 2013-05-02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Flexible measurements in unlicensed band |
US20130322279A1 (en) * | 2012-05-31 | 2013-12-0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Sensing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reporting in a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operating over license exempt band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52805A1 (en) * | 2011-10-07 | 2013-04-1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3071488A1 (en) * | 2011-11-15 | 2013-05-23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unlicensed carrier adaptation |
WO2014014328A1 (ko) * | 2012-07-20 | 2014-01-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JP6096142B2 (ja) * | 2013-08-08 | 2017-03-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150189523A1 (en) * | 2013-12-27 | 2015-07-0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results |
-
2015
- 2015-06-25 TW TW104120574A patent/TWI69225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07-02 WO PCT/EP2015/065066 patent/WO2016008730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02 EP EP15731997.1A patent/EP3170340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7-02 EP EP20211527.5A patent/EP3806541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7-02 CN CN201580038320.9A patent/CN10666463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7-02 KR KR1020177000891A patent/KR102392524B1/ko active Active
- 2015-07-02 US US15/315,928 patent/US1114634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16489A1 (en) * | 2011-03-01 | 2012-09-07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Operating a wireless system in an unlicensed band |
WO2013059999A1 (en) * | 2011-10-26 | 2013-05-02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Flexible measurements in unlicensed band |
US20130322279A1 (en) * | 2012-05-31 | 2013-12-0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Sensing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reporting in a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operating over license exempt band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70032294A (ko) | 2017-03-22 |
EP3806541B1 (en) | 2023-02-22 |
EP3170340B1 (en) | 2020-12-30 |
EP3170340A1 (en) | 2017-05-24 |
CN106664634B (zh) | 2020-12-22 |
CN106664634A (zh) | 2017-05-10 |
US20170093508A1 (en) | 2017-03-30 |
TW201613385A (en) | 2016-04-01 |
KR102392524B1 (ko) | 2022-04-29 |
US11146345B2 (en) | 2021-10-12 |
EP3806541A1 (en) | 2021-04-14 |
WO2016008730A1 (en) | 2016-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2259B (zh) | 電信裝置及方法 | |
US12369041B2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CN106537972B (zh) | 估计共享信道的占用水平的方法、移动通信装置、系统及电路 | |
CN108012579B (zh) | 用于管理共享频谱带上的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技术 | |
CN108496320B (zh) | 载波聚合中的srs传输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1130736B (zh) | 用于支持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基站和无线装置 | |
JP2022501856A (ja) |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データの送信に関与する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 |
EP3152945B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US10820226B2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measurements from a termin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