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9861B - 顯示面板及其對向基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及其對向基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9861B TWI689861B TW108109683A TW108109683A TWI689861B TW I689861 B TWI689861 B TW I689861B TW 108109683 A TW108109683 A TW 108109683A TW 108109683 A TW108109683 A TW 108109683A TW I689861 B TWI689861 B TW I68986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conductive
- insulating layer
- sensing
- pad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對向基板在此提出。此對向基板包括支撐板、多個觸控感測墊、多個第一導電層、至少一光感測層與至少一第二導電層。這些觸控感測墊、這些第一導電層與至少一光感測層皆形成於支撐板的平面上。這些觸控感測墊皆為透明的。這些第一導電層分別電連接這些觸控感測墊,而第二導電層電連接光感測層。此外,一種包括上述對向基板的顯示面板在此也提出。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對向基板。
目前有些手機已具備螢幕亮度調變(screen brightness adjustment)的功能,而這種手機的螢幕亮度可隨著環境光(ambient light)的強度而改變。這種具環境光調變功能的手機通常具備環境光感測器(ambient light sensor,ALS),其例如是光二極體(photo diode)。環境光感測器能接收從外界環境而來的光線,以感測環境光的強度。如此,手機得以根據環境光的強度變化來調整螢幕亮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對向基板,其包括觸控感測墊與光感測層,以使顯示面板能提供觸控與環境光調變的功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上述對向基板。
本發明所提供的對向基板包括支撐板、多個觸控感測墊、多個第一導電層、至少一光感測層以及至少一第二導電層。支撐板具有平面。這些觸控感測墊、這些第一導電層與至少一光感測層皆形成於支撐板的平面上。這些觸
控感測墊皆為透明的。這些第一導電層分別電連接這些觸控感測墊,而第二導電層電連接光感測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對向基板還包括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皆形成於支撐板的平面上。第一絕緣層覆蓋這些觸控感測墊與至少一光感測層。第二絕緣層覆蓋第一絕緣層,其中至少一第二導電層配置於第二絕緣層上,並依序穿過第二絕緣層與第一絕緣層而電連接至少一光感測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各個第一導電層的一部分形成於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對向基板還包括多個導電接墊。這些導電接墊電連接這些第一導電層,其中平面具有顯示區以及位於顯示區周圍的非顯示區,而這些導電接墊配置於非顯示區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這些第一導電層與這些觸控感測墊皆由透明導電層所製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這些觸控感測墊未進行觸控感測時,第二導電層供應偏壓給光感測層。當這些觸控感測墊進行觸控感測時,第二導電層停止供應偏壓給光感測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各個光感測層位於相鄰的第二導電層與觸控感測墊之間。
本發明所提供的顯示面板包括上述對向基板以及控制基板,其中控制基板連接對向基板,並經由這些導電接墊而電連接對向基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控制基板還包括多個導電凸塊,其中這些導電凸塊分別與這些導電接墊電性導通。
本發明的對向基板因採用觸控感測墊與光感測層,以使對向基板不僅能觸控感測物件(例如手或觸控筆)的所在位置,而且還能感測環境光的強度,讓顯示面板具有觸控以及依據環境光調變螢幕亮度的功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手
20:訊號處理單元
100:顯示面板
200、400:對向基板
210:支撐板
211:平面
212:觸控表面
220:觸控感測墊
230:光感測層
241、441:第一導電層
242:第二導電層
242a:表面
251:第一絕緣層
252:第二絕緣層
260:導電接墊
300:控制基板
310:承載板
314:緩衝層
320:通道層
321、341b、342b、343b、361:墊層
341:閘極
342d:汲極
342s:源極
343:導電層
344:導電圖案層
344a:陽極
345:陰極
351:第一閘極絕緣層
352:第二閘極絕緣層
353:層間絕緣層
354:平坦層
354b:凸塊
356:畫素定義層
360:導電凸塊
369:層間金屬層
370:有機發光層
390:間隔件
A11:顯示區
A12:非顯示區
H56:開口
I21:光電流
LH3、LL3:環境光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1B是圖1A中沿線1B-1B剖面所繪製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圖1B中的顯示面板在進行觸控感測時的剖面示意圖。
圖3A與圖3B是圖1B中的顯示面板在依據環境光進行螢幕亮度調變時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剖面示意圖。
在以下的內文中,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其次,為了清楚呈現本案的技術特徵,圖式中的元件(例如層、膜、基板以及區域等)的尺寸(例如長度、寬度、厚度與深度)會以不等比例的方式放大。因此,下文實施例的說明與解釋不受限於圖式中的元件所呈現的尺寸與形狀,而應涵蓋如實際製程及/或公差所導致的尺寸、形狀以及兩者的偏差。例如,圖式所示的平坦表面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線性的特徵,而圖式所示的銳角可以是圓的。所以,本案圖式所呈示的元件主要是用於示意,並非旨在精準地描繪出元件的實際形狀,也非用於限制本案的申請專利範圍。
其次,本案內容中所出現的「約」、「近似」或「實質上」等這類用字不僅涵蓋明確記載的數值與數值範圍,而且也涵蓋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的可允許偏差範圍,其中此偏差範圍可由測量時所產生的誤差來決定,而此誤差例如是起因於測量系統或製程條件兩者的限制。此外,「約」可表示在上述數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例如±30%、±20%、±10%或±5%內。本案文中所出現的「約」、「近似」或「實質上」等這類用字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機械性質或其他性質來選擇可以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並非單以一個標準偏差來套用以上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機械性質以及其他性質等所有性質。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而圖1B是圖1A中沿線1B-1B剖面所繪製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圖1B僅繪示出顯示面板100的局部剖面結構。請參閱圖1A與圖1B,顯示面板100包括對向基板200與控制基板300,其中對向基板200與控制基板300彼此面對面地配置,而控制基板300連接對向基板200。例如,對向基板200與控制基板300兩者可用框膠(未繪示)來彼此連接。
對向基板200具有觸控感測與環境光感測的功能。詳細而言,對向基板200包括支撐板210、多個觸控感測墊220與至少一光感測層230,其中支撐板210可以是透明的。例如,支撐板210可以是玻璃板或藍寶石基板。支撐板210具有平面211,其面向控制基板300,而平面211具有顯示區A11以及位於顯示區A11周圍的非顯示區A12。這些觸控感測墊220與光感測層230皆形成於支撐板210的平面211上,並且皆可位於顯示區A11內。此外,觸控感測墊220可以配置於光感測層230與支撐板210的平面211之間,如圖1B所示。
雖然圖1A未繪示光感測層230,而圖1B僅繪示一個光感測層230,但在本實施例中,至少兩個觸控感測墊220可各自位在對應的光感測層230與平面211之間。換句話說,至少兩個觸控感測墊220可以一對一地與至少兩個光感
測層230彼此堆疊。因此,對向基板200可以包括一個或至少兩個光感測層230,而圖1B中的單一個光感測層230並不限制對向基板200所包括的光感測層230的數量。此外,圖1A所示的八個觸控感測墊220也同樣不限制對向基板200所包括的觸控感測墊220的數量。
支撐板210還具有觸控表面212,其相對於平面211。在顯示面板100中,觸控表面212不僅可供使用者進行觸控操作,而且顯示面板100所產生的影像也會顯示於觸控表面212,即使用者可從觸控表面212觀賞顯示面板100所提供的影像,而從外界而來的環境光(繪示於後續圖式)會從觸控表面212進入支撐板210。這些觸控感測墊220皆為透明的。例如,這些觸控感測墊220可以是透明導電層,其可由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等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s,TCO)所製成。
由於觸控感測墊220是透明的,因此環境光從觸控表面212進入後,可穿透觸控感測墊220而入射於光感測層230。如此,光感測層230能接收環境光,從而對環境光進行感測。光感測層230可具有光電效應的特性,並具有對光敏感的材料,例如富矽氧化物(Silicon-Rich Oxide,SRO)或矽材料,其中此矽材料可以是非晶矽、單晶矽或多晶矽。當外界的環境光照射於光感測層230時,光感測層230能產生光電子,其中光電子的數量會依據環境光的強度而改變。環境光的強度越高,光電子的數量越多。反之,環境光的強度越低,光電子的數量越少。
對向基板200還包括多個第一導電層241與至少一第二導電層242,其中這些第一導電層241與第二導電層242皆形成於支撐板210的平面211上。這些第一導電層241分別電連接這些觸控感測墊220,而光感測層230位於相鄰的第二導電層242與觸控感測墊220之間。第二導電層242電連接光感測層230,並能供應偏壓(bias)給光感測層230,以驅使上述光電子移動,從而形成光電流。
雖然圖1A未繪示第二導電層242,而圖1B僅繪示一個第二導電層242,但在本實施例中,對向基板200可包括多個第二導電層242與多個光感測層230,其中這些第二導電層242分別電連接這些光感測層230,而各個光感測層230位於相鄰的第二導電層242與觸控感測墊220之間。所以,圖1B中的單一個第二導電層242並不限制對向基板200所包括的第二導電層242的數量。
對向基板200可以還包括第一絕緣層251與第二絕緣層252,其中第一絕緣層251與第二絕緣層252皆形成於支撐板210的平面211上。第一絕緣層251與第二絕緣層252兩者可為氧化物層或氮化物層,例如氧化矽或氮化矽,而第一絕緣層251與第二絕緣層252兩者構成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絕緣層251覆蓋這些觸控感測墊220與這些光感測層230,而第二絕緣層252覆蓋第一絕緣層251。各個第一導電層241的一部分可形成於第一絕緣層251與第二絕緣層252之間,而各個第一導電層241的另一部分會穿過第一絕緣層251而電連接觸控感測墊220,如圖1B所示。第二導電層242配置於第二絕緣層252上,並依序穿過第二絕緣層252與第一絕緣層251而電連接光感測層230。
對向基板200還包括多個配置於非顯示區A12內的導電接墊260,而控制基板300包括多個導電凸塊360。這些導電凸塊360可分別對準這些導電接墊260,並接觸這些導電接墊260。例如,這些導電凸塊360可以一對一地對準及接觸這些導電接墊260。如此,這些導電凸塊360分別與這些導電接墊260電性導通,以使控制基板300能經由這些導電接墊260而電連接對向基板200。
多個導電接墊260電連接這些第一導電層241,以使這些第一導電層241能電連接這些導電接墊260與這些觸控感測墊220,其中導電接墊260可以穿透第二絕緣層252而電連接第一導電層241。在本實施例中,利用這些第一導電層241,多個導電接墊260可以一對一地電連接這些觸控感測墊220,但這種導電
接墊260與觸控感測墊220之間的電連接方式不用於限制其他實施例,如圖1B所示。
須說明的是,在至少一實施例中,一些導電接墊260可以分別電連接所有第一導電層241,但其他導電接墊260並不電連接第一導電層241。也就是說,不是每一個導電接墊260都會電連接第一導電層241與觸控感測墊220。此外,導電接墊260的數量可以相等於導電凸塊360的數量,但導電接墊260的數量可以大於觸控感測墊220的數量。
第一導電層241可以是金屬層,並具有良好的導電率。當金屬製成的第一導電層241的導電率比透明導電氧化物製成的觸控感測墊220的導電率高時,第一導電層241的阻抗會低於觸控感測墊220的阻抗,以利於傳遞由觸控感測墊220所產生的觸控訊號,有助於保持觸控訊號的完整。
請參閱圖1B,顯示面板100可以是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面板或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LED,μLED)顯示面板,而在圖1B所示的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是以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面板作為舉例說明。因此,在此先強調,圖1B僅用於舉例說明,而顯示面板100不限制只能是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在顯示面板100中,控制基板300還包括承載板310、形成在承載板310上的緩衝層(buffer layer)314,其中緩衝層314可全面性地覆蓋承載板310。控制基板300還包括多個通道層320、多個墊層321以及第一閘極絕緣層351。由於圖1B僅繪示出顯示面板100的局部剖面結構,因此圖1B僅畫出一個通道層320與一個墊層321。然而,在實際情況中,控制基板300包括多個通道層320與多個墊層321。這些通道層320、這些墊層321與第一閘極絕緣層351皆形成在緩衝層314上,其中通道層320與墊層321可由同一層半導體層經微影與蝕刻後而形成。
控制基板300還包括多個閘極341、多個墊層341b與第二閘極絕緣層352。礙於圖1B僅繪示出顯示面板100的局部剖面結構,所以圖1B僅繪示一個閘極341與一個墊層341b。這些閘極341、這些墊層341b與第二閘極絕緣層352皆形成於第一閘極絕緣層351上,其中第二閘極絕緣層352可覆蓋這些閘極341、這些墊層341b與第一閘極絕緣層351,而閘極341與墊層341b可由同一層金屬層經微影與蝕刻後而形成。
控制基板300還包括多個層間金屬層(interlayer metal layer)369與層間絕緣層(interlayer dielectric layer)353,而在圖1B所示的顯示面板100的局部剖面結構中,圖1B僅繪示一個層間金屬層369,但實際的控制基板300是包括多個層間金屬層369。這些層間金屬層369與層間絕緣層353皆形成於第二閘極絕緣層352上,其中層間絕緣層353覆蓋這些層間金屬層369與第二閘極絕緣層352。
控制基板300還包括多個墊層342b、多個源極342s、多個汲極342d以及平坦層354。雖然圖1B所示的控制基板300所包括的墊層342b、源極342s與汲極342d三者個別的數量皆為一個,但實際的控制基板300是包括多個墊層342b、多個源極342s以及多個汲極342d。平坦層354與這些墊層342b形成於層間絕緣層353上,而平坦層354覆蓋這些墊層342b、這些源極342s與這些汲極342d。此外,這些墊層342b、這些源極342s與這些汲極342d可由同一個金屬材料經微影與蝕刻後而形成,其中此金屬材料可用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來生成,而前述物理氣相沉積例如是濺鍍或蒸鍍。
各個源極342s的一部分形成在平坦層354與層間絕緣層353之間,而各個源極342s的其他部分則穿過層間絕緣層353、第二閘極絕緣層352與第一閘極絕緣層351而電連接通道層320。同樣地,各個汲極342d的一部分形成在平坦層354與層間絕緣層353之間,而各個汲極342d的其他部分則穿過層間絕緣層353、第二閘極絕緣層352與第一閘極絕緣層351而電連接通道層320,其中層間絕緣層
353、第二閘極絕緣層352與第一閘極絕緣層351是利用蝕刻而形成多個孔洞(未標示),而源極342s與汲極342d可分別延伸至這些孔洞,並經由這些孔洞而穿過層間絕緣層353、第二閘極絕緣層352與第一閘極絕緣層351。
閘極341位於相鄰的汲極342d與源極342s之間,如圖1B所示。由於閘極341位於相鄰的汲極342d與源極342s之間,汲極342d與源極342s皆電連接通道層320,且第二閘極絕緣層352夾置於閘極341與通道層320之間,因此閘極341、汲極342d、源極342s以及通道層320能形成場效電晶體(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
在圖1B所示的顯示面板100的局部剖面結構中,控制基板300還包括導電層343、墊層343b、導電圖案層344、有機發光層370、陰極345以及畫素定義層356,其中在實際情況中,控制基板300所包括的導電層343、墊層343b與有機發光層370三者個別的數量皆為多個。墊層343b、導電圖案層344、有機發光層370、陰極345以及畫素定義層356皆形成在平坦層354上,其中導電層343一部分形成在平坦層354上,而導電層343其他部分則穿過平坦層354而電連接汲極342d。平坦層354具有多個孔洞(未標示),而導電層343可經由此孔洞而穿過平坦層354,其中這些孔洞可利用蝕刻而形成。此外,控制基板300還可包括多個間隔件390,其中這些間隔件390配置於畫素定義層356上,並可由光阻製成。
導電圖案層344可由同一層導電層經微影與蝕刻後而形成,並可包括多個墊層361與多個陽極344a(圖1B繪示一個墊層361與一個陽極344a)。陽極344a形成於導電層343上,並電連接導電層343。由於導電層343電連接汲極342d,因此陽極344a可經由導電層343而電連接汲極342d。有機發光層370形成在陽極344a,並且具有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構,而陰極345形成在有機發光層370上,以使有機發光層370形成在陰極345與陽極344a之間。有機發光層370電連接陽極344a,而陽極344a電連接汲極342d,因此由閘極341、汲極342d、源極342s
與通道層320所形成的場效電晶體能電連接有機發光層370與陽極344a,並能控制有機發光層370的發光,以使顯示面板100得以顯示影像。
畫素定義層356具有多個開口H56(圖1B僅繪示一個),而這些有機發光層370分別配置在這些開口H56中。這些開口H56會延伸至陽極344a,以使畫素定義層356局部覆蓋陽極344a,不完全覆蓋陽極344a,讓開口H56內的有機發光層370得以電連接陽極344a。此外,陰極345也會延伸至開口H56內部,以電連接有機發光層370,讓有機發光層370能位在陰極345與陽極344a之間,並且電連接陰極345與陽極344a。
平坦層354可具有多個凸塊354b,而這些凸塊354b會凸出於畫素定義層356。這些墊層343b與這些墊層361分別形成於這些凸塊354b上,並且覆蓋這些凸塊354b,其中墊層343b夾置於墊層361與凸塊354b之間,而這些凸塊354b、這些墊層343b與這些墊層361能形成多個導電凸塊360。墊層361可電連接控制基板300內的線路,例如導電層343,以使導電凸塊360與導電接墊260電性導通。如此,利用這些導電接墊260與這些導電凸塊360,對向基板200可以電連接控制基板300,而觸控訊號能從對向基板200經由導電接墊260與導電凸塊360而傳遞至控制基板300。
圖2是圖1B中的顯示面板在進行觸控感測時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1B與圖2,顯示面板100能電連接訊號處理單元20,其中訊號處理單元20可電連接控制基板300,並具有處理觸控感測墊220所產生的觸控訊號的功能。例如,訊號處理單元20可以是觸控顯示驅動元件(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但這不限制訊號處理單元20的種類。訊號處理單元20可直接裝設(mounted)在控制基板300上,或是經由電連接器(未繪示)而連接於控制基板300,其中此電連接器例如是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當有物件,例如圖2所示的手10或觸控筆(stylus),接觸對向基板200的觸控表面212時,物件(例如手10)與其正下方的觸控感測墊220之間會形成電容,以使此觸控感測墊220能產生觸控訊號。由於導電凸塊360與導電接墊260電性導通,因此上述觸控訊號可依序經由第一導電層241、導電接墊260與導電凸塊360而傳遞至控制基板300。訊號處理單元20可從控制基板300接收觸控訊號,並對觸控訊號進行處理。如此,訊號處理單元20能從觸控訊號得知物件(例如手10)在觸控表面212上的所在位置,從而讓使用者能觸控操作顯示面板100。
須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墊220可以電連接光感測層230。例如,觸控感測墊220與光感測層230可以因為兩者之間的接觸而彼此電連接。當這些觸控感測墊220進行觸控感測時,這些第二導電層242會停止供應偏壓給這些光感測層230,以避免被光感測層230所產生的光電流干擾。反之,當這些觸控感測墊220未進行觸控感測時,這些第二導電層242供應偏壓給這些光感測層230,以感測環境光的強度,讓訊號處理單元20能依據環境光的強度來調亮或調暗(dimming)顯示面板100的螢幕亮度。
具體而言,在這些觸控感測墊220進行觸控感測的過程中,訊號處理單元20是在一段週期時間內掃描這些觸控感測墊220。在相鄰兩個週期時間之間的間隔(interval)中,訊號處理單元20可以暫停掃描觸控感測墊220。此時,第二導電層242可供應偏壓給光感測層230,以對環境光的強度進行感測。第二導電層242可以是在經過至少一個週期時間之後供應偏壓給光感測層230。例如,第二導電層242可以是在每經過一、二、三或四個週期時間之後,供應偏壓給光感測層230。此外,光感測層230感測環境光強度的所需時間可以約在10微秒至100微秒之間,但光感測層230感測環境光強度的所需時間也可在其他時間範圍,即上述的時間範圍並不用於限制光感測層230對環境光強度的感測。
圖3A與圖3B是圖1B中的顯示面板在進行環境光調變時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圖3A繪示處於明亮環境下的顯示面板100,而圖3B繪示處於昏暗環境下的顯示面板100。請參閱圖3A,當顯示面板100處於明亮環境時,從外界而來的環境光LH3在穿透支撐板210與觸控感測墊220後入射於光感測層230,其中環境光LH3具有較高的強度,所以光感測層230能被環境光LH3激發出較多的光電子。
此時,光感測層230從第二導電層242所接收到的偏壓能驅使這些光電子,以產生較大的光電流I21,其中光電流I21會依序經過觸控感測墊220、第一導電層241、導電接墊260以及導電凸塊360(請參考圖1B)而傳遞至控制基板300,並且形成環境光訊號。訊號處理單元20接收及處理環境光訊號,並依據此環境光訊號來調整顯示面板100的螢幕亮度。在圖3A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於環境光LH3具有較高的強度,因此訊號處理單元20可以調亮顯示面板100的螢幕亮度,以提升在高環境光強度下的螢幕對比度。
請參閱圖3B,當顯示面板100處於昏暗環境時,具有較低強度的環境光LL3在穿透支撐板210與觸控感測墊220後入射於光感測層230,所以光感測層230能被環境光LH3激發出較少的光電子,以至於接收偏壓的光感測層230會產生較小的光電流I21,其也會依序經過觸控感測墊220、第一導電層241、導電接墊260以及導電凸塊360(請參考圖1B)而傳遞至控制基板300,並形成環境光訊號。訊號處理單元20接收及處理此環境光訊號,並依據此環境光訊號來調整顯示面板100的螢幕亮度。在圖3B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於環境光LL3具有較低的強度,因此訊號處理單元20可以調暗顯示面板100的螢幕亮度,以節省顯示面板100所需之電力。
特別一提的是,在圖3A與圖3B所示的實施例中,當顯示面板100在進行環境光調變時,這些觸控感測墊220不會進行觸控感測,即訊號處理單元20
會暫停掃描這些觸控感測墊220,直到第二導電層242暫停供應偏壓給光感測層230,以避免干擾光感測層230對環境光(例如環境光LH3或LL3)的感測。
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4,本實施例的對向基板400與前述實施例的對向基板200相似,而且對向基板400也可連接於控制基板300或其他種類的控制基板以形成顯示面板,例如液晶顯示面板(LCD Panel)、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或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對向基板400與對向基板200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對向基板400沒有金屬製的第一導電層241,而對向基板400所包括的多個第一導電層441以及多個觸控感測墊220皆由透明導電層所製成。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透明導電層可以是透明導電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但不限制透明導電層只能是透明導電氧化物。第一導電層441與觸控感測墊220可以是由同一層透明導電氧化物經微影與蝕刻後而形成,因此第一導電層441與觸控感測墊220可以是一體成型(be integrally formed into one)。換句話說,第一導電層441與觸控感測墊220兩者不僅是用相同材料(即透明導電層)所製成,而且第一導電層441與觸控感測墊220之間也沒有形成明顯的界面(boundary)。
綜上所述,在以上實施例所揭露的顯示面板中,由於對向基板包括觸控感測墊與光感測層,因此對向基板不僅能觸控感測物件(例如手10或觸控筆)的所在位置,而且還能感測環境光的強度,以使顯示面板具有觸控以及依據環境光調變螢幕亮度的功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訊號處理單元
100:顯示面板
200:對向基板
210:支撐板
211:平面
212:觸控表面
220:觸控感測墊
230:光感測層
241:第一導電層
242:第二導電層
251:第一絕緣層
252:第二絕緣層
I21:光電流
LH3:環境光
Claims (11)
- 一種顯示面板的對向基板,包括:一支撐板,具有一平面;多個觸控感測墊,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且該些觸控感測墊皆為透明的;多個第一導電層,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並分別電連接該些觸控感測墊;至少一光感測層,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以及至少一第二導電層,電連接該至少一光感測層。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對向基板,還包括:一第一絕緣層,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並覆蓋該些觸控感測墊與該至少一光感測層;以及一第二絕緣層,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並覆蓋該第一絕緣層,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導電層配置於該第二絕緣層上,並依序穿過該第二絕緣層與該第一絕緣層而電連接該至少一光感測層。
-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的對向基板,其中各該第一導電層的一部分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二絕緣層之間。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對向基板,還包括:多個導電接墊,電連接該些第一導電層,其中該平面具有一顯示區以及一位於該顯示區周圍的非顯示區,而該些導電接墊配置於該非顯示區內。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對向基板,其中該些第一導電層與該些觸控感測墊皆由透明導電層所製成。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對向基板,其中當該些觸控感測墊未進行觸控感測時,該至少一第二導電層供應偏壓給該至少一光感測層;當該些觸控感測墊進行觸控感測時,該至少一第二導電層停止供應偏壓給該至少一光感測層。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對向基板,其中各該至少一光感測層位於相鄰的該至少一第二導電層與該觸控感測墊之間。
-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對向基板,包括:一支撐板,具有一平面,其中該平面具有一顯示區以及一位於該顯示區周圍的非顯示區;多個觸控感測墊,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且該些觸控感測墊皆為透明的;多個第一導電層,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並分別電連接該些觸控感測墊;至少一光感測層,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至少一第二導電層,分別電連接該至少一光感測層;多個導電接墊,電連接該些第一導電層,並配置於該非顯示區內;以及一控制基板,連接該對向基板,並經由該些導電接墊而電連接該對向基板。
-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對向基板還包括: 一第一絕緣層,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並覆蓋該些觸控感測墊與該至少一光感測層;以及一第二絕緣層,形成於該支撐板的該平面上,並覆蓋該第一絕緣層,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導電層配置於該第二絕緣層上,並依序穿過該第二絕緣層與該第一絕緣層而電連接該至少一光感測層。
-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導電層的一部分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二絕緣層之間。
-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控制基板還包括多個導電凸塊,其中該些導電凸塊分別與該些導電接墊電性導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09683A TWI689861B (zh) | 2019-03-21 | 2019-03-21 | 顯示面板及其對向基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09683A TWI689861B (zh) | 2019-03-21 | 2019-03-21 | 顯示面板及其對向基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89861B true TWI689861B (zh) | 2020-04-01 |
TW202036259A TW202036259A (zh) | 2020-10-01 |
Family
ID=7113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09683A TWI689861B (zh) | 2019-03-21 | 2019-03-21 | 顯示面板及其對向基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8986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472244U (zh) * | 2013-01-22 | 2014-02-11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 |
TWI430012B (zh) * | 2011-12-05 | 2014-03-11 | Hannspree Inc | 影像擷取觸控顯示器 |
TWI631699B (zh) * | 2017-04-19 | 2018-08-01 | 創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發光裝置 |
CN109196524A (zh) * | 2018-02-23 | 2019-01-11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屏幕或其他屏幕的设备中用于屏上指纹感测的屏下光学传感器模块中经由成像透镜和成像针孔的光学成像 |
-
2019
- 2019-03-21 TW TW108109683A patent/TWI68986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30012B (zh) * | 2011-12-05 | 2014-03-11 | Hannspree Inc | 影像擷取觸控顯示器 |
TWM472244U (zh) * | 2013-01-22 | 2014-02-11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 |
TWI631699B (zh) * | 2017-04-19 | 2018-08-01 | 創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發光裝置 |
CN109196524A (zh) * | 2018-02-23 | 2019-01-11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屏幕或其他屏幕的设备中用于屏上指纹感测的屏下光学传感器模块中经由成像透镜和成像针孔的光学成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36259A (zh) | 2020-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03231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US11417716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substrate and panel with photodetector for light compensation of subpixel | |
US10817696B2 (en) | Fingerprint sensor packag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11437411B2 (en) | Thin film transistor drive backplane and 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CN109728060B (zh) | 一种阵列基板、电致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8183769B2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uni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10993616B (zh) | 显示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
KR20150061851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01964353B (zh) |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953044A (zh) | 柔性oled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9300944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16015421A1 (zh) | 阵列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6886107A (zh) | 显示面板 | |
CN106449666B (zh) |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1104050A1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5573555A (zh) | 一种压力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08922427A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9166892B (zh) |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oled显示面板 | |
US9651843B2 (en)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TWI689861B (zh) | 顯示面板及其對向基板 | |
CN106125440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TWI297210B (en) |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s including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WO2022233203A1 (zh) | 驱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US20240373689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4679743U (zh) | 显示装置 |