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1281B - 霧氣生成裝置及霧氣生成裝置之控制方法與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霧氣生成裝置及霧氣生成裝置之控制方法與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91281B TWI691281B TW106113597A TW106113597A TWI691281B TW I691281 B TWI691281 B TW I691281B TW 106113597 A TW106113597 A TW 106113597A TW 106113597 A TW106113597 A TW 106113597A TW I691281 B TWI691281 B TW I69128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value
- threshold
- condition
- mis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0
- 239000003205 fragr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96 flavo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5000019634 flavor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DNIAPMSPPWPWGF-UHFFFAOYSA-N Prop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CC(O)CO DNIAPMSPPWPWG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71 electronic cigaret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07 puff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SNICXCGAKADSCV-JTQLQIEISA-N (-)-Nicotine Chemical compound CN1CCC[C@H]1C1=CC=CN=C1 SNICXCGAKADSCV-JTQLQIEI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87 glycer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2715 nicot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SNICXCGAKADSCV-UHFFFAOYSA-N nicotine Natural products CN1CCCC1C1=CC=CN=C1 SNICXCGAKADSC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57 re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11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3 responsive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91 smo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5846 sugar alcohol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可在適當之時序使霧氣生成。
該霧氣生成裝置100係包含:電源114,係供電而令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進行;感測器106,係輸出用以控制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130,係根據量測值來控制供電;控制部130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當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且未滿大於該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時,設電源114的供電量為第一值,而當量測值為第二閾值以上時,設供電量為大於第一值。
Description
本揭示係關於生成供使用者吸嚐之霧氣(aerosol)或加有香味之霧氣的裝置以及如此的霧氣生成裝置之控制方法與程式。
目前為止,作為發揮在電子菸之加熱器(heater)的附近保持霧氣源之職責的吸液芯(wick)係廣泛採用玻璃纖維。然而,由於可期待製造步驟的簡單化及霧氣生成量的提升,而檢討以陶瓷取代玻璃纖維來用於吸液芯。
在將玻璃纖維用於吸液芯的電子菸中,係進行如下述之對於使用者之吸嚐無違和感的控制:若開始吸嚐就即時地使藉由加熱器使霧氣源霧化而生成的霧氣送達至使用者的口腔內,而若停止吸嚐就即時地停止該霧氣的生成。當使用陶瓷,例如使用氧化鋁製之吸液芯的情形,典型之氧化鋁製吸液芯的熱容量係0.008J/K左右,而與典型之玻璃纖維製吸液芯的熱容量0.003J/K左右相比較高,因此為了以與目前為止同樣感覺來享受電子菸的吸煙,在一次抽吸(puff)(吸嚐週期)中,必須提早對於加熱器之通電開始的時序(timing)、及結束的時序。
關於上述方面,已提出有設抽吸開始判定閾值小於結束判定閾值的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
然而,當設抽吸開始判定閾值較小時,會有容易拾取雜訊、結果容易引起非必要性之通電的問題。
此外,在設抽吸結束判定閾值大於抽吸開始判定閾值時,在僅使用信號及閾值之大小比較的判定下,會有在與滿足抽吸開始之條件的時序大致同時或緊接著,即滿足抽吸結束的條件的問題。
再者,就有關判定之閾值為適當值而言,會有隨吸嚐形態而不同、並且該吸嚐形態存在有個人差別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3-54137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14-534814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6/11864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6/175320號說明書
本揭示係有鑑於上述之點而完成者。
本揭示所要解決之第一個課題,係在提供一種一邊抑制非必要性之通電,一邊可在適當時序生成霧 氣的霧氣生成裝置。
本揭示所要解決之第二個課題,係在提供一種可在適當時序使霧氣生成停止的霧氣生成裝置。
本揭示所要解決之第三個課題,係在提供一種可依各使用者而最佳化使霧氣生成停止之時序的霧氣生成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的第一個課題,根據本揭示的第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供電而令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進行;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當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且未滿大於該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時,設前述電源的供電量為第一值,而當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設前述供電量為大於前述第一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根據前述第一值的供電量,不會從前述霧氣源或香味源生成霧氣。
在一實施形態中,自前述量測值達到前述第一閾值以上起或前述第一值之供電開始起,在預定時間內未達到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前述控制部係停止供電。
在一實施形態中,用以賦予前述第一值之供電量的電力或每單位時間的電力量與前述預定時間的至少一方係設定成:前述第一值成為開始自前述霧氣源或前 述香味源生成霧氣之供電量以下。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一閾值以上、並且未滿前述第二閾值時之每單位時間的供電量係處於零值與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之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之間,並且,較前者接近後者。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量測值低於前述第二閾值以上之前述第三閾值時,停止供電。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二閾值係較前述第三閾值接近前述第一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二閾值係較前述第一閾值接近前述第三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二閾值係與前述第三閾值相等。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二閾值與前述第一閾值的差分係大於前述第一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包含多孔質體,其係藉由內部所具備之細孔來進行:將前述霧氣源及前述香味源之一方或雙方輸送到某位置及保持在該位置的一方或雙方,而前述位置係能夠使利用來自前述電源之供電而動作之負載進行霧化及加熱之一方或雙方的位置。
根據本揭示的第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用以根據由感測器所輸出之量測值,來控制電源之供電而用以讓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進行者,該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包含:當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且未滿大於該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時,設前述電源的供電量為第一值之步驟;以及當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設前述供電量為大於前述第一值之步驟。
根據本揭示的第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者。
根據本揭示的第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供電而令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進行;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當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且未滿大於該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時,從前述電源供電第一值的供電量之電力,而當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從前述電源供電大於前述第一值的供電量之電力。
根據本揭示的第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供電而令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進行;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當前述量測值超過第一閾值時,設前述電源的供電量為第二值;前述電源在使前述第二值供電之後,當前述量測值低於比前述第一閾值大之第二閾值時,停止前述供電;而將前述量測值超過前述第一閾值之前的前述供電量設為小於前述第二值。
為了解決上述的第二個課題,根據本揭示的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為了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而進行供電;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前述電源之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在前述量測值未滿大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之第二條件、及與前述第一條件和前述第二條件不相同之第三條件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三條件不會與前述第一條件同時被滿足。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二條件係可能較前述第三條件先被滿足。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三條件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之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三條件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之時間微分之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三條件係前述量測值之時間微分為零以下之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三條件係前述量測值之時間微分為小於零之第三閾值以下之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自前述第二條件及前述第三條件被滿足起,當於預定之復歸期間內前述量測值的時間微分超過零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增加。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組構成:當前述第一條件被滿足時,自零值起往第二單位供電量、自該第二單位供電量往較該第二單位供電量大之第三單位供電量階段性地使前述單位供電量變化,且自前述第二條件及前述第三條件被滿足起,當於前述復歸期間內前述量測值之時間微分為超過零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自零值往前述第三單位供電量增加。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三條件,係前述量測值在超過前述第二閾值以上之第四閾值之後低於前述第二閾值之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組構成,當前述第一條件被滿足起在預定之判定期間內前述第三條件未被滿足時,前述量測值未滿第一閾值之條件被滿足時,則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組構成,係在每個自前述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計算出前述量測值之最大值,且根據所計算出之複數個前述最大值來更新前述第四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所計算出之複數個前述最大值的平均值,更新前述第四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所 計算出之複數個前述最大值的最大值的加權平均值,更新前述第四閾值,且在前述加權平均值之算出中,就針對自較最近之前述供電開始起至開始使該供電停止為止之期間所計算出的前述最大值,分配更大的權重。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組構成,在每個自前述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計算出前述量測值之最大值,且根據所計算出之複數個前述最大值,來更新前述第二閾值,且以成為更新之前述第二閾值以上之方式,更新前述第四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組構成,在每個自前述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記憶前述量測值之變化,且根據記憶之複數個前述量測值之變化來更新前述第二閾值,且以成為更新後之前述第二閾值以上之方式,更新前述第四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所記憶之複數個前述量測值之變化,且根據自前述量測值之變化之持續時間的平均值減去規定值而得之值來更新前述第二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三條件係自前述第一條件被滿足起,經過預定之無感期間之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組構成,在每個自前述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計算出自前述第一條件被滿足起至前述量測值達最大值為止之第一所需時間、自前述第一條件被滿足起至變為前述第一條件未 被滿足為止之第二所需時間的至少一方,且根據複數個前述第一所需時間、及複數個前述第二所需時間的至少一方來更新前述無感期間。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複數個前述第一所需時間之平均值、及複數個前述第二所需時間之平均值的至少一方來更新前述無感期間。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複數個前述第一所需時間之加權平均值、及複數個前述第二所需時間之加權平均值的至少一方來更新前述無感期間,且在前述加權平均值的算出中,針對自較近之前述供電開始起至使已開始之該供電停止為止之期間所計算出的前述第一所需時間、及前述第二所需時間之至少一方,分配更大的權重。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在每個自前述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計算出前述量測值之最大值,且根據所計算出之複數個前述最大值來更新前述第二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在每個自前述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記憶前述量測值之變化,且根據所記憶之複數個前述量測值之變化來更新前述第二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控制部係可執行選擇模式,其係可自具備複數個前述第三條件的第三條件群,選擇一個以上的前述第三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選擇模式中前述控制部,係記憶前述量測值,且根據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自前述第三條件群選擇一個以上的前述第三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選擇模式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之時間微分,自前述第三條件群選擇一個以上的前述第三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選擇模式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的最大值,自前述第三條件群選擇一個以上的前述第三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選擇模式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之變化的持續時間,自前述第三條件群選擇一個以上的前述第三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選擇模式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對前述霧氣生成裝置之操作,自前述第三條件群選擇一個以上的前述第三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預先記憶前述第三條件群。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自保存於前述霧氣生成裝置之外部的前述第三條件群,取得被選擇之一個以上的前述第三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三條件,係在判定該條件之時點,從到該時點為止所輸出過之前述量測值成為最大時起經過了預定時間以上之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第 一條件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自零值起增加至第一單位供電量。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第二條件及前述第三條件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自第一單位供電量起減少至零值。
根據本揭示的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為了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而進行供電;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當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前述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當滿足:前述第一條件在被滿足之後起在預定之調整期間未被滿足之條件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調整期間係前述控制部之控制周期以上之長度。
根據本揭示的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為了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而進行供電;以及控制部,係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當第一條件群所包含之一個以上之條件全都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前述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當第二條件群所包含之一個以上之條件全都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其中前述第一條件群所包含之條件 係少於前述第二條件群所包含之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一條件群及前述第二條件群,係各自至少包含一個與共通變數有關的條件。
在一實施形態中,包含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之量測值的感測器,且前述共通變數係根據前述量測值者。
在一實施形態中,與前述共通變數有關的條件,係前述共通變數的絕對值為:閾值以上、大於閾值、閾值以下或未滿閾值之條件,在前述第一條件群所包含之與前述共通變數有關之條件中的前述閾值、與在前述第二條件群所包含之與前述供通變數有關之條件中的前述閾值閾值不相同。
在一實施形態中,在前述第一條件群所包含之與前述供通變數有關之條件中的前述閾值,係小於在前述第二條件群所包含之與前述供通變數有關之條件中的前述閾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係包含多孔質體,其係藉由內部所具備之細孔來進行:將前述霧氣源及前述香味源之一方或雙方輸送到某位置及保持在該位置的一方或雙方,而前述位置係利用來自前述電源之供電而動作之負載能夠進行霧化及加熱之一方或雙方的位置。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為了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而進行供電;以及控制部,係 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供電:當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前述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當較前述第一條件嚴苛之第二條件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
在一實施形態中,係包含多孔質體,其係藉由內部所具備之細孔來進行:將前述霧氣源及前述香味源之一方或雙方輸送到某位置及保持在該位置的一方或雙方,而前述位置係利用來自前述電源之供電而動作之負載能夠進行霧化及加熱之一方或雙方的位置。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供根據由感測器所輸出之量測值,來控制電源之供電而用以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者,該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包含: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步驟;以及在前述量測值未滿大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之第二條件、及與前述第一條件和前述第二條件不相同之第三條件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之步驟。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供根據由感測器所輸出之量測值,來控制電源之供電而用以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者,該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包 含: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前述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步驟;以及在滿足:前述第一條件在被滿足之後起在預定之調整期間未被滿足之條件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之步驟。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用以控制電源之供電,以便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該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包含:當第一條件群所包含之一個以上之條件全都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步驟;以及當第二條件群所包含之一個以上之條件全都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之步驟;其中前述第一條件群所包含之條件係少於前述第二條件群所包含之條件。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用以控制電源之供電,以便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該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包含:當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步驟;以及當較前述第一條件嚴苛之第二條件被滿足時,使前述 單位供電量減少之步驟。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為了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而進行供電;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前述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在與前述第一條件和第二條件不相同之第三條件被滿足之後,前述量測值未滿大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之前述第二條件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根據由感測器所輸出之量測值,來控制電源之供電以便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該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包含: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步驟;以及在與前述第一條件與第二條件不相同之第三條件被滿足之後,前述量測值未滿大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之前述第二條件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之步驟。
根據本揭示之第二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的第三個課題,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為了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而進行供電;感測器,係輸出表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之第一物理量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取得前述感測器所輸出之前述量測值,且記憶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Profile),而根據所取得之前述量測值、及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的至少一部分來控制與前述第一物理量不相同之第二物理量,從而控制前述供電。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記憶與包含前述電源自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之供電週期相對應的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且根據屬於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的第一量變曲線、及屬於由複數個該第一量變曲線所導出之平均性之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的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來控制前述供電之停止與持續之至少一方。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根據前述第一量變曲線與前述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來導出前述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結束為止所需之第一所需時間,且在較經過前述第一所需時間還早之時序,使前述供電停止。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根據前述第一量變曲線與前述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來導出前述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結 束為止所需之第一所需時間,且使前述供電持續達較前述第一所需時間還短之時間。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根據前述第一量變曲線與前述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來導出前述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達最大值為止所需之第二所需時間,且在較經過前述第二所需時間還晚之時序,使前述供電停止。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根據前述第一量變曲線與前述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來導出前述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達最大值為止所需之第二所需時間,且使前述供電持續達前述第二所需時間還長之時間。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根據前述第一量變曲線與前述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來導出前述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結束為止所需之第一所需時間、及前述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達最大值為止所需之第二所需時間,且在較經過前述第一所需時間還早且較經過前述第二所需時間還晚之時序,使前述供電停止。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根據前述第一量變曲線與前述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來導出前述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結束為止所需之第一所需時間、及前述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達最大值為止所需之第二所需時間,且使前述供電持續 達較前述第一所需時間短且較前述第二所需時間長之時間。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隨前述量測值一併取得該量測值之量測時序,並且可執行:根據前述第一量變曲線或前述第二量變曲線中之第一特徵點來設定停止前述供電之時序或持續前述供電之時間的第一演算法、及根據前述第一變化或前述第二變化中之與前述第一特徵點不相同的第二特徵點來設定停止前述供電之時序或持續前述供電之時間的第二演算法;且根據複數個前述第一量變曲線或前述第二量變曲線各自當中之前述第一特徵點之前述量測時序的偏差,來執行前述第一演算法、及前述第二演算法之至少一方。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當根據複數個前述量測時序之偏差之值為閾值以下時,執行前述第一演算法。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一特徵點之前述量測時序可獲得的值係多於前述第二特徵點之前述量測時序可獲得的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一特徵點之前述量測時序係晚於前述第二特徵點之前述量測時序。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一特徵點之量測值係小於前述第二特徵點之量測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一特徵點係前述第一量變曲線或前述第二量變曲線中之終點。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二特徵點係前述第一量變曲線或前述第二量變曲線中之量測值為最大之點。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在前述量測值未滿大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之第二條件至少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
在一實施形態中,係包含多孔質體,其係藉由內部所具備之細孔來進行:將前述霧氣源及前述香味源之一方或雙方輸送到某位置及保持在該位置的一方或雙方,而前述位置係利用來自前述電源之供電而動作之負載能夠進行霧化及加熱之一方或雙方的位置。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用以根據由感測器所輸出之量測值,來控制電源之供電以便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該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包含:取得表示第一物理量之前述量測值,且記憶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之步驟;以及根據所取得之前述量測值、及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的至少一部分來控制與前述第一物理量不相同的第二物理量,從而控制供電之步驟。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 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為了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而進行供電;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而控制前述電源之供電,並且記憶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在前述量測值未滿大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之第二條件至少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其中,前述第一閾值與前述第二閾值中之一方為固定值,而前述第一閾值與前述第二閾值中之另一方為可根據前述控制部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的至少一部分來更新之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一閾值為固定值,而前述第二閾值係可根據前述控制部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之至少一部分來更新之值。
在一實施形態中,係包含多孔質體,其係藉由內部所具備之細孔來進行:將前述霧氣源及前述香味源之一方或雙方輸送到某位置及保持在該位置的一方或雙方,而前述位置係利用來自前述電源之供電而動作之負載能夠進行霧化及加熱之一方或雙方的位置。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用以根據由感測器所輸出之量測值,來控制電源之供電以便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其中前述霧氣生成裝置係以下述方 式控制前述供電: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在前述量測值未滿大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之第二條件至少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且前述控制方法係包含:記憶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之步驟;以及根據所記憶之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的至少一部分來更新前述第一閾值與前述第二閾值之一方之步驟。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為了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而進行供電;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而控制前述電源之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在前述量測值未滿大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之第二條件至少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而前述第一閾值之更新頻度與前述第二閾值之更新頻度不相同。
在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一閾值之更新頻度係低於前述第二閾值之更新頻度。
在一實施形態中,係包含多孔質體,其係藉由內部所具備之細孔來進行:將前述霧氣源及前述香味 源之一方或雙方輸送到某位置及保持在該位置的一方或雙方,而前述位置係利用來自前述電源之供電而動作之負載能夠進行霧化及加熱之一方或雙方的位置。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用以根據由感測器所輸出之量測值,來控制電源之供電以便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其中,前述霧氣生成裝置係以下述方式控制前述供電:在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之第一條件被滿足時,使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單位供電量」)增加,而在前述量測值未滿大於前述第一閾值的第二閾值之第二條件至少被滿足時,使前述單位供電量減少;且前述控制方法係包含:以與前述第一閾值與前述第二閾值之另一方不相同之頻度來更新前述第一閾值與前述第二閾值之一方。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為了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而進行供電;感測器,係輸出表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之第一物理量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與前述第一物理量不相同之第二物理量,從而控制前述電源之供電,並且,記憶與包含自前述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之供電週期相對應的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前述控制部係根據與第N-1次 以前(N為2以上之自然數)之供電週期當中之一個以上之供電週期相對應的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來控制第N次之供電週期中的前述供電。
在一實施形態中,係包含多孔質體,其係藉由內部所具備之細孔來進行:將前述霧氣源及前述香味源之一方或雙方輸送到某位置及保持在該位置的一方或雙方,而前述位置係利用來自前述電源之供電而動作之負載能夠進行霧化及加熱之一方或雙方的位置。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用以根據由感測器所輸出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控制與前述第一物理量不相同之第二物理量,藉此來控制電源之供電,以便進行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該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包含:記憶與包含前述電源自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之供電週期相對應的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之步驟;以及根據與第N-1(N為2以上之自然數)次以前之供電週期當中之一個以上之供電週期相對應的前述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來控制第N次之供電週期中之前述供電之步驟。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使處理器執行上述之控制方法。
根據本揭示的第一實施形態,可提供一邊抑制非必要性之通電,一邊可在適當時序生成霧氣的霧氣生成裝置。
根據本揭示的第二實施形態,可提供可在適當時序停止霧氣生成的霧氣生成裝置。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形態,可提供可依各使用者最佳化停止霧氣生成之時序的霧氣生成裝置。
100‧‧‧霧氣生成裝置
102‧‧‧貯存器
104‧‧‧霧化部
106‧‧‧吸嚐感測器
108‧‧‧空氣引入流路
110‧‧‧霧氣流路
112‧‧‧吸液芯
114‧‧‧電池(電源)
116‧‧‧吸嘴構件
130‧‧‧控制部
135‧‧‧電力控制部
140‧‧‧記憶體
第1圖係例示一實施形態之霧氣生成裝置100的構成圖。
第2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一例示動作的流程圖200。
第3A圖係用來說明第一閾值Thre1和第二閾值Thre2和第三閾值Thre3之關係的曲線圖。
第3B圖係用來說明第一閾值Thre1和第二閾值Thre2和第三閾值Thre3之關係的曲線圖。
第4圖係表示吸嚐感測器106之量測值410與被供電之電力420的隨著時間推移之變化的曲線圖。
第5A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二例示動作的流程圖500。
第5B圖係用來說明流程圖500之變形例之的部分流程圖。
第6A圖係用來說明第三閾值Thre3之更新手段之一例的曲線圖。
第6B圖係用來說明無感期間之更新手段之一例的曲線圖。
第7圖係表示各式各樣之抽吸量變曲線的曲線圖。
第8圖係顯示從第三條件群選擇第三條件之例示動作的流程圖800。
第9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三例示動作的流程圖900。
第10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四例示動作的流程圖1000。
第11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五例示動作的流程圖1100。
第12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六例示動作的流程圖1200。
第13圖係用來說明設定供電停止時序或供電持續時間之例的曲線圖。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示之實施形態。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第一、第二、第三…等之序數詞,充其量為方便於區別附加了序數詞之用語。例如,會有於說明書及圖式所記載之附加「第一」的用語與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附加「第一」的相同用語並非具體指定相同者的情形。反之,例如,會有於說明書及圖式所記載之附加「第二」的用語與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附加「第一」的相同用語係具體指定相同者的情形。因此,請留意:以上述方式具體指定用語者,應根據序數詞以外之事項來做具體指定。
此外,以下之說明,充其量係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例示。因此,請留意:本發明並不受以下說明所限定,在不脫離本揭示要旨的範圍內能夠為各式各樣的變更。
1 例示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霧氣生成裝置100
第1圖係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霧氣生成裝置100的構成圖。請注意第1圖係概略地且示意地顯示霧氣生成裝置100所具備的各元件(element)之圖,並不是顯示各元件及霧氣生成裝置100之嚴謹的配置、形狀、尺寸、位置關係等之圖。
如第1圖所示,霧氣生成裝置100係具備有:貯存器102、霧化部104、吸嚐感測器106、空氣引入流路108、霧氣流路110、吸液芯112、電池114及吸嘴構件116。亦可使霧氣生成裝置100中之諸該元件,以構成為彙集當中幾個並可拆卸之筒匣(cartridge)之方式設置。例如,亦可構成為在霧氣生成裝置100中使貯存器102及霧化部104一體化的筒匣為可拆卸的構成。
貯存器102係可貯留霧氣源。例如,貯存器102係可由纖維狀或多孔質性之材料所構成,可將液體狀的霧氣源貯留在纖維間的間隙或多孔質材料的細孔中。貯存器102亦可以收容液體之儲槽(tank)來構成。霧氣源可為含有甘油(glycerin)及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等之多元醇、來自尼古丁(nicotine)成分等之香菸原料之萃取物的液 體、或含有一些藥劑之液體。特別是,本發明亦可適用於醫療用吸入器(nebulizer)等,於該情形,霧氣源可包含醫療用之藥劑。貯存器102亦可具有可補充霧氣源的構成、或霧氣源消耗完時可加以更換的構成。另外,請留意:霧氣源係有:意指香味源的情形、或含有香味源的情形。此外,請留意:有設置複數個貯存器102,且各自保持不同霧氣源的情形。另外,霧氣源亦可為固體。
霧化部104係構成為將霧氣源霧化而生成霧氣之構成。當吸嚐感測器106(例如,偵測空氣引入流路108或霧氣流路110中之壓力或流量的壓力或流量感測器等)偵測到吸嚐動作時,霧化部104就生成霧氣。另外,為了使霧化部104作動,除壓力或流量感測器之外,還可設置使用者可操作的操作按鈕。
更詳細而言,在霧氣生成裝置100中,設置吸液芯112來連結貯存器102及霧化部104,吸液芯112的一部分係往貯存器102及霧化部104延伸。霧氣源係藉由發生在吸液芯的毛細管作用(現象)而從貯存器102被輸送到霧化部104,且至少暫時性地被保持。霧化部104係具備有未圖式的加熱器(負載),該加熱器係以藉由後述之控制部130及電力控制部135控制供電之方式電性連接至電池114。加熱器係配置成與吸液芯112接觸或接近,且藉由加熱來使通過吸芯112而輸送來的霧氣源霧化。另外,就吸液芯112而言為採用習知玻璃纖維,惟藉由控制部130的控制,即便採用比熱較高之陶瓷等的多孔質體作 為吸液芯112,亦能夠以依照吸菸者之感覺的時序供應霧氣。其中,多孔質體係藉由在內部所具備的細孔進行:使霧氣源藉由毛細管作用(現象)而輸送到加熱器可加熱之位置及保持在該位置之一方或雙方者。
霧化部104係連接有空氣引入流路108及霧氣流路110。空氣引入流路108係通往霧氣生成裝置100的外部。在霧化部104生成之霧氣係與經由空氣引入流路108而引入之空氣混合,並往霧氣流路110送出。另外,請留意:在本例示動作中,亦有將在霧化部104所生成之霧氣與空氣的混合流體簡稱為霧氣的情形。
吸嘴構件116係位於霧氣流路110的末端(亦即比霧化部104還下游),且構成為使霧氣流路110對霧氣生成裝置100外部呈開放之構件。使用者叼著吸嘴構件116而抽吸,就將含有霧氣之空氣吸入口腔內。
霧氣生成裝置100又具備有:控制部130、電力控制部135及記憶體140。在此,在第1圖中之連結電池114及電力控制部135的直線、以及連結電力控制部135及霧化部104的直線係表示自電池114經由電力控制部135來供電給霧化部104。第1圖中之連結兩個元件的雙方向箭頭係顯示使信號、資料或資訊傳送在該兩個元件間。另外,在第1圖所顯示的霧氣生成裝置100乃為例示,在另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中,針對第1圖中之雙方向箭頭所連結之兩個元件的至少一組而言,係有信號、資料或資訊等未被傳送之情形。此外,在另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中,針 對在第1圖中之雙方向箭頭所連結之兩個元件的至少一組而言,係有僅一方元件對另一方元件傳送信號、資料或資訊的情形。
控制部130係以微處理器或微電腦所構成的電子電路模組。控制部130係被程式化(編程)成按照記憶體140中儲存的電腦可執行的命令而控制霧氣生成裝置100的動作。此外,控制部130係自感測器106接收信號,並從該信號取得上述之壓力或流量。再者,控制部130係自霧化部104及電池114接收信號,並從該信號取得加熱器之溫度及/或電池殘餘量等。再者,控制部130係指示電力控制部135,俾使之以隨著時間之推移而控制電壓、電流及電力當中之至少一者之大小的方式來控制自電池114對霧化部104的供電。另外,控制部130的供電控制,係包含控制部130對電力控制部135指示供電之控制。
電力控制部135,係如上述:以隨著時間之推移而控制電壓、電流及電力當中之至少一者之大小的方式來控制自電池114對霧化部104的供電。例如,就電力控制部135而言,可採用開關(contactor,接觸器)或DC/DC轉換器等,藉由脈衝寬度調變(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或脈衝頻率調變(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控制,可控制自電池114供給至霧化部104之電壓、電流、電力中任一者。另外,電力控制部135亦有與霧化部104、電池114及控制部130當中之至少一者一體化的情形。
記憶體140係為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 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之記憶媒體。記憶體140中除了儲存有電腦可執行的命令之外,還可儲存有在霧氣生成裝置100的控制上所需的設定資料。此外,控制部130係可將吸嚐感測器106之量測值等的資料記憶在記憶體140。
大致而言,控制部130係至少因應吸嚐感測器106的檢測結果來控制用以進行加熱霧氣源及香味源之一方或雙方的供電(亦即,至少供應給霧化部104之加熱器的電力)。以下,詳細說明控制部130的動作。
2 控制部130的第一例示動作
第2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一例示動作的流程圖200。
2-1 流程圖200之概略
首先,針對流程圖200之概略加以說明。
在步驟S202中,控制部130係判定來自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是否高過第一閾值Thre1。若量測值高過第一閾值Thre1,則前進到步驟S204,否則回到步驟S202。
在步驟S204中,控制部130係啟動計時器,而在步驟S206中,控制部130係設成以電力P1自電源供電至霧化部104的加熱器。
在步驟S208中,控制部130係判定計時器之經過時間是否已達預定時間△t1。若計時器之經過時間未達△t1,則前進到步驟S210,若已達到則前進到步驟S216。
在步驟S210中,控制部130係判定來自吸嚐感測器 106的量測值是否高過較大於第一閾值Thre1的第二閾值Thre2。若量測值高過第二閾值Thre2,則前進到步驟S212,否則回到步驟S208。
在步驟S212中,控制部130係設成以大於P1的電力P2自電源供電至霧化部104的加熱器。
在步驟S214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供電停止條件。若滿足供電停止條件則前進到步驟S216,否則回到步驟S214。
在步驟S216中,控制部130係使供電停止。
2-2 流程圖200之詳細
以下,針對流程圖200之動作等之詳細加以說明。
2-2-1 量測值
於步驟S202及步驟S210中之量測值,在本例示動作中,並非來自吸嚐感測器106之原始信號之值,例如並非電壓值,而是自該原始信號之值所求出之壓力[Pa]或流量[m3/s]之值,且擬以當吸嚐發生時取得正值。此外,量測值亦可為藉由低通濾波器等之濾波處理後者、或經單純平均值或移動平均值之平滑化者。另外,不言而喻,量測值亦可使用來自吸嚐感測器之原始信號之值。就該點而言,以下,在其他例示動作中亦相同。另外,壓力與流量的因次(dimension),例如各自亦可使用[mmH2O]或[L/min]之任意的單位系統。
2-2-2 閾值
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詳述於步驟S202及步驟S210 中之第一閾值Thre1及第二閾值Thre2。
310係顯示吸嚐未發生時之來自吸嚐感測器106的隨著時間推移之實際的量測值。吸嚐未發生時,來自吸嚐感測器106的隨著時間推移之理想的量測值為零值並應為恆定,惟在實際的量測值310中包含有從零值的變動。該變動係因受霧氣生成裝置100所存在周圍環境之人的談話聲等所造成的空氣振動、或因電路內之熱擾動等所生成之背景雜訊所造成者。此外,除該背景雜訊之外,其他還有肇因於霧氣生成裝置100所存在周圍環境之氣壓變化、或施加於霧氣生成裝置100之衝擊。再者,當就吸嚐感測器106採用靜電容量型之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機電系統)感測器時,電極板振動直到收斂為止的輸出值,亦造成該背景雜訊的因素。為了反應性良好進行預熱,第一閾值Thre1可設定成可拾取一些背景雜訊之值。例如,在第3A圖中,量測值310的一部分311略超出第一閾值Thre1。亦即,可設為:Thre1-0~Npmax (1),其中,Npmax係背景雜訊之隨著時間推移之正的最大值。
320係顯示可獲得第一閾值Thre1程度之量測值的吸嚐發生時之含有背景雜訊之實際的量測值。第一閾值Thre1係原本作為檢測該程度之吸嚐之值。第二閾值Thre2係可設定成即使該程度之吸嚐發生時亦不會拾取到雜訊之值,亦即,可設為:Thre1+Npmax<Thre2 (2)
在此,就(1)式的特別之情形,若考慮下述(3)時,Thre1-0=Npmax (3),則(2)式可變形成如下。
Thre1+Thre1-0<Thre2 Thre1<Thre2-Thre1 (4)
(4)式顯示:只要第二閾值Thre2與第一閾值Thre1之差分大於第一閾值Thre1,則毋須決定背景雜訊大小,即可明確區分不使霧氣生成而應予預熱之狀況、及應使霧氣生成之狀況。換言之,不會誤認第一閾值Thre1、及第二閾值Thre2,只要將量測值屬於大於第一閾值Thre1且第二閾值Thre2以下時之供電量的P1、及量測值屬於大於第二閾值Thre2時之供電量的P2設定為適當值,則可在確實之時序使霧氣生成開始。
2-2-3 供電停止條件
於步驟S214中之供電停止條件的一例,係來自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低於屬於第二閾值Thre2以上的第三閾值Thre3。再一邊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一邊詳述如前述之第三閾值Thre3、第二閾值Thre2及第一閾值Thre1的關係。
如第3A圖及第3B圖,第二閾值Thre2係可設定成較第三閾值Thre3還接近第一閾值Thre1。藉由如此設定,由於可更快使霧氣生成開始,故結果可盡快使供電停止。而且,可利用對使用者之吸嚐更少違和感之態樣來進行霧氣生成。
此外,可以與第3A圖及第3B圖不同之方式,使第二閾值Thre2設定成較第一閾值Thre1靠近第三閾值Thre3或與第三閾值Thre3相等。藉由如此設定,即便使供電停止條件設為:量測值為第三閾值Thre3以下之單純條件時,若假設量測值仍緩緩地增加,則在剛開始執行步驟S214時,量測值為第三閾值Thre3以下的可能性減少,而可容易地回避霧氣生成的強制結束。
2-2-4 電源及電力
在步驟S206及步驟S212中,電源係欲指至少由電池114、及電力控制部135所構成者。就該點而言,以下其他例示動作中亦相同。
而且,在步驟S206及步驟S212中,供給至加熱器的電力,係可以隨著時間推移為恆定、或隨著時間推移變化惟每單位時間之供給量為恆定之方式供給。在本例示動作中,電力P1及P2之值,係欲指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能量)。惟,單位時間之長度係欲指含有1s之任意長度者,例如,就供電採用PWM控制時,可為PWM一周期之長度。另外,單位時間長度並非1s時,電力P1及P2的物理量並非「電力」,惟方便上記載為「電力」。就該點而言,以下其他例示動作中亦相同。
參照第4圖詳述電力P1及P2。第4圖係顯示:吸嚐感測器106之量測值410(實線)的隨著時間推移之變化(以下,亦稱「抽吸量變曲線(Profile)」或「量測值的量變曲線」)與供給至霧化部104之加熱器之電力420(虛線)的隨著時間 推移的變化。
第4圖係顯示:在量測值410高過第一閾值Thre1時t1,使電力P1的供電開始;在電力P1的供電開始起至經過預定時間△t1前,量測值410高過第二閾值Thre2,故在量測值410高過第二閾值Thre2時之t2,使電力P2的供電開始;以及在量測值410低於第三閾值Thre3時t3,使供電停止。另外,於時刻t1之判定係相當於第2圖之流程圖中之步驟S202的判定;於時刻t2之判定係相當於第2圖之流程圖中之步驟S210的判定;於時刻t3之判定係相當於第2圖之流程圖中之步驟S214的判定;預定時間△t1係相當於第2圖之流程圖中之步驟S208的△t1。
另外,請留意:第4圖所顯示之抽吸量變曲線係為了說明而簡略化之例示者。控制部130可根據下述的抽吸量變曲線來控制供電,亦即:根據在某一次的期間,例如根據在一次供電週期中所獲得之量測值的抽吸量變曲線、根據在某複數次期間中所獲得之量測值之平均的抽吸量變曲線、根據在某複數次期間中所獲得之量測值之回歸分析的抽吸量變曲線等。例外,「供電週期」係包含自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的期間,亦可為:量測值自零或高過預定之微小值起至返回零或低於預定之微小值為止的期間、或於前述期間之前及之後的一方或雙方加上預定時間的期間。第4圖所示之曲線的時間軸之自左端起至右端為止的期間係「供電週期」之一例。就該點而言,以下其他例示動作中亦相同。
電力P1係在量測值410大於第一閾值Thre1且第二閾值Thre2以下之期間供給者。該期間用作為霧化部104之加熱器預熱時,電力P1必須滿足下述之(5)式。
Jatomize/△t1>P1/△tunit (5)其中,Jatomize係霧化部104中使霧化生成之最小能量。Jatomize亦可根據霧氣源之組成及/或霧化部104之加熱器的構成來理論上或實驗性地求出。此外,△tunit係單位時間長度,單位時間長度為1s時,「/△tunit」可加以省略。另外,Jatomize並不一定須為固定值,亦可根據條件或其他變數而變動的變數。作為一例,控制部130亦可因應霧氣源之殘餘量來修正Jatomize。
電力P2係在量測值410為第二閾值Thre2以上時供給,且在霧化部104中用以使霧化生成的電力。因此,電力P2較宜為,在不會對霧化部104造成不良影響,例如在不會對其加熱器不引起因過熱所造成之故障的限度中,盡可能為較大值,且至少可滿足以下條件。
P2>P1 (6)
此外,電力P1,只要滿足(5)式,則可盡可能地設大,藉此,可縮小預訂期間△t1。因此,屬於零值<P1<P2的電力P1係可設定成非零值而較靠近P2者。
2-2-5 可由流程圖200導出之處理
流程圖200所含之一連串的步驟,係使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大於第一閾值Thre1且第二閾值Thre2以下時之來自電源的供電量設為至高預定值(電力P1×預定時間△t1) 之處理的一例。
若依據前述之處理,當將使來自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大於第一閾值Thre1且第二閾值Thre2以下時之來自電源的供電量預設為第一值時,由於第一值必須為預定值以下,故能以使該量測值大於第二閾值Thre2時之供電量大於第一值之方式來控制供電。因此,根據如此處理,則例如即使將第一閾值Thre1設定成會因為背景雜訊之影響而非意圖地使量測值頻繁超出之值時,亦可抑制無謂之電力消耗或霧氣源的消耗。
上述預定之值,可設為未達霧化部104中使霧氣生成開始之供電量者。藉由採用如前述之值,在霧化部104中霧化不會因第一值的供電量而生成,惟可使霧化部104之加熱器的預熱進行。藉由預熱,不會生成無謂之霧氣源的消耗,並且,不會導致因不想要之霧氣生成所造成對周圍的影響,且可以良好響應性地開始想要之霧氣的生成。若以其他觀點而言,用以施加第一值之供電量的電力或每單位時間之電力量P1與預定時間△t1之至少一方,可設定成:第一值成為開始自霧氣源生成霧氣的供電量以下者。另外,預定時間△t1可設定在預定之上限及下限之間者。就預定時間△t1之上限的一例而言,茲列舉500msec、300msec、100msec等。而就預定時間△t1之下限的一例而言,茲列舉10msec、30msec等。
流程圖200所包含之一連串的步驟,亦有量測值自超出第一閾值Thre1起、或自電力P1之供電開始起,在預定 時間△t1內量測值未大於第二閾值Thre2時,使供電停止之處理的一例。藉由如此處理,即便將與通電開始有關聯之第一閾值Thre1設定成會拾取雜訊之敏感之(peaky)值,由於幾乎不會有因雜訊而恆常地通電之狀況,故可避免電源之蓄電量的降低。
2-3 流程圖200的變形例
進一步,針對流程圖200的變形例加以說明。
如上述所示,就吸嚐感測器106而言,可採用壓力或流量感測器、及操作按鈕之雙方。就吸嚐感測器106而言,在亦設置有操作按鈕時,步驟S202亦可不判定量測值是否高過第一閾值Thre1,而判定操作按鈕是否按下。
而且,步驟S206亦可在步驟S204之前執行,亦可同時(並列)執行步驟S204、及步驟S206。
於步驟S214之供電停止條件的另一例係在使電源供電第二值之後,來自吸嚐感測器106之量測值低於第三閾值Thre3。第二值係當量測值超出第二閾值Thre2時之來自電源之最低限的供電量,可設較大於量測值為超出第二閾值Thre2之前之供電量的上述第一值。該情形,量測值超出第二閾值Thre2之前之供電量係小於第二值。
再者,流程圖200,可消除步驟S204,且將步驟S208變形成:判定在該步驟的時點中之延長供電量是否為預訂之值以下的步驟。變形後之流程圖200所包含之一連串的步驟,係使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大於第一閾值Thre1且第二閾值Thre2以下時之來自電源的供應量設為最大亦 為預訂之值(電力P1×預定時間△t1)之處理的另一例。另外,請留意:該處理不限定為以上所示之兩例。
3 控制部130之第二例示動作
第5A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二例示動作的流程圖500。
3-1 流程圖500之概略
首先,針對流程圖500之概略加以說明。
在步驟S502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第一條件。當滿足第一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504,否則回到步驟S502。在步驟S504中,控制部130係使要供電至霧化部104之加熱器的電力之值(如上述所示,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以下,稱為「單位供電量」)增加。
在步驟S506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第二條件。當滿足第二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508,否則回到步驟S506。在步驟S508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第三條件。當滿足第三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510,否則回到步驟506。在步驟S510中,控制部130係使單位供電量減少。
在步驟S512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第四條件。當滿足第四條件時,控制部130係前進到使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步驟S514,否則結束流程圖500。
3-2 流程圖500之詳細
以下,針對流程圖500之動作等之詳細加以說明。
3-2-1 第一條件
步驟S502中之第一條件可為:來自吸嚐感測器106 的量測值高過第一閾值Thre1或第二閾值Thre2。
3-2-2 第二條件
步驟S506中之第二條件可為:來自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低於第三閾值Thre3。其中,第三閾值Thre3可加以更新。
就第三閾值Thre3之更新手段的第一例而言,控制部130係可按每個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或供電週期,預先計算、記憶量測值的最大值,且根據經計算出的複數個最大值,更新第三閾值Thre3。更詳細而言,控制部130係可根據從計算出之複數個最大值所導出之平均值vmax_ave,更新第三閾值Thre3。以下顯示單純之平均演算之一例。
以下顯示求出要更新第三閾值Thre3之值的算式之例。
Thre3=vmax_ave×α (9)其中,α為大於零且為1以下之值,最好是第三閾值Thre3係大於第二閾值Thre2之值。
就第三閾值Thre3之更新手段的第二例而言,控制部130係可按每個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或供電週期,記憶量測值的變化,亦即記憶量變曲線,且根據記憶之複數個量測值的變化,更新第三閾值Thre3。特別是,第三閾值Thre3係可根據自量測值之變化的持續時間(例如,量測值為自高過零或預定之微小值起至返回零或低於預定之微小值的長度)的平均值△tduration_ave減去預定值△t2後之值來加以更新。以下顯示求出要更新第三閾值Thre3之值的算式之例。
Thre3=v(△tduration__ave-△t2)其中,參照第6A圖加以說明,則v(t)係表示抽吸量變曲線610之函數,△tduration_ave及△t2係相當於圖所示之時間。另外,請留意:於第6A圖所表示的抽吸量變曲線係欲指根據在複數次之某期間中所獲得之量測值的平均者,惟為了說明而簡略化之例示者。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推導出量測值之持續時間時,係採用量測值自高過零或預定之微小值起至返回零或 低於預定之微小值為止的長度。亦可取代之而使用:連續地複數次低於零或預定之微小值為止的長度。此外,亦可與上述該等配合,使用量測值之時間微分值。
3-2-3 第一條件與第二條件之比較
當吸液芯112之熱容量為較大時,為了對於使用者之吸嚐無違和感地生成霧氣,控制部130較佳為提早使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時序和使單位供電量減少的時序。亦即,當考慮:自零起連續地增加至最大值、之後連續地減少至零之理想的使用者量變曲線時,則使用在第5A圖之步驟S502中之第一條件的第一閾值Thre1或第二閾值Thre2宜為小於使用在第5A圖之步驟S506中之第二條件的第三閾值Thre3之值。
然而,當不使用後述之第三條件,而控制部130僅使用第一條件與第二條件來使單位供電量增減時,可能會生成下述之缺失。使用在第一條件的第一閾值Thre1或第二閾值Thre2,係較使用在第二條件的第三閾值Thre3小,故在剛滿足第一條件之後馬上就滿足第二條件,而在未進行藉由增加之單位供電量所進行的霧氣生成之狀態下直接使單位供電量減少。更詳述而言,高過使用在步驟S502中之第一條件之第一閾值Thre1或第二閾值Thre2的量測值係在步驟S506中被判斷是否低於第三閾值Thre3。若考慮量測值為理想地連續變化之點、及控制部130之控制週期及/或演算速度時,則剛高於第一閾值Thre1或第二閾值Thre2之後的量測,未滿第三閾值的可能性高。
假設如理想般使用者量變曲線進行變化,則使用者量變曲線的最大值係與極大值同義,因此,例如在即時(real time)變化的使用者量變曲線中計算量測值的變化,只要在量測值達到最大值(極大值)之後,判斷量測值是否低於第三閾值即可容易地解決上述的缺失。然而,實際之使用者量變曲線會有很大的個人差異,除此之外在第3A圖與第3B圖中已說明之量測值中存在有混入的背景雜訊,故導致存在有複數個極大值,而無法解決上述的缺失。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導入用以解決上述之缺失的第三條件。
3-2-4 第三條件
步驟S508中之第三條件係與第一條件及第二條件不相同之條件。因此,第三條件係可為不與第一條件同時被滿足之任意的條件。根據如此的第三條件,可抑制:滿足第一條件,單位供電量增加後立即減少的事態。而且,第三條件係可為能夠較第二條件後滿足(換言之,第二條件較第三條件先滿足)之任意的條件。根據如此的第三條件,即便來自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為第三閾值Thre3以下,單位供電量也不會立即減少,可繼續地供電。
3-2-4-1 根據量測值的第三條件
第三條件係可為根據來自吸嚐感測器106之量測值的條件。根據如此的第三條件,考慮吸嚐強度的同時,可避免在剛使單位供電量增加後立即減少的事態。
具體而言,第三條件的第一例係根據量測值之時間微分的條件。根據如此的條件,亦考慮吸嚐強度之變化,藉 此可判斷是否以沿著使用者的感覺來使單位供電量減少。更詳細而言,第三條件係可為量測值之時間微分為零或小於零之第四閾值Thre4以下的條件。根據如此的條件,則在吸入強度持續增加之間,單位供電量不會減少。
此外,如前述之在量測值中會混入背景雜訊。因此,嚴格來說,即便吸入強度持續增加之情形,量測值之時間微分亦會有小於零的可能性。藉由將第三條件設為:量測值之時間微分屬於小於零之第四閾值Thre4以下的條件,藉此即便量測值的時間微分瞬時地變為負時,亦不會有使單位供電量減少之情事。惟,若過於將第四閾值Thre4之絕對值設為較大值,則會導致無法辨識吸入弱度持續減弱並接近抽吸結束之情事。因此,為了更提高精確度,第四閾值Thre4係亦可為考慮背景雜訊大小來加以設定之值。
當考慮背景雜訊大小時,亦可在霧氣生成裝置100製造時將經考慮背景雜訊大小之固定值設為第四閾值Thre4並記憶在記憶體140。或者是,亦可在執行流程圖500之前,以校準(calibration)之形式持續記憶背景雜訊之時間變化並根據從此時間變化中所導出的最大值或平均值來設定第四閾值Thre4。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三條件係採用量測值的時間微分屬於零或小於零之第四閾值Thre4以下的條件。亦可代換成:在第三條件採用:在預定時間之內連續滿足量測值的時間微分為零或小於零之第四閾值Thre4以下之點的條件。這是因為:若背景雜訊如第3A圖或第3B圖之方式變 化,則在吸入強度持續增加之間,量測值的時間微分不會持續為零或小於零之第四閾值Thre4以下。
第三條件的第二例係量測值為在超過第二閾值Thre2以上的第五閾值Thre5之後低於第二閾值Thre2的條件。根據如此的條件,將第五閾值Thre5設為假想之最大值附近之值,藉此至少直到最大值附近單位供電量不會減少。
其中,第五閾值Thre5可加以更新。
就第五閾值Thre5之更新手段而言,制部130係可按每個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或供電週期,預先計算、記憶量測值的最大值,且根據經計算出的複數個最大值,更新第五閾值Thre5。更詳細而言,控制部130係可根據經計算出的複數個最大值的平均值,更新第五閾值Thre5。用以求出平均值的平均演算,係與第三閾值Thre3的更新有關聯而使用上述的平均演算。要更新第五閾值Thre5的值,可如以下之方式求出。
Thre5=vmax_ave-△v1 (10)其中,△v1為零以上之給定值。藉由更新第五閾值Thre5,從而對第五閾值Thre5設定適當之較大的值,減少在不適當之時序單位供電量減少的可能性。
就第五閾值Thre5之更新手段之第二例而言,控制部130,可先更新第三閾值Thre3,而以成為經更新之第三閾值Thre3以上之方式來更新第五閾值Thre5。以下顯示,求出要更新第五閾值Thre5之值的算式之例。
Thre5=Thre3+△v2 (11) 其中,△v2為零以上之給定值。
3-2-4-2 根據無感期間的第三條件
第三條件,亦可利用無感期間。亦即,第三條件的第三例係自滿足第一條件起經過預定之無感期間△tdead之條件。根據如前述之第三條件,則至少直到經過無感期間為止單位供電量未減少,故可抑制在剛使單位供電量增加後即減少的事態。
無感期間△tdead可加以更新。例如,控制部130係在每個供電週期,計算自滿足條件起至量測值達最大值為止之第一所需時間、及自滿足第一條件起至返回未滿足該第一條件為止之第二所需時間的至少一方,且根據複數個第一所需時間、及複數個第二所需時間的至少一方,可更新無感期間△tdead。
更詳細而言,控制部130,可根據複數個第一所需時間之平均值、及複數個第二所需時間之平均值的至少一方,更新無感期間△tdead。以下顯示單純之平均演算之一例。
此外,以下顯示加權平均演散之一例。
在式(12)及式(13)中,N係計算第一所需時間或第二所 需時間之期間之數,△t(i)係第i個期間的第一所需期間或第二所需期間(i值愈大表示愈新。)。如上示之平均演算係在長期間使用霧氣生成裝置100之情形為有用,具體而言,根據加權平均演算,針對自較近之供電開始起至使已開始之該供電停止為止之期間所算出的第一所需期間或第二所需期間,分配更大的權重,故可對應長期間使用霧氣生成裝置100時之抽吸量變曲線的變化。
以下顯示求出要更新無感期間△tdead之值的算式之三例。
在此,就上式中之各變數的關係,請參照第6B圖。特別是,tover_Thre1_ave係量測值自高過零或預定之微小值起至滿足第一條件為止的平均值。因此,tmax_ave-tover_Thre1_ave係相當於前述第一所需時間的平均值。tunder_Thre1_ave係量測值自高過零或預定之微小值起至返回未滿足第一條件為止的平均值。因此,tunder_Thre1_ave-tover_Thre1_ave係相當於前述第二所需時間的平均值。△t3、△t4及△t5其大小係零以上之給定值,最好是,使第6B圖中640所示之值設定成第三閾值Thre3。藉由更新無感期間△tdead,從而對無感期間△tdead設定適當之大小的值,而減少在非預期之時序單位供電量減少的可能性。
3-2-4-3 其他第三條件
第三條件的第四例,係在判定第三條件之時點,且從直到該時點為止所輸出之量測值成為最大時起經過預定時間以上之條件。
3-2-4-4 第三條件的選擇
第三條件係可由複數個第三條件來選擇。第7圖係表示各式各樣之抽吸量變曲線的曲線圖。根據第7圖得知:就第三條件而言為適宜者,係隨各個抽吸量變曲線不同。例如,對於以710所表示之抽吸量變曲線而言,因在達到最大值之前具有極大值,故換言之在達到最大值之前量測值的時間微分為負值,因此,在第三條件中採用微分值的情形(第一例)難以使用。此外,對於以720所表示之抽吸量變曲線而言,量測值總體而言較小,故在第三條件中,採用複數個閾值的情形(第二例)難以使複數個閾值彼此具有顯著差異,而難以使用。再者,對於以730所表示之抽吸量變曲線而言,因達到最大值為止耗費時間,故在第三條件中,採用無感期間的情形(第三例)難以使用。因此,控制部130亦可執行選擇模式,其係可自具備複數個第三條件的第三條件群,選擇第三條件者。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係記憶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且可根據記憶之量測值,例如根據基於記憶之量測值的抽吸量變曲線,從第三條件群選擇第三條件。
第8圖係顯示從第三條件群選擇第三條件之例示的方法800。另外,在第8圖中,第三條件群所含之第三條件 係假設為第三條件A、B及C之三者,惟第三條件群可包含二以上之任意數量的第三條件。
在步驟S810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第三條件A的排除條件。第三條件A的排除條件係可為具有極大值等之根據記憶之量測值的時間微分的條件。滿足第三條件A的排除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815,且使第三條件A排除在候選外並前進到步驟S820。當未滿足第三條件A的排除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820,因此該情形,第三條件A未排出在候選外。
步驟S820及步驟S830,係各自針對與第三條件A不相同的第三條件B及C進行判定,而為與步驟S810相對應的步驟。其中,第三條件B的排除條件,係可屬於量測值總體較小等之根據量測值之最大值的條件。此外,第三條件C的排除條件,係可屬於達至最大值為止所耗費時間等之根據量測值之變化的持續時間的條件。步驟S825及步驟S835,各自為使與第三條件A不相同之第三條件B及C排除在候選之外,而為與步驟S815相對應的步驟。
在步驟S840中,控制部130係從剩餘候選的第三條件選擇第三條件。但是,剩餘複數個候選時,可從剩餘候選選擇一個第三條件。此外,無剩餘候選時,控制部130,亦可選擇於第三條件群所含之任意的第三條件。就使控制部130選擇複數個第三條件當中之一以上的手段而言,可想到隨機(random)選擇、根據預先設定之優先順序的選擇、使用者選擇等。另外,霧氣生成裝置100係可具有用 來接受使用者選擇之未圖示的輸入手段。此外,霧氣生成裝置100可具有用來藉由WiFi或Bluetooth等來連接於智慧型手機等之電腦之未圖示的通信手段,且可從如被連接之前述的電腦接收使用者選擇。
在步驟S850中,控制部130係取得已選擇的第三條件。所謂取得已選擇的第三條件係包含:取得根據用以判定該條件之演算法而定的程式。第三條件群中之有被取得之可能性的一個以上的第三條件係亦可預先記憶於記憶體140,亦可從外部,例如從如上述之智慧型手機或電腦取得、或經由上述通信手段從網際網路下載(download)。從外部或網際網路取得第三條件之情形,無須使於第三條件群所包含之所有的第三條件記載在記憶體140,故可獲得以下優點:可確保供其他用途之記憶體140之空間容量之優點、因無須搭載高容量之記憶體140可使霧氣生成裝置100之成本降低之優點、因無須搭載大型之記憶體140可使霧氣生成裝置100小型化之優點。
在步驟S860中,控制部130本身係構成為:判定是否已滿足已選擇的第三條件。
3-2-5 第四條件
步驟S512中之第四條件係可為自滿足第二條件及第三條件起,於預定之復歸期間內,來自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的時間微分超過零之條件。根據如前述之第四條件,在因受雜訊或些微之吸嚐強度的減少使單位供電量時,可即時地使單位供電量增加,故使霧氣生成裝置100 的使用性更好。
3-2-6 單位供電量的增加
步驟S504中之單位供電量的增加,可為自零值起往某大小之單位供電量的增加。此外,該增加亦可為階段性者,例如,亦可以自零值起往第一單位供電量、自該第一單位供電量往比該第一單位供電量大之第二單位供電量之方式使單位供電量階段性地變化。
步驟S514中之單位供電量的增加,可為自零值起,往步驟S504中增加之大小之單位供電量的增加。
3-2-7 單位供電量的減少
步驟S510,單位供電量的減少,可為自某大小之單位電力量起往零值減少。
3-3 流程圖500的變形例
進一步,說明流程圖500的變形例。
步驟S508,亦可在步驟S506之前執行。亦可同時(並行地)執行步驟S506、及步驟S508。
而且,步驟S508可變形成:在滿足第一條件起在預定之判定期間之內未滿足第三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510。藉由如前述之方式,即便未滿足第三條件時,亦可使單位供電量減少,可防止通電不會停止的事態。
步驟S504至S510,各自亦可如第5B圖所示之步驟S504’至S510’的步驟。亦即,控制部130,可在步驟S504’中使單位供電量增加之後,在步驟S508’中判定是否已滿足第三條件。可在滿足第三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506’, 否則回到步驟S508’。再者,控制部130,在步驟S506’中,可判定是否已滿足第二條件,當未滿足第二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510’並使單位供電量減少,如非前述之情形,回到步驟S506’。根據於第5B圖所顯示的變形,當在與第一條件及第二條件不相同的第三條件被滿足之後第二條件才被滿足時,控制部130才使單位供電量減少。
4 控制部130的第三例示動作
第9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三例示動作的流程圖900。
4-1 流程圖900之概略
首先,針對流程圖900之概略加以說明。
在步驟S902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第五條件。當滿足第五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904,否則回到步驟S902。在步驟S904中,控制部130係使單位供電量增加。
在步驟S906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下述第六條件:第五條件在被滿足之後起在預定之調整期間未被滿足。當滿足第六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908,否則回到步驟S906。在步驟S908中,控制部130係使單位供電量減少。
4-2 流程圖900之詳細
以下,針對流程圖900之動作等之詳細加以說明。
步驟S902中之第五條件之例係上述的第一條件,而步驟S906中之第六條件之例係在第三條件中上述之根據無感期間的條件。此外,步驟S906中之預定的調整期間,係 控制部130之控制週期(每一控制週期執行一步驟)以上者為佳。根據如上述之第六條件,可防止下述狀態:在剛滿足要讓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條件後,就滿足要讓單位供電量減少之條件,永遠無法實質地供電的狀態。
步驟S904及步驟S908,各自相當於流程圖500之步驟S504及步驟S510者。
5 控制部130之第四例示動作
第10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四例示動作的流程圖1000。
5-1 流程圖1000之概略
首先,針對流程圖1000之概略加以說明。
在步驟S1002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第一條件群所含之一以上的條件全都滿足。如該一以上的條件全都滿足時,前進到步驟S1004,否則回到步驟S1002。在步驟S1004中,控制部130係使單位供電量增加。
在步驟S1006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第二條件群所含之一以上的條件全都滿足。如該一以上的條件全都滿足時,前進到步驟S1008,否則回到步驟S1006。在步驟S1008中,控制部130係使單位供電量減少。
5-2 流程圖1000之詳細
以下,針對流程圖1000之動作等之詳細加以說明。
第一條件群所含之條件,可設為少於第二條件群所含之條件。藉由如前述之方式,使要讓單位供電量減少的條件比要讓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條件還難以滿足,故而難以引 起單位供電量的減少。
更詳細而言,第一條件群及第二條件群,可各自至少包含一個與共通變數有關的條件。藉由如前述之方式,可確保單位供電量之增加‧減少的確實性。例如,共通變數係可根據吸嚐感測器106的量測值,藉由如前述之方式,成為能夠反映使用者意圖的供電控制。此外,與共通變數有關的條件,可使該共通變數的絕對值為:某閾值以上、大於某閾值以上、某閾值以下或未滿某閾值之條件,且可令在第一條件群所包含之和共通變數有關之條件中的閾值與在第二條件群所包含之和共通變數有關之條件中的閾值不相同。此時,前者的閾值可小於後者的閾值。藉由如前述之方式,可使單位供電量從增加起至減少為止的時序提早。
另外,第一條件群所含之一以上之條件之例係上述的第一條件,而第二條件群所含之一以上之條件之例係上述的第二條件及第三條件。此外,步驟S1004及步驟S1008,係各自相當於流程圖500之步驟S504及步驟S510者。此外,第一條件群所含之一以上之條件,並不僅限定為上述的第一條件,亦可採用其他條件來取代第一條件或加入至第一條件。同樣地,第二條件群所包含之一以上的條件,亦未限定為上述的第二條件及第三條件,亦可採用其他條件來取代該等條件或加入至該等條件。
6 控制部130的第五例示動作
第11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五例示動作的流程圖 1100。
6-1 流程圖1100之概略
首先,針對流程圖1100之概略加以說明。
在步驟S1102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第七條件。當滿足第七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1104,否則回到步驟S1102。在步驟S1104中,控制部130係使單位供電量增加。
在步驟1106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已滿足較第七條件嚴苛的第八條件。當滿足第八條件時,前進到步驟S1108,否則回到步驟S1106。在步驟S1108中,控制部130係使單位供電量減少。
6-2 流程圖1100之詳細
步驟S1102中之第七條件,係可為步驟S1106中之第八條件的必要條件惟並非充分條件之條件。若就其他觀點言之,第七條件之例係上述的第一條件,而第八條件之一例係可組合上述的第二條件及第三條件。根據如前述之第八條件,為滿足其條件必須滿足組合第二條件及第三條件之複雜的條件,使要讓單位供電量減少之條件較要讓單位供電量增加之條件還難以滿足,故而難引起單位供電量的減少。第七條件與第八條件之嚴苛的程度的不同,並不應解釋限定於上述之內容。例如,若屬於滿足第八條件之可能性較第七條件還低之條件之情形,則可謂第八條件較第七條件還嚴苛。此外,例如,若即便已滿足第七條件惟同時尚未滿足第八條件之情形,則可謂第八條件較第七條件 還嚴苛。
步驟S1104及S1108係各自相當於流程圖500之步驟S504及步驟S510。
7 控制部130之第六例示動作
第12圖係顯示控制部130之第六例示動作的流程圖1200。
7-1 流程圖1200之概略
首先,針對流程圖1200之概略加以說明。
在步驟S1202中,控制部130係取得屬於表示供電控制用的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吸嚐感測器106之量測值。在步驟S1204中,控制部130係記憶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變化,亦即記憶量變曲線。在步驟S1206中,控制部130係根據表示經取得之第一物理量的量測值、及表示所記憶之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量變曲線的至少一部分,控制與第一物理量不相同的第二物理量,從而控制供電。就第二物理量之一例而言,茲舉關於供電的電流值、電壓值、電流值等。
7-2 流程圖1200之詳細
以下,針對流程圖1200之動作等之詳細加以說明。
7-2-1 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之記憶
在步驟S1204中之記憶表示供電控制用的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量變曲線的一例,係於記憶體140記憶:在步驟S1202中取得之表示第一物理量的量測值、及取得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時刻之雙方。請留意:至少步驟 S1202要執行複數次。而且,控制部130係可按每個包含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的供電週期,記憶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亦即,控制部130係可記憶與供電週期相對應的量測值的量變曲線。
7-2-2 根據記憶之量測值的量變曲線的供電控制
控制部130係可求出第一量變曲線、及第二量變曲線的一方或雙方,該第一量變曲線係:與分別包含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的過去複數個供電週期當中之一個供電週期相對應,且為表示控制供電用之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之量變曲線,而該第二量變曲線為表示由複數個第一量變曲線所導出之平均性之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之量變曲線。在此,控制部130係可根據第一量變曲線及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控制供電之停止與持續的至少一方。
7-2-3 由第一觀點之供電控制之例
控制部130係可根據第一量變曲線、及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導出表示供電控制用之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結束為止所需的第一所需時間。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變化之開始,可為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係零或高過預定之微小值之時。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變化之結束,可為在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變化開始之後表示第一物理量的量測值係變為零或低於預定之微小值之時。其中,控制部130,係可以在比經過第一所需時間還早之時序停止供電之方式,來控制供電。換言 之,控制部130係可以使供電持續達比第一所需時間還短之時間的方式,來控制供電。
或者是,控制部130係可根據第一量變曲線、及第二量變曲線之至少一方,導出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自變化開始起至達至最大值為止所需的第二所需時間。其中,控制部130係可以使供電在較經過第二所需時間還晚之時序停止供電之方式,來控制供電。換言之,控制部130係可以使供電持續達較第二所需時間還長之時間的方式,來控制供電。
另外,控制部130,亦可導出第一所需時間、與第二所需時間之雙方。其中,控制部130,係可以在比經過第一所需時間還早之時序並且比經過第二所需時間還晚之時序停止供電之方式,來控制供電。換言之,控制部130,係可以使供電持續達短於第一所需時間且長於第二所需時間之時間的方式,來控制供電。
7-2-4 由第二觀點之供電控制之例
控制部130係可構成為能夠執行:根據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中之複數種類的特徵點而設定供電停止之時序或供電持續之時間的複數個演算法。在此,針對屬於複數種類的特徵點當中之一種類的第一特徵點,可由複數個第一量變曲線或複數個第二量變曲線導出複數個第一特徵點,因此控制部130可根據複數個第一特徵點的偏差,來執行根據第一特徵點的第一演算法、及根據屬於複數種類的特徵點當中之另一種類的第二特徵點的第二演算法的 一方。特徵點的偏差,係可為:表示特徵點中之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偏差、或表示任意時刻,例如以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之變化開始之時刻為基準的特徵點之時刻,也就是特徵點中之量測值的量測時序之偏差。
更詳細而言,控制部130,可根據複數個第一特徵點之偏差之值為閾值以下時,執行第一演算法。根據複數之偏差之值,係包含複數個偏差之絕對值的平均值(平均偏差)、複數個偏差之平方的的平均值(分散)、以及複數個偏差之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標準偏差)。
複數種類的特徵點當中之一種類之例,係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結束之點,亦即終點。複數種類的特徵點當中之一種類之另一例,係於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中之表示第一物理量的量測值成為最大之點。後者之特徵點當中之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最大值)的量測時序可獲得的值,會多於前者之特徵點當中之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零或微小值)的量測時序可獲得的值。而且,後者之特徵點中之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量測時序,會晚於前者之特徵點中之表示第一物理之量量測值的量測時序。再者,前者之特徵點,會較後者之特徵點依時間序列存在於後。
另外,當第一特徵點採用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中之終點、而第二特徵點採用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中之表示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成為最大之點時,第一特徵點的量測值係成為小於第二特徵點的量測值。此外, 各個特徵點之性質上、在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中,能符合第一特徵點之點(供電週期中之量測值為零或微小值以下之點。通常存在複數個。)通常多於能符合第二特徵點之點(供電週期中之量測值為最大之點。大多僅為一點,惟持續獲得最大之量測值時存在複數個)。換言之,在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中通常第一特徵點比第二特徵點難以確定。
7-2-5 由第三觀點之供電控制之例
控制部130係可取得停止目前供電的時序。停止目前供電的時序,可為於過去中從第一量變曲線或者是第二量變曲線所導出、或記憶於記憶體140的供電停止時序。在此,控制部130係可在從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所導出之供電停止之時序、與停止目前供電之時序差分為閾值以下時,根據停止目前供電之時序來控制供電。若控制部130,即便在從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所導出之供電停止之時序、與停止目前供電之時序的差分微乎其微時,亦嚴格採用從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所導出之供電停止時序時,則會導致頻繁地變更供電停止之時序,不僅使控制變得複雜、且反而對使用者賦予違和感。
換言之,控制部130係可取得目前供電所持續之時間。目前供電所持續之時間,可為於過去中從第一量變曲線或者是第二量變曲線所導出、或記憶於記憶體140的持續供電時間。在此,控制部130係可在從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所導出之持續供電時間、與目前供電所持續 之時間的差分為閾值以下時,根據目前供電所持續之時間來控制供電。若控制部130即便在從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所導出之持續供電之時間與目前供電所持續之時間的差分微乎其微時,亦嚴格採用從第一量變曲線或第二量變曲線所導出之持續供電之時間時,則會導致頻繁地變更持續供電之時間,不僅使控制變得複雜且反而對使用者賦予違和感。
7-2-6 供電停止之時序或持續供電之時間的設定之例
以下,參照第13圖,詳述供電停止之時序或持續供電時間的設定之例。在第13圖中,1310係顯示抽吸量變曲線,1320係顯示變化之結束點,而1330係顯示變化之最大點。請留意:於第13圖所表示的抽吸量變曲線係欲指根據在複數次之某期間中所獲得之供電控制用之量測值的平均者,惟為了說明而簡略化之例示者。此外,以下設變化之結束點為第一特徵點,而設變化之最大點為第二特徵點。
控制部130係在每個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計算以任意時刻(例如,變化之開始時刻)為基準之變化結束時刻tend(i)。接著,控制部130係求出複數個變化結束時刻tend(i)的平均值tend_ave,且計算每期間之變化結束時刻tend(i)的偏差(tend_ave-tend(i))。此後,控制部130係計算根據複數個偏差(tend_ave-tend(i))之值,且將該值與閾值作比較,當該值為閾值以下時,將從複數個變化結束時刻tend(i)之平均值tend_ave減去零以上之預定值△t6後所得之時刻的抽吸 量變曲線1310之值(供電控制用的量測值)1340設為上述之第三閾值Thre3。另一方面,根據複數個偏差(tend_ave-tend(i))之值並非閾值以下時,控制部130係可將從抽吸量變曲線1310之最大值(供電控制用之最大量測值)1350減去零以上之預定值△v3後所得的值1360設為上述之第三閾值Thre3。如以上之方式,藉由設定第三閾值Thre3,從而間接地設定供電停止時序或持續供電之時間。另外,就根據複數個偏差(tend_ave-tend(i))之值的一例而言,茲舉標準偏差、或平均偏差。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就供電停止時序或持續供電時間之設定,係採用抽吸量變曲線之變化結束點1320與最大點1330中任一方。亦可取代成:採用抽吸量變曲線之變化結束點1320與最大點1330之雙方,來設定供電停止時序或持續供電時間。就一例而言,亦可在抽吸量變曲線之變化結束點1320與最大點1330之間設定供電停止時序。換言之,亦可持續供電至抽吸量變曲線之變化結束點1320與最大點1330之間之任意時刻為止。
8 控制部130之第七例示動作
第七例示動作係以進行與第五例示動作類似之動作之控制部130為前提者。但是,在第七例示動作中,第七條件係來自吸嚐感測器106之供電控制用的量測值為第六閾值Thre6以上之條件。此外,在第七例示動作中,第八條件並不必須較第七條件嚴苛,惟係由包含供電控制用之量測值未滿大於第六閾值Thre6之第七閾值Thre7之條件的 複數個條件所構成之條件,於複數個條件全都滿足時才往步驟S1108前進。
在第七例示動作中,控制部130係記憶供電控制用之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且根據所記憶之供電控制用的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來更新第六閾值Thre6及第七閾值Thre7之一方。換言之,在第七例示動作中,第六閾值Thre6與第七閾值Thre7之一方為固定值,而另一方為可更新之值。
另外,第六閾值Thre6係可相當於作為固定值之上述的第一閾值Thre1或第二閾值Thre2者,而第七閾值Thre7係可相當於可根據所記憶之供電控制用之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來更新之上述的第三閾值Thre3者。
9 控制部130之第八例示動作
第八例示動作係以進行與第七例示動作類似之動作之控制部130為前提者。但是,在第七例示動作中,並不須要記憶供電控制用之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且第六閾值Thre6及第七閾值Thre7之一方並不須要為固定值。
在第八例示動作中,控制部130係將第六閾值Thre6與第七閾值Thre7之一方,以與另一方不相同之頻度之方式予以更新。換言之,在第八例示動作中,第六閾值Thre6之更新頻度與第七閾值Thre7之更新頻度不同。
另外,第六閾值Thre6之更新頻度可低於第七閾值Thre7之更新頻度。第六閾值Thre6之更新頻度低於第七閾值Thre7之更新頻度之情形,係包含第六閾值Thre6未更新而為固定者,而另一方面更新第七閾值Thre7之情形。
10 控制部130之第九例示動作
第九例示動作係以進行與第六例示動作類似之動作之控制部130為前提者。
在第九例示動作中,控制部130係記憶與電源從供電開始起至停止為止之期間之供電週期相對應之表示供電控制用之第一物理量之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且根據與第N-1次以前之供電週期當中一個以上之供電週期相對應之量測值的量變曲線,來控制第N次之供電週期的供電。另外,N為2以上之自然數。
100‧‧‧霧氣生成裝置
102‧‧‧貯存器
104‧‧‧霧化部
106‧‧‧吸嚐感測器
108‧‧‧空氣引入流路
110‧‧‧霧氣流路
112‧‧‧吸液芯
114‧‧‧電池(電源)
116‧‧‧吸嘴構件
130‧‧‧控制部
135‧‧‧電力控制部
140‧‧‧記憶體
Claims (17)
- 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供電而令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進行;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一次的吸嚐中,當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且未滿第二閾值時,設前述電源的供電量為第一值,其中,該第二閾值係大於該第一閾值之值,該第一值的供電量係大於零且不會從前述霧氣源或香味源生成霧氣,當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設前述供電量為大於前述第一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閾值係設定成即使未吸嚐亦可拾取背景雜訊之值,前述第二閾值係設定成即使發生吸嚐時亦不會拾取到背景雜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自前述量測值成為前述第一閾值以上起或前述第一值之供電開始起,在預定時間內未成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前述控制部係停止供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 用以賦予前述第一值之供電量的電力或每單位時間的電力量與前述預定時間的至少一方,係設定成:前述第一值成為開始自前述霧氣源或前述香味源生成霧氣之供電量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一閾值以上並且未滿前述第二閾值時之每單位時間的供電量係處於「零值」與「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之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之間,並且,較前述「零值」接近「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之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量測值高過前述第二閾值後低於第三閾值時,停止供電,該第三閾值係前述第二閾值以上之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前述第二閾值係較前述第三閾值接近前述第一閾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前述第二閾值係較前述第一閾值接近前述第三閾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前述第二閾值係與前述第三閾值相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前述第二閾值與前述第一閾值的差分係大於前述第一閾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多孔質體,係藉由內部所具備之細孔來進行:將前述霧氣源及前述香味源之一方或雙方輸送到一位置及保持在該位置的一方或雙方;其中,前述位置係能夠使利用來自前述電源之供電而動作之負載進行霧化及加熱之一方或雙方的位置。
- 一種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用以根據由感測器所輸出之量測值,來控制電源之供電而用以讓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進行者,該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係包含:一次的吸嚐中,當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且未滿第二閾值時,設前述電源的供電量為第一值之步驟,其中,該第二閾值係大於該第一閾值之值,該第一值的供電量係大於零且不會從前述霧氣源或香味源生成霧氣;以及前述一次的吸嚐中,當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設前述供電量為大於前述第一值之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前述第一閾值係設定成即使未吸嚐亦可拾取背景雜訊之值,前述第二閾值係設定成即使發生吸嚐時亦不會拾取到背景雜訊。
- 一種用以控制霧氣生成的程式產品,係使處理器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所述之控制方法。
- 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 電源,係供電而令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進行;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一次的吸嚐中,當前述量測值超過第一閾值時,設前述電源的供電量為第二值,前述電源供電前述第二值之後,當前述量測值低於比前述第一閾值大之第二閾值時,停止前述供電,將前述量測值超過前述第一閾值之前的前述供電量設為小於前述第二值且大於零但不會從前述霧氣源或香味源生成霧氣之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霧氣生成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閾值係設定成即使未吸嚐亦可拾取背景雜訊之值。
- 一種霧氣生成裝置,係包含:電源,係供電而令霧氣源之霧化及香味源之加熱的一方或雙方進行;感測器,係輸出用以控制前述供電的量測值;以及控制部,係根據前述量測值來控制前述供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控制: 當前述量測值為第一閾值以上且未滿第二閾值時,設前述電源的供電量為第一值,其中,該第二閾值係大於該第一閾值之值,當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設前述供電量為大於前述第一值,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一閾值以上並且未滿前述第二閾值時之每單位時間的供電量係處於「零值」與「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之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之間,並且,較前述「零值」接近「前述量測值為前述第二閾值以上時之每單位時間之供電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13597A TWI691281B (zh) | 2017-04-24 | 2017-04-24 | 霧氣生成裝置及霧氣生成裝置之控制方法與程式產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13597A TWI691281B (zh) | 2017-04-24 | 2017-04-24 | 霧氣生成裝置及霧氣生成裝置之控制方法與程式產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8525A TW201838525A (zh) | 2018-11-01 |
TWI691281B true TWI691281B (zh) | 2020-04-21 |
Family
ID=65033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13597A TWI691281B (zh) | 2017-04-24 | 2017-04-24 | 霧氣生成裝置及霧氣生成裝置之控制方法與程式產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912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58000B (zh) * | 2020-01-06 | 2024-10-11 | 南韓商Lg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菸裝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545474A (ja) * | 2010-12-03 | 2013-12-26 | フィリップ・モーリス・プロダクツ・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 ヒーター制御が改善された電気加熱式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
CN104736005A (zh) * | 2012-10-05 | 2015-06-24 | 卓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烟装置 |
TW201625149A (zh) * | 2014-12-25 | 2016-07-16 | 方騰控股2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電子吸煙設備的動態輸出電源管理 |
WO2016175320A1 (ja) * | 2015-04-30 | 2016-11-03 |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 非燃焼型香味吸引器 |
TW201709649A (zh) * | 2015-08-21 | 2017-03-01 | 力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菸的電源轉換器、功率控制電路與功率控制方法 |
-
2017
- 2017-04-24 TW TW106113597A patent/TWI69128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545474A (ja) * | 2010-12-03 | 2013-12-26 | フィリップ・モーリス・プロダクツ・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 ヒーター制御が改善された電気加熱式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
CN104736005A (zh) * | 2012-10-05 | 2015-06-24 | 卓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烟装置 |
TW201625149A (zh) * | 2014-12-25 | 2016-07-16 | 方騰控股2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電子吸煙設備的動態輸出電源管理 |
WO2016175320A1 (ja) * | 2015-04-30 | 2016-11-03 |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 非燃焼型香味吸引器 |
TW201709649A (zh) * | 2015-08-21 | 2017-03-01 | 力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菸的電源轉換器、功率控制電路與功率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8525A (zh) | 2018-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75487B (zh) | 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
CN110418582B (zh) |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 |
KR102343718B1 (ko) |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와,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 |
JP6795269B2 (ja) |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TWI691281B (zh) | 霧氣生成裝置及霧氣生成裝置之控制方法與程式產品 | |
TWI689260B (zh) | 霧氣生成裝置及霧氣生成裝置之控制方法與程式 | |
TWI730082B (zh) | 霧氣生成裝置及霧氣生成裝置之控制方法與程式產品 | |
JP2020054383A (ja) |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1065238A (ja) |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EA041132B1 (ru) | Генерир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устройство | |
EA040541B1 (ru) | Генерир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генерирующим аэрозоль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и программ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